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由病人資訊隱私權觀點論我國全民電子病歷政策
An analysis for Taiwan nation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ients` information privacy
作者 劉汗曦
Liu, Han Hsi Indy
貢獻者 蘇永欽<br>楊秀儀
Su, Yeong Chin<br>Yang, Hsiu I
劉汗曦
Liu, Han Hsi Indy
關鍵詞 全民電子病歷
資訊隱私權
資訊自決權
電子病歷自主控制機制
隱私偏好選項
Nation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System
Information Privacy
Information Autonomy
EMR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atients’ Autonomy
Privacy Preference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4-Oct-2012 16:12:38 (UTC+8)
摘要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2004年1月1日開始使用健保IC卡後,醫療資訊電子化的趨勢,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如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渡過盧比孔河(Crossing the Ribucon)時所說:「骰子已經投下(the die is cast)」一般,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了!

時至今日,電腦、網路連線、憑證簽章已經成為任何一間醫療院所從事醫療行為時的開門七件事之一,民眾用健保IC掛號、醫師用電腦下診斷作病歷、行政人員用健保VPN申報費用等,皆成為醫療實務中的標準模式。而我國衛生署也信心滿滿地希望能於2011年達到全國80%醫院實施電子病歷、60%醫院可為院際交換互動之目標。在此「全民電子病歷」旋將施行之當下,相關隱私權之配套對於病人之保障是否足夠,即成為該政策是否受到國人支持之關鍵所在。

本研究透過整理衛生署自2000年迄今所有與電子病歷相關之專案計畫,以及與電子病歷領域,產、官、學界共9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後發現,我國現行電子病歷政策推廣有架構、標準、法制、補助、動機等五大問題,其中關於法制規範及隱私保障不足所造成的民眾疑慮與醫事人員躊躇,已成為電子病歷發展上的一大阻礙,而其中計畫推行的電子病歷索引交互中心,更可能對於病人資訊隱私權產生重大危害與影響。另一方面,若回頭省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大法官們其實已對涵蓋電子病歷等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有過相當明確的闡釋。其所強調「個人自主控制其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若能配合2010年5月26日修正通過但尚未施行之個人資料保護法,並非不能為電子病歷提供一個基本、框架式的法律基礎。

在此前提之下,本文提出「電子病歷自主控制機制」之概念,主張在現行憲法資訊隱私權之精神下,應該讓病人在充分瞭解到其權益後,得以選擇「是否將病歷電子化」、「電子病歷儲存場所」、「是否放於交換區」、「是否留存索引紀錄」、「是否允目的外利用」,並能透過管道隨時查詢其「電子病歷使用紀錄」。本文並認為,藉由「推力理論(Nudge)」中「自動加入(Opt-in)」與「主動加入(Opt-out)」等「預設值(Default)」概念之運用,資訊科技中「隱私偏好選項(Privacy Preference)」與「電子病歷使用紀錄明細」等系統之設立與使用,以及國際相關隱私及安全規範之借鏡,與我國健保IC卡推行之在地經驗,或許能夠解決論者對於電子病歷自主控制機制,在參與度、決定能力、行政成本、法規及技術架構、多元價值上的各項疑慮與爭論,並進而證明該構想之初步可行性。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 IC Card on January 1, 2004, the trend of e-health, including enforcing a nation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system in Taiwan, is reminiscent of Julius Caesar’s words when he crossed the Rubicon, “The die is cast.” The return point has been passed; there is no return.

Nowadays in Taiwan it has become routine in hospitals and clinics for medical practitioners to use a digital authentication or signature transmitted via a computer scan of an NHI IC card to register patient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for administrtive staff us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to file fee claims. Furthermore, the Taiwan Department of Health has announced 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EMR system and has pledged that, in 2011, 80 percent of hospitals and clinics will start to use a more comprehensive EMR system and 60 percent of hospitals will be able to exchange EMRs.

However, while Taiwan’s government is very proud and eager to enforce the EMR system,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doubt that adequate regulations have been put in place to protect against the violation of patients’ information privacy rights.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all former DOH projects related to EMRs, and interviews nine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academic professionals who have EMR experience. It next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aiwan cannot provide 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patients’ privacy right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autonomy. This is a cause for concern for patients and practitioners who are leery of further EMR implementation 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atients’ autonomy that will empower patients to determine if they want to electronize their medical records, where they will store their EMRs, and if it is in their best interests to set up an index and allow the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EMRs. Moreover, patients will have unrestricted access to a log of all users and uses made of their EMRs and be able to set up their own privacy preferences with opt-in and opt-out choic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atients’ autonomy will solve the current concerns about the implemenation of a national EMR system and improve patients’ ability to enforce their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information autonomy rights.
參考文獻 【中文(譯)部分】
(一)書籍
1.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2003年2月,第二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二),2000年12月,第一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Christian Stack著,楊子慧等譯,法學、憲法法院審判權與基本權利,2006年7月,第一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4.楊智傑,資訊法,2008年3月,第二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蕭文,病歷管理,2002年5月,第一版,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范碧玉,病歷管理理論與實務,2000年5月,第一版,自刊。
7.David Brin著,蕭美惠譯,透明社會——個人隱私 vs. 資訊自由( The Transparent Society: Will Technology Force Us to Choose between Privacy and Freedom? ),1999年7月,第一版,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8.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2009年2月,初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9.蘇永欽,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1994年5月,初版,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二)期刊論文
1.楊秀儀,論健全病歷制度之建立及健康資訊隱私權保護,全國律師,10卷8期,2006年8月,頁39-46。
2.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2009年5月,頁172-189。
3.蘇永欽,經濟憲法作為政治與經濟關係的基本規範——從昔日德國的爭議來看今日台灣的回應之道,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 年9 月,頁127-161。
4.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
5.林子儀,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權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收入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林文化出版,2003年。
6.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2005年11月,頁222-235。
7.李震山,資訊時代下「資訊權」入憲之芻議,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頁15-25頁
(三)學位論文
1.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2.邱文聰,由醫療資訊談國家對醫療權力的管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3.吳昊,由醫療資訊隱私之觀點論全民健保IC卡政策,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林玉玲,我國電子病歷發展現況與趨勢的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王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6.蔡佳婷,台灣醫療資訊安全之立法與實踐研究——由個資法的經驗到推動HIPAA之可行性,國立陽明大學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7.莊郁沁,論醫療資訊之隱私保障,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8.龔榮芳,利用晶片卡保護電子病歷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9.徐嫦娥,衛生醫療資訊發展策略地圖之建構——以台灣衛生醫療資訊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組碩士論文,2005年。
10.姜育菁,論電子病歷政策對醫療資訊安全所生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1.陸啟超,科技發展與資訊隱私權的保護——以RFID與資訊隱私權的衝突為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2.王治元,電子病歷資訊儲存平台的未來,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高階公共管理組碩士論文,2007年。
(四)新聞資料
1.李淑娟、張雅雯等,病歷電子化病患隱私怎麼顧,民生報,2005年12月20日,A11版。
(五)政府出版品
1.行政院衛生署89年度委託研究計畫,”衛生醫療資訊安全與隱私保障之策略研究”之研究報告,執行機構;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計畫主持人:王大為,研究人員:郭旭崧等,2001年5月25日。
2.行政院衛生署91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確立及推廣醫療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之政策”,執行機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計畫主持人:陸義淋,2003年5月。
3.行政院衛生署93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確立及推廣醫療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之政策”,執行機構:台灣醫學資訊學會,計畫主持人:楊哲銘,2004年12月。
4.行政院衛生署94年度委託研究計畫,”醫療院所病歷電子化現況調查”之結案報告,執行機構:台北市電腦同業公會,計畫主持人:黃興進,研究人員:吳彬安等,2005年12月。
5.行政院衛生署96年度委託研究計畫,”醫療資訊標準推動計畫”之專案執行成果報告書,執行機構:台灣健康資訊交換第七層協定協會,2007年12月。
(六)司法判決、解釋
1.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603號解釋
(七)法律文件
1.我國《憲法》
2.我國《行政程序法》
3.我國《醫療法》
4.我國《醫師法》
5.我國《藥師法》
6.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
7.我國《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
【外文部分】依作者姓名字母順序
(一)教科書或專論
1.Barry R. Furrow, et al., “Health Law, Cases, Materials and Problems”, West Group Publishers, Inc., Fifth Edition, 2004.
2.Daniel J. Solove, et al., “Information Privacy Law”, Aspen Publishers, Inc., Second Edition, 2006.
3.Michael W. Hubbard, et al., “HIPAA Policies & Procedures Desk Reference, AMA Press, 2003.
4.Kevin Beaver & Rebecca Herold, “The Practical Guide to HIPAA Privacy and Security Compliance, Auerbach Publications, 2004.
5.AHIMA HIM Products and Services Team, “HIPAA in Practice: The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r’s Perspective”, AHIMA, 2004.
6.Lawrence O. Gostin, “Public Health Law and Ethics: A Read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7.Lawrence O. Gostin & Peter D. Jacobson, “:Law and the Health System”, Foundation Press, 2005.
(二)文章
1.Lawrence O. Gostin, James G. Hodge, Jr., Lauren Marks, The Nationaliza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Protections, 37 TORT & INS. L. J. 1113(2002).
2.Lawrence O. Gostin,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80 CORNELL L. REV. 451(1995).
3.Melissa Stewar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Privacy, Confidentiality, Liability, 26 J. Legal Med. 491(2005).
4.Laroline Kreuser, 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Benefit and Challenges, Sixth Annual Health Law & Policy Colloquium: Diagnosing the Data, 16 Annals Health L. 317(2007).
5.Niclolas P. Terry & Leslie P. Francis, Ensuring the Privac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U. Ill. L. Rev. 681(2007).
6.Catherine Louisa Glenn, Protecting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the case for self-regulation of electronically held medical records, 53 Vand. L. Rev. 1605(200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3651001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6510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蘇永欽<br>楊秀儀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Su, Yeong Chin<br>Yang, Hsiu 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汗曦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 Han Hsi Indy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汗曦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Han Hsi Indyen_US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Oct-2012 16:12:38 (UTC+8)-
dc.date.available 24-Oct-2012 16:12:3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Oct-2012 16:12:3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365100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03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65100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2004年1月1日開始使用健保IC卡後,醫療資訊電子化的趨勢,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如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渡過盧比孔河(Crossing the Ribucon)時所說:「骰子已經投下(the die is cast)」一般,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了!

時至今日,電腦、網路連線、憑證簽章已經成為任何一間醫療院所從事醫療行為時的開門七件事之一,民眾用健保IC掛號、醫師用電腦下診斷作病歷、行政人員用健保VPN申報費用等,皆成為醫療實務中的標準模式。而我國衛生署也信心滿滿地希望能於2011年達到全國80%醫院實施電子病歷、60%醫院可為院際交換互動之目標。在此「全民電子病歷」旋將施行之當下,相關隱私權之配套對於病人之保障是否足夠,即成為該政策是否受到國人支持之關鍵所在。

本研究透過整理衛生署自2000年迄今所有與電子病歷相關之專案計畫,以及與電子病歷領域,產、官、學界共9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後發現,我國現行電子病歷政策推廣有架構、標準、法制、補助、動機等五大問題,其中關於法制規範及隱私保障不足所造成的民眾疑慮與醫事人員躊躇,已成為電子病歷發展上的一大阻礙,而其中計畫推行的電子病歷索引交互中心,更可能對於病人資訊隱私權產生重大危害與影響。另一方面,若回頭省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大法官們其實已對涵蓋電子病歷等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有過相當明確的闡釋。其所強調「個人自主控制其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若能配合2010年5月26日修正通過但尚未施行之個人資料保護法,並非不能為電子病歷提供一個基本、框架式的法律基礎。

在此前提之下,本文提出「電子病歷自主控制機制」之概念,主張在現行憲法資訊隱私權之精神下,應該讓病人在充分瞭解到其權益後,得以選擇「是否將病歷電子化」、「電子病歷儲存場所」、「是否放於交換區」、「是否留存索引紀錄」、「是否允目的外利用」,並能透過管道隨時查詢其「電子病歷使用紀錄」。本文並認為,藉由「推力理論(Nudge)」中「自動加入(Opt-in)」與「主動加入(Opt-out)」等「預設值(Default)」概念之運用,資訊科技中「隱私偏好選項(Privacy Preference)」與「電子病歷使用紀錄明細」等系統之設立與使用,以及國際相關隱私及安全規範之借鏡,與我國健保IC卡推行之在地經驗,或許能夠解決論者對於電子病歷自主控制機制,在參與度、決定能力、行政成本、法規及技術架構、多元價值上的各項疑慮與爭論,並進而證明該構想之初步可行性。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 IC Card on January 1, 2004, the trend of e-health, including enforcing a nation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system in Taiwan, is reminiscent of Julius Caesar’s words when he crossed the Rubicon, “The die is cast.” The return point has been passed; there is no return.

Nowadays in Taiwan it has become routine in hospitals and clinics for medical practitioners to use a digital authentication or signature transmitted via a computer scan of an NHI IC card to register patient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for administrtive staff us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to file fee claims. Furthermore, the Taiwan Department of Health has announced 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EMR system and has pledged that, in 2011, 80 percent of hospitals and clinics will start to use a more comprehensive EMR system and 60 percent of hospitals will be able to exchange EMRs.

However, while Taiwan’s government is very proud and eager to enforce the EMR system,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doubt that adequate regulations have been put in place to protect against the violation of patients’ information privacy rights.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all former DOH projects related to EMRs, and interviews nine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academic professionals who have EMR experience. It next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aiwan cannot provide 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patients’ privacy right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autonomy. This is a cause for concern for patients and practitioners who are leery of further EMR implementation 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atients’ autonomy that will empower patients to determine if they want to electronize their medical records, where they will store their EMRs, and if it is in their best interests to set up an index and allow the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EMRs. Moreover, patients will have unrestricted access to a log of all users and uses made of their EMRs and be able to set up their own privacy preferences with opt-in and opt-out choic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atients’ autonomy will solve the current concerns about the implemenation of a national EMR system and improve patients’ ability to enforce their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information autonomy right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1
第二節 論文架構與格式........................3
第二章 病人隱私權之法理基礎...................8
第一節 隱私權之法理基礎.......................8
第二節 資訊隱私權的光譜位置與內涵..............23
第三節 個人資料保護法在病歷適用上之剖析.........34
第三章 我國電子病歷政策之發展與困境............40
第一節 病歷之本質及與醫療資訊之比較............40
第二節 我國電子病歷政策推展之歷程與現況.........60
第三節 電子病歷實務家之深度訪談................84
第四章 美國醫療體系與電子病歷之發展.............95
第一節 美國醫療體系簡介.......................95
第二節 美國電子病歷法制介紹...................107
第三節 HIPAA的安全規範......................121
第五章 我國電子病歷政策之分析與建議............125
第一節 現行政策推展之盲點與困境...............125
第二節 電子病歷政策的重新思索與架構............135
第三節 法律理念之落實與檢驗...................156
第六章 結論................................159
附 錄 參考資料.............................161


表目錄

表1 受訪者名單及其代表性................................5
表2 衛生署2000年至2001年間電子病歷相關計畫................62
表3 衛生署2002年至2005年間電子病歷之法規面相關計畫.........66
表4 衛生署2002年至2005年間電子病歷之標準面相關計畫.........69
表5 衛生署2002年至2005年間電子病歷之推廣面相關計畫.........72
表6 衛生署2002年至2005年間電子病歷之安全面相關計畫.........75
表7 衛生署2006年至2009年間電子病歷之標準面相關計畫.........76
表8 衛生署2006年至2009年間電子病歷之推廣面相關計畫.........77
表9 衛生署2006年至2009年間電子病歷之安全面相關計畫.........79
表10 衛生署2009年至今電子病歷之相關計畫.....................82


圖目錄

圖1 資訊隱私權與資訊自決權關係模式一.......................26
圖2 資訊隱私權與資訊自決權關係模式二.......................27
圖3 資訊隱私權與資訊自決權關係模式三.......................28
圖4 衛生署電子病歷推廣方式示意圖...........................65
圖5 現行電子病歷推動組織圖................................80
圖6 美國門診就醫次數比較圖................................97
圖7 美國醫院類型分布圖...................................99
圖8 藍十字與藍盾協會之標誌徽章...........................101
圖9 美國醫療費用來源分布圖...............................104
圖10 衛生署全國醫療影像交換中心示意圖......................126
圖11 電子病歷交換整體系統價構圖...........................127
圖12 電子病歷查詢畫面....................................128
圖13 病歷索引清單畫面....................................128
圖14 詳細病歷資訊畫面....................................129
圖15 電子病歷自主控制機制之實施流程圖......................139
圖16 資訊隱私偏好系統架構................................143
圖17 微軟IE瀏覽器網際網路隱私設定1........................145
圖18 微軟IE瀏覽器網際網路隱私設定2........................146
圖19 健保個人就醫紀錄查詢系統首頁畫面......................148
圖20 健保個人就醫紀錄查詢畫面.............................14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65100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全民電子病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隱私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自決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子病歷自主控制機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隱私偏好選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Nation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Syste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formation Privac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formation Autonom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MR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atients’ Autonom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ivacy Preferenceen_US
dc.title (題名) 由病人資訊隱私權觀點論我國全民電子病歷政策zh_TW
dc.title (題名) An analysis for Taiwan nation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ients` information privac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譯)部分】
(一)書籍
1.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2003年2月,第二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二),2000年12月,第一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Christian Stack著,楊子慧等譯,法學、憲法法院審判權與基本權利,2006年7月,第一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4.楊智傑,資訊法,2008年3月,第二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蕭文,病歷管理,2002年5月,第一版,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范碧玉,病歷管理理論與實務,2000年5月,第一版,自刊。
7.David Brin著,蕭美惠譯,透明社會——個人隱私 vs. 資訊自由( The Transparent Society: Will Technology Force Us to Choose between Privacy and Freedom? ),1999年7月,第一版,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8.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2009年2月,初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9.蘇永欽,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1994年5月,初版,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二)期刊論文
1.楊秀儀,論健全病歷制度之建立及健康資訊隱私權保護,全國律師,10卷8期,2006年8月,頁39-46。
2.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2009年5月,頁172-189。
3.蘇永欽,經濟憲法作為政治與經濟關係的基本規範——從昔日德國的爭議來看今日台灣的回應之道,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 年9 月,頁127-161。
4.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
5.林子儀,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權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收入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林文化出版,2003年。
6.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2005年11月,頁222-235。
7.李震山,資訊時代下「資訊權」入憲之芻議,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頁15-25頁
(三)學位論文
1.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2.邱文聰,由醫療資訊談國家對醫療權力的管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3.吳昊,由醫療資訊隱私之觀點論全民健保IC卡政策,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4.林玉玲,我國電子病歷發展現況與趨勢的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王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6.蔡佳婷,台灣醫療資訊安全之立法與實踐研究——由個資法的經驗到推動HIPAA之可行性,國立陽明大學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7.莊郁沁,論醫療資訊之隱私保障,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8.龔榮芳,利用晶片卡保護電子病歷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9.徐嫦娥,衛生醫療資訊發展策略地圖之建構——以台灣衛生醫療資訊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組碩士論文,2005年。
10.姜育菁,論電子病歷政策對醫療資訊安全所生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1.陸啟超,科技發展與資訊隱私權的保護——以RFID與資訊隱私權的衝突為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2.王治元,電子病歷資訊儲存平台的未來,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高階公共管理組碩士論文,2007年。
(四)新聞資料
1.李淑娟、張雅雯等,病歷電子化病患隱私怎麼顧,民生報,2005年12月20日,A11版。
(五)政府出版品
1.行政院衛生署89年度委託研究計畫,”衛生醫療資訊安全與隱私保障之策略研究”之研究報告,執行機構;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計畫主持人:王大為,研究人員:郭旭崧等,2001年5月25日。
2.行政院衛生署91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確立及推廣醫療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之政策”,執行機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計畫主持人:陸義淋,2003年5月。
3.行政院衛生署93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確立及推廣醫療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之政策”,執行機構:台灣醫學資訊學會,計畫主持人:楊哲銘,2004年12月。
4.行政院衛生署94年度委託研究計畫,”醫療院所病歷電子化現況調查”之結案報告,執行機構:台北市電腦同業公會,計畫主持人:黃興進,研究人員:吳彬安等,2005年12月。
5.行政院衛生署96年度委託研究計畫,”醫療資訊標準推動計畫”之專案執行成果報告書,執行機構:台灣健康資訊交換第七層協定協會,2007年12月。
(六)司法判決、解釋
1.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603號解釋
(七)法律文件
1.我國《憲法》
2.我國《行政程序法》
3.我國《醫療法》
4.我國《醫師法》
5.我國《藥師法》
6.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
7.我國《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
【外文部分】依作者姓名字母順序
(一)教科書或專論
1.Barry R. Furrow, et al., “Health Law, Cases, Materials and Problems”, West Group Publishers, Inc., Fifth Edition, 2004.
2.Daniel J. Solove, et al., “Information Privacy Law”, Aspen Publishers, Inc., Second Edition, 2006.
3.Michael W. Hubbard, et al., “HIPAA Policies & Procedures Desk Reference, AMA Press, 2003.
4.Kevin Beaver & Rebecca Herold, “The Practical Guide to HIPAA Privacy and Security Compliance, Auerbach Publications, 2004.
5.AHIMA HIM Products and Services Team, “HIPAA in Practice: The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r’s Perspective”, AHIMA, 2004.
6.Lawrence O. Gostin, “Public Health Law and Ethics: A Read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7.Lawrence O. Gostin & Peter D. Jacobson, “:Law and the Health System”, Foundation Press, 2005.
(二)文章
1.Lawrence O. Gostin, James G. Hodge, Jr., Lauren Marks, The Nationaliza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Protections, 37 TORT & INS. L. J. 1113(2002).
2.Lawrence O. Gostin,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80 CORNELL L. REV. 451(1995).
3.Melissa Stewar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Privacy, Confidentiality, Liability, 26 J. Legal Med. 491(2005).
4.Laroline Kreuser, 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Benefit and Challenges, Sixth Annual Health Law & Policy Colloquium: Diagnosing the Data, 16 Annals Health L. 317(2007).
5.Niclolas P. Terry & Leslie P. Francis, Ensuring the Privac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U. Ill. L. Rev. 681(2007).
6.Catherine Louisa Glenn, Protecting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the case for self-regulation of electronically held medical records, 53 Vand. L. Rev. 1605(2000).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