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論詐欺罪之「詐術」
Falsity in the Crime of Fraud
作者 鍾葦怡
貢獻者 李聖傑
鍾葦怡
關鍵詞 詐術
事實
價值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44:43 (UTC+8)
摘要 對詐術之討論,國內學說一向以事實/價值二分法之方式,將詐術建立於事實之上,而價值排除於詐術之外。本文試圖藉由對於事實及價值更深化之討論,使詐術之圖象更加清晰。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按姓氏筆劃排列)
一、 教科書
1. 林山田,刑法分則,2005
2. 林東茂,刑法綜覽,2009
3.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2009
4. 黃仲夫,刑法精義,2005
5. 曾淑瑜,刑法分則實例研習-個人法益之保護,2004
6. 蔡墩銘,刑法各論,2006
二、 期刊文章
1. 王銘勇,<公平交易法不實廣告與詐欺罪之界限>,第六屆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法學術研討會。
2. 李聖傑,<溢領借款的詐欺--評臺北地院九十二年度自字第十七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05,219-228頁。
3. 李洙德,<不實求職廣告之法律管制-從經濟法跨越到刑法>,全國律師11:9,2007.09,頁57-71。
4. 吳耀宗,<詐欺罪詐術行使之解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63期,2008.12,頁50-64。
5. 李嗣涔,由氣功、特異功能、信息場到宗教:人體身心靈架構的證悟,氣的文化、氣與傳統醫學學術研討會,2000。
6. 林鈺雄,<從被害者學談刑法詐欺罪>,月旦法學雜誌第35期,1998.04,頁96-103。
7. 林鈺雄,<論詐欺罪之陷於錯誤>,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 : 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2002,頁245-270。
8. 林鈺雄,<論詐欺罪之施用詐術>,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2卷第3期,2003.05,頁117-147。
9. 林東茂,<不作為詐欺-評最高法院九三年台上字第五六七八號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9期,2005.04,頁255-257。
10. 林東茂,<詐欺或竊盜-一個案例的檢討>,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2期,1999.04,頁44-61。
11. 陳子平,<白吃白住與詐欺罪>,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2002.11,頁145-149。
12. 陳志龍,<財經行政與財經犯罪>,《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13. 陳櫻琴,<不實廣告保護法益之研究-「廣告詐欺犯罪」之省思>,中原財經法學第5期,2000.07,頁229-289。
14. 陳英淙、黃惠婷,<由宗教自由探討宗教詐欺的問題>,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6卷第5期,2006.03,頁263-274。
15. 楊信男,<科學研究的倫理—評李嗣涔的「撓場」〈torsion field〉研究>,物理雙月刊(廿九卷四期) ,2007.08。
16. 蔡聖偉,<論盜用他人提款卡的刑事責任>,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05,頁20-40。
17. 謝長廷,<宗教迫害?或宗教詐欺?>,全國律師第1卷第4期,1997.04,頁10-18。
18. <宗教與詐欺座談會>,黃柏夫主持,全國律師第1卷第4期,1997.04,頁3-9。
19. 顏學誠,修練與身心互動,「氣的文化研究:文化、氣與傳統醫學學術研討會」,2000.10.13-15
三、 專論/書
1. 阿蘭‧賴恩(Alan Ryan)著,顧蓓瞱譯,財產(Property),1991。
2. Alex Rosengerg著,歐陽敏譯,科學哲學的論證(Philosophy of Science),2009。
3. Ian Hacking著,科學哲學實驗(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ing),蕭明慧譯,1991。
4. Dr. Joe Schwarcz著,葉偉文譯,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蘇老師教你聰明解讀(Let Them Eat Flax),2009。
5. Peter K. Mclnerney著,林逢祺譯,<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1996。
6. 林德賽(Rober Bruce Lindsay)著,方祖同譯,科學與文化(The Role of Science in Civilization),1991。
7. 羅伯‧派克(Robert Park)著,周孟曄譯,我們上了科學的當-巫毒科學的興趣:由愚蠢邁向詐欺之路(Voodoo Science: The Road from Foolishness to Fraud), 2002。
8. 立花隆著,吳陽譯,瀕死體驗,1998。
9. 朱光潛,談美,1994。
10. 李澤厚,美學論集,1987。
11. 傅佩榮,導讀朱光潛<談美>,2003。
12. 李怡嚴編,大學物理學,1990。
13. 沈清松著,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1987。
14.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2001。
15.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1996。
16.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1997。
17. 陳瑞麟,科學與世界之間-科學哲學論文集,2003。
18. 陳志良主編,西洋哲學三百題,1997。
19.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1995。
20. 舒煒光著,科學哲學導論,1994。
21. 楊玉成-奧斯丁:語言現象學與哲學,2003。
22. 漢寶德,談美感,2007。
23. 蔡儀,新美學,1974年。
四、 碩、博士論文
1. 江信賢,詐欺罪適用之檢討-以傳統詐欺罪與經濟詐欺為中心,2004。
2. 潘俞樺,詐欺罪構成要件再檢視,2004。
3. 張天一,刑法上之財產概念-探索財產犯罪之體系架構,2007。
貳、外文文獻(按姓名字母排列)
一、德文部分
1. Hefendehl, Münchener Kommentar, Strafgesetzbuch, 1. Aufl., 2006.
2. Kindhäuser, Nomos Kommentar, 2 Aufl., 2005.
3. Krey/Hellmann,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Bd. 2, Vermögensdelikte, 13. Aufl., 2002.
4. Lackner/Kühl,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 46. Aufl., München: C. H. Beck, 2007.
5. Ellmer, Betrug und Opfermitverantwortung, 1986.
6. Pawlik, Das unerlaubte Verhalten beim Betrug, Köln: Heymann, 1999.
7. Tiedemann, Leipziger Kommentar, 11. Aufl., Berlin u.a.:de Gruyter, 2005.
8. Wittig, Das Tatbestandsmässige Verhalten des Betrugs, 2005.
9. Rudolphi/Horn/Gunther/Samson, 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2 Besonderer Teil §§223-358, 5. Aufl., 1996.
10. Schönke/Schröder,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27. Aufl.,München: Beck, 2006.
11. Tröndle/Fischer, Strafgesetzbuch und Nebengesetze, 54. Auflage, 2007.
12. Wessels/Hillenkamp,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2 - Straftaten gegen Vermögenswerte, 24. Aufl., 2004.
13. Kindhäuser,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II, Straftaten gegen Vermögenrechte, 4. Aufl., 2004.
14. Krey/Hellmann,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Band 2- Vermögensdelikte, 13. Aufl.,2002.
二、英文部分
1. David Linberg, The Beginning of Western Science, 1992
2. Harold Kincaid (Editor), John Dupré (Editor), Alison Wylie (Editor), Value-Free Science?, 2007.
3. Nicholas Rescher, Studies in Value Theory, 200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5651047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65104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聖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鍾葦怡zh_TW
dc.creator (作者) 鍾葦怡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Oct-2011 14:44:43 (UTC+8)-
dc.date.available 5-Oct-2011 14:44: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44:4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65104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33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65104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對詐術之討論,國內學說一向以事實/價值二分法之方式,將詐術建立於事實之上,而價值排除於詐術之外。本文試圖藉由對於事實及價值更深化之討論,使詐術之圖象更加清晰。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問題提出 5
第二節 討論架構 7
第一項 研究方法 7
第二項 研究範圍 8
第二章 「詐術」的介紹 9
第一節 我國現有見解之提出 9
第一項 我國學說實務的見解 9
第一款 「詐術」的通說內涵 9
第二款 小結 11
第二項 問題的提出 11
第一款 學說定義的不足 11
第二款 交易上重要性? 12
第三項 小結 13
第二節 德國學說實務見解 14
第一項 概論 14
第二項 「事實」的意義 16
第一款 「事實」定義 16
第二款 「事實」的類型與內涵 17
第一目 外在/內在事實 17
第二目 未來的事實 19
第三目、不可能的事實 23
第三款 小結 23
第三項 「評價」的判斷 24
第一款 概論 24
第二款 「評價」的意義 25
第一目 「評價」的定義 25
第二目 「評價」的闡釋 27
第三目 重要案例 31
第三款 小結 36
第四項 「事實」概念的範圍 36
第一款 限縮「事實」 36
第一目 並非所有謊言均應非難 37
第二目 抽象標準之提出 38
第二款 行為的交易上意義 41
第一目 「可得推知的詐術」概論(konkludente Täuschung) 41
第二目 變動外部狀態 42
第三目 各種交易行為的解讀 43
第四目 不會被合理推導出的行為意義 45
第三款 「對事實的不知」(ignorantia facti) 46
第四款 對真正事實的宣稱 47
第五款 小結 49
第三節 問題的提出 49
第一項 既有討論下呈現的觀點 49
第二項 深化定義 50
第三項 討論步驟 51
第三章 事實與價值 51
第一節 事實的「客觀核心」 51
第一項 事實的範圍 52
第一款 由字義上出發 52
第二款 可檢驗性來自「科學」 54
第二項 作為檢驗工具的「科學」 55
第一款 「科學」的定義 56
第二款 「科學」所能認識的世界 58
第一目 科學如何呈現客觀 58
第二目 科學研究無法免於價值涉入 63
第三款 科學的有限性 67
第一目 科學革命 67
第二目 科學的本質 70
第三項 順帶一提「類科學」 73
第一款 概說 73
第二款 以氣功與特異功能的研究為例 74
第四項 小結 77
第二節 「評價」的相對性 78
第一項 「評價」無所謂真假 78
第一款 認識「評價」 78
第一目 著重於抽象性質討論 78
第二目 價值學上的主客觀之爭 79
第三目 主客觀爭論之實益 83
第二款 如何標示出「評價」 84
第一目 定義「價值」之困難 84
第二目 語言邏輯之討論 87
第三目 小結 90
第二項 「評價」之區分可能性 90
第一款 「評價」之相對性 90
第一目 評價隨著客觀性而變動 90
第二目 純粹評價與絕對 91
第二款 以「美」為例 93
第一目 「美」是什麼 93
第二目 「美」無法客觀認識 95
第三目 「美」仍可能具備相對性 97
第三款 即使是美也可能區分 98
第三項 主觀仍事涉客觀 99
第三節 小結 100
第四章 「交易上重要性」的闡釋 102
第一節 我國學說見解 102
第一項 概說 102
第二項 學說呈現之討論 102
第一款 散見案例 102
第一目 默示的詐欺 102
第二目 不作為詐欺 103
第二款 「不實廣告」的討論 105
第三項 小結 107
第二節 我國實務見解 107
第一項 廣告不實案例 107
第一款 各種既存案例 107
第二款 不動產買賣爭議 109
第二項 保健用品案例 111
第一款 科學檢驗決定 111
第二款 一般經驗法則 112
第三款 加入被害人的考量 113
第三項 宗教案例 115
第一款 宗教非可由科學檢驗 115
第二款 加入社會相當性 117
第四項 小結 120
第五章 「詐術」的詮釋 121
第一節 「詐術」的要素 121
第一項 事實與價值 121
第一款 事實的客觀性有限 121
第二款 附著於客觀的評價 122
第二項 交易上重要性 123
第三項 小結 125
第二節 案件評釋 125
第一項 評釋90年度上易字第1466號判決 125
第一款 犯罪事實 125
第二款 法院見解 126
第三款 本文見解 127
第二項 評釋97年矚上訴字第8號判決 128
第一款 犯罪事實 128
第二款 法院見解 129
第三款 本文見解 130
第三項 評釋91年度上易字第409號判決 131
第一款 犯罪事實 131
第二款 法院見解 132
第三款 本文評釋 133
第六章 結論 135
一、「事實」的認定 135
(一)事實的定義 135
(二)事實受科學的限制 135
二、「評價」亦可能構成詐術 136
(一)評價難以定義 136
(二)評價與事實交錯 136
(三)評價仍可區分 138
三、交易上的重要性 139
參考文獻 140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65104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詐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事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價值zh_TW
dc.title (題名) 論詐欺罪之「詐術」zh_TW
dc.title (題名) Falsity in the Crime of Fraud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按姓氏筆劃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教科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林山田,刑法分則,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林東茂,刑法綜覽,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黃仲夫,刑法精義,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曾淑瑜,刑法分則實例研習-個人法益之保護,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蔡墩銘,刑法各論,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期刊文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王銘勇,<公平交易法不實廣告與詐欺罪之界限>,第六屆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法學術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李聖傑,<溢領借款的詐欺--評臺北地院九十二年度自字第十七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05,219-228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李洙德,<不實求職廣告之法律管制-從經濟法跨越到刑法>,全國律師11:9,2007.09,頁57-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吳耀宗,<詐欺罪詐術行使之解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63期,2008.12,頁50-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李嗣涔,由氣功、特異功能、信息場到宗教:人體身心靈架構的證悟,氣的文化、氣與傳統醫學學術研討會,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鈺雄,<從被害者學談刑法詐欺罪>,月旦法學雜誌第35期,1998.04,頁96-1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林鈺雄,<論詐欺罪之陷於錯誤>,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 : 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2002,頁245-2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林鈺雄,<論詐欺罪之施用詐術>,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2卷第3期,2003.05,頁117-1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林東茂,<不作為詐欺-評最高法院九三年台上字第五六七八號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9期,2005.04,頁255-2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林東茂,<詐欺或竊盜-一個案例的檢討>,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2期,1999.04,頁44-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陳子平,<白吃白住與詐欺罪>,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2002.11,頁145-1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陳志龍,<財經行政與財經犯罪>,《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陳櫻琴,<不實廣告保護法益之研究-「廣告詐欺犯罪」之省思>,中原財經法學第5期,2000.07,頁229-2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陳英淙、黃惠婷,<由宗教自由探討宗教詐欺的問題>,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6卷第5期,2006.03,頁263-2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楊信男,<科學研究的倫理—評李嗣涔的「撓場」〈torsion field〉研究>,物理雙月刊(廿九卷四期) ,2007.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蔡聖偉,<論盜用他人提款卡的刑事責任>,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05,頁20-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謝長廷,<宗教迫害?或宗教詐欺?>,全國律師第1卷第4期,1997.04,頁10-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宗教與詐欺座談會>,黃柏夫主持,全國律師第1卷第4期,1997.04,頁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顏學誠,修練與身心互動,「氣的文化研究:文化、氣與傳統醫學學術研討會」,2000.10.13-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 專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阿蘭‧賴恩(Alan Ryan)著,顧蓓瞱譯,財產(Property),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Alex Rosengerg著,歐陽敏譯,科學哲學的論證(Philosophy of Science),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Ian Hacking著,科學哲學實驗(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ing),蕭明慧譯,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Dr. Joe Schwarcz著,葉偉文譯,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蘇老師教你聰明解讀(Let Them Eat Flax),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Peter K. Mclnerney著,林逢祺譯,<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林德賽(Rober Bruce Lindsay)著,方祖同譯,科學與文化(The Role of Science in Civilization),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羅伯‧派克(Robert Park)著,周孟曄譯,我們上了科學的當-巫毒科學的興趣:由愚蠢邁向詐欺之路(Voodoo Science: The Road from Foolishness to Fraud),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立花隆著,吳陽譯,瀕死體驗,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朱光潛,談美,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李澤厚,美學論集,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傅佩榮,導讀朱光潛<談美>,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李怡嚴編,大學物理學,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沈清松著,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陳瑞麟,科學與世界之間-科學哲學論文集,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陳志良主編,西洋哲學三百題,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舒煒光著,科學哲學導論,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 楊玉成-奧斯丁:語言現象學與哲學,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 漢寶德,談美感,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 蔡儀,新美學,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 碩、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江信賢,詐欺罪適用之檢討-以傳統詐欺罪與經濟詐欺為中心,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潘俞樺,詐欺罪構成要件再檢視,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張天一,刑法上之財產概念-探索財產犯罪之體系架構,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外文文獻(按姓名字母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德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Hefendehl, Münchener Kommentar, Strafgesetzbuch, 1. Aufl.,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Kindhäuser, Nomos Kommentar, 2 Aufl.,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Krey/Hellmann,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Bd. 2, Vermögensdelikte, 13. Aufl., 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Lackner/Kühl,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 46. Aufl., München: C. H. Beck, 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Ellmer, Betrug und Opfermitverantwortung,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Pawlik, Das unerlaubte Verhalten beim Betrug, Köln: Heymann, 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Tiedemann, Leipziger Kommentar, 11. Aufl., Berlin u.a.:de Gruyter,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Wittig, Das Tatbestandsmässige Verhalten des Betrugs,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Rudolphi/Horn/Gunther/Samson, 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2 Besonderer Teil §§223-358, 5. Aufl.,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 Schönke/Schröder,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27. Aufl.,München: Beck,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Tröndle/Fischer, Strafgesetzbuch und Nebengesetze, 54. Auflage, 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Wessels/Hillenkamp,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2 - Straftaten gegen Vermögenswerte, 24. Aufl., 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Kindhäuser,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II, Straftaten gegen Vermögenrechte, 4. Aufl., 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Krey/Hellmann,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Band 2- Vermögensdelikte, 13. Aufl.,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David Linberg, The Beginning of Western Science, 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Harold Kincaid (Editor), John Dupré (Editor), Alison Wylie (Editor), Value-Free Science?, 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Nicholas Rescher, Studies in Value Theory, 2006.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