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戰後臺灣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與國家形塑(1952-1987)
Social science textbooks of mandatory education and the forming of nation in postwar Taiwan, 1952-1987
作者 陳俊傑
貢獻者 彭明輝
陳俊傑
關鍵詞 教科書
國民教育
國家認同
國家形塑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Dec-2010 11:40:11 (UTC+8)
摘要 1990年代臺灣社會出現「中國人」與「臺灣人」認同的分歧,然而「中國人」認同如何形成?「中國人」所認同的國家──「中國」是何面貌?認同之形成,應有其建構過程。由於多數人均包覆於建構認同的要素──「國民教育」中,故本文以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形塑的國家形象,藉以理解「中國認同」之形成。
分析社會科教科書可知,其為學習者形塑一個存續於東亞大陸的永恆國度,源自於黃帝建國,歷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道統傳承,與秦、漢、唐、宋、元、明、清的帝國更迭,以至孫文創建的中華民國;活躍於永恆國度裡的人民,乃是具有世界性貢獻的中華民族。中國疆域源起於黃河流域,在大一統帝國統治下逐步擴張,學習者身處的臺灣,亦為中國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的領土廣闊、地形氣候多變、天然資源豐富、產業多元、人口眾多。其國民應愛國、守法、守分、服從、履行義務、為國犧牲、充實自我以建設國家;公民乃擁有參政權,以參與選舉為要。中華民國憲法揭櫫中華民國為民主國家,並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依據憲法組織的中央政府,採取五權分立制度;地方政府由各級政府、議會組成;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皆定期改選,體現民主制度。
此國家形象不僅建構中國認同,且壓抑臺灣認同。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發現教科書既難以引導學習者拼湊中國的樣貌;也無法讓學習者瞭解其安身立命之所──臺灣。其所以如此,部分或起因於教科書企圖鞏固國民黨政權統治臺灣的正當性。「重新認識臺灣,再次審視中國」,對於經歷戒嚴時期國民教育的人民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專書
1. Fairbank, John King(著),張沛(譯),《中國:傳統與變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2. Fairbank, John King(著),劉尊棋(譯),《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3. McNeill, J. R. & McNeill, William H.(著),張俊盛、林翠芬(譯),《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4. Peet, Richard(著),國立編譯館(譯),《現代地理思想》,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5。
5. Saunders, Peter R.(著),張浩(譯),《資本主義──一項社會審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6. Potter, G. R.(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組(譯),《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1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7. Paxton, Robert O.(著),包仁、劉京建(譯),《西洋現代史》,2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
8. Weatherford, Jack(著),溫海清(等譯),《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9. 三民書局(編),《大法官會議解釋彙編》,增訂6版,臺北:三民書局,2006。
10. 中國教育學會(編),《義務教育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83。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界事務條約集:中緬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截至1982年底的區劃)》,北京:地圖出版社,1983。
13. 中華民國法律彙編審定委員會(編),《中華民國法律彙編》,第3冊,臺北:立法院秘書處,1988。
14.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彙編重印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彙編》,第1冊,臺北:行政院法規會,1994。
15. 中華民國經濟部(編),《大陸石油工業現勢》,臺北:中華民國經濟部,1968。
16. 內政部(編),《地政法規及關係法規彙編》,臺北:內政部營建署員工消費合作社,2000。
17. 內政部地政司地政法令編輯小組(編),《地政法規及關係法規彙編》,臺北:內政部,2003。
18. 王文隆,《外交下鄉,農業出洋──中華民國農技援助非洲的實際和影響(1960-197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4。
19. 王世杰、胡慶育(編),《中國不平等條約之廢除》,臺北: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編編纂委員會,1967。
20.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2版,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
21.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概論》,第2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
22.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修訂2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23. 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5。
24. 石田浩(著),石田浩文集編譯小組(譯),《臺灣經濟的結構與開展──臺灣適用「開發獨裁」理論嗎?》,臺北:稻鄉出版社,2007。
25. 石計生(等著),《意識形態與臺灣教科書》,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
26.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1998。
27. 牟復禮(Mote, Frederick W.)、崔瑞德(Twitchett, Denis Crispin)(編),張書生(等譯),《劍橋中國明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8. 西嶋定生(著),黃耀能(譯),《白話秦漢史(秦漢帝國的興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29. 何清欽,《光復初期之臺灣教育》,臺北:復文圖書出版社,1980。
30. 吳庚(等編纂),《月旦六法全書》,第3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
31. 呂思勉,《秦漢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2. 宋光宇,《大陸考古工作概況》,臺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1992。
33. 宋濂(等著),《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
34. 宋濤(等著),《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經濟學》,下冊,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5. 志村幸雄(等著),柳禾(等譯),《中國經濟的現況與展望》,香港:七十年代雜誌社,1977。
36. 李治亭(主編),姜守鵬(等著),《中國歷史五大盛世──明永宣盛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37. 李治亭,《中國歷史五大盛世──清康乾盛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38. 杜正勝,《臺灣心‧臺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1998。
39. 周繼祥,《憲法與公民教育》,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40.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
41.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第2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
42. 姚秀彥,《秦漢史》,臺北:三民書局,1975。
43. 省立新莊高級中學編輯委員會(編),《臺灣光復三十二週年紀念專輯》,臺北:省立新莊高中,1977。
44. 范慕韓(編),《世界經濟統計摘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5. 范曄(撰),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46. 若林正丈(著),許佩賢、洪金珠(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第3版,臺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9。
47. 孫敬之(主編),《中國經濟地理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48.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
49. 徐炳昶(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臺北:里仁書局,1999。
50. 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第2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
51. 高明士(等著),《隋唐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
52. 高明士(等編著),《隋唐五代史》,增訂本,臺北:里仁書局,2006。
5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初版,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0。
5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初版,第6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1。
5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初版,第7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1。
5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初版,第8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2。
5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初版,第9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2。
5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初版,第10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3。
5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初版,第11册,臺北:國立編譯館,1983。
60.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初版,第12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
6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8。
6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0。
6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6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1。
6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
6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
6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6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6。
6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試用本,第3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
6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試用本,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
6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試用本,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
70.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試用本,第6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
7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8。
7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3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9。
7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0。
7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3。
7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3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4。
7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
7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試用本,第3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
7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試用本,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
7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試用本,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
80. 國立編譯館(主編) ,《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再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9。
8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再版,第3册,臺北:國立編譯館,1970。
8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再版,第5册,臺北:國立編譯館,1971。
8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初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3。
8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初版,第2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4。
8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初版,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
8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試用本,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
8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試用本,第2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
8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試用本,第3册,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
8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與道德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8。
90.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與道德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
9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與道德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8。
9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
9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
9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4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1。
9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4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
9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
9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1。
9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
9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
100.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8。
10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
10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1。
10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
10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4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1。
10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8。
10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69。
10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
10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4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
109.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塵封的作戰計畫‧國光計畫——口述歷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
110. 國語日報出版中心,《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2000。
111. 崔瑞德(Twitchett, Denis)(編),《劍橋中國隋唐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112.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修訂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
113. 張明貴,《政治學──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
114.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8。
115.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72。
116.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8。
117.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75。
118.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83。
119. 教育部統計處(編),《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臺北:教育部,2006。
120. 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52。
121. 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62。
122. 現代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現代漢語大詞典》,下冊,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0。
123. 脫脫(等著),《金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
124.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冊,臺北:曉園出版社,1994。
125. 陳文俊,《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臺北:財團法人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出版部,1983。
126. 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
127. 陶文釗(主編),《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2卷,上册,北京:世界知識,2004。
128. 費正清(Fairbank, J. K.)(等編),楊品泉(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129. 黃俊傑,《春秋戰國時代尚賢政治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問學出版社,1977。
130. 黃彥(編),《孫文選集》,上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131. 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編譯),《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第8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
132. 臺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中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5。
133.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臺灣光復三十年》,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75。
134.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編),《臺灣電力發展史──臺灣電業百週年紀念特刊》,臺北:臺灣電力公司公眾服務處,1989。
135. 趙令揚,《關於歷代正統問題之爭論》,香港:學津出版社,1976。
136.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1981。
137. 劉清景(等編),《最新詳明六法全書》,修正版,臺南:大偉書局,1988。
138. 劉進慶(等著),雷慧英(等譯),《臺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2005。
139. 劉進慶(著),雷慧英(譯),《戰後臺灣經濟分析》,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
140. 劉學銚,《外蒙古問題》,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1。
141. 樊明方,《唐努烏梁海》,臺北:蒙藏委員會,1996。
142. 蔣建華(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手冊(1949-199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143. 鄭天挺,《清史》,臺北:雲龍出版社,2002。
144. 鄭欽仁,《歷史文化意識對我國政策之影響》,第2版,臺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1990。
145. 盧建榮,《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9。
146. 盧建榮,《臺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3。
147. 蕭一山,《清代通史》,卷上,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
148. 繆全吉(編著),《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篇》,臺北:國史館,1989。
149. 薛化元、陳翠蓮(等著),《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
150. 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2001)》,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151. 韓復智(等著),《秦漢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
152. 饒宗頤,《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香港:龍門書店,1977。
153. 鶴間和幸,《フア-ストエンペラ-の遺產:秦漢帝囯》,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2004。
二、論文
1. 王洪文,〈中國大陸石油資源及中共之石油策略〉,《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研究報告》,12(臺北,1985.11): 239-249。
2. 王泰升,〈自由民主憲政在臺灣的實現:一個歷史的巧合〉,《臺灣史研究》,11.1(臺北,2004.06): 167-224。
3. 王素芸,〈從教科書編審制度變遷看臺灣教育改革〉,《國立編譯館館刊》,32.2(臺北,2004.06): 4-14。
4. 王爾敏,〈「中國」名稱溯源及其近代詮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5.8(臺北,1972.08): 1-13。
5. 王爾敏,〈十九世紀中國國際觀念之演變〉,收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7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25-99。
6. 朱貞凌,〈我國現階段民族精神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7. 李兆坤,〈戰後中學地理課程疆域內容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臺北,2005.04): 22-35。
8. 李福鐘,〈「解放臺灣」與台海危機──一九四九年以來的中國對台政策〉,《現代學術研究》,8(臺北,1997.09): 221-251。
9. 沈松僑,〈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28(臺北,1997.12): 1-77。
10. 沈松僑,〈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臺北,2000.06): 77-158。
11. 周珮儀,〈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課程與教學季刊》,8.4(臺北,2005.10): 91-116。
12. 周珮儀,〈教科書的意識形態批判途徑〉,《教育研究》,106(臺北,2003.02): 132-142。
13. 周淑卿,〈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
14. 社論,〈從憲法保障人民身體之自由說到取締流氓辦法〉,《自由中國》,19.12(臺北,1958.12): 361-364。
15. 社論,〈對《政經》半月刊事件的觀感〉,《自由中國》,22.2(臺北,1960.01): 49。
16. 張茂桂,〈省籍問題與民族主義〉,收入: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233-278。
17. 張啟雄,〈「中華世界帝國」與琉球王國的地位──中西國際秩序原理的衝突〉,收入:中琉文化經濟協會(編),《第三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1991),419-469。
18. 張淑雅,〈從美國的角度看中日和約的簽訂〉,《近代中國》,148(臺北,2002.04): 17-27。
19. 許宗力,〈談言論自由的幾個問題〉,收入:薛化元(等編註),《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第12冊(臺北:國史館,2004),2914-2951。
20. 許毓峰,〈解嚴前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臺灣圖像與定位的變化〉,《國立編譯館館刊》,34.2(臺北,2006.06): 15-36。
21. 陳翠蓮,〈臺灣的國家認同研究近況〉,《國史館館刊》,復刊33(臺北,2002.12): 10-17。
22.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國際衝突〉,《問題與研究》,25.6(臺北,1986.03): 67-80。
23. 陳鴻瑜,〈臺灣法律地位之演變(1943-1955)〉,收入:薛月順(編),《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7),47-138。
24. 笪移今,〈七個月來的中國經濟情勢〉,《觀察》,4.23(上海,1948.08): 10-12。
25. 彭明輝,〈臺灣的歷史教育與歷史教科書(1945-2000)〉,收入:彭明輝,《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207-260。
26. 黃自進,〈戰後臺灣主權爭議與《中日和平條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臺北,2006.12): 59-104。
27. 黃俊傑,〈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台灣的轉化〉,《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3.2(臺北,2006.12): 91-100。
28. 楊榮藻,〈非洲新興國家入會後對聯合國的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66。
29. 葉憲峻,〈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臺灣之中國化教育──以初等教育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30. 葉龍彥,〈臺灣光復初期的國民教育(1945-1949)〉,《臺北文獻》,110(臺北,1994.12): 27-86。
31. 劉定霖,〈政治意識形態與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材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32. 蔡佩娥,〈由國中小教科書看戒嚴時期臺灣之國族建構──以國語文科和社會類科為分析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33. 蕭揚基,〈公民與公民教育──新世紀公民教育發展方向〉,《公民訓育學報》,10(臺北,2001.06): 125-148。
34. 薛化元,〈「一個中國」架構vs臺灣民主化的歷史考察〉,《當代》,253(臺北,2007.06): 30-45。
35. 薛化元,〈戰後臺灣教育制度中國家權力問題的歷史探討〉,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393-407。
36. 謝銘賢,〈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所碩士論文,1998。
37. 藍順德,〈二十年來國內博碩士論文教科書研究之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32.2(臺北,2004.12): 2-25。
三、網站
1. 網站: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welcome01/welcome01.htm
四、報紙
1. 《中央日報》(臺北,1950年6月28日),第1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4153009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300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彭明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俊傑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俊傑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Dec-2010 11:40:11 (UTC+8)-
dc.date.available 9-Dec-2010 11:40:1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Dec-2010 11:40:1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15300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7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15300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1990年代臺灣社會出現「中國人」與「臺灣人」認同的分歧,然而「中國人」認同如何形成?「中國人」所認同的國家──「中國」是何面貌?認同之形成,應有其建構過程。由於多數人均包覆於建構認同的要素──「國民教育」中,故本文以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形塑的國家形象,藉以理解「中國認同」之形成。
分析社會科教科書可知,其為學習者形塑一個存續於東亞大陸的永恆國度,源自於黃帝建國,歷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道統傳承,與秦、漢、唐、宋、元、明、清的帝國更迭,以至孫文創建的中華民國;活躍於永恆國度裡的人民,乃是具有世界性貢獻的中華民族。中國疆域源起於黃河流域,在大一統帝國統治下逐步擴張,學習者身處的臺灣,亦為中國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的領土廣闊、地形氣候多變、天然資源豐富、產業多元、人口眾多。其國民應愛國、守法、守分、服從、履行義務、為國犧牲、充實自我以建設國家;公民乃擁有參政權,以參與選舉為要。中華民國憲法揭櫫中華民國為民主國家,並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依據憲法組織的中央政府,採取五權分立制度;地方政府由各級政府、議會組成;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皆定期改選,體現民主制度。
此國家形象不僅建構中國認同,且壓抑臺灣認同。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發現教科書既難以引導學習者拼湊中國的樣貌;也無法讓學習者瞭解其安身立命之所──臺灣。其所以如此,部分或起因於教科書企圖鞏固國民黨政權統治臺灣的正當性。「重新認識臺灣,再次審視中國」,對於經歷戒嚴時期國民教育的人民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課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導論…………………………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回顧…………………………4
三、研究方法、材料與架構…………………………10
第二章 國史源遠流長…………………………13
一、國史的主體…………………………13
(一)敘述主線…………………………14
(二)中國、我國、中華民族…………………………21
(三)我族之面貌…………………………25
二、帝國興衰與英雄聖賢…………………………29
(一)帝國之治世…………………………30
(二)帝國之衰頹…………………………32
(三)帝國之武功…………………………34
(四)英雄聖賢…………………………41
三、中華民國的創建與發展…………………………46
(一)孫文革命,民國建成…………………………46
(二)民國分裂,北伐統一…………………………49
(三)十年建國,對日抗戰…………………………53
(四)中共叛亂,大陸易手…………………………57
(五)反共復國,統一中國…………………………59
(六)聯合國的美麗與哀愁…………………………62
四、小結…………………………64 
第三章 地大物博秋海棠…………………………67
一、固有疆域…………………………68
(一)秦朝疆域…………………………69
(二)漢朝疆域…………………………70
(三)唐朝疆域…………………………72
(四)元朝疆域…………………………73
(五)明朝疆域…………………………75
(六)大清帝國疆域…………………………77
(七)中華民國疆域…………………………79
二、畫我河山…………………………85
(一)敘述主題…………………………86
(二)全國概況…………………………88
三、千里之外…………………………104
(一)拆解疆域…………………………104
(二)霧隱中國…………………………109
四、小結…………………………117
第四章 國家與管理眾人之事. …………………………121
一、政治之基石…………………………121
(一)主義…………………………121
(二)憲法…………………………124
(三)政府…………………………129
二、個人與國家…………………………133
(一)國民與公民…………………………133
(二)民族與國家…………………………141
三、建設與外交…………………………145
(一)內部建設…………………………145
(二)外交情勢…………………………155
四、小結…………………………161
第五章 結論…………………………165 
徵引書目…………………………173
一、專書…………………………173
二、論文…………………………179
三、網站…………………………181
四、報紙…………………………181
zh_TW
dc.format.extent 324763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300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教科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民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認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形塑zh_TW
dc.title (題名) 戰後臺灣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與國家形塑(1952-1987)zh_TW
dc.title (題名) Social science textbooks of mandatory education and the forming of nation in postwar Taiwan, 1952-1987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Fairbank, John King(著),張沛(譯),《中國:傳統與變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Fairbank, John King(著),劉尊棋(譯),《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McNeill, J. R. & McNeill, William H.(著),張俊盛、林翠芬(譯),《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Peet, Richard(著),國立編譯館(譯),《現代地理思想》,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Saunders, Peter R.(著),張浩(譯),《資本主義──一項社會審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Potter, G. R.(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組(譯),《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1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Paxton, Robert O.(著),包仁、劉京建(譯),《西洋現代史》,2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Weatherford, Jack(著),溫海清(等譯),《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三民書局(編),《大法官會議解釋彙編》,增訂6版,臺北:三民書局,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中國教育學會(編),《義務教育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界事務條約集:中緬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截至1982年底的區劃)》,北京:地圖出版社,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中華民國法律彙編審定委員會(編),《中華民國法律彙編》,第3冊,臺北:立法院秘書處,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彙編重印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彙編》,第1冊,臺北:行政院法規會,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中華民國經濟部(編),《大陸石油工業現勢》,臺北:中華民國經濟部,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內政部(編),《地政法規及關係法規彙編》,臺北:內政部營建署員工消費合作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內政部地政司地政法令編輯小組(編),《地政法規及關係法規彙編》,臺北:內政部,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王文隆,《外交下鄉,農業出洋──中華民國農技援助非洲的實際和影響(1960-197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王世杰、胡慶育(編),《中國不平等條約之廢除》,臺北: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編編纂委員會,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2版,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概論》,第2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修訂2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石田浩(著),石田浩文集編譯小組(譯),《臺灣經濟的結構與開展──臺灣適用「開發獨裁」理論嗎?》,臺北:稻鄉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石計生(等著),《意識形態與臺灣教科書》,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牟復禮(Mote, Frederick W.)、崔瑞德(Twitchett, Denis Crispin)(編),張書生(等譯),《劍橋中國明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西嶋定生(著),黃耀能(譯),《白話秦漢史(秦漢帝國的興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何清欽,《光復初期之臺灣教育》,臺北:復文圖書出版社,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吳庚(等編纂),《月旦六法全書》,第3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呂思勉,《秦漢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宋光宇,《大陸考古工作概況》,臺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宋濂(等著),《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宋濤(等著),《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經濟學》,下冊,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志村幸雄(等著),柳禾(等譯),《中國經濟的現況與展望》,香港:七十年代雜誌社,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李治亭(主編),姜守鵬(等著),《中國歷史五大盛世──明永宣盛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李治亭,《中國歷史五大盛世──清康乾盛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杜正勝,《臺灣心‧臺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周繼祥,《憲法與公民教育》,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第2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姚秀彥,《秦漢史》,臺北:三民書局,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省立新莊高級中學編輯委員會(編),《臺灣光復三十二週年紀念專輯》,臺北:省立新莊高中,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范慕韓(編),《世界經濟統計摘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范曄(撰),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若林正丈(著),許佩賢、洪金珠(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第3版,臺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孫敬之(主編),《中國經濟地理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徐炳昶(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臺北:里仁書局,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第2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高明士(等著),《隋唐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高明士(等編著),《隋唐五代史》,增訂本,臺北:里仁書局,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初版,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初版,第6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初版,第7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初版,第8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初版,第9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初版,第10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初版,第11册,臺北:國立編譯館,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社會》,初版,第12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6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初版,第6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試用本,第3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試用本,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試用本,第5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試用本,第6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3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3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初版,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試用本,第3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試用本,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理科教科書》,試用本,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 國立編譯館(主編) ,《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再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再版,第3册,臺北:國立編譯館,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再版,第5册,臺北:國立編譯館,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初版,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初版,第2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初版,第4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試用本,第1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試用本,第2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試用本,第3册,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與道德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0.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與道德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與道德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4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公民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4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9.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0.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地理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2.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3.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4.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4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1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6.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3冊,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7.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2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8.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修訂暫用本,第4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9.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塵封的作戰計畫‧國光計畫——口述歷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0. 國語日報出版中心,《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1. 崔瑞德(Twitchett, Denis)(編),《劍橋中國隋唐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2.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修訂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3. 張明貴,《政治學──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4.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5.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6.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7.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8.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9. 教育部統計處(編),《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臺北:教育部,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0. 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1. 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2. 現代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現代漢語大詞典》,下冊,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3. 脫脫(等著),《金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4.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冊,臺北:曉園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5. 陳文俊,《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臺北:財團法人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出版部,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6. 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7. 陶文釗(主編),《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2卷,上册,北京:世界知識,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8. 費正清(Fairbank, J. K.)(等編),楊品泉(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9. 黃俊傑,《春秋戰國時代尚賢政治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問學出版社,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0. 黃彥(編),《孫文選集》,上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1. 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編譯),《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第8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2. 臺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中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3.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臺灣光復三十年》,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4.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編),《臺灣電力發展史──臺灣電業百週年紀念特刊》,臺北:臺灣電力公司公眾服務處,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5. 趙令揚,《關於歷代正統問題之爭論》,香港:學津出版社,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6.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7. 劉清景(等編),《最新詳明六法全書》,修正版,臺南:大偉書局,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8. 劉進慶(等著),雷慧英(等譯),《臺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9. 劉進慶(著),雷慧英(譯),《戰後臺灣經濟分析》,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0. 劉學銚,《外蒙古問題》,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1. 樊明方,《唐努烏梁海》,臺北:蒙藏委員會,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2. 蔣建華(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手冊(1949-199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3. 鄭天挺,《清史》,臺北:雲龍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4. 鄭欽仁,《歷史文化意識對我國政策之影響》,第2版,臺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5. 盧建榮,《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6. 盧建榮,《臺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7. 蕭一山,《清代通史》,卷上,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8. 繆全吉(編著),《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篇》,臺北:國史館,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9. 薛化元、陳翠蓮(等著),《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0. 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2001)》,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1. 韓復智(等著),《秦漢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2. 饒宗頤,《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香港:龍門書店,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3. 鶴間和幸,《フア-ストエンペラ-の遺產:秦漢帝囯》,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洪文,〈中國大陸石油資源及中共之石油策略〉,《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研究報告》,12(臺北,1985.11): 239-2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泰升,〈自由民主憲政在臺灣的實現:一個歷史的巧合〉,《臺灣史研究》,11.1(臺北,2004.06): 167-2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素芸,〈從教科書編審制度變遷看臺灣教育改革〉,《國立編譯館館刊》,32.2(臺北,2004.06): 4-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爾敏,〈「中國」名稱溯源及其近代詮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5.8(臺北,1972.08): 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王爾敏,〈十九世紀中國國際觀念之演變〉,收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7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25-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朱貞凌,〈我國現階段民族精神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李兆坤,〈戰後中學地理課程疆域內容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臺北,2005.04): 22-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李福鐘,〈「解放臺灣」與台海危機──一九四九年以來的中國對台政策〉,《現代學術研究》,8(臺北,1997.09): 221-2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沈松僑,〈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28(臺北,1997.12): 1-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沈松僑,〈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臺北,2000.06): 77-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周珮儀,〈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課程與教學季刊》,8.4(臺北,2005.10): 91-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周珮儀,〈教科書的意識形態批判途徑〉,《教育研究》,106(臺北,2003.02): 132-1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周淑卿,〈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社論,〈從憲法保障人民身體之自由說到取締流氓辦法〉,《自由中國》,19.12(臺北,1958.12): 361-3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社論,〈對《政經》半月刊事件的觀感〉,《自由中國》,22.2(臺北,1960.01): 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張茂桂,〈省籍問題與民族主義〉,收入: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233-2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張啟雄,〈「中華世界帝國」與琉球王國的地位──中西國際秩序原理的衝突〉,收入:中琉文化經濟協會(編),《第三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1991),419-4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張淑雅,〈從美國的角度看中日和約的簽訂〉,《近代中國》,148(臺北,2002.04): 17-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許宗力,〈談言論自由的幾個問題〉,收入:薛化元(等編註),《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第12冊(臺北:國史館,2004),2914-29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許毓峰,〈解嚴前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臺灣圖像與定位的變化〉,《國立編譯館館刊》,34.2(臺北,2006.06): 15-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陳翠蓮,〈臺灣的國家認同研究近況〉,《國史館館刊》,復刊33(臺北,2002.12): 10-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國際衝突〉,《問題與研究》,25.6(臺北,1986.03): 67-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陳鴻瑜,〈臺灣法律地位之演變(1943-1955)〉,收入:薛月順(編),《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7),47-1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笪移今,〈七個月來的中國經濟情勢〉,《觀察》,4.23(上海,1948.08): 10-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彭明輝,〈臺灣的歷史教育與歷史教科書(1945-2000)〉,收入:彭明輝,《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207-2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黃自進,〈戰後臺灣主權爭議與《中日和平條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臺北,2006.12): 59-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黃俊傑,〈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台灣的轉化〉,《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3.2(臺北,2006.12): 91-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楊榮藻,〈非洲新興國家入會後對聯合國的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葉憲峻,〈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臺灣之中國化教育──以初等教育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葉龍彥,〈臺灣光復初期的國民教育(1945-1949)〉,《臺北文獻》,110(臺北,1994.12): 27-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劉定霖,〈政治意識形態與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材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蔡佩娥,〈由國中小教科書看戒嚴時期臺灣之國族建構──以國語文科和社會類科為分析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蕭揚基,〈公民與公民教育──新世紀公民教育發展方向〉,《公民訓育學報》,10(臺北,2001.06): 125-1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薛化元,〈「一個中國」架構vs臺灣民主化的歷史考察〉,《當代》,253(臺北,2007.06): 30-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薛化元,〈戰後臺灣教育制度中國家權力問題的歷史探討〉,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393-4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謝銘賢,〈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所碩士論文,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藍順德,〈二十年來國內博碩士論文教科書研究之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32.2(臺北,2004.12): 2-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網站: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welcome01/welcome0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中央日報》(臺北,1950年6月28日),第1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