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摩登長廊裡的傳奇──論西西的香港都市書寫
The legend in the modern arcade──Xi Xi`s Hong Kong City writing
作者 張丰慈
Chang, Feng Tzu
貢獻者 范銘如
Fan, Ming Ju
張丰慈
Chang, Feng Tzu
關鍵詞 西西
香港文學
都市書寫
城市書寫
日常生活理論
Xi Xi
Hong Kong Literature
Urban writing
City writing
Everyday life and culture theory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Dec-2010 10:21:15 (UTC+8)
摘要 本文以「都市」作為分析西西作品裡的切入點,探討西西創作歷程中以城
市作為主題或場景的作品,呈現出作家眼中的獨特城市風景,書寫與客觀環境
間的關係以及書寫對作家、城市的重要。香港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其殖民
經驗和九七回歸的政治、社會經驗刺激作家思考本地情感與文化認同。從西西
早期的作品,如《我城》、《美麗大廈》等作品,已呈現細緻流動的城市生
活,瑣碎平凡的文字間透露作家對香港本地的情感與記憶,並以個體實踐和生
命歷程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風采。對城市生活的情感和記憶為香港主權回歸
中國帶來的文化認同思考,帶來穩固的基礎。西西在八○年代後的肥土鎮系列
作品,漸次地反思不同年代的政治、社會問題,看見作家思考問題時轉折的態
度和情感,直至九○年代的《飛氈》追述和想像香港歷史,確立西西對香港的
文化想像和認同情感。隨著時代之變遷,二十一世紀後的小說裡,其城市面貌
與過去有所區別,其因不免是由於政權更易、社會現象改變的客觀環境因素,
亦有作家個人境遇改變的主觀因素。在分析後期作品裡的城市時,西西以其女
性的生命情態與城市之間的思考、寫作對城市背後的政治、經濟思維系統的解
構作用,使西西看待城市時帶著敏銳又滿懷情感的眼光。
參考文獻 一、西西著作
(一)小說254
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4。
西西,《鬍子有臉》,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
西西,《我城》,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
西西,《哨鹿》,台北:皇冠出版社,1986。
西西,《手卷》,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8。
西西,《母魚》,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0。
西西,《手卷》,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9。
西西,《美麗大廈》,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0。
西西,《候鳥》,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1。
西西,《象是笨蛋》,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1。
西西,《哀悼乳房》,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2。
西西,《飛氈》,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 。
西西,《家族日誌》, 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
西西,《故事裡的故事》,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8。
西西,《哨鹿》,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9。
西西,《母魚》,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
西西,《我城》,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9。
西西,《白髮阿娥及其他》,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6。
西西,《我的喬治亞》,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8。
西西,《母魚》255,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8。
(二)散文
西西,《花木欄》,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1。
西西,《剪貼冊》,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5。
西西,《耳目書》,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5。
西西,《畫╱話本》,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3。
西西,《旋轉木馬》,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1
西西,《拼圖遊戲》,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1。
西西,《西西看房子》,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8。
(三)讀書筆記
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
西西,《傳聲筒》,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
(四)訪談紀錄
西西、何福仁,《時間的話題》,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7。
(五)詩集
西西,《西西詩集》,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
二、中文著作
也斯(梁秉鈞),《香港文化空間與文學》,香港:青文書屋,1996。
王安憶,《香港情與愛》,臺北:麥田出版社,1994。
王宏志,《歷史的沉重 : 從香港看中國大陸的香港史論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宏志,《歷史的偶然 : 從香港看中國現代文學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
王宏志、李小良、陳清僑著,《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
王劍叢,《二十世紀香港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王劍叢,《香港文學史》,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
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
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2。
何福仁編,《浮城1.2.3──西西小說新析》,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8。
余非,《長短章──閱讀西西及其他》,香港:素葉出版社,1997年。
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
周蕾,《寫在家國以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
東瑞,《我看香港文學》,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
邵玉銘、張寶琴、瘂弦,《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
洗玉儀編,《香港文化與社會》,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8。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社,2008。
香港市政局公共圖書館編,《香港文學節研討會》,香港:市政局公共圖書館,1997。
凌逾,《跨媒介敘事──論西西小說新生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徐士一,《一士類稿》,《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輯第6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
徐霞,《文學‧女性‧知識──西西《哀悼乳房》及其創作系譜研究》,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8。
高承恕、陳介玄編,《香港:文明的延續與斷裂》,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97。
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
張愛玲,《第一爐香》,臺北:皇冠文化,2002。
梅子,《香港文學識小》,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1996。
陳冠中,《事後 : 香港文化誌》,臺北:印刻文化,2008年。
陳炳良,《文學散論──香港.魯迅.現代》,香港:香江出版公司,1989。
陳炳良,《香港文學探賞》,香港:三聯書店,1991。
陳炳良,《照花前後鏡:香港.魯迅.現代》,臺北:錦冠出版社,1988。
陳國球,《感傷的旅程:在香港讀文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
陳清僑編,《文化想像與意識型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智德,《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九龍: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09。
陳潔儀,《閱讀肥土鎮──論西西的小說敘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
陳燕遐,《反叛與對話:論西西的小說》,香港:華南研究社,2000年。
黃康顯,《香港文學的發展與評價》,香港:秋海棠文化企業,1996。
黃淑嫻,《香港文學書目》,香港:青文書屋,1996。
黃維樑,《香港文學再探》,香港:香江出版社,1996。
黃維樑,《香港文學初探》,中國友誼出版社,1985。
黃維樑編,《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黃繼持、鄭樹森、盧瑋鑾編,《香港文學大事年表(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計畫,1996。
黃繼持、鄭樹森、盧瑋鑾編,《香港文學的流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計畫,1996。
黃繼持、鄭樹森、盧瑋鑾編,《香港文學資料冊(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計畫,1996。
楊奇編,《香港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董啟章,《地圖集》,臺北:聯合文學,1997。
劉登翰,《香港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劉蜀永主編,《20世紀的香港經濟》,香港: 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4年。
劉蜀永主編,《簡明香港史新版》(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9),頁80-81。
潘亞暾、汪義生,《香港文學史》,夏門:鷺江出版社,1997。
潘亞暾、汪義生,《香港文學概觀》,夏門:鷺江出版社,1993。
魯言,《香港掌故》第一集至第十一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2-1987。
黎活仁、鞏鵬程等編,《香港八○年代文學現象》(全二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
盧惠明、陳立天,《香港城市規劃導論》,香港:三聯書店,1998。
盧瑋鑾,《香港文學散步》,香港:商務印書館,1991。
盧瑋鑾,《香港文蹤──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香港:華漢文化事業,1987。
盧瑋鑾,《香港故事──個人回憶與文學思考》,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
盧瑋鑾編,《香港的憂鬱──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香港:華風書局,1983。
薛益忠,《都市地理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謝常青,《香港新文學簡史》,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0。
羅永生,《殖民無間道》,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7。
羅永生編,《誰的城市?:戰後香港的公民文化與政治論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三、西文著/譯作
Baudrillard, Jean, 林志明譯,《物體系》,臺北:時報文化,1997。
Baudrillard, Jean, 洪凌譯,《擬仿物與擬像》,臺北:時報文化,1998。
Benjamin, Walter, 張旭東、魏文生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A L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lis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Benjamin, Walter, 漢娜.阿倫特編,張旭東、王斑譯,《啟迪:本雅明文選》[Illuminations: Essays and Reflections],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Best, Steven、Kellner, Douglas, 朱元鴻等譯,《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 Postmodern Theory: Critical Interrogations],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5。
Bogue, Ronald, 李育霖譯,《德勒茲論文學》,臺北:麥田出版,2006。
De Certeau, Michel, Arts de Faire, English, Steven Rendall trans.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Harvey, Davi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1990. 大衛‧哈維著,閻嘉譯,《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Highmore, Ben, 周群英譯,《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台北:韋伯文化,2005。
Lynch, Kevin, 宋伯欽譯,《都市意象》,臺北:臺隆書店,2004。
Parker, Simon, 王志弘、徐苔玲譯,《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Urban Theory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Encountering the City],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7)。
四、單篇論文
(一)香港文學評論
也斯,〈解讀一個神話﹖──試談「中國學生周報」〉,26《讀書人》(香港,1997.4),頁64-71。
小航、關夢南、羅隼,〈香港文學是怎樣走過來的〉,24《讀書人》(香港,1997.2),頁10-21。
朱崇科,〈清洗獨角獸的尾巴──淺論香港文學批評的一種偏離〉,30(復刊)《純文學》(香港,2000.10),頁26-37。
吳羊璧,〈從「文學現象」角度談香港文學史的編寫〉,3:4=25《文學世紀》第3卷第4期(臺北,2003.4),頁10-12。
彥火,〈香港文學是怎樣走過來的(2)──也談香港文學:順便澄清一些問題〉, 24《讀書人》(香港,1997.2),頁13-15。
孫紹振,〈文學史的寫法和文學批評的寫法──談談香港文學史的寫作〉, 3:4=25《文學世紀》(臺北,2003.4),頁4-7。
陳少紅,〈從「解殖民化」到「本土意識」的探索──七○年代香港專欄文化的歷史及社會脈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編,《中國現代文學論集──研究方法與評價》(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8年8月),頁207-228。
陳國球,〈浮城書寫與香港文學史--論葉輝的「書寫浮城」〉,2:12=21《文學世紀》(臺北,2002.12),頁53-64。
陳惠英,〈[盧瑋鑾]《香港故事》──個人回憶與文學思考》〉,2:1《現代中文文學學報》(臺北,1998.7),頁162-165。
絲韋,〈香港文學初見里程碑──《香港文學大事年表》誌喜〉,31:11=371《明報月刊》(香港,1996.11),頁103-105。
黃子平,〈陳冠中《香港三部曲》導讀〉,葉輝主編,《今天.香港十年》(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7,夏季,總第77期),頁77。
黃子程,〈「香港文學史」的射殺者〉,3:4=25《文學世紀》第3卷第4期(臺北,2003.4),頁13。
黃慧燕,〈後殖民香港在全球化下的城市空間與文化身份〉,《文化研究@嶺南》,創刊號(香港,2006.9),刊載於網頁http://www.ln.edu.hk/mcsln/1st_issue/feature_2.htm(2010.05.22)。
楊劍龍,〈香港文學史研究之我見〉, 3:4=25《文學世紀》第3卷第4期(臺北,2003.4),頁8-9。
劉以鬯,〈香港文學在當代華文文學的位置〉,2:1=10《文學世紀》(臺北,2002.1),頁44-45。
潘國靈,〈城市小說──不安的書寫〉,7:1《城市文藝》(香港,2006.8),頁13-16。
盧瑋鑾,〈「中國學生周報」〉,26《讀書人》(香港,1997.4),頁72-75。
羅孚,〈當代舊體詩和文學史──從《追跡香港文學》談起〉,33:9=393《明報月刊》(香港,1998.9),頁96-97。
(二)西西作品研究
孔岩:〈傾聽另一種聲音──<像我這樣一個女子〉敘事方式與意義結構分析〉,8:2《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5.4),頁20-23。
王德威,〈以理御情──評西西的《手卷》〉,《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頁212-214。
王德威,〈冰雕的世界──評西西的《母魚》〉,《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頁243-247。
王德威,〈都市風情──評西西的《美麗大廈》〉,12《八方》(香港,1990),頁98-99。又收錄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413-414;又收於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頁239-242。
古蒼梧,〈詩可以不怨──讀西西詩作的一點感想〉,收入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396-401。
朱崇科,〈邊緣童話──諫言(建言)香港〉,20:12=240 《國文天地》(臺北,2005.5),頁90-94。
艾曉明,〈看圖說話──西西中創作圖文互涉初探〉,4《現代中文文學評論》(臺北,1995.12),頁113-131。
西西,〈認知的過程〉,楊澤編,《從四○年代到九○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臺北:時報文化,1994),頁137-142。
西野由希子,〈開放的故事──西西作品評析〉,黃維樑編,《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頁540-552。
何福仁,〈《我城》的另一種讀法〉,收入於西西,《我城》(臺北:洪範出版社,2006),頁237-265。
何福仁,〈小百姓的故事──讀《飛氈》〉,17、8合刊本《讀書人》(香港,1996.7、8),頁29-31。
何福仁,〈西西,這樣一位作家〉,9《精湛》第9期(香港,1989.7),頁56-58。]
何福仁、關夢南,〈文學沙龍--「看西西的小說」〉,13《讀書人》(香港,1996.3),頁70-75。
李欣倫,〈乳癌隱喻,文學療程──析論西西的散文〈血滴子〉〉,206《文訊》(臺北,2002.12),頁36-37。
李順興,〈歷史、幻想、後設:評《飛氈》〉,25:4《中外文學》(臺北,1996.9),頁145-148。
周英雄,〈愛情與死亡:談「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的女性意識〉,22《當代》(臺北,1988.2),頁145-149。
周英雄,〈像西西這樣的《傳聲筒》〉,12:3《聯合文學》(臺北,1996.1),頁154。
林以亮,〈像西西這樣一位小說家〉,收入於西西,《哨鹿》(臺北:皇冠出版社,1986),頁9-40。
林寶玲,〈西西,香港的說夢人──記香港作家西西榮獲世界華文文學獎〉,41:1=481《明報月刊》(香港,2006.1),頁144-146。
林耀德,〈空間呈現在單純的時間軸上──評西西的《候鳥》〉,8:4《聯合文學》(香港,1992.10),頁117-118。
邱心(陳潔儀),〈西西筆下的《飛氈》與「肥土鎮系列」〉,《信報‧文化版》(香港,1996年6月8日),頁24。
邱心,〈用心講故事,留心聽故事──西西作品賞析〉,5、6合刊本《文采》(香港,1999.11、12),頁47-50。
施叔,〈文字城市──閱讀西西〉,楊澤編,《從四○年代到九○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臺北:時報文化,1994),頁143-149。
柳蘇,〈像西西這樣的香港女作家〉,《香港文壇剪影》(北京:三聯書店,1993),頁150-164。
凌逾,〈論飛氈的網結增殖文體〉,《香港文學》,267(香港,2007.3),頁26-31。
孫永超,〈第三隻眼或者別一種角度:窺探西西作品中的一個慣用角度〉,5《上海大學學報》(上海,1996),頁49-50。
格楓,〈歷史想像與文化身分的建構──論西西的《飛氈》與董啟章的《地圖集》〉,68《素葉文學》(香港:2000.12),頁152-161。又收錄於28:10《中外文學》(臺北,2000.3),185-203。
馬森,〈掉書袋的寓言小說──評西西《飛氈》〉,12:10=142《聯合文學》(臺北,1996.8),頁168-170。
張立,〈蓬勃健全的人性力量──西西小說《我城》解讀〉,252《文訊》(臺北,2006 .10),頁20-22。
張香華,〈石磬和明珠──我解讀西西的詩〉,27:5《中外文學》(臺北,1998.10),頁160-189。
莊裕安,〈花園裏的單口相聲──評西西的《花木欄》〉,《中國時報》(1990年4月15日),又收錄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428-429。
陳岸峰,〈解讀《香港情與愛》與〈浮城誌異〉中的香港〉,11《中國現代文學理論》(臺北,1998.9),頁473-480。
陳昌敏,〈評西西的《父親的背囊》〉,2《百合》(香港,2001.7),頁10。
陳長房,〈脫軌的閱讀──評「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3:9《聯合文學》(臺北,1987.06),頁207-208。
陳清橋,〈論都市的文化想像──並讀西西說香港〉,《過渡(試刊之一)》(香港,1995.3),頁6-14。又收入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408-422。
陳惠英,〈抒情與敘述──淺論張愛玲與西西的小說世界〉,5《嶺南大學中文系系刊》(香港,1998.6),頁181-190。
陳綺婷,〈西西《飛氈》中本土意識和身分的建構與追尋〉,12《作家》(香港,2001.10),頁120-130。
陳潔儀,〈再談〈浮城誌異〉──從「浮城誌異」的敘述層說起〉,8《讀書人》(香港,1995.10 ),頁14-19。
陳潔儀,〈從余非筆下的「香港」回溯西西及巴爾加斯‧落薩的小說〉,28:10《中外文學》(臺北,2003.3),頁205-221。
陳潔儀,〈尋找「對話」的可能──西西小說研究反思〉,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編,《中國現代文學論集──研究方法與評價》(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8),頁187-206。
陳燕遐,〈書寫香港——王安憶、施叔青、西西的香港故事〉,2:2《現代中文文學學報》(臺北,1999.1),頁91-117。又收入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88-115。
陳麗芬,〈天真本色──從西西的《哀悼乳房》看一種女性文體〉,陳炳良編,《中國現代文學與自我》(香港:嶺南學院中文系,1994年),頁130-147。又收錄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517-530。
曾麗玲,〈起舞弄清影──西西的香港文本與後殖民擬像(象)〉,25:10《中外文學》(臺北,1997.3),頁37-40。
黃子平,〈「百科香港」、「童話」香港──讀西西的長篇小說《飛氈》〉,《星島日報讀書版》(香港,1996年7月22日)。
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12《八方》(香港,1990),頁56-63。又收錄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430-437。
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讀西西小說集「手卷」〉,5《女性人》(香港,1991.9),頁139-147。
黃沛勤,〈跳跳歷史的房子──論「西西詩集」中的英雄與帝王〉,19:6=222《國文天地》(臺北,2003.11),頁59-64。
黃培英,〈《疾病隱喻》與《哀悼乳房》〉,48-49《素葉文學》(香港,1993.11、12),頁6-14。
黃維樑,〈香港小市民的故事──讀<大拇指小說選>(西西等著)〉,73《書評書目》(香港,1979.5),頁69-77。
黃維樑,〈輕鬆有趣地載道──評西西的《我城》〉,《香港文學初探》(香港:華漢文化,1985),頁244-256。
黃燕萍,〈一座城市建構與幻滅──比讀西西《浮城誌異》及董啟章《永盛街興衰史》〉,28《香江文壇》(香港,2004.4),頁39-41 。
黃繼持,〈西西連載小說:憶讀再讀〉,12《八方文藝叢刊》(香港,1990.11)[西西專輯],頁68-80。又收入於黃繼持、盧瑋鑾等編,《追跡香港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頁163-180。
董啟章,〈城市的現實經驗與文本經驗──閱讀《酒徒》、《我城》和《剪紙》〉,《過渡(試刊之二)》(香港,1995.5),頁15-20。又收入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394-407。
鄒依霖,〈論西西小說的遊戲性──以〈肥土鎮灰闌記〉為中心〉,15:1《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004年6月),頁134-156。
廖玉蕙,〈細節詳盡的奇思妙想──評西西著〈鬍子有臉〉〉,2:9=21《聯合文學》(臺北,1986.7),頁219-220。
趙稀方,〈西西小說與香港意識〉,13《香江文壇》(香港,2003.1),頁49-51。
潘少梅,〈後殖民時期、香港和女性寫作〉,1《今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頁109-116。又收入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571-580。
蔡益懷,〈無根的浮城──西西‧辛其氏‧黃碧雲〉,6《作家》(香港,2000.8),頁109-118。
鄭樹森,〈讀西西小說隨想〉,收入西西,《母魚》(臺北:洪範出版社,1990),〈序〉。
鄭樹森,〈讀西西短篇小說隨想〉,12《八方》(香港,1990),頁93-97。又西西:《母魚》(臺北:洪範書局,1990),〈序〉。
黎活仁,〈西西〈我城〉的空間觀〉,206《文訊月刊》(臺北,1991.12),頁96-100。
邁克,〈開麥拉眼界〉,12《八方》(香港:1990年),頁100-104。又收入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379-382。
關秀瓊,〈《哨鹿》試析〉,《香港文學》第7期(1985年7月),頁44-48。又收錄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415-425。
關麗珊,〈徹底美化了的時空〉,31:8《明報月刊》(香港,1996.8),頁99。
(三)其他
Hugh D. R. Baker, “Social Change in Hong Kong: Hong Kong Man in Search of Majority,”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6, Special Issue: Greater China (Dec, 1993), pp.864-877
Susan Greenhalgh, “Sexual Statification: The Other Side of Growth Equity in East Asi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11, p.265-314.
王西德,〈漫談近代掌故之學〉,3《尋根》(河南省鄭洲市,2008),頁28-32。
胡玉姣,〈香港新市鎮的「三代」變遷〉,190《開發研究》(2009年第1期),頁53-59。
敖恆宇,〈高等教育與性別平等:香港的情況〉,18:2《香港中文代學教育學報》(香港,1990.12),頁107-113。
五、學位論文
鄭蓓蓉,《西西小說香港城市書寫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9。
江千惠,《機關、跳針、快門—論西西的小說藝術》,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8。
侯麗貞,《香港‧政治‧媚行者──黃碧雲小說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2年。
紀麗華,《從「對話」到「童話」──西西小說敘述美學試探》,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6年。
黃慧芬,《西西小說論》,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1994年。
六、報紙、網頁資料
王益肇,〈論香港的文化〉,《星島日報》(香港, 1960年1月1日),元旦增刊。
梁文道,〈愛國港人的六四創傷──給程翔〉,《明報》(香港:2005年6月8日),第A6版。
香港品牌形象網站:http//www.brandhk.gov.hk/brandhk/cview.htm。(瀏覽日期:2010年5月30日)
網站「香港地方」http://www.hk-place.com/index.php 。(瀏覽日期:2010年5月30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5151021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1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范銘如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Fan, Ming J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丰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ang, Feng Tzu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丰慈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Feng Tzuen_US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Dec-2010 10:21:15 (UTC+8)-
dc.date.available 9-Dec-2010 10:21: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Dec-2010 10:21:1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151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2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15102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以「都市」作為分析西西作品裡的切入點,探討西西創作歷程中以城
市作為主題或場景的作品,呈現出作家眼中的獨特城市風景,書寫與客觀環境
間的關係以及書寫對作家、城市的重要。香港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其殖民
經驗和九七回歸的政治、社會經驗刺激作家思考本地情感與文化認同。從西西
早期的作品,如《我城》、《美麗大廈》等作品,已呈現細緻流動的城市生
活,瑣碎平凡的文字間透露作家對香港本地的情感與記憶,並以個體實踐和生
命歷程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風采。對城市生活的情感和記憶為香港主權回歸
中國帶來的文化認同思考,帶來穩固的基礎。西西在八○年代後的肥土鎮系列
作品,漸次地反思不同年代的政治、社會問題,看見作家思考問題時轉折的態
度和情感,直至九○年代的《飛氈》追述和想像香港歷史,確立西西對香港的
文化想像和認同情感。隨著時代之變遷,二十一世紀後的小說裡,其城市面貌
與過去有所區別,其因不免是由於政權更易、社會現象改變的客觀環境因素,
亦有作家個人境遇改變的主觀因素。在分析後期作品裡的城市時,西西以其女
性的生命情態與城市之間的思考、寫作對城市背後的政治、經濟思維系統的解
構作用,使西西看待城市時帶著敏銳又滿懷情感的眼光。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香港城市空間的發展與變化 4
第二節 香港文學的城市想像 9
第三節 西西作品與城市主題 15
一、西西作者簡介 15
二、西西作品裡的城市 16
三、西西的城市想像:研究目的、方法及論文架構 18

第二章 機械複製時代下的手工藝品 29
第一節 房子、店鋪與手工藝 30
第二節 惑人的市聲:關於物件與日常書寫 41
第三節 結語 51

第三章 歷史失落與掌故書寫 53
第一節 形塑城鎮 54
第二節 文化混融與殖民認同 63
第三節 結語 69

第四章 寫作的逃逸與飛行 72
第一節 飛行意象的探討 75
第二節 城市的解體 87
第三節 城市與女性 92
第四節 結語 103

第五章 結論 105
參考文獻 108
附錄一 119
zh_TW
dc.format.extent 342772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1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西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香港文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都市書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城市書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常生活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Xi Xi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ong Kong Literatur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Urban writ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ity writ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veryday life and culture theoryen_US
dc.title (題名) 摩登長廊裡的傳奇──論西西的香港都市書寫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legend in the modern arcade──Xi Xi`s Hong Kong City writing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西西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小說2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鬍子有臉》,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我城》,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哨鹿》,台北:皇冠出版社,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手卷》,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母魚》,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手卷》,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美麗大廈》,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候鳥》,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象是笨蛋》,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哀悼乳房》,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飛氈》,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家族日誌》, 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故事裡的故事》,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哨鹿》,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母魚》,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我城》,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白髮阿娥及其他》,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我的喬治亞》,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母魚》255,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散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花木欄》,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剪貼冊》,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耳目書》,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畫╱話本》,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旋轉木馬》,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拼圖遊戲》,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西西看房子》,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讀書筆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傳聲筒》,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訪談紀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何福仁,《時間的話題》,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詩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西西詩集》,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中文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也斯(梁秉鈞),《香港文化空間與文學》,香港:青文書屋,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安憶,《香港情與愛》,臺北:麥田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宏志,《歷史的沉重 : 從香港看中國大陸的香港史論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宏志,《歷史的偶然 : 從香港看中國現代文學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宏志、李小良、陳清僑著,《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劍叢,《二十世紀香港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劍叢,《香港文學史》,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福仁編,《浮城1.2.3──西西小說新析》,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非,《長短章──閱讀西西及其他》,香港:素葉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蕾,《寫在家國以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瑞,《我看香港文學》,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玉銘、張寶琴、瘂弦,《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洗玉儀編,《香港文化與社會》,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社,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港市政局公共圖書館編,《香港文學節研討會》,香港:市政局公共圖書館,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逾,《跨媒介敘事──論西西小說新生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士一,《一士類稿》,《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輯第6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霞,《文學‧女性‧知識──西西《哀悼乳房》及其創作系譜研究》,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承恕、陳介玄編,《香港:文明的延續與斷裂》,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愛玲,《第一爐香》,臺北:皇冠文化,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子,《香港文學識小》,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冠中,《事後 : 香港文化誌》,臺北:印刻文化,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炳良,《文學散論──香港.魯迅.現代》,香港:香江出版公司,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炳良,《香港文學探賞》,香港:三聯書店,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炳良,《照花前後鏡:香港.魯迅.現代》,臺北:錦冠出版社,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國球,《感傷的旅程:在香港讀文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清僑編,《文化想像與意識型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智德,《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九龍: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潔儀,《閱讀肥土鎮──論西西的小說敘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燕遐,《反叛與對話:論西西的小說》,香港:華南研究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康顯,《香港文學的發展與評價》,香港:秋海棠文化企業,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淑嫻,《香港文學書目》,香港:青文書屋,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香港文學再探》,香港:香江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香港文學初探》,中國友誼出版社,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編,《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繼持、鄭樹森、盧瑋鑾編,《香港文學大事年表(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計畫,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繼持、鄭樹森、盧瑋鑾編,《香港文學的流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計畫,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繼持、鄭樹森、盧瑋鑾編,《香港文學資料冊(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計畫,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奇編,《香港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啟章,《地圖集》,臺北:聯合文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登翰,《香港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蜀永主編,《20世紀的香港經濟》,香港: 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蜀永主編,《簡明香港史新版》(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9),頁80-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亞暾、汪義生,《香港文學史》,夏門:鷺江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亞暾、汪義生,《香港文學概觀》,夏門:鷺江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言,《香港掌故》第一集至第十一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2-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活仁、鞏鵬程等編,《香港八○年代文學現象》(全二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惠明、陳立天,《香港城市規劃導論》,香港:三聯書店,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瑋鑾,《香港文學散步》,香港:商務印書館,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瑋鑾,《香港文蹤──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香港:華漢文化事業,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瑋鑾,《香港故事──個人回憶與文學思考》,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瑋鑾編,《香港的憂鬱──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香港:華風書局,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益忠,《都市地理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常青,《香港新文學簡史》,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永生,《殖民無間道》,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永生編,《誰的城市?:戰後香港的公民文化與政治論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西文著/譯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udrillard, Jean, 林志明譯,《物體系》,臺北:時報文化,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udrillard, Jean, 洪凌譯,《擬仿物與擬像》,臺北:時報文化,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njamin, Walter, 張旭東、魏文生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A L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lis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njamin, Walter, 漢娜.阿倫特編,張旭東、王斑譯,《啟迪:本雅明文選》[Illuminations: Essays and Reflections],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st, Steven、Kellner, Douglas, 朱元鴻等譯,《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 Postmodern Theory: Critical Interrogations],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ogue, Ronald, 李育霖譯,《德勒茲論文學》,臺北:麥田出版,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 Certeau, Michel, Arts de Faire, English, Steven Rendall trans.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rvey, Davi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1990. 大衛‧哈維著,閻嘉譯,《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ighmore, Ben, 周群英譯,《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台北:韋伯文化,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ynch, Kevin, 宋伯欽譯,《都市意象》,臺北:臺隆書店,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rker, Simon, 王志弘、徐苔玲譯,《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Urban Theory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Encountering the City],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單篇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香港文學評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也斯,〈解讀一個神話﹖──試談「中國學生周報」〉,26《讀書人》(香港,1997.4),頁64-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航、關夢南、羅隼,〈香港文學是怎樣走過來的〉,24《讀書人》(香港,1997.2),頁10-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崇科,〈清洗獨角獸的尾巴──淺論香港文學批評的一種偏離〉,30(復刊)《純文學》(香港,2000.10),頁26-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羊璧,〈從「文學現象」角度談香港文學史的編寫〉,3:4=25《文學世紀》第3卷第4期(臺北,2003.4),頁10-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彥火,〈香港文學是怎樣走過來的(2)──也談香港文學:順便澄清一些問題〉, 24《讀書人》(香港,1997.2),頁13-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紹振,〈文學史的寫法和文學批評的寫法──談談香港文學史的寫作〉, 3:4=25《文學世紀》(臺北,2003.4),頁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少紅,〈從「解殖民化」到「本土意識」的探索──七○年代香港專欄文化的歷史及社會脈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編,《中國現代文學論集──研究方法與評價》(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8年8月),頁207-2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國球,〈浮城書寫與香港文學史--論葉輝的「書寫浮城」〉,2:12=21《文學世紀》(臺北,2002.12),頁53-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惠英,〈[盧瑋鑾]《香港故事》──個人回憶與文學思考》〉,2:1《現代中文文學學報》(臺北,1998.7),頁162-1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絲韋,〈香港文學初見里程碑──《香港文學大事年表》誌喜〉,31:11=371《明報月刊》(香港,1996.11),頁103-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子平,〈陳冠中《香港三部曲》導讀〉,葉輝主編,《今天.香港十年》(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7,夏季,總第77期),頁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子程,〈「香港文學史」的射殺者〉,3:4=25《文學世紀》第3卷第4期(臺北,2003.4),頁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慧燕,〈後殖民香港在全球化下的城市空間與文化身份〉,《文化研究@嶺南》,創刊號(香港,2006.9),刊載於網頁http://www.ln.edu.hk/mcsln/1st_issue/feature_2.htm(2010.05.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劍龍,〈香港文學史研究之我見〉, 3:4=25《文學世紀》第3卷第4期(臺北,2003.4),頁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以鬯,〈香港文學在當代華文文學的位置〉,2:1=10《文學世紀》(臺北,2002.1),頁44-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國靈,〈城市小說──不安的書寫〉,7:1《城市文藝》(香港,2006.8),頁13-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瑋鑾,〈「中國學生周報」〉,26《讀書人》(香港,1997.4),頁72-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孚,〈當代舊體詩和文學史──從《追跡香港文學》談起〉,33:9=393《明報月刊》(香港,1998.9),頁96-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西西作品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岩:〈傾聽另一種聲音──<像我這樣一個女子〉敘事方式與意義結構分析〉,8:2《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5.4),頁20-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以理御情──評西西的《手卷》〉,《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頁212-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冰雕的世界──評西西的《母魚》〉,《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頁243-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都市風情──評西西的《美麗大廈》〉,12《八方》(香港,1990),頁98-99。又收錄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413-414;又收於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頁239-2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蒼梧,〈詩可以不怨──讀西西詩作的一點感想〉,收入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396-4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崇科,〈邊緣童話──諫言(建言)香港〉,20:12=240 《國文天地》(臺北,2005.5),頁90-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曉明,〈看圖說話──西西中創作圖文互涉初探〉,4《現代中文文學評論》(臺北,1995.12),頁113-1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西,〈認知的過程〉,楊澤編,《從四○年代到九○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臺北:時報文化,1994),頁137-1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野由希子,〈開放的故事──西西作品評析〉,黃維樑編,《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頁540-5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福仁,〈《我城》的另一種讀法〉,收入於西西,《我城》(臺北:洪範出版社,2006),頁237-2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福仁,〈小百姓的故事──讀《飛氈》〉,17、8合刊本《讀書人》(香港,1996.7、8),頁29-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福仁,〈西西,這樣一位作家〉,9《精湛》第9期(香港,1989.7),頁56-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福仁、關夢南,〈文學沙龍--「看西西的小說」〉,13《讀書人》(香港,1996.3),頁70-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欣倫,〈乳癌隱喻,文學療程──析論西西的散文〈血滴子〉〉,206《文訊》(臺北,2002.12),頁36-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順興,〈歷史、幻想、後設:評《飛氈》〉,25:4《中外文學》(臺北,1996.9),頁145-1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英雄,〈愛情與死亡:談「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的女性意識〉,22《當代》(臺北,1988.2),頁145-1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英雄,〈像西西這樣的《傳聲筒》〉,12:3《聯合文學》(臺北,1996.1),頁1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以亮,〈像西西這樣一位小說家〉,收入於西西,《哨鹿》(臺北:皇冠出版社,1986),頁9-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寶玲,〈西西,香港的說夢人──記香港作家西西榮獲世界華文文學獎〉,41:1=481《明報月刊》(香港,2006.1),頁144-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耀德,〈空間呈現在單純的時間軸上──評西西的《候鳥》〉,8:4《聯合文學》(香港,1992.10),頁117-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心(陳潔儀),〈西西筆下的《飛氈》與「肥土鎮系列」〉,《信報‧文化版》(香港,1996年6月8日),頁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心,〈用心講故事,留心聽故事──西西作品賞析〉,5、6合刊本《文采》(香港,1999.11、12),頁47-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叔,〈文字城市──閱讀西西〉,楊澤編,《從四○年代到九○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臺北:時報文化,1994),頁143-1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蘇,〈像西西這樣的香港女作家〉,《香港文壇剪影》(北京:三聯書店,1993),頁150-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逾,〈論飛氈的網結增殖文體〉,《香港文學》,267(香港,2007.3),頁26-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永超,〈第三隻眼或者別一種角度:窺探西西作品中的一個慣用角度〉,5《上海大學學報》(上海,1996),頁49-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格楓,〈歷史想像與文化身分的建構──論西西的《飛氈》與董啟章的《地圖集》〉,68《素葉文學》(香港:2000.12),頁152-161。又收錄於28:10《中外文學》(臺北,2000.3),185-2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森,〈掉書袋的寓言小說──評西西《飛氈》〉,12:10=142《聯合文學》(臺北,1996.8),頁168-1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立,〈蓬勃健全的人性力量──西西小說《我城》解讀〉,252《文訊》(臺北,2006 .10),頁20-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香華,〈石磬和明珠──我解讀西西的詩〉,27:5《中外文學》(臺北,1998.10),頁160-1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裕安,〈花園裏的單口相聲──評西西的《花木欄》〉,《中國時報》(1990年4月15日),又收錄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428-4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岸峰,〈解讀《香港情與愛》與〈浮城誌異〉中的香港〉,11《中國現代文學理論》(臺北,1998.9),頁473-4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昌敏,〈評西西的《父親的背囊》〉,2《百合》(香港,2001.7),頁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長房,〈脫軌的閱讀──評「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3:9《聯合文學》(臺北,1987.06),頁207-2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清橋,〈論都市的文化想像──並讀西西說香港〉,《過渡(試刊之一)》(香港,1995.3),頁6-14。又收入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408-4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惠英,〈抒情與敘述──淺論張愛玲與西西的小說世界〉,5《嶺南大學中文系系刊》(香港,1998.6),頁181-1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綺婷,〈西西《飛氈》中本土意識和身分的建構與追尋〉,12《作家》(香港,2001.10),頁120-1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潔儀,〈再談〈浮城誌異〉──從「浮城誌異」的敘述層說起〉,8《讀書人》(香港,1995.10 ),頁14-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潔儀,〈從余非筆下的「香港」回溯西西及巴爾加斯‧落薩的小說〉,28:10《中外文學》(臺北,2003.3),頁205-2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潔儀,〈尋找「對話」的可能──西西小說研究反思〉,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編,《中國現代文學論集──研究方法與評價》(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8),頁187-2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燕遐,〈書寫香港——王安憶、施叔青、西西的香港故事〉,2:2《現代中文文學學報》(臺北,1999.1),頁91-117。又收入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88-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麗芬,〈天真本色──從西西的《哀悼乳房》看一種女性文體〉,陳炳良編,《中國現代文學與自我》(香港:嶺南學院中文系,1994年),頁130-147。又收錄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517-5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麗玲,〈起舞弄清影──西西的香港文本與後殖民擬像(象)〉,25:10《中外文學》(臺北,1997.3),頁37-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子平,〈「百科香港」、「童話」香港──讀西西的長篇小說《飛氈》〉,《星島日報讀書版》(香港,1996年7月22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12《八方》(香港,1990),頁56-63。又收錄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430-4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讀西西小說集「手卷」〉,5《女性人》(香港,1991.9),頁139-1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沛勤,〈跳跳歷史的房子──論「西西詩集」中的英雄與帝王〉,19:6=222《國文天地》(臺北,2003.11),頁59-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培英,〈《疾病隱喻》與《哀悼乳房》〉,48-49《素葉文學》(香港,1993.11、12),頁6-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香港小市民的故事──讀<大拇指小說選>(西西等著)〉,73《書評書目》(香港,1979.5),頁6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輕鬆有趣地載道──評西西的《我城》〉,《香港文學初探》(香港:華漢文化,1985),頁244-2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燕萍,〈一座城市建構與幻滅──比讀西西《浮城誌異》及董啟章《永盛街興衰史》〉,28《香江文壇》(香港,2004.4),頁39-41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繼持,〈西西連載小說:憶讀再讀〉,12《八方文藝叢刊》(香港,1990.11)[西西專輯],頁68-80。又收入於黃繼持、盧瑋鑾等編,《追跡香港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頁163-1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啟章,〈城市的現實經驗與文本經驗──閱讀《酒徒》、《我城》和《剪紙》〉,《過渡(試刊之二)》(香港,1995.5),頁15-20。又收入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394-4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鄒依霖,〈論西西小說的遊戲性──以〈肥土鎮灰闌記〉為中心〉,15:1《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004年6月),頁134-1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玉蕙,〈細節詳盡的奇思妙想──評西西著〈鬍子有臉〉〉,2:9=21《聯合文學》(臺北,1986.7),頁219-2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稀方,〈西西小說與香港意識〉,13《香江文壇》(香港,2003.1),頁49-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少梅,〈後殖民時期、香港和女性寫作〉,1《今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頁109-116。又收入於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571-5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益懷,〈無根的浮城──西西‧辛其氏‧黃碧雲〉,6《作家》(香港,2000.8),頁109-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樹森,〈讀西西小說隨想〉,收入西西,《母魚》(臺北:洪範出版社,1990),〈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樹森,〈讀西西短篇小說隨想〉,12《八方》(香港,1990),頁93-97。又西西:《母魚》(臺北:洪範書局,1990),〈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活仁,〈西西〈我城〉的空間觀〉,206《文訊月刊》(臺北,1991.12),頁96-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邁克,〈開麥拉眼界〉,12《八方》(香港:1990年),頁100-104。又收入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379-3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秀瓊,〈《哨鹿》試析〉,《香港文學》第7期(1985年7月),頁44-48。又收錄於何福仁編:《西西卷》(香港:三聯書局,1995),頁415-4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麗珊,〈徹底美化了的時空〉,31:8《明報月刊》(香港,1996.8),頁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其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gh D. R. Baker, “Social Change in Hong Kong: Hong Kong Man in Search of Majority,”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6, Special Issue: Greater China (Dec, 1993), pp.864-8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usan Greenhalgh, “Sexual Statification: The Other Side of Growth Equity in East Asi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11, p.265-3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西德,〈漫談近代掌故之學〉,3《尋根》(河南省鄭洲市,2008),頁28-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玉姣,〈香港新市鎮的「三代」變遷〉,190《開發研究》(2009年第1期),頁53-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敖恆宇,〈高等教育與性別平等:香港的情況〉,18:2《香港中文代學教育學報》(香港,1990.12),頁107-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蓓蓉,《西西小說香港城市書寫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千惠,《機關、跳針、快門—論西西的小說藝術》,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麗貞,《香港‧政治‧媚行者──黃碧雲小說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麗華,《從「對話」到「童話」──西西小說敘述美學試探》,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慧芬,《西西小說論》,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報紙、網頁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益肇,〈論香港的文化〉,《星島日報》(香港, 1960年1月1日),元旦增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文道,〈愛國港人的六四創傷──給程翔〉,《明報》(香港:2005年6月8日),第A6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港品牌形象網站:http//www.brandhk.gov.hk/brandhk/cview.htm。(瀏覽日期:2010年5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站「香港地方」http://www.hk-place.com/index.php 。(瀏覽日期:2010年5月30日)。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