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en_US |
dc.contributor |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李癸雲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31-Oct-2011 14:03:26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31-Oct-2011 14:03:26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31-Oct-2011 14:03:26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717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詩歌裡的意象,是詩旨、創作者心靈和語言風格的呈現,有些意象經過時間性的累積和重覆,形成固定的象徵,這些具有「原型」意義的意象,在當代詩歌裡出現時,也會隱然牽動古老而永恆的意義結構。然而若將「月亮」視作一種「符號」(sign),可鬆動其固定的意義,索緒爾說明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文字與對像之間不必然是對等的關係,可能只是獨斷的行為,「符號」一詞較能呈現意義詮釋的建構。羅蘭.巴特進而指出符號的「表義/深義」,它能暗示出詞語表面之下的關係物、類推物,聯擊著使用符號者的存在,牽涉了意識型態和文化對符號的建構作用。因此,要考究一個意象的所有意義,語境與時代文化必須加入討論。本計畫研究將對像限定在台灣新生代女性詩作,將從語言變異來窺探出主體認同在詩歌表現上的情況。性別認同在當代呈現多元化發展,對傳統男尊女卑的依循與反抗皆具,也有拋開性別對抗、直接置入主體形塑,並時而可見在意象運用上「偷渡」性別權力。克莉絲蒂娃曾提出詩的書寫可讓主體拒絕「象徵界」(the symbolic)的規範,進而讓壓抑在潛意識的慾望的「記號界」(the semiotic)發聲,如此一來,「符號」可轉換成個體的「記號」。有鑑於此,單一意象的研究便有了撐構當代女性書寫的語言結構縱深,並釐清女性主體性的建立,同時能描繪新生代女性書寫的當代性風貌。 | en_US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基礎研究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學術補助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期間:9508 ~ 9607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經費:321仟元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語文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女性書寫 | - |
dc.subject (關鍵詞) | 新生代女性詩作 | - |
dc.subject (關鍵詞) | 月亮意象 | - |
dc.title (題名) | 符號變異與主體認同-台灣新生代女性詩作中的月亮意象研究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Research on Moon Image of Taiwan Cainozoic Female Poetry | - |
dc.type (資料類型) | report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