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東台灣日本統治體制的建立與原住民的民族發展
Japan manages system and n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east-Taiwan
作者 李宜憲
貢獻者 林修澈
李宜憲
關鍵詞 國家力量
民族發展
隘勇線
水稻種植
勞動市場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5-十月-2011 14:51:06 (UTC+8)
摘要   直到清領後期、日治初期之交為止,東台灣的原住民仍處於部落(tribe)社會的狀態,各社自成一個「酋邦」(chiefdom),晚清對東台灣的經略成效甚微,國家力量在東台灣的落實,不得不從日治時期算起。
  本研究分為五章,首章綜論象徵東台灣國家統治的兩套機制,二、三、四章分述東台灣原住民在法政、經濟、教育、信仰上的變化,末章再以人口變遷作為總結,以觀察日治五十年間,東台灣原住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日治時期的國家力量,是牽動東台灣民族發展的最大原動力。因此,首章先討論代表國家力量的兩套機制:一是地方行政機構,二是隘勇線制度。前者是從台東撫墾署演變成東部兩廳,一言以蔽之,即「從蕃政到民政」的一段歷程;後者則是伴隨著原住民抗日事件的發生,而逐步落實下來,最後終於將東台灣分隔成兩個世界:界內的一般行政區、以及界外的特別行政區。
  第二章討論部落警政與成文法對原住民的影響。
  日治時期的蕃地警政可分為三期,一是撫墾署以來的撫育期,二是五年計劃以來的創建期,三是霧社事件後的重整期。東台灣的地方行政,雖歸結於東部兩廳內的總務課(日後改隸警務課),但對部落原住民而言,則是由警察行政來實踐;至於教育、醫療、衛生等等,也都是部落警政的業務。
  至於成文法的施行方面,隘勇線內的平地原住民在明治末年已部份實施國家律法,但在界外的山地原住民,其舊慣仍能發揮一定程度的效用。由於舊慣具有不成文法的約束權威,當一個傳統社會的不成文法,被近代社會的成文法取代之後,慣習就只留下其風俗的面向,而不再具有強制性的制裁,這種「由慣例到法律」的過程,是原住民在社會變遷的一個重要特徵。
  在東部原住民從慣例到法律的歷程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由法律所規範的新秩序,逐漸出現在東台灣的原住民部落裡。從國家對頭目職權的認可、民法取代慣習、取消封建業主權等三個面向,可以獲得一些瞭解。
  第三章是針對水稻種植與貨幣使用的討論。
  就糧食作物的這個意涵而言,到1920年前後,水稻已在糧食的意涵上取代了小米。相對於水稻種植的擴張,我們討論了小米種植的衰退,並略論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如何看待水稻種植。
  其次,日治時期的東部開發論的主張,為地廣人稀的東台灣帶來甚大的勞力需求,因此也將原住民納入這樣的勞動市場裡面,這又帶動了一個新的面向:貨幣進入部落。透過水稻種植及貨幣使用,最遲到1920年代,東台灣平地原住民已經在許多方面發生鉅變:老人家認為年輕人不能守住傳統,年輕人違反甚至挑戰傳統。
  第四章討論兩個主題:近代教育與衛生醫療。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教育,其過程主要是在「蕃人公學校」或「蕃童教育所」中完成的。在隘勇線外的教育機構以「蕃童教育所」為主,而在隘勇線內的教育機構則以「蕃人公學校」為主。
  日語教育是初等教育的一大重點,所以「國語」的授課時數也最多。日本當局所要進行的,不只是語言教育或文學教育,而是藉由語文教育而達成「涵養國民性」之國民教育。此外,日治時期對於非學齡兒童的人,也有作為輔助教育之不足的社會教化機構,如青年會、國語講習所等。
  日治時期影響到原住民傳統信仰的,除了近代教育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力來自衛生療醫,這主要是施藥與預防注射所帶來的影響。但對原住民社會而言,最多只發揮了鬆動其傳統信仰的作用,並未使原住民走上集體改宗的地步。
  第五章是從人口現象來做為總結,以觀察原住民在質與量上的變化。依日治初期的人口調查,原住民占東部總人口的九成以上,且平埔族仍是個獨立的人群統計單位;到了日初中期,原住民人口已占東部總人口的六成,而且在民族識別上,也出現了民族混同的趨勢:譬如東台廳的平地部份是阿美族與卑南族之間的趨近,山地部份則是排灣族與魯凱族之間的趨近。到了日治末期,原住民已占不到東部總人口的一半,而且,最後連原住民與本島人也成為同一統計單位。
  從這裡可看到一個趨勢:透過國家力量的長期統治,東台灣各民族呈現出混同為一的態勢,但仍有些邊界存在,特別是做為殖民母國的「內地人」,以及做為這個行政區域之外的「外國人」,這反映了在國家力量的作用下,民族融合的階段發展及其極限。
參考文獻 引用書目
井出季和太
1997 《台灣治蹟志》[1937],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北:南天書局翻印版。
中薗英助(楊南郡譯)
  1998 《鳥居龍藏》,台中:晨星出版社。
中川浩一、和歌森民男(編)
1997 《霧社事件》,台北:武陵出版社。
王桂芸(等)
  1994 《新編內外科護理學》,台北:永大書局。
王貴譽(編)
  1981 《微生物學》,台北:中央圖書出版社。
王學新
  1999 〈論日治初期花蓮地區太魯閣番綏撫策略〉,《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頁。
王學新、許守明
1999 〈日治時期東台灣地區原住民勞動力之利用〉,《東台灣研究》4,頁35-72,台東:東台灣研究會。
田代安定
  1985 《台東殖民地豫察報文》[1900],台北:成文翻印版。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譯)
  1999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重刊本。
台東廳
1985 《台東廳要覽》[1936],台東:台東廳;台北:成文翻印版。
台灣總督府
1919 《台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台北:編者。
1997 《台灣統治概要》,台北:台灣總督府[1945];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
  1997 《日據時代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蕃誌稿)第一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宋建和譯)
  1999 《日據時代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蕃誌稿)第二卷•下》,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吳萬煌譯)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蕃誌稿)第四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1994 《高砂族調查書(六):藥用草根木皮》[1939],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1994年10月。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
  1994 《高砂族調查書.第一編》,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36];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
1995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33];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
  1999 《高砂族の教育》,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44];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本。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1996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0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2003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7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一冊:阿美族南勢蕃、阿美族馬蘭社、卑南族卑南社》,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灣教育會
1995 《台灣教育沿革志》,台北:台灣教育會[1939];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1999 《花蓮縣鄉土史料》,南投:編者。
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編)
  2001 《原住民傳統醫療vs.現代醫療》,台北: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吉野庄役場
  1985 《吉野庄管內概況書》(昭和十四年版),花蓮:吉野庄役場[1939],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本。
吉武昌男
1942 〈台灣に於ける農業移民〉,《台灣經濟年報》(昭和17年版),東京:台灣經濟年報刊行會。
伊能嘉矩
  1997 《台灣蕃政志》[1904],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
朱惠足
2003 〈日本帝國的「浪漫主義」與「內地人」開拓先鋒-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的東台灣「內地人」移民〉,《文化研究月報-三角公園》24期。
佐山融吉(等)
  1996 《生蕃傳說集》[1923],台北:杉田重藏書店;台北:南天書局翻印版。
赤木猛市
1929 《台灣に於ける母國人農業植民》,台北:台灣總督府。
杉山靖憲
1999 《台灣歷代總督之治績》,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2];台北:成文翻印版。
余光弘
  1981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0期,頁91-108。
宋秀環
2000 〈日本統治下の青年团政策と台灣原住民──アミ族を中心として〉,《植民地人類學の展望》,頁123-169,東京:風響社。
李文良
  2001 《帝國的山林》,台北:台大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李宜憲
  2000a 〈晚清後山駐兵初探〉,《台灣風物》50卷1期,頁13-42。
  2000b 〈從蕃政到民政──試論太魯閣事件下的花蓮變遷〉,《族群互動與泰雅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博物館、中國民族學會主辦,2000年7月28~30日。
  2000c 〈晚清後山駐軍與民庄的關聯性〉,《台灣風物》50卷3期,頁83-114。
  2001 〈晚清後山開撫議論之流變〉,《台灣風物》51卷1期,頁111-140。
  2005a 〈日本時代的原住民教育〉,《原教界》3期,頁12-16。
  2005b 〈大港口事件:晚清國家體制與原住民部落的衝突〉,《東台灣研究》10,頁5-36。
2009 〈加禮宛事件暨加禮宛意識之型塑〉,《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2卷4期,頁127-162。
林呈蓉
2005 《近代國家的摸索與覺醒:日本與台灣文明開化的進程》,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東台灣新報社
1985 《東台灣便覽》[1925],花蓮港:東台灣新報社,1925年8月。
東鄉實
  1914 《台灣農業殖民論》,東京:富山房。
花蓮港廳
1928 《三移民村》,花蓮:花蓮港廳。
岩城龜彥
1936 《台灣の蕃地開發と蕃人》,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周憲文
1980 《台灣經濟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胡傳
  1960 《台東州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鹿子木小五郎
1985 《台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1911],台北:成文翻印版。
曾根俊虎
  1896 〈北部生熟兩番戶口姓名調查錄〉,《台總督府蕃族事情公文類纂原文》第十二門殖產第10卷「撫墾類」。
夏黎明(等)
  1999 《台灣地名辭書卷三:台東縣》,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翁純敏
  1999 〈吉安鄉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花蓮縣古蹟導覽手冊》,花蓮:花蓮縣政府。
2008 《吉野移民村與慶修院》,花蓮: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
移川子之藏(等)
  1996 《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属の研究》[1935],台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台北:南天書局翻印版。
清水半平
1971 《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群馬:作者自印本。
康培德主持
  2003 《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加禮宛事件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陳秀淳
1998 《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台北:稻鄉出版社。
郭輝(編譯)
1977 《日據下之台政》,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郭祐慈
2008 《台東平原的農業民族:馬蘭社阿美族社會經濟變遷──1874-1970年》,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台北: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楊南郡(譯註)
  2005 《台灣百年曙光》,台北:南天書局。
楊彥騏
2001 《台灣百年糖紀》,台北:城邦。
詹素娟
1998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張素玢
  2002 《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台北:國史館。
張家菁
  1996 《一個城市的誕生──花蓮市街的形成與發展》,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郭輝(編譯)
  1977 《日據下之台政》,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鳳林郡役所(編)
  1985 《鳳林郡要覽》[1939],鳳林:編者;台北:成文翻印本。
黃嘉謨
1966 《美國與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黃應貴
  1986 〈台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3-43,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黃蘭翔
  1998 〈日本官營移民村建設目的與居民營運組織:以吉野、豐田、林田三村為例〉,《守望東台灣研討會論文集》,頁213-237,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黃宣衛
2005a 《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5b 《國家•村落領袖與社會文化變遷:日治時期宜灣阿美族的例子》,台北:南天書局。
黃應貴
1986 〈台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3-43,台北:聯經。
溫吉(編譯)
1957 《台灣蕃政志》,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廖守臣
  1997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移與分布〉(上)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44期,頁。
1998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移與分布〉(下),《中研院民族所集刊》45期,頁。
廖守臣著、吳明義校訂
1985 《花蓮縣阿美族部落的形成與變遷》(打字稿)。
橋本白水
1985 《東台灣》[1922],台北:南國出版協會;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版。
橋本白水(主編)
  1984 《東台灣研究叢書》第二編[1924],台北:東台灣研究會;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版。
劉銘傳
  《劉壯肅公奏議》,台灣文獻叢刊第27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貫生
1968 《花蓮衛生行政廿年》,花蓮:花蓮縣衛生局。
劉斌雄
1976 〈日本學人之高山族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0期,頁。
劉斌雄(等)
  1965 《秀姑巒阿美族的社會組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駱香林(等)
  1977 《花蓮縣志.卷八官制》,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1977 《花蓮縣志.卷九戶口》,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1983 《花蓮縣志.卷二總記》,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潘繼道
2005 〈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族群教育──以太魯閣族為中心的探討〉,《台灣文獻》56卷3期,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濱田隼雄著(黃玉燕譯)
  2004 《南方移民村》,台北:柏室。
鍾淑敏
2001 〈政商關係與日治時期的東台灣──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國家與東台灣區域發展史研討會》,2001年12月。
戴天昭(李明峻譯)
  1996 《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出版社。
戴寶村
  1993 《帝國的入侵──牡丹社事件》,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豐田龜万太
1985 《花蓮港地方巡視報告》,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本。
藤井志津枝
1997 《理蕃》,台北:文英堂。
藤崎濟之助
  1988 《台灣の蕃族》[1931],東京:國史刊行會;台北:南天書局翻印版。
Ernst Cassirer(黃漢青、陳衞平譯)
  1983 《國家的神話》,台北:成均出版社。
Femand Braudel(施康強、顧良譯)
  1999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卷一,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Mackay, George L(周學普譯)
  1960 《台灣六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網站資料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查詢日期2009年2月13日。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92259503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59503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修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李宜憲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宜憲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十月-2011 14:51:06 (UTC+8)-
dc.date.available 5-十月-2011 14:51:0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十月-2011 14:51:06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92259503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384-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2595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直到清領後期、日治初期之交為止,東台灣的原住民仍處於部落(tribe)社會的狀態,各社自成一個「酋邦」(chiefdom),晚清對東台灣的經略成效甚微,國家力量在東台灣的落實,不得不從日治時期算起。
  本研究分為五章,首章綜論象徵東台灣國家統治的兩套機制,二、三、四章分述東台灣原住民在法政、經濟、教育、信仰上的變化,末章再以人口變遷作為總結,以觀察日治五十年間,東台灣原住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日治時期的國家力量,是牽動東台灣民族發展的最大原動力。因此,首章先討論代表國家力量的兩套機制:一是地方行政機構,二是隘勇線制度。前者是從台東撫墾署演變成東部兩廳,一言以蔽之,即「從蕃政到民政」的一段歷程;後者則是伴隨著原住民抗日事件的發生,而逐步落實下來,最後終於將東台灣分隔成兩個世界:界內的一般行政區、以及界外的特別行政區。
  第二章討論部落警政與成文法對原住民的影響。
  日治時期的蕃地警政可分為三期,一是撫墾署以來的撫育期,二是五年計劃以來的創建期,三是霧社事件後的重整期。東台灣的地方行政,雖歸結於東部兩廳內的總務課(日後改隸警務課),但對部落原住民而言,則是由警察行政來實踐;至於教育、醫療、衛生等等,也都是部落警政的業務。
  至於成文法的施行方面,隘勇線內的平地原住民在明治末年已部份實施國家律法,但在界外的山地原住民,其舊慣仍能發揮一定程度的效用。由於舊慣具有不成文法的約束權威,當一個傳統社會的不成文法,被近代社會的成文法取代之後,慣習就只留下其風俗的面向,而不再具有強制性的制裁,這種「由慣例到法律」的過程,是原住民在社會變遷的一個重要特徵。
  在東部原住民從慣例到法律的歷程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由法律所規範的新秩序,逐漸出現在東台灣的原住民部落裡。從國家對頭目職權的認可、民法取代慣習、取消封建業主權等三個面向,可以獲得一些瞭解。
  第三章是針對水稻種植與貨幣使用的討論。
  就糧食作物的這個意涵而言,到1920年前後,水稻已在糧食的意涵上取代了小米。相對於水稻種植的擴張,我們討論了小米種植的衰退,並略論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如何看待水稻種植。
  其次,日治時期的東部開發論的主張,為地廣人稀的東台灣帶來甚大的勞力需求,因此也將原住民納入這樣的勞動市場裡面,這又帶動了一個新的面向:貨幣進入部落。透過水稻種植及貨幣使用,最遲到1920年代,東台灣平地原住民已經在許多方面發生鉅變:老人家認為年輕人不能守住傳統,年輕人違反甚至挑戰傳統。
  第四章討論兩個主題:近代教育與衛生醫療。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教育,其過程主要是在「蕃人公學校」或「蕃童教育所」中完成的。在隘勇線外的教育機構以「蕃童教育所」為主,而在隘勇線內的教育機構則以「蕃人公學校」為主。
  日語教育是初等教育的一大重點,所以「國語」的授課時數也最多。日本當局所要進行的,不只是語言教育或文學教育,而是藉由語文教育而達成「涵養國民性」之國民教育。此外,日治時期對於非學齡兒童的人,也有作為輔助教育之不足的社會教化機構,如青年會、國語講習所等。
  日治時期影響到原住民傳統信仰的,除了近代教育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力來自衛生療醫,這主要是施藥與預防注射所帶來的影響。但對原住民社會而言,最多只發揮了鬆動其傳統信仰的作用,並未使原住民走上集體改宗的地步。
  第五章是從人口現象來做為總結,以觀察原住民在質與量上的變化。依日治初期的人口調查,原住民占東部總人口的九成以上,且平埔族仍是個獨立的人群統計單位;到了日初中期,原住民人口已占東部總人口的六成,而且在民族識別上,也出現了民族混同的趨勢:譬如東台廳的平地部份是阿美族與卑南族之間的趨近,山地部份則是排灣族與魯凱族之間的趨近。到了日治末期,原住民已占不到東部總人口的一半,而且,最後連原住民與本島人也成為同一統計單位。
  從這裡可看到一個趨勢:透過國家力量的長期統治,東台灣各民族呈現出混同為一的態勢,但仍有些邊界存在,特別是做為殖民母國的「內地人」,以及做為這個行政區域之外的「外國人」,這反映了在國家力量的作用下,民族融合的階段發展及其極限。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1
摘要…………………………………………………………………………… 3
緒論…………………………………………………………………………… 5
第一章 東台灣日本統治體制的建立……………………………………21
 第一節 蕃政體制下的東台灣………………………………………… 22
  一 總督府對晚清理蕃原則的沿襲與調整…………………………22
  二 東台灣蕃政體制的成立………………………………………….27
 第二節 隘勇線的擴張與維持………………………………………….30
  一 新城事件與理蕃政策的初訂…………………………………….31
  二 威里事件與蕃界控制…………………………………………….35
  三 七腳川事件與總督府統制的強化……………………………….44
  四 太魯閣討伐之役及理蕃政策的轉型…………………………….50
第二章  部落警政的建立與國家律法的影響……………….…………58
 第一節 部落警政的建立…………………………………….………….59
  一 原住民族傳統的政治體制…………………………….………….60
  二 部落領袖與警察的共治……………………………….………….66
 第二節 日治初期原住民族的舊慣及其轉變………………..…………76
  一 舊慣下的家產主義與血親共產制……………………….……….77
  二 日治初期原住民社會的變貌…………………………….……….82
  三 從慣例到法律:原住民族與國家律法的接觸………….………87
第三章 水稻種植與貨幣經濟的浮現…………………………….……… 93
 第一節 糧食作物的轉向:從小米到水稻……………………….…… 93
  一 水稻種植的擴張………………………………………………… 94
  二 小米種植與水稻種植的綜合比較……………………………… 104
  三 從飲酒習俗看傳統的原貌與變貌………………………………..108
 第二節 貨幣對部落的衝擊……………………………………………113
  一 東部原住民對貨幣的初接觸……………………………………113
  二 勞動市場的需求………………………………………………… 115
  三 青年階層之社會地位的提高……………………………………119
第四章 近代教育的推行與傳統信仰的鬆動……………………………122
 第一節 近代教育的推行……………………………………………… 122
  一 日治時期東台灣原住民的初等教育…………………………….123
  二 社會教化機關與社會教育……………………………………… 132
 第二節 傳統信仰的鬆動……………………………………………… 137
  一 東台灣的地域性疾病與衛生醫療設施的影響…………………138
  二 原住民部落內的日本式宗教…………………………………… 151
第五章 東台灣原住民族的人口變化…………………………….……… 156
 第一節 東台灣人口的組成………………………….……….………… 156
  一 日治初期的人口現象…………………………………….………..156
  二 日治中期(1915-1930)的人口統計……………………….……159
  三 日治後期(1931-1945)的人口統計…………………………… 160
 第二節 從人口變化看社會的變遷:以花蓮港廳為例………………..161
  一 日治前期的人口組成及其意涵……………………………………162
  二 日治末期的人口組成及其意涵……………………………………164

結論……………………………………………………………………………169

引用書目……………………………………………………………………17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59503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力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族發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隘勇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水稻種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動市場zh_TW
dc.title (題名) 東台灣日本統治體制的建立與原住民的民族發展zh_TW
dc.title (題名) Japan manages system and n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east-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引用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出季和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台灣治蹟志》[1937],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北:南天書局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薗英助(楊南郡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鳥居龍藏》,台中:晨星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川浩一、和歌森民男(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霧社事件》,台北:武陵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桂芸(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新編內外科護理學》,台北:永大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貴譽(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1 《微生物學》,台北:中央圖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學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論日治初期花蓮地區太魯閣番綏撫策略〉,《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學新、許守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日治時期東台灣地區原住民勞動力之利用〉,《東台灣研究》4,頁35-72,台東:東台灣研究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代安定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台東殖民地豫察報文》[1900],台北:成文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重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東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台東廳要覽》[1936],台東:台東廳;台北:成文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19 《台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台北:編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台灣統治概要》,台北:台灣總督府[1945];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日據時代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蕃誌稿)第一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宋建和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日據時代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蕃誌稿)第二卷•下》,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吳萬煌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蕃誌稿)第四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高砂族調查書(六):藥用草根木皮》[1939],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199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 《高砂族調查書.第一編》,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36];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5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33];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高砂族の教育》,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44];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一冊:阿美族南勢蕃、阿美族馬蘭社、卑南族卑南社》,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教育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5 《台灣教育沿革志》,台北:台灣教育會[1939];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花蓮縣鄉土史料》,南投:編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原住民傳統醫療vs.現代醫療》,台北: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野庄役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吉野庄管內概況書》(昭和十四年版),花蓮:吉野庄役場[1939],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武昌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42 〈台灣に於ける農業移民〉,《台灣經濟年報》(昭和17年版),東京:台灣經濟年報刊行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能嘉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台灣蕃政志》[1904],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惠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日本帝國的「浪漫主義」與「內地人」開拓先鋒-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的東台灣「內地人」移民〉,《文化研究月報-三角公園》2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佐山融吉(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生蕃傳說集》[1923],台北:杉田重藏書店;台北:南天書局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赤木猛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29 《台灣に於ける母國人農業植民》,台北:台灣總督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杉山靖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台灣歷代總督之治績》,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2];台北:成文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弘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1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0期,頁91-1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秀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 〈日本統治下の青年团政策と台灣原住民──アミ族を中心として〉,《植民地人類學の展望》,頁123-169,東京:風響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帝國的山林》,台北:台大歷史學系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宜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a 〈晚清後山駐兵初探〉,《台灣風物》50卷1期,頁13-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b 〈從蕃政到民政──試論太魯閣事件下的花蓮變遷〉,《族群互動與泰雅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博物館、中國民族學會主辦,2000年7月28~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c 〈晚清後山駐軍與民庄的關聯性〉,《台灣風物》50卷3期,頁83-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晚清後山開撫議論之流變〉,《台灣風物》51卷1期,頁111-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a 〈日本時代的原住民教育〉,《原教界》3期,頁12-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b 〈大港口事件:晚清國家體制與原住民部落的衝突〉,《東台灣研究》10,頁5-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9 〈加禮宛事件暨加禮宛意識之型塑〉,《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2卷4期,頁127-1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呈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近代國家的摸索與覺醒:日本與台灣文明開化的進程》,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台灣新報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東台灣便覽》[1925],花蓮港:東台灣新報社,192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鄉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14 《台灣農業殖民論》,東京:富山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花蓮港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28 《三移民村》,花蓮:花蓮港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岩城龜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36 《台灣の蕃地開發と蕃人》,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憲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0 《台灣經濟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0 《台東州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鹿子木小五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台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1911],台北:成文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根俊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96 〈北部生熟兩番戶口姓名調查錄〉,《台總督府蕃族事情公文類纂原文》第十二門殖產第10卷「撫墾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黎明(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台灣地名辭書卷三:台東縣》,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純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吉安鄉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花蓮縣古蹟導覽手冊》,花蓮:花蓮縣政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8 《吉野移民村與慶修院》,花蓮: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移川子之藏(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属の研究》[1935],台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台北:南天書局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水半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1 《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群馬:作者自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培德主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 《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加禮宛事件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秀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台北:稻鄉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輝(編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7 《日據下之台政》,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祐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8 《台東平原的農業民族:馬蘭社阿美族社會經濟變遷──1874-1970年》,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台北:政治大學民族學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南郡(譯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台灣百年曙光》,台北:南天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彥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台灣百年糖紀》,台北:城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素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師範大學歷史學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素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 《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台北:國史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家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一個城市的誕生──花蓮市街的形成與發展》,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輝(編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7 《日據下之台政》,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鳳林郡役所(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鳳林郡要覽》[1939],鳳林:編者;台北:成文翻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嘉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6 《美國與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應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6 〈台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3-43,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蘭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日本官營移民村建設目的與居民營運組織:以吉野、豐田、林田三村為例〉,《守望東台灣研討會論文集》,頁213-237,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宣衛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a 《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b 《國家•村落領袖與社會文化變遷:日治時期宜灣阿美族的例子》,台北:南天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應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6 〈台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3-43,台北:聯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吉(編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57 《台灣蕃政志》,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守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移與分布〉(上)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44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8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移與分布〉(下),《中研院民族所集刊》45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守臣著、吳明義校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花蓮縣阿美族部落的形成與變遷》(打字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橋本白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東台灣》[1922],台北:南國出版協會;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橋本白水(主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4 《東台灣研究叢書》第二編[1924],台北:東台灣研究會;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銘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壯肅公奏議》,台灣文獻叢刊第27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貫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8 《花蓮衛生行政廿年》,花蓮:花蓮縣衛生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斌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6 〈日本學人之高山族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0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斌雄(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5 《秀姑巒阿美族的社會組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駱香林(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7 《花蓮縣志.卷八官制》,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7 《花蓮縣志.卷九戶口》,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3 《花蓮縣志.卷二總記》,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繼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 〈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族群教育──以太魯閣族為中心的探討〉,《台灣文獻》56卷3期,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濱田隼雄著(黃玉燕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 《南方移民村》,台北:柏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淑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 〈政商關係與日治時期的東台灣──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國家與東台灣區域發展史研討會》,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天昭(李明峻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 《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寶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3 《帝國的入侵──牡丹社事件》,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豐田龜万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 《花蓮港地方巡視報告》,台北:成文出版社翻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藤井志津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7 《理蕃》,台北:文英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藤崎濟之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8 《台灣の蕃族》[1931],東京:國史刊行會;台北:南天書局翻印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rnst Cassirer(黃漢青、陳衞平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3 《國家的神話》,台北:成均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emand Braudel(施康強、顧良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9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卷一,台北:貓頭鷹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ckay, George L(周學普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60 《台灣六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網站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查詢日期2009年2月13日。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