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工程仲裁之研究
Th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rbitration
作者 吳家興
貢獻者 姜世明
吳家興
關鍵詞 工程仲裁
前置程序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8-Dec-2010 17:29:58 (UTC+8)
摘要 仲裁(Arbitration)亦稱為公斷,係指發生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根據其在爭議發生之前或爭議發生之後所達成的協議,自願將他們之間發生的私法上爭議提交給他們所同意的第三者(仲裁人)進行裁決判斷,以求爭議最終解決的制度和方法。
工程仲裁案件在整個仲裁案中占極大的比例,而其中以仲裁作為解決爭議的工程案件又以公共工程為數最多,因而工程仲裁即以公共工程為探討的重心,又因為工程施作項目極其龐雜,廠商與廠商之間工程銜接問題,可能即會爆發不同程度的爭議,而最後均會回歸到契約本題,契約如何訂定與規範,均將成為訴訟或仲裁判斷的最終有利依據。解決工程糾紛的機制,除了傳統上的法院訴訟、和解及調解外,目前在國際間尚有仲裁及其他解決工程爭議的替代方案。而其中仍以仲裁為所有替代方案中最具重要且具份量者。
工程仲裁程序係本論文最重要的論述重點;法院應否對仲裁判斷進行實體監督,在國外支持與反對的理論均各有堅持,以一尚具爭議的理論引進並作為仲裁法的規範是否適當,值得深思。司法院大法官第591號解釋對『理由矛盾』所持的法律態度及見解,則正好可以作為國內探討程序監督與實體監督的議題,在爭辯過程中,可以讓我們反思,我們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仲裁制度。迅捷、快速、高效率的優點,固然是當事人選擇仲裁的考量因素之一,但不能因為追求效率而放棄要求公正審判的權利。
本文在工程仲裁發展的展望中,特別針對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正,改採「先調後仲」「強制仲裁」的機制後,是否會對國內工程界造成衝擊與影響,提出看法。同時針對強制仲裁有無違憲問題亦一併提出討論;由於過去仲裁庭常常做出不利政府機關的仲裁判斷,以致政府機關在遇有爭議時寧可選擇訴訟或調解程序,而不願再採用仲裁作為解決爭議的手段,採購法修正後,政府各部門將會採取何種因應對策與措施,勢將影響工程仲裁未來的走向,因而本文試圖對健全工程仲裁制度提出一些建議,希望政府能儘速修正仲裁法,借鑑國外經驗,改善仲裁制度,建立完善的仲裁人職業倫理規範,實施仲裁人監督及評鑑制度。
本文最後並作出修法的建議方向,期使整個仲裁法規能夠更加完備,制度能夠更加健全,期望仲裁能夠早日實現替代訴訟作為解決紛爭的有效機制,並成為社會大眾樂於使用及接受的一種制度。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中華民國
1.張晉藩,中國法制史,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1年9月初版。
2.鄭秦,中國法制史,文津出版社,民國86年4月初版。
3.陳顧遠,中國法制史概要,三民書局,民國59年1月4 版。
4.由嶸主編,外國法制史,原北京大學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2年10月初版。
5.戴炎輝,中國法制史,三民書局,民國58年7月再版。
6.楊崇森,美國法制研究,漢苑出版社,民國65年6月初版。
7.楊崇森,商務仲裁之理論與實際,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3年。
8.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民國97年9月,增訂10版。
9.藍獻林,論商務仲裁判斷之撤銷,收錄於氏著,仲裁法論叢,1988年7月,自印。
10.林俊益,法院在商務仲裁之角色,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初版。
11.林俊益,仲裁法之實用權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12.林俊益,國際商務仲裁淺釋,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993年10月
13.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2001年9月修訂4版。
14.陳煥文,國際仲裁法專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15.陳煥文,仲裁法逐條釋義,崗華傳播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0月2版。
16.尹章華,仲裁與商務仲裁,文笙書局,2003年7月,初版。
17.商務仲裁條例研究修正實錄,法務部,1997年12月出版。
18.盧姿如,撤銷仲裁判斷之訴實務態度研究,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一輯)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第45期,2006年9月出版。
19.方鴻愷,仲裁判斷之司法控制—以撤銷仲裁判斷之訴事由為中心,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二輯)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第44期,2005年 9月出版。
20.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
21.楊崇森、黃正宗、范光群、張迺良、林俊益、李念祖、朱麗容等七人合著,仲裁法新論,中華民國仲裁協會,1999年9月1版。
22.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民國89年8月。
23.姜世明,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24.駱永家,既判力之研究,1991年10月。
25.寰瀛法律事務所、古嘉諄、陳希佳、顏玉明,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二),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2月初版。
26.行政院採購暨公共工程委員會編印,「政府採購法申訴案例彙編(一)」,2000年12月。
36.林麗珍,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專案研究計劃--公共建設永續發展人才教育—各機關辦理公共工程常見司法爭議類型化之研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2002年12月出版。。
37.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工程爭訟案例與對策之研究計畫,97年11月出版。
34.羅昌發,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法協定論析,初版,元照出版社,1999年1月。
35.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國道工程仲裁判斷彙編,上卌,93年度,94年9月出版。
36.姚瑞光發言紀錄,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一),民事訴訟法研究會,三民書局,82年11月5日出版。
37.邱聯恭,程序選擇權論,三民書局,2000年。
38.邱聯恭,程序選擇權之法理,民事訴訟法之研討,民事訴訟研究基金會,1996年。
39.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2002年8月修訂2版3刷。
40.吳光明,仲裁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經銷,2004年11月。
41.仲裁法修法彙編,法務部編印,1998年3。
42.稽珮晶,公共工程爭議及其救濟途徑,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第42期學員法學研究報告合輯(一)。
43.孫森焱,民法債篇總論,1990年10月。
44.王令麟,飛躍中的我國仲裁制度,力霸文化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
45.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情牽北宜,2005年12月出版。
46.曾陳明汝,國際私法原理,台大法學叢書,自印,1993年10月,修訂5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
1.廣州仲裁委員會主辦,仲裁研究(總第一輯),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譚兵主編、陳彬副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中國仲裁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
3.陳桂明,仲裁法論,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4.趙鍵,國際商事仲裁的司法監督,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二)期刊論文
中華民國
1.藍瀛芳,撤銷仲裁判斷之訴的事由與其法律性質,商務仲裁季刊第42期,1996年6月。
2.林俊益,法院對仲裁之協助與監督---仲裁法施行五年法院裁判之研究,仲裁季刊第70期,2004年2月。
3.藍瀛芳,判斷的瑕疵與其救濟,萬國法律,1999年1月。
4.藍瀛芳,仲裁判斷的有效性與其效力,輔仁法學第14期,民國84年6月出版。
5.林俊益,法院對仲裁之協助與監督---仲裁法實施後之現況分析,仲裁季刊第75期,2005年8月31日。
6.林明鏘,委託開發工業區契約之定性與仲裁容許性,月旦法學教室第33期。
7.柯澤東,從貿易契約及商務仲裁論國際貿易習慣法之發展與地位,台大法學論叢,第11卷第2期,1982年6月。
8.張祥暉,政府採購爭議處理機制,月旦法學第56期。
9.林俊益,論衡平仲裁判斷之撤銷,法官協會雜誌,第2卷第2期,2000年12月。
10.藍瀛芳,公共工程爭議有何訴訟外之解決途徑,商務仲裁,第36期,1994。
11.藍瀛芳,衡平仲裁制度之實務探討,商務仲裁第5期。
12.蕭家進,公共工程爭議處理的省思,現代營建, 2001年,第260期。
13.李家慶,工程仲裁之過去、現在與未來,仲裁季刊第75期,2005年8月31日。
14.李家慶、蕭偉松,工程仲裁未來之走向—先調後仲之爭端解決模式--,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
15.藍瀛芳,強制仲裁的立法與其法律效果,仲裁季刊第71期,2004年5月31日。
16.古嘉諄、陳希佳,仲裁人之角色與選定,仲裁季刊第77期,2006年3月30日。
17.藍瀛芳,仲裁的守密與程序不公開,仲裁季刊第82期,2007年7月31日。
18.林曉瑩,論仲裁人之獨立性及公正性,仲裁季刊第63期,2001年12月20日。
19.林瑤、池美佳,仲裁人的評鑑制度,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
20.陳清秀,仲裁人的評鑑制度,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
21.楊敦和,仲裁人的評鑑制度,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
22.王寶輝,仲裁人倫理規範的法理基礎,仲裁季刊第67期,2002年12月31日。
23.陳煥文、梁堯清,撤銷仲裁判斷理論之研究(上),仲裁季刊第66期,2002年10月5日。
24.陳清雲,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91號解釋之探討,仲裁季刊第81期,2007年3月31日。
25.陳煥文,「仲裁庭與時效限制條款」,萬國法律,1997年4月。
26.吳光明,美國之訴訟外糾紛解決(ADR)機制—兼論美國仲裁協會之仲裁人教育訓練,仲裁季刊第69期,2003年9月30日。
27.余文恭,論工程契約紛爭處理程序之特性,仲裁季刊第74期,2005年4月15日。
28.羅昌發,論仲裁約定對第三人之效力,商務仲裁第23期。
29.賴來焜,仲裁判斷之救濟程序(上),仲裁季刊第78期,2006年7月15日。
30.賴來焜,仲裁判斷之救濟程序(中),仲裁季刊第79期,2006年11月1日。
31.賴來焜,仲裁判斷之救濟程序(下),仲裁季刊第81期,2007年3月31日。
32.王照宇,德國「上級仲裁庭」(Oberschiedsgericht)制度簡介,仲裁季刊第81期,2007年3月31日。
33.劉佐國,如何加強政府機關工程採購契約發生爭議以仲裁方式解決研析報告,仲裁季刊第76期,2005年11月30日。
34.李念祖、蔣佩華合著,「Overview of Draft of New Arbitration Law in the R.O.C.」,商務仲裁,第48期。
35.藍瀛芳,撤銷判斷之訴的審理及其效果,商務仲裁第41期,1996年3月30日。
36.李家慶,論工程仲裁之仲裁人選任方法,仲裁季刊第71期,93年5月31日。
37.藍瀛芳,仲裁制度的形成與其發展的過程,仲裁季刊第75期,2005年8月31日。
38.藍瀛芳,一造的仲裁程序,仲裁季刊第79期,2006年11月1日。
39.藍瀛芳,合意公開仲裁判斷,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
40.李建良,法律之溯及既往與信賴保護原則,台灣本土法學,第24期,2001年7月。
41.李家慶,對國內工程仲裁之檢討與建議,營建知訊,第249期,92年10月。
42.陳希佳,先調解後仲裁之理論與實務,仲裁季刊第75期,2005年8月31日。
43.何志揚,論仲裁協議之效力—兼評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398號判決,仲裁季刊第76期,2005年11月30日。
44.蔡佩芬,談仲裁判斷,仲裁季刊第69期,2003年9月30日。
45.成永裕,建立工程爭議審查機制之芻議—推動工程爭議仲裁程序規範之管見,仲裁季刊第71期,2004年5月31日。
46.吳光明,仲裁權之行使與監督,仲裁季刊第77期,2006年3月30日。
47.黃立,先調後仲機制下調解程序與仲裁程序間之關係,仲裁季刊第83期,2007年10月5日。
48.李家慶,論工程仲裁之仲裁人選任方法,仲裁季刊第71期,93年5月31日。
49.羅明通,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之適用範圍及程序問題,仲裁季刊第83期,96年10月5日。
50.李惠宗,立法行為之國家賠償責任之研究,法學叢刊第139期。
51.李家慶,政府採購法「先調後仲」機制與工程仲裁制度之興革,仲裁季 刊第83期,2007年10月5日。
52.李震山,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93年2月。
53.彭鳳至,法律不溯既往之憲法地位,台灣本土法學,第48期,2003年7月。
54.邱雅文,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訂對工程爭議調解實務之影響,仲裁季刊第83期,2007年10月5日。
55.許瑩珍,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之適用範圍及程序問題。
56.羅昌發,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訂對工程爭議調解實務之影響,仲裁季刊第83期,2007年10月5日。
57.許宗力,基本權利對國家的拘束,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92年2月。
58.古嘉諄、蕭美玲,論調解及調解之技巧,仲裁季刊第74期,2005年4月15日。
59.李得璋,營建工程爭議與仲裁之處理(上),商務仲裁,第33期,民國82年8月30日。
60.許宗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92年4月。
61.黃泰鋒、陳麗嘉,非可歸責於承包商之工法變更問題試析,仲裁季刊第82期,2007年7月31日。
62.陳清秀,從公共工程仲裁結果看仲裁公平性,發表於「公共工程仲裁制度之檢討與展望」研討會,2003年3月10日。
63.藍瀛芳,法院對仲裁公信之建立責無旁貸---談仲裁人違反公開義務之拒却,商務仲裁,第37期,1984年8月。
64.楊淑文,工期展延之爭議與履約調解,月旦法學雜誌,第143期,2007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1.林一飛,再論中國仲裁機構的改革,中國仲裁網,2009年1月9日。
2.陳安,中國涉外仲裁監督機制申論,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3肖永平,論衝突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郭玉軍,美國國際商事仲裁中的顯然漠視法律,法學評論,2001年,第2期。
5.肖揚,人民法院應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支持與指導,中國司法,第88期,2007年4月。
6.曲坦求索,美國的工程建設合同糾紛ADR解決方式,建築管理現化化,第4期,1995年。
7.陳小平,司法對仲裁的監督:實體審查還是程序審查?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4期,2001年7月。
8.陳安,再論中國涉外仲裁的監督機制及其與國際慣例的接軌—兼答肖永平先生,仲裁與法律通訊,1998年第1期。
9.徐前權,枉法仲裁罪之批判,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3期,2006年5月。
10.胡君、賀金林,仲裁司法監督的國際走向及其啟示,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1期,2004年2月。
11.胥博,從仲裁制度的保密性談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2005版)》第33條淺析,蘇州工職院,經濟管理,2007年12月。
12.萬鄂湘、于喜富,再論司法與仲裁的關係—關於法院應否監督仲裁實體內容的立法與實踐模式及理論思考,法學評論,雙月刊,2004年第3期總第125期。
13.丁穎,論當事人對仲裁裁決司法審查範圍的合意變更,法學評論,雙月刊總第24卷2006年第5期,2006年9月13日。
14.姜霞,仲裁司法審查程序本質論,河北法學,第25卷第6期,2007年6月。
15.黃長營,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效率研究,河北法學,第25卷第1期,2007年1月。
16.徐前權,仲裁員法律責任之檢討(上)—兼評“枉法裁判罪”,探索與爭鳴,仲裁研究第九輯,2006年3月。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7.何紹軍,仲裁員的民事賠償責任,中國律師,2004年6月。
18.楊軍、劉淑華,樹立正確的仲裁理念,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7卷,2003年5月。
19.林一飛,略論仲裁中的身分衝突,法學評論,雙月刊,2006年第1期總第135期。
20.陳志新,關於在發展人民調解制度中吸納國外ADR成果的思考,中國司法,總64期,2005年4月。
21.王公義,人民調解制度是解決社會糾紛的重要法律制度,中國司法,總第68期,2005年8月。
22.李雙全,人民調解工作的創新發展,中國司法,總第55期,2004年7月。
23.于語和、何苗,試論人民調解制度與ADR的嫁接與融合,中國司法,總第69期,2005年9月。
24.羅干,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作用創造穩定和諧社會環境,中國司法。
25.張福森,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三大職能幼力開創人民調解工作新局面,中國司法。
26.吳春平、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需要多元化機制,中國司法,總第88期,2007年4月。
27.孟昭華,國際商事仲裁一裁終局的困境與出路,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4期,2007年7月。
28.劉祥紅、鄭攀,對我國仲裁制度的缺陷反思及立法完善,法制與經濟,2007年第3期(總第141期)。
29.丁琦,英國法院對仲裁監督的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山東審判,2007年第4期,第23卷總第177期。
30.萬泳延、張一多,對我國仲裁制度幾個法律問題的思索,財經界—法律研究,2007年4月。
31.趙艷華,關于仲裁裁決撤銷的一點思考,哈爾濱學院學報,第28卷第9期,2007年9月。
32.趙婷,試論司法監督與仲裁獨立,法制與經濟,2007年第9期(總第153期)。
33.劉冰,論仲裁的司法監督,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第2007年19月第26卷第10期。
34.董臨瑞,論臨時仲裁的優勢及在我國的現狀,科技諮詢導報,2007年第30期。
35.李俊、邢俊霞,我國確立臨時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和具體設計,法制與社會,2007年8月。
36.寇曉燕,論仲裁程序主體性理念,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5期。
37.徐昕,完善人民調解制度與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司法,第76期,2006年4月。
(三)學位論文
中華民國
1.林瑤,我國仲裁法制理論與實務之分析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2.顏旭男,仲裁判斷撤銷之研究---以撤銷之訴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3.吳艾黎,論瑕疵仲裁判斷之救濟,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2月。
4.邱寶弘,仲裁判斷之司法監督,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3年碩士論文。
5.梁堯清,撤銷仲裁判斷之理論與實踐,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6.蔡嘉政,仲裁判斷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7.吳家德,公共工程仲裁制度應用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年7月。
8.黃鈺華,國際商務仲裁中之法律適用問題,台灣大學碩士論文,1986年6月。
9.黃秋田,仲裁判斷準據之研究,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6年12月。
10.吳啟光,公共工程爭議調解與仲裁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4年1月。
11.簡伊璟,營建工程仲裁決定要因認知強度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1月。
12.駱怡明,國道履約爭議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
13.彭麗春,政府採購法上申訴制度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2月。
14.周少康,仲裁人行為規範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15.劉倩妏,政府採購法之救濟制度—以政府採購之法律性質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16.何應明,政府採購法爭議處理程序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5月。
17.葉英蕙,工程契約履行擔保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1994年6月。
18.鄧民治,論工程契約爭議之仲裁,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19.張南勳,情事變更原則在公共工程上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20.郭芳婷,公共工程契約之研究---以締結書面契約前之程序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2年1月。
21.林家棋,政府採購法救濟程序之研究,中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
22.羅名威,違憲審查權控制立法權的界限,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1.胡偉良,兩岸仲裁法之修法建議—以兩岸、香港、新加坡之比較研究為基礎,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3月。
2.王彩君,論ADR在我國的完善,山西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6年6月。
3.辛國清,法院附設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
(四)其他
1.法務通訊,96年6月,第2344期。
2.聯合報,民國96年7月13日A2版。
3.法務通訊,94年3月,第2229期。
4.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96年4月30日以工程企字第09600176140號函。
5.立法院公報,第87卷第31期。
6.立法院公報,第95卷,第28期。
7.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自由時報,97年8月7日及8日廣告。

二、英文文獻
(一)外文書籍
1.Thomas E.Carbonneau&Philip J.McConnaughay,Handbook on Construction Arbitration And ADR,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2007).
2.Jane Jenkins And Simon,Stebbings.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rbitration Law, Arbitration in Context Series(2006).
3. Handbook of Arbitration Practice, Sweet & Maxwell,1998.
(二)外文期刊
1.Stephen J.Choi,The Problem with Arbitration Agreements. Heinonline—36 Vand. J. Transnat’1L.2003.
2.Houston Putnam Lowry,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Heinonline—10 LISA J.int`l&Comp. 2003-2004
3.David A R Williams QC, Arbitration And Dispute Resolution, Heinonline—2004 N.Z.L.REV.2004.
4.Phoenix Aktiengesellschaft v,Ecoplas,Inc.Everybody Loves Arbitration:The Second Circuit Sets Pro- Arbitration Precedent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Cases, 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 2005.
5.Fox v.TANNER,The Arbitrability of Arbitrability, 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 2005.
6.Sterling Financial Inv.Group,Inc.v.Hammer,The Pro-Arbitration Policy:Is This What the Parties Really Intended?The Courts’Treatment of Forum Selection Clauses in Arbitration Agreements, 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 2005.
7.Dunkelman v.Cincinnati Bengals,INC.Rules for a New Game:Finding a Workable Solution for Applying Class Actions to the Arbitration Process,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 2005.
12.Celeste Hammond&Jeffrey J.Mayer,Arbitration Advocacy:From Clause to Hearing, Heinonline—28 Am. J. Advoc.2004-2005.
13.Stephen J. Choi, The Problem with Arbitration Agreement, Heinonline—36 Vand.J.Transnat′1 L,2003.
14.Julia Ann Gold, ADR Through A Cultural Lens:How Cultural Values Shape Our Disputing Processes,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
15.Martin Odams de Zylva,Reziya Harrison,“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 Jordam Publishing Limited,2000.
16.Facquelyn A.Beatty,Recent Developments in case law Affecting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Tort&Insurance LAW Journal,Volume 37,Number 2,Winter 2002.
17.Lawrence G S BOO,ARBITRATION,SAL Annual Review 2003. Heinonline—2003 SAL Ann.Rev 2003.
18.Mistaken Interpretation:The 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Green Tree Financial Corporation v.Bazzle,and the Real State of Class-Action Arbitration in North Carolina, Heinonline—82 N.C.L.Rev.2003-2004.
19.UNIFORM ARBITRATION ACT-2000,PEPPERDINE DISPUTE RESOLUTION LAW JOURNAL, Vol.3:, 2003. Heinonline—3 Pepp.Disp.Resol.L.J.2002-2003.
20.Celeste Hammond&Jeffrey J.Mayer,Arbitration Advocacy:From Clause to Hearing, Heinonline—28 Am. J. Advoc.2004-2005.
(三)外國法
1.UNIFORM ARBITRATION ACT-2000, PEPPERDINE DISPUTE RESOLUTION LAW JOURNAL,Vol.3:,2003.
2.1996 English Arbitration Act
3.1995 Singapore Arbitration Act
4.IBA Ethics for International Arbitrators.
(四)網址:
1.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雙語法例資料系統」
http://www.legislation.gov.hk/chi/index.htm
2.新加坡法律部網站:http://statutes.agc.gov.sg/
3.日本商事仲裁協會網站:http://www.jcaa.or.jp/e/arbitration-e/kisokue/kaiketsu-e/civil.html
4.美國加州州政府http://www.dgs.ca.gov/default.htm
5.美國紐澤西州法院http://www.judiciary.state.nj.us/
6.美國紐約東區法院http://www.nyed.uscourts.gov/
7.美國全國證券商公會公司http://www.nasd.com/index.htm
8.澳洲仲裁人與調解人機構http://www.iama.org.au/index.html
9.同儕評量http://www.nasd.com//web/groups/med_arb/documents/mediation_arbitration/nasdw_014776.pd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5961115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611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姜世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家興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家興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Dec-2010 17:29:58 (UTC+8)-
dc.date.available 8-Dec-2010 17:29: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Dec-2010 17:29: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9611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70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6111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仲裁(Arbitration)亦稱為公斷,係指發生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根據其在爭議發生之前或爭議發生之後所達成的協議,自願將他們之間發生的私法上爭議提交給他們所同意的第三者(仲裁人)進行裁決判斷,以求爭議最終解決的制度和方法。
工程仲裁案件在整個仲裁案中占極大的比例,而其中以仲裁作為解決爭議的工程案件又以公共工程為數最多,因而工程仲裁即以公共工程為探討的重心,又因為工程施作項目極其龐雜,廠商與廠商之間工程銜接問題,可能即會爆發不同程度的爭議,而最後均會回歸到契約本題,契約如何訂定與規範,均將成為訴訟或仲裁判斷的最終有利依據。解決工程糾紛的機制,除了傳統上的法院訴訟、和解及調解外,目前在國際間尚有仲裁及其他解決工程爭議的替代方案。而其中仍以仲裁為所有替代方案中最具重要且具份量者。
工程仲裁程序係本論文最重要的論述重點;法院應否對仲裁判斷進行實體監督,在國外支持與反對的理論均各有堅持,以一尚具爭議的理論引進並作為仲裁法的規範是否適當,值得深思。司法院大法官第591號解釋對『理由矛盾』所持的法律態度及見解,則正好可以作為國內探討程序監督與實體監督的議題,在爭辯過程中,可以讓我們反思,我們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仲裁制度。迅捷、快速、高效率的優點,固然是當事人選擇仲裁的考量因素之一,但不能因為追求效率而放棄要求公正審判的權利。
本文在工程仲裁發展的展望中,特別針對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正,改採「先調後仲」「強制仲裁」的機制後,是否會對國內工程界造成衝擊與影響,提出看法。同時針對強制仲裁有無違憲問題亦一併提出討論;由於過去仲裁庭常常做出不利政府機關的仲裁判斷,以致政府機關在遇有爭議時寧可選擇訴訟或調解程序,而不願再採用仲裁作為解決爭議的手段,採購法修正後,政府各部門將會採取何種因應對策與措施,勢將影響工程仲裁未來的走向,因而本文試圖對健全工程仲裁制度提出一些建議,希望政府能儘速修正仲裁法,借鑑國外經驗,改善仲裁制度,建立完善的仲裁人職業倫理規範,實施仲裁人監督及評鑑制度。
本文最後並作出修法的建議方向,期使整個仲裁法規能夠更加完備,制度能夠更加健全,期望仲裁能夠早日實現替代訴訟作為解決紛爭的有效機制,並成為社會大眾樂於使用及接受的一種制度。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9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12
第二章 工程契約及工程爭議………………………………14
第一節 公共工程的特性 …………………………………………14
第一項 公共工程採購行為主體一方為政府機關……………14
第二項 公共工程採購之承辦人通常具有公務員身分………15
第三項 公共工程契約非單純之私法契約行為………………15
第四項 資源有限性與預算分配………………………………16
第五項 涉外性質居多…………………………………………16
第六項 公共工程衍生之契約問題複雜………………………16
第二節 工程契約 …………………………………………………16
第一項 概說……………………………………………………16
第二項 工程契約的種類………………………………………17
第三項 公共工程契約的法律性質……………………………18
第一款 行政契約或私法契約…………………………………………18
第一目 學說見解…………………………………………………………………20
第二目 實務見解…………………………………………………………………22
第三目 小結………………………………………………………………………22
第二款 公共工程契約適用之法律……………………………………24
第四項 公共工程契約的類型…………………………………26
第一款 涉外契約與非涉外契約………………………………………26
第二款 規劃契約、設計契約、施工契約或監造契約………………27
第三款 固定價格契約、成本補償契約及誘因契約…………………28
第一目 固定價格契約 ……………………………………………………………28
第二目 成本補償契約 ……………………………………………………………29
第三目 誘因契約 …………………………………………………………………30
第四款 承攬契約或委任契約 ………………………………………30
第三節 工程爭議 …………………………………………………31
第一項 引發工程爭議的原因 …………………………………31
第一款 營繕法規不周延 ………………………………………………31
第二款 工程規劃設計不當 ……………………………………………31
第三款 工程介面太多,管理不善 ……………………………………32
第四款 工程合約規定不公平及不明確 ………………………………32
第五款 相關當事人執行合約態度偏差 ………………………………33
第二項 工程契約常見的糾紛爭執 ……………………………34
第一款 工程糾紛爭議態樣 ……………………………………………34
第二款 實務常見的糾紛爭議案例 ……………………………………35
第一目 未踐行仲裁前置程序得否作為撤銷仲裁判斷之事由?…………………35
一、法院實務見解 ……………………………………………………………38
二、本文見解 …………………………………………………………………43
第二目 契約約定「得提付仲裁」、「得提請仲裁或訴訟」是否有效? ……44
一、學說見解……………………………………………………………………44
二、法院實務見解………………………………………………………………46
三、本文見解……………………………………………………………………48
第三目 仲裁判斷有無一事不再理原則(The Principle of Res Judicata)
之適用? …………………………………………………………………49
一、案例事實……………………………………………………………………50
二、仲裁庭判斷…………………………………………………………………52
三、實務見解……………………………………………………………………52
四、本文見解……………………………………………………………………53
第四目 契約約定「兩造不能在一方提出仲裁聲請之一定時間內選定各方
之仲裁人並同時推出主任仲裁人時,視為雙方不同意仲裁,任一
方得逕行起訴」得否視為雙方不同意仲裁之約定,而有撤銷仲裁
判斷之事由? ……………………………………………………………55
一、仲裁判斷……………………………………………………………………56.
二、法院實務判決………………………………………………………………57
三、本文見解……………………………………………………………………59
第三章 工程糾紛解決機制 …………………………………61
第一節 傳統解決爭議機制的種類…………………………………61
第一項 法院訴訟(Litigation)………………………………61
第二項 訴訟上和解(conciliation)…………………………62
第三項 法院之調解(Mediation)……………………………63
第二節 仲裁及其他解決工程爭議的替代方案(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ADR) ……………………………64
第一項 仲裁(Arbitration)……………………………………65
第一款 制度起源 ………………………………………………………65
第二款 立法沿革 ………………………………………………………67
第三款 仲裁的定義 ……………………………………………………69
第四款 仲裁人之權限 …………………………………………………70
第五款 仲裁機構的法律特性及其性質 ………………………………71
第六款 仲裁制度優缺點比較 …………………………………………73
第一目 仲裁制度的優點 …………………………………………………………73
第二目 仲裁制度的缺點 …………………………………………………………76
第七款 仲裁的種類 ……………………………………………………83
第一目 內國仲裁與外國仲裁 ……………………………………………………83
第二目 法律仲裁與衡平仲裁 ……………………………………………………83
第三目 任意仲裁與強制仲裁 ……………………………………………………85
第四目 機構仲裁與臨時仲裁 ……………………………………………………86
第二項 其他解決工程爭議的替代方案 ………………………87
第一款 民法上和解與調解制度 ………………………………………87
第二款 迷你法庭(Mini Trial)………………………………………91
第三款 早期中立人評估(Early Neutral Evaluation)……………91
第四款 爭議審查委員會(Dispute Review Board,DRB)……………92
第五款 情事變更之契約改定程序(Adaptation of Contract Procedure,簡稱ACP)…………………………………………95
第六款 技術性專家鑑定(Technical Expert Appraisal Mechanism,簡稱TEAM)……………………………………………………95
第七款 爭議顧問制度(Disputes Adviser Intervener) ………… 96
第八款 法定強制仲裁(Compulsoryor Statutory Arbitration)… 96
第九款 非拘束性之美國公共援助中心爭議解決程序(Nonbinding Alternative Disputes Resolution Procedures of the center for Public Resources,簡稱CPR)…………………97
第十款 急迫性之仲裁人預審程序(Preparlitral Referee Procedure)……………………………………………………98
第四章 工程仲裁程序 ………………………………………99
第一節 概論…………………………………………………………99
第一項 工程仲裁的特殊性 ……………………………………99
第一款 工程仲裁有助於工程之推動與進行…………………………100
第二款 工程金額通常均屬鉅額且工期較長…………………………100
第三款 工程仲裁可選擇具有工程實務背景之專家審理……………101
第四款 工程仲裁可迅速解決爭議……………………………………102
第五款 工程仲裁費用較訴訟低廉經濟………………………………102
第二項 工程契約仲裁協議條款………………………………102
第一款 概說 …………………………………………………………103
第二款 仲裁協議成立及生效要件……………………………………103
第三款 仲裁協議的類型………………………………………………104
第四款 仲裁協議的作用………………………………………………105
第五款 仲裁協議的內容………………………………………………106
第六款 仲裁庭組成的人數……………………………………………107
第七款 仲裁協議的效力—妨訴抗辯…………………………………108
第八款 仲裁協議效力的異議…………………………………………108
第九款 仲裁協議的獨立自主性………………………………………109
第十款 仲裁協議條款的解釋…………………………………………110
第一目 解釋之必要 ………………………………………………………………110
第二目 仲裁庭對仲裁條款之基本解釋原則 ……………………………………110
第十一款 小結…………………………………………………………111
第二節 工程仲裁判斷 ……………………………………………113
第一項 概說……………………………………………………113
第二項 工程仲裁判斷的效力…………………………………114
第一款 形式確定力與既判力…………………………………………114
第二款 執行力…………………………………………………………116
第三款 有無形成仲裁判斷之探討……………………………………117
第四款 無權判斷………………………………………………………118
第五款 越權判斷………………………………………………………118
第六款 判斷未附理由…………………………………………………118
第七款 判斷係命當事人為違法行為者………………………………119
第八款 仲裁判斷執行力之停止………………………………………120
第三節 工程仲裁判斷之撤銷 ……………………………………121
第一項 概說……………………………………………………121
第二項 撤銷工程仲裁判斷之訴之目的………………………123
第三項 撤銷工程仲裁判斷之訴訟性質、訴訟標的及審理原
則………………………………………………………124
第一款 訴訟性質………………………………………………………124
第二款 訴訟標的………………………………………………………125
第三款 審理原則………………………………………………………126
第四項 撤銷工程仲裁判斷之訴之事由 ……………………127
第一款 仲裁程序之瑕疵類型…………………………………………128
第一目 仲裁判斷與仲裁契約標的爭議無關 ……………………………………128
第二目 仲裁判斷逾越仲裁協議之範圍 …………………………………………128
第三目 仲裁協議不成立、無效,或於仲裁庭詢問終結時尚未生效或已失效者 …………………………………………………………………………129
第四目 仲裁庭於詢問終結前未使當事人陳述或當事人於仲裁程序未經合法
代理 ………………………………………………………………………130
第五目 仲裁庭之組成或仲裁程序,違反仲裁協議或法律規定者 ……………131
第六目 仲裁人違反告知義務而顯有偏頗或被聲請迴避而仍參與仲裁者 ……133
第二款 仲裁判斷本身之瑕疵事由 …………………………………134
第一目 仲裁判斷書應附理由而未附者 …………………………………………134
第二目 仲裁判斷係命當事人為法律上所不許之行為者 ………………………135
第三目 仲裁判斷之標的不適用仲裁法 …………………………………………135
第三款 其他事由………………………………………………………135
第一目 參與仲裁之仲裁人,關於仲裁違背職務,犯刑事上之罪者 …………135
第二目 當事人或其代理人,關於仲裁犯刑事上之罪者 ………………………138
第三目 為判斷基礎之證據、通譯內容係偽造、變造或有其他虛偽情事者 …138
第四目 為判斷基礎之民事、刑事及其他裁判或行政處分,依其後之確定
裁判或行政處分已變更者 ………………………………………………139
第四節 撤銷工程仲裁判斷之效力 ………………………………139
第一項 停止執行之效力………………………………………139
第二項 解決原仲裁爭議之效力………………………………140
第五章 從司法院大法官第591號解釋探討撤銷仲裁
判斷瑕疵事由應附理由而未附者並不包括理
由矛盾之法律見解與評估…………………………142
第一節 概說 ………………………………………………………142
第二節 本案撤銷仲裁判斷的事由 ………………………………142
第三節 法院實務見 ………………………………………………144
第四節 大法官釋字第591號對本案之法律見解 ………………148
第五節 評估 ………………………………………………………149
一、程序監督權與實體監督權之爭辯思考…………………………………149
(一)法院應否監督實體內容的立法與實踐……………………………150
(二)法院應否監督實體問題的理論爭論………………………………152
1.支持法院監督仲裁實體內容的理論 ………………………………153
2.反對法院監督仲裁實體內容的理論 ………………………………155
二、本文見解 ………………………………………………………………157
第六節 小結 ………………………………………………………163
第六章 對工程仲裁發展的展望……………………………165
第一節 先調後仲與強制仲裁的省思…………………………… 165
第一項 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修正增列第2項「先調解
後仲裁」機制後之衝擊與影響 ………………………165
第一款 政府採購法規定解決爭議處理的類型 ……………………165
第二款 對工程仲裁未來發展的評估 ………………………………167
第一目「先調後仲」 ……………………………………………167
第二目 先調後仲的立法例 ………………………………………170
第三目 先調後仲的優點與缺點 …………………………………177
第四目 先調後仲機制對當事人態度之影響 ……………………179
一、對機關態度之影響 ………………………………………180
二、對廠商態度的影響 ………………………………………180
第三款 先調後仲需要解決的問題 …………………………………181
第二項 強制仲裁有無違憲問題的探討 ……………………185
第一款 政府採購法増訂強制仲裁的立法理由與目的 ……………187
第二款 強制仲裁違憲與公共利益的爭辯 …………………………188
第二節 健全工程仲裁制度的建議 ………………………………189
第一項 為避免紛爭宜訂定公平合理的契約 ………………190
第二項 最有利標與最低標在採購實務上之探討 …………191
第一款 最有利標決標 …………………………………………191
第二款 最低價決標 ……………………………………………192
第三項 訂定仲裁契約、仲裁協議、仲裁條款,應明確、
謹慎並符合公平合理原則 …………………………193
第四項 仲裁判斷書應公開 …………………………………195
第五項 仲裁庭應有一定比例法律背景專家組成 …………197
第六項 仲裁詐欺之防止………………………………………198
第七項 明定仲裁程序一事不再理……………………………199
第八項 仲裁程序進行中應延長提存時效……………………201
第九項 修訂仲裁法第29條、第30條、第40條,並
增列理由不備者可提撤仲(亦即實體事項亦
可提撤仲不限程序)…………………………………201
第十項 仲裁條文在準用其他法律時,宜具體明確臚列
準用之法律條文,不應以「概括準用」之方式
援引其他法律…………………………………………204
第十一項 小結…………………………………………………206
第四節 仲裁人職業倫理規範與監督 ……………………………206
第一項 概說……………………………………………………205
第二項 仲裁人職業倫理規範…………………………………206
第一款 仲裁人之獨立性及公正性……………………………………208
第二款 仲裁人不當行為及構成………………………………………209
第三款 仲裁人揭示或稱為告知、披露義務(Duty of disclosure)…………………………………………………209
第四款 仲裁人之迴避義務……………………………………………212
第五款 限期完成仲裁程序並作成判斷之義務………………………213
第六款 仲裁人守密之義務……………………………………………218
第三項 外國仲裁人倫理規範…………………………………220
第一款 外國仲裁人獨立性、公正性倫理規範之規定………………220
第二款 外國仲裁人揭示、告知義務倫理規範之規定………………223
第四項 司法監督的必要與模式………………………………225
第一款 駁回執行裁定之聲請…………………………………………228
第二款 撤銷仲裁判斷…………………………………………………228
第五項 仲裁人評鑑制度建立之必要…………………………229
第一款 國外仲裁人評鑑制度…………………………………………230
第二款 我國亟須建立仲裁人評鑑制度………………………………231
第六項 小結……………………………………………………232
第五節 建議 ………………………………………………………233
第七章 結論…………………………………………………235
zh_TW
dc.format.extent 161840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611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工程仲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前置程序zh_TW
dc.title (題名) 工程仲裁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rbitr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張晉藩,中國法制史,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1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鄭秦,中國法制史,文津出版社,民國86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陳顧遠,中國法制史概要,三民書局,民國59年1月4 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由嶸主編,外國法制史,原北京大學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2年10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戴炎輝,中國法制史,三民書局,民國58年7月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楊崇森,美國法制研究,漢苑出版社,民國65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楊崇森,商務仲裁之理論與實際,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民國97年9月,增訂10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藍獻林,論商務仲裁判斷之撤銷,收錄於氏著,仲裁法論叢,1988年7月,自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林俊益,法院在商務仲裁之角色,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林俊益,仲裁法之實用權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林俊益,國際商務仲裁淺釋,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2001年9月修訂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陳煥文,國際仲裁法專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陳煥文,仲裁法逐條釋義,崗華傳播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0月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尹章華,仲裁與商務仲裁,文笙書局,2003年7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商務仲裁條例研究修正實錄,法務部,1997年1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盧姿如,撤銷仲裁判斷之訴實務態度研究,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一輯)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第45期,2006年9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方鴻愷,仲裁判斷之司法控制—以撤銷仲裁判斷之訴事由為中心,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二輯)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第44期,2005年 9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楊崇森、黃正宗、范光群、張迺良、林俊益、李念祖、朱麗容等七人合著,仲裁法新論,中華民國仲裁協會,1999年9月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民國8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姜世明,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駱永家,既判力之研究,19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寰瀛法律事務所、古嘉諄、陳希佳、顏玉明,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二),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行政院採購暨公共工程委員會編印,「政府採購法申訴案例彙編(一)」,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林麗珍,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專案研究計劃--公共建設永續發展人才教育—各機關辦理公共工程常見司法爭議類型化之研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2002年1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工程爭訟案例與對策之研究計畫,97年11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羅昌發,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法協定論析,初版,元照出版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國道工程仲裁判斷彙編,上卌,93年度,94年9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姚瑞光發言紀錄,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一),民事訴訟法研究會,三民書局,82年11月5日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邱聯恭,程序選擇權論,三民書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邱聯恭,程序選擇權之法理,民事訴訟法之研討,民事訴訟研究基金會,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2002年8月修訂2版3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吳光明,仲裁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經銷,200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仲裁法修法彙編,法務部編印,1998年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稽珮晶,公共工程爭議及其救濟途徑,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第42期學員法學研究報告合輯(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孫森焱,民法債篇總論,199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王令麟,飛躍中的我國仲裁制度,力霸文化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情牽北宜,2005年12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曾陳明汝,國際私法原理,台大法學叢書,自印,1993年10月,修訂5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廣州仲裁委員會主辦,仲裁研究(總第一輯),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譚兵主編、陳彬副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中國仲裁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陳桂明,仲裁法論,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趙鍵,國際商事仲裁的司法監督,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藍瀛芳,撤銷仲裁判斷之訴的事由與其法律性質,商務仲裁季刊第42期,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林俊益,法院對仲裁之協助與監督---仲裁法施行五年法院裁判之研究,仲裁季刊第70期,200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藍瀛芳,判斷的瑕疵與其救濟,萬國法律,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藍瀛芳,仲裁判斷的有效性與其效力,輔仁法學第14期,民國84年6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林俊益,法院對仲裁之協助與監督---仲裁法實施後之現況分析,仲裁季刊第75期,2005年8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林明鏘,委託開發工業區契約之定性與仲裁容許性,月旦法學教室第3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柯澤東,從貿易契約及商務仲裁論國際貿易習慣法之發展與地位,台大法學論叢,第11卷第2期,198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張祥暉,政府採購爭議處理機制,月旦法學第5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林俊益,論衡平仲裁判斷之撤銷,法官協會雜誌,第2卷第2期,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藍瀛芳,公共工程爭議有何訴訟外之解決途徑,商務仲裁,第36期,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藍瀛芳,衡平仲裁制度之實務探討,商務仲裁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蕭家進,公共工程爭議處理的省思,現代營建, 2001年,第26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李家慶,工程仲裁之過去、現在與未來,仲裁季刊第75期,2005年8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李家慶、蕭偉松,工程仲裁未來之走向—先調後仲之爭端解決模式--,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藍瀛芳,強制仲裁的立法與其法律效果,仲裁季刊第71期,2004年5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古嘉諄、陳希佳,仲裁人之角色與選定,仲裁季刊第77期,2006年3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藍瀛芳,仲裁的守密與程序不公開,仲裁季刊第82期,2007年7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林曉瑩,論仲裁人之獨立性及公正性,仲裁季刊第63期,2001年12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林瑤、池美佳,仲裁人的評鑑制度,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陳清秀,仲裁人的評鑑制度,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楊敦和,仲裁人的評鑑制度,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王寶輝,仲裁人倫理規範的法理基礎,仲裁季刊第67期,2002年12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陳煥文、梁堯清,撤銷仲裁判斷理論之研究(上),仲裁季刊第66期,2002年10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陳清雲,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91號解釋之探討,仲裁季刊第81期,2007年3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陳煥文,「仲裁庭與時效限制條款」,萬國法律,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吳光明,美國之訴訟外糾紛解決(ADR)機制—兼論美國仲裁協會之仲裁人教育訓練,仲裁季刊第69期,2003年9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余文恭,論工程契約紛爭處理程序之特性,仲裁季刊第74期,2005年4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羅昌發,論仲裁約定對第三人之效力,商務仲裁第2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賴來焜,仲裁判斷之救濟程序(上),仲裁季刊第78期,2006年7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賴來焜,仲裁判斷之救濟程序(中),仲裁季刊第79期,2006年11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賴來焜,仲裁判斷之救濟程序(下),仲裁季刊第81期,2007年3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王照宇,德國「上級仲裁庭」(Oberschiedsgericht)制度簡介,仲裁季刊第81期,2007年3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劉佐國,如何加強政府機關工程採購契約發生爭議以仲裁方式解決研析報告,仲裁季刊第76期,2005年11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李念祖、蔣佩華合著,「Overview of Draft of New Arbitration Law in the R.O.C.」,商務仲裁,第4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藍瀛芳,撤銷判斷之訴的審理及其效果,商務仲裁第41期,1996年3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李家慶,論工程仲裁之仲裁人選任方法,仲裁季刊第71期,93年5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藍瀛芳,仲裁制度的形成與其發展的過程,仲裁季刊第75期,2005年8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藍瀛芳,一造的仲裁程序,仲裁季刊第79期,2006年11月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藍瀛芳,合意公開仲裁判斷,仲裁季刊第80期,2006年12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李建良,法律之溯及既往與信賴保護原則,台灣本土法學,第24期,200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李家慶,對國內工程仲裁之檢討與建議,營建知訊,第249期,9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陳希佳,先調解後仲裁之理論與實務,仲裁季刊第75期,2005年8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何志揚,論仲裁協議之效力—兼評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398號判決,仲裁季刊第76期,2005年11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蔡佩芬,談仲裁判斷,仲裁季刊第69期,2003年9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成永裕,建立工程爭議審查機制之芻議—推動工程爭議仲裁程序規範之管見,仲裁季刊第71期,2004年5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吳光明,仲裁權之行使與監督,仲裁季刊第77期,2006年3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黃立,先調後仲機制下調解程序與仲裁程序間之關係,仲裁季刊第83期,2007年10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李家慶,論工程仲裁之仲裁人選任方法,仲裁季刊第71期,93年5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羅明通,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之適用範圍及程序問題,仲裁季刊第83期,96年10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李惠宗,立法行為之國家賠償責任之研究,法學叢刊第13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李家慶,政府採購法「先調後仲」機制與工程仲裁制度之興革,仲裁季 刊第83期,2007年10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李震山,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9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彭鳳至,法律不溯既往之憲法地位,台灣本土法學,第48期,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邱雅文,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訂對工程爭議調解實務之影響,仲裁季刊第83期,2007年10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許瑩珍,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之適用範圍及程序問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羅昌發,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訂對工程爭議調解實務之影響,仲裁季刊第83期,2007年10月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許宗力,基本權利對國家的拘束,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9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古嘉諄、蕭美玲,論調解及調解之技巧,仲裁季刊第74期,2005年4月1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李得璋,營建工程爭議與仲裁之處理(上),商務仲裁,第33期,民國82年8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許宗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9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黃泰鋒、陳麗嘉,非可歸責於承包商之工法變更問題試析,仲裁季刊第82期,2007年7月3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陳清秀,從公共工程仲裁結果看仲裁公平性,發表於「公共工程仲裁制度之檢討與展望」研討會,2003年3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藍瀛芳,法院對仲裁公信之建立責無旁貸---談仲裁人違反公開義務之拒却,商務仲裁,第37期,198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楊淑文,工期展延之爭議與履約調解,月旦法學雜誌,第143期,200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林一飛,再論中國仲裁機構的改革,中國仲裁網,2009年1月9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陳安,中國涉外仲裁監督機制申論,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肖永平,論衝突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郭玉軍,美國國際商事仲裁中的顯然漠視法律,法學評論,2001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肖揚,人民法院應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支持與指導,中國司法,第88期,200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曲坦求索,美國的工程建設合同糾紛ADR解決方式,建築管理現化化,第4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陳小平,司法對仲裁的監督:實體審查還是程序審查?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4期,200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陳安,再論中國涉外仲裁的監督機制及其與國際慣例的接軌—兼答肖永平先生,仲裁與法律通訊,1998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徐前權,枉法仲裁罪之批判,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3期,200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胡君、賀金林,仲裁司法監督的國際走向及其啟示,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1期,200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胥博,從仲裁制度的保密性談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2005版)》第33條淺析,蘇州工職院,經濟管理,200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萬鄂湘、于喜富,再論司法與仲裁的關係—關於法院應否監督仲裁實體內容的立法與實踐模式及理論思考,法學評論,雙月刊,2004年第3期總第12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丁穎,論當事人對仲裁裁決司法審查範圍的合意變更,法學評論,雙月刊總第24卷2006年第5期,2006年9月1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姜霞,仲裁司法審查程序本質論,河北法學,第25卷第6期,200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黃長營,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效率研究,河北法學,第25卷第1期,200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徐前權,仲裁員法律責任之檢討(上)—兼評“枉法裁判罪”,探索與爭鳴,仲裁研究第九輯,2006年3月。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何紹軍,仲裁員的民事賠償責任,中國律師,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楊軍、劉淑華,樹立正確的仲裁理念,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7卷,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林一飛,略論仲裁中的身分衝突,法學評論,雙月刊,2006年第1期總第13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陳志新,關於在發展人民調解制度中吸納國外ADR成果的思考,中國司法,總64期,200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王公義,人民調解制度是解決社會糾紛的重要法律制度,中國司法,總第68期,200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李雙全,人民調解工作的創新發展,中國司法,總第55期,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于語和、何苗,試論人民調解制度與ADR的嫁接與融合,中國司法,總第69期,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羅干,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作用創造穩定和諧社會環境,中國司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張福森,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三大職能幼力開創人民調解工作新局面,中國司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吳春平、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需要多元化機制,中國司法,總第88期,200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孟昭華,國際商事仲裁一裁終局的困境與出路,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4期,200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劉祥紅、鄭攀,對我國仲裁制度的缺陷反思及立法完善,法制與經濟,2007年第3期(總第14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丁琦,英國法院對仲裁監督的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山東審判,2007年第4期,第23卷總第177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萬泳延、張一多,對我國仲裁制度幾個法律問題的思索,財經界—法律研究,200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趙艷華,關于仲裁裁決撤銷的一點思考,哈爾濱學院學報,第28卷第9期,200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趙婷,試論司法監督與仲裁獨立,法制與經濟,2007年第9期(總第15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劉冰,論仲裁的司法監督,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第2007年19月第26卷第1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董臨瑞,論臨時仲裁的優勢及在我國的現狀,科技諮詢導報,2007年第3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李俊、邢俊霞,我國確立臨時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和具體設計,法制與社會,200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寇曉燕,論仲裁程序主體性理念,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徐昕,完善人民調解制度與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司法,第76期,200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林瑤,我國仲裁法制理論與實務之分析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顏旭男,仲裁判斷撤銷之研究---以撤銷之訴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吳艾黎,論瑕疵仲裁判斷之救濟,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邱寶弘,仲裁判斷之司法監督,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3年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梁堯清,撤銷仲裁判斷之理論與實踐,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蔡嘉政,仲裁判斷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吳家德,公共工程仲裁制度應用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黃鈺華,國際商務仲裁中之法律適用問題,台灣大學碩士論文,198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黃秋田,仲裁判斷準據之研究,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吳啟光,公共工程爭議調解與仲裁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簡伊璟,營建工程仲裁決定要因認知強度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駱怡明,國道履約爭議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彭麗春,政府採購法上申訴制度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周少康,仲裁人行為規範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劉倩妏,政府採購法之救濟制度—以政府採購之法律性質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何應明,政府採購法爭議處理程序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葉英蕙,工程契約履行擔保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鄧民治,論工程契約爭議之仲裁,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張南勳,情事變更原則在公共工程上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郭芳婷,公共工程契約之研究---以締結書面契約前之程序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林家棋,政府採購法救濟程序之研究,中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羅名威,違憲審查權控制立法權的界限,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胡偉良,兩岸仲裁法之修法建議—以兩岸、香港、新加坡之比較研究為基礎,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王彩君,論ADR在我國的完善,山西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辛國清,法院附設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其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法務通訊,96年6月,第234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聯合報,民國96年7月13日A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法務通訊,94年3月,第222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96年4月30日以工程企字第09600176140號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立法院公報,第87卷第3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立法院公報,第95卷,第2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自由時報,97年8月7日及8日廣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外文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Thomas E.Carbonneau&Philip J.McConnaughay,Handbook on Construction Arbitration And ADR,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Jane Jenkins And Simon,Stebbings.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rbitration Law, Arbitration in Context Series(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Handbook of Arbitration Practice, Sweet & Maxwell,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外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Stephen J.Choi,The Problem with Arbitration Agreements. Heinonline—36 Vand. J. Transnat’1L.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Houston Putnam Lowry,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Heinonline—10 LISA J.int`l&Comp. 2003-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David A R Williams QC, Arbitration And Dispute Resolution, Heinonline—2004 N.Z.L.REV.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Phoenix Aktiengesellschaft v,Ecoplas,Inc.Everybody Loves Arbitration:The Second Circuit Sets Pro- Arbitration Precedent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Cases, 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Fox v.TANNER,The Arbitrability of Arbitrability, 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Sterling Financial Inv.Group,Inc.v.Hammer,The Pro-Arbitration Policy:Is This What the Parties Really Intended?The Courts’Treatment of Forum Selection Clauses in Arbitration Agreements, 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Dunkelman v.Cincinnati Bengals,INC.Rules for a New Game:Finding a Workable Solution for Applying Class Actions to the Arbitration Process,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Celeste Hammond&Jeffrey J.Mayer,Arbitration Advocacy:From Clause to Hearing, Heinonline—28 Am. J. Advoc.2004-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Stephen J. Choi, The Problem with Arbitration Agreement, Heinonline—36 Vand.J.Transnat′1 L,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Julia Ann Gold, ADR Through A Cultural Lens:How Cultural Values Shape Our Disputing Processes,Heinonline—2005 J. Disp.Reso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Martin Odams de Zylva,Reziya Harrison,“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 Jordam Publishing Limited,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Facquelyn A.Beatty,Recent Developments in case law Affecting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Tort&Insurance LAW Journal,Volume 37,Number 2,Winter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Lawrence G S BOO,ARBITRATION,SAL Annual Review 2003. Heinonline—2003 SAL Ann.Rev 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Mistaken Interpretation:The 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Green Tree Financial Corporation v.Bazzle,and the Real State of Class-Action Arbitration in North Carolina, Heinonline—82 N.C.L.Rev.2003-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UNIFORM ARBITRATION ACT-2000,PEPPERDINE DISPUTE RESOLUTION LAW JOURNAL, Vol.3:, 2003. Heinonline—3 Pepp.Disp.Resol.L.J.2002-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Celeste Hammond&Jeffrey J.Mayer,Arbitration Advocacy:From Clause to Hearing, Heinonline—28 Am. J. Advoc.2004-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外國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UNIFORM ARBITRATION ACT-2000, PEPPERDINE DISPUTE RESOLUTION LAW JOURNAL,Vol.3:,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996 English Arbitration Ac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995 Singapore Arbitration Ac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IBA Ethics for International Arbitrator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網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雙語法例資料系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legislation.gov.hk/chi/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新加坡法律部網站:http://statutes.agc.gov.s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日本商事仲裁協會網站:http://www.jcaa.or.jp/e/arbitration-e/kisokue/kaiketsu-e/civil.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美國加州州政府http://www.dgs.ca.gov/default.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美國紐澤西州法院http://www.judiciary.state.nj.u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美國紐約東區法院http://www.nyed.uscourts.gov/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美國全國證券商公會公司http://www.nasd.com/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澳洲仲裁人與調解人機構http://www.iama.org.au/index.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同儕評量http://www.nasd.com//web/groups/med_arb/documents/mediation_arbitration/nasdw_014776.pdf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