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身體使用說明書─從台語流行音樂中檢視男性氣概之流變
Body Manual-The change of masculinities in Taiwan pop music
作者 邱彥霖
貢獻者 林佳瑩
邱彥霖
關鍵詞 流行音樂
台語歌
男性氣概
陽剛特質
男性研究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51:29 (UTC+8)
摘要 本研究立基於流行歌曲對社會具有指涉、描述和反饋的特性,並檢視台語流行歌曲中,男性氣概的變化。將歌曲類比為男性身體的使用說明書,以解剖學的角度將男性身體與男性氣概結合起來,並標示出其變動的軌跡。

男性的生存經驗是獨特,且異於女性的。長久以來,性別研究的領域只關照到女性的生存困境,將男性標誌為既得利益者和加害者。但男性研究這個新的研究領域,將男性的壓抑和掙扎揭露出來,目的並不是要和女性互相指認對方才是加害者,而是要創造一個兩性共存共榮的社會。

男性氣概是一個會隨著時間更迭的社會性產物,研究者試著從台語流行歌曲的文字脈絡中,拼湊、描述出男性氣慨變動的軌跡,並且以三個年代點,民國七十年代(1980年代)、民國八十年代(1990年代) 、民國九十年代(2000年代)作為斷點,分別陳述三個時間點的男性氣概樣貌。

研究結果發現,男性氣概所具有的曖昧性和變動性,讓它具有多元的樣貌,在它的內涵中包括:男性的情緒掌控、男性與同性和異性的互動模式、以及男性被賦予的社會期望…等,其細緻處隨著年代推移,都有變與不變。從中研究者反思了男性氣概構成時的霸道性,但也看到了身體革命的可能性。能夠認知到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身體,而不是一個只依賴說明書使用和施行的「生體」,這是研究者所企望的實踐觀。
參考文獻 一、原文與譯著:
Andrea Cornwall、Nancy Lindisfarne(1994),Dislocating Masculinity: Comparative Ethnographies,Routledge.
Beauvoir, de Simone(1999),第二性(陶鐵柱譯),台北,貓頭鷹。
Burrm, Vivien(2002),性別與社會心理學(楊宜橞、高之梅譯),台北,五南。
Dan, Kindlon、Michael, Thompson(2000),該隱的封印(吳書榆譯),台北,商周出版。
Derrida, Jacques(1992),Given time. I, Counterfeit mone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Foucault, Michel(1998),古典時代瘋狂史(林志明譯),台北,時報文化。
Foucault, Michel(1999),規訓與懲罰(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新華書店。
Foucault, Michel(2005),性經驗史(佘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Fiske, John(1993),瞭解庶民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陳正國譯。台北,萬象。
Giddens, Anthony(2005),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周素鳳譯),高雄,巨流圖書。
Hite, Shere(1995),海蒂報告:男性氣概(林瑞庭譯),台北,張老師文化。
Jacobs, Jerry A. (1993), “Men in Female-Dominated Fields.” Pp.49-63 in Doing Women’s Work: Men in Nontraditional Occupation, edited by William, C. L. Newbury Park: Sage.
Johnson, Allan(2003),見樹又見林:社會學做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台北,群學出版。
Johnson, Allan(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台北,群學出版。
Kaufman, M. (1994). Men, Feminism, and Men’s Contradictory Experiences of Power. In H, Brod. & M, Kaufman. (Ed.) Theorizing Masculinities (pp.142-163), London: Sage.
Merleau-Ponty, Maurice(2005),知覺現象學(姜志輝譯),商務印書館。
Richard Dawkins(2009),自私的基因(趙淑妙譯),台北,天下文化
Storey, John(2003),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李根芳,周素鳳譯),高雄,巨流圖書。
Turner, Bryan S.(2010),身體與社會理論(謝明珊譯),韋伯文化。
二、中文文獻:
王雅各(1996)。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6。
白育珮(2003),時尚雜誌中的性別角色區隔---男性雜誌與女性雜誌之比較,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蘭慧(2003),〈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形成與鬆動〉,《應用心理研究》,17,85-119。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阮新邦(1993),<批判詮釋論的理論基礎>阮新邦編《批判詮釋論與社會研究》,9-53,香港,八方。
吳國禎(2005),論台語歌曲的反殖民精神,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邱貴芬(1993),<性別/權力/殖民論述: 鄉土文學中的去勢男人>,《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13-34,時報出版。
邱藍生(1995),流行歌曲的性別角色分析,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學系學士論文。
周品均(2007),男人在唱歌–論昇歌(哥)對男性昇迷生命經驗之撞擊與開展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永輝(1994),解讀台灣流行音樂中的女性意涵,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怡伶(2005),磨蹭的快感?阿魯巴的男子氣概建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芸菁、林津如(2010),〈皇帝選妃?跨國婚姻中男性陽剛氣質的實踐與挫敗〉。
莊憶欣(2009),〈運動中的男性,瑜珈中的男性 瑜珈中的男性:男性運動經驗與瑜珈選擇〉。
張芳慈(2003),宜蘭縣高職學生酒精期望、社會功能與飲酒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宗國(2001),〈拓邊照顧工作: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台灣社會學刊》,26,163-210。
陳佑任(2003),〈父權意識型態下的男性經驗探究:以三位國小教育人員為例〉,《應用心理研究》,17,121-156。
陳炯志(2005),飆車:規範、快感與文化工業的三螺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簡成熙(2003),〈男性研究應是男性壓迫的自省? 還是壓迫男性的解構?〉,《應用心理研究》,18,3-8。
陳曉佩(2008),〈台日韓三國女性獲得高等教育學位暨擔任教職之性別差異分析〉
,《教育類性別專文分析集刊》。
陳恆安(2009),〈你才不正常:正常與偏差的歷史與文化研究〉,收錄於《科技渴望參與》。台北:群學。
畢恆達、洪文龍(2004)。男性研究與男性主義。婦研縱橫,70 ,43-47。
游美惠、易言嬡(2002),〈男性/陽剛特質(masculinity)& 女性/陰柔特質(femininity)〉,《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8,101-106。
曾勝珍(2003),〈一夫一妻制之確立與重婚問題之探討〉,《法學叢刊》,第48卷 第3期,183-223。
楊秋萍(2003),台灣情歌的兩性心理探討,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楊駿北(2004),性別化社會下的男性氣概-以男空服職場性別經驗與社會形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裕元(2003),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昭容(2004),從國語流行情歌看現代性之下的愛情,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俊希(2009),壯陽先生在台灣的故事:壯陽語藝的文化分析,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琮琦(2009),〈當代男子漢「陰性化」了嗎?以男性時尚雜誌建構的男性氣質為例〉。
劉慧思(2009),〈「商場」如「戰場」─ 解構費斯克的消費與符號〉,《文化研究@嶺南》,13。
謝高橋(1997),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韓彩燕(2008),〈作科學且作性別:科學訓練與實作中的陽剛氣質〉。
龔卓軍(2006)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蘇振昇(1999),台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價值觀:1989-1998,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98254015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540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佳瑩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邱彥霖zh_TW
dc.creator (作者) 邱彥霖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Oct-2011 14:51:29 (UTC+8)-
dc.date.available 5-Oct-2011 14:51:2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51:2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2540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38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25401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立基於流行歌曲對社會具有指涉、描述和反饋的特性,並檢視台語流行歌曲中,男性氣概的變化。將歌曲類比為男性身體的使用說明書,以解剖學的角度將男性身體與男性氣概結合起來,並標示出其變動的軌跡。

男性的生存經驗是獨特,且異於女性的。長久以來,性別研究的領域只關照到女性的生存困境,將男性標誌為既得利益者和加害者。但男性研究這個新的研究領域,將男性的壓抑和掙扎揭露出來,目的並不是要和女性互相指認對方才是加害者,而是要創造一個兩性共存共榮的社會。

男性氣概是一個會隨著時間更迭的社會性產物,研究者試著從台語流行歌曲的文字脈絡中,拼湊、描述出男性氣慨變動的軌跡,並且以三個年代點,民國七十年代(1980年代)、民國八十年代(1990年代) 、民國九十年代(2000年代)作為斷點,分別陳述三個時間點的男性氣概樣貌。

研究結果發現,男性氣概所具有的曖昧性和變動性,讓它具有多元的樣貌,在它的內涵中包括:男性的情緒掌控、男性與同性和異性的互動模式、以及男性被賦予的社會期望…等,其細緻處隨著年代推移,都有變與不變。從中研究者反思了男性氣概構成時的霸道性,但也看到了身體革命的可能性。能夠認知到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身體,而不是一個只依賴說明書使用和施行的「生體」,這是研究者所企望的實踐觀。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7
第一章 緒論 8
一、生理性別好霸道?社會性別更無理 9
二、外在的控制,內在的反饋:自我的牢籠 10
三、流行歌曲讓我成為我們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4
壹、男性研究 14
一、甚麼是男性氣概 14
二、男性氣概的特性 15
三、被類型化的身體 17
貳、流行音樂 19
一、性別與音樂 19
二、台語歌曲在台灣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壹、符號學與詮釋學 21
貳、符號分析的科學性? 22
参、分析方式與架構 22
一、分析文本 22
二、分析架構 23
第四章 文本分析 26
壹、一九八零年代(民國七十年代) 26
一、《你著忍耐》 26
二、《酒國英雄》 27
三、《講什麼山盟海誓》 28
四、《男性的本領》 29
五、《一條手巾仔》 31
民國七十年代小結: 32
貳、一九九零年代(民國八十年代) 35
一、《秘密情人》 35
二、《牽手出頭天》 36
三、《茫茫到深更》 37
四、《尬車》 39
五、《純情青春夢》 40
民國八十年代小結: 42
參、二零零零年代(民國九十年代) 46
一、《不能講的秘密》 46
二、《男人情女人心》 47
三、《好膽你就來》 49
四、《愛做夢的人》 50
五、《愛你辣》 51
民國九十年代小結: 53
第五章 結論 56
壹、實證研究之結果 56
如何展現你的情緒: 56
如何與女人相處: 56
如何與男人相處: 58
了解你的使命: 58
重建─身體使用說明書 59
多元並存的男性氣概 60
貳、研究者個人發想 62
我們想成為甚麼樣的自己 62
返回身體;男性氣概與男性肉身 63
結語 64
參考資料 65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540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流行音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語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男性氣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陽剛特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男性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身體使用說明書─從台語流行音樂中檢視男性氣概之流變zh_TW
dc.title (題名) Body Manual-The change of masculinities in Taiwan pop music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原文與譯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rea Cornwall、Nancy Lindisfarne(1994),Dislocating Masculinity: Comparative Ethnographies,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auvoir, de Simone(1999),第二性(陶鐵柱譯),台北,貓頭鷹。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rrm, Vivien(2002),性別與社會心理學(楊宜橞、高之梅譯),台北,五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n, Kindlon、Michael, Thompson(2000),該隱的封印(吳書榆譯),台北,商周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rrida, Jacques(1992),Given time. I, Counterfeit mone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ucault, Michel(1998),古典時代瘋狂史(林志明譯),台北,時報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ucault, Michel(1999),規訓與懲罰(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新華書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ucault, Michel(2005),性經驗史(佘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ske, John(1993),瞭解庶民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陳正國譯。台北,萬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iddens, Anthony(2005),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周素鳳譯),高雄,巨流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ite, Shere(1995),海蒂報告:男性氣概(林瑞庭譯),台北,張老師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acobs, Jerry A. (1993), “Men in Female-Dominated Fields.” Pp.49-63 in Doing Women’s Work: Men in Nontraditional Occupation, edited by William, C. L. Newbury Park: Sa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son, Allan(2003),見樹又見林:社會學做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台北,群學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son, Allan(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台北,群學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ufman, M. (1994). Men, Feminism, and Men’s Contradictory Experiences of Power. In H, Brod. & M, Kaufman. (Ed.) Theorizing Masculinities (pp.142-163), London: Sa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rleau-Ponty, Maurice(2005),知覺現象學(姜志輝譯),商務印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chard Dawkins(2009),自私的基因(趙淑妙譯),台北,天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orey, John(2003),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李根芳,周素鳳譯),高雄,巨流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urner, Bryan S.(2010),身體與社會理論(謝明珊譯),韋伯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中文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雅各(1996)。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育珮(2003),時尚雜誌中的性別角色區隔---男性雜誌與女性雜誌之比較,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蘭慧(2003),〈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形成與鬆動〉,《應用心理研究》,17,85-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新邦(1993),<批判詮釋論的理論基礎>阮新邦編《批判詮釋論與社會研究》,9-53,香港,八方。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國禎(2005),論台語歌曲的反殖民精神,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貴芬(1993),<性別/權力/殖民論述: 鄉土文學中的去勢男人>,《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13-34,時報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藍生(1995),流行歌曲的性別角色分析,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學系學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品均(2007),男人在唱歌–論昇歌(哥)對男性昇迷生命經驗之撞擊與開展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永輝(1994),解讀台灣流行音樂中的女性意涵,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怡伶(2005),磨蹭的快感?阿魯巴的男子氣概建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芸菁、林津如(2010),〈皇帝選妃?跨國婚姻中男性陽剛氣質的實踐與挫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憶欣(2009),〈運動中的男性,瑜珈中的男性 瑜珈中的男性:男性運動經驗與瑜珈選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芳慈(2003),宜蘭縣高職學生酒精期望、社會功能與飲酒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宗國(2001),〈拓邊照顧工作: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台灣社會學刊》,26,163-2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佑任(2003),〈父權意識型態下的男性經驗探究:以三位國小教育人員為例〉,《應用心理研究》,17,121-1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炯志(2005),飆車:規範、快感與文化工業的三螺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成熙(2003),〈男性研究應是男性壓迫的自省? 還是壓迫男性的解構?〉,《應用心理研究》,18,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佩(2008),〈台日韓三國女性獲得高等教育學位暨擔任教職之性別差異分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類性別專文分析集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恆安(2009),〈你才不正常:正常與偏差的歷史與文化研究〉,收錄於《科技渴望參與》。台北:群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恆達、洪文龍(2004)。男性研究與男性主義。婦研縱橫,70 ,43-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美惠、易言嬡(2002),〈男性/陽剛特質(masculinity)& 女性/陰柔特質(femininity)〉,《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8,101-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勝珍(2003),〈一夫一妻制之確立與重婚問題之探討〉,《法學叢刊》,第48卷 第3期,183-2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秋萍(2003),台灣情歌的兩性心理探討,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駿北(2004),性別化社會下的男性氣概-以男空服職場性別經驗與社會形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裕元(2003),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昭容(2004),從國語流行情歌看現代性之下的愛情,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俊希(2009),壯陽先生在台灣的故事:壯陽語藝的文化分析,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琮琦(2009),〈當代男子漢「陰性化」了嗎?以男性時尚雜誌建構的男性氣質為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慧思(2009),〈「商場」如「戰場」─ 解構費斯克的消費與符號〉,《文化研究@嶺南》,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高橋(1997),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彩燕(2008),〈作科學且作性別:科學訓練與實作中的陽剛氣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卓軍(2006)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台北,心靈工坊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振昇(1999),台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價值觀:1989-1998,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