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之 SWOT 分析
作者 劉兆瑞
貢獻者 邱坤玄
劉兆瑞
關鍵詞 軍事互信機制
SWOT 分析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12-Apr-2012 14:21:38 (UTC+8)
摘要 一、審度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自2010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正式生效之後,兩岸的經貿關係朝向制度化與正常化邁進,雙方
的互動交流正式跨入新的里程碑。依我國政府「先易後難」、「先
經後政」的階段協商步驟,就臺海兩岸的軍事對峙情況而言,「軍
事互信機制」(信心建立措施)可藉由提升各方行為之可預測性,
減少彼此焦慮與猜疑,而達成降低衝突、避免戰爭之目的,在兩
岸的交往互動中確有實質上的需要。
二、臺灣在地緣戰略上位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點,恰處在亞太的
樞紐地位,扼控中共進出太平洋的門戶,是美、「中」雙方利益
之所在,美國和中共在面對「臺灣問題」上各有其戰略考量,而
我國的國防戰略,是透過推動區域安全交流與合作等手段,全力
達成預防戰爭、防範衝突及區域穩定等戰略目標,因此我國必須
在日趨和緩的兩岸關係中善用美國因素,以獲取最大的國家利
益,臺海的安全攸關亞太的區域和平與穩定,建立兩岸「軍事互
信機制」,不僅符合兩岸三方的利益,也有助於區域和平穩定。
三、SWOT策略分析是一種決策模式,在科學的分析基礎上用以分析戰
略環境,藉由外在機會與威脅以及內部優勢與弱點等面向的評
估,進行戰略分析組合以形成最佳策略。主要的思想就是強化內
部優勢,克服內部弱點,抓住外部機會,減低外部威脅;而經過
SWOT策略分析所得發現,就廣義的層面上,兩岸對於軍事互信均
抱持正面的態度,雖說在實質內容與建構認知上仍有不同意見,
惟大體而言兩岸之間對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善意展現以及外
在環境等方面,時機已然成熟。
四、我國應設法就兩岸政治歧異尚未化解的過渡階段,在不涉及兩岸
政治敏感議題的共識下探討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協商平臺,
政府並應建置對中國大陸談判「軍事互信機制」之跨部會專責機
構,整合政府政策與資源,運用現階段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最佳
策略,先求建立穩定的臺海安全環境,降低兩岸之間軍事對峙的
敵意,為雙方未來的政治協商營造良好的基礎,期能達成兩岸最
終的和平協議。
參考文獻 壹、書籍名稱
一、中文書目
丁樹範,「兩岸衝突預防:艱鉅的任務」,收錄於,廿一世紀初臺海安全與衝突預防,頁248,桃園:國防大學,2002年4月。
,1996年後美國檢討對臺海兩岸軍事交流意涵及未來可能發展,臺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12月。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亞太安全體系發展與臺灣戰略的思考─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李登輝,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培養互信兩岸關係,行政院新聞局輯印,奉獻與奮鬥,臺北市:行政新聞局,1995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8月,第七版。
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2月。
周世維,國際體係與區域安全協商:歐亞安全體係之探討,臺北:五南書局,1994年12月。
周詢,美國加強對臺海兩岸經貿交往之分析,臺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臺北:時英出版社,2002 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共識與兩岸歧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年。
布里辛斯基,大棋盤,林添貴譯,臺北:立緒出版社,1998年。
洪丁褔,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啟英文化,1996年。
柳金財,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臺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胡偉星,「中美臺三角關係的互動及其結果」,收錄於明居正主編,雙贏?雙輸?,頁23-42。臺北:致良,1996年。
翁明賢、吳建德主編,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臺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初版一刷。
翁明賢、林德澔、陳聰銘,歐洲區域組織新論,臺北:五南書局,1994年10月。
高朗,「從整合理論探索兩岸整合的條件與困境」,收錄於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頁47。臺北:五南圖書,1999年3月。
Raymond L. Garthoff著,徐鍵譯,巨變-論美蘇關係與冷戰結束(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12月。
莫大華主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踐-臺灣的角色與作為,臺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
畢英賢,蘇聯末期的對外關係,臺北:黎明文化,1992年9月。
李傑明(James R. Lilley)、唐思(Chuck Downs)著,張同瑩、馬勵、張定綺合譯,臺灣有沒有明天?臺海危機美中臺關係揭密,臺北:先覺,1999年2月。
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臺北:新文京,2003年9月。
張雅君,「四十年中共外交政策實踐的評估」,收錄於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主編,中國大陸研究,頁407~408,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12月初版。
張亞中,全球化與兩岸統合,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張召中,中國讓戰爭走開,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
陳良生、楚樹龍、陶紅兵,中國國家統一戰略,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年2月初版。
陸委會,「十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五次會議」,收錄於大陸工作簡報。臺北,2007年4月11日。
國防部,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99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2009年10月。
國防部,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軍備局,2009年3月。
許信良,新興民族(The Rising People),臺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
Joseph L. Nogee , Robert H. Donaldson著,黃宗浩譯,蘇聯二次大戰後的外交政策(Soviet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1981),臺北:幼獅文化事業,1984年10月。
黃介正等合著,積極推動兩岸「軍事信任措施可行方案之研究」委託研究報告,臺北:國防部,2002年12月,
黃奎博,「臺灣海峽的衝突與管理」,收錄於21世紀初臺海安全與衝突預防,頁17-18,臺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2年4月。
曾復生,中美臺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臺北:秀威科技,2004年11月。
楊開煌,「臺灣:去中國化與再中國化」,收錄於郭偉峰主編,胡錦濤與兩岸關係新思維,香港:中國評論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
葉怡君,「中國對臺政策與沿革」,收錄於趙建民主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頁360,臺北:晶典文化,2008年2月。
經濟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臺北:行政院,2009年10月30日。
劉冀生編著,企業經營戰略,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二次出版。
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頁126~12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蔡志昇、王瑋琦,「中共對臺經濟戰略」,收錄於全球戰略形勢下的兩岸關係,臺北:華利出版社,2008年3月。
閻學通等著,中國與亞太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
二、英文書目
Commissions on Global Governance, 1995. Our Global Neighbourhood: thereport of the Commi 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Cossa,Ralph A. 1995.“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in Ralph A. Cossa, ed.,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Desjardins,Marie-France. 1996. Rethinking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riedman ,Thomas L. 1999.The Lexus and the Ol ive Tre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New York:Farrar, Straus and Girous.
Gutteridge, William(ed.). 1982..European Security,Nuclear Weapons and Public Confidence. Hong Kong: Macmillan press.
.Krepon Michael and Amit Sevak. 1995. Crisis, Confidence Building and Reconciliation in South Asia.Macmillan.
Lynn-Jones,Sean M. 1988. “A Quiet Success for Arms Control:Preventing Incidents at Sea,”quotedin Steven E.Miller,and StephenVan Evera eds.Naval Strategy and National Security.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Lampton,David M. 1999. “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TRA) After Twenty Years:Looking Back to Look Ahead,”Testimony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Hearings on“ U.S.-Taiwan Relations: 20th Anniversary of Taiwan Relations Act” .
Lasater, Martin L. 2000.The Taiwan Conundrum in US China policy .Colorado:Westview.
Margaret ,Mason.1995.“ Confidence Building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Prospects and Problems”, in Ralph A. Cossa ed.,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derson and Weeks, 1995.“A Survey of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in Ralph A. Cossa (ed.) ,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Roy,Denny. 2000. “Restructuring Foreign and Defence Polic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Anthony McGrew and Christopher Brook eds, Asia-Pacific in the New World Order.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op. cit.
貳、期刊論文
一、中文期刊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卷第2期,2001年2月。
王啟明「從國際制度的設計來建構兩岸整合的契機—以歐洲聯盟整合的歷程分析」,東亞季刊,33卷4期,2002年10月。
王安國,「美伊戰爭對中共建軍備戰可能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2期,2004 年4月。
李明,「信心建立措施在朝鮮半島:實踐與成效」,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
吳建德,「臺海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分析:信心建立措施的觀點」,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1 期,2000年秋季。
李登科,「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1999年10月。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1999年2月。
吳玉山,「宏觀兩岸與國際的四大趨勢」,再造公與義的社會與理性空間研討會,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2003年3月15-16日。
林碧炤,「武器管制的回顧與展望」,《美歐季刊》,第12卷第3期。1997年秋季號。
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
,「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信心建立措施(CBMs)與國防研討會,1999 年6月。
林正義,「歐洲及亞太信心暨安全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12 卷第3 期,1998 年9月。
,「東協區域論壇與南海信心建立措施」,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
,「臺海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可能與展望」,第六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12月。
,「美國與臺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問題與研究,第44 卷第6 期,2005年11月。
林文程、林正義,「臺灣修憲與臺美中三角關係」,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4期,2006 年12月。
胡忠信,「評裴利的『第二管道』」,中國通,1998年8月。
施子中,「中共國防決策與臺海安全之研究」,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
馬振坤主持《論壇》,「探討中共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策略」,中共研究,44卷9期,2010年9月。
唐明輝,第二次柯江會談後三邊關係的發展趨勢」,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9期,1998年9月。
唐仁俊,「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之立場、實踐經驗與策略運用」,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1期,1994年1-3月。
高永光,「論ECFA 的重要性」,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評)098-034號,2009年3月。
陳子平,「中共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策略」,中華戰畧學刊,96年秋季刊,2007年9月。
陳鴻瑜,「應修改一九七一年兩岸關係架構」,臺灣綜合展望,2003 年7 月10 日。
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
,「信心建立措施與臺灣海峽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
莫大華,「和平研究:另類思考的國際衝突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1期,1996年11月。
許舜南,「臺海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
張亞中,「全球化的臺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
,「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
張浩熙,「從『江八點』到『五一七聲明』論中共對臺政策之演變」,中共研究,第39卷第1期,2005年1月。
黃奎博,「當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2002 年11 月18 日。
楊永明、唐欣偉,「信心建立措施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8卷6期,1999年6月。
董立文,「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後的對臺政策」,歐亞研究通訊,第7 卷第11 期,2004年。
翟文中,「兩岸軍事信心建立措施的建構:理論與實際」,國防政策評論,第四卷,第一期,2003年秋季。
趙哲一,「建立信任措施-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引自 Agre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on of Socialist Republic to expands to the U S –USSR Direct Communications Link.
趙春山,「論中共的對外開放政策」,東亞季刊,26卷1期,1994年7月。
趙文衡,「全球化對臺灣的挑戰與衝擊」,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3卷8期,2000年8月。
劉復國,「本期編輯要點」,戰略安全研析,第46期,2009年2月。
劉勝驥,「臺灣地區學生在大陸求學面面觀」,兩岸文教交流簡訊,第4期,2000年3月。
韓岡明,「現階段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困境與作法」,中華戰略學刊,95年秋季號,2006年9月。
鍾維平,「和平發展主張貫徹中共十七大報告 胡錦濤對臺盡釋善意」,中國評論月刊,第119 期,2007年11月。
蕭朝琴,「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芻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1期,2003年1月。
蘇進強,「從『全民國防』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全民看國防(創刊號),1999年 9月。
,「從『全民國防』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全民總動員邁向新紀元學術研討會論文,後備動員管理學校主辦,1999年4月27日。
蘇嘉宏,「影響未來美中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幾個取向」,理論與政策,第13卷第1期,1999年。
蘇嘉宏、俞劍鴻,「兩岸關係的願景─『一國兩制』在臺灣適用的探討」,理論與政策,第16卷第3期,2002年10月。
二、英文期刊
Allen,Kenneth W. 1999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an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The PRC’s Reform at Twenty:Retrospect and Propect,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Sun Yat¬-sen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April 8-9,Taipei.
Chai Wen-Chung.2003.“Establishing Military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Across
the TaiwanStrait:Theory and Practice”,Taiwan Defence Affairs,Vo4,No1,(Autumn
2003):P.22.
Chalmers,Malcolm. 1996. “Openness and Security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 Survival, Vol.38,No.2(Autumn 1996): p.88.
Evans, Paul M. 1994. “Building Security: The Council for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CSCAP),” The Pacific Review, Vol.7, No.2(1994): p.137.
Heinz,Weihrich. 1982. “The SWOT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Vol.15.
Holst,John Jorgen. 1983.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Survival,Vol.25, No.1(January/February):p.2.
Holmes ,James R. & Toshi Yoshihara. 2005 .“The Influence of Mahan upon China’s Maritime Strategy,”Comparative Strategy ,Vol.24,No1(January/March):pp.23-29.
Krepon, Michael. al. 1995 .“A Handbook of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 for Regional Security, 3rd Edition“.Washington DC: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January (1995):pp.4-9.
Lynn-Jones,Sean M. 1998. “Realism and American’s Rise,”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3,No2(Fall):pp.157-182.
Shirk,Susan L. 1994 .“ Chinese Views on Asia-Pacific Reg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NBL-Analysis, vol. 5, no. 5, (1994):p.11.
Wu, Jackson P.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Taiwan Strait; A Essential Approach to Peaceful Unification, in(www. future- china.org.tw/csipf/
activity/CBM rpt.htm).
參、報刊
大公報
工商時報
文匯報
中國時報
中時電子報
中央通訊社
中央日報網路報
自由電子報
青年日報
聯合報
聯合早報
經濟日報
肆、網站資料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央社,http://news.msn.com.tw
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
史汀生中心(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http://www.stimsom.or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8981009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8100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兆瑞zh_TW
dc.creator (作者) 劉兆瑞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2-Apr-2012 14:21:38 (UTC+8)-
dc.date.available 12-Apr-2012 14:21:3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2-Apr-2012 14:21:3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98100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68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98100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一、審度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自2010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正式生效之後,兩岸的經貿關係朝向制度化與正常化邁進,雙方
的互動交流正式跨入新的里程碑。依我國政府「先易後難」、「先
經後政」的階段協商步驟,就臺海兩岸的軍事對峙情況而言,「軍
事互信機制」(信心建立措施)可藉由提升各方行為之可預測性,
減少彼此焦慮與猜疑,而達成降低衝突、避免戰爭之目的,在兩
岸的交往互動中確有實質上的需要。
二、臺灣在地緣戰略上位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點,恰處在亞太的
樞紐地位,扼控中共進出太平洋的門戶,是美、「中」雙方利益
之所在,美國和中共在面對「臺灣問題」上各有其戰略考量,而
我國的國防戰略,是透過推動區域安全交流與合作等手段,全力
達成預防戰爭、防範衝突及區域穩定等戰略目標,因此我國必須
在日趨和緩的兩岸關係中善用美國因素,以獲取最大的國家利
益,臺海的安全攸關亞太的區域和平與穩定,建立兩岸「軍事互
信機制」,不僅符合兩岸三方的利益,也有助於區域和平穩定。
三、SWOT策略分析是一種決策模式,在科學的分析基礎上用以分析戰
略環境,藉由外在機會與威脅以及內部優勢與弱點等面向的評
估,進行戰略分析組合以形成最佳策略。主要的思想就是強化內
部優勢,克服內部弱點,抓住外部機會,減低外部威脅;而經過
SWOT策略分析所得發現,就廣義的層面上,兩岸對於軍事互信均
抱持正面的態度,雖說在實質內容與建構認知上仍有不同意見,
惟大體而言兩岸之間對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善意展現以及外
在環境等方面,時機已然成熟。
四、我國應設法就兩岸政治歧異尚未化解的過渡階段,在不涉及兩岸
政治敏感議題的共識下探討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協商平臺,
政府並應建置對中國大陸談判「軍事互信機制」之跨部會專責機
構,整合政府政策與資源,運用現階段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最佳
策略,先求建立穩定的臺海安全環境,降低兩岸之間軍事對峙的
敵意,為雙方未來的政治協商營造良好的基礎,期能達成兩岸最
終的和平協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文獻回顧..0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6
第五節 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18
第二章軍事互信機制之經驗與內涵..22
第一節 信心建立措施(CBMS)的發展..22
第二節 軍事互信機制之主要內涵..33
第三節 CBMS在全球各區域的實行經驗..49
第四節 小結..64
第三章 影響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之因素..69
第一節 我國對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立場..70
第二節 中共對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立場..81
第三節 美國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立場與影響..92
第四節 小結..99
第四章 SWOT之運用與分析..103
第一節 我國在美、中、臺三角架構下之(內部)「優勢」分析..105
第二節 我國在美、中、臺三角架構下之(內部)「弱點」分析..115
第三節 我國在美、中、臺三角架構下之(外部)「機會」分析..124
第四節 我國在美、中、臺三角架構下之(外部)「威脅」分析..137
第五節 小結..146
第五章 結論..150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69
第三節 結語..175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8100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軍事互信機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WOT 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之 SWOT 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書籍名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樹範,「兩岸衝突預防:艱鉅的任務」,收錄於,廿一世紀初臺海安全與衝突預防,頁248,桃園:國防大學,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年後美國檢討對臺海兩岸軍事交流意涵及未來可能發展,臺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亞太安全體系發展與臺灣戰略的思考─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登輝,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培養互信兩岸關係,行政院新聞局輯印,奉獻與奮鬥,臺北市:行政新聞局,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8月,第七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世維,國際體係與區域安全協商:歐亞安全體係之探討,臺北:五南書局,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詢,美國加強對臺海兩岸經貿交往之分析,臺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臺北:時英出版社,2002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宗海,兩岸關係共識與兩岸歧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里辛斯基,大棋盤,林添貴譯,臺北:立緒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丁褔,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啟英文化,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金財,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臺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偉星,「中美臺三角關係的互動及其結果」,收錄於明居正主編,雙贏?雙輸?,頁23-42。臺北:致良,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吳建德主編,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臺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初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林德澔、陳聰銘,歐洲區域組織新論,臺北:五南書局,199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朗,「從整合理論探索兩岸整合的條件與困境」,收錄於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頁47。臺北:五南圖書,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ymond L. Garthoff著,徐鍵譯,巨變-論美蘇關係與冷戰結束(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大華主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踐-臺灣的角色與作為,臺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英賢,蘇聯末期的對外關係,臺北:黎明文化,199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傑明(James R. Lilley)、唐思(Chuck Downs)著,張同瑩、馬勵、張定綺合譯,臺灣有沒有明天?臺海危機美中臺關係揭密,臺北:先覺,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臺北:新文京,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雅君,「四十年中共外交政策實踐的評估」,收錄於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主編,中國大陸研究,頁407~408,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1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全球化與兩岸統合,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召中,中國讓戰爭走開,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良生、楚樹龍、陶紅兵,中國國家統一戰略,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年2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委會,「十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五次會議」,收錄於大陸工作簡報。臺北,2007年4月11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中華民國99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200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軍備局,200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信良,新興民族(The Rising People),臺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seph L. Nogee , Robert H. Donaldson著,黃宗浩譯,蘇聯二次大戰後的外交政策(Soviet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1981),臺北:幼獅文化事業,198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介正等合著,積極推動兩岸「軍事信任措施可行方案之研究」委託研究報告,臺北:國防部,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奎博,「臺灣海峽的衝突與管理」,收錄於21世紀初臺海安全與衝突預防,頁17-18,臺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復生,中美臺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臺北:秀威科技,200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開煌,「臺灣:去中國化與再中國化」,收錄於郭偉峰主編,胡錦濤與兩岸關係新思維,香港:中國評論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怡君,「中國對臺政策與沿革」,收錄於趙建民主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頁360,臺北:晶典文化,200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濟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臺北:行政院,2009年10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冀生編著,企業經營戰略,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二次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頁126~12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志昇、王瑋琦,「中共對臺經濟戰略」,收錄於全球戰略形勢下的兩岸關係,臺北:華利出版社,200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等著,中國與亞太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mmissions on Global Governance, 1995. Our Global Neighbourhood: thereport of the Commi 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ssa,Ralph A. 1995.“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in Ralph A. Cossa, ed.,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sjardins,Marie-France. 1996. Rethinking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iedman ,Thomas L. 1999.The Lexus and the Ol ive Tre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New York:Farrar, Straus and Girou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utteridge, William(ed.). 1982..European Security,Nuclear Weapons and Public Confidence. Hong Kong: Macmillan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repon Michael and Amit Sevak. 1995. Crisis, Confidence Building and Reconciliation in South Asia.Macmilla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ynn-Jones,Sean M. 1988. “A Quiet Success for Arms Control:Preventing Incidents at Sea,”quotedin Steven E.Miller,and StephenVan Evera eds.Naval Strategy and National Security.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mpton,David M. 1999. “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TRA) After Twenty Years:Looking Back to Look Ahead,”Testimony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Hearings on“ U.S.-Taiwan Relations: 20th Anniversary of Taiwan Relations Act”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asater, Martin L. 2000.The Taiwan Conundrum in US China policy .Colorado:Westvie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rgaret ,Mason.1995.“ Confidence Building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Prospects and Problems”, in Ralph A. Cossa ed.,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derson and Weeks, 1995.“A Survey of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in Ralph A. Cossa (ed.) ,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y,Denny. 2000. “Restructuring Foreign and Defence Polic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Anthony McGrew and Christopher Brook eds, Asia-Pacific in the New World Order.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op. ci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卷第2期,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啟明「從國際制度的設計來建構兩岸整合的契機—以歐洲聯盟整合的歷程分析」,東亞季刊,33卷4期,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安國,「美伊戰爭對中共建軍備戰可能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2期,2004 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信心建立措施在朝鮮半島:實踐與成效」,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建德,「臺海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分析:信心建立措施的觀點」,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1 期,2000年秋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登科,「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199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玉山,「宏觀兩岸與國際的四大趨勢」,再造公與義的社會與理性空間研討會,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2003年3月15-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武器管制的回顧與展望」,《美歐季刊》,第12卷第3期。1997年秋季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辦,信心建立措施(CBMs)與國防研討會,1999 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歐洲及亞太信心暨安全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12 卷第3 期,1998 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協區域論壇與南海信心建立措施」,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海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可能與展望」,第六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與臺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問題與研究,第44 卷第6 期,200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程、林正義,「臺灣修憲與臺美中三角關係」,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4期,2006 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忠信,「評裴利的『第二管道』」,中國通,199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子中,「中共國防決策與臺海安全之研究」,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振坤主持《論壇》,「探討中共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策略」,中共研究,44卷9期,201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明輝,第二次柯江會談後三邊關係的發展趨勢」,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9期,199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仁俊,「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之立場、實踐經驗與策略運用」,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1期,1994年1-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永光,「論ECFA 的重要性」,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評)098-034號,200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子平,「中共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策略」,中華戰畧學刊,96年秋季刊,200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應修改一九七一年兩岸關係架構」,臺灣綜合展望,2003 年7 月10 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信心建立措施與臺灣海峽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大華,「和平研究:另類思考的國際衝突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1期,199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舜南,「臺海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全球化的臺灣安全:大戰略的思維」,遠景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浩熙,「從『江八點』到『五一七聲明』論中共對臺政策之演變」,中共研究,第39卷第1期,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奎博,「當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2002 年11 月18 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永明、唐欣偉,「信心建立措施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8卷6期,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立文,「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後的對臺政策」,歐亞研究通訊,第7 卷第11 期,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翟文中,「兩岸軍事信心建立措施的建構:理論與實際」,國防政策評論,第四卷,第一期,2003年秋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哲一,「建立信任措施-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引自 Agre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on of Socialist Republic to expands to the U S –USSR Direct Communications Lin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春山,「論中共的對外開放政策」,東亞季刊,26卷1期,19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文衡,「全球化對臺灣的挑戰與衝擊」,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3卷8期,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復國,「本期編輯要點」,戰略安全研析,第46期,200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勝驥,「臺灣地區學生在大陸求學面面觀」,兩岸文教交流簡訊,第4期,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岡明,「現階段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困境與作法」,中華戰略學刊,95年秋季號,200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維平,「和平發展主張貫徹中共十七大報告 胡錦濤對臺盡釋善意」,中國評論月刊,第119 期,200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朝琴,「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芻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1期,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進強,「從『全民國防』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全民看國防(創刊號),1999年 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全民國防』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全民總動員邁向新紀元學術研討會論文,後備動員管理學校主辦,1999年4月2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嘉宏,「影響未來美中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幾個取向」,理論與政策,第13卷第1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嘉宏、俞劍鴻,「兩岸關係的願景─『一國兩制』在臺灣適用的探討」,理論與政策,第16卷第3期,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len,Kenneth W. 1999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an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The PRC’s Reform at Twenty:Retrospect and Propect,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Sun Yat¬-sen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April 8-9,Taipei.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i Wen-Chung.2003.“Establishing Military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Acro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TaiwanStrait:Theory and Practice”,Taiwan Defence Affairs,Vo4,No1,(Autum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P.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lmers,Malcolm. 1996. “Openness and Security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 Survival, Vol.38,No.2(Autumn 1996): p.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vans, Paul M. 1994. “Building Security: The Council for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CSCAP),” The Pacific Review, Vol.7, No.2(1994): p.1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inz,Weihrich. 1982. “The SWOT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Vol.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st,John Jorgen. 1983.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Survival,Vol.25, No.1(January/February):p.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mes ,James R. & Toshi Yoshihara. 2005 .“The Influence of Mahan upon China’s Maritime Strategy,”Comparative Strategy ,Vol.24,No1(January/March):pp.23-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repon, Michael. al. 1995 .“A Handbook of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 for Regional Security, 3rd Edition“.Washington DC: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January (1995):pp.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ynn-Jones,Sean M. 1998. “Realism and American’s Rise,”International Securit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ol.23,No2(Fall):pp.157-1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irk,Susan L. 1994 .“ Chinese Views on Asia-Pacific Reg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NBL-Analysis, vol. 5, no. 5, (1994):p.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u, Jackson P.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Taiwan Strait; A Essential Approach to Peaceful Unification, in(www. future- china.org.tw/csip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ctivity/CBM rpt.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報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公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工商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匯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電子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通訊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日報網路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電子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年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早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濟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肆、網站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社,http://news.msn.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汀生中心(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http://www.stimsom.org.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