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論刑事訴訟法之勘驗-以勘驗權限分配與勘驗筆錄之調查為中心
A study on the inspection of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 Focusing on the allocation of inspection authority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inspection records
作者 張建強
貢獻者 楊雲驊
張建強
關鍵詞 勘驗
強制處分
證據方法
勘驗筆錄
司法警察
傳聞法則
直接審理
在場權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17-Apr-2012 09:17:17 (UTC+8)
摘要 一、觀念釐清:
1、勘驗之證據方法是指由實施證據調查之主體親自勘驗,而不包括調查勘驗筆錄在內。若實施證據調查之主體未親自對勘驗標的進行觀察、體驗,而僅調查由他人所製作之勘驗筆錄者,將無從直接依其感官知覺作用而獲得證據資料,反之僅是以他人書面轉述之內容作為證據,性質上應屬於文書之證據方法。
2、勘驗權限之有無與勘驗筆錄得否作為證據使用並無直接關係。在偵查階段,勘驗權限之有無主要應著重在強制處分之發動權限;反之審判階段強調證據調查之嚴格性,上述規定均非以賦予勘驗筆錄證據能力為其目的,故自不得以法院或檢察官有勘驗權限,即推論其勘驗筆錄一概具有證據能力。
3、審判中,法院原則上應親自實施勘驗以調查證據,僅於構成實質直接性例外之情形,始得以調查勘驗筆錄取代法院親自勘驗。於個案中已符合直接審理原則之例外情形,始應考量勘驗筆錄是否具有證據能力之問題。
二、勘驗筆錄之證據能力:
1、不論實施勘驗者為法官、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其所製作之勘驗筆錄均為傳聞證據,而應受傳聞法則之拘束。其中就法院或法官所製作之勘驗筆錄而言,基於法官公正、中立之定位,應得類推現行法第159條之1第1項之規定,肯定其符合傳聞例外而得作為證據使用,但仍應注意當事人及辯護人在場權之保障。
2、檢察官所製作之勘驗筆錄,應得類推第159條之1第2項之規定,原則上具有證據能力。但基於保障當事人反對詰問權之觀點,偵查中檢察官若無正當理由,仍未通知當事人或辯護人於勘驗時到場者,既無從藉由即時提出意見以確保筆錄之真實性及正確型,應認為該勘驗筆錄具有第159條之1第2項「顯有不可信之情況」,而不應允許作為證據。
3、至於司法警察(官)所製作之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除經當事人同意者外,得由製作該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之司法警察(官)於審判中到庭,具結證述其勘驗筆錄製作之真實,並賦予當事人及辯護人為反對詰問之機會後,肯定該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具有證據能力。不得以現行法第212條未將司法警察(官)規定為勘驗主體,便認為其勘驗結果絕對不得作為證據。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土本武司著,董璠輿、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1997年。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2005年9月。
˙王兆鵬等,傳聞法則理論與實踐,2003年9月。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2007年9月。
˙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2003年。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2000年5月。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上冊),2006年10月。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中冊),2007年2月。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2008年9月。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2010年2月。
˙林鈺雄,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2008年1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編,2010年9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各論編,2010年9月。
˙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2002年10月。
˙林鈺雄,檢察官論,1994年4月。
˙林鈺雄,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2002年9月。
˙林榮耀,刑事訴訟法釋論,1990年9月。
˙林燦璋、林信雄,偵查管理—以重大刑案為例,2004年。
˙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2003年9月。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3年10月。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1999年3月。
˙黃東熊等,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2003年6月。
˙黃朝義,犯罪偵查論,2004年。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2002年11月。
˙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上冊),2001年9月。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1993年12月。
二、期刊文章(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方文宗,論勘驗,警察法學,第3期,2004年12月,頁307-325。
˙朱朝亮,偵查實務講座:第一講—非正規偵查之類型及其蒐證效力(上),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2010年4月,頁57-73。
˙朱朝亮,偵查實務講座:第一講—非正規偵查之類型及其蒐證效力(下),月旦法學教室,第91期,2010年5月,頁60-66。
˙何賴傑,錄音、錄影、電磁紀錄等之調查(刑事訴訟法第一六五條之一第二項),全國律師,第8卷9期,2004年9月,頁33-38。
˙吳巡龍,任意偵查的方式,月旦法學教室,第65期,2008年3月,頁16-17。
˙吳巡龍,我國與美國證據排除實務運作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相關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月1日,頁94-111。
˙吳巡龍,監聽譯文有無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81期,2009年7月,頁20-21。
˙吳巡龍,檢察官傳訊方式及任意偵查,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1期,2009年2月,頁1-21。
˙吳俊毅,未依法具結的證人陳述與證據禁止—評最高法院對於刑事訴訟法第一五八條之三適用的看法,台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
月1日,頁112-129。
˙吳建銘,中國古代的司法勘驗,雄中學報,第6期,2003年5月,頁283-288。
˙吳景欽,從檢察官強制處分權的逐步廢除探討檢警職權之消長,法令月刊,第53卷第4期,2004年5月,頁42-57。
˙宋重和,檢警偵查權限行使之監督—兼論法官保留之迷思,警學叢論,第36卷第6期,2006年5月,頁165-184。
˙林鈺雄,從基本權體系論身體檢查處分,台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3期,2004年5月,頁149-200。
˙林鈺雄,對第三人之身體檢查處分—立法原則之形成,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2004年7月,頁101-143。
˙林鈺雄,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5期,2004年2月,頁56-78。
˙林輝煌,談日本法上的任意同行與逮捕—兼論我國法及實務,法令月刊,第60卷2期,2009年2月,頁102-128。
˙柯耀程,「證據保全」立法之檢討-評刑事訴訟法新增修證據保全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頁141-155。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第一講—強制處分基礎思維,月旦法學教室,第76期,2009年2月,頁88-97。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第二講—對人之強制處分,月旦法學教室,第79期,2009年5月,頁58-67。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第三講—對物及處所之強制處分,月旦法學教室,第81期,2009年7月,頁67-76。
˙陳運財,強制處分法定原則與令狀主義—以搜索法制為中心(上),人權會訊,第92期,2009年4月,頁23-31。
˙陳運財,強制處分法定原則與令狀主義—以搜索法制為中心(下),人權會訊,第93期,2009年7月,頁11-15。
˙陳運財,傳聞法則之理論及其實踐,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頁85-106。
˙陳運財,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從貫徹檢察官控訴原則的立場,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64-77。
˙傅美惠,勘驗之思與辯─我國勘驗法制之評析,刑事法雜誌,第52卷5期,2008年1月。
˙傅美惠,論偵查作為主體─兼論如何重塑平行互助協力的優質檢警關係,刑事法雜誌,第51卷4期,2007年8月,頁32-77。
˙曾正一,偵查程序中強制處分制衡、監督與救濟機制之建構,警學叢刊,第40卷第1期,2009年7月,頁1-32。
˙黃朝義,犯罪偵查:第五講─勘驗與鑑定,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
˙黃朝義,偵查中之強制處分與檢警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54-63。
˙楊雲驊,法官保留與檢察官的緊急搜索權,法學講座,第5期,2002年5月,頁1-17。
˙楊雲驊,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評析—以「法官保留」及「證據禁止」為中心,檢察新論,第3期,2008年1月,頁161-176。
˙楊雲驊,證據保全的規定與實務—以偵查階段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2004年11月,頁93-100。
˙劉邦繡,偵查中對被告及第三人為侵入性檢查身體之強制處分—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與第二百十三條、第二百十五條有關檢查身體為
DNA鑑定之問題,法學叢刊,第47卷第1期,2002年1月,頁29-39。
˙歐陽正宇,檢察事務官勘驗權限初探,檢察新論,第6期,2009年7月。
˙蕭龍吉,司法警察機關偵查犯罪與強制處分之實施與權限分配,軍法專刊,第50卷第11期,2004年11月,頁12-26。
三、中文碩博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巫淑芳,刑事訴訟程序中證據取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巫聰昌,我國勘驗法制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俊宏,論身體侵入性取證,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欣怡,論相驗與死因鑑定,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姝樺,強制處分權分配構想之建構—以被告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傅美惠,論偵查作為—以警察偵查法制化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劉秋伶,數位證據之刑事證據調查程序,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盧國勳,刑事證據法中影音證據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蕭明東,論檢查身體之強制處分,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四、日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山口直也、上田信太郎,ケイスメソッド刑事訴訟法,不磨書房,2007年1月。
˙三井誠,刑事訴訟法:判例教材,東京大学出版会,2008年。
˙川端博、辻脇葉子,刑事訴訟法,創成社,2007年11月。
˙加藤克佳等,刑事訴訟法,日本評論社,2007年。
˙田口守一,刑事訴訟法,弘文堂,2004年。
˙白取祐司,刑事訴訟法,日本評論社,2008年。
˙伊藤栄樹等,新版注釈刑事訴訟法,第二卷,立花書房,1997年。
˙伊藤栄樹等,新版注釈刑事訴訟法,第三卷,立花書房,1996年。
˙伊藤栄樹等,新版注釈刑事訴訟法,第五卷,立花書房,1998年。
˙光藤景皎,刑事訴訟法,成文堂,2007年。
˙安冨潔,刑事訴訟法講義,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7年。
˙寺崎嘉博,刑事訴訟法,成文堂,2008年12月。
˙池田修、前田雅英,刑事訴訟法講義,東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
˙松本時夫、土本武司等,条解刑事訴訟法,弘文堂,2006年。
˙長沼範良、田中開、寺崎嘉博,刑事訴訟法,有斐閣,2005年。
˙香城敏麿,刑事訴訟法の構造,信山社,2005年。
˙高田卓爾、鈴木茂嗣,新・判例コンメンタール刑事訴訟法2,三省堂,1995年。
˙高田卓爾、鈴木茂嗣,新・判例コンメンタール刑事訴訟法3,三省堂,1995年。
˙渥美東洋,全訂刑事訴訟法,有斐閣,2006年。
˙渡辺咲子,刑事訴訟法講義,不磨書房,2006年。
˙福井厚,刑事訴訟法,有斐閣,2006年。
˙福井厚,刑事訴訟法講義,法律文化社,2007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6651041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65104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雲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建強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建強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Apr-2012 09:17:17 (UTC+8)-
dc.date.available 17-Apr-2012 09:17:1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Apr-2012 09:17:1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65104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78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65104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一、觀念釐清:
1、勘驗之證據方法是指由實施證據調查之主體親自勘驗,而不包括調查勘驗筆錄在內。若實施證據調查之主體未親自對勘驗標的進行觀察、體驗,而僅調查由他人所製作之勘驗筆錄者,將無從直接依其感官知覺作用而獲得證據資料,反之僅是以他人書面轉述之內容作為證據,性質上應屬於文書之證據方法。
2、勘驗權限之有無與勘驗筆錄得否作為證據使用並無直接關係。在偵查階段,勘驗權限之有無主要應著重在強制處分之發動權限;反之審判階段強調證據調查之嚴格性,上述規定均非以賦予勘驗筆錄證據能力為其目的,故自不得以法院或檢察官有勘驗權限,即推論其勘驗筆錄一概具有證據能力。
3、審判中,法院原則上應親自實施勘驗以調查證據,僅於構成實質直接性例外之情形,始得以調查勘驗筆錄取代法院親自勘驗。於個案中已符合直接審理原則之例外情形,始應考量勘驗筆錄是否具有證據能力之問題。
二、勘驗筆錄之證據能力:
1、不論實施勘驗者為法官、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其所製作之勘驗筆錄均為傳聞證據,而應受傳聞法則之拘束。其中就法院或法官所製作之勘驗筆錄而言,基於法官公正、中立之定位,應得類推現行法第159條之1第1項之規定,肯定其符合傳聞例外而得作為證據使用,但仍應注意當事人及辯護人在場權之保障。
2、檢察官所製作之勘驗筆錄,應得類推第159條之1第2項之規定,原則上具有證據能力。但基於保障當事人反對詰問權之觀點,偵查中檢察官若無正當理由,仍未通知當事人或辯護人於勘驗時到場者,既無從藉由即時提出意見以確保筆錄之真實性及正確型,應認為該勘驗筆錄具有第159條之1第2項「顯有不可信之情況」,而不應允許作為證據。
3、至於司法警察(官)所製作之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除經當事人同意者外,得由製作該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之司法警察(官)於審判中到庭,具結證述其勘驗筆錄製作之真實,並賦予當事人及辯護人為反對詰問之機會後,肯定該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具有證據能力。不得以現行法第212條未將司法警察(官)規定為勘驗主體,便認為其勘驗結果絕對不得作為證據。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6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 8
第三節 研究架構 8
第二章 勘驗概說 10
第一節 刑事訴訟法勘驗規定之簡介 10
第一項 我國法之勘驗 10
第二項 立法例之比較—以日本法為對象 11
第二節 勘驗之意義 14
第三節 勘驗與證據調查 17
第四節 勘驗與證據取得 19
第五節 勘驗與強制處分 22
第一項 我國學說見解之整理 23
第二項 日本法之規定及其學說見解 24
第三項 本文見解—強制性與任意性之勘驗 26
第六節 小結—勘驗定位之釐清 29
第三章 勘驗權限之分配 31
第一節 前言 31
第二節 偵查中之勘驗 32
第一項 偵查中勘驗之定位 33
第二項 檢察官之勘驗權限 39
第三項 司法警察機關之勘驗(勘察)權限 52
第三節 審判中之勘驗 67
第一項 審判中勘驗之定位—以日本法為例 67
第二項 法院之勘驗權限—法定之證據方法 70
第三項 受命法官之勘驗權限 77
第四節 小結—兼論現行法關於勘驗權限規定之評析 79
第四章 勘驗筆錄之證據能力及調查程序 82
第一節 前言 82
第二節 勘驗筆錄之證據方法 83
第三節 法院或法官之勘驗筆錄 85
第一項 法院或法官之勘驗筆錄與傳聞法則 86
第二項 在場權之保障與勘驗筆錄 96
第四節 檢察官之勘驗筆錄 101
第一項 實務及學說之見解 101
第二項 實務及學說見解之評釋 104
第三項 詰問權及在場權之保障與傳聞例外 108
第五節 司法警察(官)之勘驗筆錄或勘察報告 111
第一項 司法警察勘驗權限與證據能力之關係 111
第二項 司法警察之勘驗筆錄為傳聞證據 114
第三項 司法警察之勘驗筆錄與傳聞例外 116
第六節 勘驗筆錄與直接審理原則 118
第一項 直接審理原則概說 119
第二項 勘驗筆錄與形式直接性原則 121
第三項 勘驗筆錄與實質直接性原則 124
第五章 結論 130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6510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勘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強制處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證據方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勘驗筆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司法警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傳聞法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直接審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在場權zh_TW
dc.title (題名) 論刑事訴訟法之勘驗-以勘驗權限分配與勘驗筆錄之調查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inspection of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 Focusing on the allocation of inspection authority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inspection record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土本武司著,董璠輿、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兆鵬等,傳聞法則理論與實踐,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200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上冊),200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中冊),200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200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201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200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編,201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各論編,201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檢察官論,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榮耀,刑事訴訟法釋論,199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燦璋、林信雄,偵查管理—以重大刑案為例,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200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東熊等,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朝義,犯罪偵查論,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上冊),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199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文章(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文宗,論勘驗,警察法學,第3期,2004年12月,頁307-3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朝亮,偵查實務講座:第一講—非正規偵查之類型及其蒐證效力(上),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2010年4月,頁57-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朝亮,偵查實務講座:第一講—非正規偵查之類型及其蒐證效力(下),月旦法學教室,第91期,2010年5月,頁60-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賴傑,錄音、錄影、電磁紀錄等之調查(刑事訴訟法第一六五條之一第二項),全國律師,第8卷9期,2004年9月,頁33-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巡龍,任意偵查的方式,月旦法學教室,第65期,2008年3月,頁16-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巡龍,我國與美國證據排除實務運作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相關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月1日,頁94-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巡龍,監聽譯文有無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81期,2009年7月,頁20-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巡龍,檢察官傳訊方式及任意偵查,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1期,2009年2月,頁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俊毅,未依法具結的證人陳述與證據禁止—評最高法院對於刑事訴訟法第一五八條之三適用的看法,台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1日,頁112-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建銘,中國古代的司法勘驗,雄中學報,第6期,2003年5月,頁283-2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景欽,從檢察官強制處分權的逐步廢除探討檢警職權之消長,法令月刊,第53卷第4期,2004年5月,頁42-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重和,檢警偵查權限行使之監督—兼論法官保留之迷思,警學叢論,第36卷第6期,2006年5月,頁165-1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從基本權體系論身體檢查處分,台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3期,2004年5月,頁149-2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對第三人之身體檢查處分—立法原則之形成,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2004年7月,頁101-1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鈺雄,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5期,2004年2月,頁56-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輝煌,談日本法上的任意同行與逮捕—兼論我國法及實務,法令月刊,第60卷2期,2009年2月,頁102-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耀程,「證據保全」立法之檢討-評刑事訴訟法新增修證據保全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頁141-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第一講—強制處分基礎思維,月旦法學教室,第76期,2009年2月,頁88-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第二講—對人之強制處分,月旦法學教室,第79期,2009年5月,頁58-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耀程,刑事訴訟法:第三講—對物及處所之強制處分,月旦法學教室,第81期,2009年7月,頁67-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運財,強制處分法定原則與令狀主義—以搜索法制為中心(上),人權會訊,第92期,2009年4月,頁23-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運財,強制處分法定原則與令狀主義—以搜索法制為中心(下),人權會訊,第93期,2009年7月,頁1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運財,傳聞法則之理論及其實踐,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頁85-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運財,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從貫徹檢察官控訴原則的立場,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64-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美惠,勘驗之思與辯─我國勘驗法制之評析,刑事法雜誌,第52卷5期,200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美惠,論偵查作為主體─兼論如何重塑平行互助協力的優質檢警關係,刑事法雜誌,第51卷4期,2007年8月,頁32-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正一,偵查程序中強制處分制衡、監督與救濟機制之建構,警學叢刊,第40卷第1期,2009年7月,頁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朝義,犯罪偵查:第五講─勘驗與鑑定,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朝義,偵查中之強制處分與檢警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54-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法官保留與檢察官的緊急搜索權,法學講座,第5期,2002年5月,頁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評析—以「法官保留」及「證據禁止」為中心,檢察新論,第3期,2008年1月,頁161-1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雲驊,證據保全的規定與實務—以偵查階段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2004年11月,頁93-1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邦繡,偵查中對被告及第三人為侵入性檢查身體之強制處分—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與第二百十三條、第二百十五條有關檢查身體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NA鑑定之問題,法學叢刊,第47卷第1期,2002年1月,頁29-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正宇,檢察事務官勘驗權限初探,檢察新論,第6期,200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龍吉,司法警察機關偵查犯罪與強制處分之實施與權限分配,軍法專刊,第50卷第11期,2004年11月,頁12-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中文碩博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巫淑芳,刑事訴訟程序中證據取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巫聰昌,我國勘驗法制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俊宏,論身體侵入性取證,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欣怡,論相驗與死因鑑定,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姝樺,強制處分權分配構想之建構—以被告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美惠,論偵查作為—以警察偵查法制化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秋伶,數位證據之刑事證據調查程序,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國勳,刑事證據法中影音證據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明東,論檢查身體之強制處分,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日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山口直也、上田信太郎,ケイスメソッド刑事訴訟法,不磨書房,200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井誠,刑事訴訟法:判例教材,東京大学出版会,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川端博、辻脇葉子,刑事訴訟法,創成社,200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加藤克佳等,刑事訴訟法,日本評論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口守一,刑事訴訟法,弘文堂,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取祐司,刑事訴訟法,日本評論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藤栄樹等,新版注釈刑事訴訟法,第二卷,立花書房,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藤栄樹等,新版注釈刑事訴訟法,第三卷,立花書房,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藤栄樹等,新版注釈刑事訴訟法,第五卷,立花書房,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光藤景皎,刑事訴訟法,成文堂,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冨潔,刑事訴訟法講義,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寺崎嘉博,刑事訴訟法,成文堂,200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池田修、前田雅英,刑事訴訟法講義,東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松本時夫、土本武司等,条解刑事訴訟法,弘文堂,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長沼範良、田中開、寺崎嘉博,刑事訴訟法,有斐閣,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城敏麿,刑事訴訟法の構造,信山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田卓爾、鈴木茂嗣,新・判例コンメンタール刑事訴訟法2,三省堂,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田卓爾、鈴木茂嗣,新・判例コンメンタール刑事訴訟法3,三省堂,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渥美東洋,全訂刑事訴訟法,有斐閣,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渡辺咲子,刑事訴訟法講義,不磨書房,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福井厚,刑事訴訟法,有斐閣,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福井厚,刑事訴訟法講義,法律文化社,2007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