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政治大學廣告系 | en_US |
dc.contributor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陳憶寧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8-Oct-2012 09:19:49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8-Oct-2012 09:19:49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8-Oct-2012 09:19:49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3690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自有線電視興起後,過多的媒體稀釋了整體的資源和能量,電視新聞的廣度與深度遭到批評,新聞不僅聳動性增加,而且同質性高,24 小時新聞台的弱智化令人擔憂,影響閱聽眾的社會關注層面導致誤國的可能性大增(楊瑪利,2002)。電視新聞歷經暴力血腥與緋聞八卦鏡頭充斥的輿論撻伐,研究者認為,已經到了我們必須專注於研究探討電視新聞的社會效果的時刻。本研究推論,看電視新聞可能造成諸多負面效果,其中之一為造成對於社會關注層面的偏狹,造成世界觀的狹隘。電視新聞報導議題之特殊手法固然以起大家對於議題的關注,而有所謂的議題設定效果,但由於其並非對於所有事件與議題處理方式等同視之,電視台偏向以較強烈的情緒處理議題的方式可能會造成較強的某議題的議題設定效果,而造成閱聽眾對其他並未以特殊守法呈現的議題的忽略。我們擬以議題設定為基礎理論架構,認為議題若以戲劇框架處理,閱聽人看電視新聞愈多者,反而使得關心的議題較不多元,而造成議題的集中性 (convergence)。這當中,還牽涉到閱聽人觀看電視的動機,動機愈是以娛樂為主,則對於重要議題的認知,會不同於以環境偵測為動機的閱聽人。限於人力與物力,本研究將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三家無線電視新聞與三台的有線電視新聞台,蒐集媒體議題資訊,而後進行調查蒐集公眾議題,並測量閱聽眾的收視新聞動機與議題設定效果之間的關係。最後,本研究以實驗法探討公眾收視新聞之動機、議題性質、議題框架與議題設定效果之間的關係。我們期望藉由這個計畫釐清戲劇化、衝突化的電視新聞報導在公民對於國家社會重要議題認知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 en_US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基礎研究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學術補助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期間:9508 ~ 9607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經費:1153仟元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使用與滿足; 框架; 電視新聞; 議題多樣性; 議題設定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電視新興現象及其社會影響---觀看電視新聞的影響:動機與議題設定效果之關連研究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w We Watch TV News and What We Get: From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nd Agenda Setting Perspectives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report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