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封鎖大陸沿海──中華民國政府的「關閉政策」,1949-1960
Blockading the China coast: the "port-closure policy" of ROC government, 1949-1960
作者 林宏一
Lin, Hung I
貢獻者 唐啟華
林宏一
Lin, Hung I
關鍵詞 關閉政策
冷戰
封鎖
台海衝突
國共內戰
port-closure policy
cold war
blockade
conflict in Taiwan Strait
the Chinese civil war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Dec-2010 11:38:27 (UTC+8)
摘要 1949年6月,中華民國政府宣佈,將「關閉」所有在中共控制之下的中國領水以及海港,並以海空武力禁制各國船隻進出。之所以使用「關閉」一詞來描述此種近乎海上封鎖的行為,是為了避免引發關於交戰權利以及其他國際法理的爭議,並藉以強調,「關閉本國港口」乃是行使主權。然而,大多數主要國家,基於對華貿易以及航運的利益起見,都不接受此種說法,並視之為一種不合法理的手段。在關閉政策實施後,國軍為了執行關閉任務,不斷與外籍船舶、軍艦在中國沿海爆發衝突,效忠於中華民國的反共游擊部隊也對沿海航運進行襲擾,對大陸東南的海運活動造成了相當的影響。
關閉政策的初衷,是避免中共藉由發展外貿,進而與各國建立實質關係;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阻絕中共對外接觸已不可行,關閉政策則成為台海防務的手段之一;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雖實行「台海中立化」政策,要求關閉政策暫停執行,但是隨著東亞戰局的轉變,美國軍方及情治單位放任甚至指使中華民國武裝部隊破壞大陸沿海航運,作為牽制中共軍力的利器。1953年初「解除中立」後,中華民國政府不僅恢復「關閉」,更配合美國要求,在公海上多次截捕東歐及蘇聯船舶,包括轟動一時的蘇聯油輪陶普斯號(Tuapse)截捕案。
本文利用新近開放的中華民國外交部與國防部檔案,以及英美等國已出版的官方文件,探討1949至1960年間,關閉政策的始末及其設計與實施的情形,並試圖利用前述新開放史料釐清、補充若干細節,如1951年「聯合國禁運決議」與關閉政策的關係、台海中立時期國軍干涉外輪活動的轉折,以及中美雙方聯手以關閉政策為名截捕外輪的行動等。此外,國軍在執行關閉時,最常對抗的竟是理論上同屬反共、民主國家陣營的英國、巴拿馬等歐美國家船艦,本文也力求呈現並解釋此種現象,為冷戰時期的對峙提供另外一種不同的面貌與註腳。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壹‧檔案史料
1. 《聯合國公海公約》中文版,http://www.un.org/chinese/law/ilc/hsea_print.htm,2009年8月18日查詢。
2.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文版,http://www.un.org/chinese/law/sea/#article102,2009年8月18日查詢。
3. 周琇環,《戰後外交部工作報告(民國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新店:國史館,2001。
4. 周琇環,《戰後外交部工作報告(民國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新店:國史館,2006。
5. 秦孝儀總編纂,《總統 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九,台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2。
6. 秦孝儀總編纂,《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十三,台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8。
7. 國史館藏,《行政院會議議事日程》。
8. 國史館藏,《行政院暨所屬檔案》。
9. 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
10. 總統府第三局編,《總統府公報》第三五六五號,台北:總統府第三局,1979。
11. 總統府第五局編,《總統府公報》第貳參貳號,廣州:總統府第五局,1949。
12. 總統府第五局編,《總統府公報》第貳貳玖號,廣州:總統府第五局,1949。
1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外交部檔案》。
1. 「台灣中立化與航運問題」,檔號:417/vol. 6
2. 「我關閉港口及美輪擅駛上海案」,檔號443.7/vol. 2
3. 「美方代詢被扣英輪」,檔號:443.7/vol. 4
4. 「美輪飛箭號被我砲擊」,檔號:425
5. 「英放寬對匪禁運之管制及輿情」,檔號:343.73/vol. 1
6. 「被扣英輪處理」,檔號:344.4、344.4/vol. 2
7. 「截捕違背關閉法令之船舶」,檔號:343.72/vol. 4
8. 「截獲匪船高德瓦號」,檔號:606.481/vol. 7
9. 「截獲匪船高德瓦輪」,檔號:606.481/vol. 8 - 9
10. 「截斷匪區海上交通」,檔號:606.481
11. 「緊急處置外輪資匪案」,檔號:434.72/ vol. 6
12.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檔號:601/89050/ vol.1
13. 「關於劃定軍事行動區域禁止外輪資匪」,檔號:305.23
14. 「關閉匪區港口案」,檔號:343.71/vol. 3
15. 「關閉匪區領水及港口案」,檔號:343.71/vol. 1、vol. 2
16. 「關閉部份領海及港口」,檔號:443.7/vol. 5
17. 「關閉部份領海及港口案」,檔號:606.48/ vol. 2 – 7、10、12 - 14
18. 「關閉領水與港口案」,檔號:343.71/vol. 4
14. 國史館藏,《外交部檔案》。
1. 「關閉共匪區港口」,檔號043.71
2. 「英商輪晏芝號被炸賠償案」,檔號172-1/2587
3. 「來往匪區外輪調查與每日作戰要報案」,檔號172-3/4976
4. 「英艦護航資匪商輪」,檔號172-4/0832
5. 「英輪航駛福州廈門資匪」,檔號172-4/0834
6. 「英籍湖北輪撞損案」,檔號172-4/1073
7. 「芬蘭油輪魏瑪號WIIMA載運汽油資匪」,檔號172.4/1239
8. 「柏拉薩號油輪截獲及處理經過報告書」,檔號343/72
15. 國防部永久檔案作業室藏,《國軍檔案》
1. 「大陳海空軍戰鬥檢討改進」,總檔案號:00042886
2. 「自由匪輪捕獲經過案」,總檔案號:00029616
3. 「波蘭商輪高德瓦號截捕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56、00029559
4. 「美船與匪通商屢被我海軍攔阻砲擊事及我海空軍執行閉關之必要補充辦法」,總檔案號:00043879
5. 「美對我空襲大陸波及美商電廠等事件將拒發我軍品出口許可證案處置情形」,總檔案號:00041409
6. 「捕獲匪船及外輪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21、00029524、00029525、00029529、00029533
7. 「捕獲匪船及外輪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26
8. 「港口開放問題案」,總檔案號:00029549
9. 「隆美輪順太輪德豫輪違反關閉匪港案」,總檔案號:00050152
10. 「違反關閉禁令(泰順輪)」,總檔案號:0005046
11. 「對匪區交通經濟封鎖計畫案」,總檔案號:00027026 - 00027027
12. 「對匪區交通經濟封鎖計畫案」,總檔案號:00027030
13. 「對匪區交通經濟封鎖計畫案」,總檔案號:00027050
14. 「對匪區封鎖關閉計劃案」,總檔案號:00043215
15. 「截扣外籍輪船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67、00029569
16. 「截獲俄籍油輪陶普斯號處理經過」,總檔案號:00042902
17. 「管制資匪航運辦法」,總檔案號:00043954
18. 「關閉大陸匪區港口佈雷計劃案」,總檔案號:00033732
19. 「關閉匪區及捕獲船隻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7029、00027031、00027039、00027040、00027042 - 00027045、00027047、00027049、00029548、00029550
20. 「關閉匪區海港交通暨管制外籍船舶資匪航運辦法」,總檔案號:00042985
21. 「關閉匪區港口海岸實施計劃案」,總檔案號:00027051
22. 「關閉領海港口執行法規彙編」,總檔案號:00027004 - 00027007
23. 「蘇聯陶甫斯油輪截捕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74、00029579
貳‧傳記、日記、回憶錄
1. 王禹廷,《胡璉評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7。
2. 沈錡,《我的一生:沈錡回憶錄》第一冊,台北:作者自印,2000。
3. 沈錡,《我的一生:沈錡回憶錄》第五冊,台北:作者自印,2000。
4. 汪士淳,《漂移歲月:將軍大使胡炘的戰爭紀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5. 林虎,《保衛祖國領空的戰鬥:新中國二十年國土防空作戰回顧》,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
6. 徐永昌,《徐永昌日記(民國三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7. 徐永昌,《徐永昌日記(民國四十三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8. 張力,曾金蘭,《海軍人物訪問紀錄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
9. 華錫鈞,《戰機的天空:雷霆、U2到IDF》,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
10. 劉廣凱,《劉廣凱將軍報國憶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11. 鍾堅,《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海軍艦艇誌》,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
12. 鍾漢波,《海峽動盪的年代:一位海軍軍官服勤筆記》,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
參‧專書
1. 內政部編,《海洋政策與法規論叢》,台北:編者,1997。
2. 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3. 朱宗玉、楊元華、竇暉,《從香港割讓到女王訪華──中英關係1840~1986》,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4. 行政院新聞局編,《蔣總統四十五年言論選輯》,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57。
5. 行政院經濟動員計劃委員會編,《外交動員計劃》,台北:中興山莊,1963。
6. 李金明,《廈門海外交通》,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
7. 周厚才,《溫州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8. 侯木仲,《國際海洋法》,台北:環球書局,1986。
9.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
10.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三卷: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
11. 唐耐心(Tucker, Nancy),《不確定的友情:台灣、香港與美國,一九四五至一九九二》,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12. 海軍史編委會,《海軍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
13. 海軍總司令部編,《海軍艦隊發展史(一)》,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14. 海軍總司令部編,《海軍艦隊發展史(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15. 秦綬章,《國際公法》,台北:帕米爾書店,1968。
16. 翁台生,《CIA在台活動秘辛:西方公司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17. 崔丕,《美國的冷戰戰略與巴黎統籌委員會、中國委員會(1945-1994)》,北京:中華書局,2005。
18. 陳錦昌,《蔣中正遷台記》,新店:向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
19. 陶文釗主編,《中美關係史(1911-1950)》,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20. 陶文釗主編,《中美關係史(1949-197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1. 黃剛,《1949-1998世界相關各國與中華民國終斷使領關係之述論》,台北:政大國硏中心,1998。
22. 黃剛,《中華民國的領海及其相關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3。
23. 福州港史志編輯委員會編,《福州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4. 劉文孝編,《中共空軍史》,台北:中國之翼出版社,1993。
25. 劉金質,《冷戰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26. 鄭雪飛,《”自由船、自由貨”:戰時中立國海上貿易權利之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肆‧專論、期刊論文
1. 王建朗,《衰落期的炮艦與外交——“紫石英”號事件中一些問題的再探討》,《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 頁1-37。
2. 何燿光,〈海軍關閉大陸港口政策之研究──戡亂作戰中一個幾乎被遺忘的部分〉,《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7期(2002年4月): 頁45-73。
3. 李如慕,〈關閉措施與陶普斯號案在國際公法上之研究〉,《法律評論》vol. 33:2(1967年2月): 頁9-17。
4. 汪敬虞,〈大陸解放前夕國民黨官營事業資產估計〉,轉引自中國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china/060421/10410420-3.html,2007年11月13日查詢。
5. 林宏一,〈「台海中立」時期中華民國武裝部隊對大陸沿海外籍船舶的干涉行動,1950-1952〉,「跨越1949年的中華民國史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近代史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2008年12月21日。
6. 林宏一,〈從英方檔案看1950年代國府的「關閉政策」〉,《政大史粹》vol. 13(2007年12月): 頁147-188。
7. 林宏一,〈評介Steve Tsang, The Cold War’s Odd Couple: The Unintended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K, 1950-1958〉,《政大史粹》vol. 14(2008年6月): 頁199-208。
8. 高純淑,〈胡宗南與東南沿海作戰──以《胡宗南日記》為中心的探討〉,收入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新店:國史館,2000,頁75-92。
9. 張力,〈關閉政策時期的外輪截捕〉,「一九五○年代的海峽兩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12月20-21日。
10. 黃剛,〈中國關閉中共區港口引起的國際法問題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四期(1971年6月): 頁255-271。
11. 黃剛,〈中華民國政府關閉中共佔領區海口之探究兼論截扣俄輪「陶浦斯號」案(1949~1954)〉,收入黃剛著,《國際事務論述集:漢賊不兩立、開羅宣言及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等之再議》(台北:作者自印,2009),頁181-207。
12. 劉文孝,〈陶普斯號油輪奇案〉,《兵器戰術圖解》vol. 26 (2006年5月): 頁120-121。
13. 劉維開,〈閻錫山組閣經過之探討〉,收入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新店:國史館,2000,頁239-260。
14. 劉維開,〈顧維鈞在朝鮮戰爭初期對美交涉中的角色〉,收入金光耀主編,《顧維鈞與中國外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頁322-343。
伍‧工具書
1. 外交月報社編,《外交大辭典》,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重印。
2. 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一至六月份》,新店:國史館,1988。
3. 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陸‧報紙
1. 《中央日報》(台北版)。
2. 《聯合報》(台北)。
外文資料
壹‧檔案史料
1. Jarman, Robert L. ed., China Political Reports 1911-1960, vol. 9 (1949-1954), Slough, U.K.: Archive Editions, 2001.
2. Jarman, Robert L. ed., 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vol. 8 (1945-1949), Slough, U.K.: Archive Editions, 1997.
3. Jarman, Robert L. ed., 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vol. 9 (1950-1951), Slough, U.K.: Archive Editions, 1997.
4. Jarman, Robert L. ed., 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vol. 10 (1952-1960), Slough, U.K.: Archive Editions, 1997.
5.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 1950-51, 1952-54, 1955-57, from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Digital Collections: http://digicoll.library.wisc.edu/FRUS/
貳‧傳記、日記、回憶錄
1. Holober, Frank, Raiders of the China Coast: CIA Covert Operations during the Korean War,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9.
參‧專書
1. Accinelli, Robert, Crisis and Commitment: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Taiwan, 1950-1955,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6.
2. Garver, John W., The Sino-American Alliance, Nationalist China and American Cold War Strategy in Asia, Armonk: M. E. Sharpe, Inc., 1997.
3.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Nations Forces in the Korean War, vol. II (2nd edition), Seoul: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Republic of Korea, 1973.
4. Tsang, Steve, The Cold War’s Odd Couple: The Unintended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K, 1950-1958, London: I. B. Tauris & Co Ltd, 2006.
肆‧學位論文、期刊論文
1. Marolda, Edward John, “The U. S. Navy and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5-1952,” Ph. D. Thesi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90.
2. Tubilewicz, Czeslaw, “Taiwan and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Cold War: Enemies or Ambiguous Friends? ,” Cold War History 5:1(Feb. 2005), pp. 75-86.
伍‧網路資料
1. New Zealand Navy Museum:www.navymuseum.mil.nz/history/time/korean/default.htm,2009年4月12日查詢。
2. Wikipedia, s. v. “Cathay Pacific,”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thay_Pacific, 2009年8月18日查詢。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3153001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3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唐啟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宏一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n, Hung Ien_US
dc.creator (作者) 林宏一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n, Hung Ien_US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Dec-2010 11:38:27 (UTC+8)-
dc.date.available 9-Dec-2010 11:38: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Dec-2010 11:38:2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1530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6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15300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1949年6月,中華民國政府宣佈,將「關閉」所有在中共控制之下的中國領水以及海港,並以海空武力禁制各國船隻進出。之所以使用「關閉」一詞來描述此種近乎海上封鎖的行為,是為了避免引發關於交戰權利以及其他國際法理的爭議,並藉以強調,「關閉本國港口」乃是行使主權。然而,大多數主要國家,基於對華貿易以及航運的利益起見,都不接受此種說法,並視之為一種不合法理的手段。在關閉政策實施後,國軍為了執行關閉任務,不斷與外籍船舶、軍艦在中國沿海爆發衝突,效忠於中華民國的反共游擊部隊也對沿海航運進行襲擾,對大陸東南的海運活動造成了相當的影響。
關閉政策的初衷,是避免中共藉由發展外貿,進而與各國建立實質關係;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阻絕中共對外接觸已不可行,關閉政策則成為台海防務的手段之一;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雖實行「台海中立化」政策,要求關閉政策暫停執行,但是隨著東亞戰局的轉變,美國軍方及情治單位放任甚至指使中華民國武裝部隊破壞大陸沿海航運,作為牽制中共軍力的利器。1953年初「解除中立」後,中華民國政府不僅恢復「關閉」,更配合美國要求,在公海上多次截捕東歐及蘇聯船舶,包括轟動一時的蘇聯油輪陶普斯號(Tuapse)截捕案。
本文利用新近開放的中華民國外交部與國防部檔案,以及英美等國已出版的官方文件,探討1949至1960年間,關閉政策的始末及其設計與實施的情形,並試圖利用前述新開放史料釐清、補充若干細節,如1951年「聯合國禁運決議」與關閉政策的關係、台海中立時期國軍干涉外輪活動的轉折,以及中美雙方聯手以關閉政策為名截捕外輪的行動等。此外,國軍在執行關閉時,最常對抗的竟是理論上同屬反共、民主國家陣營的英國、巴拿馬等歐美國家船艦,本文也力求呈現並解釋此種現象,為冷戰時期的對峙提供另外一種不同的面貌與註腳。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預期的困難
第二章 關閉政策的肇始,1949-1950
第一節 1949年前對「匪區」沿海的封鎖
第二節 關閉政策的確立
第三節 政府遷台前後關閉政策的執行
小結
第三章 「台海中立」時期的外輪干涉,1950-1952
第一節 陽奉陰違的「暫停關閉」
第二節 聯合國對「匪」禁運的影響
第三節 反共游擊隊的海上截捕活動
小結
第四章 「解除中立」後的關閉政策,1953-1960
第一節 關閉政策重行實施與韓戰停火的影響
第二節 截捕蘇聯及東歐國家輪船案
第三節 關閉政策的尾聲
小結
結論
參考書目
zh_TW
dc.format.extent 93877 bytes-
dc.format.extent 156576 bytes-
dc.format.extent 185848 bytes-
dc.format.extent 344658 bytes-
dc.format.extent 627229 bytes-
dc.format.extent 1206755 bytes-
dc.format.extent 1085317 bytes-
dc.format.extent 260110 bytes-
dc.format.extent 30350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30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關閉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冷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封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海衝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共內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ort-closure polic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ld wa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lockad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nflict in Taiwan Strai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Chinese civil waren_US
dc.title (題名) 封鎖大陸沿海──中華民國政府的「關閉政策」,1949-1960zh_TW
dc.title (題名) Blockading the China coast: the "port-closure policy" of ROC government, 1949-1960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檔案史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公海公約》中文版,http://www.un.org/chinese/law/ilc/hsea_print.htm,2009年8月18日查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文版,http://www.un.org/chinese/law/sea/#article102,2009年8月18日查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周琇環,《戰後外交部工作報告(民國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新店:國史館,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周琇環,《戰後外交部工作報告(民國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新店:國史館,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秦孝儀總編纂,《總統 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九,台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秦孝儀總編纂,《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十三,台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國史館藏,《行政院會議議事日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國史館藏,《行政院暨所屬檔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總統府第三局編,《總統府公報》第三五六五號,台北:總統府第三局,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總統府第五局編,《總統府公報》第貳參貳號,廣州:總統府第五局,19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總統府第五局編,《總統府公報》第貳貳玖號,廣州:總統府第五局,19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外交部檔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台灣中立化與航運問題」,檔號:417/vol. 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我關閉港口及美輪擅駛上海案」,檔號443.7/vol. 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美方代詢被扣英輪」,檔號:443.7/vol. 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美輪飛箭號被我砲擊」,檔號:4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英放寬對匪禁運之管制及輿情」,檔號:343.73/vol. 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被扣英輪處理」,檔號:344.4、344.4/vol. 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截捕違背關閉法令之船舶」,檔號:343.72/vol. 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截獲匪船高德瓦號」,檔號:606.481/vol. 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截獲匪船高德瓦輪」,檔號:606.481/vol. 8 - 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截斷匪區海上交通」,檔號:606.4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緊急處置外輪資匪案」,檔號:434.72/ vol. 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檔號:601/89050/ vol.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關於劃定軍事行動區域禁止外輪資匪」,檔號:305.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關閉匪區港口案」,檔號:343.71/vol. 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關閉匪區領水及港口案」,檔號:343.71/vol. 1、vol. 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關閉部份領海及港口」,檔號:443.7/vol. 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關閉部份領海及港口案」,檔號:606.48/ vol. 2 – 7、10、12 - 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關閉領水與港口案」,檔號:343.71/vol. 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國史館藏,《外交部檔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關閉共匪區港口」,檔號043.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英商輪晏芝號被炸賠償案」,檔號172-1/25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來往匪區外輪調查與每日作戰要報案」,檔號172-3/4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英艦護航資匪商輪」,檔號172-4/08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英輪航駛福州廈門資匪」,檔號172-4/08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英籍湖北輪撞損案」,檔號172-4/10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芬蘭油輪魏瑪號WIIMA載運汽油資匪」,檔號172.4/12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柏拉薩號油輪截獲及處理經過報告書」,檔號343/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國防部永久檔案作業室藏,《國軍檔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大陳海空軍戰鬥檢討改進」,總檔案號:000428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自由匪輪捕獲經過案」,總檔案號:000296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波蘭商輪高德瓦號截捕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56、000295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美船與匪通商屢被我海軍攔阻砲擊事及我海空軍執行閉關之必要補充辦法」,總檔案號:000438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美對我空襲大陸波及美商電廠等事件將拒發我軍品出口許可證案處置情形」,總檔案號:000414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捕獲匪船及外輪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21、00029524、00029525、00029529、000295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捕獲匪船及外輪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港口開放問題案」,總檔案號:000295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隆美輪順太輪德豫輪違反關閉匪港案」,總檔案號:000501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違反關閉禁令(泰順輪)」,總檔案號:00050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對匪區交通經濟封鎖計畫案」,總檔案號:00027026 - 000270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對匪區交通經濟封鎖計畫案」,總檔案號:000270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對匪區交通經濟封鎖計畫案」,總檔案號:000270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對匪區封鎖關閉計劃案」,總檔案號:000432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截扣外籍輪船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67、000295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截獲俄籍油輪陶普斯號處理經過」,總檔案號:000429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管制資匪航運辦法」,總檔案號:00043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關閉大陸匪區港口佈雷計劃案」,總檔案號:000337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關閉匪區及捕獲船隻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7029、00027031、00027039、00027040、00027042 - 00027045、00027047、00027049、00029548、000295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關閉匪區海港交通暨管制外籍船舶資匪航運辦法」,總檔案號:00042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關閉匪區港口海岸實施計劃案」,總檔案號:000270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關閉領海港口執行法規彙編」,總檔案號:00027004 - 00027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蘇聯陶甫斯油輪截捕處理案」,總檔案號:00029574、000295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傳記、日記、回憶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禹廷,《胡璉評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沈錡,《我的一生:沈錡回憶錄》第一冊,台北:作者自印,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沈錡,《我的一生:沈錡回憶錄》第五冊,台北:作者自印,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汪士淳,《漂移歲月:將軍大使胡炘的戰爭紀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虎,《保衛祖國領空的戰鬥:新中國二十年國土防空作戰回顧》,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徐永昌,《徐永昌日記(民國三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徐永昌,《徐永昌日記(民國四十三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張力,曾金蘭,《海軍人物訪問紀錄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華錫鈞,《戰機的天空:雷霆、U2到IDF》,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劉廣凱,《劉廣凱將軍報國憶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鍾堅,《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海軍艦艇誌》,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鍾漢波,《海峽動盪的年代:一位海軍軍官服勤筆記》,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內政部編,《海洋政策與法規論叢》,台北:編者,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朱宗玉、楊元華、竇暉,《從香港割讓到女王訪華──中英關係1840~1986》,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行政院新聞局編,《蔣總統四十五年言論選輯》,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行政院經濟動員計劃委員會編,《外交動員計劃》,台北:中興山莊,19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李金明,《廈門海外交通》,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周厚才,《溫州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侯木仲,《國際海洋法》,台北:環球書局,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三卷: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唐耐心(Tucker, Nancy),《不確定的友情:台灣、香港與美國,一九四五至一九九二》,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海軍史編委會,《海軍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海軍總司令部編,《海軍艦隊發展史(一)》,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海軍總司令部編,《海軍艦隊發展史(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秦綬章,《國際公法》,台北:帕米爾書店,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翁台生,《CIA在台活動秘辛:西方公司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崔丕,《美國的冷戰戰略與巴黎統籌委員會、中國委員會(1945-1994)》,北京:中華書局,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陳錦昌,《蔣中正遷台記》,新店:向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陶文釗主編,《中美關係史(1911-1950)》,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陶文釗主編,《中美關係史(1949-197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黃剛,《1949-1998世界相關各國與中華民國終斷使領關係之述論》,台北:政大國硏中心,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黃剛,《中華民國的領海及其相關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福州港史志編輯委員會編,《福州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劉文孝編,《中共空軍史》,台北:中國之翼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劉金質,《冷戰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鄭雪飛,《”自由船、自由貨”:戰時中立國海上貿易權利之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肆‧專論、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建朗,《衰落期的炮艦與外交——“紫石英”號事件中一些問題的再探討》,《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 頁1-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何燿光,〈海軍關閉大陸港口政策之研究──戡亂作戰中一個幾乎被遺忘的部分〉,《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7期(2002年4月): 頁45-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李如慕,〈關閉措施與陶普斯號案在國際公法上之研究〉,《法律評論》vol. 33:2(1967年2月): 頁9-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汪敬虞,〈大陸解放前夕國民黨官營事業資產估計〉,轉引自中國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china/060421/10410420-3.html,2007年11月13日查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林宏一,〈「台海中立」時期中華民國武裝部隊對大陸沿海外籍船舶的干涉行動,1950-1952〉,「跨越1949年的中華民國史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近代史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2008年12月2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宏一,〈從英方檔案看1950年代國府的「關閉政策」〉,《政大史粹》vol. 13(2007年12月): 頁147-1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林宏一,〈評介Steve Tsang, The Cold War’s Odd Couple: The Unintended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K, 1950-1958〉,《政大史粹》vol. 14(2008年6月): 頁199-2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高純淑,〈胡宗南與東南沿海作戰──以《胡宗南日記》為中心的探討〉,收入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新店:國史館,2000,頁75-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張力,〈關閉政策時期的外輪截捕〉,「一九五○年代的海峽兩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12月20-2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黃剛,〈中國關閉中共區港口引起的國際法問題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四期(1971年6月): 頁255-2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黃剛,〈中華民國政府關閉中共佔領區海口之探究兼論截扣俄輪「陶浦斯號」案(1949~1954)〉,收入黃剛著,《國際事務論述集:漢賊不兩立、開羅宣言及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等之再議》(台北:作者自印,2009),頁181-2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劉文孝,〈陶普斯號油輪奇案〉,《兵器戰術圖解》vol. 26 (2006年5月): 頁120-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劉維開,〈閻錫山組閣經過之探討〉,收入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新店:國史館,2000,頁239-2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劉維開,〈顧維鈞在朝鮮戰爭初期對美交涉中的角色〉,收入金光耀主編,《顧維鈞與中國外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頁322-3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工具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外交月報社編,《外交大辭典》,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重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一至六月份》,新店:國史館,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中央日報》(台北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聯合報》(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文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檔案史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Jarman, Robert L. ed., China Political Reports 1911-1960, vol. 9 (1949-1954), Slough, U.K.: Archive Editions, 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Jarman, Robert L. ed., 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vol. 8 (1945-1949), Slough, U.K.: Archive Editions,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Jarman, Robert L. ed., 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vol. 9 (1950-1951), Slough, U.K.: Archive Editions,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Jarman, Robert L. ed., 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vol. 10 (1952-1960), Slough, U.K.: Archive Editions,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 1950-51, 1952-54, 1955-57, from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Digital Collections: http://digicoll.library.wisc.edu/FRU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傳記、日記、回憶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Holober, Frank, Raiders of the China Coast: CIA Covert Operations during the Korean War,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Accinelli, Robert, Crisis and Commitment: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Taiwan, 1950-1955,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Garver, John W., The Sino-American Alliance, Nationalist China and American Cold War Strategy in Asia, Armonk: M. E. Sharpe, Inc.,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Nations Forces in the Korean War, vol. II (2nd edition), Seoul: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Republic of Korea, 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Tsang, Steve, The Cold War’s Odd Couple: The Unintended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K, 1950-1958, London: I. B. Tauris & Co Ltd,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肆‧學位論文、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Marolda, Edward John, “The U. S. Navy and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5-1952,” Ph. D. Thesi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Tubilewicz, Czeslaw, “Taiwan and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Cold War: Enemies or Ambiguous Friends? ,” Cold War History 5:1(Feb. 2005), pp. 75-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New Zealand Navy Museum:www.navymuseum.mil.nz/history/time/korean/default.htm,2009年4月12日查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Wikipedia, s. v. “Cathay Pacific,”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thay_Pacific, 2009年8月18日查詢。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