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蔡哲茂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謝博霖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謝博霖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10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5-Oct-2011 14:35:30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5-Oct-2011 14:35:30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5-Oct-2011 14:35:30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96151013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26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6151013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9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主要以西周青銅器中所見人名之間的系聯關係重新釐定過去學者對西周青銅器的斷代研究成果。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目前學者對以人名為西周青銅器斷代的研究成果與其它非以人名為斷代方式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分析西周青銅器所見的人名結構,探討人名結構的規律和此結構如何幫助青銅器斷代。第三章至第五章則分別從西周早期(武、成、康、昭)、西周中期(穆、恭、懿、孝、夷)與西周晚期(厲、宣、幽)三個分期分別探討。以〈緒論〉所言之建立標準器後以人名系聯的方式,以找出各王世與各分期之中較可靠的青銅器斷代結果。第六章則概述前四章之研究成果,並說明本文使用人名對西周青銅器斷代的結論。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文獻檢討 7第三節研究方法 13第二章 西周青銅器銘文人名辨析 17第一節 西周青銅器銘文所見女性人名 17一、女性人名與姓 17二、女性人名中的名與字 21三、西周金文中女性人名組合方式 21四、女性人名結構的判斷問題 28第二節 西周青銅器銘文所見男性人名 28一、男性人名中的氏 29二、單一形式的男性人名 31三、複合形式的男性人名 34四、男性人名結構的判斷問題 41第三節 西周金文中帶有謚號與日干的人名 41第四節 西周青銅器銘文中人名結構的特點 46第五節 結語 48一、 人名的認定問題 48二、 人名的系聯問題 50三、 以人物與身份為中心的探討方式 51第三章 西周前期人名及斷代 53第一節 西周前期出現的標準器 53一、西周前期出現的周王號 53二、載於傳世文獻可供斷代的事件記錄與相關青銅器 57第二節 武王時代青銅器銘文與相關人名 75一、天亡與天亡簋 75二、右史「利」、檀公 77三、小結 79第三節 成王時代青銅器銘文與相關人名 80一、德 82二、何 83三、獻侯 85四、沬司土疑 87五、康侯封 87六、作冊 89七、禽 89八、周公旦、小臣單、 、岡劫 90九、大保(召公奭)(成王時期)、彔子聖、臣 、御正良、小臣 、旅 92十、鳴士卿、叔、臣卿 93十一、匽侯克 94第四節 康王時代青銅器銘文與相關人名 94一、宜侯夨 95二、作冊大 103三、大保(召公)(康王時期)、叔、王姜(康王時期)、大史友、召伯父辛、伯龢、伯 、亢、茉亞 103四、匽侯旨 105五、盂、南公、明保、夨令(康王時期)、作冊 105六、內史亳 108第五節 昭王時代青銅器銘文與相關人名 109一、王姜、作冊夨令(昭王時代)、作冊 、公尹伯丁父、 110二、昭王南征與王在 諸器 111三、小臣靜、吳 、呂 師邦 114第六節 結語 116第四章 西周中期人名及斷代 117第一節 西周中期出現的標準器 117一、井伯 120二、史墻、 、司馬共、史 126三、榮伯、武公 132第二節 穆王時代青銅器銘文與相關人名 135一、剌 135二、鮮 136三、遹 136四、長甶 136五、井伯( )(穆王時代) 137六、衛(裘衛)(穆王時代) 137七、虎(師虎) (穆王時代)、密叔、師戲 139第三節 恭王時代青銅器銘文與相關人名 141一、師 142二、史墻 143三、趞曹 143四、丼伯(司馬丼伯 ) 144五、利 144六、豆閉 146第四節 懿王時代青銅器銘文與相關人名 146一、匡 149二、裘衛(懿王時代)與裘衛諸器相關人名 149三、丼伯(懿王時代)、伯俗父(師俗父) 150四、邑父、 伯、定伯 151五、榮伯、單伯 151六、眉敖 152第五節 跨越數王與年限不明的西周中期青銅器銘文相關人名 152一、丼伯(井伯、司馬丼伯 )、師虎、師 父、內史駒、師毛父、走、救、師 158二、內史吳、牧、師 父、宰朏、史戊 160三、榮伯(司徒榮伯)、卯、榮季、輔師 、宰獸、內史尹仲、奠丼叔康、衛、同、吳大父、弭伯師耤、弭叔師察 161四、師永、遣仲、鄭司徒函父、邑人奎父、周人司工 、 史、師氏、畢人師同、 165五、司馬共、師俞、諫 166六、史 (內史 )、蔡、宰曶、師 、大師 、揚、單伯(司徒單伯)、王臣 169七、師俗、史密 171八、(微伯 、微 )、虢叔、師壽、 父、司土 171九、宰倗父、仲倗父、望、楚 172十、定伯、即 173十一、益公、師詢、師酉、乖伯、王臣、申、走馬休、仲 173十二、應侯視工 181第六節 結語 182第五章 西周後期人名及斷代 183第一節 西周後期出現的標準器 183一、西周後期出現的周王號 183二、載於傳世文獻可供斷代的事件記錄與相關青銅器 185三、小結 210第二節 厲王時代青銅器銘文與相關人名 210一、 …………………………………………………………………………………………………………….210第三節 宣王時代青銅器銘文與相關人名 211一、琱生、召姜、召伯虎 213二、吳虎與吳虎鼎所載相關人物 219三、克、士曶、 季、史趛 221四、逨(吳逨)、榮兌、司工散、長父、司馬壽 224五、、史淢、宰頵 225第四節 跨越數王與年限不明的西周中期青銅器銘文相關人名 226一、師龢父(伯龢父)、師 、宰琱生、師兌、同仲、 伯 227二、伊 230三、武公、禹(叔向父禹)、噩侯馭方、多友、南宮柳、敔、榮伯 230第五節 結語 232第六章 結論 235參考書目 237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6151013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金文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青銅器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斷代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人名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西周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西周青銅器銘文人名及斷代研究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Research of Western Zhou bronzes dating with personal names on its inscription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 傳統文獻與相關注疏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猷校譯:《呂氏春秋新校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司馬遷撰,[唐]司馬貞索隱,(日)瀧川龜太郎編著:《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司馬遷著,(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校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王引之,《經傳釋詞》,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冊1260,據守山閣叢書本排印,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91年10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王念孫、王引之,《經義述聞》,台北:中華書局,1987年1月台四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朱右曾,《汲冢紀年存真》,台北:新興書局,195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北京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全八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第11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孫星衍,陳抗、盛冬鈴點校,《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2007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孫詒讓,《古籀拾遺‧古籀餘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徐文靖:《竹書紀年統箋》卷八,收錄於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陳介祺:《簠齋金文題識》,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六,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劉淇著、章錫琛校注,《助字辨略》,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7月第2版北京第6次印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心錄》,《錢大昕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對:《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柯昌濟,《韡華閣集古錄跋尾》,香港:崇基書店,196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屈萬里,《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第二次印行。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元誥著,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國語集解》(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2006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台北:洪葉文化,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筠茹著,黃懷信標校,《尚書覈詁》,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 近現代學者論著專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白川靜著,袁林譯,徐喜辰校:《西周史略》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白川靜著,蔡哲茂、溫天河譯,《金文的世界》,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美)夏含夷,《古史異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上海博物館編,《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博物館,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于省吾,《商周金文錄遺》,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于豪亮,《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尹盛平,《西周史徵》,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尹盛平主編:《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群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健,《西周政治地理結構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暉,《商周文化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輝,《高山鼓乘集 王輝學術文存二》,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白冰,《青銅器銘文研究──白川靜金文學著作的成就與疏失》,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任偉,《西周封國考疑》,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全廣鎮,《兩周金文通假字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中國古代青銅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商周家族型態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張榮明編,《西周諸王年代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幼琦,《西周年代學論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景成,《商周青銅器族氏銘文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樹環,《西周錫命銘文新研》,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樹環,《西周對外經略研究》,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其昌,《金文世族譜》,史語所專刊之十二,193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其昌,《金文曆朔疏證》,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鎮鋒,《考古文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鎮鋒編,《陝西金文彙編》,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呂文郁,《周代的采邑制度》增訂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峰著,徐鋒譯、湯惠生校:《西周的滅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朝遠,《西周土地關係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朝遠,《青銅器學步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著,《古文物中的古文明》,台北:商務印書館,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編著,《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杜勇、沈長雲,《金文斷代方法探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汪中文,《兩周官制論稿》,高雄:復文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長雲,《上古史探研》,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寶春,《商周金文錄遺考釋》(全三冊)收於《古典文獻研究輯刊》第30-32冊,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法高,《金文零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所,195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寶宏,《西周青銅重器銘文集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寶宏,《近出西周金文集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澐,《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侯志義,《西周金文選編》,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洪文瀾:《中國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胡長春,《新出殷周青銅器銘文整理與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8。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蘭,《唐蘭先生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編著,《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頁3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詒讓,《古籀拾遺‧古籀餘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稚雛,《金文著錄簡目》,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會變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承源,《中國古代青銅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木森,《西周青銅彝器彙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本漢著、陳舜政譯,《先秦文獻假借字例》(全二冊),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玉金,《西周漢語代詞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光裕,《雪齋學術論文二集》,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光裕,《雪齋學術論文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再興,《西周金文文字系統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初、劉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長壽,《商周考古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長壽,《新世紀的中國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淑一,《先秦姓氏制度考索》,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懋鎔,《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第二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懋鎔,《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曹瑋,《周原遺址與西周銅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許倬雲,《西周史》增訂版,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攷釋》,收於《郭沫若全集》第七、八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沫若,《金文餘釋之餘》收於《郭沫若全集》第五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沫若,《金文叢考》收於《郭沫若全集》第五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偉川,《兩周史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偉川編,《周公攝政稱王與周初史事論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公柔,《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公柔、張長壽、王世民等著:《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平,《燕史紀事編年會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佩芬,《夏商周青銅器研究》(全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初生編纂,《金文常用字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直,《讀金日札;讀子日札》,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夢家,《中國文字學》,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夢家,《西周年代考‧六國紀年》,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漢平,《西周冊命制度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裕商,《西周青銅器年代綜合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盛璋,《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然偉,《殷周青銅器賞賜銘文研究》,香港:龍門書店,197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希枚,《先秦文化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寬,《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寬,《楊寬古史論文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全編》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耐林廎甲文說;卜辭瑣記;卜辭求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懷源,《西周金文詞彙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趙誠,《二十世紀金文研究述要》,太原:書海出版社,200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趙誠,《甲骨文與商代文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雨,《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昭瑞,《宋代著錄商周青銅器銘文箋證》,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啟益,《西周紀年》,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翔、陳抗、陳初生、董琨編著,李學勤審訂,《商周古文字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潘玉坤,《西周金文語序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潘慧如,《晉國青銅器銘文探研》,香港:青文書屋,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顧頡剛,《史林雜釋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 青銅器著錄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方濬益,《綴遺齋彝器考釋》,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吳大澂《愙齋集古錄》,天津:天津古籍書店,199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羅振玉編,《三代吉金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保利藏金編輯委員會編著,《保利藏金: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保利藏金編輯委員會編,《保利藏金: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續》,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闓生,《吉金文錄》,台北:樂天出版社,197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首陽齋、上海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首陽吉金:胡盈瑩、范季融藏中國古代青銅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泉屋博古館,《泉屋博古》中国古銅器編,京都:泉屋博古館,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4-199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考古所編,《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陜西省文物局、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編,《盛世吉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雨、盧岩,《近出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雨,《流散歐美殷周有銘青銅器集錄》,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鍾柏生等合編,《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合編》,台北:藝文印書館,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四、 學位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方炫琛,《左傳人物名號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方麗娜,《西周金文虛詞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江學旺,《西周金文研究》,上海:南京大學博士論文,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汪中文,《西周冊命金文所見官制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余迺永,《兩周金文音系考》,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樹環,《西周土地所有權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碩士論文,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婷薇,《西周早期燕國金文與召公奭事蹟研究》,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柯佩君,《西周金文部件分化與混同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聖傑,《殷商至春秋時期金文人物名號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鄭憲仁,《周穆王時代銅器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謝美鈺,《莊白一號窖藏青銅器暨銘文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五、 期刊與單篇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 期刊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于省吾,〈利簋銘文考釋〉,《文物》,1977年第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于省吾,〈略論西周金文中的「六 」和「八 」及其屯田制〉,《考古》,1964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于省吾,〈墻盤銘文十二解〉,《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絳縣文化局,〈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發掘簡報〉,《文物》,2006年第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考古隊:〈北京琉璃河1193號大墓發掘簡報〉,《考古》,1990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方述鑫,〈召伯虎簋銘文新釋〉,《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日知,〈釋共和共伯[和]可以休矣〉,《史學理論研究》,1993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世民,〈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諸侯爵稱〉,《歷史研究》,1983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世民,〈應侯見工鐘的組合與年代〉,收錄於保利藏金編輯委員會編,《保利藏金: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續》,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占奎,〈西周王年紀年擬測〉,《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占奎,〈琱生三器銘文考釋〉,《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占奎,〈讀金隨札──內史亳同〉,《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永波,〈關於西周早期銅器分期的一點意見──讀《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中原文物》2003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玉哲,〈《琱生簋銘新探》跋〉,《中華文史論叢》,1989年第1輯(總44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宏,〈膳夫山鼎年代再議〉,《滄桑》,2009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育成,〈兩周金文探討婦名「稱國」規律〉,《江漢考古》,1982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明春:〈高誘注闕疑例述略〉,《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冠英,〈 簋考釋〉,《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進鋒,〈《保卣》銘剩義新探〉,《唐都學刊》2008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進鋒,〈新出《五年琱生尊》與琱生諸器新釋〉,《歷史教學》,2008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進鋒,〈說「王臣」──兼論西周分封制的統治功能〉,《人文雜志》2009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進鋒、邱咏梅,〈五年琱生尊與琱生器人物關係新探〉,《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輝,〈琱生三器考釋〉,《考古學報》,2008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輝,〈琱生三器考釋〉,《考古學報》,2008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輝,〈逨盤銘文箋釋〉,《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輝,〈讀扶風縣五郡村窖藏銅器銘文小記〉,《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翰章、陳良和、李保林:〈虎簋蓋銘簡釋〉,《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史言,〈扶風庄白大隊出土的一批西周銅器〉,《文物》1972年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史言,〈眉縣楊家村大鼎〉,《文物》,1972年7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史紅慶,〈十三年 壺斷代新考〉,《殷都學刊》,2007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史樹青,〈西周蔡侯鼎銘釋文〉,《考古》,1966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田醒農、雒忠如,〈多友鼎的發現及其銘文試釋〉,《人文雜志》,1981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白于藍,〈師永盂新釋〉,《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石岩,〈周代金文女子稱謂研究〉,《文物春秋》,2004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伍仕謙,〈微氏家族銅器群年代初探〉,《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伍仕謙,〈微氏家族銅器群年代初探〉,《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召誥》、《洛誥》、何尊與成周〉,《歷史研究》,2006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士山盤銘文初釋〉,《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 公簋與唐伯侯于晉〉,《考古》,2007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金文日名統計與商代晚期商人日名制〉,《中原文物》,1990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師酉鼎與師酉簋〉,《中國歷史文物》,2004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琱生簋銘新探〉,《中華文史論叢》,1988年第1輯,頁79-9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衛簋與伯 諸器〉,《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考古與文物編輯部,〈虎簋蓋銘座談紀要〉,《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景成,〈盠駒尊與昭王南征〉,《東南文化》,2008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景成,〈論西周王朝政府的僚友組織〉,《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琳儀、黃錫全,〈啟卣、啟尊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鎮烽,〈內史亳豐同的初步研究〉,《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鎮烽,〈琱生尊銘文的幾點考釋〉,《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吳鎮烽、朱捷元、尚志儒,〈陜西永壽、藍田出土西周銅器〉,《考古》,1979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仲操,〈兩周金文中的婦女稱謂〉,《古文字研究》十八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朝遠,〈「 簋為厲王之器」說獻疑〉,《古文字研究》第24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朝遠,〈五祀 鐘新讀〉,《華學》第七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福泉,〈訇簋銘文的綜合研究〉,《湖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天亡簋」試釋及有關推測〉《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令方尊、方彝新釋〉,《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先秦人名的幾個問題〉,《歷史研究》,1991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考古發現與古代姓氏制度〉,《考古》,1987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吳虎鼎考釋〉,《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岐山董家村訓匜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眉縣楊家村新出青銅器研究〉,《文物》,2003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班簋續考〉,《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琱生諸器铭文聯讀研究〉,《文物》,2007年第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頌器的分合及其年代的推定〉,《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論史墻盤及其意義〉,《考古學報》,1978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論西周中期至晚期初金文的組合〉,《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論克器的區分〉,《夏商周年代學札記》,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論虎簋蓋二題〉,《華學》第四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論 簋的年代〉,《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等,〈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銘銅器座談紀要〉,《考古》,1989年1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杜家祁,〈媵器銘文探微─兼論黃、曾、楚國姓〉,《書目季刊》,1987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汪中文,〈兩周金文所見周代女子名號條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沈長雲,〈說燕國的分封在康王之世──兼說銘有「匽侯」的周初青銅器〉,《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9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文,〈新出的幾件西周銅器〉,《文物》,1972年7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原考古隊,〈周原出土伯公父簠〉,《文物》,1982年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璦,〈矩伯、裘衛兩家族的消長與周禮的崩壞〉,《文物》,1976年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鳳五,〈眉縣楊家村窖藏《四十二年逑鼎》銘文初探〉,《華學》第七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曉陸、穆曉軍,〈吳虎鼎銘錄〉,《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尚志儒,〈西周金文中的井國〉,《文博》1993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屈萬里:〈諡法濫觴於殷代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三本。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澐,〈對早期銅器銘文的幾點看法〉,《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澐:〈琱生尊與琱生簋的聯讀〉,《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澐:〈琱生簋新釋〉,《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蘭,〈西周時代最早的一件銅器利簋銘文解釋〉,《文物》,1977年第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蘭,〈陝西省岐山董家村新出重要銅器銘辭的譯文和注釋〉,《文物》,1976年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蘭,〈略論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銅器群的重要意義〉,《文物》,1978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蘭,〈關於大克鐘〉,《出土文獻研究》第一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含夷,〈四十二年、四十三年吳逨鼎的年代〉,《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夏含夷,〈從 簋看周穆王在位年數及年代問題〉,《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稚雛,〈天亡簋銘文匯釋〉,《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勁草:〈「共和」考辨〉,《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稚雛,〈金文釋讀中一些問題的探討〉(續),《古文字研究》第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稚雛,〈長 盉銘文匯釋〉,《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稚雛,〈保卣銘文匯釋〉,《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中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關問題〉,《考古學報》,1959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中舒,〈西周墻盤銘文箋釋〉,《考古學報》,1978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中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關問題〉,《考古學報》,1959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中舒、趙誠等,〈關於利簋銘文考釋的討論〉,《文物》,1978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鳳先,〈西周晚期四要素俱全的高王年金文曆日的相容性研究〉,《華學》第八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晁福林,〈《墻盤》斷代再議〉,《中原文物》1989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晁福林,〈「共和行政」與西周後期社會觀念的變遷〉,《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殷瑋璋,〈新出土的太保銅器及其相關問題〉,《考古》,1990年1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殷瑋璋、曹淑琴,〈周初太保器研究〉,《考古學報》,1991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陜西周原考古隊,〈陜西扶風庄白一號西周青銅器窖藏發掘簡報〉,《文物》1978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陜西周原考古隊,〈陜西扶風縣云塘、庄白二號西周銅器窖藏〉,《文物》,1978年1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西周鎬京附近部分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86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長安普渡村西周墓的發掘〉,《考古學報》,1957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陜西省永壽、武功縣出土西周銅器〉,《文物》,1964年7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陜西省周原考古隊,〈陜西扶風莊白一號西周青銅器窖藏發掘簡報〉,《文物》,1978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世之,〈應國銅器及相關問題〉,《中原文物》,1986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承源,〈亢鼎銘文——西周早期用貝幣交易玉器的記録〉,《上海博物館集刊》,2000年第00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承源、王世民、王占奎等,〈陜西眉縣出土窖藏青銅器筆談〉,《文物》,2003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國權,〈金文札存二則〉,《古文字研究》第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常金倉,〈西周青銅器斷代的兩個問題〉,《考古與文物》,2006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永山,〈 簋作器者的年代〉,《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玉金,〈論西周漢語第三人稱代詞的本用與活用〉,《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光裕,〈 簋銘文與西周史事新証〉,《文物》,2009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初,〈太保罍、盉的再探討〉,《考古》1990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初,〈甲骨金文零釋〉,《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初,〈西周銘文所見某生考〉,《考古與文物》,1983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初,〈西周銘文所見某生考〉,《考古與文物》,1983年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政烺,〈利簋釋文〉,《考古》,1978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政烺,〈周厲王胡簋釋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政烺,〈周厲王胡簋釋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振林,〈試論銅器銘文形式上的時代標記〉,《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振林:〈關於兩件吳越寶劍銘文的釋讀問題〉,載於《中國語文研究》第七期,香港:中文大學,198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桂光,〈沬司徒簋及其相關問題〉,《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培瑜,〈逨鼎的月相紀日和西周年代〉,《文物》,2003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培瑜,〈逨鼎的月相紀日和西周年代〉,《文物》,2003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培瑜,〈逨鼎的王世與西周晚期歷法月相紀日〉,《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淑一,〈金文族姓研究中的常見問題〉,《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8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聞玉,〈曶鼎王年考〉,《貴州社會科學學報》,1988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聞玉,〈 簋及穆王年代〉,《中國歷史文物》,2007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懋鎔,〈西周周王銅器論列〉,《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懋鎔,〈周人不用日名說〉,《歷史研究》,1995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懋鎔,〈金文所見西周世族政治〉,《人文雜志》,1986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懋鎔:〈逨盤西周王年〉,《齊魯學刊》,2006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曹兆蘭,〈周代金文嵌姓的稱謂結構模式〉,《古文字研究》第24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曹兆蘭,〈周代金文嵌姓的稱謂結構模式〉,載於《古文字研究》第24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曹兆蘭,〈金文女性稱謂中的古姓〉,《考古與文物》2002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曹兆蘭,〈金文中方言「嬭」與雅言「母」的相因生義〉,《方言》,2002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曹定雲,〈周代金文女子稱謂類型研究〉,《考古》,1999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曹錦炎,〈關于宜侯夨簋銘文的幾點看法〉,《東南文化》,1990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盛冬鈴,〈西周銅器銘文中的人名及其對斷代的意義〉,《文史》十七輯,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連劭名,〈史墻盤銘文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連劭名,〈西周金文中的「眉敖」〉,《四川文物》,2007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沫若,〈弭叔簋及訇簋考釋〉,《文物》,1960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沫若,〈師克盨銘考釋〉,《文物》,1962年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沫若,〈班簋的再發現〉,《文物》,1972年9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沫若,〈輔師 簋考釋〉,《考古學報》,1958年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平,〈再論克罍、克盉銘文及其有關問題──兼答張亞初同志〉,《考古與文物》1995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全方、陳馨,〈新見商周青銅器瑰寶〉,《收藏》2006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秉新,〈金文考釋四則〉,《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英杰,〈金文「順」字說略〉,《北方論叢》,2009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英杰,〈新出琱生尊補釋〉,《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連慶,〈晉姜鼎銘新釋〉,《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絜,〈應公鼎銘與周代宗法〉,《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絜、祖雙喜,〈亢鼎銘文與西周土地所有制〉,《中國歷史文物》,2005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裕商,〈周伐玁狁及相關問題〉,《歷史研究》,2004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裕商,〈保卣新解〉,《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彭裕商,〈謚法探源〉,《中國史研究》,1999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斯維至,〈西周金文所見職官考〉,《中國文化研究彙刊》,1947年第七卷。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童教英,〈「共和行政」考索〉,《浙江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馮時,〈琱生三器銘文研究〉,《考古》,2010年第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奇逸,〈甲金文中王號生稱與諡法問題的研究〉,《中華文史論叢》1983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盛璋,〈長安鎬京地區西周墓新出青銅器群初探〉,《文物》,1986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盛璋,〈保卣銘的年代、地理與歷史問題〉,《考古學報》,1957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盛璋,〈班簋的年代、地理與歷史問題〉,《考古與文物》,1981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盛璋,〈郭院長關於新出銅器三器的考釋及其意義〉,《社會科學戰線》,1980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錫全,〈士山盤銘文別議〉,《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錫全,〈士山盤銘文別議〉,《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文山,〈西周青銅邢器「麥尊」通釋〉,《邢台師範高專學報》1997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亞長,〈再說金文中所見之益公──兼與韓巍先生商榷〉,《考古與文物》,2009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正渤,〈亦談 見簋銘文的曆日與所屬年代〉,《中國歷史文物》,2007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正渤,〈西周標準器銘文疏証〉(一),《中國文字研究》第七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葉正渤,〈厲王紀年銅器銘文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董珊,〈略論西周單氏家族窖藏青銅器銘文〉,《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裘錫圭,〈史墻盤銘解釋〉,《文物》,1978年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翟建宏,〈青銅器分期斷代方法論研究〉,《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第23卷,總8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趙光賢,〈關於琉璃河1193號周墓的幾個問題〉,《歷史研究》,1994年第2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趙誠,〈墻盤銘文補釋〉,《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雨,〈師 鐘與姬 母豆〉,《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桓,〈關於《五年琱生尊》的釋讀問題〉,《考古與文物》,2008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釗,〈古文字中的人名資料〉,《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釗,〈利簋銘文新解〉,《古文字研究》第26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啟益,〈微氏家族銅器與西周銅器斷代〉,《考古》,1978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翔,〈周夷王經營南淮夷及其與鄂之關系〉,《江漢考古》,1983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曉暉,〈商周族徽銘文研究述評〉,《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穆海亭,〈周代金文中的婦名〉,《文博》,2007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穆曉軍,〈陜西長安縣出土西周吳虎鼎〉,《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韓軍,〈西周金文研究中的「康宮問題」論爭述評〉,《殷都學刊》,2007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韓巍,〈周原強家西周銅器群世系問題辨析〉,《中國歷史文物》,2007年第3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韓巍,〈眉縣盠器群的族姓、年代及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韓巍,〈單逑諸器銘文習語的時代特點和斷代意義〉,《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羅西章,〈扶風出土的商周青銅器〉,《考古與文物》,1980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羅西章,〈宰獸簋銘略考〉,《文物》,1998年第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羅西章,〈陜西扶風縣北橋出土一批西周青銅器〉,《文物》1974年11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羅新慧,〈士與理──先秦時期刑獄之官的起源與發展〉,《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龐懷清,〈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西周銅器窖穴發掘簡報〉,《文物》1976年5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陜西扶風五郡西村西周青銅器窖藏發掘簡報〉,《文物》,2007年第8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寶雞茹家庄西周墓發掘隊,〈陜西省寶雞市茹家庄西周墓發掘簡報〉,《文物》,1976年4期。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二) 論文集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子超,〈媵器試論〉,《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長豐,〈「虎」族器整理與研究〉,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恩田,〈「成周」與西周銅器斷代──兼說何尊與康王遷都〉,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朱鳳瀚,〈房山琉璃河出土之克器與西周早期的召公家族〉,遠望集邊委會編:《遠望集──陜西考古研究所華誕四十周年紀念文集》,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浩、羅運環,〈論乖伯簋的年代及其國別〉,《楚文化研究論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零,〈西周金文中的土地轉讓〉,李零:《李零自選集》,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它簋新釋──關於西周商業的又一例證〉,《文物與考古論集——文物出版社成立三十週年紀念》,文物出版社,198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西周晚期金文曆日的歸納〉,《夏商周年代學札記》,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伯 青銅器與西周典祀〉,陳昭容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新出應公鼎釋讀〉,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靜方鼎補釋〉,《夏商周年代學札記》,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大盂鼎新論〉,《李學勤集──追溯•考據•古文明》,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周鳳五,〈眉縣楊家村窖藏《四十三年逑鼎》銘文初探〉,收錄於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稚雛,〈毛公鼎銘今釋〉,《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錫台,〈應、申、鄭、柞等國同器銘文考釋〉,《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馬承源,〈關於商周貴族使用日干稱謂問題的探討〉,《王國維學術研究論集》(一)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振林,〈毛公 鼎考釋〉,《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桂光,〈金文語詞考釋二則〉,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連航,〈讀新出土銘文札記三則〉,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懋鎔,〈再論「周人不用族徽說」〉,收於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郭偉川,〈宗周鐘(周王 鐘)新考〉,郭偉川,《兩周史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公柔,〈《曾伯 簠》銘中的「金道錫行」及相關問題〉,《中國考古學論叢──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建所年紀念》,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公柔:〈西周金文中的新邑、成周與王城〉,《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英杰,〈 簋銘文補釋〉,《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陳斯鵬,〈唐叔虞方鼎銘文新解〉,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曾志雄,〈西周銘文中的一種紀時方式──兼論《靜簋》的紀時解讀問題〉,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天樹,〈禹鼎銘文補釋〉,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黃錫全,〈西周「文盨」補釋〉,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希枚,〈姓字古義析證〉,《先秦文化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楊澤生,〈史牆是秉筆直書的史官嗎?──關於牆盤銘文記述昭王部分的釋讀〉,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董作賓,〈周金文中生霸死霸考〉,《董作賓先生全集甲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鄧佩玲,〈從新見《呂簋》銘文試論「 」、「奠師氏」、「 旂」之釋讀〉,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三) 會議論文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人聰,〈釋西周金文的「俎」字〉,《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占奎,〈由伯懋父說西周成王到穆王前期的銅器斷代〉,發表於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辦「紀念徐中舒先生誕辰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4月18-19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王彩梅,〈關於召公奭歷史的幾個問題〉,陜西歷史博物館編,《西周史論文集-第二次西周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樹環,〈金文釋讀(二則)〉第五屆訓詁學研討會論文,台中:2000年12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何樹環:〈柞伯鼎銘文剩義〉發表於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主辦:「第二十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5月1-2日。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先登,〈邢國青銅器的初步分析〉,《1998年河北邢臺中國商周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代文明研究》(一),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李學勤,〈克罍、克盉的幾個問題〉,收於《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3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汪中文,〈媵器銘文所見周代女子名號例〉,《中國文字學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5月。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徐良高,〈邢、鄭井、豐井芻議〉,《1998年河北邢臺中國商周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代文明研究》(一)。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釗,〈金文考釋零拾〉,《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蔡哲茂,〈釋 〉,「第十一屆古文字學研討會」,吉林:長春,1996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四) 網路資源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林澐,〈琱生三器新釋〉,發表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年1月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286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袁金平〈新見西周琱生尊銘文考釋〉發表於「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06年12月9日(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jwyj/436.html)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六、 工具用書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出版社,197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釋文》全六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編纂,《金文文獻集成》,香港:香港明石文化,2004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白于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孫海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張亞初編著,《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2005年重印。 | zh_TW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劉雨等編,《商周金文總著錄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