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梁啟超劇作及其戲劇觀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drama and drama views of Liang Chi-Chao
作者 林豐藝
貢獻者 蔡欣欣
林豐藝
關鍵詞 梁啟超
戲劇改良
小說界革命
戲劇功能論
戲劇觀
報刊
新羅馬傳奇
班定遠平西域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35:28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以梁啟超戲劇觀和劇作為中心,但是牽涉的領域擴及梁啟超政治、歷史、教育、文學等思想觀念,也包括他的政治活動、報刊事業。對照探索的還有晚清的戲曲發展、報刊時事劇發展、戲曲改良運動和時事新劇搬演的論題。因此本論文預期的成果有三大方向:

(一)、探討梁啟超戲劇觀與劇作的形成背景與發展過程。
(二)、梁啟超戲劇活動概況與近代劇壇中的位置。
(三)、梁啟超戲劇觀對近代戲劇發展的貢獻與延續發展。

各章論述重點如下:首章論述晚清局勢與學術思想概況,並介紹梁啟超個人生命幾個重大階段,包括進入政治活動前的接受傳統教育階段、與康有為師生積極參與政治階段、維新運動後逃往日本辦報階段,以及辛亥革命之後到去世前的學術階段。另外介紹影響其文學主張的重要師友,探討其戲劇改良理論形成的背景。第二章則以晚清劇壇發展與小說界革命為論述重點,以明梁啟超「戲劇改良」主張在近代戲劇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位置。並且考察其戲劇改良理論的形成過程,從報刊與戲曲的結合中,尋找出戲劇新變之處。第三章,進一步探索本論文中心文本《劫灰夢傳奇》、《新羅馬傳奇》、《俠情記傳奇》、《班定遠平西域》等重要作品的取材、情節與主題,並且深入討論其創作藝術特色。第四章則綜整其戲劇相關論述,並參照其作品特色,歸納出梁啟超的戲劇觀。第五章從梁啟超創作現象延伸思考,探討其創作文本與搬演性、創作中斷等論題。歸納其對於近代戲劇的貢獻,並從戲劇改良運動的發展,觀察其戲劇觀的延續發展。

梁啟超不僅是從傳統科舉士子過度到新時代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更身兼政治改革推動者和報刊界領袖的身分。梁啟超的戲劇觀與時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連,其各種文學觀點更建立在「維新運動」的理論之上,而近代文學運動又受到梁啟超的啟迪極深。他以「小說界革命」包舉其「戲劇改良」理論,另外從他認為「革命」包含Reform和Revolution兩個概念來論,梁啟超的「戲劇改良」具有兩個層次,一是對於原有的文學體裁和劇種體製僅作修正,真正徹底翻新、變革的是其所承載的主題思想與內容。而以「舊瓶裝新酒」作為比喻,「舊瓶」指戲劇原有的體製形式,「新酒」是梁啟超真正要全面變革的「主題思想」。

梁啟超親自示範「新傳奇」的創作,為了將新思想帶入作品,因此援引西史「意大利建國三傑」傳記作為題材,不僅「援史作劇」還「以劇喻今」,將劇中「紫髯碧眼兒」充作「優孟衣冠」,達到醒民、教育、宣揚愛國精神的「政治功能」。梁啟超創作的劇作包括傳奇劇本《劫灰夢傳奇》、《新羅馬傳奇》、《俠情記傳奇》另有《花木蘭傳奇》殘稿五頁;另有為學生演劇創作的廣東戲劇本《班定遠平西域》。這些劇作所傳遞的主題思想包括一、揭露社會的頹敗現況,喚醒群體憂患意識。二、讚揚英雄與游俠「捨己無畏」的精神,召喚救國志士。三、強調國民教育與國民責任。四、闡揚尚武精神,革去「疲弱」的民族形象。五、灌輸女子平權與新社會觀念 。六、表達對國家改革的殷切盼望。雖完整作品僅《班定遠平西域》一部,但透過劇作實踐,可以使其歸於「小說界革命」中的「戲劇改良」主張能夠展現「獨立」的樣貌。

在劇本的藝術表現方面,梁啟超仍依照傳奇體製進行創作,但在舊有形式上稍作變革。除了因應故事跨時之久、史實人物眾多,因此在腳色出場次序、行當安排需作權變之外,仍運用上場引子、賓白、曲文、科介、曲牌聯套、淨丑科諢、下場詩等傳統形式進行創作,雖偶有出律犯規之處,但仍保留了傳奇的樣貌。在劇本形式上的變革,主要是在曲文賓白與人物塑造這兩方面。梁啟超將自創的「報刊體」風格運用在曲文賓白的撰寫上,包括使運用新語詞和口語化的書寫風格,尤其利用淨丑科諢,大量使用新詞彙還加入了外國語,做了全新的嘗試。而主角賓白唱詞,仍維持「典雅」風格,點染新語詞、新概念之後,形成一種新意境。在人物塑造方面,除了利用賓白曲文表現之外,透過全新的「穿關」、「砌末」塑造出「西洋人物」形象,另外還利用「演說介」、「讀新聞紙介」、「宣誓介」等動作指示,不僅塑造人物形象,也以「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向讀者宣傳參與政治活動的方式。歸納綜整梁啟超的戲劇觀包括:一、以「新小說」概念統括「小說」與「戲劇」。二、以「文學進化論」為戲曲定位。三、吸納「文學啟蒙」觀念的戲劇功能論。四、「援史作劇,以劇喻今」的創作理念。五、「以俗載道」的傳播觀念。六、 以多元式評論「現身說劇」。

雖然梁啟超參與戲劇活動時間不長,但他對於近代戲劇的重要貢獻包括:一、戲劇改良的先行者。二、創造文人劇與報刊緊密結合的成功範例。三、使「小說戲曲」在文學中的位階逆轉。梁啟超不但是晚清民初舉足輕重的政治家與輿論界領袖,同時身兼文學家、史學家、報刊主編、教授等多種身分。對於「戲劇」領域來說,因為推動「文學革命」,將「戲劇」與「小說」以「小說界革命」口號一起推動,加上與「報刊」的傳播相結合,響應者紛紛提出各種改良主張。梁啟超戲劇觀的延續與發展可概括為:一、戲劇有益社會的概念逐漸普及。二、從報刊到新式劇場─戲劇改良的多元詮釋。三、戲劇成為「政治宣傳利器」。四、「惟新至上」的劇壇風潮。因為梁啟超的鼓吹與示範帶動,「戲劇改良」的範圍從報刊擴展到「新式舞台」上的京劇與話劇演出,真正達到了「寓教於戲」的目標。
參考文獻 一、梁啟超著作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全十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梁啟超著、吳振清等人編校整理:《飲冰室文集點校》(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1)
梁啟超:《桃花扇註》,1925年初版,(臺灣:中華書局,1983)。
二、專書
丁文江、趙豐田編:《梁啟超年譜長編》(修訂本)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時報出版,1985)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王曉秋主編:《戊戌維新與近代中國的改革─戊戌維新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
王爾敏:《近代文化生態及其變遷》(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王安祈:《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台北:里人書局,1996)
田根勝:《近代戲劇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三聯書店,2005)
左鵬軍:《近代傳奇雜劇史論》(台北:學生書局,2001)
石元康:《從中國文化到現代性:典範轉移》(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
阿 英:《晚清戲曲小說目》(北京:中華書局,1958)
阿 英:《晚清文藝報刊述略》(北京:中華書局,1958)
阿 英:《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卷》(北京:中華書局,1960)
阿 英:《晚清文學叢鈔----傳奇雜劇卷》(北京:中華書局,1962)
李惠綿:《元明清戲曲搬演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12)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臺北:漢光出版社,1992)
朱傳譽主編:《梁啟超傳記資料》(19冊)(臺北:天一出版社 1985)
朱萬曙:《明清戲曲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林鶴宜:《明清戲曲學辨疑:規律與變異》(台北:里仁書局,2003)
吳荔明:《百年家族─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臺北:立續文化,2001)
吳圳義:《晚清上海租界社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
孟祥才:《梁啟超傳 ─ 救國篇》(臺北:風雲時代 1990年11月)
孟祥才:《梁啟超傳 ─ 學術篇》(臺北:風雲時代 1990年11月)
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95年)
胡曉真:《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
研究所,2001年。)
秦燕春:《清末民初的晚明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2)
徐剛:《梁啟超傳》(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6.4)
徐松榮:《維新派與近代報刊》(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
郭英德:《明清文人傳奇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1)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8)
康保成:《中國近代戲劇形式論》(桂林:灕江出版社,1991.5)
夏曉虹:《覺世與醒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北京:中華書局,2006)
連燕堂:《梁啟超與晚清文學革命》(桂林:灕江出版社,1991,5)
魯迅:〈「題未定」草(七) 〉《魯迅全集第6卷》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許俊雅:《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
陳芳:《晚清古典戲曲的歷史意義》(台北:學生書局,1988)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陳平原、夏曉虹:《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史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陳平原、王德威、商偉:《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
育出版社,2001)
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台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03)
陳龍:《中國近代通俗戲劇》(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陳敬之:《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前驅》(臺北:成文出版社,1980.7)
陳曉明:《現代性與中國當代文學轉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
陳建華:《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陸萼亭:《清代戲劇與崑曲》(臺北:國家出版社,2005)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5)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臺北 食貨出版社 1978)
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1982)
張朋園:《知識分子與近代中國的現代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
張庚、黃菊盛:《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第六卷 戲劇集》(上海:上海書店,1996)
張啟華:《風塵孤劍在─梁啟超》(臺北: 萬卷樓出版社,1999,初版)
張堂錡等著:《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康有為、梁啟超】(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2000.5)
馬少波等主編:《中國京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9)
馬積高 :《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1)
馬寶珠:〈中國維新文化之崛起〉,《中國新文化運動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曾永義:《說俗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
曾永義:《論說戲曲》(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傅謹:《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性與本土化》(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
黃遵憲《黃遵憲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黃保眞、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清末民初時期》(臺北:紅葉文化1994.4,初版)
程平華:《中國小說戲曲史料的近代轉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楊聯芬:《晚清到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廖奔:《戲劇:中國與東西方》(台北:學海出版社,1999)
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葛一虹:《中國話劇通史》(北京:新華書店出版社,1997)
趙山林:《戲曲散論》,(台北,國家處版社2006年5月)
華瑋、王璦鈴主編:《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1998)
薛化元:《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8)
鍾賢培、汪松濤主編:《廣東近代文學史》(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盧前:《明清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鄭世興 :《梁啟超教育思想》(臺北:幼獅文化事業,1980)
鄭子瑜、實藤惠秀編校:《黃遵憲與日本友人筆談遺稿》(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
蔣廣學:《梁啟超和中國古代學術的終結》(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葉長海:《曲學與戲劇學》(上海:新華書店出版社,1997)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下冊》(臺北:學生書局,1987)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謝冕:《1898:百年憂患》(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5)
劉輝:《小說戲曲論集》(台北,貫雅出版公司,1992年3月。)
魏仲佑:《黃遵憲與清末「詩界革命」》(臺北:國立編譯館,1994.12 )
羅檢秋:《梁啟超家族的文化史─新會梁氏》,(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劉慧芬:《古今戲臺藝術與戲曲表演美學》(台北:里仁書局,2001)
嚴明、樊琪:《中國文學的傳統》(台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9)
嚴昌洪、許小青:《癸卯年萬歲:1903年的革命思潮與革命運動》(武昌:華中師範大學,2001)
三、報刊、雜誌
《新民叢報》(1902~1907)(台北市:藝文出版社,1966)
《新小說》(1902~1906)(趙毓林編,上海:上海書店,1980)
《新新小說》(1904~1906)(新新小說社編,上海:上海書店,1980)
《繡像小說》(1903~1906)(上海:上海書店,1980)
四、學位論文
林幸慧:《「申報」戲曲廣告所反映的上海京劇發展脈絡》,指導教授:王安祈,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陳 芳:《晚清戲曲的歷史意義》,指導教授:曾永義,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指導教授:王泛森,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林鴻鈞:《新民與新國的追求:《新小說》研究》,指導教授:丘為君、陳俊啟,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黃文政:《李玉傳奇的搬演研究》,指導教授:陳芳,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五、期刊論文
王一川:〈晚清: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時段〉,《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王衛民:〈古代戲曲考辨三題〉《中國戲曲學報》第25卷第4期(2004年11月)
孔范今:〈梁啟超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文史哲》2000年第2期
左鵬軍:〈中國近代使外載記中的外國戲劇史料論述〉,《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2001年4月)
田根勝:〈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近代戲劇個性〉,《江西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7月)
李簡:〈論梁啟超的戲曲創作〉,《湖北大學學報》(2003第一期)
朱班遠:〈晚清民間戲曲革命意涵的研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第二期(1995.5)
吳秀亮:〈從晚清到「五四」:文化轉型與小說的雅化進程〉,《江海學刊》(2002
周光慶:〈梁啟超「新文體」的基本特徵和歷史價值〉,《漢武教育學院學報》(第14卷2期1995年。)
沈惠如:〈略論中國近代的戲曲改良運動〉,《德育學報》第18期
沈繼成:〈梁啟超與《時務報》,《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37卷5期,1998年9月)
林明德:〈梁啟超的戲劇理論與實踐〉,《輔仁國文學報》
袁國興:〈晚清戲劇變革與外來影響─兼談近代戲劇變革模式的演變和早期話劇與改良戲曲的關係〉《文藝研究》(2002年第3期)
陳芳:〈梁啟超戲劇三種研究〉, 《警專學報》(1988.6)
陳芳:〈京劇「汪(笑儂)派」探賾〉,《國文學報》(第三十四期,2003)
陳龍:〈近代戲劇對戲劇性問題的最初感悟〉,《藝術百家》(2003年第1期總期第71期,頁62-65)
郭漢民:〈梁啓超對中國近代化的貢獻〉,《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9月)
劉永文:〈晚清報刊小說的傳播與發展〉,《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一期。)
遲雲飛:〈革命、改良與革命、晚清革命的起因〉,《首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劉虹:〈從梁啟超報刊實踐看其「善變」與「不變」〉,《廣西大學學報》第22卷第5期(2000年10月)
張法:〈戲劇改良:新舊形式的交滲互改〉,《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頁79-85。
夏紅永:〈論晚清戲曲改良〉,《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第28第3期(2007.8),頁62-65。
孫宜學:〈語言變革:晚清戲曲改良運動的先導〉,《同濟大學學報》第16卷第5期(2005年10月),頁69-72。
楊東甫:〈晚清傳奇雜劇短暫中興與消亡〉,《廣西師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0年3月),頁47-53。
謝柏梁:〈序跋在戲曲文化傳播中的作用〉,《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2004年11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4151019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15101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欣欣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豐藝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豐藝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Oct-2011 14:35:28 (UTC+8)-
dc.date.available 5-Oct-2011 14:35:2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35:2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415101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26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15101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主要以梁啟超戲劇觀和劇作為中心,但是牽涉的領域擴及梁啟超政治、歷史、教育、文學等思想觀念,也包括他的政治活動、報刊事業。對照探索的還有晚清的戲曲發展、報刊時事劇發展、戲曲改良運動和時事新劇搬演的論題。因此本論文預期的成果有三大方向:

(一)、探討梁啟超戲劇觀與劇作的形成背景與發展過程。
(二)、梁啟超戲劇活動概況與近代劇壇中的位置。
(三)、梁啟超戲劇觀對近代戲劇發展的貢獻與延續發展。

各章論述重點如下:首章論述晚清局勢與學術思想概況,並介紹梁啟超個人生命幾個重大階段,包括進入政治活動前的接受傳統教育階段、與康有為師生積極參與政治階段、維新運動後逃往日本辦報階段,以及辛亥革命之後到去世前的學術階段。另外介紹影響其文學主張的重要師友,探討其戲劇改良理論形成的背景。第二章則以晚清劇壇發展與小說界革命為論述重點,以明梁啟超「戲劇改良」主張在近代戲劇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位置。並且考察其戲劇改良理論的形成過程,從報刊與戲曲的結合中,尋找出戲劇新變之處。第三章,進一步探索本論文中心文本《劫灰夢傳奇》、《新羅馬傳奇》、《俠情記傳奇》、《班定遠平西域》等重要作品的取材、情節與主題,並且深入討論其創作藝術特色。第四章則綜整其戲劇相關論述,並參照其作品特色,歸納出梁啟超的戲劇觀。第五章從梁啟超創作現象延伸思考,探討其創作文本與搬演性、創作中斷等論題。歸納其對於近代戲劇的貢獻,並從戲劇改良運動的發展,觀察其戲劇觀的延續發展。

梁啟超不僅是從傳統科舉士子過度到新時代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更身兼政治改革推動者和報刊界領袖的身分。梁啟超的戲劇觀與時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連,其各種文學觀點更建立在「維新運動」的理論之上,而近代文學運動又受到梁啟超的啟迪極深。他以「小說界革命」包舉其「戲劇改良」理論,另外從他認為「革命」包含Reform和Revolution兩個概念來論,梁啟超的「戲劇改良」具有兩個層次,一是對於原有的文學體裁和劇種體製僅作修正,真正徹底翻新、變革的是其所承載的主題思想與內容。而以「舊瓶裝新酒」作為比喻,「舊瓶」指戲劇原有的體製形式,「新酒」是梁啟超真正要全面變革的「主題思想」。

梁啟超親自示範「新傳奇」的創作,為了將新思想帶入作品,因此援引西史「意大利建國三傑」傳記作為題材,不僅「援史作劇」還「以劇喻今」,將劇中「紫髯碧眼兒」充作「優孟衣冠」,達到醒民、教育、宣揚愛國精神的「政治功能」。梁啟超創作的劇作包括傳奇劇本《劫灰夢傳奇》、《新羅馬傳奇》、《俠情記傳奇》另有《花木蘭傳奇》殘稿五頁;另有為學生演劇創作的廣東戲劇本《班定遠平西域》。這些劇作所傳遞的主題思想包括一、揭露社會的頹敗現況,喚醒群體憂患意識。二、讚揚英雄與游俠「捨己無畏」的精神,召喚救國志士。三、強調國民教育與國民責任。四、闡揚尚武精神,革去「疲弱」的民族形象。五、灌輸女子平權與新社會觀念 。六、表達對國家改革的殷切盼望。雖完整作品僅《班定遠平西域》一部,但透過劇作實踐,可以使其歸於「小說界革命」中的「戲劇改良」主張能夠展現「獨立」的樣貌。

在劇本的藝術表現方面,梁啟超仍依照傳奇體製進行創作,但在舊有形式上稍作變革。除了因應故事跨時之久、史實人物眾多,因此在腳色出場次序、行當安排需作權變之外,仍運用上場引子、賓白、曲文、科介、曲牌聯套、淨丑科諢、下場詩等傳統形式進行創作,雖偶有出律犯規之處,但仍保留了傳奇的樣貌。在劇本形式上的變革,主要是在曲文賓白與人物塑造這兩方面。梁啟超將自創的「報刊體」風格運用在曲文賓白的撰寫上,包括使運用新語詞和口語化的書寫風格,尤其利用淨丑科諢,大量使用新詞彙還加入了外國語,做了全新的嘗試。而主角賓白唱詞,仍維持「典雅」風格,點染新語詞、新概念之後,形成一種新意境。在人物塑造方面,除了利用賓白曲文表現之外,透過全新的「穿關」、「砌末」塑造出「西洋人物」形象,另外還利用「演說介」、「讀新聞紙介」、「宣誓介」等動作指示,不僅塑造人物形象,也以「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向讀者宣傳參與政治活動的方式。歸納綜整梁啟超的戲劇觀包括:一、以「新小說」概念統括「小說」與「戲劇」。二、以「文學進化論」為戲曲定位。三、吸納「文學啟蒙」觀念的戲劇功能論。四、「援史作劇,以劇喻今」的創作理念。五、「以俗載道」的傳播觀念。六、 以多元式評論「現身說劇」。

雖然梁啟超參與戲劇活動時間不長,但他對於近代戲劇的重要貢獻包括:一、戲劇改良的先行者。二、創造文人劇與報刊緊密結合的成功範例。三、使「小說戲曲」在文學中的位階逆轉。梁啟超不但是晚清民初舉足輕重的政治家與輿論界領袖,同時身兼文學家、史學家、報刊主編、教授等多種身分。對於「戲劇」領域來說,因為推動「文學革命」,將「戲劇」與「小說」以「小說界革命」口號一起推動,加上與「報刊」的傳播相結合,響應者紛紛提出各種改良主張。梁啟超戲劇觀的延續與發展可概括為:一、戲劇有益社會的概念逐漸普及。二、從報刊到新式劇場─戲劇改良的多元詮釋。三、戲劇成為「政治宣傳利器」。四、「惟新至上」的劇壇風潮。因為梁啟超的鼓吹與示範帶動,「戲劇改良」的範圍從報刊擴展到「新式舞台」上的京劇與話劇演出,真正達到了「寓教於戲」的目標。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一、梁啟超著作與相關研究 ……2
二、近代戲劇相關研究 ……5
三、近代文學運動相關研究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界義 ……9
一、研究方法 ……9
二、研究界義 ……10

第一章 晚清時勢與梁啟超生平 ……13
第一節 晚清政治局勢概述 ……13
一、內外交逼的國家局勢 ……13
二、洋務運動的推行 ……15
三、政治改革的浪潮 ……15
第二節 晚清思想與文學發展概況 ……17
第三節 梁啟超生平 ……19
一、舊時代科舉士人到新時代知識份子的轉折 ……20
二、建立報刊事業成為言論界鉅子 ……22
三、入閣參政到淡出政壇 ……24
四、學術與教學生涯 ……25
五、影響梁啟超文學觀的重要師友 ……27
小 結 ……32

第二章 晚清劇壇與小說界革命 ……33
第一節 晚清劇壇發展概況 ……33
一、「花雅爭勝」後文人劇先衰再興 ……34
二、中西交流開啟新視野 ……38
三、「戲劇改良」活化近代戲劇發展 ……39
第二節 「小說界革命」─戲劇改良運動的開端 …… 40
一、「維新運動」將「說部」納入「文學改良」 ……41
二、以「小說界革命」包舉戲劇改良 ……44
三、引發戲劇改良的連鎖效應 ……47

第三節 透過報刊實踐戲曲改良 …… 50
一、報刊與改良戲劇的「策略性結合」 ……50
二、戲劇與報刊結合產生的新變 ……54
(一)、因傳播方式改變,改變創作生態 …… 54
(二)、因刊載形式改變,增加閱讀的聯想趣味 ……56
(三)、因報刊語言文字新變,賦予劇作新風貌 ……58
小 結 ……61

第三章 梁啟超的劇作 ……63
第一節 劇目與題材 …… 63
第二節 劇情與結構 ……68
一、《劫灰夢傳奇》(1902) …… 68
二、《新羅馬傳奇》(1902) ……70
三、《俠情記》(1902) ……75
四、《班定遠平西域》(1905) ……76
第三節 主題思想 …… 82
一、揭露社會的頹敗現況,喚醒群體憂患意識 …… 82
二、讚揚英雄與游俠「捨己無畏」的精神,召喚救國志士 … 86
三、強調國民教育與國民責 ……91
四、闡揚尚武精神,革除疲弱的民族形象 ……92
五、灌輸女子平權與新社 ……95
六、表達對國家改革的殷切盼望 ……98
第四節 劇藝特色 ……100
一、在原體製格律基礎上進行變革 ……101
二、巧妙化用前人佳作,鎔鑄個人才思 ……104
三、具實驗精神的語言風格 ……109
四、「雅、劇、俚」互補有無的「樂論」 ……112
五、創造嶄新的舞台腳色形象 ……116
六、具體細微的舞臺指示 ……118
小 結 ……123

第四章 梁啟超的戲劇觀 ……125
第一節 以「新小說」概念統括「小說」與「戲劇」 ……125
第二節 以「文學進化論」為戲曲定位 ……128
第三節 吸納「文學啟蒙」觀念的戲劇功能論 ……131
第四節 「援史作劇,以劇喻今」的創作理念 ……133
第五節 「以俗載道」的傳播觀念 ……136
第六節 以多元式評論「現身說劇」 …… 139
小 結 ……145

第五章 結論 ……147
第一節 劇作現象探討 ……150
一、文本與搬演性 ……150
二、劇作未完成原因分析 ……153
第二節 梁啟超對於近代戲劇的貢獻 ……158
一、戲劇改良的先行者 ……159
二、創造文人劇與報刊緊密結合的成功範 ……162
三、使「小說戲曲」在文學中的位階逆轉 ……164
第三節 梁啟超戲劇觀的延續與發展 …… 167
一、戲劇有益社會的概念逐漸普及 ……167
二、從報刊到新式劇場─戲劇改良的多元詮釋 ……170
三、戲劇成為「政治宣傳利器」 ……173
四、「惟新至上」的劇壇風潮 ……176
結 語 ……181

參考書目 ……18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15101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梁啟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戲劇改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小說界革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戲劇功能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戲劇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報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羅馬傳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班定遠平西域zh_TW
dc.title (題名) 梁啟超劇作及其戲劇觀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drama and drama views of Liang Chi-Chao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梁啟超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全十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著、吳振清等人編校整理:《飲冰室文集點校》(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桃花扇註》,1925年初版,(臺灣:中華書局,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文江、趙豐田編:《梁啟超年譜長編》(修訂本)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時報出版,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曉秋主編:《戊戌維新與近代中國的改革─戊戌維新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爾敏:《近代文化生態及其變遷》(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安祈:《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台北:里人書局,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根勝:《近代戲劇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三聯書店,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鵬軍:《近代傳奇雜劇史論》(台北:學生書局,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元康:《從中國文化到現代性:典範轉移》(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 英:《晚清戲曲小說目》(北京:中華書局,1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 英:《晚清文藝報刊述略》(北京:中華書局,1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 英:《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卷》(北京:中華書局,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 英:《晚清文學叢鈔----傳奇雜劇卷》(北京:中華書局,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惠綿:《元明清戲曲搬演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臺北:漢光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傳譽主編:《梁啟超傳記資料》(19冊)(臺北:天一出版社 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萬曙:《明清戲曲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鶴宜:《明清戲曲學辨疑:規律與變異》(台北:里仁書局,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荔明:《百年家族─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臺北:立續文化,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圳義:《晚清上海租界社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祥才:《梁啟超傳 ─ 救國篇》(臺北:風雲時代 199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祥才:《梁啟超傳 ─ 學術篇》(臺北:風雲時代 199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曉真:《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燕春:《清末民初的晚明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剛:《梁啟超傳》(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松榮:《維新派與近代報刊》(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英德:《明清文人傳奇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保成:《中國近代戲劇形式論》(桂林:灕江出版社,199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曉虹:《覺世與醒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北京:中華書局,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連燕堂:《梁啟超與晚清文學革命》(桂林:灕江出版社,199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題未定」草(七) 〉《魯迅全集第6卷》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俊雅:《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晚清古典戲曲的歷史意義》(台北:學生書局,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夏曉虹:《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史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王德威、商偉:《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育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台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龍:《中國近代通俗戲劇》(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敬之:《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前驅》(臺北:成文出版社,198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明:《現代性與中國當代文學轉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華:《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萼亭:《清代戲劇與崑曲》(臺北:國家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臺北 食貨出版社 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朋園:《知識分子與近代中國的現代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庚、黃菊盛:《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第六卷 戲劇集》(上海:上海書店,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啟華:《風塵孤劍在─梁啟超》(臺北: 萬卷樓出版社,1999,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堂錡等著:《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康有為、梁啟超】(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20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少波等主編:《中國京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積高 :《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寶珠:〈中國維新文化之崛起〉,《中國新文化運動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永義:《說俗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永義:《論說戲曲》(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謹:《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性與本土化》(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遵憲《黃遵憲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保眞、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清末民初時期》(臺北:紅葉文化1994.4,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平華:《中國小說戲曲史料的近代轉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聯芬:《晚清到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奔:《戲劇:中國與東西方》(台北:學海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一虹:《中國話劇通史》(北京:新華書店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山林:《戲曲散論》,(台北,國家處版社200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瑋、王璦鈴主編:《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賢培、汪松濤主編:《廣東近代文學史》(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前:《明清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世興 :《梁啟超教育思想》(臺北:幼獅文化事業,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子瑜、實藤惠秀編校:《黃遵憲與日本友人筆談遺稿》(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廣學:《梁啟超和中國古代學術的終結》(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長海:《曲學與戲劇學》(上海:新華書店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下冊》(臺北:學生書局,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冕:《1898:百年憂患》(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輝:《小說戲曲論集》(台北,貫雅出版公司,199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仲佑:《黃遵憲與清末「詩界革命」》(臺北:國立編譯館,1994.12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檢秋:《梁啟超家族的文化史─新會梁氏》,(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慧芬:《古今戲臺藝術與戲曲表演美學》(台北:里仁書局,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明、樊琪:《中國文學的傳統》(台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昌洪、許小青:《癸卯年萬歲:1903年的革命思潮與革命運動》(武昌:華中師範大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報刊、雜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民叢報》(1902~1907)(台北市:藝文出版社,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小說》(1902~1906)(趙毓林編,上海:上海書店,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新小說》(1904~1906)(新新小說社編,上海:上海書店,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繡像小說》(1903~1906)(上海:上海書店,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幸慧:《「申報」戲曲廣告所反映的上海京劇發展脈絡》,指導教授:王安祈,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 芳:《晚清戲曲的歷史意義》,指導教授:曾永義,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指導教授:王泛森,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鴻鈞:《新民與新國的追求:《新小說》研究》,指導教授:丘為君、陳俊啟,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政:《李玉傳奇的搬演研究》,指導教授:陳芳,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一川:〈晚清: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時段〉,《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衛民:〈古代戲曲考辨三題〉《中國戲曲學報》第25卷第4期(200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范今:〈梁啟超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文史哲》2000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鵬軍:〈中國近代使外載記中的外國戲劇史料論述〉,《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根勝:〈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近代戲劇個性〉,《江西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簡:〈論梁啟超的戲曲創作〉,《湖北大學學報》(2003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班遠:〈晚清民間戲曲革命意涵的研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第二期(199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秀亮:〈從晚清到「五四」:文化轉型與小說的雅化進程〉,《江海學刊》(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光慶:〈梁啟超「新文體」的基本特徵和歷史價值〉,《漢武教育學院學報》(第14卷2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惠如:〈略論中國近代的戲曲改良運動〉,《德育學報》第1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繼成:〈梁啟超與《時務報》,《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37卷5期,199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德:〈梁啟超的戲劇理論與實踐〉,《輔仁國文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國興:〈晚清戲劇變革與外來影響─兼談近代戲劇變革模式的演變和早期話劇與改良戲曲的關係〉《文藝研究》(2002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梁啟超戲劇三種研究〉, 《警專學報》(198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京劇「汪(笑儂)派」探賾〉,《國文學報》(第三十四期,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龍:〈近代戲劇對戲劇性問題的最初感悟〉,《藝術百家》(2003年第1期總期第71期,頁62-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漢民:〈梁啓超對中國近代化的貢獻〉,《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永文:〈晚清報刊小說的傳播與發展〉,《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遲雲飛:〈革命、改良與革命、晚清革命的起因〉,《首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虹:〈從梁啟超報刊實踐看其「善變」與「不變」〉,《廣西大學學報》第22卷第5期(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法:〈戲劇改良:新舊形式的交滲互改〉,《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頁7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紅永:〈論晚清戲曲改良〉,《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第28第3期(2007.8),頁62-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宜學:〈語言變革:晚清戲曲改良運動的先導〉,《同濟大學學報》第16卷第5期(2005年10月),頁6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東甫:〈晚清傳奇雜劇短暫中興與消亡〉,《廣西師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0年3月),頁47-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柏梁:〈序跋在戲曲文化傳播中的作用〉,《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2004年11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