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 en_US |
dc.contributor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陳儒修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7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8-Oct-2012 10:26:2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8-Oct-2012 10:26:2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8-Oct-2012 10:26:24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3742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計畫擬以三年期時間,整理台灣電影過去60 年來影像風格與產製環境之變遷趨勢與脈絡。我們所採用的研究模式,源自美國電影學者David Bordwell 等三人在他們的鉅著The 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 所建構的模式。在他們的研究裡,他們從1917 年到1960 年間好萊塢生產近3 萬部影片中,隨機選取100 部影片做為分析樣本,透過內容分析法與論述分析法等研究論述,他們對這些樣本影片作精密閱讀分析,從而整理出好萊塢電影之影像風格與產製模式的各種典型。本計畫將依循同樣的模式,試圖探究台灣電影的影像風格,以及台灣電影的產製模式,是否可以建立某種典型?而這些典型又是否能夠反映其中的歷史變遷?我們將從這 60 年所生產之 4045 部影片中,隨機選取202 部為分析樣本,同時比照Bordwell 等人的做法,訂定影片分析類目,以進行資料登錄(data coding)。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會一廂情願地認為台灣電影會跟好萊塢一樣,有著一貫的影像風格與產製模式。我們相信短短60 年的台灣電影發展歷程中,各個時期之間的斷裂與差異,可能更勝於彼此之間的同質性。正因為如此,Bordwell 等人發展的研究模式更有參照的必要,我們才得以藉此探討台灣電影在不同時期,是如何延續與轉變影像風格與產製環境。預計每一年的研究進度告一段落時,我們將透過研討會發表研究成果,以就教於電影先進。同時在三年研究計畫結束時,我們將會把所有資料彙整出書,為台灣電影資料庫增添更紮實的材料。 | en_US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基礎研究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學術補助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期間:9608~ 9707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經費:510仟元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台灣電影; 古典好萊塢電影; 影像風格; 產製環境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台灣電影影像風格與產製環境之趨勢研究---1947-2006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The Trends and Evolution of Cinematic Style and Production-Consumption Environment of Taiwan Cinema from 1947 to 2006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report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