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有線電視業者在新收視率系統演變下之因應策略分析
作者 吳竹松
貢獻者 周宣光
吳竹松
關鍵詞 數位電視
有線電視
數位有線電視
收視率
Digital TV
Cable TV
Digital Cable TV
Ratings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9-Sep-2011 16:55:26 (UTC+8)
摘要 在數位有線電視的發展中,收視率系統從以往的統計調查方式得以進入到普查計算的方式,因此新收視率系統可以更精細。而在新的收視率收集調查中,有線電視業者有了全體收視戶的詳細收視行為資料,更可以有更多的應用方式。
     
     本研究認為有線電視業者得以運用上述的資訊,再加上數位匯流下的其他用戶屬性的交叉分析後,產生出具有個人化推薦效果的新廣告平台;這樣的新廣告模式可為現有的廣告業者與廣告主所接受而採用。
     
     同時,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與新收視率系統公司的合作,或是現有有線電視產業中其他角色業者的合作關係改變,本研究也提出了可能性的分析與探討。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the ratings system evolves from the statistical based approach into full audience based approach. So the new ratings system can be more precise. Cable system operators will have all subscribers’ detail viewing behavior information in the new rating collection process, thus they can have more applications accordingl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ystem operators could combine above information with other user information from their digital convergence business landscape to produce new advertising platform with personalized recommended capability. This new advertising model will be accepted and be used by existing advertising companies and advertisers.
     
     Also the study has elaborated about the partnership possibility between system operators and the new ratings system company,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change among companies in existing cable industr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2
     第四節 研究步驟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數位匯流下的電視服務 4
     壹、數位電視(Digital Television, DTV)定義 4
     貳、數位電視運作機制 7
     參、數位機上盒演變 10
     肆、數位匯流下的「新媒體方式」 12
     伍、數位電視趨勢與影響 14
     第二節 收視率與廣告 17
     壹、數位電視廣告形式 17
     貳、數位化對廣告之影響 21
     參、收視率於廣告之應用 22
     第三節 小結 24
     
     第三章 有線電視產業現況 26
     第一節 台灣有線電視產業 26
     壹、有線電視發展沿革 26
     貳、有線電視市場分布 29
     參、有線電視產值 29
     肆、有線電視產業生態 30
     伍、有線電視服務介紹-以凱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33
     陸、有線電視之新經營範疇 36
     柒、有線電視業者數位化之挑戰 38
     第二節 台灣有線電視廣告 39
     壹、行銷方式演化 39
     貳、廣告媒體企劃 40
     參、有線電視廣告生態 43
     肆、有線電視廣告銷售方式 46
     第三節 台灣有線電視收視率系統 47
     壹、收視率調查發展 47
     貳、收視率調查方法 49
     參、收視率調查現況 52
     第四節 新收視率調查方式 54
     壹、新收視率系統 54
     貳、數位有線電視與新收視率系統公司關係改變 56
     第五節 小結 58
     
     第四章 相關人員訪談結果 59
     第一節 訪談人員選擇 59
     第二節 訪談問題設計 59
     第三節 訪談實施概況 60
     第四節 訪談內容摘要 61
     
     第五節 小結 65
     第五章 有線電視數位化對廣告模式影響之分析 66
     第一節 新廣告模式的接納性分析 66
     壹、新廣告呈現方式再歸類 66
     貳、數位匯流帶來了更多的用戶資料 68
     參、更廣泛的用戶視圖(Customer View) 69
     肆、成為具有推薦能力的新廣告平台 73
     伍、訪談者之意見與看法 74
     陸、小結 74
     第二節 與新收視率公司及有線電視業者合作可能性 74
     壹、頻道收視率長尾現象 75
     貳、有線電視業者策略 76
     參、訪談者意見綜合分析 77
     肆、小結 7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0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80
     
     參考文獻 82
     壹、英文文獻 82
     貳、中文文獻 82
     參、網路文獻 85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 3
     圖 2-1 數位電視運作機制 8
     圖 2-2 數位機上盒CA系統架構圖 10
     圖 2-3 數位匯流下的顯示螢幕 12
     圖 3-1 台灣電視產業市場分布 29
     圖 3-2 我國有線電視服務營運收入與成本分佈 30
     圖 3-3 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生態 33
     圖 3-4 數位匯流服務提供業者之共構服務系統層級架構圖 37
     圖 3-5 行銷個人化趨勢圖 40
     圖 3-6 廣告媒體企劃架構 41
     圖 3-7 台灣有線電視廣告生態 45
     圖 3-8 個人收視記錄器運作方式 53
     圖 3-9 新收視率系統運作方式 55
     圖 3-10 傳統收視率公司販售收視數據資訊 57
     圖 3-11 新收視率公司與有線電視業者合作分享收視數據資訊 57
     圖 5-1 用戶行為資料組成之單一視圖 70
     圖 5-2 Teradata的CLDM高階模型圖 71
     圖 5-3 Teradata的M&E-LDM高階模型圖 72
     圖 5-4 數位匯流業者可能建構的分析資料模型關聯圖 72
     
     表目錄
     
     表 2-1 數位電視與類比電視之比較 7
     表 2-2 數位機上盒的規格比較表 10
     表 2-3 使用者終端設備觀賞方式 13
     表 2-4 使用者終端設備可使用之應用服務 14
     表 3-1 我國有線電視訂戶與機上盒訂戶數現況 39
     表 3-2 台灣收視率調查發展 48
     表 3-3 台灣兩家電視收視調查公司比較 54
     表 3-4 收視率收集方式比較 56
     表 4-1 本研究訪談名單 59
     表 4-2 受訪名單與實施日期時間 61
     表 5-1 廣告出現位置、對收視戶個人化及互動方式對應表 68
     表 5-2 「三螢」中其他收視行為資料收集 69
參考文獻 壹、英文文獻
Teradata Professional Service Group , “Teradata Media & Entertainment Industry Logical Data Model”, 2010.
Teradata Solutions for Communications , “Teradata Communications Logical Data Model Release 12”, 2010.。
貳、中文文獻
文德蘭,「以TRIZ方法探討數位有線電視的定價策略」,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王嵩音,「有線電視之收視調查」,政大新聞教育六十周年慶學術研討會論文,1995年。
江文軍,「論數位電視之收視率調查」,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多頻道環境下的電視經營:問題對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7年。
李建勳,「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發展趨勢分析」, MIC產業報告,2009年。
李倩玲,「台灣的媒體奇蹟」,動腦雜誌,二月份,p44-47,2001年。
周亦龍,「媒體的做點」,動腦傳播公司,1999年。
林永智,「電視收視調查於節目規劃運用之研究-以系統回饋與前饋為焦點」,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林軒如,「有線電視分組付費可能實施方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林維娟,「跨國性廣告在三家無線電視台及衛星電視台的媒體使用策略之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柳婷,「廣告與行銷」,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胡光夏,「台灣廣告代理業的生態形成與互動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81期,p177-206,2004年。
祝鳳岡,「廣告媒體企劃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廣告媒體實務研討會論文,1997年。
高光德,「台灣地區有線電視媒體未來整合策略趨勢研究」,國立清華大學高階主管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數位匯流發展方案報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10年。
張菀倫,「台灣有線電視發展數位電視服務之產業分析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麗芬,「有線電視系統數位機上盒之服務品質重要性與滿意度研究─以台北縣大豐、海山有線電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陳可立,「全球媒體策略—跨國媒體組合、載具選擇和媒體排程之考慮因素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忠勝,「我國無線電視數位化之產業分析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炳宏,「台灣有線電視產業集團化趨勢研究:以和信與力霸企業集團為例」,中華傳播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年。
陳炳宏、鄭麗琪、楊雅雯,「台灣有線電視產業之系統與頻道市場集中度研究」,中華傳播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年。
游家豪,「數位電視對電視廣告可能造成的衝擊與改變」,數位多媒體產業的製播與行銷學術研討會論文,2005年。
程宗名,「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黃治蘋,「有線/衛星電視頻道節目廣告化規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黃葳威,「虛擬閱聽人?從回饋觀點分析台灣地區收視/聽率調查的現況─以潤利、紅木、尼爾遜公司為例」,傳播管理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1999年。
塗能榮,「政策與變革- 數位電視觀察與關切系列之七」,台北市: 財團法人廣電發展基金會,2006年。
管中祥,「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歷程中的國家角色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劉沛晴,「我國數位內容加值服務拓展方向之研究-以有線電視內容提供者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劉美琪,「廣告媒體研究-問題與展望」,廣告學研究,第10期,p143-158,1998年。
劉嘉皓,「從有線電視到數位寬頻—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競爭力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樊志育,「廣告學原理」,台北市三民,1992年。
樊志育,「廣告學新論」,台北市三民,1993年。
蔣雅淇,「創新擴散模式探討我國數位電視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鄭自隆,「電視數位化的思考與因應:日、韓經驗的借鏡」,傳播管理學刊,第6卷第1期,p 67-79,2005年。
鄭偉慶,「台、日數位電視發展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賴世哲,「台灣數位無線電視發展政策與法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駱彥融,「台灣有線電視系統併購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謝清豪,「數位電視時代廣告的美麗與哀愁—迎接數位時代,廣告主請準備」,打造數位影視產業的新時代,數位媒體新科技理論與實務國際研討會論文,2005年。
簡嘉威,「有線電視MSO發展數位化之關鍵成功因素:以中嘉網路的資源整合運用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魏宏展,「收視質於廣告媒體企劃之應用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參、網路文獻
AGB尼爾森媒體研究官方網站,http://www.agbnielson.com,存取時間:2011/06/08。
CSM Media Research官方網站,http://www.csm.cn,存取時間:2011/06/09。
Rentrak官方網站,http://www.rentrak.com,存取時間:2011/06/03。
自由時報,「台灣大哥大宣佈完成數位匯流平台建置」,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3c/news.php?no=177&type=9,存取時間:2011/06/09。
聯合新聞網,「發展數位匯流,政府擬定目標」,http://udn.com/NEWS/FINANCE/BREAKINGNEWS6/6355851.html,存取時間:2011/05/31。
聯合新聞網,「搶攻雲端/巴爾莫勾勒三螢一雲戰略」,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5&f_SUB_ID=2928&f_ART_ID=219733,存取時間:2011/05/3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8932060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3206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宣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竹松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竹松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Sep-2011 16:55:26 (UTC+8)-
dc.date.available 29-Sep-2011 16:55:2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Sep-2011 16:55:2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93206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092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93206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數位有線電視的發展中,收視率系統從以往的統計調查方式得以進入到普查計算的方式,因此新收視率系統可以更精細。而在新的收視率收集調查中,有線電視業者有了全體收視戶的詳細收視行為資料,更可以有更多的應用方式。
     
     本研究認為有線電視業者得以運用上述的資訊,再加上數位匯流下的其他用戶屬性的交叉分析後,產生出具有個人化推薦效果的新廣告平台;這樣的新廣告模式可為現有的廣告業者與廣告主所接受而採用。
     
     同時,對於有線電視業者與新收視率系統公司的合作,或是現有有線電視產業中其他角色業者的合作關係改變,本研究也提出了可能性的分析與探討。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the ratings system evolves from the statistical based approach into full audience based approach. So the new ratings system can be more precise. Cable system operators will have all subscribers’ detail viewing behavior information in the new rating collection process, thus they can have more applications accordingl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ystem operators could combine above information with other user information from their digital convergence business landscape to produce new advertising platform with personalized recommended capability. This new advertising model will be accepted and be used by existing advertising companies and advertisers.
     
     Also the study has elaborated about the partnership possibility between system operators and the new ratings system company,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change among companies in existing cable industry.
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2
     第四節 研究步驟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數位匯流下的電視服務 4
     壹、數位電視(Digital Television, DTV)定義 4
     貳、數位電視運作機制 7
     參、數位機上盒演變 10
     肆、數位匯流下的「新媒體方式」 12
     伍、數位電視趨勢與影響 14
     第二節 收視率與廣告 17
     壹、數位電視廣告形式 17
     貳、數位化對廣告之影響 21
     參、收視率於廣告之應用 22
     第三節 小結 24
     
     第三章 有線電視產業現況 26
     第一節 台灣有線電視產業 26
     壹、有線電視發展沿革 26
     貳、有線電視市場分布 29
     參、有線電視產值 29
     肆、有線電視產業生態 30
     伍、有線電視服務介紹-以凱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33
     陸、有線電視之新經營範疇 36
     柒、有線電視業者數位化之挑戰 38
     第二節 台灣有線電視廣告 39
     壹、行銷方式演化 39
     貳、廣告媒體企劃 40
     參、有線電視廣告生態 43
     肆、有線電視廣告銷售方式 46
     第三節 台灣有線電視收視率系統 47
     壹、收視率調查發展 47
     貳、收視率調查方法 49
     參、收視率調查現況 52
     第四節 新收視率調查方式 54
     壹、新收視率系統 54
     貳、數位有線電視與新收視率系統公司關係改變 56
     第五節 小結 58
     
     第四章 相關人員訪談結果 59
     第一節 訪談人員選擇 59
     第二節 訪談問題設計 59
     第三節 訪談實施概況 60
     第四節 訪談內容摘要 61
     
     第五節 小結 65
     第五章 有線電視數位化對廣告模式影響之分析 66
     第一節 新廣告模式的接納性分析 66
     壹、新廣告呈現方式再歸類 66
     貳、數位匯流帶來了更多的用戶資料 68
     參、更廣泛的用戶視圖(Customer View) 69
     肆、成為具有推薦能力的新廣告平台 73
     伍、訪談者之意見與看法 74
     陸、小結 74
     第二節 與新收視率公司及有線電視業者合作可能性 74
     壹、頻道收視率長尾現象 75
     貳、有線電視業者策略 76
     參、訪談者意見綜合分析 77
     肆、小結 7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0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80
     
     參考文獻 82
     壹、英文文獻 82
     貳、中文文獻 82
     參、網路文獻 85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 3
     圖 2-1 數位電視運作機制 8
     圖 2-2 數位機上盒CA系統架構圖 10
     圖 2-3 數位匯流下的顯示螢幕 12
     圖 3-1 台灣電視產業市場分布 29
     圖 3-2 我國有線電視服務營運收入與成本分佈 30
     圖 3-3 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生態 33
     圖 3-4 數位匯流服務提供業者之共構服務系統層級架構圖 37
     圖 3-5 行銷個人化趨勢圖 40
     圖 3-6 廣告媒體企劃架構 41
     圖 3-7 台灣有線電視廣告生態 45
     圖 3-8 個人收視記錄器運作方式 53
     圖 3-9 新收視率系統運作方式 55
     圖 3-10 傳統收視率公司販售收視數據資訊 57
     圖 3-11 新收視率公司與有線電視業者合作分享收視數據資訊 57
     圖 5-1 用戶行為資料組成之單一視圖 70
     圖 5-2 Teradata的CLDM高階模型圖 71
     圖 5-3 Teradata的M&E-LDM高階模型圖 72
     圖 5-4 數位匯流業者可能建構的分析資料模型關聯圖 72
     
     表目錄
     
     表 2-1 數位電視與類比電視之比較 7
     表 2-2 數位機上盒的規格比較表 10
     表 2-3 使用者終端設備觀賞方式 13
     表 2-4 使用者終端設備可使用之應用服務 14
     表 3-1 我國有線電視訂戶與機上盒訂戶數現況 39
     表 3-2 台灣收視率調查發展 48
     表 3-3 台灣兩家電視收視調查公司比較 54
     表 3-4 收視率收集方式比較 56
     表 4-1 本研究訪談名單 59
     表 4-2 受訪名單與實施日期時間 61
     表 5-1 廣告出現位置、對收視戶個人化及互動方式對應表 68
     表 5-2 「三螢」中其他收視行為資料收集 69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2
      第四節 研究步驟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數位匯流下的電視服務 4
      壹、數位電視(Digital Television, DTV)定義 4
      貳、數位電視運作機制 7
      參、數位機上盒演變 10
      肆、數位匯流下的「新媒體方式」 12
      伍、數位電視趨勢與影響 14
      第二節 收視率與廣告 17
      壹、數位電視廣告形式 17
      貳、數位化對廣告之影響 21
      參、收視率於廣告之應用 22
      第三節 小結 24
     
     第三章 有線電視產業現況 26
      第一節 台灣有線電視產業 26
      壹、有線電視發展沿革 26
      貳、有線電視市場分布 29
      參、有線電視產值 29
      肆、有線電視產業生態 30
      伍、有線電視服務介紹-以凱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33
      陸、有線電視之新經營範疇 36
      柒、有線電視業者數位化之挑戰 38
      第二節 台灣有線電視廣告 39
      壹、行銷方式演化 39
      貳、廣告媒體企劃 40
      參、有線電視廣告生態 43
      肆、有線電視廣告銷售方式 46
      第三節 台灣有線電視收視率系統 47
      壹、收視率調查發展 47
      貳、收視率調查方法 49
      參、收視率調查現況 52
      第四節 新收視率調查方式 54
      壹、新收視率系統 54
      貳、數位有線電視與新收視率系統公司關係改變 56
      第五節 小結 58
     
     第四章 相關人員訪談結果 59
      第一節 訪談人員選擇 59
      第二節 訪談問題設計 59
      第三節 訪談實施概況 60
      第四節 訪談內容摘要 61
     
     第五節 小結 65
     第五章 有線電視數位化對廣告模式影響之分析 66
      第一節 新廣告模式的接納性分析 66
      壹、新廣告呈現方式再歸類 66
      貳、數位匯流帶來了更多的用戶資料 68
      參、更廣泛的用戶視圖(Customer View) 69
      肆、成為具有推薦能力的新廣告平台 73
      伍、訪談者之意見與看法 74
      陸、小結 74
      第二節 與新收視率公司及有線電視業者合作可能性 74
      壹、頻道收視率長尾現象 75
      貳、有線電視業者策略 76
      參、訪談者意見綜合分析 77
      肆、小結 7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0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80
     
     參考文獻 82
      壹、英文文獻 82
      貳、中文文獻 82
      參、網路文獻 85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 3
     圖 2-1 數位電視運作機制 8
     圖 2-2 數位機上盒CA系統架構圖 10
     圖 2-3 數位匯流下的顯示螢幕 12
     圖 3-1 台灣電視產業市場分布 29
     圖 3-2 我國有線電視服務營運收入與成本分佈 30
     圖 3-3 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生態 33
     圖 3-4 數位匯流服務提供業者之共構服務系統層級架構圖 37
     圖 3-5 行銷個人化趨勢圖 40
     圖 3-6 廣告媒體企劃架構 41
     圖 3-7 台灣有線電視廣告生態 45
     圖 3-8 個人收視記錄器運作方式 53
     圖 3-9 新收視率系統運作方式 55
     圖 3-10 傳統收視率公司販售收視數據資訊 57
     圖 3-11 新收視率公司與有線電視業者合作分享收視數據資訊 57
     圖 5-1 用戶行為資料組成之單一視圖 70
     圖 5-2 Teradata的CLDM高階模型圖 71
     圖 5-3 Teradata的M&E-LDM高階模型圖 72
     圖 5-4 數位匯流業者可能建構的分析資料模型關聯圖 72
     
     表目錄
     
     表 2-1 數位電視與類比電視之比較 7
     表 2-2 數位機上盒的規格比較表 10
     表 2-3 使用者終端設備觀賞方式 13
     表 2-4 使用者終端設備可使用之應用服務 14
     表 3-1 我國有線電視訂戶與機上盒訂戶數現況 39
     表 3-2 台灣收視率調查發展 48
     表 3-3 台灣兩家電視收視調查公司比較 54
     表 3-4 收視率收集方式比較 56
     表 4-1 本研究訪談名單 59
     表 4-2 受訪名單與實施日期時間 61
     表 5-1 廣告出現位置、對收視戶個人化及互動方式對應表 68
     表 5-2 「三螢」中其他收視行為資料收集 6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3206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數位電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有線電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數位有線電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收視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Digital TV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able TV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gital Cable TV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atingsen_US
dc.title (題名) 有線電視業者在新收視率系統演變下之因應策略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英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eradata Professional Service Group , “Teradata Media & Entertainment Industry Logical Data Model”, 20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eradata Solutions for Communications , “Teradata Communications Logical Data Model Release 12”, 20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德蘭,「以TRIZ方法探討數位有線電視的定價策略」,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嵩音,「有線電視之收視調查」,政大新聞教育六十周年慶學術研討會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文軍,「論數位電視之收視率調查」,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多頻道環境下的電視經營:問題對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建勳,「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發展趨勢分析」, MIC產業報告,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倩玲,「台灣的媒體奇蹟」,動腦雜誌,二月份,p44-47,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亦龍,「媒體的做點」,動腦傳播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永智,「電視收視調查於節目規劃運用之研究-以系統回饋與前饋為焦點」,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軒如,「有線電視分組付費可能實施方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維娟,「跨國性廣告在三家無線電視台及衛星電視台的媒體使用策略之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婷,「廣告與行銷」,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光夏,「台灣廣告代理業的生態形成與互動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81期,p177-206,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祝鳳岡,「廣告媒體企劃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廣告媒體實務研討會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光德,「台灣地區有線電視媒體未來整合策略趨勢研究」,國立清華大學高階主管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數位匯流發展方案報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1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菀倫,「台灣有線電視發展數位電視服務之產業分析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芬,「有線電視系統數位機上盒之服務品質重要性與滿意度研究─以台北縣大豐、海山有線電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可立,「全球媒體策略—跨國媒體組合、載具選擇和媒體排程之考慮因素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忠勝,「我國無線電視數位化之產業分析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炳宏,「台灣有線電視產業集團化趨勢研究:以和信與力霸企業集團為例」,中華傳播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炳宏、鄭麗琪、楊雅雯,「台灣有線電視產業之系統與頻道市場集中度研究」,中華傳播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家豪,「數位電視對電視廣告可能造成的衝擊與改變」,數位多媒體產業的製播與行銷學術研討會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宗名,「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治蘋,「有線/衛星電視頻道節目廣告化規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葳威,「虛擬閱聽人?從回饋觀點分析台灣地區收視/聽率調查的現況─以潤利、紅木、尼爾遜公司為例」,傳播管理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塗能榮,「政策與變革- 數位電視觀察與關切系列之七」,台北市: 財團法人廣電發展基金會,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中祥,「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歷程中的國家角色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沛晴,「我國數位內容加值服務拓展方向之研究-以有線電視內容提供者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美琪,「廣告媒體研究-問題與展望」,廣告學研究,第10期,p143-158,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嘉皓,「從有線電視到數位寬頻—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競爭力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志育,「廣告學原理」,台北市三民,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志育,「廣告學新論」,台北市三民,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雅淇,「創新擴散模式探討我國數位電視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自隆,「電視數位化的思考與因應:日、韓經驗的借鏡」,傳播管理學刊,第6卷第1期,p 67-79,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偉慶,「台、日數位電視發展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世哲,「台灣數位無線電視發展政策與法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駱彥融,「台灣有線電視系統併購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清豪,「數位電視時代廣告的美麗與哀愁—迎接數位時代,廣告主請準備」,打造數位影視產業的新時代,數位媒體新科技理論與實務國際研討會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嘉威,「有線電視MSO發展數位化之關鍵成功因素:以中嘉網路的資源整合運用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宏展,「收視質於廣告媒體企劃之應用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網路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GB尼爾森媒體研究官方網站,http://www.agbnielson.com,存取時間:2011/06/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SM Media Research官方網站,http://www.csm.cn,存取時間:2011/06/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ntrak官方網站,http://www.rentrak.com,存取時間:2011/06/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台灣大哥大宣佈完成數位匯流平台建置」,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3c/news.php?no=177&type=9,存取時間:2011/06/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新聞網,「發展數位匯流,政府擬定目標」,http://udn.com/NEWS/FINANCE/BREAKINGNEWS6/6355851.html,存取時間:2011/05/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新聞網,「搶攻雲端/巴爾莫勾勒三螢一雲戰略」,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5&f_SUB_ID=2928&f_ART_ID=219733,存取時間:2011/05/31。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