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NSC Project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使用高頻率外匯交易資料之實證分析
其他題名 Empirical Analyses on High-Frequency Foreign Exchange Data
作者 山本竜市
貢獻者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關鍵詞 高頻率外匯交易資料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2-Jun-2012 09:48:42 (UTC+8)
摘要 這是一個與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Blake LeBaron教授合作的研究計劃。在計劃中,我們利用由外匯電子交易服務系統(Electronic Brokerage Service ,EBS)內的工作人員所提供給Blake LeBaron教授的外匯交易市場高頻率數據資料,包含高頻外匯交易資料,如最佳買價、最佳賣價,以及指定合約等資料(這些資料通常為不對外公開的資料)進行研究。掌握了這些數據資料之後,預計會在接下來的數年中,持續地研究這些資料。但就目前而言,我們將在本研究計劃中驗證二個主題:第一個主題係研究下單訊號指標是否存在長期記憶性以及市場是否是有效率的。再者,進一步分析長期記憶性(或非長期記憶性)與可由外匯市場微結構理論所解釋的市場效率性(或市場無效率性)之關係為何。第二個主題則將探討成交量之變動是否為群聚變動性和價格報酬之厚尾分配的近似歸因。第一個主題旨在探討下單流量與匯率的關係。尤其是將會實證地研究在市場為有效率之情況下,下單訊號遵循長期記憶程序之假設。藉由報酬之自我相關性即可衡量出市場是否有效率,若是報酬與相當長期的時間落差具有顯著的自我相關,此即為長期記憶性存在之證據。若不然,則可推論市場是具有效率性。下單訊號與報酬之長期記憶特性首先會藉由簡單的自我相關函數來描繪並加以探討之。其次,進一步地由Lo』s modified 〝rescaled range〞或〝range over standard deviation〞 (R/S) 檢定法 (Lo (1991))作深入探討分析。此外,亦會根據外匯市場微結構之理論來解釋下單流量訊號和匯率之間的關係。第二個主題旨在於探討成交量變動近似歸因於群聚波動與報酬率厚尾分配的假設。我們將以實證資料來驗證價格變動是否受交易量與交易次數之影響。進一步說,我們將測試是否在相同交易次數或相同成交量期間內的股價變動中,偵測群聚變動性與厚尾現象的產生。倘若成交量或交易頻率與這些特性具密切悠關性,在有相同交易次數或相同成交量期間內的股價變動之情況下,則群聚波動與報酬率厚尾分配之現象就應消失不見。對於那些從事風險控管和選擇權訂價的人而言,他們通常透過對價格變動之觀察來作為對金融市場的風險之衡量,因此能夠具體化地描述波動性的行為與報酬分配的雙尾特性,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由於此些高頻率數據資料不輕易地對外公開,凸顯出以這些實證資料具體化外匯市場特性之重要性。由於,目前的文獻較缺少在外匯市場中可找出下單流量訊號與市場效率性的實證證據;且相較於股票市場之文獻有較多篇幅討論群聚波動與股價報酬率厚尾分配,而當前有關外匯市場之文獻則較少著墨於此二者起源之實證研究。因此,本計畫希望憑藉著這些外匯市場之精微資料,能對目前較少被探討的外匯市場微結構研究提出實證證據以及某種程度上之貢獻。
關聯 基礎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9608~ 9707
研究經費:371仟元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en_US
dc.contributor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en_US
dc.creator (作者) 山本竜市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2-Jun-2012 09:48:42 (UTC+8)-
dc.date.available 22-Jun-2012 09:48:4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2-Jun-2012 09:48:42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3102-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這是一個與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Blake LeBaron教授合作的研究計劃。在計劃中,我們利用由外匯電子交易服務系統(Electronic Brokerage Service ,EBS)內的工作人員所提供給Blake LeBaron教授的外匯交易市場高頻率數據資料,包含高頻外匯交易資料,如最佳買價、最佳賣價,以及指定合約等資料(這些資料通常為不對外公開的資料)進行研究。掌握了這些數據資料之後,預計會在接下來的數年中,持續地研究這些資料。但就目前而言,我們將在本研究計劃中驗證二個主題:第一個主題係研究下單訊號指標是否存在長期記憶性以及市場是否是有效率的。再者,進一步分析長期記憶性(或非長期記憶性)與可由外匯市場微結構理論所解釋的市場效率性(或市場無效率性)之關係為何。第二個主題則將探討成交量之變動是否為群聚變動性和價格報酬之厚尾分配的近似歸因。第一個主題旨在探討下單流量與匯率的關係。尤其是將會實證地研究在市場為有效率之情況下,下單訊號遵循長期記憶程序之假設。藉由報酬之自我相關性即可衡量出市場是否有效率,若是報酬與相當長期的時間落差具有顯著的自我相關,此即為長期記憶性存在之證據。若不然,則可推論市場是具有效率性。下單訊號與報酬之長期記憶特性首先會藉由簡單的自我相關函數來描繪並加以探討之。其次,進一步地由Lo』s modified 〝rescaled range〞或〝range over standard deviation〞 (R/S) 檢定法 (Lo (1991))作深入探討分析。此外,亦會根據外匯市場微結構之理論來解釋下單流量訊號和匯率之間的關係。第二個主題旨在於探討成交量變動近似歸因於群聚波動與報酬率厚尾分配的假設。我們將以實證資料來驗證價格變動是否受交易量與交易次數之影響。進一步說,我們將測試是否在相同交易次數或相同成交量期間內的股價變動中,偵測群聚變動性與厚尾現象的產生。倘若成交量或交易頻率與這些特性具密切悠關性,在有相同交易次數或相同成交量期間內的股價變動之情況下,則群聚波動與報酬率厚尾分配之現象就應消失不見。對於那些從事風險控管和選擇權訂價的人而言,他們通常透過對價格變動之觀察來作為對金融市場的風險之衡量,因此能夠具體化地描述波動性的行為與報酬分配的雙尾特性,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由於此些高頻率數據資料不輕易地對外公開,凸顯出以這些實證資料具體化外匯市場特性之重要性。由於,目前的文獻較缺少在外匯市場中可找出下單流量訊號與市場效率性的實證證據;且相較於股票市場之文獻有較多篇幅討論群聚波動與股價報酬率厚尾分配,而當前有關外匯市場之文獻則較少著墨於此二者起源之實證研究。因此,本計畫希望憑藉著這些外匯市場之精微資料,能對目前較少被探討的外匯市場微結構研究提出實證證據以及某種程度上之貢獻。en_US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基礎研究en_US
dc.relation (關聯) 學術補助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期間:9608~ 9707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經費:371仟元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高頻率外匯交易資料en_US
dc.title (題名) 使用高頻率外匯交易資料之實證分析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Empirical Analyses on High-Frequency Foreign Exchange Dat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