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內線交易罰則立法之妥適性暨其犯罪所得之認定-以台開案為例
A review of penalties of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proceeds of crime - a case study of Taiwan l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insider trading issues
作者 林芳瑜
貢獻者 林國全
林芳瑜
關鍵詞 內線交易
犯罪所得
內線交易罰則
台開案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4-Oct-2012 16:37:50 (UTC+8)
摘要 有鑑於重大金融犯罪近年漸增,是證券交易法於2004 年修法時,除就第171 條第1 項加重刑度外,更增訂第2 項之規定:以犯罪所得金額達新臺幣一億元以上作為加重處罰條款。然而第171 條第2 項規定生效以來,均處於「雷聲大,雨聲小」的狀態,直至2006 年台開內線交易案爆發後,由於所涉交易金額龐大,始引發探討「是否適用及如何解釋第171 條第2 項規定」之聲。
內線交易規範既在維護證券市場之健全性與公平性,加重處罰規定自應適用在對證券市場之健全性與公平性有嚴重侵害之狀況,「犯罪所得達新台幣一億元」是否足以檢驗出上開經濟法益受重大損害,頗值再為研議。因此,本文係從內線交易規範之保護法益、經濟刑法基本立法原則等面向,重新檢視內線交易加重處罰規定。
且由近年內線交易判決之分析研究,亦可發現實務上運用內線交易加重處罰條款之個案甚少,而據以為論罪科刑的判決中,縱為審理同一案件之歷審間,解讀法條文字之見解亦多有分歧之處,重大爭議案件之被告更乘此百家爭鳴的年代高喊對判決結果及論據之不服,故內線交易加重處罰規定在實務運作上迭生爭議,該規定當中所具之爭執點不亞於同法第157 條之1 之內線交易基本犯罪類型構成要件之探討。就此,本文試圖整理出系爭規定中各具爭議之處,歸納、分析目前實務與學說所提出之看法,並試提出己見。而在研擬現行法適用方式之同時,亦彰顯現行加重處罰規定與內線交易規範本旨出現二致之怪象。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 專書論著
1. 王志誠,《現代金融法》,新學林,2009年10月初版第1刷。
2. 余雪明大法官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企業與金融法制》,元照出版社,2009年1月初版第1刷。
3. 李文健,《罪責概念之研究—非難的實質基礎—》,元照,1998年7月。
4.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自版,2004年1月增訂四版。
5.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自版,2008年1月增訂十版。
6.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自版,2008年1月增訂十版。
7. 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自版,1984年9月初版。
8. 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元照,2010年1月初版1刷。
9. 林東茂,《危險法與經濟刑法》,五南,1999年10月初版2刷。
10. 林鈺雄,〈嚴格證明法則與直接審理原則—最高法院相關裁判之綜合評釋〉,載:《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新學林,初版,2002年9月。
11.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2009年9月二版。
12. 柯耀程,《變動中的刑法思想》,自版,2001年10月修訂二版。
13. 陳子平,《刑法總論》,元照,2008年9月增修版。
14.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自版,1997年三版。
15. 陳志龍,《財經發展與經濟刑法》,元照,2006年12月初版。
16. 陳春山,《證券交易法論》,五南,2009年9月十版。
17. 陳家彬等,《財經犯罪與證券交易法理論、實務》,新學林,2009年6月一版1刷。
18.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2008年9月修訂五版一刷。
19.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 2009年7月修訂四版。
20.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2009年8月修訂四版。
21.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五)》,元照,2009年4月。
22.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元照,2006年4月。
23.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2009年9月增訂五版。
24.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自版,2009年9月增訂七版。
25.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自版,2009年10月再版。
26. 賴源河,《證券法規》,元照,2007年9月四版一刷。
27. 謝易宏等,《紙醉金迷—經典財經案例選粹》,五南,2010年1月初版。
28. 羅怡德,《證交法-禁止內部人交易》,黎明文化,1991年1月,初版。
29. 蘇俊雄,《刑法總論III》,自版,2000 年。
(二) 期刊文章
1.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成立要件上之因果關係、違法性與過失之內涵及其相互間之關係〉,《中原財經法學》第8期,2002年6月,頁8以下。
2. 王育慧,〈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臺上字第三○三七號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重訴字第三九號判決之評釋(東隆五金案) —以連續交易操縱行為與內線交易為範圍〉,《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期, 2007年3月,頁45-78。
3. 吳天雲,〈追徵內線交易犯罪所得的計算時點與方法〉,《台灣法學雜誌》第124期,2009年3月。
4. 吳天雲,〈論沒收犯罪所得應否扣除成本—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2885及3199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29期,2006年2月。
5. 吳克昌,〈我國與美日兩國規範內線交易立法之探討〉,《證交資料》, 1997年2月,頁51-52。
6. 吳巡龍,〈美國的量刑公式化〉,《月旦法學雜誌》85期,2002年6月。
7. 吳協展,〈美國犯罪所得民事沒收法制之介紹〉,《檢察新論》第6期, 2009年7月,頁183-204。
8. 吳淑莉、周天,〈內線交易要件與涉及財務或業務重大消息之具體認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 2008年10月,頁195-207。
9. 李傑清等,〈證券交易法犯罪所得的查扣、賠償與沒收〉,《台灣法學雜誌》第158期, 2010年8月。
10. 李智仁、洪培睿,〈論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認定時點之問題〉,《證券暨期貨月刊》22期7卷, 2004年7月,頁54-68。
11. 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有關股市「內線交易」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及其相關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2004年11月。
12. 林孟皇,〈內線交易的重大消息成立與舉證責任-評臺灣高等法院95年上訴字第2706號刑事判決〉,《檢察新論》第四期, 2008年7月,頁138-160。
13. 林孟皇,〈內線交易實務問題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責任規定之解釋取向為中心〉,載《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余雪明榮退學術研討會—證券交易之民刑事責任》,2008年1月5日。
14. 林國全,〈二○一○年五月證券交易法修正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1555期,2010年7月,頁1-15。
15. 林國全,〈日本證券交易法第一九0條之二---內部人交易之禁止(下)〉,《證券管理》第7卷9期,1989年9月,頁30-43。
16. 林國全,〈日本證券交易法第一九0條之二---內部人交易之禁止(上)〉,《證券管理》第7卷8期,1989年8月,頁28-39。
17. 林國全,〈證交法第一五七條之一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 1992年6月,頁259-303。
18. 林繼恆、陳文禹,〈內線交易規範之比較研究—以美國、歐盟及瑞士法之比較為中心〉,載《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余雪明榮退學術研討會—證券交易之民刑事責任》,2008年1月5日。
19. 武永生,〈內線交易案件消息重大性之認定¬-股市之極限遊戲規則(二)〉,《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1期,2009年6月,頁39-52。
20. 張心悌,〈內線交易立法重刑化之初探〉,《實用稅務》第354期,2004年6月,頁72-76。
21. 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學與資訊財產權探討內線交易理論:兼論內線交易內部人之範圍〉,《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7期3卷,2008年9月。
22. 郭土木,〈內部人員利用內幕消息交易之禁止〉,《法官協會雜誌》第7期2卷,2005年12月,頁32-42。
23. 陳彥良,〈內線交易犯罪所得計算爭議研析──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四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8期,2011年1月,頁201-220。
24. 陳彥錦,〈淺論我國現行內線交易規定〉,《刑事科學》第62期,2007年3月,頁141-158。
25. 陳峰富,〈內線交易重大訊息具體要件與成立時點之界定〉,《政大法學評論》第79期,2004年6月,頁171-220。
26. 陳婉珍、楊敏玲、吳佩桂、鄧凱元,〈內線交易的實證研究--重刑化是否能嚇阻內線交易?〉,《全國律師》第13期1卷,2009年1月,頁76-104。
27. 陳照世、段奇琬、林建良,〈O’Hagan案判決評析〉,《司法新聲》第78期,2009年1月,頁33以下。
28. 傅美惠,〈論沒收-刑法修正草案「沒收」規範評析〉,《中正法學集刊》第17期,2004年11月。
29. 曾宛如,〈內線交易的行為主體〉,《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8期,2007年9月,頁292-298。
30. 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線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期1卷,2009年3月。
31. 曾淑瑜,〈犯罪收益之沒收與保全─從日本法之觀點探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年5月,頁67-78。
32. 黃士元,〈評「法務部刑法沒收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暨修法建議〉,《司法新聲》第100期,2011年10月,頁26-68。
33. 黃柏夫,〈內線交易之民刑事責任〉,《萬國法律》第158期,2008年4月,頁61-73。
34. 黃朝義、吳天雲,〈內線交易犯罪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5期,2000年6月,頁311-340。
35. 葉淑玲,〈世界主要國家不法證券交易行為制裁之比較〉,《證券公會季刊》第5卷1期,2006年4月,頁54-61。
36. 詹德恩,〈從刑事政策觀點探內線交易之罪責〉,《證券公會季刊》第5卷2期,2006年7月,頁13-34。
37. 詹德恩,〈淺析證券犯罪--內線交易〉,《證券櫃檯》第124期,2006年10月,頁9-19。
38. 靳宗立,〈犯罪所得之剝奪與沒收、追徵、追繳、抵償制度之檢討〉,《檢察新論》第五期,2009年1月,頁156-168。
39. 廖大穎,〈論內線交易行為人所獲不法利益與損害賠償間之關係-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1244號民事判決遺留的疑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09年2月,頁293-294。
40. 劉幸義,〈刑罰正義-論嚴刑重罰之正當性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2007年8月,頁72以下。
41. 劉柏江,〈「內線交易」構成要件之剖析與「內線交易」構成要件該當性之判斷流程--以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第1項和第171條第1項第1款後段之規定為研究核心併提出修法建議〉,《軍法專刊》第54卷5期,2008年10月,頁100-115。
42. 劉連煜,〈內部人「獲悉」或「實際知悉」內線消息之認定-評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台上字第一一五三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期,2010年6月,頁83-87。
43. 劉連煜,〈重大內線消息之認定-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六四九二號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年2月,頁126-134。
44. 劉連煜,〈庫藏股、操縱股價與內線交易〉,《實用月刊》第336期,2002年12月,頁66-69。
45. 劉連煜,〈禁止內部人交易:短線交易之法律問題〉,《集保月刊》44期,1997年7月,頁3-13。
46. 蔡易餘,〈內線交易規範之法理研究〉,《萬國法律》第152期,2007年4月,頁71-80。
47. 鄭堤升、陳葦憓,〈證券交易市場內線交易犯罪型態實務解析〉,《證券櫃檯》第124期,2006年10月,頁4-8。
48. 賴寧寧,〈趙家父子貪財案?內線交易案?〉,《財訊》第291期, 2006年6月。
49. 雜誌編輯群,〈我國各級法院股價操縱及內線交易判決案例分析〉,《今日合庫》第33卷9期,2007年9月,頁32-46。
50. 羅贊興、吳博聰,〈內線交易面面觀〉,《證交資料》第541期,2007年5月。
51. 蘇秀玲,〈美國內線交易案例與理論發展研析〉,《證券櫃檯》第137期,2008年10月,頁40-51。
52. 蘇秀玲、簡淑芬,〈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修正之檢討與建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67期,2003年1月,頁176-179。
53. 顧立雄、陳一銘,〈論內線交易犯罪所得之相關問題〉,《萬國法律》第161期,2008年10月,頁60-65。

(三) 研究報告
1. 台灣證券交易所彙編,2009年世界主要證券市場相關制度(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典、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中國等十國),台灣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9年7月。
2. 吳克昌、林宏錦,加強防制內線交易之探討,台灣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4年11月。
3. 李訓民、欽曉君、黃三雄,「內線交易刑事責任再解析—從實際案例探討」,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九十年度專題研究報告,民國90年9月。
4. 陳志龍,如何袪除內線交易疑慮,提昇國家競爭力,台灣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3年12月。
5. 黃銘傑、廖大穎等,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研究,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萬國法律基金會,2007年11月。


(四) 研討會資料
1. 「證券市場操縱行為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台灣法學會商事法委員會、財經法委員會等主辦,2007年12月20日。
2. 余雪明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證券交易之民刑事責任,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企業暨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辦,2008年1月5日。
3. 「證券交易刑法的新時代立法改革」學術研討會,台大刑事法研究中心主辦,2009年12月9日。
4. 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犯罪所得學術研討會,法務部主辦,2010年4月27日。
(五) 學位論文
1. 吳元曜(2003),《美國、日本、德國及我國內線交易刑法規制之比較以及內線交易除罪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吳元曜(2007),《證券詐欺刑事責任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3. 洪振峰(2008),《我國內線交易法制理論與實務之省思》,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洪國誌(2008),《證券交易市場不法操縱行為之研究-以相對委託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莊嘉蕙(2009),《內線交易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
6. 陳宏銘(2008),《內線交易刑事責任與其追訴防制對策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 黃志中(2008),《論內線交易刑事規範之正當性與理論基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黃聖展(2006),《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賠償方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楊鎮宇(2007),《內線交易的理論基礎與刑事責任》,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
10. 葉家君(1998),《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劉柏江(2009),《「內線交易」構成要件之剖析》,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蔡耀毅(2006),《內線交易特殊案例之研究—以犯罪所得認定基準之判斷為中心》,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13. 鄧依仁(2006),《從證券法內線交易理論論我國內線交易行為主體之規範》,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賴欣欣(2002),《從刑事實體法的觀點論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之規範》,銘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 政府公報
 中華民國立法院公報,第92卷15期、第93卷2期。

二、英文資料(依字母順序排列)
(一)書籍
1. Alan R. Palmiter, Securities Regulation: Examples & Explanations, Aspen Publishers, Inc., 4 edition, 2008.
2. Kiirby D. Behre & A. Jeff Ifrah, Federal Sentencing for Business Crimes 1, Lexis Nexis, 2007.
3. Kiirby D. Behre & A. Jeff Ifrah, Federal Sentencing for Business Crimes 2, Lexis Nexis, 2007.
4. Loss & Seligman, Securities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5 edition, 2004.
5. Ricardo H. Hinojosa et al., Fifteen Years Of Guidelines Sentencing--- An Assessment of How Well the Feder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s Achieving the Goals of Sentencing Reform, United States Sentencing Commission 1 ,2004.
6. Roger W. Haines, Jr., et al.,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 Handbook, 2003.
7. Stephen M. Bainbridge, Securities Law: Insider Trading, Foundation Press, 2nd edition, 2007.
8.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West Press, 6 edition, 2009.
9. U.S. Sentencing Commission, Report to the Congree:”Increased Penalties under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2003.
10. United States Sentencing Commission, Fifteen years of guidelines sentencing--- An Assessment of How Well the Feder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s Achieving the Goals of Sentencing Reform, 2004.

(二)期刊文章
1. Alexandra A.E. Shapiro & Nathan H. Seltzer, Measuring“Gain”under the Insider Trading Sentencing Guideline Based on Culpability for the Deception, 20 Fed.Sent.R. 194 (2008).
2. Nicole Black, United States v. Nacchio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An Emerging Circuit Split: Practical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Of Amending Financial Gain As A Measure Of Culpability, 87 Denv. U. L. Rev. (2010).
(三)新聞報導
1. Andy Vuong, Nacchio re-sentencing decision due today, The Denver Post, June 24,2010.
2. Nacchio continues challenge of sentence, The Denver Post, July 21, 2010.

三、日文資料
(一)書籍
1. 日野正晴、詳解金融商品取引法 =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exchange act、中央経済社、2009年6月。
2. 黒沼悦郎,金融商品取引法入門,日本経済新聞社,2006年
3. 神田秀樹・神作裕之・大崎貞和・松尾直彦、金商法実務ケースブック Ⅰ 判例編、商事法務、 2008年9月。
4. 神田秀樹・神作裕之・大崎貞和・松尾直彦、金商法実務ケースブック Ⅱ 行政編、商事法務、 2008年9月。
5. 神山敏雄、日本の証券犯罪、日本評論社、 1999年8月。

四、網路資源
1. 金融商品取引法
http://law.e-gov.go.jp/htmldata/S23/S23HO025.html
2. 日本法上「內部人交易」規範之概述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6%85%E9%83%A8%E8%80%85%E5%8F%96%E5%BC%95#.E7.BD.B0.E5.89.87
3. Insider Trading –A U.S. Perspective(by SEC)
http://www.sec.gov/news/speech/speecharchive/1998/spch221.htm
4. 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
http://tinyurl.com/yfrxpqd 
5. Securities Lawyer’s Book,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 of Law
http://www.law.uc.edu/CCL/33ActRls/rule405.html
6. 沙氏法案(Sarbanes-Oxley Act)
http:// news.findlaw.com/hdocs/docs/gwbush/sarbanesoxley072302.pdf
7. 參閱 簡榮宗,從「台開案」淺談內線交易之要件,載於: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660,&job_id=105623&article_category_id=1639&article_id=45825 (最後瀏覽日期:2010/7/2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6651026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65102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國全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芳瑜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芳瑜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Oct-2012 16:37:50 (UTC+8)-
dc.date.available 24-Oct-2012 16:37:5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Oct-2012 16:37:5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65102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12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65102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有鑑於重大金融犯罪近年漸增,是證券交易法於2004 年修法時,除就第171 條第1 項加重刑度外,更增訂第2 項之規定:以犯罪所得金額達新臺幣一億元以上作為加重處罰條款。然而第171 條第2 項規定生效以來,均處於「雷聲大,雨聲小」的狀態,直至2006 年台開內線交易案爆發後,由於所涉交易金額龐大,始引發探討「是否適用及如何解釋第171 條第2 項規定」之聲。
內線交易規範既在維護證券市場之健全性與公平性,加重處罰規定自應適用在對證券市場之健全性與公平性有嚴重侵害之狀況,「犯罪所得達新台幣一億元」是否足以檢驗出上開經濟法益受重大損害,頗值再為研議。因此,本文係從內線交易規範之保護法益、經濟刑法基本立法原則等面向,重新檢視內線交易加重處罰規定。
且由近年內線交易判決之分析研究,亦可發現實務上運用內線交易加重處罰條款之個案甚少,而據以為論罪科刑的判決中,縱為審理同一案件之歷審間,解讀法條文字之見解亦多有分歧之處,重大爭議案件之被告更乘此百家爭鳴的年代高喊對判決結果及論據之不服,故內線交易加重處罰規定在實務運作上迭生爭議,該規定當中所具之爭執點不亞於同法第157 條之1 之內線交易基本犯罪類型構成要件之探討。就此,本文試圖整理出系爭規定中各具爭議之處,歸納、分析目前實務與學說所提出之看法,並試提出己見。而在研擬現行法適用方式之同時,亦彰顯現行加重處罰規定與內線交易規範本旨出現二致之怪象。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一項 研究範圍 3
第二項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內線交易犯罪的基本概念 7
第一節 立法沿革與現行規範架構 8
第一項 立法沿革 8
第一款 1968年證券交易法制定,未有內線交易之規範 8
第二款 1988年增訂內線交易之民、刑事責任 9
第三款 2000年修正刑責規定 10
第四款 2004年復修正刑責規定 11
第五款 2006年5月配合刑法修正略更正刑責規定之文字 14
第六款 2010年6月修正構成要件 14
第二項 現行立法架構 17
第二節 規範理論基礎 18
第一項 第157條之1之保護法益 18
第一款 禁止內線交易之理論基礎簡介 18
第一目 市場論(健全市場理論) 18
第二目 信賴關係理論(fiduciary duty theory) 19
第三目 私取理論(misappropriation theory) 21
第四目 兩大理論之主要區別點 22
第二款 我國法保護法益之探討 23
第三款 「市場法益」得作為發動刑罰基礎之論證 27
第一目 普通刑法中亦有對整體經濟市場加以保護之罪章 27
第二目 發動刑罰以維護國家經濟秩序之正當性 28
第三目 普通刑法中之經濟刑法規範實際上均以「國家經濟」為保護法益 29
第四目 於附屬刑法中之內線交易罪亦以維護國家經濟為規制基礎 29
第五目 保障證券市場健全之重要性 30
第二項 經濟刑法之刑責設計上所涉原則簡介 32
第一款 罪刑相當原則 32
第二款 法益保護原則 33
第三款 罪刑明確性原則 33
第四款 增設抽象的危險構成要件 35
第三節 構成要件概說 36
第一項 客觀要件 36
第一款 規範客體 37
第一目 行為客體 37
第二目 交易行為之場所 37
第二款 規範對象主體 38
第一目 公司董事、監察人及經理人 39
第二目 公司法第27條第1項規定受指定代表行使職務之人 40
第三目 持有公司股份超過10%之股東(大股東) 41
第四目 基於職業或控制關係獲悉消息之人 42
第五目 由前三款之人獲悉消息之人(消息受領人)(tippee) 43
第三款 內部消息 46
第一目 該消息對公司股票價格或其支付本息能力有重大影響 46
第二目 該消息尚未公開或公開後18小時內 49
第二項 主觀要件 50
第一款 基於內部消息而為股票買賣? 50
第二款 買入或賣出股票之故意 52
第四節 小結 52
第三章 證券交易法上「犯罪所得」要件之定義與定性 55
第一節 現行法提及「犯罪所得」可能的作用 55
第一項 規定為沒收、追徵、抵償的標的 55
第二項 作為酌量加重罰金之依據 57
第三項 繳交犯罪所得為減刑或免刑的依據 58
第四項 作為加重其刑的依據 59
第五項 列為被害補償金之經費來源 60
第六項 小結 61
第二節 證交法第171條各項所稱「犯罪所得」要件之內涵 61
第一項 證交法第171條各項所稱「犯罪所得」要件之意義 62
第二項 與其他金融法規中「犯罪所得」概念之區辨 64
第三節 證交法171條第2項所稱內線交易「犯罪所得」要件之定性 65
第一項 加重構成要件? 65
第二項 阻卻違法事由? 69
第三項 罪責要素? 70
第四項 客觀處罰條件? 71
第五項 量刑事由? 73
第六項 法定加重刑罰事由? 74
第七項 小結 75
第四章 內線交易罰則-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2項規定之妥適性 77
第一節 我國現行法制運作 77
第一項 司法實務運作狀況 77
第二項 實務運作態度分析 86
第三項 以經濟刑法基本立法原則探討規範妥適性 88
第一款 重刑化政策之正當性 88
第二款 刑罰加重要件之正當性 90
第一目 該刑罰加重事由存在無可避免之問題 90
第二目 該刑罰加重事由與「對法益所造成危險或損害」間之關係存疑 91
第三目 以「犯罪所得」作為加重構成要件與作為沒收標準功能上之混淆 92
第四目 該刑罰加重事由為一抽象的危險構成要件要素? 93
第五目 該刑罰加重事由實質上內涵不明確 94
第四項 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2項與第5項規定適用上存在之扞格 95
第一款 「犯罪所得」 = 「犯罪所得利益」? 96
第二款 內線交易犯罪不必然損及證券市場穩定性? 97
第二節 日本立法例 97
第一項 日本法防制內線交易之相關規範 97
第二項 日本內線交易案針對被告量刑產生爭執之裁判介紹--鈴丹(株)事件 99
第一款 事實概要 99
第二款 判決要旨 100
第三項 小結 102
第三節 美國立法例 102
第一項 美國法防制內線交易之相關規範 102
第一款 1934年聯邦證券交易法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103
第二款 聯邦量刑準則(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 104
第二項 由美國立法例觀察我國法制 117
第一款 美國法制下所存在之問題 117
第一目 前言 117
第二目 美國近年兩大內線交易案之介紹其及主要爭執點 119
第三目 美國近年司法實務持續就內線交易案件量刑存在爭議之原因 127
第二款 由美國實務上遺留之爭議檢視我國法制目前所面臨之相類問題 128
第一目 犯罪體系階層之錯置 129
第二目 應正視「所得」僅為係「『損失』之替代標準之一」的性質 129
第三目 縱將犯罪所得作為量刑事由之一,亦宜就犯罪所得數額多寡訂定更細緻之標準 131
第四節 本文建議──代本章結論 132
第五章 內線交易罪「犯罪所得」之衍生爭議與計算方式之研擬──以台開案為例 135
第一節 犯罪所得相關概念之爭議 135
第一項 概念區辨 135
第一款 「交易所得」、「因內線交易獲利」與「內線交易犯罪所得」 135
第二款 「歸入權」之利益計算不適用於內線交易 136
第二項 內線交易犯罪所得與其民事損害賠償之關聯 138
第一款 內線交易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138
第一目 民法上一般損害賠償原則 138
第二目 內線交易民事損害賠償之特殊性 139
第二款 犯罪所得與民事損害賠償間之差異 143
第二節 內線交易犯罪之所得計算方式 144
第一項 犯罪所得之計算應否扣除交易成本 144
第一款 不扣除說 144
第一目 由增訂理由推論 145
第二目 援引「沒收犯罪所得」時之解釋 145
第三目 由內線交易犯罪特性而論 146
第二款 扣除說(差額說) 146
第一目 由立法理由推論 147
第二目 文義解釋與體系解釋 147
第三目 參酌修正前證交法第157 條之1 第2 項採扣除差額之民事賠償計算方式 148
第四目 貫徹罪刑相當原則 149
第三款 小結 150
第一目增訂理由之意應較接近扣除說 150
第二目 採扣除說較符合「罪刑相當原則」 150
第三目 「加重刑罰之構成要件」與沒收間對於犯罪所得之認定有區別之必要 151
第二項 扣押時仍未賣出利得應否計算 152
第一款 認定系爭有價證券是否賣出之時點宜為「扣押時」 152
第二款 是否應計入未賣出利得 154
第一目 不計入說 155
第二目 計入說 157
第三目 小結 158
第三款 因內線交易買入之有價證券未賣出前,受分派之股息紅利是否應計入犯罪所得? 159
第一目 計入說 159
第二目 不計入說──本文見解 160
第三項 共同正犯應否合併計算犯罪所得 162
第一款 前言──共同正犯認定上之難題 162
第二款 採否定見解之理由 163
第一目 共同正犯間應否「合併計算」其犯罪所得之爭議不宜援引「連帶沒收、追徵」之見解 163
第二目 本於「罪刑法定原則」 164
第三目 基於「立法解釋」、「體系解釋」之見解 165
第四目 參照外國立法例而言 166
第五目 認本條項「犯罪所得」係「客觀處罰條件」 167
第三款 採肯定見解之理由 167
第一目 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係採「連帶沒收」主義 167
第二目 「犯罪所得金額達一億元」之標準與不法有關 168
第三目 共同正犯間合併計算其犯罪所得並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169
第四款 小結 169
第四項 內線交易犯罪所得計算時點 172
第一款 行為既遂時說 172
第二款 以各實現利益之交易行為完成時為認定基礎 173
第三款 以因果關係理論為認定基礎 174
第一目 實際因果關係存續時 175
第二目 擬制因果關係存續時 177
第四款 小結 178
第五項 犯罪所得認定標準 178
第一款 各實際交易累計利得說 178
第二款 實際因果關係存續間股票均價之計算方式 181
第一目 因「買入」行為而成罪者 181
第二目 因「賣出」行為而成罪者 184
第三款 擬制性交易所得說 185
第一目 理論依據 185
第二目 我國法上擬制性交易所得之計算公式 189
第四款 美國實務所採用之計算方式 193
第五款 本文見解 195
第一目 三種計算標準之主要差異點──「因果關係」之必要性 195
第二目 犯罪所得之認定有考量因果關係之必要 195
第三目 「實際因果關係存續間股票均價之計算方式」及「擬制性交易所得說」存在之疑義 196
第四目 犯罪所得之計算宜採分割適用說 197
第六項 內線交易犯罪所得計算方式之實例應用 203
第一款 因「買入」行為而成罪 203
第一目 「台開內線交易案」事實介紹 203
第二目 以分割適用說計算台開內線交易案犯罪所得 211
第二款 因「賣出」行為而成罪 212
第一目 模擬案例 212
第二目 以分割適用說計算本案犯罪所得 213
第七項 由犯罪所得計算方式之研擬再探證交法第171條第2項規定之修法必要性 214
第三節 本章結論 215
第六章 修法建議與結論 216
參考文獻 I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65102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內線交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犯罪所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內線交易罰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開案zh_TW
dc.title (題名) 內線交易罰則立法之妥適性暨其犯罪所得之認定-以台開案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review of penalties of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proceeds of crime - a case study of Taiwan l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insider trading issu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 專書論著
1. 王志誠,《現代金融法》,新學林,2009年10月初版第1刷。
2. 余雪明大法官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企業與金融法制》,元照出版社,2009年1月初版第1刷。
3. 李文健,《罪責概念之研究—非難的實質基礎—》,元照,1998年7月。
4.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自版,2004年1月增訂四版。
5.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自版,2008年1月增訂十版。
6.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自版,2008年1月增訂十版。
7. 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自版,1984年9月初版。
8. 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元照,2010年1月初版1刷。
9. 林東茂,《危險法與經濟刑法》,五南,1999年10月初版2刷。
10. 林鈺雄,〈嚴格證明法則與直接審理原則—最高法院相關裁判之綜合評釋〉,載:《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新學林,初版,2002年9月。
11.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2009年9月二版。
12. 柯耀程,《變動中的刑法思想》,自版,2001年10月修訂二版。
13. 陳子平,《刑法總論》,元照,2008年9月增修版。
14.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自版,1997年三版。
15. 陳志龍,《財經發展與經濟刑法》,元照,2006年12月初版。
16. 陳春山,《證券交易法論》,五南,2009年9月十版。
17. 陳家彬等,《財經犯罪與證券交易法理論、實務》,新學林,2009年6月一版1刷。
18.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2008年9月修訂五版一刷。
19.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 2009年7月修訂四版。
20.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2009年8月修訂四版。
21.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五)》,元照,2009年4月。
22.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元照,2006年4月。
23.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2009年9月增訂五版。
24.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自版,2009年9月增訂七版。
25.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自版,2009年10月再版。
26. 賴源河,《證券法規》,元照,2007年9月四版一刷。
27. 謝易宏等,《紙醉金迷—經典財經案例選粹》,五南,2010年1月初版。
28. 羅怡德,《證交法-禁止內部人交易》,黎明文化,1991年1月,初版。
29. 蘇俊雄,《刑法總論III》,自版,2000 年。
(二) 期刊文章
1.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成立要件上之因果關係、違法性與過失之內涵及其相互間之關係〉,《中原財經法學》第8期,2002年6月,頁8以下。
2. 王育慧,〈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臺上字第三○三七號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重訴字第三九號判決之評釋(東隆五金案) —以連續交易操縱行為與內線交易為範圍〉,《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期, 2007年3月,頁45-78。
3. 吳天雲,〈追徵內線交易犯罪所得的計算時點與方法〉,《台灣法學雜誌》第124期,2009年3月。
4. 吳天雲,〈論沒收犯罪所得應否扣除成本—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2885及3199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29期,2006年2月。
5. 吳克昌,〈我國與美日兩國規範內線交易立法之探討〉,《證交資料》, 1997年2月,頁51-52。
6. 吳巡龍,〈美國的量刑公式化〉,《月旦法學雜誌》85期,2002年6月。
7. 吳協展,〈美國犯罪所得民事沒收法制之介紹〉,《檢察新論》第6期, 2009年7月,頁183-204。
8. 吳淑莉、周天,〈內線交易要件與涉及財務或業務重大消息之具體認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 2008年10月,頁195-207。
9. 李傑清等,〈證券交易法犯罪所得的查扣、賠償與沒收〉,《台灣法學雜誌》第158期, 2010年8月。
10. 李智仁、洪培睿,〈論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認定時點之問題〉,《證券暨期貨月刊》22期7卷, 2004年7月,頁54-68。
11. 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有關股市「內線交易」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及其相關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2004年11月。
12. 林孟皇,〈內線交易的重大消息成立與舉證責任-評臺灣高等法院95年上訴字第2706號刑事判決〉,《檢察新論》第四期, 2008年7月,頁138-160。
13. 林孟皇,〈內線交易實務問題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責任規定之解釋取向為中心〉,載《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余雪明榮退學術研討會—證券交易之民刑事責任》,2008年1月5日。
14. 林國全,〈二○一○年五月證券交易法修正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1555期,2010年7月,頁1-15。
15. 林國全,〈日本證券交易法第一九0條之二---內部人交易之禁止(下)〉,《證券管理》第7卷9期,1989年9月,頁30-43。
16. 林國全,〈日本證券交易法第一九0條之二---內部人交易之禁止(上)〉,《證券管理》第7卷8期,1989年8月,頁28-39。
17. 林國全,〈證交法第一五七條之一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 1992年6月,頁259-303。
18. 林繼恆、陳文禹,〈內線交易規範之比較研究—以美國、歐盟及瑞士法之比較為中心〉,載《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余雪明榮退學術研討會—證券交易之民刑事責任》,2008年1月5日。
19. 武永生,〈內線交易案件消息重大性之認定¬-股市之極限遊戲規則(二)〉,《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1期,2009年6月,頁39-52。
20. 張心悌,〈內線交易立法重刑化之初探〉,《實用稅務》第354期,2004年6月,頁72-76。
21. 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學與資訊財產權探討內線交易理論:兼論內線交易內部人之範圍〉,《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7期3卷,2008年9月。
22. 郭土木,〈內部人員利用內幕消息交易之禁止〉,《法官協會雜誌》第7期2卷,2005年12月,頁32-42。
23. 陳彥良,〈內線交易犯罪所得計算爭議研析──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四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8期,2011年1月,頁201-220。
24. 陳彥錦,〈淺論我國現行內線交易規定〉,《刑事科學》第62期,2007年3月,頁141-158。
25. 陳峰富,〈內線交易重大訊息具體要件與成立時點之界定〉,《政大法學評論》第79期,2004年6月,頁171-220。
26. 陳婉珍、楊敏玲、吳佩桂、鄧凱元,〈內線交易的實證研究--重刑化是否能嚇阻內線交易?〉,《全國律師》第13期1卷,2009年1月,頁76-104。
27. 陳照世、段奇琬、林建良,〈O’Hagan案判決評析〉,《司法新聲》第78期,2009年1月,頁33以下。
28. 傅美惠,〈論沒收-刑法修正草案「沒收」規範評析〉,《中正法學集刊》第17期,2004年11月。
29. 曾宛如,〈內線交易的行為主體〉,《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8期,2007年9月,頁292-298。
30. 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線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期1卷,2009年3月。
31. 曾淑瑜,〈犯罪收益之沒收與保全─從日本法之觀點探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年5月,頁67-78。
32. 黃士元,〈評「法務部刑法沒收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暨修法建議〉,《司法新聲》第100期,2011年10月,頁26-68。
33. 黃柏夫,〈內線交易之民刑事責任〉,《萬國法律》第158期,2008年4月,頁61-73。
34. 黃朝義、吳天雲,〈內線交易犯罪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5期,2000年6月,頁311-340。
35. 葉淑玲,〈世界主要國家不法證券交易行為制裁之比較〉,《證券公會季刊》第5卷1期,2006年4月,頁54-61。
36. 詹德恩,〈從刑事政策觀點探內線交易之罪責〉,《證券公會季刊》第5卷2期,2006年7月,頁13-34。
37. 詹德恩,〈淺析證券犯罪--內線交易〉,《證券櫃檯》第124期,2006年10月,頁9-19。
38. 靳宗立,〈犯罪所得之剝奪與沒收、追徵、追繳、抵償制度之檢討〉,《檢察新論》第五期,2009年1月,頁156-168。
39. 廖大穎,〈論內線交易行為人所獲不法利益與損害賠償間之關係-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1244號民事判決遺留的疑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09年2月,頁293-294。
40. 劉幸義,〈刑罰正義-論嚴刑重罰之正當性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2007年8月,頁72以下。
41. 劉柏江,〈「內線交易」構成要件之剖析與「內線交易」構成要件該當性之判斷流程--以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第1項和第171條第1項第1款後段之規定為研究核心併提出修法建議〉,《軍法專刊》第54卷5期,2008年10月,頁100-115。
42. 劉連煜,〈內部人「獲悉」或「實際知悉」內線消息之認定-評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台上字第一一五三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期,2010年6月,頁83-87。
43. 劉連煜,〈重大內線消息之認定-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六四九二號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年2月,頁126-134。
44. 劉連煜,〈庫藏股、操縱股價與內線交易〉,《實用月刊》第336期,2002年12月,頁66-69。
45. 劉連煜,〈禁止內部人交易:短線交易之法律問題〉,《集保月刊》44期,1997年7月,頁3-13。
46. 蔡易餘,〈內線交易規範之法理研究〉,《萬國法律》第152期,2007年4月,頁71-80。
47. 鄭堤升、陳葦憓,〈證券交易市場內線交易犯罪型態實務解析〉,《證券櫃檯》第124期,2006年10月,頁4-8。
48. 賴寧寧,〈趙家父子貪財案?內線交易案?〉,《財訊》第291期, 2006年6月。
49. 雜誌編輯群,〈我國各級法院股價操縱及內線交易判決案例分析〉,《今日合庫》第33卷9期,2007年9月,頁32-46。
50. 羅贊興、吳博聰,〈內線交易面面觀〉,《證交資料》第541期,2007年5月。
51. 蘇秀玲,〈美國內線交易案例與理論發展研析〉,《證券櫃檯》第137期,2008年10月,頁40-51。
52. 蘇秀玲、簡淑芬,〈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修正之檢討與建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67期,2003年1月,頁176-179。
53. 顧立雄、陳一銘,〈論內線交易犯罪所得之相關問題〉,《萬國法律》第161期,2008年10月,頁60-65。

(三) 研究報告
1. 台灣證券交易所彙編,2009年世界主要證券市場相關制度(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典、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中國等十國),台灣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9年7月。
2. 吳克昌、林宏錦,加強防制內線交易之探討,台灣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4年11月。
3. 李訓民、欽曉君、黃三雄,「內線交易刑事責任再解析—從實際案例探討」,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九十年度專題研究報告,民國90年9月。
4. 陳志龍,如何袪除內線交易疑慮,提昇國家競爭力,台灣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3年12月。
5. 黃銘傑、廖大穎等,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研究,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萬國法律基金會,2007年11月。


(四) 研討會資料
1. 「證券市場操縱行為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台灣法學會商事法委員會、財經法委員會等主辦,2007年12月20日。
2. 余雪明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證券交易之民刑事責任,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企業暨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辦,2008年1月5日。
3. 「證券交易刑法的新時代立法改革」學術研討會,台大刑事法研究中心主辦,2009年12月9日。
4. 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犯罪所得學術研討會,法務部主辦,2010年4月27日。
(五) 學位論文
1. 吳元曜(2003),《美國、日本、德國及我國內線交易刑法規制之比較以及內線交易除罪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吳元曜(2007),《證券詐欺刑事責任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3. 洪振峰(2008),《我國內線交易法制理論與實務之省思》,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洪國誌(2008),《證券交易市場不法操縱行為之研究-以相對委託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莊嘉蕙(2009),《內線交易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
6. 陳宏銘(2008),《內線交易刑事責任與其追訴防制對策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 黃志中(2008),《論內線交易刑事規範之正當性與理論基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黃聖展(2006),《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賠償方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楊鎮宇(2007),《內線交易的理論基礎與刑事責任》,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
10. 葉家君(1998),《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劉柏江(2009),《「內線交易」構成要件之剖析》,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蔡耀毅(2006),《內線交易特殊案例之研究—以犯罪所得認定基準之判斷為中心》,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13. 鄧依仁(2006),《從證券法內線交易理論論我國內線交易行為主體之規範》,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賴欣欣(2002),《從刑事實體法的觀點論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之規範》,銘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 政府公報
 中華民國立法院公報,第92卷15期、第93卷2期。

二、英文資料(依字母順序排列)
(一)書籍
1. Alan R. Palmiter, Securities Regulation: Examples & Explanations, Aspen Publishers, Inc., 4 edition, 2008.
2. Kiirby D. Behre & A. Jeff Ifrah, Federal Sentencing for Business Crimes 1, Lexis Nexis, 2007.
3. Kiirby D. Behre & A. Jeff Ifrah, Federal Sentencing for Business Crimes 2, Lexis Nexis, 2007.
4. Loss & Seligman, Securities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5 edition, 2004.
5. Ricardo H. Hinojosa et al., Fifteen Years Of Guidelines Sentencing--- An Assessment of How Well the Feder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s Achieving the Goals of Sentencing Reform, United States Sentencing Commission 1 ,2004.
6. Roger W. Haines, Jr., et al.,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 Handbook, 2003.
7. Stephen M. Bainbridge, Securities Law: Insider Trading, Foundation Press, 2nd edition, 2007.
8.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West Press, 6 edition, 2009.
9. U.S. Sentencing Commission, Report to the Congree:”Increased Penalties under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2003.
10. United States Sentencing Commission, Fifteen years of guidelines sentencing--- An Assessment of How Well the Feder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s Achieving the Goals of Sentencing Reform, 2004.

(二)期刊文章
1. Alexandra A.E. Shapiro & Nathan H. Seltzer, Measuring“Gain”under the Insider Trading Sentencing Guideline Based on Culpability for the Deception, 20 Fed.Sent.R. 194 (2008).
2. Nicole Black, United States v. Nacchio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An Emerging Circuit Split: Practical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Of Amending Financial Gain As A Measure Of Culpability, 87 Denv. U. L. Rev. (2010).
(三)新聞報導
1. Andy Vuong, Nacchio re-sentencing decision due today, The Denver Post, June 24,2010.
2. Nacchio continues challenge of sentence, The Denver Post, July 21, 2010.

三、日文資料
(一)書籍
1. 日野正晴、詳解金融商品取引法 =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exchange act、中央経済社、2009年6月。
2. 黒沼悦郎,金融商品取引法入門,日本経済新聞社,2006年
3. 神田秀樹・神作裕之・大崎貞和・松尾直彦、金商法実務ケースブック Ⅰ 判例編、商事法務、 2008年9月。
4. 神田秀樹・神作裕之・大崎貞和・松尾直彦、金商法実務ケースブック Ⅱ 行政編、商事法務、 2008年9月。
5. 神山敏雄、日本の証券犯罪、日本評論社、 1999年8月。

四、網路資源
1. 金融商品取引法
http://law.e-gov.go.jp/htmldata/S23/S23HO025.html
2. 日本法上「內部人交易」規範之概述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6%85%E9%83%A8%E8%80%85%E5%8F%96%E5%BC%95#.E7.BD.B0.E5.89.87
3. Insider Trading –A U.S. Perspective(by SEC)
http://www.sec.gov/news/speech/speecharchive/1998/spch221.htm
4. 台灣土地開發公司內線交易案
http://tinyurl.com/yfrxpqd 
5. Securities Lawyer’s Book,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 of Law
http://www.law.uc.edu/CCL/33ActRls/rule405.html
6. 沙氏法案(Sarbanes-Oxley Act)
http:// news.findlaw.com/hdocs/docs/gwbush/sarbanesoxley072302.pdf
7. 參閱 簡榮宗,從「台開案」淺談內線交易之要件,載於: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660,&job_id=105623&article_category_id=1639&article_id=45825 (最後瀏覽日期:2010/7/20)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