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陰律與陽法之間---以玉歷寶鈔為中心
作者 胡學丞
貢獻者 林端<br>林端
胡學丞
關鍵詞 陰律
三教規範
國法
玉歷寶鈔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36:47 (UTC+8)
摘要 本論文係以清代載有陰律之善書中最為流行的《玉歷寶鈔》為中心,以其所載陰律(簡稱「陰律」)分別與儒、釋、道三教之行為規範(簡稱「三教規範」)、宋代以後的中國傳統法律(簡稱「國法」)相比較,找出陰律與三教規範、國法兩者之關係,並對陰律加以分類,藉此瞭解陰律此一「活法」,增進對中國傳統法文化之認識。
陰律可粗分為:人―宗教關係類、人―非人眾生關係類、人―人關係類,其與三教規範間之關係主要為相類似、相親近、相衝突,其與國法間之關係則為:相親近、相衝突、相補充。基於研究所得,陰律是一套三教混雜、聖俗不分、橫跨三界、古今皆存、抽象具體並立的行為規範,其與三教規範、國法共同組成了一張各主不同階層或團體的法網。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甲 、傳統文獻
一、 經部
1. 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北京:中華書局,2001。
二、 史部
(一) 政書類
1.(宋)竇儀等,《宋刑統》,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
2.(元)完顏納丹等撰,黃時鑑點校,《通制條格》,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3.(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平:國立北平圖書館,1936。
4.(清)昆岡等,《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0。
5.(清)姚雨薌原纂,(清)胡仰山增輯,《大清律例會通新纂》,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
6.(清)沈之奇撰,懷效鋒、李俊點校,《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7.(清)汪輝祖,《學治臆說》,收於張廷驤編,《入幕須知五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8.黃彰健編,《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9。
(二) 編年史
1. (北宋)李燾撰,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
三、 子部
1.(晉)不著撰人,《女青鬼律》,收於《正統道藏》3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2.(西晉)法炬共法立譯,《法句譬喻經》,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4,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3.(東晉)不著撰人,《赤松子中誡經》,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4.(東晉)葛洪撰,(蕭梁)陶弘景補闕,(金)楊用道增補,《葛仙翁肘後備急方》,收於《正統道藏》5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5.(東晉)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摩訶僧祇律》,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2,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6.(梁)諸大法師集撰,《慈悲道場懺法》,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45,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7.(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四分律》,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2,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8.(後秦)佛陀耶舍譯,《四分律比丘戒本》,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2,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9.(後秦)弗若多羅共羅什譯,《十誦律》,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3,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10.(後秦)鳩摩羅什譯,《梵網經》,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4,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11.(北涼)曇無讖譯,《優婆塞戒經》,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4,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12.(北齊)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7。
13.(南梁)不著撰人,《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太玄上宮女青四極明科律文》,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14.(南陳)不著撰人,《太上老君經律•老君說一百八十戒》,收於《正統道藏》3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15.(六朝)不著撰人,《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三元品戒罪目》,收於《正統道藏》1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16.(六朝)不著撰人,《太上經戒•妙林經二十七戒》,收於《正統道藏》3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17.(六朝)不著撰人,《太微靈書紫文仙忌真記上經》,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18.(六朝)不著撰人,《洞真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太上九真明科》,收於《正統道藏》56,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19.(六朝)不著撰人,《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收於《正統道藏》56,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20.(六朝)不著撰人,《太上洞玄靈寶誡業本行上品妙經》,收於《正統道藏》1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21.(六朝)不著撰人,《玄都律文》,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22.(隋唐)不著撰人,《無上內祕真藏經》,收於《正統道藏》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23.(唐)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收於《正統道藏》1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24.(唐)張萬福,《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收於《正統道藏》48,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25.(唐)道宣撰,《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40,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26.(唐)般若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3,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27.(唐末五代)杜光庭刪定,(元明)仲勵增修,《道門科範大全集•北斗延生醮說戒儀》,收於《正統道藏》53,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28.(北宋)張君房編,《雲笈七籤》,收於《正統道藏》37,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29.(南宋)不著撰人,《紫團丹經》,收於《正統道藏》3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30.(宋)道誠集,《釋氏要覽》,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54,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
31.(宋)不著撰人,《太上感應篇》,收於袁嘯波編,《民間勸善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2.(宋)葉義問,《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收於《正統道藏》5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33.(宋)不著撰人,《梓潼帝君化書》,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34.(宋)不著撰人,《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文》,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35.(宋)賈善翔編,《太上出家傳度儀》,收於《正統道藏》54,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36.(金)又玄子,《太微仙君功過格》,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37.(宋元)寧全真授,林靈真編,《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55,收於《正統道藏》1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38.(元)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正統道藏》4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39.(元)徐道齡集注,徐道玄校正,《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註》,收於《正統道藏》28,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40.(元)不著撰人,《清河內傳•勸敬字紙文》,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41.(元)彭致中,《鳴鶴餘音》,收於《正統道藏》4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42.(元明)不著撰人,《道法會元•天書雷篆上》,收於《正統道藏》4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43.(元明)不著撰人,《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本願經》,收於《正統道藏》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44.(明)宗本集,《歸元直指集》,收於《卍新纂續藏經》61,台北:宏願出版社,1992。
45.(明)一如,《三藏法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46.(明)不著撰人,《文昌帝君陰騭文》,收於袁嘯波編,《民間勸善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7.(明)袾宏,《自知錄》,收於袁嘯波編,《民間勸善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8.(明)劉宗周,《人譜(附類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1。
49.(明)不著撰人,《協天大帝玉律經寶卷》,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續編》7,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50.(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
51. (明)朱柏盧,《朱子治家格言》,收入郭明進主編,《治家格言第二輯》,永和:漢威出版社,1993。
52.(清)弘贊輯,《六道集》,收入《卍新纂續藏經》88,台北:新文豐公司影印卍續藏經會,1976。
53.(清)陸定圃,《精校冷廬醫話》,台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1997。
54.(清)顏章敬、顏雲麓,《丹桂籍註案》,收入胡道靜等編,《藏外道書》12,成都:巴蜀書社,1992。
55.(清)不著撰人,《十戒功過格》,收入胡道靜等編,《藏外道書》12,成都:巴蜀書社,1992。
56.(清)不著撰人,《玉歷鈔傳警世》(道光十年本),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
57.(清)不著撰人,《石印玉歷至寶鈔》(光緒三年本),收於胡道靜等編,《藏外道書》12,成都:巴蜀書社,1992。
58.(清)不著撰人,《玉歷鈔傳警世》(嘉慶十一年本),收於吉岡義豐,《吉岡義豐著作集》第一卷,東京都:五月書房,1989。
59.(清)不著撰人,《因果寶經》,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
60.(清)不著撰人,《孚佑帝君十王卷》,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1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
61.(清)不著撰人,《陰陽果報錄》,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續編》9,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62.(清)不著撰人,《玉準輪科輯要》,北京同善總社金科流通處敬刊,北京天華館印。
63.(清)不著撰人,《天律聖典》,高雄:合信印經處。
64.(清)《毗陵長溝朱氏祠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65.(清)《湘陰狄氏家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66.(清)《永興張氏合族禁條》,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67.(清)《寧鄉熊氏祠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68.(清)《壽州龍氏家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69.(清)《合江李氏族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70.(清)吳有如等,《點石齋畫報》,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2001。
71.一群義工整編,《玉歷寶鈔》,台中:法藏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不明。
72.(不明)不著撰人,《洪恩靈濟真君禮願文》,收於《正統道藏》1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乙 、近人論著
一、 專書
(一) 中文部份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4。
2. 王月清,《中國佛教倫理思想》,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
3. 朱越利,《道藏分類解題》,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4. 江志宏,《台灣傳統常民社會的明幽二元思維普度、祭厲與善書》,台北:稻鄉出版社,2005。
5. 伍成泉,《漢末魏晉南北朝道教戒律規範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
6. 任宗權,《道教戒律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7. 呂大吉主編,《宗教學通論》,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3。
8. 沈宗憲,《宋代民間的幽冥世界觀》,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
9. 李太正等合著,《法學入門》,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
10. 沈大明,《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1.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12. 林端,《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13. 林端,《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
14. 侯杰、范麗珠,《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5. 姜生,《漢魏兩晉南北朝道教倫理論稿》,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
16. 姜生、郭武,《明清道教倫理及其歷史流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17. 韋政通主編,《中國哲學辭典大全》,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
18. 胡禮忠、戴鞍鋼,《晚清史》,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0。
19. 胡新生,《中國古代巫術》,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0. 耿雲卿,《先秦法律思想與自然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
21. 袁純正,《先秦儒學之人倫思想――以孔孟思想為中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
22. 唐怡,《道教戒律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
23. 袁光儀,《晚明之儒家道德哲學與世俗道德範例研究――劉蕺山《人譜》與《了凡四訓》、《菜根譚》之比較》,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
24.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25. 陳元朋,《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7。
26. 陳霞,《道教勸善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
27. 馬漢寶,《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發展》,台北:自版,1999。
28. 馬小紅,《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9. 陳瑛主編,《中國倫理思想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30. 馬書田,《中國冥界諸神》,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
31. 陳登武,《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32. 陳登武,《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
33. 常建華,《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4. 陳瑤蒨,《台灣的地獄司法神──清中業以來十王信仰與玉歷寶鈔》,台北:蘭臺出版社,2007。
35. 游子安,《勸化金箴──清代善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36. 游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
37. 勞政武,《佛教戒律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38. 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39. 馮爾康,《生活在清朝的人們》,北京:中華書局,2005。
40. 經君建,《清代社會的賤民等級》,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1.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台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
42.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43. 鄭志明,《中國善書與宗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
44. 劉靜貞,《不舉子――宋人的生育問題》,台北:稻香出版社,1998。
45. 鄭金生,《藥林外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46. 劉滌凡,《道教入世轉向與儒學世俗神學化的關係》,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6。
47. 劉紹云,《宗教律法與社會秩序――以道教戒律為例的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
48.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49. 蕭登福,《道佛十王地獄說》,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50.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05。
51. 釋昭慧,《佛教規範倫理學》,台北:法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
52. 嚴耀中,《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二) 外文部份(含譯本)
1. A. P. d’Entre"ves著,李日章譯,《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
2. 包筠雅(Cynthia Brokaw)著,杜正貞、張林譯,趙世瑜校,《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 Derk Bodde and Clarence Morris著,朱勇譯,《中華帝國的法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4. Harold J. Berman著,梁治平譯,《法律與宗教》,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5. Mathieu Deflem著,郭星華、邢朝國、梁坤譯,《法社會學講義――學術脈絡與理論體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頁85-87。
6. Wolfram Eberhard, Guilt and Sin in Traditional China,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7. John K. Fairbank、劉廣京編,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11:晚清篇1800-1911》下,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87。
8. Paul R. Katz, Divine Justice: Relig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9. Heinrich A. Rommen著,姚中秋譯,《自然法的觀念史和哲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
10. S. 斯普林克爾著,張守東譯《清代法制導論:從社會學角度加以分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11.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12. Stephen F. Teiser,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and the Making of Purgatory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
13. 楊慶堃著,范麗珠等譯,《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4. 中村元等著,余萬居譯,《中國佛教發展史》,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
15. 加藤繁,《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
16. 佐藤達玄著,釋見憨等譯,《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嘉義市:財團法人嘉義市安慧學苑文教基金會,1997。
17. 酒井忠夫,《增補中国善書の研究》,東京都:株式会社国書刊行会,2000。
18. 福井康順等監修,朱越利等譯,耿欣校,《道教》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9. 澤田瑞穗,《修訂中国の呪法》,東京都:株式会社平河出版社,2005。
(三) 學位論文部份
1. 王天麟,《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戒律類經典研究:西元二至六世紀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宗教倫理的考察》,台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2. 何淑娥,《魏晉南北朝靈寶經派戒律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二、 論文
(一) 中文部份
1. 丁培仁,〈明道藏有關文昌梓潼帝君文獻考述〉,《宗教學研究》3,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04。
2. 丁培仁,〈道教戒律書考要〉,《宗教學研究》2,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06。
3. 王見川、林萬傳,〈導言〉,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
4. 王汎森,〈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收於陳弱水、王汎森主編,《思想與學術》,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
5. 朱海濱,〈中國最重要的宗教傳統:民間信仰〉,收於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民間」何在 誰之「信仰」》,北京:中華書局,2009。
6. 宋光宇,〈從「玉歷寶鈔」談中國俗民的宗教道德觀念〉,《台灣省立博物館年刊》27,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1984。
7. 宋光宇,〈地獄之說與道德思想的研究〉,《漢學研究通訊》3:1,台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1984。
8. 宋光宇,〈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有關臺灣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收入《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
9. 李豐楙,〈祭煞與安鎮:道教謝土安龍的複合儀式〉(未刊稿)。
10. 李孝悌,〈明清的統治階層與宗教:正統與異端之辨〉,收於《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
11. 李貞德,〈墮胎、絕育和生子不舉〉,收於氏著《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
12. 李為香,〈明末清初善書風行現象解析〉,《東北師大學報》2,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08。
13. 吳震,〈人譜與明清之際的思想轉向〉,收於氏著《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
14. 林瑋嬪,〈臺灣漢人的神像:談神如何具像〉,《臺灣人類學刊》1:2,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
15. 林端,〈儒家論修身與悔過〉,《新世紀宗教研究》8:1,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2009。
16. 段玉明,〈《玉歷至寶鈔》:究係誰家之善書?〉,《宗教學研究》2,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04。
17. 唐大潮,〈論明清之際三教合一思想的社會潮流〉,《宗教學研究》2,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1996。
18. 梁治平,〈中國法律史上的民間法――兼論中國古代法律的多元格局〉,《中國文化》15、16,北京:中國文化研究所,1997。
19. 陳弱水,〈近世中國心靈中的社會觀――以童蒙書、家訓、善書為觀察對象〉,收於氏著《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20. 陳冬春,〈民間法研究的反思性解讀〉,收於《法律文化史研究》2,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1. 陳兵,〈晚唐以來的三教合一思潮及其現代意義〉,《四川師範大學學報》34:4,成都: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2007。
22. 張總,〈初唐閻羅圖像及刻經──以《齊士員獻陵造像碑》拓本為中心〉,《唐研究》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3. 張仲娟、高永旺,〈簡論儒佛道三教關係的演變及發展規律〉,《青海民族學院學報》35:1,西寧: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2009。
24. 游子安,〈清代圖說勸善書與社會教化以《玉歷鈔傳》為例〉,收入《2001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2001。
25. 黃信二,〈論「王陽明道德哲學」與「自然道德律」交融之可能向度〉,《哲學與文化》382,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6。
26. 鄒文海,〈從冥律看我國的公道觀念〉,《東海學報》5:1,台中:東海大學,1963。
27. 潘小慧,〈輔仁學派的天理/自然道德律――以儒家的天理與多瑪斯的自然道德律思想為主的探究〉,《哲學與文化》382,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6。
28. 蕭登福,〈《太上感應篇》、《太微仙君功過格》等善惡功過說與民俗信仰〉,收於氏著《道教與民俗》,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
29. 蕭登福,〈文昌帝君信仰與敬惜字紙〉,《國立台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4,台中:國立台中技術學院,2005。
30. 釋昭慧,〈有關「自然律」與「自然道德律」之佛法觀點〉,《哲學與文化》382,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6。
(二) 外文部份(含譯文)
1. 包筠雅(Cynthia Brokaw),〈明末清初的善書與社會意識型態變遷的關係〉,《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2. 劉王惠箴,〈中國族規的分析:儒家理論的實行〉,收於David S. Nivison等著,孫隆基譯,《儒家思想的實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0。
3. 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道教的清約〉,收於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法國漢學》7,北京:中華書局,2002。
4. 吉岡義豐,〈中国民間の地獄十王信仰について〉,收於氏著《吉岡義豐著作集》第一卷,東京都:五月書房,1989。
5. 後藤武秀,〈台湾における罪観念――「玉歷鈔伝」の描く罪とその予防〉,收於氏著《台湾法の歴史と思想》,京都:法律文化社,2009。
6. 酒井忠夫著,蔡懋棠譯,〈明朝善書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1:2,台北:國立編譯館,1972。
7. 澤田瑞穗著,蔡懋棠譯,〈玉曆鈔傳〉,《臺灣風物》29:4,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7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6156001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6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端<br>林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胡學丞zh_TW
dc.creator (作者) 胡學丞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Oct-2011 14:36:47 (UTC+8)-
dc.date.available 5-Oct-2011 14:36:4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36:4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1560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28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宗教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15600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係以清代載有陰律之善書中最為流行的《玉歷寶鈔》為中心,以其所載陰律(簡稱「陰律」)分別與儒、釋、道三教之行為規範(簡稱「三教規範」)、宋代以後的中國傳統法律(簡稱「國法」)相比較,找出陰律與三教規範、國法兩者之關係,並對陰律加以分類,藉此瞭解陰律此一「活法」,增進對中國傳統法文化之認識。
陰律可粗分為:人―宗教關係類、人―非人眾生關係類、人―人關係類,其與三教規範間之關係主要為相類似、相親近、相衝突,其與國法間之關係則為:相親近、相衝突、相補充。基於研究所得,陰律是一套三教混雜、聖俗不分、橫跨三界、古今皆存、抽象具體並立的行為規範,其與三教規範、國法共同組成了一張各主不同階層或團體的法網。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Ⅰ
摘要 Ⅱ
目次 Ⅲ
圖表目次 Ⅳ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章節架構與研究範圍 9
第一章 《玉歷》之簡介及其所載陰律的分類 11
第一節 《玉歷》之簡介 11
第二節 本文所用之《玉歷》所載陰律 13
第三節 《玉歷》所載陰律之分類 16
第四節 小結 19
第二章 《玉歷》所載陰律中之自然法及其衍伸 21
第一節 《玉歷》所載陰律中之自然法 21
第二節 《玉歷》所載陰律中之自然法的衍伸 22
第三節 小結 25
第三章 陰律與三教之規範的關係 27
第一節 陰律與三教規範的相類似關係 27
第二節 陰律與三教規範的相親近關係 34
第三節 陰律與三教規範的相衝突關係 39
第四節 小結 41
第四章 陰律與國法之關係 43
第一節 陰律與國法的相親近關係 43
第二節 陰律與國法的相衝突關係 50
第三節 陰律與國法的相補充關係 51
第四節 小結 52
結論 54
參考書目 80


圖表目次

第一章
表一 《玉歷》所載陰律分類表(含各類條數及所佔百分比) 18
附表一 陰律與三教規範、國法之比較表 56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60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陰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三教規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玉歷寶鈔zh_TW
dc.title (題名) 陰律與陽法之間---以玉歷寶鈔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甲 、傳統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經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北京:中華書局,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政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宋)竇儀等,《宋刑統》,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元)完顏納丹等撰,黃時鑑點校,《通制條格》,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平:國立北平圖書館,19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清)昆岡等,《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清)姚雨薌原纂,(清)胡仰山增輯,《大清律例會通新纂》,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清)沈之奇撰,懷效鋒、李俊點校,《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清)汪輝祖,《學治臆說》,收於張廷驤編,《入幕須知五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黃彰健編,《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編年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北宋)李燾撰,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子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晉)不著撰人,《女青鬼律》,收於《正統道藏》3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西晉)法炬共法立譯,《法句譬喻經》,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4,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東晉)不著撰人,《赤松子中誡經》,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東晉)葛洪撰,(蕭梁)陶弘景補闕,(金)楊用道增補,《葛仙翁肘後備急方》,收於《正統道藏》5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東晉)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摩訶僧祇律》,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2,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梁)諸大法師集撰,《慈悲道場懺法》,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45,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四分律》,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2,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後秦)佛陀耶舍譯,《四分律比丘戒本》,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2,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後秦)弗若多羅共羅什譯,《十誦律》,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3,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後秦)鳩摩羅什譯,《梵網經》,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4,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北涼)曇無讖譯,《優婆塞戒經》,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24,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北齊)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南梁)不著撰人,《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太玄上宮女青四極明科律文》,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南陳)不著撰人,《太上老君經律•老君說一百八十戒》,收於《正統道藏》3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六朝)不著撰人,《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三元品戒罪目》,收於《正統道藏》1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六朝)不著撰人,《太上經戒•妙林經二十七戒》,收於《正統道藏》3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六朝)不著撰人,《太微靈書紫文仙忌真記上經》,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六朝)不著撰人,《洞真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太上九真明科》,收於《正統道藏》56,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六朝)不著撰人,《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收於《正統道藏》56,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六朝)不著撰人,《太上洞玄靈寶誡業本行上品妙經》,收於《正統道藏》1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六朝)不著撰人,《玄都律文》,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隋唐)不著撰人,《無上內祕真藏經》,收於《正統道藏》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唐)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收於《正統道藏》1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唐)張萬福,《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收於《正統道藏》48,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唐)道宣撰,《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40,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唐)般若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3,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唐末五代)杜光庭刪定,(元明)仲勵增修,《道門科範大全集•北斗延生醮說戒儀》,收於《正統道藏》53,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北宋)張君房編,《雲笈七籤》,收於《正統道藏》37,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南宋)不著撰人,《紫團丹經》,收於《正統道藏》3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宋)道誠集,《釋氏要覽》,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54,台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宋)不著撰人,《太上感應篇》,收於袁嘯波編,《民間勸善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宋)葉義問,《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收於《正統道藏》5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宋)不著撰人,《梓潼帝君化書》,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宋)不著撰人,《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文》,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宋)賈善翔編,《太上出家傳度儀》,收於《正統道藏》54,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金)又玄子,《太微仙君功過格》,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宋元)寧全真授,林靈真編,《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55,收於《正統道藏》1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元)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正統道藏》4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元)徐道齡集注,徐道玄校正,《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註》,收於《正統道藏》28,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元)不著撰人,《清河內傳•勸敬字紙文》,收於《正統道藏》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元)彭致中,《鳴鶴餘音》,收於《正統道藏》4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元明)不著撰人,《道法會元•天書雷篆上》,收於《正統道藏》4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元明)不著撰人,《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本願經》,收於《正統道藏》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明)宗本集,《歸元直指集》,收於《卍新纂續藏經》61,台北:宏願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明)一如,《三藏法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明)不著撰人,《文昌帝君陰騭文》,收於袁嘯波編,《民間勸善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明)袾宏,《自知錄》,收於袁嘯波編,《民間勸善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明)劉宗周,《人譜(附類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明)不著撰人,《協天大帝玉律經寶卷》,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續編》7,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明)朱柏盧,《朱子治家格言》,收入郭明進主編,《治家格言第二輯》,永和:漢威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清)弘贊輯,《六道集》,收入《卍新纂續藏經》88,台北:新文豐公司影印卍續藏經會,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3.(清)陸定圃,《精校冷廬醫話》,台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4.(清)顏章敬、顏雲麓,《丹桂籍註案》,收入胡道靜等編,《藏外道書》12,成都:巴蜀書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清)不著撰人,《十戒功過格》,收入胡道靜等編,《藏外道書》12,成都:巴蜀書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6.(清)不著撰人,《玉歷鈔傳警世》(道光十年本),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7.(清)不著撰人,《石印玉歷至寶鈔》(光緒三年本),收於胡道靜等編,《藏外道書》12,成都:巴蜀書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8.(清)不著撰人,《玉歷鈔傳警世》(嘉慶十一年本),收於吉岡義豐,《吉岡義豐著作集》第一卷,東京都:五月書房,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9.(清)不著撰人,《因果寶經》,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0.(清)不著撰人,《孚佑帝君十王卷》,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1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1.(清)不著撰人,《陰陽果報錄》,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續編》9,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清)不著撰人,《玉準輪科輯要》,北京同善總社金科流通處敬刊,北京天華館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3.(清)不著撰人,《天律聖典》,高雄:合信印經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4.(清)《毗陵長溝朱氏祠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5.(清)《湘陰狄氏家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6.(清)《永興張氏合族禁條》,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7.(清)《寧鄉熊氏祠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8.(清)《壽州龍氏家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9.(清)《合江李氏族規》,收於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0.(清)吳有如等,《點石齋畫報》,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1.一群義工整編,《玉歷寶鈔》,台中:法藏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不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2.(不明)不著撰人,《洪恩靈濟真君禮願文》,收於《正統道藏》1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乙 、近人論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王月清,《中國佛教倫理思想》,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朱越利,《道藏分類解題》,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江志宏,《台灣傳統常民社會的明幽二元思維普度、祭厲與善書》,台北:稻鄉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伍成泉,《漢末魏晉南北朝道教戒律規範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任宗權,《道教戒律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呂大吉主編,《宗教學通論》,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沈宗憲,《宋代民間的幽冥世界觀》,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李太正等合著,《法學入門》,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沈大明,《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林端,《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林端,《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侯杰、范麗珠,《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姜生,《漢魏兩晉南北朝道教倫理論稿》,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姜生、郭武,《明清道教倫理及其歷史流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韋政通主編,《中國哲學辭典大全》,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胡禮忠、戴鞍鋼,《晚清史》,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胡新生,《中國古代巫術》,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耿雲卿,《先秦法律思想與自然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袁純正,《先秦儒學之人倫思想――以孔孟思想為中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唐怡,《道教戒律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袁光儀,《晚明之儒家道德哲學與世俗道德範例研究――劉蕺山《人譜》與《了凡四訓》、《菜根譚》之比較》,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陳元朋,《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陳霞,《道教勸善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馬漢寶,《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發展》,台北:自版,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馬小紅,《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陳瑛主編,《中國倫理思想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馬書田,《中國冥界諸神》,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 陳登武,《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2. 陳登武,《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 常建華,《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4. 陳瑤蒨,《台灣的地獄司法神──清中業以來十王信仰與玉歷寶鈔》,台北:蘭臺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5. 游子安,《勸化金箴──清代善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6. 游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7. 勞政武,《佛教戒律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8. 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9. 馮爾康,《生活在清朝的人們》,北京:中華書局,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0. 經君建,《清代社會的賤民等級》,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1.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台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2.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3. 鄭志明,《中國善書與宗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4. 劉靜貞,《不舉子――宋人的生育問題》,台北:稻香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5. 鄭金生,《藥林外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6. 劉滌凡,《道教入世轉向與儒學世俗神學化的關係》,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7. 劉紹云,《宗教律法與社會秩序――以道教戒律為例的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9. 蕭登福,《道佛十王地獄說》,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0.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 釋昭慧,《佛教規範倫理學》,台北:法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2. 嚴耀中,《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外文部份(含譯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A. P. d’Entre"ves著,李日章譯,《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包筠雅(Cynthia Brokaw)著,杜正貞、張林譯,趙世瑜校,《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Derk Bodde and Clarence Morris著,朱勇譯,《中華帝國的法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Harold J. Berman著,梁治平譯,《法律與宗教》,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Mathieu Deflem著,郭星華、邢朝國、梁坤譯,《法社會學講義――學術脈絡與理論體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頁85-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Wolfram Eberhard, Guilt and Sin in Traditional China,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John K. Fairbank、劉廣京編,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11:晚清篇1800-1911》下,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Paul R. Katz, Divine Justice: Relig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 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Heinrich A. Rommen著,姚中秋譯,《自然法的觀念史和哲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S. 斯普林克爾著,張守東譯《清代法制導論:從社會學角度加以分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Stephen F. Teiser,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and the Making of Purgatory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楊慶堃著,范麗珠等譯,《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中村元等著,余萬居譯,《中國佛教發展史》,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加藤繁,《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佐藤達玄著,釋見憨等譯,《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嘉義市:財團法人嘉義市安慧學苑文教基金會,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酒井忠夫,《增補中国善書の研究》,東京都:株式会社国書刊行会,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福井康順等監修,朱越利等譯,耿欣校,《道教》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澤田瑞穗,《修訂中国の呪法》,東京都:株式会社平河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學位論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天麟,《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戒律類經典研究:西元二至六世紀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宗教倫理的考察》,台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何淑娥,《魏晉南北朝靈寶經派戒律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丁培仁,〈明道藏有關文昌梓潼帝君文獻考述〉,《宗教學研究》3,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丁培仁,〈道教戒律書考要〉,《宗教學研究》2,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王見川、林萬傳,〈導言〉,收於王見川等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王汎森,〈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收於陳弱水、王汎森主編,《思想與學術》,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朱海濱,〈中國最重要的宗教傳統:民間信仰〉,收於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民間」何在 誰之「信仰」》,北京:中華書局,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宋光宇,〈從「玉歷寶鈔」談中國俗民的宗教道德觀念〉,《台灣省立博物館年刊》27,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宋光宇,〈地獄之說與道德思想的研究〉,《漢學研究通訊》3:1,台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宋光宇,〈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有關臺灣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收入《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李豐楙,〈祭煞與安鎮:道教謝土安龍的複合儀式〉(未刊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李孝悌,〈明清的統治階層與宗教:正統與異端之辨〉,收於《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李貞德,〈墮胎、絕育和生子不舉〉,收於氏著《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李為香,〈明末清初善書風行現象解析〉,《東北師大學報》2,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吳震,〈人譜與明清之際的思想轉向〉,收於氏著《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林瑋嬪,〈臺灣漢人的神像:談神如何具像〉,《臺灣人類學刊》1:2,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林端,〈儒家論修身與悔過〉,《新世紀宗教研究》8:1,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段玉明,〈《玉歷至寶鈔》:究係誰家之善書?〉,《宗教學研究》2,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唐大潮,〈論明清之際三教合一思想的社會潮流〉,《宗教學研究》2,成都: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梁治平,〈中國法律史上的民間法――兼論中國古代法律的多元格局〉,《中國文化》15、16,北京:中國文化研究所,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陳弱水,〈近世中國心靈中的社會觀――以童蒙書、家訓、善書為觀察對象〉,收於氏著《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陳冬春,〈民間法研究的反思性解讀〉,收於《法律文化史研究》2,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陳兵,〈晚唐以來的三教合一思潮及其現代意義〉,《四川師範大學學報》34:4,成都: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張總,〈初唐閻羅圖像及刻經──以《齊士員獻陵造像碑》拓本為中心〉,《唐研究》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張仲娟、高永旺,〈簡論儒佛道三教關係的演變及發展規律〉,《青海民族學院學報》35:1,西寧: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 游子安,〈清代圖說勸善書與社會教化以《玉歷鈔傳》為例〉,收入《2001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5. 黃信二,〈論「王陽明道德哲學」與「自然道德律」交融之可能向度〉,《哲學與文化》382,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 鄒文海,〈從冥律看我國的公道觀念〉,《東海學報》5:1,台中:東海大學,19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 潘小慧,〈輔仁學派的天理/自然道德律――以儒家的天理與多瑪斯的自然道德律思想為主的探究〉,《哲學與文化》382,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8. 蕭登福,〈《太上感應篇》、《太微仙君功過格》等善惡功過說與民俗信仰〉,收於氏著《道教與民俗》,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蕭登福,〈文昌帝君信仰與敬惜字紙〉,《國立台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4,台中:國立台中技術學院,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0. 釋昭慧,〈有關「自然律」與「自然道德律」之佛法觀點〉,《哲學與文化》382,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外文部份(含譯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包筠雅(Cynthia Brokaw),〈明末清初的善書與社會意識型態變遷的關係〉,《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劉王惠箴,〈中國族規的分析:儒家理論的實行〉,收於David S. Nivison等著,孫隆基譯,《儒家思想的實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道教的清約〉,收於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法國漢學》7,北京:中華書局,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吉岡義豐,〈中国民間の地獄十王信仰について〉,收於氏著《吉岡義豐著作集》第一卷,東京都:五月書房,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後藤武秀,〈台湾における罪観念――「玉歷鈔伝」の描く罪とその予防〉,收於氏著《台湾法の歴史と思想》,京都:法律文化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酒井忠夫著,蔡懋棠譯,〈明朝善書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1:2,台北:國立編譯館,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澤田瑞穗著,蔡懋棠譯,〈玉曆鈔傳〉,《臺灣風物》29:4,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79。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