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應用集群分析於台灣政治版圖之研究─以十一屆至十三屆總統選舉為例
應用集群分析於台灣政治版圖之研究─以十一屆至十三屆總統選舉為例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study of Taiwanese political map─using 11th, 12th and 13th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an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study of Taiwanese political map─using 11th, 12th and 13th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an example
作者 許育誌
Hsu, Yu Chih
貢獻者 鄭宇庭<br>蔡紋琦
Cheng, Yu Ting<br>Tsai, Wen Chi
許育誌
Hsu, Yu Chih
關鍵詞 集群分析
集群分析
政治版圖
政治版圖
地理資訊系統
地理資訊系統
總統選舉
總統選舉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0:41:00 (UTC+8)
摘要 台灣是高度民主政治發展的社會,選舉是民眾參與政治的直接方式,而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乃我國最具代表性之選舉。然而,隨著政黨體系的變遷,至2004年總統選舉後,第三政黨勢力對台灣政局影響已漸式微,台灣逐漸邁入以國民黨和民進黨為首之政治形態,此後總統選舉亦以藍綠兩黨競爭為主,是以瞭解藍綠兩黨勢力強度與勢力分布於總統選舉之變化,尤其重要。
      因此,本研究根據十一屆至十三屆總統選舉資料,應用集群分析建構台灣各行政區域層級之政治版圖,劃分藍綠兩黨勢力強度,藉此探討政治版圖變遷,剖析兩黨勢力與版圖組成於其中之變化,並進一步將政治版圖與地理資訊系統結合,探究政治版圖地域性結構,以瞭解藍綠兩黨勢力於台灣之分布,及發掘政治版圖勢力鬆動區塊,作為兩黨未來選戰可攻略區域之參考。
      有別於過往政治版圖建構乃依循整合歷屆選舉資料的政治特性為主,本研究將利用單屆選舉資料建構近三屆總統選舉之政治版圖,以探究政黨勢力強度與集群組成於各屆選舉之差異,並將其與整合資料所建構之政治版圖予以比較。其中,縣市政治版圖以凝聚分層法進行分析,鄉鎮市區和村里政治版圖則以K-means分析,而集群個數的選擇乃參據R-Square和Silhouette Coefficient。
      藉由政治版圖之探討,本研究提出以下結論:兩黨勢力強度愈強時,選舉人數比例則愈低,且其集群組成相對穩定;行政區域層級愈低時,單屆資料與整合資料建構之政治版圖差異較大,且政治版圖中北藍南綠之政黨勢力分布愈不明顯;相鄰行政區域政黨勢力強度相似,選民投票意向存在空間群聚現象;政治版圖鬆動區塊多座落於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和南投縣之管轄。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就政治版圖應用層面提出若干建議,如選舉預測,政黨勢力分布研究、選戰策略擬定等,使其政治版圖應用更臻完善。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吳文程,1997,「台灣的民主轉型:從威權型的黨國體系到競爭性的政黨體系」,台北:時英。
     2.周天穎,2008,「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與實務」,台北:儒林圖書。
     3.林祥偉,2002,「地理資訊系統與人工智慧整合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4.林傑斌、劉明德,2002,「地理資訊系統GIS 理論與實務」,台北:文魁資訊。
     5.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智勝文化。
     6.林聰吉,2011,「台灣政黨體系的制度化—大眾政治態度面向的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八卷第四期,135-160。
     7.柯達昱,2009,「三種投票日當天選舉預測方法之績效評估」,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8.洪永泰,1994,「選舉預測:一個以整體資料為輔助工具的模型」,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93-110。
     9.徐永明,2001,「政治版圖:兩個選舉行為研究的途徑的對話」,問題與研究,第四十卷第二期,95-115。
     10.徐永明、林昌平,2008,「統計方法與理論驗證的謬誤相關:以政治版圖變遷的研究為例,1989-2004」,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83-115。
     11.耿曙、陳陸輝,2003,「兩岸經貿互動與台灣政治版圖:南北區塊差異的推手?」,問題與研究,第四十二卷第六期,1-27。
     12.張世仁,2001,「政治版圖之強度與穩定度分析:以台北縣1995年、1998年、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13.張建邦,1993,「應用多變量分析」,台北:文富出版社。
     14.曹友維,2010,「影響虛擬社群使用地理資訊系統之因素研究-以網球王社群網站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莊天憐,2010,「台灣政黨體系的變遷:1986-2008」,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16.莊勝雄,2010,「公私協力與治安-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南投市區竊盜犯罪之空間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佳吉,2003,「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關聯性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八十一期,133-176。
     18.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19.廖惠慧,1999,「政治版圖預測模型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市長選舉」,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劉念夏,2001,「台灣地區選舉預測研究的知識脈絡(上):學科生產的知識典範」,兩岸知識經濟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華兩岸論壇協進會。
     21.劉遠浩,1998,「選舉模式預測之探討與分析:民國八十六年縣市選舉」,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2.鄧志松,2012,「2012總統立委選舉的觀察:一個以GIS為基礎的空間探索分析」,新社會,第二十期,16-27。
     23.鄧志松、吳親恩、柯一榮,2010,「選票空間分布與席次偏差:第六、七屆立委選舉的考察」,選舉研究,第十七卷第一期,21-53。
     24.賴進貴、葉高華、張智昌,2007,「投票行為之空間觀點與空間分析方法─以臺灣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十四卷第一期,33-60。
     25.謝相慶,2000,「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及其選舉結果的影響」,政治制度,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二、英文部分
     
     1.Aangeenbrug, R., 1991, "A critique of 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vol.1, 101-107.
     2.Duverger, M., 1964,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London: Methuen & Co.
     3.Fielding, A.H., 2007, "Cluster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Bio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Ketchen, D.J. & Shook, C.L., 1996,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an analysis and critiqu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7(6), 441–458.
     5.King, G., 1997, "So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Inference Problem: Reconstructing Individual Behavior from Aggregate Data",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Laakso, M. & Taagepera, R., 1979, "Effective Number of Parties: A Measure with Application to West Europe", Comparative Politics Studies, vol.12(1), 3-27.
     7.Rousseeuw, P.J. , 1987, "Silhouettes: a Graphical Aid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vol.20, 53-65.
     8.Sieber, R., 2006, "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framework",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vol.96(3), 491-507.
     9.Star, J. & Estes, J. E., 1990,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Prentice Hall.
     10.Trubowitz, P., 1993, "Political Conflict and Foreign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Political Geography, vol.12(2), 121-135.
一、中文部分
     
     1.吳文程,1997,「台灣的民主轉型:從威權型的黨國體系到競爭性的政黨體系」,台北:時英。
     2.周天穎,2008,「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與實務」,台北:儒林圖書。
     3.林祥偉,2002,「地理資訊系統與人工智慧整合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4.林傑斌、劉明德,2002,「地理資訊系統GIS 理論與實務」,台北:文魁資訊。
     5.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智勝文化。
     6.林聰吉,2011,「台灣政黨體系的制度化—大眾政治態度面向的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八卷第四期,135-160。
     7.柯達昱,2009,「三種投票日當天選舉預測方法之績效評估」,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8.洪永泰,1994,「選舉預測:一個以整體資料為輔助工具的模型」,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93-110。
     9.徐永明,2001,「政治版圖:兩個選舉行為研究的途徑的對話」,問題與研究,第四十卷第二期,95-115。
     10.徐永明、林昌平,2008,「統計方法與理論驗證的謬誤相關:以政治版圖變遷的研究為例,1989-2004」,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83-115。
     11.耿曙、陳陸輝,2003,「兩岸經貿互動與台灣政治版圖:南北區塊差異的推手?」,問題與研究,第四十二卷第六期,1-27。
     12.張世仁,2001,「政治版圖之強度與穩定度分析:以台北縣1995年、1998年、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13.張建邦,1993,「應用多變量分析」,台北:文富出版社。
     14.曹友維,2010,「影響虛擬社群使用地理資訊系統之因素研究-以網球王社群網站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莊天憐,2010,「台灣政黨體系的變遷:1986-2008」,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16.莊勝雄,2010,「公私協力與治安-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南投市區竊盜犯罪之空間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佳吉,2003,「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關聯性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八十一期,133-176。
     18.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19.廖惠慧,1999,「政治版圖預測模型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市長選舉」,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劉念夏,2001,「台灣地區選舉預測研究的知識脈絡(上):學科生產的知識典範」,兩岸知識經濟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華兩岸論壇協進會。
     21.劉遠浩,1998,「選舉模式預測之探討與分析:民國八十六年縣市選舉」,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2.鄧志松,2012,「2012總統立委選舉的觀察:一個以GIS為基礎的空間探索分析」,新社會,第二十期,16-27。
     23.鄧志松、吳親恩、柯一榮,2010,「選票空間分布與席次偏差:第六、七屆立委選舉的考察」,選舉研究,第十七卷第一期,21-53。
     24.賴進貴、葉高華、張智昌,2007,「投票行為之空間觀點與空間分析方法─以臺灣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十四卷第一期,33-60。
     25.謝相慶,2000,「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及其選舉結果的影響」,政治制度,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二、英文部分
     
     1.Aangeenbrug, R., 1991, "A critique of 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vol.1, 101-107.
     2.Duverger, M., 1964,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London: Methuen & Co.
     3.Fielding, A.H., 2007, "Cluster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Bio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Ketchen, D.J. & Shook, C.L., 1996,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an analysis and critiqu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7(6), 441–458.
     5.King, G., 1997, "So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Inference Problem: Reconstructing Individual Behavior from Aggregate Data",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Laakso, M. & Taagepera, R., 1979, "Effective Number of Parties: A Measure with Application to West Europe", Comparative Politics Studies, vol.12(1), 3-27.
     7.Rousseeuw, P.J. , 1987, "Silhouettes: a Graphical Aid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vol.20, 53-65.
     8.Sieber, R., 2006, "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framework",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vol.96(3), 491-507.
     9.Star, J. & Estes, J. E., 1990,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Prentice Hall.
     10.Trubowitz, P., 1993, "Political Conflict and Foreign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Political Geography, vol.12(2), 121-13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統計研究所
99354025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354025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354025
資料類型 thesis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宇庭<br>蔡紋琦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g, Yu Ting<br>Tsai, Wen Ch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育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u, Yu Chih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育誌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Yu Chihen_US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Oct-2012 10:41:00 (UTC+8)-
dc.date.available 30-Oct-2012 10:41:0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0:41:0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354025en_US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3540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300-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30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統計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35402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灣是高度民主政治發展的社會,選舉是民眾參與政治的直接方式,而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乃我國最具代表性之選舉。然而,隨著政黨體系的變遷,至2004年總統選舉後,第三政黨勢力對台灣政局影響已漸式微,台灣逐漸邁入以國民黨和民進黨為首之政治形態,此後總統選舉亦以藍綠兩黨競爭為主,是以瞭解藍綠兩黨勢力強度與勢力分布於總統選舉之變化,尤其重要。
      因此,本研究根據十一屆至十三屆總統選舉資料,應用集群分析建構台灣各行政區域層級之政治版圖,劃分藍綠兩黨勢力強度,藉此探討政治版圖變遷,剖析兩黨勢力與版圖組成於其中之變化,並進一步將政治版圖與地理資訊系統結合,探究政治版圖地域性結構,以瞭解藍綠兩黨勢力於台灣之分布,及發掘政治版圖勢力鬆動區塊,作為兩黨未來選戰可攻略區域之參考。
      有別於過往政治版圖建構乃依循整合歷屆選舉資料的政治特性為主,本研究將利用單屆選舉資料建構近三屆總統選舉之政治版圖,以探究政黨勢力強度與集群組成於各屆選舉之差異,並將其與整合資料所建構之政治版圖予以比較。其中,縣市政治版圖以凝聚分層法進行分析,鄉鎮市區和村里政治版圖則以K-means分析,而集群個數的選擇乃參據R-Square和Silhouette Coefficient。
      藉由政治版圖之探討,本研究提出以下結論:兩黨勢力強度愈強時,選舉人數比例則愈低,且其集群組成相對穩定;行政區域層級愈低時,單屆資料與整合資料建構之政治版圖差異較大,且政治版圖中北藍南綠之政黨勢力分布愈不明顯;相鄰行政區域政黨勢力強度相似,選民投票意向存在空間群聚現象;政治版圖鬆動區塊多座落於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和南投縣之管轄。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就政治版圖應用層面提出若干建議,如選舉預測,政黨勢力分布研究、選戰策略擬定等,使其政治版圖應用更臻完善。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誌 I
     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台灣政黨體系之發展 6
      第二節 台灣政治版圖之研究 8
      第三節 地理資訊系統之簡介 1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 資料來源 12
      第二節 集群分析 13
      第三節 Quantum GIS 18
     第肆章 實證分析 23
      第一節 縣市政治版圖 23
      第二節 鄉鎮市區政治版圖 36
      第三節 村里政治版圖 4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結論 66
      第二節 建議 69
      第三節 未來研究發展 70
     參考文獻 71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誌 I
     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台灣政黨體系之發展 6
      第二節 台灣政治版圖之研究 8
      第三節 地理資訊系統之簡介 1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 資料來源 12
      第二節 集群分析 13
      第三節 Quantum GIS 18
     第肆章 實證分析 23
      第一節 縣市政治版圖 23
      第二節 鄉鎮市區政治版圖 36
      第三節 村里政治版圖 4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結論 66
      第二節 建議 69
      第三節 未來研究發展 70
     參考文獻 7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354025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3540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集群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集群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治版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治版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理資訊系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理資訊系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總統選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總統選舉zh_TW
dc.title (題名) 應用集群分析於台灣政治版圖之研究─以十一屆至十三屆總統選舉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應用集群分析於台灣政治版圖之研究─以十一屆至十三屆總統選舉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study of Taiwanese political map─using 11th, 12th and 13th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an exampleen_US
dc.title (題名)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study of Taiwanese political map─using 11th, 12th and 13th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an exampl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吳文程,1997,「台灣的民主轉型:從威權型的黨國體系到競爭性的政黨體系」,台北:時英。
     2.周天穎,2008,「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與實務」,台北:儒林圖書。
     3.林祥偉,2002,「地理資訊系統與人工智慧整合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4.林傑斌、劉明德,2002,「地理資訊系統GIS 理論與實務」,台北:文魁資訊。
     5.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智勝文化。
     6.林聰吉,2011,「台灣政黨體系的制度化—大眾政治態度面向的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八卷第四期,135-160。
     7.柯達昱,2009,「三種投票日當天選舉預測方法之績效評估」,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8.洪永泰,1994,「選舉預測:一個以整體資料為輔助工具的模型」,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93-110。
     9.徐永明,2001,「政治版圖:兩個選舉行為研究的途徑的對話」,問題與研究,第四十卷第二期,95-115。
     10.徐永明、林昌平,2008,「統計方法與理論驗證的謬誤相關:以政治版圖變遷的研究為例,1989-2004」,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83-115。
     11.耿曙、陳陸輝,2003,「兩岸經貿互動與台灣政治版圖:南北區塊差異的推手?」,問題與研究,第四十二卷第六期,1-27。
     12.張世仁,2001,「政治版圖之強度與穩定度分析:以台北縣1995年、1998年、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13.張建邦,1993,「應用多變量分析」,台北:文富出版社。
     14.曹友維,2010,「影響虛擬社群使用地理資訊系統之因素研究-以網球王社群網站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莊天憐,2010,「台灣政黨體系的變遷:1986-2008」,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16.莊勝雄,2010,「公私協力與治安-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南投市區竊盜犯罪之空間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佳吉,2003,「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關聯性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八十一期,133-176。
     18.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19.廖惠慧,1999,「政治版圖預測模型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市長選舉」,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劉念夏,2001,「台灣地區選舉預測研究的知識脈絡(上):學科生產的知識典範」,兩岸知識經濟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華兩岸論壇協進會。
     21.劉遠浩,1998,「選舉模式預測之探討與分析:民國八十六年縣市選舉」,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2.鄧志松,2012,「2012總統立委選舉的觀察:一個以GIS為基礎的空間探索分析」,新社會,第二十期,16-27。
     23.鄧志松、吳親恩、柯一榮,2010,「選票空間分布與席次偏差:第六、七屆立委選舉的考察」,選舉研究,第十七卷第一期,21-53。
     24.賴進貴、葉高華、張智昌,2007,「投票行為之空間觀點與空間分析方法─以臺灣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十四卷第一期,33-60。
     25.謝相慶,2000,「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及其選舉結果的影響」,政治制度,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二、英文部分
     
     1.Aangeenbrug, R., 1991, "A critique of 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vol.1, 101-107.
     2.Duverger, M., 1964,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London: Methuen & Co.
     3.Fielding, A.H., 2007, "Cluster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Bio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Ketchen, D.J. & Shook, C.L., 1996,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an analysis and critiqu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7(6), 441–458.
     5.King, G., 1997, "So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Inference Problem: Reconstructing Individual Behavior from Aggregate Data",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Laakso, M. & Taagepera, R., 1979, "Effective Number of Parties: A Measure with Application to West Europe", Comparative Politics Studies, vol.12(1), 3-27.
     7.Rousseeuw, P.J. , 1987, "Silhouettes: a Graphical Aid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vol.20, 53-65.
     8.Sieber, R., 2006, "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framework",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vol.96(3), 491-507.
     9.Star, J. & Estes, J. E., 1990,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Prentice Hall.
     10.Trubowitz, P., 1993, "Political Conflict and Foreign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Political Geography, vol.12(2), 121-135.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吳文程,1997,「台灣的民主轉型:從威權型的黨國體系到競爭性的政黨體系」,台北:時英。
     2.周天穎,2008,「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與實務」,台北:儒林圖書。
     3.林祥偉,2002,「地理資訊系統與人工智慧整合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4.林傑斌、劉明德,2002,「地理資訊系統GIS 理論與實務」,台北:文魁資訊。
     5.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智勝文化。
     6.林聰吉,2011,「台灣政黨體系的制度化—大眾政治態度面向的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八卷第四期,135-160。
     7.柯達昱,2009,「三種投票日當天選舉預測方法之績效評估」,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8.洪永泰,1994,「選舉預測:一個以整體資料為輔助工具的模型」,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93-110。
     9.徐永明,2001,「政治版圖:兩個選舉行為研究的途徑的對話」,問題與研究,第四十卷第二期,95-115。
     10.徐永明、林昌平,2008,「統計方法與理論驗證的謬誤相關:以政治版圖變遷的研究為例,1989-2004」,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83-115。
     11.耿曙、陳陸輝,2003,「兩岸經貿互動與台灣政治版圖:南北區塊差異的推手?」,問題與研究,第四十二卷第六期,1-27。
     12.張世仁,2001,「政治版圖之強度與穩定度分析:以台北縣1995年、1998年、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13.張建邦,1993,「應用多變量分析」,台北:文富出版社。
     14.曹友維,2010,「影響虛擬社群使用地理資訊系統之因素研究-以網球王社群網站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莊天憐,2010,「台灣政黨體系的變遷:1986-2008」,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16.莊勝雄,2010,「公私協力與治安-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南投市區竊盜犯罪之空間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佳吉,2003,「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關聯性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八十一期,133-176。
     18.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19.廖惠慧,1999,「政治版圖預測模型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台北市長選舉」,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劉念夏,2001,「台灣地區選舉預測研究的知識脈絡(上):學科生產的知識典範」,兩岸知識經濟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華兩岸論壇協進會。
     21.劉遠浩,1998,「選舉模式預測之探討與分析:民國八十六年縣市選舉」,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2.鄧志松,2012,「2012總統立委選舉的觀察:一個以GIS為基礎的空間探索分析」,新社會,第二十期,16-27。
     23.鄧志松、吳親恩、柯一榮,2010,「選票空間分布與席次偏差:第六、七屆立委選舉的考察」,選舉研究,第十七卷第一期,21-53。
     24.賴進貴、葉高華、張智昌,2007,「投票行為之空間觀點與空間分析方法─以臺灣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十四卷第一期,33-60。
     25.謝相慶,2000,「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及其選舉結果的影響」,政治制度,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二、英文部分
     
     1.Aangeenbrug, R., 1991, "A critique of 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vol.1, 101-107.
     2.Duverger, M., 1964,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London: Methuen & Co.
     3.Fielding, A.H., 2007, "Cluster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Bio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Ketchen, D.J. & Shook, C.L., 1996,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an analysis and critiqu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7(6), 441–458.
     5.King, G., 1997, "So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Inference Problem: Reconstructing Individual Behavior from Aggregate Data",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Laakso, M. & Taagepera, R., 1979, "Effective Number of Parties: A Measure with Application to West Europe", Comparative Politics Studies, vol.12(1), 3-27.
     7.Rousseeuw, P.J. , 1987, "Silhouettes: a Graphical Aid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vol.20, 53-65.
     8.Sieber, R., 2006, "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framework",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vol.96(3), 491-507.
     9.Star, J. & Estes, J. E., 1990,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Prentice Hall.
     10.Trubowitz, P., 1993, "Political Conflict and Foreign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Political Geography, vol.12(2), 121-135.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