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型銀行之策略探討─以E銀行為例
The corporate strategy of a local middle-size bank - E bank
作者 張宏維
貢獻者 呂桔誠<br>江永裕
張宏維
關鍵詞 PEST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
次級房貸
企業文化
公司治理
企業社會責任
MOU
ECFA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14-Oct-2011 13:40:58 (UTC+8)
摘要 政府在1991年核准十六家新銀行的申設,台灣的銀行自此進入戰國時代。長期管制下的銀行業,由於缺乏對於新種金融商品及業務的創新能力,最後只能以價格為競爭手段,且對於風險的控管與日下降,種種激烈競爭的結果,使個別銀行市佔率偏低,產業利潤每況日下,資產品質逐年惡化。
     銀行業除追求利潤外,經營策略之差異化,與所負之社會責任和帶給社會大眾之觀感亦已成為顧客選擇銀行之重點與目標。本文以E銀行為例,E銀行強調企業文化與重視服務品質,並榮獲國家品質獎之殊榮。本研究探討E銀行經營策略之研擬,引述國內外文獻分析E銀行目前所處的總體與產業狀況,並解析E銀行競爭力之優劣勢分析產生之機會與威脅,探討如何運用自身競爭優勢來擬定競爭策略。
     研究結論特別引述野村總合研究所(2008),「服務,決勝金融大未來:野村金融產業大趨勢」,其中提到未來金融業決勝之關鍵在服務。在銀行業激烈競爭下,因為商品大同小異,如何傾聽顧客的聲音,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再輔以優質的服務創造顧客之價值,並且重視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之品牌形象,以獲取顧客之信賴感與忠誠度。
     在愈趨競爭之產業環境下,各銀行唯有不斷思考自身之經營特色,競爭優劣勢,在競爭環境下找到機會,增加獲利之穩定與成長性,方能在此環境下擁有競爭優勢並得以繼續生存。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 8
     第四節 研究流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分析 10
     第一節 總體環境分析 10
     第二節 產業環境分析 13
     第三節 策略相關理論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1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20
     第四章 E銀行外部環境分析 21
     第一節 PEST模型之總體環境分析 21
     第二節 產業狀況分析 34
     第五章 E銀行機構競爭力分析 49
     第一節 E銀行簡介 49
     第二節 E銀行經營策略 54
     第三節 E銀行經營績效分析 57
     第四節 E銀行優劣勢分析 67
     第六章 E銀行經營管理策略 80
     第一節 使命目標 84
     第二節 競爭策略 84
     第三節 組織與功能 8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3
     中文部分 93
     英文部分 9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Charles W.L.Hill,Gareth R.Jones(1998)著,黃營杉譯,「策略管理」,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Maslow,Abraham(2006)著,劉燁編譯,「馬斯洛的智慧」,正展出版公司。
Paul A. Smith(2000)著,陳琇玲譯,「行銷基本教練」,臉譜出版社。
Tony Grundy(2004)著,傅悅齊譯,「大師解讀策略」,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大前研一(1985)著,黃宏義譯,「策略家的智慧」,長河出版社。
野村總合研究所(2008)著,樂伊珍譯,「服務,決勝金融大未來:野村金融產業大趨勢」,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于宗先、王金利(2005),「台灣金融體制之演變」,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怡雯(2006),「台灣公關學者對公關策略及其考慮因素看法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台新銀行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年度年報。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兩岸金融政策宣導- 金管會兩岸經濟協議答客問 」(2010.7.16)。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 策略思考的本質」,麥田出版社。
李靚慧(2004),「中信銀增加分行目標不變」,自由新聞網。
林建甫(2010),「兩岸金融談判 要穩扎穩打」,經濟日報名家觀點。
姚瑞慶(2004),「商業銀行競爭策略形成分析-以台灣地區C銀行為例」,私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洪政吉(2010),「生太少!民國111年人口零成長」,中國時報。
孫效孔(2009),「企業違約風險 金融業之隱憂」,工商時報。
徐永昌(2000),「企業願景、企業文化、員工生涯發展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台灣製造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佳菁、陳碧芬(2010),「土洋搶大餅 行動銀行開戰」,工商時報。
許士軍(1987),「管理學」,東華書局。
許振明、陳沛柔(2007),「次級房貸風暴於我國之省思」,中央日報網路報。
陳勝宜(2006),「外部技術成為A銀行核心能耐之專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佑(2004),「金融公司子銀行營運策略之研究-以第一銀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慧滿(2008),「公司治理」,玉山銀行雙月刊文集95期。
陳樹(2006),「公司治理與金融市場」,經濟日報B4版台大財金國際研討會。
彭禎伶、李國煌(2007),「國泰世華銀:評估買東、花企」,時報資訊。
曾志超(2010),「簽署ECFA的效益與台灣未來發展」,中央日報智庫論壇。
黃俊英(1997),「行銷研究概論」,華泰書局。
黃矜瑜(2008),「個人商業年金保險之購買意願研究:定期定額基金投資人觀點」,私立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文敏(2005),「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服務品質之研究―顧客滿意度的觀點」,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綠芬(2005),「銀行在金融控股公司下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光傑(2002),「壽險行銷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以國華人壽保險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明德(2010),「全球經濟復甦情勢及臺灣面臨的挑戰」,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劉樹芬(2006),「台灣金融服務業企業優勢分析-以中國信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蔡曜如(2009),「全球金融危機專輯」,中央銀行。
謝明瑞(2009),「金融海嘯的探討與對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英文部分
Ansoff,H.Igor(1965), Corporate Strategy: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 New York:McGraw-Hill.
Campbell,Andrew and Goold,Michael(1994),Corporate Level Strategy:Creating Value in the Multibusiness Company, New York : J. Wiley.
Chandler,Alfred D.(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 , Cambridge : M.I.T.
Kotler,Philip(1967),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New Jersey:Upper Saddle River.
Maslow,Abraham H.(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Harper&Row,New York, pp.3-19.
Mintzberg,Henry(1994), 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 , Toronto : Maxwell Macmillan Canada.
Poter,Michael 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an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 London : Collier Macmillan.
Poter, Michael E.(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 London : Collier Macmillan.
Schelling,Thomas C.(1960),The Strategy of Conflict ,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p. 889-93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7932207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3220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呂桔誠<br>江永裕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宏維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宏維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Oct-2011 13:40:58 (UTC+8)-
dc.date.available 14-Oct-2011 13:40: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Oct-2011 13:40: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93220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67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93220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政府在1991年核准十六家新銀行的申設,台灣的銀行自此進入戰國時代。長期管制下的銀行業,由於缺乏對於新種金融商品及業務的創新能力,最後只能以價格為競爭手段,且對於風險的控管與日下降,種種激烈競爭的結果,使個別銀行市佔率偏低,產業利潤每況日下,資產品質逐年惡化。
     銀行業除追求利潤外,經營策略之差異化,與所負之社會責任和帶給社會大眾之觀感亦已成為顧客選擇銀行之重點與目標。本文以E銀行為例,E銀行強調企業文化與重視服務品質,並榮獲國家品質獎之殊榮。本研究探討E銀行經營策略之研擬,引述國內外文獻分析E銀行目前所處的總體與產業狀況,並解析E銀行競爭力之優劣勢分析產生之機會與威脅,探討如何運用自身競爭優勢來擬定競爭策略。
     研究結論特別引述野村總合研究所(2008),「服務,決勝金融大未來:野村金融產業大趨勢」,其中提到未來金融業決勝之關鍵在服務。在銀行業激烈競爭下,因為商品大同小異,如何傾聽顧客的聲音,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再輔以優質的服務創造顧客之價值,並且重視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之品牌形象,以獲取顧客之信賴感與忠誠度。
     在愈趨競爭之產業環境下,各銀行唯有不斷思考自身之經營特色,競爭優劣勢,在競爭環境下找到機會,增加獲利之穩定與成長性,方能在此環境下擁有競爭優勢並得以繼續生存。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 8
     第四節 研究流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分析 10
     第一節 總體環境分析 10
     第二節 產業環境分析 13
     第三節 策略相關理論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1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20
     第四章 E銀行外部環境分析 21
     第一節 PEST模型之總體環境分析 21
     第二節 產業狀況分析 34
     第五章 E銀行機構競爭力分析 49
     第一節 E銀行簡介 49
     第二節 E銀行經營策略 54
     第三節 E銀行經營績效分析 57
     第四節 E銀行優劣勢分析 67
     第六章 E銀行經營管理策略 80
     第一節 使命目標 84
     第二節 競爭策略 84
     第三節 組織與功能 8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3
     中文部分 93
     英文部分 97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 8
     第四節 研究流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分析 10
     第一節 總體環境分析 10
     第二節 產業環境分析 13
     第三節 策略相關理論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1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20
     第四章 E銀行外部環境分析 21
     第一節 PEST模型之總體環境分析 21
     第二節 產業狀況分析 34
     第五章 E銀行機構競爭力分析 49
     第一節 E銀行簡介 49
     第二節 E銀行經營策略 54
     第三節 E銀行經營績效分析 57
     第四節 E銀行優劣勢分析 67
     第六章 E銀行經營管理策略 80
     第一節 使命目標 84
     第二節 競爭策略 84
     第三節 組織與功能 8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3
     中文部分 93
     英文部分 9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3220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EST分析模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五力分析模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次級房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文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司治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社會責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MOU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CFA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型銀行之策略探討─以E銀行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corporate strategy of a local middle-size bank - E bank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rles W.L.Hill,Gareth R.Jones(1998)著,黃營杉譯,「策略管理」,華泰文化事業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slow,Abraham(2006)著,劉燁編譯,「馬斯洛的智慧」,正展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ul A. Smith(2000)著,陳琇玲譯,「行銷基本教練」,臉譜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ny Grundy(2004)著,傅悅齊譯,「大師解讀策略」,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前研一(1985)著,黃宏義譯,「策略家的智慧」,長河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野村總合研究所(2008)著,樂伊珍譯,「服務,決勝金融大未來:野村金融產業大趨勢」,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宗先、王金利(2005),「台灣金融體制之演變」,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怡雯(2006),「台灣公關學者對公關策略及其考慮因素看法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台新銀行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年度年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兩岸金融政策宣導- 金管會兩岸經濟協議答客問 」(2010.7.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 策略思考的本質」,麥田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靚慧(2004),「中信銀增加分行目標不變」,自由新聞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建甫(2010),「兩岸金融談判 要穩扎穩打」,經濟日報名家觀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瑞慶(2004),「商業銀行競爭策略形成分析-以台灣地區C銀行為例」,私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政吉(2010),「生太少!民國111年人口零成長」,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效孔(2009),「企業違約風險 金融業之隱憂」,工商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永昌(2000),「企業願景、企業文化、員工生涯發展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台灣製造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佳菁、陳碧芬(2010),「土洋搶大餅 行動銀行開戰」,工商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士軍(1987),「管理學」,東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振明、陳沛柔(2007),「次級房貸風暴於我國之省思」,中央日報網路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勝宜(2006),「外部技術成為A銀行核心能耐之專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嘉佑(2004),「金融公司子銀行營運策略之研究-以第一銀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慧滿(2008),「公司治理」,玉山銀行雙月刊文集9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樹(2006),「公司治理與金融市場」,經濟日報B4版台大財金國際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禎伶、李國煌(2007),「國泰世華銀:評估買東、花企」,時報資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志超(2010),「簽署ECFA的效益與台灣未來發展」,中央日報智庫論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英(1997),「行銷研究概論」,華泰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矜瑜(2008),「個人商業年金保險之購買意願研究:定期定額基金投資人觀點」,私立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文敏(2005),「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服務品質之研究―顧客滿意度的觀點」,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綠芬(2005),「銀行在金融控股公司下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光傑(2002),「壽險行銷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以國華人壽保險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明德(2010),「全球經濟復甦情勢及臺灣面臨的挑戰」,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樹芬(2006),「台灣金融服務業企業優勢分析-以中國信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曜如(2009),「全球金融危機專輯」,中央銀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明瑞(2009),「金融海嘯的探討與對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soff,H.Igor(1965), Corporate Strategy: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 New York:McGraw-Hi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mpbell,Andrew and Goold,Michael(1994),Corporate Level Strategy:Creating Value in the Multibusiness Company, New York : J. Wile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ndler,Alfred D.(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 , Cambridge : M.I.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tler,Philip(1967),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New Jersey:Upper Saddle Riv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slow,Abraham H.(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Harper&Row,New York, pp.3-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ntzberg,Henry(1994), 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 , Toronto : Maxwell Macmillan Canad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ter,Michael 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an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 London : Collier Macmilla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ter, Michael E.(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 London : Collier Macmilla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helling,Thomas C.(1960),The Strategy of Conflict ,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p. 889-935.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