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司馬遷的經濟思想與貨殖人物書寫
Sima Qian’s Economic thought and the writing of the entrepreneurs in Huo Zhi
作者 黃瓊如
貢獻者 王文顏
黃瓊如
關鍵詞 司馬遷
經濟思想
自由經濟
貨殖人物
河渠書
平準書
貨殖列傳
Sima Qian
Economic thought
Free economics
entrepreneurs
Hydraulic engineering
Book of Stabilized Prize
Huo Zhi Biography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17-Apr-2012 09:15:04 (UTC+8)
摘要 司馬遷的經濟思想是反對漢武帝中央集權下「與民爭利」的對撞產物。武帝為政時期,發動頻繁的漢匈戰役,致使國庫空虛,財政大臣桑弘羊便開設一系列增稅、鹽鐵官營、均輸平準與幣制改革等相關政策來因應。然這些措施,短時間內能增豐國庫,但長期執行時會減弱國家的競爭力,因此司馬遷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的善因論,即自由經濟主張。
司馬遷認為追求利益是人之本性,也是亂源的開始,唯有讓人民的趨利性合理化,同時以禮義教化人民,才能營造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故富裕是穩定社會秩序的基礎。唯有讓經濟領導政治,才是長期保有國家競爭力的良策。至於該如何提倡自由經濟?司馬遷認為應從重視商業活動開始,讓商業探測市場需求,來帶動其他產業的產能。他對政治家范蠡與民間企業家白圭兩人相當推崇,佩服他們治國或是治家的本領。他認同白圭所說,治生有方的人需具備「智、勇、仁、彊」的人格特質,故將春秋戰國與西漢前期,一些具有這些特質的富商大賈,選入〈貨殖列傳〉,給予「素封」的封號,認為這群貨殖人物,不靠爵位、仕途,憑自己的巧智與努力,享有不輸君王般的富貴與尊榮。
司馬遷因遭遇李陵之禍,在「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的窘境下,被處以宮刑。他省思當朝的財經政策,諸多策略是應戰爭需求而籌措的經費,而他遭遇宮刑不就是因為漢匈對戰,才引發的連鎖效應嗎?這層層的思考,啟動他對政治、經濟議題的敏銳思維,他把這些歷史寫入〈平準書〉中,大談武帝在位期間的重要財政改革,又在《史記》之末書寫〈貨殖列傳〉,將治生有方的良賈事蹟,寫入史書,樹立貨殖人物的典範,以供後世參考,期許每人都能用財自衛不被侵犯。
司馬遷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將民間企業的活動寫入史書的史學家,從他撰寫的角度可知他見證到國家在寬鬆制度下的市場活力,當國家對財經制度的掌控越低,越能產生一些優秀的貨殖家。
司馬遷身處西漢時代,他已嗅到戰國時期商業興盛的氣息,藉著早年遊走大江南北的旅遊經歷,對秦時已開發的水利工程,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感觸甚深。他體悟到都會地區的經營能帶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故好好經營城市,讓文明的輻射源,從城市往外拓展,便能提升人的精神層次。
綜觀司馬遷談經濟議題,其終極目標是想推行仁政,他感受到國家執行的每一財經措施,無不影響人民的生活品質,認為經濟是民生大事也是國家大事,施政者需體會到唯有民富才能國富。
Sima Qian`s economic thought was the product of the collision which the country competed with the people for the interest. It was also the product that opposed to Han Dynasty’s centralization. During his reign of Emperor Wu-ti, he launched frequent campaigns and resulted in the void of the state treasury. The Minister of the Finance, Sang Hong Yang, set up a series of polices related to tax increases, government-run salt, public procurement and stabilizing prices to cope with it. However, these measures could only increase the nation’s wealth in a short time, they would weaken the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in a long-term. So, Sima Qian put forward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han Yin.”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was to follow the free market; the second was to guide the people; the third was to teach them; the forth was to restrict them with the law; and the fifth was to compete the profit with people.
Sima Qian thought that the pursuit of interest was human’s nature, but it also was the source of society’s chaos in the beginning. Only when people made the profit to be rationalized, and people be taught with the manner and rituals did government make a rich, propriety society, and ethical society. Therefore, richness was the foundation for a stable society and country.

The best policy for the country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national competition was to let the economics lead the politics. As for how to promote the free economy? He thought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business activities to let commerce explore the market demand and boost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other industries. He highly praised both two people (politicians, Fan Li and private entrepreneur, Bai Gui). He admired them for their abilities of statecraft and managing the household. He agreed what Bai Gui said, “The one who maintained livelihood in the right way needed to has wisdom, courage, benevolence, and perseverance personality.” By choosing some wealthy merchants who met with these genius as the paradigm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arring States and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he booked them into the “Huo Zhi Biography” in Shihchi ; and gave them the title of Su-Feng ( powerful person without the title of nobility). According to Sima Qian’s opinion, they didn’t rely on the birth of nobility and official career. They depended on their own ingenuity and hard work to obtain the upper position of dignitary and wealth as kings.
Sima Qian suffered implication by vindicating for Li Ling who had surrendered in the war ,and was punished to be castrated because he couldn’t afford to pay for the ransom. After that, He stated to make the reflection about the country’s finical policy and found out that a lot of tactics of fund-raising were merely for the war. His personal suffering (being castrated) was the best evidence to prove one of the Chain Reaction of results that caused by launching the campaign with its enemy-Hsiungnu in Western Han Dynasty . These clues helped him to light up his keen thought about politics and economic issues ,and record these history in the “Book of Stabilized Prize” in Shihchi. He discuss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fiscal reform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Emperor Wu-ti in Western Han-Dynasty and put the“ Huo Zhi Biography” in Shihchi. He wrote down the stories of the Business men who held livelihood in the right way in the history ,and set up the pattern of “Huo Zhi Biography”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latter generation. He hoped that each person could use the wealth as the self-defense weapon and not to be encroached by other people or countries.
Sima Qian was the first Historian who had recorded the activitie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of the ancient China on the book in the official history. From his point of view, we might learn that he had witnessed the market vitality under loose system. When a country takes the loose policies to the finance and economics system, some outstanding entrepreneurs will be developed.
Though, Sima Qian was born in Western Han Dynasty, he had become aware of the messages of commercial prosperity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By taking the trips around, he gained some travel experiences ,and had a great stirring of emotion about the Hydraulic engineering that had been constructed in former Qin Dynasty. For it could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e figured out that if the government managed the Metropolitan areas well, it could prosper cultural establishment. Therefore, to operate the city well is the good way to let the source of the civilized radiation explore everywhere and upgrade the level of human’s spirit.
To sum up, the goal of Sima Qian’s economics issues is trying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benevolence and good administration. He though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measures would all affect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n addition, the economics was a great event for both people and the country. It not only influenced people’s livelihood but power of a nation. The governor needed to understand that only when people were rich, the country could be powerful.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時代排序)
史記 〔漢〕司馬遷 二十四史縮印本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
漢書 〔漢〕班固 二十四史縮印本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
文選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6月 第一版
荀子集解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 台北 世界書局 1962年 初版
通志二十略 〔宋〕鄭樵撰、〔明〕陳宗夔校 台北市 世界書局 1956年2月 初版
新校資治通鑑注 〔宋〕司馬光撰、胡三省注 台北 世界書局 1972年3月
補標史記評林 〔明〕凌稚隆輯校、李光縉增補、有井範平補標 台北市 地球出版社 1992年3月 第一版
二十二史劄記 〔清〕趙翼 台北市 世界書局 2010年12月 初版15刷
史記札記 〔清〕郭松燾 台北市 世界書局 2010年1月 二版二刷
史記會注考證〔日〕瀧川龜太郎 高雄 麗文文化 2000年9月 二印
二、與《史記》相關的近代論著(依出版年月排序)
司馬遷研究 劉偉民 台北市 國立編譯館 1975年2月 初版
史記菁華錄 姚祖恩 台北市 聯經 1977年 初版
司馬遷政治思想之研究 鄧璞磊 台北市 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1977年12月
司馬遷與其史學 周虎林 台北市 文史哲 1980年再版
司馬遷與《史記》論集 歷史研究編輯部編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4月 第一版
司馬遷研究新論 施丁、陳可青編著 河南 人民出版社 1982年8月 第一版
司馬遷——其人及其書 王國維等著 台北市 長安出版社 1985年9月 初版
司馬遷與史記新探 張維嶽 台北 崧高書社 1985年11月
司馬遷評傳 肖黎 常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年 第一版
司馬遷傳記文學論稿 李少雍 重慶 重慶出版社 1987年1月 第一版
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 范文芳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7年5月初版
史記本紀地理圖考 王恢編著 台北市 國立編譯館 1990年7月
司馬遷和史記 胡佩韋 台北市 群玉堂出版 1992年7月 初版二刷
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李長之 台北 台灣開明書店 1992年12月
司馬遷與史記論文集‧第一輯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陝酉省司馬遷研究會編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9月 第一版
史記題解 吳福助 台北 國家出版社 1995年1月 再版
司馬遷與史記論集 徐興海主編 西安市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7月 第一版
司馬遷與地學文化 霍有光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 第一版
司馬遷的創造思維 徐興海 西安市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 第 一版
史記選注集評 韓兆琦 廣西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1995年8月 第一版
話說史記:歷史興衰勝負的癥結 蔡信發 台北市 萬卷樓 1995年10月 初版
史記博議 韓兆琦 台北 文津出版 1995年11月
司馬遷政治思想通論 朱枝富 吉林省 延邊大學出版社 1999年8月 第一版
史記八書與中國文化研究 徐日輝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9月 第一版
《史記》文獻學叢稿 趙生群 南京市 江蘇古籍出版 2001年6月 第二次印刷
司馬遷論稿 聶石樵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第一版
史魂——司馬遷傳 陳桐生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1年11月 第一版
史記研究 張大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2年1月 第一版
史記藝術論 俞樟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2年1月 第一版
史記地圖匯編 黃啟方、洪國樑繪編 台北 學海出版社 2002年1月 初版
紀實與浪漫:史記國際研討會論文 王初慶等 台北市 洪葉文化 2002年3月 初版一刷
史記‧書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2年5月 初版二刷
《史記‧貨殖列傳》研究 李埏等著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一版
史記‧表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2年11月 初版一刷
史記的人物世界 林聰舜 台北 三民書局 2003年7月 初版
史記‧世家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3年9月 初版一刷
史記學概論 張科新 北京 商務 2003年11月 第一版
史記美學論 何世華 台北市 水牛 2004年9月 三版一刷
史記硏究集成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5年1月 第一版
史記‧本紀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5年2月 初版四刷
司馬遷學術思想探源 張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第二刷
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 周先民 台北市 文津 2005年10月 二刷
司馬遷 季鎮淮 北京 北京出版 2005年11月
史記‧列傳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5年12月 初版二刷
太史公生平著作考論 袁傳璋 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 第一版
史記評賞 賴漢評 台北 三民書局 2006年6月 初版
〈史記〉編纂學導論 趙生群 南京市 鳳凰出版 2006年11月 第一版
司馬遷評傳 張大可 南京市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12月 第5次印刷
司馬遷的思想與〈史記〉編纂 楊光熙 濟南 齊魯書社 2006年12月 第一版
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 逯耀東 台北 東大圖書 2007年5月 初版
史記講讀 王冉冉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初版
秦漢歷史地理與文化分區研究:以〈史記〉、〈漢書〉、〈方言〉為中心 雷虹霽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7年9月 第一版
史記都城考 曲英杰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7年12月 第一版
史記講座 韓兆琦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2008年1月 第一版
史記精讀 陳正宏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年6月 第一版第三次印刷
史記解讀 韓兆琦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年9月 第一版
《史記》地學文化發微 霍有光編著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年12月 第一版
名家品史記 傅斯年等著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09年1月 第一版
史記研究 施丁、廉敏編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年1月 第一版
《史記》的世界——人性與理性的競逐 林聰舜 台北市 國立編譯館 2009年4月 初版
中國文化之瑰寶:〈史記.八書〉研究 師立德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9年6月 第一版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司馬遷《史記》二十講 劉國民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年9月 第一版
司馬遷《尚書》學 古國順 台北縣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09年9月 初版
史記今註今譯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主編、馬持盈註 台北 台灣商務 2010年7月 二版
三、與經濟相關的近代論著(依出版年月排序)
中國經濟思想史 劉紹輔 台中 中央書局1960年1月 初版
兩漢的經濟思想 韓復智 台北 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1969年7月 初版
中國經濟思想簡史 葉世昌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年
中國經濟發展史導論 吳永猛 台北 華岡出版 1980年9月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的光輝成就 胡寄窗 北京 中國社會 1981年
桑弘羊研究 吳慧 山東 齊魯書社 1981年11月 第一版
中國古代經濟史概論:試論從周初到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遲滯的原因
傅築夫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1981年12月 第一版
中國經濟發展史研究 周金聲 台北市 周金聲 1982年1月
中國貨幣發展簡史和表解 千家駒、郭彥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年3月 第一版
中國經濟思想史 侯家駒 台北縣 中央文物供應社 1982年7月
中國古代商業史(第一、二冊) 吳慧 北京 中國商業出版社 1983年2月 第一版
先秦儒家自由經濟思想 侯家駒 臺北市 聯經 1983年10月 初版
中國古代貨幣思想史 蕭清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年2月 第一版
管子經濟思想研究 趙守政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 1989年 第一版
管子經濟思想研究 巫寶三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989年 第一版
秦漢經濟思想史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思想史研究室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7月 第一版
中國古代經濟管理思想 葉世昌 上海市 復旦大學出版 1990年 第一版
中國經濟思想通史(第一卷) 趙靖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 1991年5月 第一版
中國經濟管理思想史教程 趙靖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 1993年5月 第一版
貨殖列傳與經商藝術 彭威程 台北 漢湘文化 1993年7月
司馬遷經濟思想研究 韋葦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 第一版
中國古代商業 吳慧 台北 台灣商務 1995年12月 初版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一卷) 田昌五、漆俠總主編 濟南市 齊魯書社文津出版社 1996年11月 第一版
中國古代的市場與貿易 丁長清 北京 商務 1997年3月 初版
中國鹽法史 李明明、吳慧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7年7月
中國經濟思想史述要 趙靖 北京 北京大學 1998年4月 第一版
中國經濟思想史導論 胡寄窗 台北市 五南出版社 1998年9月 初版一刷
中國經濟思想史 胡寄窗 台北 五南圖書 1998年9月 初版
中國古代商人 王兆祥、劉文智 台北 商務 1999年2月 初版
經營之神——史記貨殖傳者 吳島 台北 利豐出版 1999年7月 初版
中國國富論:經濟中國的第三隻手 魏萼 台北市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5月 初版
秦漢經濟史論考 黃今言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0年8月 第一版
中國古代的經濟 張國鳳 台北 文津出版 2001年4月 初版
商戰謀略——司馬遷 余鑫焱 高雄 宏文館 2001年6月 初版
中國古代社會商品經濟型態研究 冷鵬飛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年3月
史記.貨殖列傳研究 李埏等著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一版
中國貨幣理論史 葉世昌 福建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3年9月 第一版
中國古代專賣制度與商品經濟 林文勛、黃純艷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3年10月 第一版
中國商業通史‧第一卷 吳慧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4年3月 第一版
中國古代經濟倫理思想史 唐凱麟、陳科華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12月 第一次印刷
秦漢商品經濟研究 黃今言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 第一版
中國經濟史 侯家駒 台北市 聯經出版 2005年5月 初版
中國古代經濟史 齊濤 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5年7月 第5次印刷
中國貨幣演變史 千家駒、郭彥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8月 第一版
中國財金制度史論 侯家駒 台北市 聯經出版 2005年11月 初版第三刷
國家力量與中國經濟的歷史變遷 程念祺 北京市 新星出版社 2006年9月 第一版
中國古代經濟史稿 李劍農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6年10月 第一版
中國經濟通史.先秦經濟卷 周自強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年4月 第二版
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 林甘泉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年5月 第二版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史教程 石世奇、鄭學益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7月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 余英時著、鄔文玲等譯 2008年10月初版二刷
中國古代官廳理財思想史研究 楊智杰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9年10月 第一版
貨殖列傳經濟學 白鷺 台北市 海鴿文化 2009年12月 一版一刷
先秦諸子經濟思想的生態學闡釋 趙麥茹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4月 第一版
四、其他近代論著(依出版年月排序)
尚書釋義 屈萬里 台北市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1956年9月 二版
飲冰室文集類編 梁啓超 台北市 華正書局 1974年 台一版
荀子柬釋 梁啟雄 台北市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4年12月 初版
中國文化叢談(二) 台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75年10月 四版
歷史地理學 陳芳惠 台北市 大中國圖書公司 1977年 初版
秦漢史 勞榦 台北市 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印行 1980年 新一版
古史地理論叢 錢穆 台北市 東大書局 1982年7月 初版
兩漢思想史(卷三) 徐復觀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84年2月 再版
秦漢社會文明 林劍鳴 西安 西北大學出版 1985年 第一版
中國史地論稿(河山集) 史念海 台北 弘文館出版社 1986年1月 初版
管錐編 錢鍾書 北京 中華 1986年 第二版
黃河史論叢 譚其驤主編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86年10月 第一版
荀子集釋 李滌生 台北市 台灣學生書局 1986年10月 初版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 台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7年 1月
孟子譯注 楊伯峻 台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7年1月
秦漢史論稿 邢義田 台北市 東大出版 1987年6月 初版
河山集(三集) 史念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8年1月
老子探義 王淮 台北 商務 1990年12月 9版
晏子春秋譯注 孫彥林、周民、苗若素 濟南 齊魯書社 1991年
中國歷史人口地理和歷史經濟地理 史念海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1年11月 初版
論語譯注 楊伯峻 台北 五南 1992年 初版
鹽鐵論校注 桓寬 北京市 中華書局出版 1992年 第一版
劍橋中國秦漢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英〕崔瑞德、〔英〕魯惟一編;楊品泉等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2月 第一版(2007年12月重印)
淮南子 李增 台北市 東大出版 1992年7月 初版
交通與古代社會 王子今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9月 第一版
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 楊國樞編 台北市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1月 初版第一刷
秦漢交通史稿 王子今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4年7月 第一版
辯士與遊俠 陶希聖編 台北市 台灣商務 1995年11月 台二版第一次印刷
秦漢史 韓復智等編 台北縣蘆洲鄉 國立空中大學 1996年 初版
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 周振鶴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7年9月 第一版
傳記文學研究 中國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編 湖南省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7年10月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中國古都和文化 史念海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 7月 第一版
中國城市歷史地理 馬正林 山東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第一版
論語 傅佩榮解讀 台北 立緒文化 1999年2月 初版一刷
兩漢思想史(卷一) 徐復觀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9年10月 7版四刷
黃河流域諸河流的演變與治理 史念海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 第一版
韓非子 趙曉耕 香港 中華書局 2000年 初版
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 史念海 鄭州 黃河水利出版社 2001年8月 第一版
先秦秦漢史論 孟祥才 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1年9月 第一版
漢代城市研究 周長山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年10月 第一版
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史 王子今、方光華主編 2002年6月 初版一刷
秦漢制度史論 李玉福 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2年9月 第一版
稷下散思——齊魯古代文學簡論 王志民 濟南 齊魯書社 2002年9月 第一版
秦漢史 翦伯贊 臺北市 雲龍出版社 2003年4月 第一版
中國思想通史 侯外廬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 第8次印刷
歷史地理學探索 侯甬堅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6月 第一版
中國區域歷史地理 李孝聰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10月 第一版
秦漢史 呂思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第一版
秦漢歷史地理研究 徐衛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5年2月 第一版
中國文學中的商人世界 邵毅平 上海市 復旦大學 2005年6月 第一版第
一刷
桑弘羊評傳 晉文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11月 第一版
中國交通史 白壽彝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06年1月
漢代城市社會 張繼海 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6月 第一版
秦漢史 錢穆 台北市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7月 二版一刷
插圖本中國古代思想史‧秦漢卷 孫家洲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10月 第一版
插圖本中國古代思想史‧先秦卷 周自強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10月 第一版
河山集(九集) 史念海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12月 第一版
區域中國:中國區域發展歷程 楊軍 長春 長春出版社 2007年1月 第一版
秦漢官制史稿 安作璋、熊鐵基 濟南 齊魯書社 2007年1月 第二版
中國古代官制研究 鄭海峰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年3月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關東豪族研究 尹建東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7年4月 第一版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蔡仁厚 台北市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2007年4月 二版六刷
春秋史與春秋文明 李學勤主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7年4月
戰國史與戰國文明 李學勤主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7年4 月
儒商及文化與文學 陳書錄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7年5月 第一版
商聖范蠡評傳 侯同江主編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8月 第一次印刷
中國古都學的研究歷程 朱士光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年3月 第一版
中國古代都城 吳松弟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8年4月 第一版第四次印刷
先民的智慧: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經驗 王爾敏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年4月
先秦諸子繫年 錢穆 臺北市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7月 二版一刷
從黃河時代到運河時代:中國古都變遷研究 王明德 成都 巴蜀書社 2008年8月 第一版
中國古都歷史文化解讀 于希賢、于洪 北京 中國三峽出版社 2009年2月 第一版
新譯戰國策 溫洪隆注譯;陳滿銘校閲 台北 三民書局 2010年1月 二版四刷
中國文化史通釋 余英時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0年1月
明末清初儒者經世致用之道 簡毅銘 台北縣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10年 9月 初版
求古篇 許倬雲 台北市 聯經出版 2010年9月 初版
中華商業文化史論.第一卷.中華商業文化探索 房秀文、林鋒 北京 中國經 濟出版社 2011年1月 第一版
中華商業文化史論.第二卷.變異的傳統商業文化 房秀文、林鋒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11年1月 第一版
儒商鼻祖子貢全傳 袁峰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1年2月 第一版
五、學位論文(依出版年月排序)
史記列傳義法研究 金苑 台北 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9年6月
史記文學價值與文章新探 李寅浩 台北 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1年6月
千姿百態的人物畫卷——《史記》人物形象塑造技法論析 巫淑如 台中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略論司馬遷的經濟觀 楊念田 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2年11月
論司馬遷在中國儒學思想史上的地位 趙麗 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3年3月
由《左傳》、《國語》看《史記》人物形象的特出——以吳越爭霸相關人物為例 陳雅萍 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2003年
司馬遷經濟思想研究 何亞軍 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3年6月
孔子弟子形象在先秦兩漢的演變 沈鴻 東北師範大學 2004年5月
孔孟荀「義利觀」的比較研究 曹紅飛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年5月
史記女性形象考述 李敏瑋 台北 銘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史記》列傳語言藝術研究 劉麗芳 彰化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史記》及其傳記文學之研究 金利湜 台北 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年1月
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米咏梅 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5年12月
漢代儒家商人觀念 趙德祥 曲阜師範大學 2006年4月
《禹貢》與夏代社會 岳虹琴 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6年5月
史記人物語言研究 郭瓊瑜 台北 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6年7月
戰國時期中山國商業經濟發展研究 甄鵬聖 河北師範大學 2008年4月
先秦燕趙文化比較研究 鞏潔 廣西師範大學 2008年4月
司馬遷筆下的商人與政治 金媛媛 內蒙古大學 2008年5月
從《史記》《漢書》貨殖傳論西漢社會經濟 李燕珍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年7月
史記貨殖列傳研究 陳文媛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年7月
六、期刊論文(依出版年月排序)
司馬遷思想的進步性 陳其泰 文史學資料 第4期 1979年
我國歷代軍費之籌措 侯家駒 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14卷第1期抽印本 1985年6月
從《禹貢》、《貨殖列傳》看古代經濟區劃研究 羅文 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 第4期(總第51期) 1992年
論《史記》中的商贾形象 謝季祥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1期 1994年
司馬遷的地域文化觀——讀《史記.貨殖列傳》 陶禮天 安徽師大學報 第22卷第2期 1994年
論司馬遷的商業思想 徐衛民 漢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 1994年
西漢前期的市場經濟和我國歷史上的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讀《史記貨殖列傳》札記之二 鄧福秋 中國經濟史研究 第4期 1994年
評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周成名 浙江財經學院學報(財經論叢) 第6期 1994年
戰國秦漢的「趙女」與「邯鄲倡」及其在政治上的表現 方詩銘 史林 第1期 1995年
秦漢時期趙地社會文化的特色 王子今 河北學刊 1995年1月
計然范蠡治國經商之道的啟示 向德道 川東學刊(社會科學版) 第5卷第3期 1995年7月
淺談商業宗師子貢的經營之道 程美秀 北京商學院學報 第4期(總第61期)1995年
貨殖與禮義——《史記.貨殖列傳》析論 阮芝生 台大歷史學報 19期 1996 年6月
司馬遷經濟思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曹應旺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 1996年
中國歷史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的創始 史念海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第3輯1996年
一部探求中國古代經濟理論的力作——《司馬遷經濟思想研究》讀後 張大可 人文雜誌 第5期 1996年
刺繡文與倚市門——談司馬遷論求富之道 翟廷晉 社會科學報 1996年11月14日
論《史記》的寫人藝術 辛一江 昆明師專學報 第18卷第4期 1996年12月
試析《史記》中的四類悲劇人物形象 吳光坤 安康師專學報 第1期 1997年
試論范蠡及其經濟思想 袁明英 岱宗學刊(創刊號) 第1期 1997年
略談范蠡及其有關文獻記載 董治安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期1997年
薊聚落起源與薊城興起 韓光輝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第1期 1998年
司馬遷的地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吳宏岐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第2輯 1998年
《史記‧貨殖列傳》中經濟小區的數目 吳宏岐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第4輯 1998年
居天下之中的陶地考 翟忠義 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8年
范蠡事蹟與思想考論 饒恆久 寧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0卷第3期1998年
《史記》與秦漢豪富 施丁 史學史研究 第3期 1999年
論司馬遷經濟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吳明 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第3期1999年
《史記.貨殖列傳》引《老子》疑義試析 李埏 歷史研究 第4期 1999年
范蠡所居陶地考 黃有漢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9卷第6期 1999年11月
讀《史記.貨殖列傳》札記三篇 李埏 雲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 第2期26卷 2000年
范蠡生平考論 饒恆久 社會科學戰線 歷史學研究 6期 2000年
談《史記》中的范蠡形象 韓兆琦、陳曦 周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17卷第3期 2000年5月
從《史記.貨殖列傳》看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夏京春 北京商學院學報 第3期2000年
釋《史記.貨殖列傳》中的「倚市門」 曾維華 學術月刊 第5期 2000年
論儒商——在儒商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湯恩佳 洛陽大學學報 第15卷第1期 2000年3月
司馬遷之心——〈報任少卿書〉析論 阮芝生 台大歷史學報第26期 2000年12月
從《平准書》到《貨殖列傳》看司馬遷的自由經濟思想 加曉昕 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1卷第3期 2001年9月
司馬遷筆下子貢形象探微 陳曦 管子學刊 第4期 2001年
浮出歷史地表的范蠡 周國忠 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學報 第3期 2002年
子貢形象的現代闡釋 劉玲娣 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第15卷第3期 2002年7月
子貢形象的重塑與司馬遷的道德追求 劉玲娣 河北學刊 第22卷第4期 2002年7月
孔子商業思想探微 魏啟德 湖南商學院學報 第9卷第6期 2002年11月
從司馬遷到班固––論中國經濟思想的轉折(1) 宋敘五 香港樹仁學院 2003年5月
地理環境與中國早期城市 郭天祥 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2卷第4期 2003年7月
論司馬遷的西部人文地理思想 馬強 雲南社會科學 第3期 2004年
關於《史記‧貨殖列傳》中的經濟區劃問題——讀《貨殖列傳》札記 張文華 菏澤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第26卷第3期 2004年8月
兩漢時期「梁宋」地區的商路 王子今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2卷第4期 2004年12月
平準書年表 宋敘五 香港樹仁學報 第三期 2005年
近十年來《史記.貨殖列傳》研究綜述 張文華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 第27卷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4月
論漢唐間巴蜀地區開發的歷史經驗 姚樂野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期 2005年
春秋時期陶邑經濟盛況研究 郅同林、馬靜、丁獻軍、王子華、趙敏 荷澤學院學報 第27卷第3期 2005年6月
從司馬遷到梁啟超——兼析《〈史記.貨殖列傳〉今義》的經濟思想 李秀麗 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年1月
《史記.貨殖列傳》中的人物形象 趙南楠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26卷第2期 2006年4月
司馬遷經濟思想的深層剖析 李倩 江漢論壇 2006年11月
《史記》中的商貿文化維度探析 李倩 湖南商學院學報 第14卷第5期 2007年10月
淺談戰國秦漢時期邯鄲冶鐵業的發展 周博 學術論壇 第8期 2008年
商道中「勢」的認知、「術」的運用和「責」的歸宿——讀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朱宗宙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12卷第6期 2008年11月
孔子與齊魯文化的交流 張福信 山東工商學院學報 第23卷第1期 2009年2月
春秋戰國時期「趙女」文化形成之原因探析 歐陽傲雪 滄桑 第2期 2009年
范蠡的物價管理思想及其評價——以平糶論為中心 周建波 中國物價 2009年4月
范蠡價格思想芻議 周建波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 第3期(總第140期) 2009年
司馬遷創作《史記》主旨的形成與昇華 梁建邦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第25卷第1期 2010年1月
范蠡的平糶思想與封建國家干預經濟的早期實踐 周建波 東岳論叢 第31卷第2期 2010年2月
大禹治水與商業傳統 王立傑 中國企業家 8期 2011年
論先秦冀州東區商業的發展史 何艷傑、何艷麗 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7卷第1期 2011年2月
論燕國的五座都城 薛蘭霞、楊玉生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6卷第1期 2011年2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4912025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20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文顏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瓊如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瓊如zh_TW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Apr-2012 09:15:04 (UTC+8)-
dc.date.available 17-Apr-2012 09:15:0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Apr-2012 09:15:0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9120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76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1202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司馬遷的經濟思想是反對漢武帝中央集權下「與民爭利」的對撞產物。武帝為政時期,發動頻繁的漢匈戰役,致使國庫空虛,財政大臣桑弘羊便開設一系列增稅、鹽鐵官營、均輸平準與幣制改革等相關政策來因應。然這些措施,短時間內能增豐國庫,但長期執行時會減弱國家的競爭力,因此司馬遷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的善因論,即自由經濟主張。
司馬遷認為追求利益是人之本性,也是亂源的開始,唯有讓人民的趨利性合理化,同時以禮義教化人民,才能營造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故富裕是穩定社會秩序的基礎。唯有讓經濟領導政治,才是長期保有國家競爭力的良策。至於該如何提倡自由經濟?司馬遷認為應從重視商業活動開始,讓商業探測市場需求,來帶動其他產業的產能。他對政治家范蠡與民間企業家白圭兩人相當推崇,佩服他們治國或是治家的本領。他認同白圭所說,治生有方的人需具備「智、勇、仁、彊」的人格特質,故將春秋戰國與西漢前期,一些具有這些特質的富商大賈,選入〈貨殖列傳〉,給予「素封」的封號,認為這群貨殖人物,不靠爵位、仕途,憑自己的巧智與努力,享有不輸君王般的富貴與尊榮。
司馬遷因遭遇李陵之禍,在「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的窘境下,被處以宮刑。他省思當朝的財經政策,諸多策略是應戰爭需求而籌措的經費,而他遭遇宮刑不就是因為漢匈對戰,才引發的連鎖效應嗎?這層層的思考,啟動他對政治、經濟議題的敏銳思維,他把這些歷史寫入〈平準書〉中,大談武帝在位期間的重要財政改革,又在《史記》之末書寫〈貨殖列傳〉,將治生有方的良賈事蹟,寫入史書,樹立貨殖人物的典範,以供後世參考,期許每人都能用財自衛不被侵犯。
司馬遷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將民間企業的活動寫入史書的史學家,從他撰寫的角度可知他見證到國家在寬鬆制度下的市場活力,當國家對財經制度的掌控越低,越能產生一些優秀的貨殖家。
司馬遷身處西漢時代,他已嗅到戰國時期商業興盛的氣息,藉著早年遊走大江南北的旅遊經歷,對秦時已開發的水利工程,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感觸甚深。他體悟到都會地區的經營能帶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故好好經營城市,讓文明的輻射源,從城市往外拓展,便能提升人的精神層次。
綜觀司馬遷談經濟議題,其終極目標是想推行仁政,他感受到國家執行的每一財經措施,無不影響人民的生活品質,認為經濟是民生大事也是國家大事,施政者需體會到唯有民富才能國富。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Sima Qian`s economic thought was the product of the collision which the country competed with the people for the interest. It was also the product that opposed to Han Dynasty’s centralization. During his reign of Emperor Wu-ti, he launched frequent campaigns and resulted in the void of the state treasury. The Minister of the Finance, Sang Hong Yang, set up a series of polices related to tax increases, government-run salt, public procurement and stabilizing prices to cope with it. However, these measures could only increase the nation’s wealth in a short time, they would weaken the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in a long-term. So, Sima Qian put forward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han Yin.”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was to follow the free market; the second was to guide the people; the third was to teach them; the forth was to restrict them with the law; and the fifth was to compete the profit with people.
Sima Qian thought that the pursuit of interest was human’s nature, but it also was the source of society’s chaos in the beginning. Only when people made the profit to be rationalized, and people be taught with the manner and rituals did government make a rich, propriety society, and ethical society. Therefore, richness was the foundation for a stable society and country.

The best policy for the country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national competition was to let the economics lead the politics. As for how to promote the free economy? He thought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business activities to let commerce explore the market demand and boost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other industries. He highly praised both two people (politicians, Fan Li and private entrepreneur, Bai Gui). He admired them for their abilities of statecraft and managing the household. He agreed what Bai Gui said, “The one who maintained livelihood in the right way needed to has wisdom, courage, benevolence, and perseverance personality.” By choosing some wealthy merchants who met with these genius as the paradigm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arring States and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he booked them into the “Huo Zhi Biography” in Shihchi ; and gave them the title of Su-Feng ( powerful person without the title of nobility). According to Sima Qian’s opinion, they didn’t rely on the birth of nobility and official career. They depended on their own ingenuity and hard work to obtain the upper position of dignitary and wealth as kings.
Sima Qian suffered implication by vindicating for Li Ling who had surrendered in the war ,and was punished to be castrated because he couldn’t afford to pay for the ransom. After that, He stated to make the reflection about the country’s finical policy and found out that a lot of tactics of fund-raising were merely for the war. His personal suffering (being castrated) was the best evidence to prove one of the Chain Reaction of results that caused by launching the campaign with its enemy-Hsiungnu in Western Han Dynasty . These clues helped him to light up his keen thought about politics and economic issues ,and record these history in the “Book of Stabilized Prize” in Shihchi. He discuss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fiscal reform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Emperor Wu-ti in Western Han-Dynasty and put the“ Huo Zhi Biography” in Shihchi. He wrote down the stories of the Business men who held livelihood in the right way in the history ,and set up the pattern of “Huo Zhi Biography”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latter generation. He hoped that each person could use the wealth as the self-defense weapon and not to be encroached by other people or countries.
Sima Qian was the first Historian who had recorded the activitie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of the ancient China on the book in the official history. From his point of view, we might learn that he had witnessed the market vitality under loose system. When a country takes the loose policies to the finance and economics system, some outstanding entrepreneurs will be developed.
Though, Sima Qian was born in Western Han Dynasty, he had become aware of the messages of commercial prosperity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By taking the trips around, he gained some travel experiences ,and had a great stirring of emotion about the Hydraulic engineering that had been constructed in former Qin Dynasty. For it could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e figured out that if the government managed the Metropolitan areas well, it could prosper cultural establishment. Therefore, to operate the city well is the good way to let the source of the civilized radiation explore everywhere and upgrade the level of human’s spirit.
To sum up, the goal of Sima Qian’s economics issues is trying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benevolence and good administration. He though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measures would all affect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n addition, the economics was a great event for both people and the country. It not only influenced people’s livelihood but power of a nation. The governor needed to understand that only when people were rich, the country could be powerful.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資料檢討 3
一、 基礎資料 3
二、 近人研究概況 4
第三節 章節提要 18
第二章 司馬遷重視經濟議題的原因 19
第一節 個人學養與際遇 19
一、 學養的培育過程 19
二、 受李陵之禍影響 20
三、 承襲史官的實錄精神 22
第二節 慎戰思維 22
一、 對戰爭的看法 23
二、 慎戰思維的歷史考察 23
第三節 檢討當時的國家財經政策 29
一、 官制敗壞 33
二、 賦稅名目增加 38
三、 鹽鐵收歸官營 39
四、 制定均輸平準 40
五、 確立五銖錢 41
第三章 司馬遷的經濟主張 44
第一節 以儒家的義利觀為中心思想 45
一、 繼承孔、孟、荀論義利的精神 45
二、 明辨義、利之別 48
第二節 富裕是穩定社會秩序的基礎 49
第三節 以善因論為經濟手段 51
一、 主張自由經濟 51
二、 重視商業活動 54
第四節 重視區域經濟 56
一、 依地緣特性發展當地物產 56
二、 重視都會地區的經營 62
第四章 貨殖相關人物的書寫 80
第一節 書寫求權求利的故事 81
一、 陳涉 81
二、 項羽 82
三、 劉邦 82
四、 韓信 83
五、 蘇秦 84
六、 司馬相如 85
第二節 歌頌有功於國家的人物 87
一、 子產 87
二、 晏子 88
三、 弦高 91
四、 卜式 92
第三節 肯定游俠人物的義利觀念 93
一、 劇孟 94
二、 郭解 95
第四節 批判追求勢利的負面人物 97
一、 孟嘗君 97
二、 李斯 100
三、 呂不韋 100
四、 田蚡 101
五、 桑弘羊 103
第五章 貨殖人物的典範 106
第一節 治國型的貨殖人物 106
一、 呂望與管仲 106
二、 范蠡 112
三、 子貢 117
第二節 素封型的貨殖人物 124
一、 素封說 124
二、 良賈形象 125
第六章 結論 132
參考書目 13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20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司馬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濟思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由經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貨殖人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河渠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平準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貨殖列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ima Qi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conomic though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ree economic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ntrepreneur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ydraulic engineer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ook of Stabilized Priz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uo Zhi Biographyen_US
dc.title (題名) 司馬遷的經濟思想與貨殖人物書寫zh_TW
dc.title (題名) Sima Qian’s Economic thought and the writing of the entrepreneurs in Huo Zhi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時代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 〔漢〕司馬遷 二十四史縮印本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書 〔漢〕班固 二十四史縮印本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選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6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子集解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 台北 世界書局 1962年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通志二十略 〔宋〕鄭樵撰、〔明〕陳宗夔校 台北市 世界書局 1956年2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校資治通鑑注 〔宋〕司馬光撰、胡三省注 台北 世界書局 197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補標史記評林 〔明〕凌稚隆輯校、李光縉增補、有井範平補標 台北市 地球出版社 1992年3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十二史劄記 〔清〕趙翼 台北市 世界書局 2010年12月 初版15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札記 〔清〕郭松燾 台北市 世界書局 2010年1月 二版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會注考證〔日〕瀧川龜太郎 高雄 麗文文化 2000年9月 二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與《史記》相關的近代論著(依出版年月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研究 劉偉民 台北市 國立編譯館 1975年2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菁華錄 姚祖恩 台北市 聯經 1977年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政治思想之研究 鄧璞磊 台北市 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197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與其史學 周虎林 台北市 文史哲 1980年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與《史記》論集 歷史研究編輯部編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4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研究新論 施丁、陳可青編著 河南 人民出版社 1982年8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其人及其書 王國維等著 台北市 長安出版社 1985年9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與史記新探 張維嶽 台北 崧高書社 198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評傳 肖黎 常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年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傳記文學論稿 李少雍 重慶 重慶出版社 1987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 范文芳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7年5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本紀地理圖考 王恢編著 台北市 國立編譯館 199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和史記 胡佩韋 台北市 群玉堂出版 1992年7月 初版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李長之 台北 台灣開明書店 19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與史記論文集‧第一輯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陝酉省司馬遷研究會編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題解 吳福助 台北 國家出版社 1995年1月 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與史記論集 徐興海主編 西安市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7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與地學文化 霍有光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的創造思維 徐興海 西安市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 第 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選注集評 韓兆琦 廣西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1995年8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話說史記:歷史興衰勝負的癥結 蔡信發 台北市 萬卷樓 1995年10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博議 韓兆琦 台北 文津出版 199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政治思想通論 朱枝富 吉林省 延邊大學出版社 1999年8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八書與中國文化研究 徐日輝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文獻學叢稿 趙生群 南京市 江蘇古籍出版 2001年6月 第二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論稿 聶石樵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魂——司馬遷傳 陳桐生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1年1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研究 張大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2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藝術論 俞樟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2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地圖匯編 黃啟方、洪國樑繪編 台北 學海出版社 2002年1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實與浪漫:史記國際研討會論文 王初慶等 台北市 洪葉文化 2002年3月 初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書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2年5月 初版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貨殖列傳》研究 李埏等著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表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2年11月 初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的人物世界 林聰舜 台北 三民書局 2003年7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世家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3年9月 初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學概論 張科新 北京 商務 2003年1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美學論 何世華 台北市 水牛 2004年9月 三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硏究集成 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5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本紀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5年2月 初版四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學術思想探源 張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第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 周先民 台北市 文津 2005年10月 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 季鎮淮 北京 北京出版 200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列傳 王利器、張烈等譯注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 2005年12月 初版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太史公生平著作考論 袁傳璋 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評賞 賴漢評 台北 三民書局 2006年6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編纂學導論 趙生群 南京市 鳳凰出版 2006年1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評傳 張大可 南京市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12月 第5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的思想與〈史記〉編纂 楊光熙 濟南 齊魯書社 2006年1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 逯耀東 台北 東大圖書 2007年5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講讀 王冉冉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歷史地理與文化分區研究:以〈史記〉、〈漢書〉、〈方言〉為中心 雷虹霽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7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都城考 曲英杰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7年1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講座 韓兆琦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2008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精讀 陳正宏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年6月 第一版第三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解讀 韓兆琦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地學文化發微 霍有光編著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年1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名家品史記 傅斯年等著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09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研究 施丁、廉敏編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的世界——人性與理性的競逐 林聰舜 台北市 國立編譯館 2009年4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化之瑰寶:〈史記.八書〉研究 師立德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9年6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司馬遷《史記》二十講 劉國民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尚書》學 古國順 台北縣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09年9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今註今譯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主編、馬持盈註 台北 台灣商務 2010年7月 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與經濟相關的近代論著(依出版年月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思想史 劉紹輔 台中 中央書局1960年1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漢的經濟思想 韓復智 台北 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1969年7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思想簡史 葉世昌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發展史導論 吳永猛 台北 華岡出版 198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的光輝成就 胡寄窗 北京 中國社會 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桑弘羊研究 吳慧 山東 齊魯書社 1981年1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經濟史概論:試論從周初到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遲滯的原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築夫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1981年1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發展史研究 周金聲 台北市 周金聲 198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貨幣發展簡史和表解 千家駒、郭彥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年3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思想史 侯家駒 台北縣 中央文物供應社 198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商業史(第一、二冊) 吳慧 北京 中國商業出版社 1983年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儒家自由經濟思想 侯家駒 臺北市 聯經 1983年10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貨幣思想史 蕭清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年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子經濟思想研究 趙守政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 1989年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子經濟思想研究 巫寶三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989年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經濟思想史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思想史研究室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7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經濟管理思想 葉世昌 上海市 復旦大學出版 1990年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思想通史(第一卷) 趙靖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 1991年5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管理思想史教程 趙靖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 1993年5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貨殖列傳與經商藝術 彭威程 台北 漢湘文化 199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經濟思想研究 韋葦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商業 吳慧 台北 台灣商務 1995年12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一卷) 田昌五、漆俠總主編 濟南市 齊魯書社文津出版社 1996年1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的市場與貿易 丁長清 北京 商務 1997年3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鹽法史 李明明、吳慧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思想史述要 趙靖 北京 北京大學 1998年4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思想史導論 胡寄窗 台北市 五南出版社 1998年9月 初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思想史 胡寄窗 台北 五南圖書 1998年9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商人 王兆祥、劉文智 台北 商務 1999年2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營之神——史記貨殖傳者 吳島 台北 利豐出版 1999年7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國富論:經濟中國的第三隻手 魏萼 台北市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5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經濟史論考 黃今言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0年8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的經濟 張國鳳 台北 文津出版 2001年4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戰謀略——司馬遷 余鑫焱 高雄 宏文館 2001年6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社會商品經濟型態研究 冷鵬飛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貨殖列傳研究 李埏等著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貨幣理論史 葉世昌 福建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3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專賣制度與商品經濟 林文勛、黃純艷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3年10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商業通史‧第一卷 吳慧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4年3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經濟倫理思想史 唐凱麟、陳科華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12月 第一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商品經濟研究 黃今言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史 侯家駒 台北市 聯經出版 2005年5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經濟史 齊濤 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5年7月 第5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貨幣演變史 千家駒、郭彥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8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財金制度史論 侯家駒 台北市 聯經出版 2005年11月 初版第三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力量與中國經濟的歷史變遷 程念祺 北京市 新星出版社 2006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經濟史稿 李劍農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6年10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通史.先秦經濟卷 周自強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年4月 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 林甘泉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年5月 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史教程 石世奇、鄭學益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 余英時著、鄔文玲等譯 2008年10月初版二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官廳理財思想史研究 楊智杰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9年10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貨殖列傳經濟學 白鷺 台北市 海鴿文化 2009年12月 一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諸子經濟思想的生態學闡釋 趙麥茹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4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其他近代論著(依出版年月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尚書釋義 屈萬里 台北市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1956年9月 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飲冰室文集類編 梁啓超 台北市 華正書局 1974年 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子柬釋 梁啟雄 台北市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4年12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化叢談(二) 台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75年10月 四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歷史地理學 陳芳惠 台北市 大中國圖書公司 1977年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史 勞榦 台北市 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印行 1980年 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史地理論叢 錢穆 台北市 東大書局 1982年7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漢思想史(卷三) 徐復觀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84年2月 再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社會文明 林劍鳴 西安 西北大學出版 1985年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史地論稿(河山集) 史念海 台北 弘文館出版社 1986年1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錐編 錢鍾書 北京 中華 1986年 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河史論叢 譚其驤主編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86年10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荀子集釋 李滌生 台北市 台灣學生書局 1986年10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 台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7年 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子譯注 楊伯峻 台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史論稿 邢義田 台北市 東大出版 1987年6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河山集(三集) 史念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子探義 王淮 台北 商務 1990年12月 9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晏子春秋譯注 孫彥林、周民、苗若素 濟南 齊魯書社 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歷史人口地理和歷史經濟地理 史念海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1年11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語譯注 楊伯峻 台北 五南 1992年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鹽鐵論校注 桓寬 北京市 中華書局出版 1992年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劍橋中國秦漢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英〕崔瑞德、〔英〕魯惟一編;楊品泉等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2月 第一版(2007年12月重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淮南子 李增 台北市 東大出版 1992年7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交通與古代社會 王子今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 楊國樞編 台北市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1月 初版第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交通史稿 王子今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4年7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辯士與遊俠 陶希聖編 台北市 台灣商務 1995年11月 台二版第一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史 韓復智等編 台北縣蘆洲鄉 國立空中大學 1996年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 周振鶴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7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傳記文學研究 中國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編 湖南省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7年10月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都和文化 史念海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 7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城市歷史地理 馬正林 山東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語 傅佩榮解讀 台北 立緒文化 1999年2月 初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漢思想史(卷一) 徐復觀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9年10月 7版四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河流域諸河流的演變與治理 史念海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非子 趙曉耕 香港 中華書局 2000年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 史念海 鄭州 黃河水利出版社 2001年8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秦漢史論 孟祥才 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1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代城市研究 周長山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年10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史 王子今、方光華主編 2002年6月 初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制度史論 李玉福 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2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稷下散思——齊魯古代文學簡論 王志民 濟南 齊魯書社 2002年9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史 翦伯贊 臺北市 雲龍出版社 2003年4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思想通史 侯外廬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 第8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歷史地理學探索 侯甬堅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6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區域歷史地理 李孝聰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10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史 呂思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歷史地理研究 徐衛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5年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學中的商人世界 邵毅平 上海市 復旦大學 2005年6月 第一版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桑弘羊評傳 晉文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1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交通史 白壽彝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代城市社會 張繼海 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6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史 錢穆 台北市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7月 二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插圖本中國古代思想史‧秦漢卷 孫家洲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10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插圖本中國古代思想史‧先秦卷 周自強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10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河山集(九集) 史念海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1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區域中國:中國區域發展歷程 楊軍 長春 長春出版社 2007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官制史稿 安作璋、熊鐵基 濟南 齊魯書社 2007年1月 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官制研究 鄭海峰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關東豪族研究 尹建東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7年4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蔡仁厚 台北市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2007年4月 二版六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史與春秋文明 李學勤主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國史與戰國文明 李學勤主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7年4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儒商及文化與文學 陳書錄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7年5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聖范蠡評傳 侯同江主編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8月 第一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都學的研究歷程 朱士光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年3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都城 吳松弟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8年4月 第一版第四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民的智慧: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經驗 王爾敏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諸子繫年 錢穆 臺北市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7月 二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黃河時代到運河時代:中國古都變遷研究 王明德 成都 巴蜀書社 2008年8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都歷史文化解讀 于希賢、于洪 北京 中國三峽出版社 2009年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譯戰國策 溫洪隆注譯;陳滿銘校閲 台北 三民書局 2010年1月 二版四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化史通釋 余英時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末清初儒者經世致用之道 簡毅銘 台北縣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10年 9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求古篇 許倬雲 台北市 聯經出版 2010年9月 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商業文化史論.第一卷.中華商業文化探索 房秀文、林鋒 北京 中國經 濟出版社 2011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商業文化史論.第二卷.變異的傳統商業文化 房秀文、林鋒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11年1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儒商鼻祖子貢全傳 袁峰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1年2月 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學位論文(依出版年月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列傳義法研究 金苑 台北 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文學價值與文章新探 李寅浩 台北 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千姿百態的人物畫卷——《史記》人物形象塑造技法論析 巫淑如 台中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略論司馬遷的經濟觀 楊念田 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司馬遷在中國儒學思想史上的地位 趙麗 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由《左傳》、《國語》看《史記》人物形象的特出——以吳越爭霸相關人物為例 陳雅萍 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經濟思想研究 何亞軍 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子弟子形象在先秦兩漢的演變 沈鴻 東北師範大學 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孟荀「義利觀」的比較研究 曹紅飛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女性形象考述 李敏瑋 台北 銘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列傳語言藝術研究 劉麗芳 彰化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及其傳記文學之研究 金利湜 台北 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米咏梅 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代儒家商人觀念 趙德祥 曲阜師範大學 200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禹貢》與夏代社會 岳虹琴 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人物語言研究 郭瓊瑜 台北 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國時期中山國商業經濟發展研究 甄鵬聖 河北師範大學 200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先秦燕趙文化比較研究 鞏潔 廣西師範大學 200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筆下的商人與政治 金媛媛 內蒙古大學 200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史記》《漢書》貨殖傳論西漢社會經濟 李燕珍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貨殖列傳研究 陳文媛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期刊論文(依出版年月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思想的進步性 陳其泰 文史學資料 第4期 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國歷代軍費之籌措 侯家駒 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14卷第1期抽印本 19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禹貢》、《貨殖列傳》看古代經濟區劃研究 羅文 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 第4期(總第51期) 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史記》中的商贾形象 謝季祥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1期 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的地域文化觀——讀《史記.貨殖列傳》 陶禮天 安徽師大學報 第22卷第2期 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司馬遷的商業思想 徐衛民 漢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 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漢前期的市場經濟和我國歷史上的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讀《史記貨殖列傳》札記之二 鄧福秋 中國經濟史研究 第4期 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評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周成名 浙江財經學院學報(財經論叢) 第6期 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國秦漢的「趙女」與「邯鄲倡」及其在政治上的表現 方詩銘 史林 第1期 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漢時期趙地社會文化的特色 王子今 河北學刊 199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計然范蠡治國經商之道的啟示 向德道 川東學刊(社會科學版) 第5卷第3期 199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淺談商業宗師子貢的經營之道 程美秀 北京商學院學報 第4期(總第61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貨殖與禮義——《史記.貨殖列傳》析論 阮芝生 台大歷史學報 19期 1996 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經濟思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曹應旺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 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歷史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的創始 史念海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第3輯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部探求中國古代經濟理論的力作——《司馬遷經濟思想研究》讀後 張大可 人文雜誌 第5期 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刺繡文與倚市門——談司馬遷論求富之道 翟廷晉 社會科學報 1996年11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史記》的寫人藝術 辛一江 昆明師專學報 第18卷第4期 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試析《史記》中的四類悲劇人物形象 吳光坤 安康師專學報 第1期 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試論范蠡及其經濟思想 袁明英 岱宗學刊(創刊號) 第1期 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略談范蠡及其有關文獻記載 董治安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期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薊聚落起源與薊城興起 韓光輝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第1期 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的地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吳宏岐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第2輯 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貨殖列傳》中經濟小區的數目 吳宏岐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第4輯 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居天下之中的陶地考 翟忠義 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蠡事蹟與思想考論 饒恆久 寧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0卷第3期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與秦漢豪富 施丁 史學史研究 第3期 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司馬遷經濟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吳明 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第3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貨殖列傳》引《老子》疑義試析 李埏 歷史研究 第4期 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蠡所居陶地考 黃有漢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9卷第6期 199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讀《史記.貨殖列傳》札記三篇 李埏 雲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 第2期26卷 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蠡生平考論 饒恆久 社會科學戰線 歷史學研究 6期 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談《史記》中的范蠡形象 韓兆琦、陳曦 周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17卷第3期 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史記.貨殖列傳》看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夏京春 北京商學院學報 第3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釋《史記.貨殖列傳》中的「倚市門」 曾維華 學術月刊 第5期 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儒商——在儒商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湯恩佳 洛陽大學學報 第15卷第1期 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之心——〈報任少卿書〉析論 阮芝生 台大歷史學報第26期 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平准書》到《貨殖列傳》看司馬遷的自由經濟思想 加曉昕 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1卷第3期 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筆下子貢形象探微 陳曦 管子學刊 第4期 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浮出歷史地表的范蠡 周國忠 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學報 第3期 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子貢形象的現代闡釋 劉玲娣 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第15卷第3期 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子貢形象的重塑與司馬遷的道德追求 劉玲娣 河北學刊 第22卷第4期 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子商業思想探微 魏啟德 湖南商學院學報 第9卷第6期 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司馬遷到班固––論中國經濟思想的轉折(1) 宋敘五 香港樹仁學院 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地理環境與中國早期城市 郭天祥 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2卷第4期 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司馬遷的西部人文地理思想 馬強 雲南社會科學 第3期 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於《史記‧貨殖列傳》中的經濟區劃問題——讀《貨殖列傳》札記 張文華 菏澤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第26卷第3期 200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漢時期「梁宋」地區的商路 王子今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2卷第4期 200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平準書年表 宋敘五 香港樹仁學報 第三期 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近十年來《史記.貨殖列傳》研究綜述 張文華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 第27卷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漢唐間巴蜀地區開發的歷史經驗 姚樂野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期 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時期陶邑經濟盛況研究 郅同林、馬靜、丁獻軍、王子華、趙敏 荷澤學院學報 第27卷第3期 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司馬遷到梁啟超——兼析《〈史記.貨殖列傳〉今義》的經濟思想 李秀麗 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貨殖列傳》中的人物形象 趙南楠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26卷第2期 200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經濟思想的深層剖析 李倩 江漢論壇 200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中的商貿文化維度探析 李倩 湖南商學院學報 第14卷第5期 200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淺談戰國秦漢時期邯鄲冶鐵業的發展 周博 學術論壇 第8期 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道中「勢」的認知、「術」的運用和「責」的歸宿——讀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朱宗宙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12卷第6期 200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子與齊魯文化的交流 張福信 山東工商學院學報 第23卷第1期 200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戰國時期「趙女」文化形成之原因探析 歐陽傲雪 滄桑 第2期 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蠡的物價管理思想及其評價——以平糶論為中心 周建波 中國物價 200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蠡價格思想芻議 周建波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 第3期(總第140期) 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創作《史記》主旨的形成與昇華 梁建邦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第25卷第1期 201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蠡的平糶思想與封建國家干預經濟的早期實踐 周建波 東岳論叢 第31卷第2期 201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禹治水與商業傳統 王立傑 中國企業家 8期 201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先秦冀州東區商業的發展史 何艷傑、何艷麗 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7卷第1期 201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燕國的五座都城 薛蘭霞、楊玉生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6卷第1期 2011年2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