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大躍進時期的中蘇關係
Sino-Soviet Relation during Great Leap Forward
作者 王瑞婷
貢獻者 關向光
王瑞婷
關鍵詞 中蘇關係
大躍進
第二次金門危機
毛澤東中心論
中共外交決策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11-Oct-2011 17:06:15 (UTC+8)
摘要 本論文探討大躍進時期中共外交決策的內容以及中蘇關係的發展。第二章「依賴的與脆弱的中蘇關係」,試圖分析莫斯科外交策略的雙重性對早期中蘇關係的影響。蘇聯一方面高談援助革命,另一方面越來越重視國家利益。中蘇關係因而擺盪在這兩項決策因素之間,中共並不具有真正的自主性。第三章「新中國和平外交時期不和平的中蘇關係」,試圖分析建立政權後的兩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外交上如何面對「輸出革命」的難題,以及它們分歧根源所在。第四章「解構革命與危機視角下的中蘇關係」,嘗試分析「和平外交、大躍進與金門危機三位一體」的中蘇分歧論點。第五章「大躍進與蘇聯模式潛在較勁下的中蘇關係」,試圖分析大躍進的發動因素以及大躍進對中蘇關係的影響。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對於中蘇關係的影響涉及了意識型態、國家利益與領導權爭奪三個方面。結論則探討了中蘇關係中「顯性」與「隱性」衝突的概念。
參考文獻 一、檔案與文件
人民出版社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二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三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六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七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1990。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八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周恩來軍事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1987。
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三冊,北京:三聯書店,1962。
沈志華編,《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上中下三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沈志華主編,《美國對華情報檔案》,第六編,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
沈志華主編,《美國對華情報檔案》,第九編,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
沈志華主編,《美國對華情報檔案》,第十編,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
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26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
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27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
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28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
孫霞武等編《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資料選集1925-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二、傳記與回憶錄
王炳南,《中美會談九年回顧》,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
伍修權,《回憶與懷念》,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1。
伍修權,《在外交部八年的經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3。
伍修權,《我的歷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
吳冷西,《十年論戰:1956-1966中蘇關係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李越然,《中蘇外交親歷記》,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李銳,《廬山會議實錄》,北京:春秋出版社╱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亞、伊、切列潘諾夫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硏究所翻譯室譯,《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一個駐華軍事顧問的劄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4。
金沖及編,《周恩來傳》,第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師哲,《在歷史巨人身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
逄先知、金沖及編,《毛澤東傳》,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2003。
崔奇,《我所親歷的中蘇大論戰》,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事件與決策的回顧》,上、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三、專書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黨史大事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尹慶耀,《中共的統戰外交》,台北:幼獅,1984。
孔寒冰,《中蘇關係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04。
牛大勇、沈志華主編,《冷戰與中國的周邊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牛軍,《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王奇編,《二戰後中蘇關係的演變與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王泰平主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硏究論文集》,北京 : 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外交部檔案館編,《鄧小平外交活動大事記》,北京 : 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布蘭特利‧沃馬克,《毛澤東政治思想的基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
石仲泉,《周恩來的卓越奉獻》,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米歇‧傅科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1993。
何方,《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香港:利文出版,2005。
余萬里等撰稿,張植榮主編,《周恩來與外交部長們》,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9。
吳猛、和新風,《文化權力的終結:與福柯對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李丹慧編,《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李英明,《中國研究:實踐與反思》,台北:生智,2006。
李英明、關向光主編,《中國研究的多元思考》,台北:巨流,2007。
沈志華,《中蘇關係史綱》,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沈志華,《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香港:天地圖書,1998。
沈志華,《思考與選擇-從知識份子會議到反右運動》,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硏究中心,2008。
沈志華,《蘇聯專家在中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沈志華、李丹慧主編,《戰後中蘇關係若干問題研究:來自中俄雙方的檔案文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沈志華主編,《冷戰時期蘇聯與東歐的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林蘊暉,《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硏究中心,2008。
迪特‧海因荻希著,張文武譯,《中蘇走向同盟的艱難歷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孫其明,《中蘇關係始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3。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張小明,《冷戰及其遺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2000。
張盛發,《史達林與冷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莫里斯‧邁斯納著,《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托邦主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
陳永發,《延安的陰影》,台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0。
陶文釗、楊奎松、王建朗著,《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斯圖爾特‧施拉姆,《毛澤東的思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5。
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台北:東大圖書,1997。
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中國革命的策略在國際背景下的演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 : 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硏究》,台北:東大,1995。
楊奎松,《走向破裂: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楊奎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楊奎松主編,《冷戰時期的中國對外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楊炳章,《從革命到政治:長征與毛澤東的崛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
葉自成,《新中國外交思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裴堅章主編,《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
裴堅章主編,《研究周恩來:外交思想與實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
裴默農,《周恩來外交學》,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歷史研究編輯部編,《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戴超武,《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韓念龍主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四、期刊論文
俞邃,〈蘇共二十大的內外反響和中蘇關係〉,《百年潮》(北京),2008年3月,頁38-44。
彭學濤、鄭瑞峰,〈毛澤東四會赫魯雪夫-來自中俄解密檔案的記錄〉,《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9年8期,頁19-26。
閻明復,〈1957年形勢與伏羅希洛夫訪華〉,《百年潮》(北京),2009年2月,頁12-20。
閻明復,〈1958年隨陳雲參加經互會會議〉,《百年潮》(北京),2008年11月,頁13-16。
閻明復,〈1960年莫斯科會議補記〉,《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3期,頁13-39。
閻明復,〈1963年7月中蘇兩黨會談補記一〉,《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8年2期,17-35。
閻明復,〈1963年7月中蘇兩黨會談補記二〉,《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8年3期,頁20-39。
閻明復,〈二十世紀中葉國際共運公開論戰的序幕〉,《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4期,頁21-43。
閻明復,〈中蘇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之爭〉,《百年潮》(北京),2008年2月,頁25-29。
閻明復,〈中蘇關係破裂原因再探討〉,《百年潮》(北京),2009年11月,頁11-18。
閻明復,〈毛澤東對赫魯雪夫的評論〉,《百年潮》(北京),2009年5月,頁11-16。
閻明復,朱瑞真,〈1959 年赫魯雪夫訪華的前前後後〉,《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6年4期,頁31-57。
閻明復,〈朱瑞真,隨周恩來出席蘇共二十二大〉,《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1期,頁17-34。
閻明復,〈彭真率團訪問蘇東六國〉,《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8年4期,頁33-56,頁30-62。
閻明復,〈鄧小平與反對蘇共老子黨作風的鬥爭一〉,《百年潮》(北京),2009年8月,頁15-21。
閻明復,〈隨李富春赴蘇商談“二五”計畫〉,《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
年4期,頁25-32。
閻明復,〈隨彭真參加布加勒斯特會議〉,《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2期,頁30-62。
閻明復,〈聽阿爾希波夫談中蘇關係〉,《百年潮》(北京),2007年11月,頁10-17。
駱亦粟,〈1957 年周恩來訪問波蘭追記〉,《百年潮》(北京),2007年10月,頁39-45。
蘇維民,〈楊尚昆談從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醞釀到八大路線的形成〉,《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9年2期,頁39-53。
五、英文部分
Apter, David E., Tony Saich.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Mao`s Republic.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Bachman, David. Bureaucracy Economy, and Leadership in China: The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
Bachman, David.”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Samuel S. Kim ed.,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ces the New Millennium. Westview Press,1998 .
Jacobsen, C.G. Sino-Soviet Relations Since Mao. New York: Praeger, 1981.
Chan, Alfred L. Mao`s Crusades: Politic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s Great Leap Forwar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
Chen, Jian. 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 : 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
Chen, Jian.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Chapel Hill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
Gaddis, John. We Now Know: Rethinking Cold War History.Oxford: Clarendon Press University Press, 1997 .
Gitting, John. Survey Of The Sino-Soviet Dispute 1963-1967.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1968 .
Goncharov, Sergei N., John W. Lewis, Xue Litai.Uncertain partner : Stalin, Mao, and the Korean War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
Hinton, Harold. China’s Turbulent Quest.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1972 .
Hinton, Harold. Chinese Policymaking Under Soviet Pressure. Washington D.C: Standford University, 1971.
Hinton, Harold. Communist China In World Politic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66 .
Robinson, Thomas and David Shambaugh e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Schurmann, Franz.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r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6 .
Teiwes, Frederick C. and Warren Sun. China`s Road to Disaster : Mao, Central Politicians, and Provincial Leaders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5-1959.Armonk, N.Y.: M.E. Sharpe, 1999 .
Teiwes, Frederick C. Leadership, Legitimacy, and Conflict in China: From a Charismatic Mao to the Politics of Succession. Armonk: M.E. Sharpe, 1984 .
Teiwes, Frederick C. and Sun Warren. Politics at Mao’s Court: Gao Gang and Party Factionalism in the Early 1950s. Armonk, M.E. Sharpe, 1990 .
Wasserstrom, Jeffrey N., ed. Twentieth-Century China.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
Westad, Odd Arne .ed. Brothers in Arm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ino-Soviet Alliance, 1945-1963. Washington D.C: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
Whiting, Allen S. China Crosses the Yalu : The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 War. New York : Macmillan, 1960 .
Zagoria, Donald. The Sino-Soviet Conflict 1956-1961.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6260013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60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關向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王瑞婷zh_TW
dc.creator (作者) 王瑞婷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Oct-2011 17:06:15 (UTC+8)-
dc.date.available 11-Oct-2011 17:06: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Oct-2011 17:06:1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260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64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260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探討大躍進時期中共外交決策的內容以及中蘇關係的發展。第二章「依賴的與脆弱的中蘇關係」,試圖分析莫斯科外交策略的雙重性對早期中蘇關係的影響。蘇聯一方面高談援助革命,另一方面越來越重視國家利益。中蘇關係因而擺盪在這兩項決策因素之間,中共並不具有真正的自主性。第三章「新中國和平外交時期不和平的中蘇關係」,試圖分析建立政權後的兩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外交上如何面對「輸出革命」的難題,以及它們分歧根源所在。第四章「解構革命與危機視角下的中蘇關係」,嘗試分析「和平外交、大躍進與金門危機三位一體」的中蘇分歧論點。第五章「大躍進與蘇聯模式潛在較勁下的中蘇關係」,試圖分析大躍進的發動因素以及大躍進對中蘇關係的影響。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對於中蘇關係的影響涉及了意識型態、國家利益與領導權爭奪三個方面。結論則探討了中蘇關係中「顯性」與「隱性」衝突的概念。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2
第三節 研究途徑……………………………………………………………4
第四節 章節安排……………………………………………………………8

第二章 依賴的與脆弱的中蘇關係
第一節 蘇聯外交政策的兩面性對早期中蘇關係的影響……………………10
第二節 從「言必稱希臘」到「毛澤東思想定於一尊」……………………11
第三節 一邊倒勢在必行………………………………………………………15
第四節 充滿矛盾的同盟關係…………………………………………………17

第三章 「新中國」和平外交時期不和平的中蘇關係
第一節 從革命到建設的曲折過程……………………………………………22
第二節 毛澤東戰爭、和平與革命的觀點……………………………………23
第三節 中蘇和平話語之爭……………………………………………………27

第四章 解構「革命與危機」視角下的中蘇關係
第一節 「和平外交、第二次金門危機、大躍進」三位一體的中蘇關係?.34
第二節 第二次金門危機與大躍進……………………………………………36
第三節1958年中國外交的左傾問題與毛周關係係. ...............41
第四節 第二次金門危機對中蘇關係的衝擊…………………………………47

第五章 蘇聯模式與大躍進暗中較勁下的中蘇關係
第一節 蘇聯模式與一五計畫……………………………………………… 49
第二節 大躍進「群眾動員」特徵的歷史根源…………………………… 51
第三節 大躍進對中蘇關係的影響………………………………………… 55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不平等根源導致分歧的中蘇關係………………………………… 61
第二節 外交路線分道揚鑣的中蘇關係?………………………………… 63
第三節 中蘇內政與外交蘊含的顯性與隱性衝突………………………… 64
參考書目……… ………………………………………………………….. 6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60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蘇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躍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第二次金門危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毛澤東中心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共外交決策zh_TW
dc.title (題名) 大躍進時期的中蘇關係zh_TW
dc.title (題名) Sino-Soviet Relation during Great Leap Forward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檔案與文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出版社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二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三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六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七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八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周恩來軍事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三冊,北京:三聯書店,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編,《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上中下三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主編,《美國對華情報檔案》,第六編,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主編,《美國對華情報檔案》,第九編,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主編,《美國對華情報檔案》,第十編,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26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27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主編,《蘇聯歷史檔案選編》,28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霞武等編《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資料選集1925-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傳記與回憶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炳南,《中美會談九年回顧》,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修權,《回憶與懷念》,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修權,《在外交部八年的經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修權,《我的歷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冷西,《十年論戰:1956-1966中蘇關係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越然,《中蘇外交親歷記》,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銳,《廬山會議實錄》,北京:春秋出版社╱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亞、伊、切列潘諾夫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硏究所翻譯室譯,《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一個駐華軍事顧問的劄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沖及編,《周恩來傳》,第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師哲,《在歷史巨人身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逄先知、金沖及編,《毛澤東傳》,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奇,《我所親歷的中蘇大論戰》,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事件與決策的回顧》,上、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黨史大事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慶耀,《中共的統戰外交》,台北:幼獅,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寒冰,《中蘇關係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牛大勇、沈志華主編,《冷戰與中國的周邊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牛軍,《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奇編,《二戰後中蘇關係的演變與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泰平主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硏究論文集》,北京 : 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交部檔案館編,《鄧小平外交活動大事記》,北京 : 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蘭特利‧沃馬克,《毛澤東政治思想的基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仲泉,《周恩來的卓越奉獻》,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米歇‧傅科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方,《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香港:利文出版,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萬里等撰稿,張植榮主編,《周恩來與外交部長們》,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猛、和新風,《文化權力的終結:與福柯對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丹慧編,《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中國研究:實踐與反思》,台北:生智,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關向光主編,《中國研究的多元思考》,台北:巨流,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中蘇關係史綱》,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香港:天地圖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思考與選擇-從知識份子會議到反右運動》,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硏究中心,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蘇聯專家在中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李丹慧主編,《戰後中蘇關係若干問題研究:來自中俄雙方的檔案文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志華主編,《冷戰時期蘇聯與東歐的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蘊暉,《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硏究中心,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迪特‧海因荻希著,張文武譯,《中蘇走向同盟的艱難歷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其明,《中蘇關係始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小明,《冷戰及其遺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盛發,《史達林與冷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里斯‧邁斯納著,《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托邦主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永發,《延安的陰影》,台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文釗、楊奎松、王建朗著,《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斯圖爾特‧施拉姆,《毛澤東的思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台北:東大圖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中國革命的策略在國際背景下的演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 : 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硏究》,台北:東大,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奎松,《走向破裂: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奎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奎松主編,《冷戰時期的中國對外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炳章,《從革命到政治:長征與毛澤東的崛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新中國外交思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堅章主編,《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堅章主編,《研究周恩來:外交思想與實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默農,《周恩來外交學》,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歷史研究編輯部編,《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超武,《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念龍主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邃,〈蘇共二十大的內外反響和中蘇關係〉,《百年潮》(北京),2008年3月,頁38-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學濤、鄭瑞峰,〈毛澤東四會赫魯雪夫-來自中俄解密檔案的記錄〉,《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9年8期,頁19-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1957年形勢與伏羅希洛夫訪華〉,《百年潮》(北京),2009年2月,頁12-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1958年隨陳雲參加經互會會議〉,《百年潮》(北京),2008年11月,頁13-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1960年莫斯科會議補記〉,《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3期,頁13-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1963年7月中蘇兩黨會談補記一〉,《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8年2期,17-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1963年7月中蘇兩黨會談補記二〉,《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8年3期,頁20-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二十世紀中葉國際共運公開論戰的序幕〉,《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4期,頁21-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中蘇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之爭〉,《百年潮》(北京),2008年2月,頁25-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中蘇關係破裂原因再探討〉,《百年潮》(北京),2009年11月,頁1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毛澤東對赫魯雪夫的評論〉,《百年潮》(北京),2009年5月,頁1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朱瑞真,〈1959 年赫魯雪夫訪華的前前後後〉,《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6年4期,頁31-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朱瑞真,隨周恩來出席蘇共二十二大〉,《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1期,頁17-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彭真率團訪問蘇東六國〉,《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8年4期,頁33-56,頁30-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鄧小平與反對蘇共老子黨作風的鬥爭一〉,《百年潮》(北京),2009年8月,頁15-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隨李富春赴蘇商談“二五”計畫〉,《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4期,頁25-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隨彭真參加布加勒斯特會議〉,《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7年2期,頁30-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明復,〈聽阿爾希波夫談中蘇關係〉,《百年潮》(北京),2007年11月,頁10-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駱亦粟,〈1957 年周恩來訪問波蘭追記〉,《百年潮》(北京),2007年10月,頁39-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維民,〈楊尚昆談從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醞釀到八大路線的形成〉,《中共黨史資料》(北京),2009年2期,頁39-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pter, David E., Tony Saich.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Mao`s Republic.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chman, David. Bureaucracy Economy, and Leadership in China: The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chman, David.”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Samuel S. Kim ed.,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ces the New Millennium. Westview Press,1998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acobsen, C.G. Sino-Soviet Relations Since Mao. New York: Praeger, 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n, Alfred L. Mao`s Crusades: Politic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s Great Leap Forwar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Jian. 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 : 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Jian.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Chapel Hill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addis, John. We Now Know: Rethinking Cold War History.Oxford: Clarendon Press University Press, 1997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itting, John. Survey Of The Sino-Soviet Dispute 1963-1967.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1968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oncharov, Sergei N., John W. Lewis, Xue Litai.Uncertain partner : Stalin, Mao, and the Korean War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inton, Harold. China’s Turbulent Quest.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1972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inton, Harold. Chinese Policymaking Under Soviet Pressure. Washington D.C: Standford University, 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inton, Harold. Communist China In World Politic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66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binson, Thomas and David Shambaugh e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urmann, Franz.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r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6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eiwes, Frederick C. and Warren Sun. China`s Road to Disaster : Mao, Central Politicians, and Provincial Leaders in the Unfolding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1955-1959.Armonk, N.Y.: M.E. Sharpe, 1999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eiwes, Frederick C. Leadership, Legitimacy, and Conflict in China: From a Charismatic Mao to the Politics of Succession. Armonk: M.E. Sharpe, 1984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eiwes, Frederick C. and Sun Warren. Politics at Mao’s Court: Gao Gang and Party Factionalism in the Early 1950s. Armonk, M.E. Sharpe, 1990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sserstrom, Jeffrey N., ed. Twentieth-Century China.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estad, Odd Arne .ed. Brothers in Arm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ino-Soviet Alliance, 1945-1963. Washington D.C: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hiting, Allen S. China Crosses the Yalu : The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 War. New York : Macmillan, 1960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agoria, Donald. The Sino-Soviet Conflict 1956-1961.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