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NSC Project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原住民族資源利用與永續發展之研究-子計畫三---原住民地區共用資源保育與利用之分析-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III)
其他題名 Analysis o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mmon Pool Resources in Indigenous Area—Three
作者 顏愛靜
貢獻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關鍵詞 共用資源;原住民; 泰雅族; 自主管理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Jan-2012 10:01:24 (UTC+8)
摘要 從共用資源理論的觀點而言,原住民傳統領域土地具「封閉式共用資源」性質,若由原住民部落團體擁有為共同財產權並自主經營管理,將具有發揮傳統生態知識、善用在地組織,以及避免原住民地權流失等正面意義。但由於受限於「經濟人」與「國家理性主義」假設,且忽視了人與自然資源會相互影響、相互限制的事實,人們常引用Hardin (1968)的「共用地悲劇」,指出共用資源必將肇致環境的退化,藉以推論土地私有制與國有制為社會發展後的最佳產權形式。本研究為釐清上述盲點,擬以新竹縣尖石鄉中兩個具共用資源自主治案例的泰雅族部落為研究對象,選取現今既有的「觀光地景」、「河川魚群」、「森林產物」等三種形式之共用資源,以新制度經濟學為理論基礎,藉由實證調查和比較,並經「組織中的個人制度選擇」、「社會中的共管組織」以及「社會—生態系統」等三個層次的分析,討論有那些因素影響個人遵守集體的正式與非正式規範?人們如何制定符合當地條件的共用資源治理規範,並維持組織的長期存續?而社會與自然生態之間的互動關係又是如何形成?冀從理論與實踐的立場深入探討,論證共有制在原住民部落將可促進人地關係的永續發展,並提供政府進行原住民地區共用資源管理制度設計與政策規劃的建議。
關聯 應用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9608~ 9707
研究經費:651仟元
資料來源 h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GRB/result.jsp?id=1184432&plan_no=NSC96-2621-Z004-002&plan_year=96&projkey=PF9607-1616&target=plan&highStr=*&check=0&pnchDesc=%E5%8F%B0%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E8%B3%87%E6%BA%90%E5%88%A9%E7%94%A8%E8%88%87%E6%B0%B8%E7%BA%8C%E7%99%BC%E5%B1%95%E4%B9%8B%E7%A0%94%E7%A9%B6-%E5%AD%90%E8%A8%88%E7%95%AB%E4%B8%89---%E5%8E%9F%E4%BD%8F%E6%B0%91%E5%9C%B0%E5%8D%80%E5%85%B1%E7%94%A8%E8%B3%87%E6%BA%90%E4%BF%9D%E8%82%B2%E8%88%87%E5%88%A9%E7%94%A8%E4%B9%8B%E5%88%86%E6%9E%90-%E4%BB%A5%E6%96%B0%E7%AB%B9%E7%B8%A3%E5%B0%96%E7%9F%B3%E9%84%89%E6%B3%B0%E9%9B%85%E6%97%8F%E9%83%A8%E8%90%BD%E7%82%BA%E4%BE%8B%28III%29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en_US
dc.contributor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en_US
dc.creator (作者) 顏愛靜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Jan-2012 10:01:24 (UTC+8)-
dc.date.available 2-Jan-2012 10:01:2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Jan-2012 10:01:24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349-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從共用資源理論的觀點而言,原住民傳統領域土地具「封閉式共用資源」性質,若由原住民部落團體擁有為共同財產權並自主經營管理,將具有發揮傳統生態知識、善用在地組織,以及避免原住民地權流失等正面意義。但由於受限於「經濟人」與「國家理性主義」假設,且忽視了人與自然資源會相互影響、相互限制的事實,人們常引用Hardin (1968)的「共用地悲劇」,指出共用資源必將肇致環境的退化,藉以推論土地私有制與國有制為社會發展後的最佳產權形式。本研究為釐清上述盲點,擬以新竹縣尖石鄉中兩個具共用資源自主治案例的泰雅族部落為研究對象,選取現今既有的「觀光地景」、「河川魚群」、「森林產物」等三種形式之共用資源,以新制度經濟學為理論基礎,藉由實證調查和比較,並經「組織中的個人制度選擇」、「社會中的共管組織」以及「社會—生態系統」等三個層次的分析,討論有那些因素影響個人遵守集體的正式與非正式規範?人們如何制定符合當地條件的共用資源治理規範,並維持組織的長期存續?而社會與自然生態之間的互動關係又是如何形成?冀從理論與實踐的立場深入探討,論證共有制在原住民部落將可促進人地關係的永續發展,並提供政府進行原住民地區共用資源管理制度設計與政策規劃的建議。en_US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應用研究en_US
dc.relation (關聯) 學術補助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期間:9608~ 9707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經費:651仟元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GRB/result.jsp?id=1184432&plan_no=NSC96-2621-Z004-002&plan_year=96&projkey=PF9607-1616&target=plan&highStr=*&check=0&pnchDesc=%E5%8F%B0%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E8%B3%87%E6%BA%90%E5%88%A9%E7%94%A8%E8%88%87%E6%B0%B8%E7%BA%8C%E7%99%BC%E5%B1%95%E4%B9%8B%E7%A0%94%E7%A9%B6-%E5%AD%90%E8%A8%88%E7%95%AB%E4%B8%89---%E5%8E%9F%E4%BD%8F%E6%B0%91%E5%9C%B0%E5%8D%80%E5%85%B1%E7%94%A8%E8%B3%87%E6%BA%90%E4%BF%9D%E8%82%B2%E8%88%87%E5%88%A9%E7%94%A8%E4%B9%8B%E5%88%86%E6%9E%90-%E4%BB%A5%E6%96%B0%E7%AB%B9%E7%B8%A3%E5%B0%96%E7%9F%B3%E9%84%89%E6%B3%B0%E9%9B%85%E6%97%8F%E9%83%A8%E8%90%BD%E7%82%BA%E4%BE%8B%28III%2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共用資源;原住民; 泰雅族; 自主管理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原住民族資源利用與永續發展之研究-子計畫三---原住民地區共用資源保育與利用之分析-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III)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Analysis o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mmon Pool Resources in Indigenous Area—Thre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