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漢代玄武研究
Study of Xuan-wu in Han Dynasty
作者 黃靖玟
貢獻者 高莉芬
Kao, Li Feng
黃靖玟
關鍵詞 漢代
玄武

四靈
畫像石
四重證據法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Dec-2010 10:20:52 (UTC+8)
摘要 玄武是四靈之中最難以辨清面貌者,從先秦至今夾纏著重重迷團。本論文以「漢代」為切入觀察時代,期以綴補現今玄武研究集中於先秦及宋元兩大區塊間的橋樑位置。首先釐清玄武釋名與內涵等聚訟已久的基礎論題,其次從三方面釐清漢代玄武面貌,包括玄武與龜的粘合與相混、漢代宇宙模型中的玄武、畫像石中的玄武等面向。漢代玄武與青龍、白虎、朱雀三者難以分離處理,文獻中玄武殊少單獨出現,多以「四靈」穩定結構呈現。論文的主要的成果在於透過文籍整理以及考古資料的蒐集,從現象面整理出玄武與龜二者各司其職的情形,釐清了玄武與龜之間的分野後,可檢討過去相關討論將玄武與龜文獻相混使用所造成的問題;而透過畫像石、瓦當、銅鏡等多種玄武圖像資料的整合也可看出在玄武在漢代較細緻的面貌。
參考文獻 一、古籍叢刊
〔周〕尸佼:《尸子》,臺北:中華書局,出版年不詳,據守山閣本校刊。
〔周〕吳起撰:《吳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周〕呂望:《六韜》,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周〕左丘明,〔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收錄於《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戰國〕呂不韋等著,王利器注疏:《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王充撰,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漢〕王隆撰,〔清〕孫星衍輯:《漢官六種》,臺北:中華書局,1967年。
〔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樂天出版社,1972年。
〔漢〕孫希旦:《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收入《斷句本二十五史》,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漢〕高誘注:《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55年。
〔漢〕張仲景:《仲景全書》,臺北:大方出版社,1979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漢〕劉向:《說苑》,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漢〕劉熙撰,〔清〕畢沅疏證:《釋名》,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漢〕衛宏撰:《漢官舊儀》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4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衛宏撰:《漢舊儀》,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鄭玄著,〔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鄭玄著,〔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臺北:明文書局,1982年。
〔漢〕戴德撰:《大戴禮記》,臺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魏﹞張揖撰,〔清〕王念孫疏證:《廣雅疏證》,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晉〕干寶:《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
〔晉〕王嘉撰,〔梁〕蕭綺錄:《拾遺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晉〕張湛注:《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晉〕張華著,范寧校證:《博物志》,臺北:明文出版社,1981年。
〔晉〕郭璞:《玄中記》,收入史仲文主編:《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晉〕郭璞注:《足本爾雅郭注義疏》,臺北:鼎文書局,1972年。
〔晉〕郭璞著,吳元音註:《葬經箋註附圖說》,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年。
〔梁〕顧野王撰,〔唐〕孫強增補,〔宋〕陳彭年等重修:《大廣益會玉篇》,臺北:新興書局,1968年。
〔南朝宋〕范曄撰,〔晉〕司馬彪撰志,〔唐〕李賢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
〔唐〕王冰撰:《黃帝內經素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6年。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唐〕徐堅撰:《宋本初學記》,北京:京華出版社,2000年。
﹝宋﹞馬端臨撰:《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
〔宋〕羅大經撰:《鶴林玉露》,北京:新華書店,1983年。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註:《資治通鑑》,臺北:啟明書局,1960年。
〔宋〕朱熹:《楚辭集注》,臺北:華正書局,1974年。
〔宋〕李昉等奉敕編:《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宋〕李昉等編撰:《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宋〕高似孫:《緯略》,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
〔宋〕高似孫撰:《子略》,臺北:中華書局,1968年。
〔宋〕陸佃:《埤雅》,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22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鄭樵:《通志》,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
〔元〕黃鎮成:《尚書通考》,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胡應麟撰:《少室山房筆叢正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8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版。
〔清〕孫星衍輯:《漢官六種》,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清〕馬驌:《繹史》,臺北:新興書局,1983年。
〔清〕張澍輯:《諸葛亮集》,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清﹞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清〕梁廷枬選:《藤花亭書畫跋》,臺北:學海出版社, 1977年。
〔清〕郭藩慶撰:《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清〕蔣驥撰:《山帶閣註楚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日〕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東京:史記會注考證校補刊行會,1956年。
何清谷校釋:《三輔黃圖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張國淦編:《中國古方志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費振剛等編:《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袁 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王 明:《抱朴子內篇校釋》,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二、中文專著
丁 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北京:龍門書局,1961。
于希賢:《法天象地:中國古代人居環境與風水》,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
于錦綉,于靜:《靈物與靈物崇拜新說》,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孔令紀等編:《中國歷代官制》,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戈 父:《古代瓦當》,北京:中國書店,1997。
王令樾:《緯學探原》,臺北:幼獅出版社,1984年。
王步貴:《神秘文化:讖緯文化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王健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槪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出版社,1995年。
王 庸:《中國地理學史》,臺北:商務出版社,1965年。
王從仁:《玄武:吉祥納福看瑞獸》,臺北:世界書局,1995年。
王 靑:《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臺北:洪葉文化,1998年。
王大有、王雙有:《圖說中國圖騰》,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王小盾:《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關於四神的起源及其體系的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王小盾:《四神:起源和體系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王玉德:《神秘的風水:傳統相地術研究》,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上編)(下編),臺北:洪葉文化出版有限,2006年。
王孝廉:《華夏諸神(水神卷)》,臺北:雲龍出版社,2000年。
王廷洽:《中國古代印章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建中:《漢代畫像石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王海龍:《視覺人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年。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王夢鷗:《鄒衍遺說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刑義田:《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
印順法師:《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
安立華:《齊國瓦當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江曉原:《天學真原》,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
江曉原:《周髀算經譯注》,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何 新:《諸神的起源》,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何乃川,陳進國:《論玄天上帝及其在閩台的傳播》,臺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8年。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
何星亮:《圖騰文化與人類諸文化的起源》,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1年。
何星亮:《龍族的圖騰》,臺北:臺灣中華,1993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年。
冷德熙:《超越神話:緯書政治神話硏究》,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吳桂就:《方位觀念與中國文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吳曾德:《漢代畫像石》,臺北:丹靑出版社,1986年。
吳詩池編著:《文物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
呂 微:《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呂振羽:《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呂理政:《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1年。
岑家梧:《圖騰藝術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李 零:《中國方術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李 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李小玲:《銅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李中華:《讖緯與神秘文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
李亦園:《宇宙觀、信仰與民間文化》,臺北:稻鄉出版社, 1999年。
李亦園:《宗教與神話論集》,臺北:立緖文化出版社,1998年。
李漢三:《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臺北:鐘鼎文出版公司,1967年。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杜而未:《鳳麟龜龍考釋》,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96年。
沈從文:《銅鏡史話》,瀋陽:萬卷出版社,2005年
辛冠潔等編:《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年。
邢義田主編:《永恆的巨流》,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周學鷹:《解讀畫像磚石中的漢代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出版社,1988年。
邱文山:《齊文化與中華文明》,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邱福海:《道教發展史—道教的形成階段(上古至東晉)》,臺北:淑馨出版社,2000年。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俞美霞:《東漢畫像石與道教發展:兼論敦煌壁畫中的道教圖像》,臺北:南天,2000。
俞偉超編:《考古類型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俞曉群:《數術探秘:數在中國古代的神秘意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
南陽漢畫像石編輯委員會編,《南陽漢代天文畫像石研究》,北京:民族社,1995年。
施翠峰:《中國歷代銅鏡鑑賞》,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1990年。
洪萬生主編:《格物與成器》,臺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
胡萬川:《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新竹:清大出版社,2004年。
范小平:《四川崖墓藝術》,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范毓周主編:《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原》,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茅 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凌純聲:《中國與海洋洲的龜祭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72年。
夏鑄九:《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臺北:羅斯福路3段333巷9號B1,1995年。
孫 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容志毅:《道教煉丹要輯研究》(南北朝卷),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徐炳昶:《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臺北:里仁出版社,1999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1
徐興無:《讖緯文獻與漢代文化構建》,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袁 珂、周明編:《中國神話資料萃編》,內江: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年。
袁 珂:《中國古代神話》,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
袁 珂:《神話論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
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臺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
高國藩:《中國巫術史》,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高師莉芬:《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歷代銅鏡》,臺北:歷史博物館,1996年。
張一兵:《明堂制度源流考》,北京:人民書局,2007年。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
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張金儀:《漢鏡所反映的神話傳說與神仙思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1年。
張榮明:《方術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
曹勝高:《漢賦與漢代制度:以都城、校獵、禮儀為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湖生:《中華古都:中國古代城市史論文集》,臺北:空間出版社,2003年。
陳久金:《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陳久金:《帛書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陳明遠:《秦漢瓦當圖》,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
陳振中:《靑銅生產工具與中國奴隸制社會經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社,1992年。
陳根遠:《屋簷上的藝術:中國古代瓦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陳器文,《玄武神話、傳說與信仰》,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2001年。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社,2008年。
陶陽、牟鍾秀:《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陶 陽、牟鍾秀合編:《中國神話》,北京: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年。
章成崧:《中國龜文化綜合研究》,臺北:政大書城,1996年。
鹿憶鹿:《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臺灣原住民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傅嘉儀:《中國瓦當藝術》,上海:新華書店,2002年。
傅錫壬:《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硏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程 敦:《秦漢瓦當文字》,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馮 時:《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黃俊傑主編:《天道與人道》,臺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楊 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楊俊峰:《圖騰崇拜文化》,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葉舒憲:《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葉舒憲:《熊圖騰》,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7年。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視野、角度與方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詹石窗:《道教風水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熊鐵基:《秦漢文化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蒲慕州:《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
赫治清:《中國古代災害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趙力光:《中國古代瓦當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趙力光:《古瓦當集珍》,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出版社,2002年。
趙沛霖:《先秦神話思想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趙國華:《中國兵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劉 藝:《鏡與中國傳統文化》,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劉文英:《中國古代的時空觀念》,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文英:《星占與夢占》,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
劉守華:《道教及中國民間文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劉成紀:《形而下的不朽:漢代身體美學考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劉沛林:《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
劉其偉:《藝術人類學—原始思維與創作》,臺北: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劉宗迪:《失落的天書──《山海經》與古代華夏世界觀》,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劉宗超:《漢代造型藝術及其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穀 菽:《千年不朽百戶侯:長沙馬王堆漢墓》,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蔣英炬、楊愛國:《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蔡國聲:《印章三千年》,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
鄭 均:《讖緯考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鄭 均:《讖緯考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鄭文光、席澤宗:《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鄭志明:《宗教神話與巫術儀式》,臺北:大元書局,2006年。
鄭志明:《術數文化與宗教》,臺北:大元書局,2005年。
蕭 兵:《楚辭的文化破譯》,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蕭 兵:《楚辭與神話》,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與神仙思想探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蕭登福:《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蕭登福:《讖緯與道教》,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錢君匋、張星逸、許明農:《瓦當彙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薑忠奎:《緯史論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6年。
謝敏聰、宋肅懿合譯:《中國古代的城市與建築》,臺北:南天書局,1987年。
謝敏聰選譯:《中國古代的城市與建築》,臺北:大立出版社,1985年。
鍾宗憲:《先秦兩漢文化的側面研究》,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5年。
鍾肇鵬:《讖緯論略》,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4年。
韓廷傑,韓建斌:《道教與養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韓養民,張來斌:《秦漢風俗》,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
藍吉富、劉增貴主編:《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局,1997年。
顧頡剛:《上古史研究講義》,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顧頡剛:《古史辨》,香港:太平書局,1923年。
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三、外文專著
Michael Loewe Chinese ideas of life and death:faith,myth and reason in the Han Period (202 BC-AD 220) Taipei: Taiwan, R.O.C.: SMC Publishing, c1994.
Michael Loewe Ways to paradise: the Chinese quest for immortality, Taipei: Taiwan, R.O.C.: SMC Pub., c1994.
Andrew Boyd,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own Planning 1500BC-AD1911,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
Stith Thompson, 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 vol.1, Bloomington: Indiana UP., 1989.
〔日〕土居淑子:《古代中國の畫像石》,京都:同朋社,1986年。
四、外文譯著
〔日〕大林太良著,林相泰、賈福水譯,《神話學入門》,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
〔日〕小南一郎、孫昌武譯:《中國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日〕御手洗勝等著:《神與神話》,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比利時〕賈克.瑪奎(Jacques Maquet)著,武珊珊等譯:《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眼中的視覺藝術》,臺北: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法〕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l)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法〕韋奈特(Jean-pierre vernant)著,余中先譯:《神話與政治之間》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法〕涂爾幹(Emile Durkheim)著,渠東汲喆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法〕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洪顯勝譯:《符號學要義》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
〔美〕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素娥譯:《聖與俗》,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美〕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美〕克利福德.格爾茲著,韓莉譯:《文化的解釋》,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年。
〔美〕巫鴻著,柳揚、岑河編:《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
〔美〕巫鴻著,鄭岩等譯:《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上、下冊),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
〔美〕佩頓(William E. Paden)著,許澤民譯:《闡釋神聖—多視角的宗教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美〕阿蘭.鄧迪斯(Alan Dundes)著,盧曉輝譯:《民俗解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美〕摩爾根(Lewis Henry Morgan)著,楊東蒓等譯:《古代社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英〕弗雷澤(J.G Frazer)著,徐育新、汪培基等譯,《金枝》,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
〔英〕托馬斯.克倫普(Thomas Crump),鄭元者譯:《數字人類學》,北京:中央編譯社出版,2007年。
〔英〕艾蘭(Sarah Allan):《龜之謎-商代神話、祭祀、藝術和宇宙觀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英〕李約瑟(Joseph Needham)著,陳立夫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英〕崔瑞德( Denis Twitchett),〔英〕魯惟一 (Loewe,Michael)著,楊品泉譯:《劍橋中國秦漢史 西元前221-西元220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英〕理查德.豪厄爾斯(Richard Howells)著,葛紅兵等譯:《視覺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奧〕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文良文化譯:《圖騰與禁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
〔瑞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楊儒賓譯:《黃金之花的秘密》臺北:商鼎出版社,2002年。
〔德〕施密特 (William Schimidt)著,蕭師毅、陳祥春譯:《原始宗教與神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 (Ernst Cassirer),甘陽譯:《人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 (Ernst Cassirer):《神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er著,于曉等譯:《語言與神話》,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
〔俄〕B.H.托波羅夫(B.H.Топоров,1928-),魏哲譯:〈神奇的「數字」〉中譯文,《民間文學論壇》,1985年第4期。
五、期刊論文
А•Л•伊夫里耶夫,陳玉璇:〈關于中世紀銅鏡邊沿上的刻記〉,《北方文物》,1996年 04期。
刁淑琴:〈洛陽道北西漢墓出土一件博局紋銅鏡〉,《文物》,1999年 09期。
卜林森:〈漢代銅鏡裝飾風格探微〉,《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 02期。
凡建秋:〈簡述鏡紋飾風格〉,《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 02期。
王正華:〈傳統中國會話與政治權力:一個研究角度的思考〉,《新史學》,第8卷,第3期,1997年,頁161-216。
王玉金:〈從漢畫看楚俗在漢代的延續及其影響〉,《江漢考古》,2004年2月
王明珂:〈表徵與文本:文物和文獻詮釋的橋樑〉,收錄於《海峽兩岸藝術史學與考古學方法研討會大會手冊》,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學院,2003年,頁20-21。
包麗虹,蔡堂根:〈銅鏡驅邪觀念的心理結構〉,《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 02期。
史吉祥:〈吉林大學收藏戰國、兩漢銅鏡選介〉,《北方文物》,1997年 03期。
甘毅臻:〈論武當武術中的玄武〉,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04期 。
吉曉華:〈道教鏡文化〉,《中國宗教》,2004年 05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9年第4期。
艾蘭:〈「亞」形與殷人的宇宙觀〉,《中國文化》1991年第4期。
何星亮,〈星神及其崇拜〉,《北方民族》1992年,第2期。
何聯奎:〈龜的文化地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6卷,頁101-114,1963年。
吳俊:〈廣西出土漢代銅鏡銘文的研究〉,《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 01期。 。
呂品:〈「蓋天說」與漢畫中的懸璧圖,《中原文物》,1993年,第2期。
呂品:〈河南南陽畫像石中的動物形象〉,《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4期,頁104-114。
呂品:〈河南漢畫像所見圖騰遺俗考〉,《中原文物》,1991年,第3期。
宋康年:〈新莽博局紋鏡〉,《收藏界》,2006年 11期。
巫鴻:〈國外百年漢畫像石研究之回顧〉,《中原文物》,1994年,第1期。
李春華:〈瑰麗奇巧的漢代博局鏡〉,《收藏家》,2007年 04期。
李郅強:〈中國古代銅鏡中的道教文化〉,《藝術市場》2008年 01期 。
李振華:〈「漢家長寧」銅鏡考〉,《四川文物》,1995年 05期。
邢義田:〈信立祥著《中國畫像石の研究》讀記〉,《臺大歷史學報》,第25期,2000年,頁267-281。
邢義田:〈格套、榜題文獻與畫像解釋:以一個失傳的「七女為父報仇」漢畫故事為例〉,收錄於邢義田主編:《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歷史組論文集:中世紀以前的地域文化、宗教與藝術》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年,頁183-234。
邢義田:〈漢畫像內容與榜題的關係〉,《故宮文物月刊》,第161期,1996年,頁70-83。
邢義田:〈漢碑、漢畫和石工的關係〉,《故宮文物月刊》第14卷,第4期,頁44。
周保平:〈徐州的幾座再葬漢畫像石墓研究〉,《文物》,1996年07月。
岳連建:〈西安北郊秦漢墓出土的銅鏡〉,《文博》,2004年 03期。
林富士(嵇童):〈壓抑與安順:厭勝的傳統〉,《歷史月刊》,第132期(1999年1月),頁28-35。
林榮琴:〈試析《史記.貨殖列傳》與《漢書.地理志》中的風俗地理思想〉,《西北大學學報》,1997年4月。
竺可楨:〈二十八宿的起源〉,收入《竺可楨文集》,地點:科學出版社,1979年。
竺可楨:〈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收入《竺可楨文集》,地點:科學出版社,1979年。
南濮陽西水坡考古工作隊:〈1989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12期。
倪潤安:〈秦漢之際仙人思想的整合與定位〉,《中原文物》,2003年,第6期。
夏鼐:〈從宣化遼墓的星圖論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考古學報》,1976年第2期。
孫永義:〈《說文》字義體系與中國古代圖騰崇拜文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
孫作雲:〈敦煌畫中的神怪畫〉,《考古》,1960年第6期。
高莉芬:〈天文與人文:天文神話與上中古文學的宇宙思維〉國科會研究計畫報告。
高莉芬:〈空間與象徵:蓬萊神話及其文化意涵研究〉,《第五屆漢代文學與思想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2005年。
高莉芬:〈神聖的秩序—〈楚帛書.甲篇〉中的創世神話及其宇宙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0期,2007年,頁1-44。
高莉芬:〈神話地理的多重風景:文學宇宙與神話蓬萊〉,《第三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花蓮:東華大學中文系,2008年。
張朋川:〈宇宙圖式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紋辨〉,《裝飾》,2002年第12期
張得水:〈《長安漢鏡》評介〉,《中原文物》,2002年 06期。
張福三:〈太陽崇拜與異形眼睛——從廣漢三星堆青銅器發掘說起〉,《民族藝術研究》(2005年 04期 ),頁40-41。
張德鑫:〈方位詞的文化考察〉,《世界漢語教學》,1996年第3期。
張巍:〈東漢尚方四神博局紋銅鏡〉,《文物春秋》,2000年 01期。
曹新洲:〈從南陽市麒麟崗漢墓前室墓頂畫像看漢代神話體系的構成〉,《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郭淑英:〈淺談兩漢銅鏡藝術特點〉,《文物世界》, 2005年 06期。
郭麗:〈內蒙古中南部近年出土漢代銅鏡淺析〉,《內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 02期。
陳瑤:〈「四方」百年研究〉,《深圳大學學報》,2004年11月。
程志娟:〈漢代規矩鏡與六博〉,《東南文化》, 1997年 04期。
程林泉,韓國河:〈西安北郊出土博局鏡探析〉,《考古與文物》,2001年 05期。
馮國富:〈固原出土漢代銅鏡簡論〉,《固原師專學報》,1998年 02期。
黃翠梅:〈不是藝術也不是歷史:藝術使的本質與困境〉,收錄於孫力銓主編:《珊瑚潭2000年藝術季:跨界藝談論文集》,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學院,2000年。
楊金平:〈東漢銅鏡和畫像石的圖像比較〉,《東南文化》 2005年 05期。
董亞巍,郭永和:〈從漢代銅鏡紋飾看圓規在制圖中的應用〉,《江漢考古》,2003年 04期。
聞人軍:〈〈考工記〉成書年代新考〉,《文史》第23輯,1984年。
趙小剛:〈《說文》所見古代動物圖騰事象〉,《蘭州大學學報》,第24卷第3期,1996年。
趙世超:〈鑄鼎象物說〉,《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4月。
劉美,經莉莉:〈從銅鏡銘文管窺西漢人的社會追求〉,《許昌學院學報》,2006年 03期。
劉苓:〈漢代《博局占》木牘解析〉,《上海集郵》,2004年 07期。
劉根正、王笑可、郭選賢、高伯正:〈「四方四神湯」考疑〉,《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1996年2月。
劉道廣:〈略論漢、宋銅鏡紋飾中的西王母故事〉,《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 01期。
劉藝:〈鏡文化與道教之互動〉,《宗教學研究》,2004年 02期。
劉藝:〈鏡文化與薩滿教〉,《西域研究》,2004年 01期。
滕固:〈南陽漢畫像石刻之歷史及風格的考察〉,收錄於沈寧編:《滕固藝術文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頁280-292。
鄧秋玲:〈論長沙西漢墓出土的草葉紋銅鏡〉,《收藏家》,2007年 12期。
蕭兵:〈中國上古文物中人與動物的關係—評張光直教授「動物伙伴」之泛薩滿理論〉,《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蕭海明:〈真武信仰研究綜述〉,《民俗研究》2006年第3期。
錢寶琮:〈論二十八宿之來歷〉,收入《錢寶琮科學史論文選集》,科學出版社,1983年本第327-351頁。
薛香琴:〈唐縣文保所收藏的兩件漢代銅鏡〉,《文物春秋》,1996年 04期。
聶甘霖:〈淺析商周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兼評張光直先生的“薩滿通靈說” 〉 《北方文物》,2003年 01期。
羅森:〈中國的喪葬模式:思想與信仰的知識來源〉,《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348-393。
鐘向陽:〈淺淡我國道教題材紋飾銅鏡〉,《中國道教》,2000年 03期。
龔詩文:〈漢代畫像藝術的門戶世界:試論墓門裝飾的空間觀〉,《藝術學》,1999年,第20期。
六、學位論文
吳士煇:《讖緯與兩漢經學、政治相關之硏究》,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政言:《讖緯學硏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殷善培:《讖緯中的宇宙秩序》,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1991年。
莊蕙芷:《漢代墓室天文圖像研究》,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2004年。
彭越:《讖緯與兩漢政治》,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07年。
詹蘇杭:《讖緯與漢樂府》,西安:陜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
鄭邦彥:《「鋪首銜環」初探:理論、事實、詮釋的交集》,臺北: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學位論文,1999年。
施杰:《感應:讖緯語境中的神話結構與漢墓藝術》,收錄於朱青生主編:《中國漢畫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5151011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1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高莉芬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Kao, Li Fe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靖玟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靖玟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Dec-2010 10:20:52 (UTC+8)-
dc.date.available 9-Dec-2010 10:20:5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Dec-2010 10:20:5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1510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2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1510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玄武是四靈之中最難以辨清面貌者,從先秦至今夾纏著重重迷團。本論文以「漢代」為切入觀察時代,期以綴補現今玄武研究集中於先秦及宋元兩大區塊間的橋樑位置。首先釐清玄武釋名與內涵等聚訟已久的基礎論題,其次從三方面釐清漢代玄武面貌,包括玄武與龜的粘合與相混、漢代宇宙模型中的玄武、畫像石中的玄武等面向。漢代玄武與青龍、白虎、朱雀三者難以分離處理,文獻中玄武殊少單獨出現,多以「四靈」穩定結構呈現。論文的主要的成果在於透過文籍整理以及考古資料的蒐集,從現象面整理出玄武與龜二者各司其職的情形,釐清了玄武與龜之間的分野後,可檢討過去相關討論將玄武與龜文獻相混使用所造成的問題;而透過畫像石、瓦當、銅鏡等多種玄武圖像資料的整合也可看出在玄武在漢代較細緻的面貌。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4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二節、研究範圍的界定……………………………………………7
一、名詞義界…………………………………………………………………7
二、斷代標準…………………………………………………………………8
三、研究選用的資料範圍……………………………………………………8
第三節、前人研究成果回顧………………………………………13
一、玄武與龜信仰研究……………………………………………………14
二、玄武起源研究…………………………………………………………15
三、四靈與圖像文本研究…………………………………………………17
四、方術研究………………………………………………………………18
第四節 研究方法……………………………………………………18

第二章 玄武概念的形成……………………………………21
第一節 玄武釋名及其內涵…………………………………………21
一、玄武與龜蛇……………………………………………………………21
二、「玄武」不只等於「龜蛇」……………………………………………24
三、「龜蛇」何以形成組合…………………………………………………28
第二節 漢以前的玄武概念…………………………………………30
一、天文起源說——二十八宿與四象……………………………………31
二、圖騰起源說——龜與玄武……………………………………………35
三、天文說與圖騰說的交鋒………………………………………………40

第三章 玄武與龜的粘合與相混…………………………46
第一節 前人的辨異研究…………………………………………44
第二節 各具體系:先秦龜與玄武的應用情形…………………46
一、龜與宇宙象徵………………………………………………………46
(一)巫術:交通天人
(二)宇宙:鎔鑄時空
(三)創世:象天法地
二、玄武與方位起源……………………………………………………56
(一)星象:天之四靈
(二)方位:神聖四方
(三)循環:物色更迭
第三節 各司其職:漢代龜與玄武的承繼與應用………………62
一、政治應用……………………………………………………………62
(一)讖緯中的龜:負圖載體
(二)皇權中的玄武:空間符號
二、實物應用……………………………………………………………67
(一)實物中的龜
(二)實物中的玄武
第四節 粘合相混:漢代龜與玄武的轉化………………………74
一、漢人的混用情形……………………………………………………74
(一)名實相混
(二)圖像相混
二、玄武與龜的粘合原因推測…………………………………………81
附表一 龜與玄武之綜合比較………………………………………87

第四章 漢代宇宙模型中的玄武……………………………88
第一節 天文星象與玄武…………………………………………89
第二節 宮室建築與玄武…………………………………………91
一、西漢長安…………………………………………………………………91
二、東漢洛陽…………………………………………………………………93
第三節 風水堪輿與玄武…………………………………………94
第四節 兵法軍陣與玄武…………………………………………98

第五章 漢代畫像石中的玄武……………………………103
第一節 玄武與漢代畫像石中動物圖像…………………………104
一、鑄鼎象物說…………………………………………………………105
二、讖緯與天人感應說…………………………………………………107
三、楚俗說………………………………………………………………111
第二節 漢代畫像石中玄武圖像的分區概述……………………112
一、山東畫像石…………………………………………………………114
二、江蘇、安徽、浙江畫像石…………………………………………123
三、陝西、山西畫像石…………………………………………………124
四、河南畫像石…………………………………………………………132
五、四川畫像石…………………………………………………………135
第三節 各區玄武畫像石之特色………………………………139

附表二 《中國畫像石全集》中的玄武圖像………………………141

第六章 結論………………………………………………145

參考文獻……………………………………………………154
zh_TW
dc.format.extent 468308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10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漢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玄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四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畫像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四重證據法zh_TW
dc.title (題名) 漢代玄武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Study of Xuan-wu in Han Dynas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叢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尸佼:《尸子》,臺北:中華書局,出版年不詳,據守山閣本校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吳起撰:《吳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呂望:《六韜》,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左丘明,〔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收錄於《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國〕呂不韋等著,王利器注疏:《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王充撰,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王隆撰,〔清〕孫星衍輯:《漢官六種》,臺北:中華書局,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樂天出版社,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孫希旦:《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收入《斷句本二十五史》,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高誘注:《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張仲景:《仲景全書》,臺北:大方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劉向:《說苑》,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劉熙撰,〔清〕畢沅疏證:《釋名》,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衛宏撰:《漢官舊儀》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4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衛宏撰:《漢舊儀》,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鄭玄著,〔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鄭玄著,〔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臺北:明文書局,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戴德撰:《大戴禮記》,臺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正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張揖撰,〔清〕王念孫疏證:《廣雅疏證》,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干寶:《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王嘉撰,〔梁〕蕭綺錄:《拾遺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張湛注:《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張華著,范寧校證:《博物志》,臺北:明文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郭璞:《玄中記》,收入史仲文主編:《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郭璞注:《足本爾雅郭注義疏》,臺北:鼎文書局,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郭璞著,吳元音註:《葬經箋註附圖說》,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顧野王撰,〔唐〕孫強增補,〔宋〕陳彭年等重修:《大廣益會玉篇》,臺北:新興書局,19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朝宋〕范曄撰,〔晉〕司馬彪撰志,〔唐〕李賢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王冰撰:《黃帝內經素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徐堅撰:《宋本初學記》,北京:京華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馬端臨撰:《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羅大經撰:《鶴林玉露》,北京:新華書店,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註:《資治通鑑》,臺北:啟明書局,196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朱熹:《楚辭集注》,臺北:華正書局,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李昉等奉敕編:《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李昉等編撰:《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高似孫:《緯略》,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高似孫撰:《子略》,臺北:中華書局,19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陸佃:《埤雅》,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22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鄭樵:《通志》,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黃鎮成:《尚書通考》,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胡應麟撰:《少室山房筆叢正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8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孫星衍輯:《漢官六種》,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馬驌:《繹史》,臺北:新興書局,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張澍輯:《諸葛亮集》,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梁廷枬選:《藤花亭書畫跋》,臺北:學海出版社, 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郭藩慶撰:《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蔣驥撰:《山帶閣註楚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東京:史記會注考證校補刊行會,195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清谷校釋:《三輔黃圖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淦編:《中國古方志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振剛等編:《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 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明:《抱朴子內篇校釋》,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中文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 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北京:龍門書局,1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希賢:《法天象地:中國古代人居環境與風水》,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錦綉,于靜:《靈物與靈物崇拜新說》,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令紀等編:《中國歷代官制》,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戈 父:《古代瓦當》,北京:中國書店,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令樾:《緯學探原》,臺北:幼獅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步貴:《神秘文化:讖緯文化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健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槪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庸:《中國地理學史》,臺北:商務出版社,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從仁:《玄武:吉祥納福看瑞獸》,臺北:世界書局,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靑:《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臺北:洪葉文化,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大有、王雙有:《圖說中國圖騰》,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小盾:《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關於四神的起源及其體系的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小盾:《四神:起源和體系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玉德:《神秘的風水:傳統相地術研究》,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上編)(下編),臺北:洪葉文化出版有限,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孝廉:《華夏諸神(水神卷)》,臺北:雲龍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廷洽:《中國古代印章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建中:《漢代畫像石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海龍:《視覺人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夢鷗:《鄒衍遺說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刑義田:《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印順法師:《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立華:《齊國瓦當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曉原:《天學真原》,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曉原:《周髀算經譯注》,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 新:《諸神的起源》,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乃川,陳進國:《論玄天上帝及其在閩台的傳播》,臺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星亮:《圖騰文化與人類諸文化的起源》,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星亮:《龍族的圖騰》,臺北:臺灣中華,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冷德熙:《超越神話:緯書政治神話硏究》,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桂就:《方位觀念與中國文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曾德:《漢代畫像石》,臺北:丹靑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詩池編著:《文物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 微:《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振羽:《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理政:《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岑家梧:《圖騰藝術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零:《中國方術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小玲:《銅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中華:《讖緯與神秘文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亦園:《宇宙觀、信仰與民間文化》,臺北:稻鄉出版社, 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亦園:《宗教與神話論集》,臺北:立緖文化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漢三:《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臺北:鐘鼎文出版公司,19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而未:《鳳麟龜龍考釋》,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從文:《銅鏡史話》,瀋陽:萬卷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辛冠潔等編:《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邢義田主編:《永恆的巨流》,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學鷹:《解讀畫像磚石中的漢代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文山:《齊文化與中華文明》,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福海:《道教發展史—道教的形成階段(上古至東晉)》,臺北:淑馨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美霞:《東漢畫像石與道教發展:兼論敦煌壁畫中的道教圖像》,臺北:南天,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偉超編:《考古類型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曉群:《數術探秘:數在中國古代的神秘意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陽漢畫像石編輯委員會編,《南陽漢代天文畫像石研究》,北京:民族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翠峰:《中國歷代銅鏡鑑賞》,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萬生主編:《格物與成器》,臺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萬川:《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新竹:清大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小平:《四川崖墓藝術》,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毓周主編:《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原》,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茅 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純聲:《中國與海洋洲的龜祭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鑄九:《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臺北:羅斯福路3段333巷9號B1,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 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容志毅:《道教煉丹要輯研究》(南北朝卷),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炳昶:《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臺北:里仁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興無:《讖緯文獻與漢代文化構建》,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 珂、周明編:《中國神話資料萃編》,內江: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 珂:《中國古代神話》,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 珂:《神話論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臺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國藩:《中國巫術史》,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師莉芬:《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歷代銅鏡》,臺北:歷史博物館,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一兵:《明堂制度源流考》,北京:人民書局,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金儀:《漢鏡所反映的神話傳說與神仙思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榮明:《方術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勝高:《漢賦與漢代制度:以都城、校獵、禮儀為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湖生:《中華古都:中國古代城市史論文集》,臺北:空間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久金:《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久金:《帛書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明遠:《秦漢瓦當圖》,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振中:《靑銅生產工具與中國奴隸制社會經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根遠:《屋簷上的藝術:中國古代瓦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器文,《玄武神話、傳說與信仰》,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陽、牟鍾秀:《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 陽、牟鍾秀合編:《中國神話》,北京: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成崧:《中國龜文化綜合研究》,臺北:政大書城,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鹿憶鹿:《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臺灣原住民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嘉儀:《中國瓦當藝術》,上海:新華書店,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錫壬:《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硏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 敦:《秦漢瓦當文字》,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 時:《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傑主編:《天道與人道》,臺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 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俊峰:《圖騰崇拜文化》,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舒憲:《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舒憲:《熊圖騰》,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視野、角度與方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石窗:《道教風水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鐵基:《秦漢文化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慕州:《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赫治清:《中國古代災害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力光:《中國古代瓦當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力光:《古瓦當集珍》,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沛霖:《先秦神話思想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國華:《中國兵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 藝:《鏡與中國傳統文化》,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文英:《中國古代的時空觀念》,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文英:《星占與夢占》,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守華:《道教及中國民間文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成紀:《形而下的不朽:漢代身體美學考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沛林:《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其偉:《藝術人類學—原始思維與創作》,臺北: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宗迪:《失落的天書──《山海經》與古代華夏世界觀》,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宗超:《漢代造型藝術及其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穀 菽:《千年不朽百戶侯:長沙馬王堆漢墓》,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英炬、楊愛國:《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國聲:《印章三千年》,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 均:《讖緯考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 均:《讖緯考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文光、席澤宗:《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志明:《宗教神話與巫術儀式》,臺北:大元書局,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志明:《術數文化與宗教》,臺北:大元書局,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 兵:《楚辭的文化破譯》,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 兵:《楚辭與神話》,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與神仙思想探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登福:《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登福:《讖緯與道教》,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君匋、張星逸、許明農:《瓦當彙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薑忠奎:《緯史論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敏聰、宋肅懿合譯:《中國古代的城市與建築》,臺北:南天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敏聰選譯:《中國古代的城市與建築》,臺北:大立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宗憲:《先秦兩漢文化的側面研究》,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肇鵬:《讖緯論略》,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廷傑,韓建斌:《道教與養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養民,張來斌:《秦漢風俗》,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吉富、劉增貴主編:《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局,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頡剛:《上古史研究講義》,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頡剛:《古史辨》,香港:太平書局,192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外文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ael Loewe Chinese ideas of life and death:faith,myth and reason in the Han Period (202 BC-AD 220) Taipei: Taiwan, R.O.C.: SMC Publishing, c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ael Loewe Ways to paradise: the Chinese quest for immortality, Taipei: Taiwan, R.O.C.: SMC Pub., c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rew Boyd,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own Planning 1500BC-AD1911,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ith Thompson, 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 vol.1, Bloomington: Indiana UP.,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土居淑子:《古代中國の畫像石》,京都:同朋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外文譯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大林太良著,林相泰、賈福水譯,《神話學入門》,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小南一郎、孫昌武譯:《中國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御手洗勝等著:《神與神話》,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比利時〕賈克.瑪奎(Jacques Maquet)著,武珊珊等譯:《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眼中的視覺藝術》,臺北: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l)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韋奈特(Jean-pierre vernant)著,余中先譯:《神話與政治之間》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涂爾幹(Emile Durkheim)著,渠東汲喆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法〕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洪顯勝譯:《符號學要義》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素娥譯:《聖與俗》,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克利福德.格爾茲著,韓莉譯:《文化的解釋》,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巫鴻著,柳揚、岑河編:《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巫鴻著,鄭岩等譯:《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上、下冊),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佩頓(William E. Paden)著,許澤民譯:《闡釋神聖—多視角的宗教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阿蘭.鄧迪斯(Alan Dundes)著,盧曉輝譯:《民俗解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摩爾根(Lewis Henry Morgan)著,楊東蒓等譯:《古代社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弗雷澤(J.G Frazer)著,徐育新、汪培基等譯,《金枝》,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托馬斯.克倫普(Thomas Crump),鄭元者譯:《數字人類學》,北京:中央編譯社出版,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艾蘭(Sarah Allan):《龜之謎-商代神話、祭祀、藝術和宇宙觀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李約瑟(Joseph Needham)著,陳立夫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崔瑞德( Denis Twitchett),〔英〕魯惟一 (Loewe,Michael)著,楊品泉譯:《劍橋中國秦漢史 西元前221-西元220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理查德.豪厄爾斯(Richard Howells)著,葛紅兵等譯:《視覺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奧〕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文良文化譯:《圖騰與禁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瑞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楊儒賓譯:《黃金之花的秘密》臺北:商鼎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德〕施密特 (William Schimidt)著,蕭師毅、陳祥春譯:《原始宗教與神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德〕恩斯特.卡西勒 (Ernst Cassirer),甘陽譯:《人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德〕恩斯特.卡西勒 (Ernst Cassirer):《神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er著,于曉等譯:《語言與神話》,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俄〕B.H.托波羅夫(B.H.Топоров,1928-),魏哲譯:〈神奇的「數字」〉中譯文,《民間文學論壇》,1985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А•Л•伊夫里耶夫,陳玉璇:〈關于中世紀銅鏡邊沿上的刻記〉,《北方文物》,1996年 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刁淑琴:〈洛陽道北西漢墓出土一件博局紋銅鏡〉,《文物》,1999年 0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卜林森:〈漢代銅鏡裝飾風格探微〉,《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 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凡建秋:〈簡述鏡紋飾風格〉,《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 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正華:〈傳統中國會話與政治權力:一個研究角度的思考〉,《新史學》,第8卷,第3期,1997年,頁161-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玉金:〈從漢畫看楚俗在漢代的延續及其影響〉,《江漢考古》,200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明珂:〈表徵與文本:文物和文獻詮釋的橋樑〉,收錄於《海峽兩岸藝術史學與考古學方法研討會大會手冊》,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學院,2003年,頁20-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包麗虹,蔡堂根:〈銅鏡驅邪觀念的心理結構〉,《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 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吉祥:〈吉林大學收藏戰國、兩漢銅鏡選介〉,《北方文物》,1997年 0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甘毅臻:〈論武當武術中的玄武〉,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04期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曉華:〈道教鏡文化〉,《中國宗教》,2004年 0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9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蘭:〈「亞」形與殷人的宇宙觀〉,《中國文化》1991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星亮,〈星神及其崇拜〉,《北方民族》1992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聯奎:〈龜的文化地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6卷,頁101-114,196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俊:〈廣西出土漢代銅鏡銘文的研究〉,《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 01期。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品:〈「蓋天說」與漢畫中的懸璧圖,《中原文物》,1993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品:〈河南南陽畫像石中的動物形象〉,《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4期,頁104-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品:〈河南漢畫像所見圖騰遺俗考〉,《中原文物》,1991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康年:〈新莽博局紋鏡〉,《收藏界》,2006年 1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巫鴻:〈國外百年漢畫像石研究之回顧〉,《中原文物》,199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春華:〈瑰麗奇巧的漢代博局鏡〉,《收藏家》,2007年 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郅強:〈中國古代銅鏡中的道教文化〉,《藝術市場》2008年 01期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振華:〈「漢家長寧」銅鏡考〉,《四川文物》,1995年 0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邢義田:〈信立祥著《中國畫像石の研究》讀記〉,《臺大歷史學報》,第25期,2000年,頁267-2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邢義田:〈格套、榜題文獻與畫像解釋:以一個失傳的「七女為父報仇」漢畫故事為例〉,收錄於邢義田主編:《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歷史組論文集:中世紀以前的地域文化、宗教與藝術》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年,頁183-2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邢義田:〈漢畫像內容與榜題的關係〉,《故宮文物月刊》,第161期,1996年,頁70-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邢義田:〈漢碑、漢畫和石工的關係〉,《故宮文物月刊》第14卷,第4期,頁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保平:〈徐州的幾座再葬漢畫像石墓研究〉,《文物》,1996年0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岳連建:〈西安北郊秦漢墓出土的銅鏡〉,《文博》,2004年 0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富士(嵇童):〈壓抑與安順:厭勝的傳統〉,《歷史月刊》,第132期(1999年1月),頁28-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榮琴:〈試析《史記.貨殖列傳》與《漢書.地理志》中的風俗地理思想〉,《西北大學學報》,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可楨:〈二十八宿的起源〉,收入《竺可楨文集》,地點:科學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可楨:〈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收入《竺可楨文集》,地點:科學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濮陽西水坡考古工作隊:〈1989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潤安:〈秦漢之際仙人思想的整合與定位〉,《中原文物》,2003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鼐:〈從宣化遼墓的星圖論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考古學報》,197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永義:〈《說文》字義體系與中國古代圖騰崇拜文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作雲:〈敦煌畫中的神怪畫〉,《考古》,1960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莉芬:〈天文與人文:天文神話與上中古文學的宇宙思維〉國科會研究計畫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莉芬:〈空間與象徵:蓬萊神話及其文化意涵研究〉,《第五屆漢代文學與思想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莉芬:〈神聖的秩序—〈楚帛書.甲篇〉中的創世神話及其宇宙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0期,2007年,頁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莉芬:〈神話地理的多重風景:文學宇宙與神話蓬萊〉,《第三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花蓮:東華大學中文系,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朋川:〈宇宙圖式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紋辨〉,《裝飾》,2002年第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得水:〈《長安漢鏡》評介〉,《中原文物》,2002年 0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福三:〈太陽崇拜與異形眼睛——從廣漢三星堆青銅器發掘說起〉,《民族藝術研究》(2005年 04期 ),頁40-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德鑫:〈方位詞的文化考察〉,《世界漢語教學》,1996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巍:〈東漢尚方四神博局紋銅鏡〉,《文物春秋》,2000年 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新洲:〈從南陽市麒麟崗漢墓前室墓頂畫像看漢代神話體系的構成〉,《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淑英:〈淺談兩漢銅鏡藝術特點〉,《文物世界》, 2005年 0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麗:〈內蒙古中南部近年出土漢代銅鏡淺析〉,《內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 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瑤:〈「四方」百年研究〉,《深圳大學學報》,200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志娟:〈漢代規矩鏡與六博〉,《東南文化》, 1997年 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林泉,韓國河:〈西安北郊出土博局鏡探析〉,《考古與文物》,2001年 0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國富:〈固原出土漢代銅鏡簡論〉,《固原師專學報》,1998年 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翠梅:〈不是藝術也不是歷史:藝術使的本質與困境〉,收錄於孫力銓主編:《珊瑚潭2000年藝術季:跨界藝談論文集》,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學院,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金平:〈東漢銅鏡和畫像石的圖像比較〉,《東南文化》 2005年 0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亞巍,郭永和:〈從漢代銅鏡紋飾看圓規在制圖中的應用〉,《江漢考古》,2003年 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聞人軍:〈〈考工記〉成書年代新考〉,《文史》第23輯,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小剛:〈《說文》所見古代動物圖騰事象〉,《蘭州大學學報》,第24卷第3期,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世超:〈鑄鼎象物說〉,《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美,經莉莉:〈從銅鏡銘文管窺西漢人的社會追求〉,《許昌學院學報》,2006年 0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苓:〈漢代《博局占》木牘解析〉,《上海集郵》,2004年 07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根正、王笑可、郭選賢、高伯正:〈「四方四神湯」考疑〉,《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199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道廣:〈略論漢、宋銅鏡紋飾中的西王母故事〉,《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 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藝:〈鏡文化與道教之互動〉,《宗教學研究》,2004年 0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藝:〈鏡文化與薩滿教〉,《西域研究》,2004年 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滕固:〈南陽漢畫像石刻之歷史及風格的考察〉,收錄於沈寧編:《滕固藝術文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頁280-2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秋玲:〈論長沙西漢墓出土的草葉紋銅鏡〉,《收藏家》,2007年 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兵:〈中國上古文物中人與動物的關係—評張光直教授「動物伙伴」之泛薩滿理論〉,《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海明:〈真武信仰研究綜述〉,《民俗研究》2006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寶琮:〈論二十八宿之來歷〉,收入《錢寶琮科學史論文選集》,科學出版社,1983年本第327-351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香琴:〈唐縣文保所收藏的兩件漢代銅鏡〉,《文物春秋》,1996年 0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聶甘霖:〈淺析商周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兼評張光直先生的“薩滿通靈說” 〉 《北方文物》,2003年 0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森:〈中國的喪葬模式:思想與信仰的知識來源〉,《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348-3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鐘向陽:〈淺淡我國道教題材紋飾銅鏡〉,《中國道教》,2000年 0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詩文:〈漢代畫像藝術的門戶世界:試論墓門裝飾的空間觀〉,《藝術學》,1999年,第2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士煇:《讖緯與兩漢經學、政治相關之硏究》,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政言:《讖緯學硏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殷善培:《讖緯中的宇宙秩序》,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蕙芷:《漢代墓室天文圖像研究》,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越:《讖緯與兩漢政治》,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蘇杭:《讖緯與漢樂府》,西安:陜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邦彥:《「鋪首銜環」初探:理論、事實、詮釋的交集》,臺北: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學位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杰:《感應:讖緯語境中的神話結構與漢墓藝術》,收錄於朱青生主編:《中國漢畫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