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國科會研究計畫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 無doi欄位資料顯示引文資訊
題名 近都市化與區域不均度
其他題名 Peri-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Inequality---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Fuzzy Entropy
作者 陳心蘋
貢獻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政治大學經濟系
關鍵詞 土木水利工程類;經濟學;模糊集合; 熵; 都市化; 近都市化; 區域不均度; 擴展的階層大小函數
日期 2005-08
上傳時間 28-十一月-2011 15:50:56 (UTC+8)
摘要 本研究計畫主要是關於都市化(urbanization)、近都市化程度(peri-urbanization)與區域不均度(regional inequality)的理論與實證分析。內容包含(一)理論分析應用模糊集合理論(fuzzy sets)、熵函數(entropy)和擴展的階層大小函數(expanded rank size function)衡量區域內都市化過程中城鄉不明的近都市化程度(peri-urbanization)、都市化程度、都市發展的分散程度,以及區域不均度(regional inequality)。以模糊超立方體 (fuzzy hypercube)說明應用模糊集合理論、階層大小函數與熵函數衡量都市化程度、近都市化程度與區域不均度時,空間與幾何上的意義。(二)以模糊集合理論、階層大小函數與熵函數實證分析台灣的區域不均度和都市化與近都市化程度。(三)實證分析台灣都市化與近都市化程度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係、區域所得分配不均程度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以及區域所得分配不均程度與都市化和近都市化程度的關係。檢測Amos 擴增的逆轉U 假設(augmented inverted-U hypothesis)。生產活動聚集所形成的外部經濟會提升產業的生產力,是產業聚集以至形成都市的主要因素之一。Black(1999)研究指出都市中的知識外溢效果會促進都市有效率的成長,區域的都市化會影響經濟成長的過程和所得的分佈(Lucas, 1988; Ciccone and Hall, 1996);相對的,經濟成長也會影響都市化的型態(Black and Henderson 1999)。亞洲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和中國)都市化過程中的區域發展型態界於城市與鄉村的過渡地帶,呈現都市與鄉村分佈不明確的特性(Ginsburg 1991),這種城鄉間的灰色地帶,我們稱之為近都市化(peri-urbanization)或「Desakotas」型態。McGee(1991)認為這種城鄉不明的近都市化形態會因為經濟的成長而改變。都市化來自人口或產業的聚集,因此聚集的密集程度與擴散範圍反映都市化的程度,通常以相連地區的人口或就業密度來衡量都市化的程度和範圍。而近都市化(peri-urbanization)是指區域中城市與鄉村參雜其間,無法明確區分的型態。這種城鄉不明的現象雖然存在多數的東亞國家,卻缺乏有系統與理論基礎的方式來衡量這種都市形態不明確的程度。模糊集合理論(fuzzy set)中的會員函數(membership function)以對映於連續區間的函數值表示參與程度的特性,適合這類不明確型態或部份屬性的問題。Kosko(1997,1992) 以模糊集合的超立方體(fuzzy hypercube)圖型說明模糊集合中不同的運算模型在圖型
關聯 基礎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9408 ~ 9507
研究經費:704仟元
資料來源 h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GRB/result.jsp?id=854600&plan_no=NSC94-2415-H004-014&plan_year=94&projkey=PB9407-0222&target=plan&highStr=*&check=0&pnchDesc=%E8%BF%91%E9%83%BD%E5%B8%82%E5%8C%96%E8%88%87%E5%8D%80%E5%9F%9F%E4%B8%8D%E5%9D%87%E5%BA%A6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en_US
dc.contributor 政治大學經濟系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心蘋zh_TW
dc.date (日期) 2005-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8-十一月-2011 15:50:56 (UTC+8)-
dc.date.available 28-十一月-2011 15:50:5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8-十一月-2011 15:50:56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225-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計畫主要是關於都市化(urbanization)、近都市化程度(peri-urbanization)與區域不均度(regional inequality)的理論與實證分析。內容包含(一)理論分析應用模糊集合理論(fuzzy sets)、熵函數(entropy)和擴展的階層大小函數(expanded rank size function)衡量區域內都市化過程中城鄉不明的近都市化程度(peri-urbanization)、都市化程度、都市發展的分散程度,以及區域不均度(regional inequality)。以模糊超立方體 (fuzzy hypercube)說明應用模糊集合理論、階層大小函數與熵函數衡量都市化程度、近都市化程度與區域不均度時,空間與幾何上的意義。(二)以模糊集合理論、階層大小函數與熵函數實證分析台灣的區域不均度和都市化與近都市化程度。(三)實證分析台灣都市化與近都市化程度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係、區域所得分配不均程度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以及區域所得分配不均程度與都市化和近都市化程度的關係。檢測Amos 擴增的逆轉U 假設(augmented inverted-U hypothesis)。生產活動聚集所形成的外部經濟會提升產業的生產力,是產業聚集以至形成都市的主要因素之一。Black(1999)研究指出都市中的知識外溢效果會促進都市有效率的成長,區域的都市化會影響經濟成長的過程和所得的分佈(Lucas, 1988; Ciccone and Hall, 1996);相對的,經濟成長也會影響都市化的型態(Black and Henderson 1999)。亞洲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和中國)都市化過程中的區域發展型態界於城市與鄉村的過渡地帶,呈現都市與鄉村分佈不明確的特性(Ginsburg 1991),這種城鄉間的灰色地帶,我們稱之為近都市化(peri-urbanization)或「Desakotas」型態。McGee(1991)認為這種城鄉不明的近都市化形態會因為經濟的成長而改變。都市化來自人口或產業的聚集,因此聚集的密集程度與擴散範圍反映都市化的程度,通常以相連地區的人口或就業密度來衡量都市化的程度和範圍。而近都市化(peri-urbanization)是指區域中城市與鄉村參雜其間,無法明確區分的型態。這種城鄉不明的現象雖然存在多數的東亞國家,卻缺乏有系統與理論基礎的方式來衡量這種都市形態不明確的程度。模糊集合理論(fuzzy set)中的會員函數(membership function)以對映於連續區間的函數值表示參與程度的特性,適合這類不明確型態或部份屬性的問題。Kosko(1997,1992) 以模糊集合的超立方體(fuzzy hypercube)圖型說明模糊集合中不同的運算模型在圖型en_US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基礎研究en_US
dc.relation (關聯) 學術補助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期間:9408 ~ 9507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經費:704仟元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GRB/result.jsp?id=854600&plan_no=NSC94-2415-H004-014&plan_year=94&projkey=PB9407-0222&target=plan&highStr=*&check=0&pnchDesc=%E8%BF%91%E9%83%BD%E5%B8%82%E5%8C%96%E8%88%87%E5%8D%80%E5%9F%9F%E4%B8%8D%E5%9D%87%E5%BA%A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土木水利工程類;經濟學;模糊集合; 熵; 都市化; 近都市化; 區域不均度; 擴展的階層大小函數en_US
dc.title (題名) 近都市化與區域不均度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Peri-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Inequality---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Fuzzy Entrop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