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題名 民國初年親權法制的開展—以大理院的司法實踐為中心
The initial implementation of parental rights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focus o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a-Li-Yuan
作者 黃琴唐
Huang, Chin Tang
貢獻者 黃源盛
Huang, Yuan Sheng
黃琴唐
Huang, Chin Tang
關鍵詞 大理院
大清律例
大清新刑律
大清民律草案
父為子綱
司法實踐

法律繼受
綱常本位
國家法
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
理性本位
親子規範
親權
親屬法草案初稿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8-Dec-2010 17:40:15 (UTC+8)
摘要 傳統中國法制為一種「出乎禮則入於刑」的「禮教立法」,而禮教的核心,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人倫。在三綱之中,「父為子綱」常被視為「君為臣綱」與「夫為妻綱」的樞紐,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由於傳統法制的首要目標在於維繫三綱人倫,而三綱中的「父為子綱」涉及的是親子之間的互動,故傳統法中的親子規範,成為整體法制中極為核心且不容輕易動搖的部分。然則,晚清民初時期對於歐陸親權制度的繼受,即是就既有親子法規範進行的一項變革。由於這項變革直接挑戰傳統法制的核心價值,因此,其間所呈現出的現象究竟為何,不免令人感到好奇。

傳統的親子法規範,以清代《大清律例》的內容觀察,係以「父為子綱」作為立法原則,其規範的形態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厲求子孫順守父母的教令與懲罰,(二)禁止子孫專擅自行,(三)嚴懲子孫的不孝惡行。而規範運行的基本原理,是要使父祖子孫各自恪守其分,以達成家內秩序的長久和諧。時至晚清,由於國外勢力的壓力與國內社會經濟情勢的變更,清廷展開了繼受近代歐陸法律的工程,進行新法與舊律的修訂。關於親子規範的變革,一方面藉由編訂新刑律以褪除「父為子綱」原則在法律上的支配力,同時又編纂民律草案,試圖將近代歐陸的親權制度引進中國。不過,由於中西親子規範的指導理念根本不同,遂導致禮教派與法理派之間的激烈論爭。因清廷頃間覆亡,故近代歐陸的親權制度並未獲得施行,傳統「父為子綱」式的親子法規範仍然存續在脫胎於《大清律例》的《大清現行刑律》這部有效律典中。

民國初年,新式民律草案未能頒行,經參議院決議,以《大清現行刑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作為民事審判時的明文法源依據。然在此情形下,當時的最高審判機關「大理院」,仍透過解釋例和判決例,逐步實現了一套頗具規模的親權法制。

藉由整理、分析大理院判例、解釋例中的相關法律論述,首先,本文試著呈現出大理院親權法制的形貌與精神,並分析大理院實踐親權法制的具體方法。其次,必須說明的是,無論《大清律例》中的「父為子綱」相關條款,或者大理院判解中表達的各項親權法律規則,皆屬於「國家法」的法律形式。而國家法在本文中的特殊意義,在於它代表了統治權威的某種「價值宣稱」,亦即統治權威在各種競逐的價值取向間,做出具體衡量的最終結果。在此認知下,本文希望進一步探討的是:晚清民國時期,傳統親子法規範與大理院親權法制的爭峰消長,從國家法變遷的角度來看,其間蘊含的法文化意義究竟為何?又能帶給今日何種的啟示?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史料(按史料時代排序)
(一)儒家典籍
1. (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台北:台灣古籍出版公司,2001年)。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0月)。
3.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第二冊。
(二)史書
1. 胡廣等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9月)。
2. 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59年2月)。
3. 沈桐生輯,《光緒政要》(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6月)。
4. 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5. 覺羅勒德洪纂,《大清德宗景(光緒)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70年6月)。
6.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1月)。
7.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8月)。
(三)立法資料及法律註釋
1. 劉海年、楊一凡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8月),第1冊。
2.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12月)。
3. 田濤、鄭秦點校,《大清律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
4. 沈之奇撰,懷效鋒、李俊點校,《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
5. 薛允升著,黃靜嘉編校,《讀例存疑(重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6. 《清代各部則例‧欽定大清現行刑律(宣統朝)》(香港:幅池書院,2004年5月)。
7. 吉同鈞著,《大清律例講義》(北京:法部律學館,1909年1月/光緒戊申年嘉平月)。
8. 政學社印行,《大清法規大全》(台北:宏業出版社,1972年8月)。
9. 文海出版社印行,《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八十一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10. 《資政院會議速記錄》(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典藏)。
11. 《欽定大清刑律》(宣統三年六月刊印;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典藏)。
12. 《大清國親屬法草案理由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典藏)。
13. 《大清國繼承法草案理由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典藏)。
14. 葛遵禮編,《中華民國新刑律集解》(上海:上海會文堂書局,1917年6月)。
15. 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譯,《中華六法‧刑事訴訟律》(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4月)。
16. 鄭爰諏編輯,《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集解》(上海:世界書局,1928年10月)。
17. 鄭爰諏編輯,《刑事訴訟條例匯覽》(上海:世界書局,1925年5月)。
18. 蔡鴻源主編,《民國法規集成》(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2月),第6、12、26、31冊。
19. 修訂法律館編輯,《法律草案彙編》(台北:成文出版社印行,1973年6月)。
20. 董康,《民法親屬繼承兩編修正案》(出處不詳,1939年排印版)。
21. 司法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台北:司法行政部印行,1976年6月)。
(四)政府公報、呈文及司法文書匯編
1. (清)祝慶祺,鮑書芸、潘文舫、何維楷編,《刑案匯覽三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
2. 《政府公報‧中華民國九月》(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
3.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三輯,文化。
4. 大理院書記廳編輯,《大理院判決錄(刑事) 民國元年九月至十二月》(北京:出版者不詳,1912年12月)。
5. 大理院編輯處,《大理院判例要旨匯覽續編》(北京:大理院收發所發行,1926年12月)。
6. 郭衛編輯,《大理院判決例全書》(台北:司法院秘書處重印,1978年4月)。
7. 郭衛編輯,《大理院解釋例全文》(台北:司法院秘書處重印,1978年4月)。
8. 郭衛編,《最高法院解釋例全文(自第一號起至第二四五號止)》(上海:法學編譯社,1946年)。
9. 黃榮昌、唐璋、陳志學編輯,《大理院法令判解分類彙要‧刑訴之部》(上海:中華圖書館,1923年1月)。
10. 黃源盛纂輯,《大理民事判例全文彙編(點校本)》(台北:政治大學基礎法學中心典藏,2005年12月),第1、8、9、10、11冊。
(五)文集
1.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8月)。
2. 沈家本,《寄簃文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9月)。
3. 勞乃宣,《桐鄉勞先生(乃宣)遺稿》,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4. 岡田朝太郎,〈論中國之改正刑律草案〉,收錄於王健編,《西法東漸——外國人與中國法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5. 岡田朝太郎,〈論大清新刑律重視禮教〉,收錄於王健編,《西法東漸——外國人與中國法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二、近人著作(按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1. 大理院,《中華民國大理院革新概論》(北京:1919年2月)。
2.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及其解體》(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3. 王玉波,《中國家長制家庭制度史》(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10月)。
4. 王先明,《近代紳士—— 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5. 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台北:法務通訊社,1995年3月)。
6. 方孝岳編,《大陸近代法律思想小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7. 王澤鑑,《民法總則》(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9月)。
8. 公丕祥主編,《法律文化的衝突與融合—— 中國近現代法制與西法法律文化的關聯考察》(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7月)。
9. 史鳳儀,《中國古代的家族與身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
10. 史尚寬,《親屬法論》(台北:史吳仲芳、史光華發行,1974年9月)。
11. 朱方,《中國法制史》(上海:上海法政學社,1931年12月)。
12. 朱勇,《中國法制史》(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
13. 余戟門(棨昌)述、李士杰疏,《朝陽大學法科講義‧民法親屬編》(北京:朝陽大學,1925年)。
14. 肖群忠,《中國孝文化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7月)。
15. 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16. 李貴連,《沈家本傳》(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
17. 李啟成,《晚清各級審判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18. 何勤華、方樂華、李秀清、管建強著,《日本法律發達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19. 居正,《三年來之最高法院》(北京:北京大學法學院圖書館館藏,出版者及出版時間不詳)。
20. 邵義著,王志華校,《中國近代法學經典‧民律釋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21. 宗惟恭,《民法親屬淺釋》(上海:上海法學編譯社,1932年1月)。
22. 周枏,《羅馬法原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12月)。
23. 胡長清,《中國民法親屬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9月)。
24. 鍾洪聲,《中國親屬法論》(上海:世界書局,1933年4月)。
25. 郁嶷,《親屬法要論》(北平:朝陽大學出版部,1934年)。
26. 星野英一著,張立豔譯,《民法勸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27. 徐朝陽,《中國親屬法溯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7月)。
28. 耿文田,《中國之司法》(北京:北京大學法學院圖書館館藏,出版者及出版時間不詳)。
29. 高漢成,《簽註視野下的大清刑律草案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2月)。
30. 秦尚志,《中國法制及法律思想史講話》(台北:水牛出版社,1966年11月)。
31. 張生,《中國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32. 張生,《民國初期民法的近代化——以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為中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33. 張禮恒,《從西方到東方—— 伍廷芳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演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6月)。
34. 張宏生、谷春德主編,《西洋法律思想史》(台北:漢興書局,1993年10月)。
35. 陶希聖,《婚姻與家族》(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8月)。
36. 陳剛主編,《中國民事訴訟法制百年進程‧清末時期第一卷》(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10月)。
37. 麥惠庭,《中國家庭改造問題》,頁341-342,收錄於《民國叢書‧第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第19號。
38. 黃右昌,《民法親屬釋義》(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1941年10月)。
39. 黃宗智,《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8月)。
40.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 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4月)。
41. 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42. 滋賀秀三著,張建國、李力譯,《中國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
43. 馮爾康主編,《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
44. 曾明羣,《父母子女之權利義務》(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45. 費孝通,《鄉土中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
46. 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47. 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3月)。
48. 楊家駱,《民國名人圖鑑》(南京:辭典館,1937年)。
49. 趙鳳喈,《民法親屬編》(台北:國立編譯館,1963年4月)。
50. 趙雅博,《秦漢思想批判史》(台北:文景書局,民國90年10月)。
51. 翟學偉,《中國社會中的日常權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月)。
52. 鄭秦,《中國法制史》(台北:文津,1997年4月)。
53. 錢實甫,《清季新設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9月)。
54. 戴炎輝,《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2月)。
55. 戴炎輝,《中國身分法史》(台北:司法行政部發行,1959年12月)。
56. 戴炎輝、戴東雄合著,《中國親屬法》(台北:三民書局經售,2000年5月)。
57.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10月)。
58. 瞿同祖,《中國封建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59. 盧靜儀,《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60. Immanuel Kant著,苗力田譯,《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
61. Jean-Jacques Rousseau著,徐百齊譯,《社約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2月)。
62. John Locke著,葉啟芳、瞿菊農譯,《政府論次講》(台北:唐山出版社,1986年7月)。
63. Lynn Hunt著,鄭明萱、陳瑛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3月)。
64. Peter Burke著,江政寬譯,《歷史學與社會理論》(臺北:麥田,2002年8月)。
65. Rolf Knieper著,朱岩譯,《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
(二)專書論文
1. 林秀雄,〈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收錄於氏著,《家族法論集》(台北:漢興書局,1995年10月),第三冊,頁143-162。
2. 孫中山,〈改造中國之第一步只有革命〉,收錄於《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11月),上卷。
3. 高明士,〈唐律中的家長責任〉,收錄於氏主編,《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4月)。
4. 高尚,〈清末修律變法與法律移植—— 移植與變法的具體分析〉,收錄於何勤華主編,《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
5. 梁治平,〈身分社會與倫理法律〉,收錄於氏著,《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6. 梁治平,〈「禮法」還是「法律」〉,收錄於氏著,《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7. 參閱梁治平,〈從身分到契約——社會關係的革命〉,收錄於氏著,《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8. 陳惠馨,〈中國固有法中的親子關係〉,收錄於氏著,《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 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6年3月)。
9. 陶安,〈法典與法律之間—— 近代法學給中國法律史帶來的影響〉,收錄於《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 戴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年7月)。
10. 黃源盛,〈唐律中的禮教法律思想〉,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圖書,1998年10月)。
11. 黃源盛,〈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蛻變〉,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圖書,1998年10月)。
12. 黃源盛,〈帝制中國最後一部傳統刑法典——兼論晚清刑事法近代化的過渡〉,收錄於《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四)——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台北:學林,2002年3月)。
13. 黃源盛,〈從傳統身分差等到近代平權立法〉,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1998年10月)。
14. 黃源盛,〈晚清法制近代化的動因及其開展〉,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3月)。
15. 黃源盛,〈晚清修律大臣沈家本〉,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3月)。
16. 黃源盛,〈大清新刑律的禮法爭議〉,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3月)。
17. 黃源盛,〈晚清與日本刑事立法近代化的比較〉,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7年3月)。
18. 黃源盛,〈傳統中國法對日本刑事立法最後的影響〉,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3月)。
19. 黃源盛,〈民初大理院(1912-1928)〉,收錄於氏著,《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47,2000年4月)。
20. 黃源盛,〈民初大理院司法檔案的典藏整理與研究〉,收錄於氏著,《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47,2000年4月)。
21. 黃源盛,〈民元《暫行新刑律》的歷史與理論〉,收於氏著《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47,2000年4月)。
22. 滋賀秀三著,王亞新譯,〈中國法文化的考察—— 以訴訟的形態為素材〉,收錄於王亞新、梁治平主編,《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
23. 滋賀秀三著,王亞新譯,〈清代訴訟制度之民事法源的概括性考察—— 情、理、法〉,收錄於王亞新、梁治平主編,《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
24. 董康,〈前清司法制度〉,收錄於何勤華、魏瓊編,《董康法學文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25. 董康,〈刑法宜注重禮教之雛議〉,收錄於氏著,《中國法制史講演錄》(香港:波文書局,出版年月不詳)。
26. 董康,〈中國修訂法律之經過〉,收錄於氏著,《中國法制史講演錄》(香港:波文書局,出版年月不詳)。
27. 戴東雄,〈論中國家制的現代化〉,收錄於氏著,《親屬法論文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12月)。
28. Gary G. Hamilton著,張維安、陳介玄、翟本瑞譯,〈傳統中國與西歐的父權制:韋伯支配社會學的重估〉《中國社會與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4月)。
29. Gary G. Hamilton著,張維安、陳介玄、翟本瑞譯,〈父權制、世襲制與孝道:中國與西歐的比較〉,收錄於《中國社會與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4月)。
(三)期刊論文
1. 毛德傳,〈法學碩彥沈家彝〉,載於《江蘇地方志》,2005年第2期。
2. 吳貫因,〈改良家族制度論〉,《大中華雜誌》,第一卷第三期,1915年3月20日。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78年),第55輯。
3. 吳貫因,〈尊孔與讀經〉,《大中華雜誌》,第一卷第二期,1915年2月20日。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78年),第55輯。
4. 李秀清,〈法律移植與中國刑法的近代化—— 以《大清新刑律》為中心〉,《法制與社會發展》,2003年第3期。
5. 沈慧瑛,〈陸鴻儀檔案〉,載於《中國檔案》(北京:國家檔案局),2007年第12期。
6. 俞江,〈論分家習慣與家的整體性—— 對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的批評〉,《政法論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學報),第24卷第1期,2006年1月。
7. 柳立言,〈從法律糾紛看宋代的父權家長制——父母舊姑與子女媳婿相爭〉,載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69本,第3分,1998年9月。
8. 徐梓,〈清代啟蒙教材述要〉,載於《文史知識》(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3期。
9. 郭欽銘,〈民初大理院夫妻財產制判例之研究〉,《律師雜誌》,第260期,2001年5月。
10. 陳新宇,〈向左轉?向右轉?董康與近代中國的法律變革〉,載於《法制史研究》(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8期,2005年12月。
11. 梁慧星,〈從近代民法到現代民法——二十世紀民法回顧〉,載於《中外法學》(北京:北京大學主辦),1997年第2期。
12. 黃源盛,〈民國初年近代刑事訴訟的生成與開展〉,《政大法學評論》(台北:政治大學法學院),61期,1999年6月。
13. 黃源盛,〈民初大理院關於民事習慣判例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台北:政治大學法學院),63期,2000年6月。
14. 景海峰,《「三綱五常」辯義》,載於《鵝湖》(台北:鵝湖月刊社),第383期,2007年5月。
15. 馮岳南,〈新刑律補充條例第十一條之商榷〉,《法律評論》,第77期,1924年12月。
16. 楊幼炯,〈中國司法制度之縱的觀察〉,載於中華民國法學會編,《中華法學雜誌》(上海:大東書局),第1卷第5、6號,1937年。
17. 閻鴻中,〈唐代以前「三綱」意義的演變——以君臣關係為主的考察〉,《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七期,1999年12月。
18. 戴東雄,〈論中國固有法上家長權與尊長權的關係〉,《台大法學論叢》(台北:台灣大學法學院),第2卷第1期、第2卷第2期,1972年10月、1972年10月、1973年4月。
19. 蘇永欽,〈試論判決的法源性〉,載於《政大法學評論》(台北:政治大學法學院),第25期,1982年6月。
20. Manfred Rehbinder著,陳添輝譯,〈從社會學觀點探討外國法的繼受(二)〉,載於《司法週刊》(台北:司法周刊雜誌社),第664期,1994年3月。
(四)學位論文及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1. 丁蓓蓓,〈論民法上親權之行使〉(台北: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2. 李玉璽,〈從孝道思想論殺尊親屬罪概念的衍變〉(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3. 李超,〈清末民初的審判獨立研究——以法院設置與法官選任為中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4月)。
4. 周伯峰,〈民國初年「契約自由」概念的誕生—— 以大理院的言說實踐為中心〉(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5. 張永鋐,〈法律繼受與轉型期司法機制—— 以大理院民事判決對身分差等的變革為重心〉(台北: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4月)。
6. 張益祥,〈清代民間買賣田產法規範之研究—— 以官方表述為中心〉(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0月)。
7. 梁弘孟,〈論清末民初以迄當代我國刑法上姦淫罪的立法與司法變遷〉(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8. 郭欽銘,〈我國通常法定夫妻財產制之變革與展望〉(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7月)。
9. 許正蕾,〈論晚清知識份子對「三綱」的排拒與維護〉(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月)。
10. 黃源盛,〈民初司法檔案整編(1912-1928年)--大理院民事判例全文點校、加註與彙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簡要報告,頁1-3。(計畫編號:NSC-90-2414-H-004-034)。
11. 黃聖棻,〈大理院民事判決法源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12. 綦冠婷,〈論未成年人權利之保護——以台灣日治時期近代歐陸親權法之繼受為中心〉(台北: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13. 蔡顯鑫,〈子女權利與親權制度〉(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7月)。
14. 閻鴻中,〈周秦漢時代家族倫理之變遷〉(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
15. 盧靜儀,〈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 以大理院民事判決為中心(1912∼1927)〉(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貳、外文文獻(按姓氏筆畫排序)
1. 川村宗嗣,《支那現行民事法法則》(東京:財團法人魯庵紀念財團發行,1925年4月)。
2. 小野和子,〈清末の新刑律暫行章程の原案について〉,收錄於《中国の伝統社会と家族》(東京:汲古書院,1993年5月)。
3. 仁井田陞著,《中国の農村家族》(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8年10月)。
4. 仁井田陞著,《(補訂)中國法制史研究:奴隸農奴法‧家族村落法》(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1年4月)。
5. 広中俊雄、星野英一編,《民法典の百年Ⅳ》(東京:有斐閣,1998年10月)。
6. 田中通裕,《親権法の歴史と課題》(東京:信山社,1993年6月)。
7. 多賀秋五郎,《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76年4月),民國編(上)。
8. 沢木敬郎,〈法の継受〉,收錄於伊藤正己編,《外国法と日本法》(東京都:岩波書店,1966年3月)。
9. 東川德治,《支那法制史論》(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15年3月)。
10. 東季彥譯,《全譯獨逸民法》(東京:有斐閣,1935年2月)。
11. 滋賀秀三著,《清代中国の法と裁判》(東京:創文社,1984年12月)。
12. Mark van der Valk, An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Family Law (Pekihg:Catholic University Press, 193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0651035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65103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源盛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uang, Yuan She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琴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ang, Chin Ta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琴唐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Chin Ta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Dec-2010 17:40:15 (UTC+8)-
dc.date.available 8-Dec-2010 17:40: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Dec-2010 17:40:1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065103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73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65103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傳統中國法制為一種「出乎禮則入於刑」的「禮教立法」,而禮教的核心,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人倫。在三綱之中,「父為子綱」常被視為「君為臣綱」與「夫為妻綱」的樞紐,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由於傳統法制的首要目標在於維繫三綱人倫,而三綱中的「父為子綱」涉及的是親子之間的互動,故傳統法中的親子規範,成為整體法制中極為核心且不容輕易動搖的部分。然則,晚清民初時期對於歐陸親權制度的繼受,即是就既有親子法規範進行的一項變革。由於這項變革直接挑戰傳統法制的核心價值,因此,其間所呈現出的現象究竟為何,不免令人感到好奇。

傳統的親子法規範,以清代《大清律例》的內容觀察,係以「父為子綱」作為立法原則,其規範的形態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厲求子孫順守父母的教令與懲罰,(二)禁止子孫專擅自行,(三)嚴懲子孫的不孝惡行。而規範運行的基本原理,是要使父祖子孫各自恪守其分,以達成家內秩序的長久和諧。時至晚清,由於國外勢力的壓力與國內社會經濟情勢的變更,清廷展開了繼受近代歐陸法律的工程,進行新法與舊律的修訂。關於親子規範的變革,一方面藉由編訂新刑律以褪除「父為子綱」原則在法律上的支配力,同時又編纂民律草案,試圖將近代歐陸的親權制度引進中國。不過,由於中西親子規範的指導理念根本不同,遂導致禮教派與法理派之間的激烈論爭。因清廷頃間覆亡,故近代歐陸的親權制度並未獲得施行,傳統「父為子綱」式的親子法規範仍然存續在脫胎於《大清律例》的《大清現行刑律》這部有效律典中。

民國初年,新式民律草案未能頒行,經參議院決議,以《大清現行刑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作為民事審判時的明文法源依據。然在此情形下,當時的最高審判機關「大理院」,仍透過解釋例和判決例,逐步實現了一套頗具規模的親權法制。

藉由整理、分析大理院判例、解釋例中的相關法律論述,首先,本文試著呈現出大理院親權法制的形貌與精神,並分析大理院實踐親權法制的具體方法。其次,必須說明的是,無論《大清律例》中的「父為子綱」相關條款,或者大理院判解中表達的各項親權法律規則,皆屬於「國家法」的法律形式。而國家法在本文中的特殊意義,在於它代表了統治權威的某種「價值宣稱」,亦即統治權威在各種競逐的價值取向間,做出具體衡量的最終結果。在此認知下,本文希望進一步探討的是:晚清民國時期,傳統親子法規範與大理院親權法制的爭峰消長,從國家法變遷的角度來看,其間蘊含的法文化意義究竟為何?又能帶給今日何種的啟示?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誌謝…Ⅰ
論文摘要與關鍵詞…Ⅴ
目次…Ⅶ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2
第一項 研究動機 …2
第二項 問題意識 …3
第三項研究目的 …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取材 …8
第一項傳統親子法規範的模式 …9
第二項 大理院親權法制的模式…15
第三節 研究成果回顧…20
第一項 關於民初大理院的研究…20
第二項 關於親權法史的論著…22
第二章 從傳統親子法規範到近代親權法制的雛形…25
第一節 傳統法中的親子規範及其原理…26
第一項厲求子孫順服父祖的教令與懲罰…26
第二項禁止子孫專擅自行…32
第三項嚴懲子孫的不孝惡行…36
第四項 規範運行的基本原理…42
第二節清末變法修律過程中新舊理念的扞格…47
第一項 《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開啟的爭端…47
第二項 《大清新刑律》制定過程中的禮法對抗…50
第三項 「親屬法草案初稿」掀起的後續紛擾…64
第三節 為民國親權法制奠基的初步藍圖…73
第一項 《大清新刑律》中「父為子綱」原則的退位…74
第二項 《大清民律草案》內親權制度的擘化…78
第三章 民初大理院對親權法制的司法實踐…85
第一節 親權的主體與行使親權的原則…88
第一項親權的主體…88
第二項行使親權的原則…104
第二節 親權的內容…114
第一項人身方面的內容…114
第二項 財產方面的內容…121
第三節 親權的喪失…133
第一項子(女)出繼或出養…133
第二項母親再嫁…136
第三項 行親權人管理子女人身、財產失當或品行不檢…137
第四項 父以意思表示排除母親的家產管理權…141
第四章 大理院實踐親權法制的方法與意義評析…145
第一節 大理院實踐親權法制的具體方法…146
第一項 積極採用近代親權制度的法理…146
第二項重新詮釋傳統親子法規範的內涵…153
第二節 大理院實踐親權法制的法文化意義…163
第一項法律社群統治秩序觀的重構…163
第二項 統治權威內部「價值宣稱」的分化…175
第五章 結語及反思…191

【附錄一】 「親屬法草案初稿」與《大清民律草案‧親屬編》「親權」規定比較…203
【附錄二】大理院判解明確使用「親權」詞彙內容一覽表…207
【附錄三】《民律親屬編草案》與《民律草案‧親屬編》「親權」規定一覽…211
徵引文獻…215
zh_TW
dc.format.extent 117992 bytes-
dc.format.extent 427777 bytes-
dc.format.extent 161491 bytes-
dc.format.extent 193745 bytes-
dc.format.extent 416872 bytes-
dc.format.extent 788214 bytes-
dc.format.extent 705373 bytes-
dc.format.extent 712620 bytes-
dc.format.extent 318155 bytes-
dc.format.extent 260036 bytes-
dc.format.extent 38466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651035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大理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清律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清新刑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清民律草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父為子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司法實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律繼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綱常本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理性本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親子規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親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親屬法草案初稿zh_TW
dc.title (題名) 民國初年親權法制的開展—以大理院的司法實踐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initial implementation of parental rights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focus o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a-Li-Yu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史料(按史料時代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儒家典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台北:台灣古籍出版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第二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史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胡廣等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5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沈桐生輯,《光緒政要》(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覺羅勒德洪纂,《大清德宗景(光緒)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7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立法資料及法律註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劉海年、楊一凡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8月),第1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田濤、鄭秦點校,《大清律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沈之奇撰,懷效鋒、李俊點校,《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薛允升著,黃靜嘉編校,《讀例存疑(重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清代各部則例‧欽定大清現行刑律(宣統朝)》(香港:幅池書院,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吉同鈞著,《大清律例講義》(北京:法部律學館,1909年1月/光緒戊申年嘉平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政學社印行,《大清法規大全》(台北:宏業出版社,197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文海出版社印行,《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八十一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資政院會議速記錄》(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典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欽定大清刑律》(宣統三年六月刊印;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典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大清國親屬法草案理由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典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大清國繼承法草案理由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典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葛遵禮編,《中華民國新刑律集解》(上海:上海會文堂書局,191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譯,《中華六法‧刑事訴訟律》(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鄭爰諏編輯,《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集解》(上海:世界書局,192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鄭爰諏編輯,《刑事訴訟條例匯覽》(上海:世界書局,192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蔡鴻源主編,《民國法規集成》(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2月),第6、12、26、31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修訂法律館編輯,《法律草案彙編》(台北:成文出版社印行,197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董康,《民法親屬繼承兩編修正案》(出處不詳,1939年排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司法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台北:司法行政部印行,197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政府公報、呈文及司法文書匯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清)祝慶祺,鮑書芸、潘文舫、何維楷編,《刑案匯覽三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政府公報‧中華民國九月》(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三輯,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大理院書記廳編輯,《大理院判決錄(刑事) 民國元年九月至十二月》(北京:出版者不詳,191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大理院編輯處,《大理院判例要旨匯覽續編》(北京:大理院收發所發行,192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郭衛編輯,《大理院判決例全書》(台北:司法院秘書處重印,197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郭衛編輯,《大理院解釋例全文》(台北:司法院秘書處重印,197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郭衛編,《最高法院解釋例全文(自第一號起至第二四五號止)》(上海:法學編譯社,194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黃榮昌、唐璋、陳志學編輯,《大理院法令判解分類彙要‧刑訴之部》(上海:中華圖書館,192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黃源盛纂輯,《大理民事判例全文彙編(點校本)》(台北:政治大學基礎法學中心典藏,2005年12月),第1、8、9、10、11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沈家本,《寄簃文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勞乃宣,《桐鄉勞先生(乃宣)遺稿》,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岡田朝太郎,〈論中國之改正刑律草案〉,收錄於王健編,《西法東漸——外國人與中國法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岡田朝太郎,〈論大清新刑律重視禮教〉,收錄於王健編,《西法東漸——外國人與中國法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近人著作(按姓氏筆畫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大理院,《中華民國大理院革新概論》(北京:191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及其解體》(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玉波,《中國家長制家庭制度史》(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先明,《近代紳士—— 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台北:法務通訊社,199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方孝岳編,《大陸近代法律思想小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王澤鑑,《民法總則》(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公丕祥主編,《法律文化的衝突與融合—— 中國近現代法制與西法法律文化的關聯考察》(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史鳳儀,《中國古代的家族與身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史尚寬,《親屬法論》(台北:史吳仲芳、史光華發行,197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朱方,《中國法制史》(上海:上海法政學社,193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朱勇,《中國法制史》(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余戟門(棨昌)述、李士杰疏,《朝陽大學法科講義‧民法親屬編》(北京:朝陽大學,192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肖群忠,《中國孝文化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李貴連,《沈家本傳》(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李啟成,《晚清各級審判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何勤華、方樂華、李秀清、管建強著,《日本法律發達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居正,《三年來之最高法院》(北京:北京大學法學院圖書館館藏,出版者及出版時間不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邵義著,王志華校,《中國近代法學經典‧民律釋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宗惟恭,《民法親屬淺釋》(上海:上海法學編譯社,193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周枏,《羅馬法原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胡長清,《中國民法親屬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鍾洪聲,《中國親屬法論》(上海:世界書局,193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郁嶷,《親屬法要論》(北平:朝陽大學出版部,193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星野英一著,張立豔譯,《民法勸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徐朝陽,《中國親屬法溯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耿文田,《中國之司法》(北京:北京大學法學院圖書館館藏,出版者及出版時間不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高漢成,《簽註視野下的大清刑律草案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秦尚志,《中國法制及法律思想史講話》(台北:水牛出版社,196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張生,《中國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張生,《民國初期民法的近代化——以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為中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張禮恒,《從西方到東方—— 伍廷芳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演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張宏生、谷春德主編,《西洋法律思想史》(台北:漢興書局,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陶希聖,《婚姻與家族》(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陳剛主編,《中國民事訴訟法制百年進程‧清末時期第一卷》(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麥惠庭,《中國家庭改造問題》,頁341-342,收錄於《民國叢書‧第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第19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黃右昌,《民法親屬釋義》(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194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黃宗智,《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 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滋賀秀三著,張建國、李力譯,《中國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馮爾康主編,《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曾明羣,《父母子女之權利義務》(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費孝通,《鄉土中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楊家駱,《民國名人圖鑑》(南京:辭典館,193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趙鳳喈,《民法親屬編》(台北:國立編譯館,196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趙雅博,《秦漢思想批判史》(台北:文景書局,民國9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翟學偉,《中國社會中的日常權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鄭秦,《中國法制史》(台北:文津,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錢實甫,《清季新設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戴炎輝,《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戴炎輝,《中國身分法史》(台北:司法行政部發行,195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戴炎輝、戴東雄合著,《中國親屬法》(台北:三民書局經售,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瞿同祖,《中國封建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盧靜儀,《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Immanuel Kant著,苗力田譯,《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Jean-Jacques Rousseau著,徐百齊譯,《社約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John Locke著,葉啟芳、瞿菊農譯,《政府論次講》(台北:唐山出版社,198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Lynn Hunt著,鄭明萱、陳瑛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Peter Burke著,江政寬譯,《歷史學與社會理論》(臺北:麥田,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Rolf Knieper著,朱岩譯,《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林秀雄,〈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收錄於氏著,《家族法論集》(台北:漢興書局,1995年10月),第三冊,頁143-1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孫中山,〈改造中國之第一步只有革命〉,收錄於《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11月),上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高明士,〈唐律中的家長責任〉,收錄於氏主編,《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高尚,〈清末修律變法與法律移植—— 移植與變法的具體分析〉,收錄於何勤華主編,《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梁治平,〈身分社會與倫理法律〉,收錄於氏著,《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梁治平,〈「禮法」還是「法律」〉,收錄於氏著,《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參閱梁治平,〈從身分到契約——社會關係的革命〉,收錄於氏著,《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陳惠馨,〈中國固有法中的親子關係〉,收錄於氏著,《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 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陶安,〈法典與法律之間—— 近代法學給中國法律史帶來的影響〉,收錄於《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 戴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黃源盛,〈唐律中的禮教法律思想〉,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圖書,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黃源盛,〈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蛻變〉,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圖書,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黃源盛,〈帝制中國最後一部傳統刑法典——兼論晚清刑事法近代化的過渡〉,收錄於《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四)——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台北:學林,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黃源盛,〈從傳統身分差等到近代平權立法〉,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黃源盛,〈晚清法制近代化的動因及其開展〉,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黃源盛,〈晚清修律大臣沈家本〉,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黃源盛,〈大清新刑律的禮法爭議〉,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黃源盛,〈晚清與日本刑事立法近代化的比較〉,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黃源盛,〈傳統中國法對日本刑事立法最後的影響〉,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黃源盛,〈民初大理院(1912-1928)〉,收錄於氏著,《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47,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黃源盛,〈民初大理院司法檔案的典藏整理與研究〉,收錄於氏著,《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47,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黃源盛,〈民元《暫行新刑律》的歷史與理論〉,收於氏著《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47,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滋賀秀三著,王亞新譯,〈中國法文化的考察—— 以訴訟的形態為素材〉,收錄於王亞新、梁治平主編,《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滋賀秀三著,王亞新譯,〈清代訴訟制度之民事法源的概括性考察—— 情、理、法〉,收錄於王亞新、梁治平主編,《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董康,〈前清司法制度〉,收錄於何勤華、魏瓊編,《董康法學文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董康,〈刑法宜注重禮教之雛議〉,收錄於氏著,《中國法制史講演錄》(香港:波文書局,出版年月不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董康,〈中國修訂法律之經過〉,收錄於氏著,《中國法制史講演錄》(香港:波文書局,出版年月不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戴東雄,〈論中國家制的現代化〉,收錄於氏著,《親屬法論文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Gary G. Hamilton著,張維安、陳介玄、翟本瑞譯,〈傳統中國與西歐的父權制:韋伯支配社會學的重估〉《中國社會與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Gary G. Hamilton著,張維安、陳介玄、翟本瑞譯,〈父權制、世襲制與孝道:中國與西歐的比較〉,收錄於《中國社會與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毛德傳,〈法學碩彥沈家彝〉,載於《江蘇地方志》,2005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吳貫因,〈改良家族制度論〉,《大中華雜誌》,第一卷第三期,1915年3月20日。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78年),第55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吳貫因,〈尊孔與讀經〉,《大中華雜誌》,第一卷第二期,1915年2月20日。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78年),第55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李秀清,〈法律移植與中國刑法的近代化—— 以《大清新刑律》為中心〉,《法制與社會發展》,2003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沈慧瑛,〈陸鴻儀檔案〉,載於《中國檔案》(北京:國家檔案局),2007年第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俞江,〈論分家習慣與家的整體性—— 對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的批評〉,《政法論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學報),第24卷第1期,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柳立言,〈從法律糾紛看宋代的父權家長制——父母舊姑與子女媳婿相爭〉,載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69本,第3分,199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徐梓,〈清代啟蒙教材述要〉,載於《文史知識》(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郭欽銘,〈民初大理院夫妻財產制判例之研究〉,《律師雜誌》,第260期,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陳新宇,〈向左轉?向右轉?董康與近代中國的法律變革〉,載於《法制史研究》(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8期,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梁慧星,〈從近代民法到現代民法——二十世紀民法回顧〉,載於《中外法學》(北京:北京大學主辦),1997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黃源盛,〈民國初年近代刑事訴訟的生成與開展〉,《政大法學評論》(台北:政治大學法學院),61期,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黃源盛,〈民初大理院關於民事習慣判例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台北:政治大學法學院),63期,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景海峰,《「三綱五常」辯義》,載於《鵝湖》(台北:鵝湖月刊社),第383期,200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馮岳南,〈新刑律補充條例第十一條之商榷〉,《法律評論》,第77期,192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楊幼炯,〈中國司法制度之縱的觀察〉,載於中華民國法學會編,《中華法學雜誌》(上海:大東書局),第1卷第5、6號,193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閻鴻中,〈唐代以前「三綱」意義的演變——以君臣關係為主的考察〉,《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七期,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戴東雄,〈論中國固有法上家長權與尊長權的關係〉,《台大法學論叢》(台北:台灣大學法學院),第2卷第1期、第2卷第2期,1972年10月、1972年10月、197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蘇永欽,〈試論判決的法源性〉,載於《政大法學評論》(台北:政治大學法學院),第25期,198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Manfred Rehbinder著,陳添輝譯,〈從社會學觀點探討外國法的繼受(二)〉,載於《司法週刊》(台北:司法周刊雜誌社),第664期,199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學位論文及研究計畫成果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丁蓓蓓,〈論民法上親權之行使〉(台北: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李玉璽,〈從孝道思想論殺尊親屬罪概念的衍變〉(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李超,〈清末民初的審判獨立研究——以法院設置與法官選任為中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周伯峰,〈民國初年「契約自由」概念的誕生—— 以大理院的言說實踐為中心〉(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張永鋐,〈法律繼受與轉型期司法機制—— 以大理院民事判決對身分差等的變革為重心〉(台北: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張益祥,〈清代民間買賣田產法規範之研究—— 以官方表述為中心〉(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梁弘孟,〈論清末民初以迄當代我國刑法上姦淫罪的立法與司法變遷〉(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郭欽銘,〈我國通常法定夫妻財產制之變革與展望〉(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許正蕾,〈論晚清知識份子對「三綱」的排拒與維護〉(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黃源盛,〈民初司法檔案整編(1912-1928年)--大理院民事判例全文點校、加註與彙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簡要報告,頁1-3。(計畫編號:NSC-90-2414-H-004-0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黃聖棻,〈大理院民事判決法源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綦冠婷,〈論未成年人權利之保護——以台灣日治時期近代歐陸親權法之繼受為中心〉(台北: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蔡顯鑫,〈子女權利與親權制度〉(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閻鴻中,〈周秦漢時代家族倫理之變遷〉(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盧靜儀,〈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 以大理院民事判決為中心(1912∼1927)〉(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外文文獻(按姓氏筆畫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川村宗嗣,《支那現行民事法法則》(東京:財團法人魯庵紀念財團發行,192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小野和子,〈清末の新刑律暫行章程の原案について〉,收錄於《中国の伝統社会と家族》(東京:汲古書院,199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仁井田陞著,《中国の農村家族》(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仁井田陞著,《(補訂)中國法制史研究:奴隸農奴法‧家族村落法》(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広中俊雄、星野英一編,《民法典の百年Ⅳ》(東京:有斐閣,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田中通裕,《親権法の歴史と課題》(東京:信山社,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多賀秋五郎,《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76年4月),民國編(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沢木敬郎,〈法の継受〉,收錄於伊藤正己編,《外国法と日本法》(東京都:岩波書店,196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東川德治,《支那法制史論》(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1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東季彥譯,《全譯獨逸民法》(東京:有斐閣,193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滋賀秀三著,《清代中国の法と裁判》(東京:創文社,198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Mark van der Valk, An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Family Law (Pekihg:Catholic University Press, 1939).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