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個人資料保護法對企業管理與企業營運影響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implemen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egislation towards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作者 馬凱蕙
貢獻者 鄭宇庭
馬凱蕙
關鍵詞 個人資料處理法
顧客關係管理
企業營運與管理
問卷調查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0:42:59 (UTC+8)
摘要 新版個人資料保護法,經歷各種必要相關程序後,將於2012年下半年起施行。由於新法將不分行業全體適用,且不再僅限於經電腦處理之個人資料也納入保護範圍,此外更要求企業必須舉證說明無過失或無故意違反法律。於此企業應該提早進行自我檢驗,建立管理制度並導入相關措施以作因應,否則新法上路後對企業蒐集、處理與利用個資將有更嚴格之要求。
     本研究希望利用訪談的方式,瞭解藉由個人資料進行分析並進而擬定行銷策略之個案公司,對於新舊個資法之因應策略的可能方案,並蒐集對該業者公司發放的問卷,將所有資訊統合整理,調查各業者對於新個資法之認知及實施時之因應措施,讓本研究得以充分的描繪出個案公司的可行策略。
     因此,從量化與質化問卷的調查資料得到的研究結果,大致可分為三點,面對新個資法的實施,應由業者的個資外洩風險評估做起、管理風險及賦予人員權限和提高資訊安全維護處理。綜合研究結果,茲分別對政府及企業提出幾項建議,以供未來政府及企業之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 王澤鑑,1998,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頁150。
     2. 王郁琦,2004,資訊、電信與法律,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 立法院公報,2010,第84卷第46期院會紀錄,頁335。
     4. 呂丁旺,2011,淺析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頁
     131-146。
     5. 呂金河、丁碧慧、陳可杰、蕭大正、馮景如,1999,統計學,台北:滄海書
     局。
     6. 沈柏村,2010,ISO 27001資訊安全標準及驗證流程簡介,金融聯合徵信雙月
     刊,頁20-22。
     7. 吳兆琰、張耀中,2008,從美國實務經驗論我國的資安事件通報與資訊分享
     機制,科技法律透析,39-61頁。
     8. 李震山,2001,論資訊自決權,收錄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頁279-280,元
     照出版。
     9. 李震山,2001,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653-676,元照出版社
     10. 李鴻禧,1995,資訊、憲法、隱私權,收錄於憲法與人權學術論文集,八版,
     頁421至439,元照出版。
     11. 周天賜,1991,台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12. 周文欽,2005,研究方法概論,空大。
     13. 林宜隆,2006,企業與政府應該如何看待個資法到整體資訊安全,中央警察
     大學。
     14. 林桓、余啟民、簡榮宗、葉奇鑫,2009,政府機關強化個人資造保護措施之
     研究,頁229,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
     15. 林義堡,1999,運用資訊科技推動顧客關係管理,顧客關係管理年度專刊,
     3:38-50。
     16. 法務部預告「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2011。
     17.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2003,外國人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彙編,法務部。
     18.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2004,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研究修正實錄(上),
     法務部。
     19.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2004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研究修正實錄(下),法
     務部。
     20. 邱文聰,2009,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
     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頁172-189。
     21. 邱文聰,2011,新個資法下脆弱的資訊隱私權,收於2010年臺灣人權報告,
     臺灣人權策進會主編,新學林出版,頁35至44。
     22. 邱祥榮,2001,論美國網路個人資訊隱私保護型態之轉變,全國律師,80-91
     頁。
     23. 邱雅玲,2008,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財金書房。
     24. 許文義,2001,個人資料保護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25. 曾雪梨,2010,組織合作績效之影響因素研究,世新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26. 廖佩君,2011,TPIPAS上路個資保護,資安人科網之新聞報導。
     27. 廖緯民,2006,以個資法作為公設街頭監視系統的法律規範基礎—一個比較
     法上的觀點,臺灣本土法學,第87期,頁128。
     28. 廖緯民,2004,「網際網路」上的隱私權保護-以網路技術與數位資料特質
     之實務觀點為中心,科技法律透析。
     29. 葉亭巖,2009,德國個人資料保護審驗法簡介,科技法律透析,2-8頁。
     30. 駱淑君,2008,日本個人資料保護法導讀。金融聯合徵信雙月刊(9),頁53-56。
     31. 蕭安利,2009,共同基金經理人之專業職能初探,世新大學企業管理系。
     32. 蕭奕弘,2011,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研究,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一百年度研究發
     展項目研究報告
     33. 羅一倫,2012,論個人資料保護法對產業之影響與因應,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34. 劉定基,2010,個人資料保護法初論,臺灣法學雜誌,第159期,頁1-8。
     35. 劉靜怡,2010,不算進步的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初步評析,月旦法學雜誌,
     第183期,頁147-164。
     36. 劉蓉菁,2008,個人資料與隱私權保護之法制與實踐,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
     37. 簡榮宗,1999,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保障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
     38. 賴菀玲,2011,雲端服務發展下的法律議題-從個資法的適用論資訊安全性
     之保護,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39. 蘇昭綺,2012,金控公司內控機制-以個人資料利用分享為中心,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40.蒲樹盛,2010,創新科技環境下的資訊管理重點-雲端資料安全、個資隱私保護、營運持續服務品質月刊,頁24。
     
     二、英文文獻
     1. Charles C. Huse, Database Protec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ree Recent Cases,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2005.
     2. Charles R. McManis, Symposium – Information and Eletronic Commerce Law: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Database Protection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01.
     3. Constantin Stefanou and Helen Xanthaki, TOWARDS A EUROPEAN CRIMINAL REC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4. Daryl Lim Tze Wei, Regulating Access to Databases Through Antitrust Law : A Missing Perspective in the Database Debate, Stanford Technology Law Review, 2006.
     5. David W. Carstens, Legal Protec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 Patents, Copyrights, and Trade Secrets, 20 J. Contemp. L., 1994.
     6. David Djavaherian, Hot News and No Cold Facts: NBA v. Motorola and The Protection of Database Contents, Richmond Journal of Law and Technology, Winter 1998.
     7. Dov Greenbraum, Are We Legislating Out Scientific Future? The Database Debate, Duke Law and Technology Review 0022, 2003.
     8. eIFL(Eletronic Information for Libraries), The Databaseright – Europe’s Experiment, available at : http://www.eifl.net/cps/sections/services/eifl-ip/issues/handbook/database-right-europe-s/downloadFile/file/file?nocache=1180336373.22.
     9. Estelle Derclaye,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ual Protection of Databas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Journal of Law, Technology and Policy, Fall 2005.
     10. Mcmillan, J. H. and Schmacher, S., 1989,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conceptual introduction (2nd).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1.William L.,1960, Privacy. California Law Review 48(3):383-423 .
     12.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2006, 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8th ed). Belmont, CA:Wed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9932126
100
摘要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資料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架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個人資料保護法 5
     第二節 顧客關係管理 23
     第三節 由企業顧客關係管理運用談個人資料保護 28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8
     第二節 問卷量表設計 39
     第三節 分析方法 40
     第肆章 實證分析 44
     第一節 探索性分析 44
     第二節 差異分析 49
     第三節 歸納分析 5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結論 69
     第二節 建議 70
     第三節 後續研究發展 78
     參考文獻 80
     附錄 8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3212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宇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馬凱蕙zh_TW
dc.creator (作者) 馬凱蕙zh_TW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Oct-2012 10:42:59 (UTC+8)-
dc.date.available 30-Oct-2012 10:42: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0:42:5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93212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32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93212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摘要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資料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架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個人資料保護法 5
     第二節 顧客關係管理 23
     第三節 由企業顧客關係管理運用談個人資料保護 28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8
     第二節 問卷量表設計 39
     第三節 分析方法 40
     第肆章 實證分析 44
     第一節 探索性分析 44
     第二節 差異分析 49
     第三節 歸納分析 5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結論 69
     第二節 建議 70
     第三節 後續研究發展 78
     參考文獻 80
     附錄 84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新版個人資料保護法,經歷各種必要相關程序後,將於2012年下半年起施行。由於新法將不分行業全體適用,且不再僅限於經電腦處理之個人資料也納入保護範圍,此外更要求企業必須舉證說明無過失或無故意違反法律。於此企業應該提早進行自我檢驗,建立管理制度並導入相關措施以作因應,否則新法上路後對企業蒐集、處理與利用個資將有更嚴格之要求。
     本研究希望利用訪談的方式,瞭解藉由個人資料進行分析並進而擬定行銷策略之個案公司,對於新舊個資法之因應策略的可能方案,並蒐集對該業者公司發放的問卷,將所有資訊統合整理,調查各業者對於新個資法之認知及實施時之因應措施,讓本研究得以充分的描繪出個案公司的可行策略。
     因此,從量化與質化問卷的調查資料得到的研究結果,大致可分為三點,面對新個資法的實施,應由業者的個資外洩風險評估做起、管理風險及賦予人員權限和提高資訊安全維護處理。綜合研究結果,茲分別對政府及企業提出幾項建議,以供未來政府及企業之參考依據。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資料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架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個人資料保護法 5
     第二節 顧客關係管理 23
     第三節 由企業顧客關係管理運用談個人資料保護 28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8
     第二節 問卷量表設計 39
     第三節 分析方法 40
     第肆章 實證分析 44
     第一節 探索性分析 44
     第二節 差異分析 49
     第三節 歸納分析 5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結論 69
     第二節 建議 70
     第三節 後續研究發展 78
     參考文獻 80
     附錄 84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3212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個人資料處理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顧客關係管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營運與管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問卷調查zh_TW
dc.title (題名) 個人資料保護法對企業管理與企業營運影響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implemen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egislation towards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 王澤鑑,1998,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頁150。
     2. 王郁琦,2004,資訊、電信與法律,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 立法院公報,2010,第84卷第46期院會紀錄,頁335。
     4. 呂丁旺,2011,淺析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頁
     131-146。
     5. 呂金河、丁碧慧、陳可杰、蕭大正、馮景如,1999,統計學,台北:滄海書
     局。
     6. 沈柏村,2010,ISO 27001資訊安全標準及驗證流程簡介,金融聯合徵信雙月
     刊,頁20-22。
     7. 吳兆琰、張耀中,2008,從美國實務經驗論我國的資安事件通報與資訊分享
     機制,科技法律透析,39-61頁。
     8. 李震山,2001,論資訊自決權,收錄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頁279-280,元
     照出版。
     9. 李震山,2001,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頁
     653-676,元照出版社
     10. 李鴻禧,1995,資訊、憲法、隱私權,收錄於憲法與人權學術論文集,八版,
     頁421至439,元照出版。
     11. 周天賜,1991,台北市外來高中學生的就學成因、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12. 周文欽,2005,研究方法概論,空大。
     13. 林宜隆,2006,企業與政府應該如何看待個資法到整體資訊安全,中央警察
     大學。
     14. 林桓、余啟民、簡榮宗、葉奇鑫,2009,政府機關強化個人資造保護措施之
     研究,頁229,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
     15. 林義堡,1999,運用資訊科技推動顧客關係管理,顧客關係管理年度專刊,
     3:38-50。
     16. 法務部預告「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2011。
     17.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2003,外國人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彙編,法務部。
     18.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2004,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研究修正實錄(上),
     法務部。
     19.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2004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研究修正實錄(下),法
     務部。
     20. 邱文聰,2009,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
     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頁172-189。
     21. 邱文聰,2011,新個資法下脆弱的資訊隱私權,收於2010年臺灣人權報告,
     臺灣人權策進會主編,新學林出版,頁35至44。
     22. 邱祥榮,2001,論美國網路個人資訊隱私保護型態之轉變,全國律師,80-91
     頁。
     23. 邱雅玲,2008,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財金書房。
     24. 許文義,2001,個人資料保護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25. 曾雪梨,2010,組織合作績效之影響因素研究,世新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26. 廖佩君,2011,TPIPAS上路個資保護,資安人科網之新聞報導。
     27. 廖緯民,2006,以個資法作為公設街頭監視系統的法律規範基礎—一個比較
     法上的觀點,臺灣本土法學,第87期,頁128。
     28. 廖緯民,2004,「網際網路」上的隱私權保護-以網路技術與數位資料特質
     之實務觀點為中心,科技法律透析。
     29. 葉亭巖,2009,德國個人資料保護審驗法簡介,科技法律透析,2-8頁。
     30. 駱淑君,2008,日本個人資料保護法導讀。金融聯合徵信雙月刊(9),頁53-56。
     31. 蕭安利,2009,共同基金經理人之專業職能初探,世新大學企業管理系。
     32. 蕭奕弘,2011,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研究,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一百年度研究發
     展項目研究報告
     33. 羅一倫,2012,論個人資料保護法對產業之影響與因應,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34. 劉定基,2010,個人資料保護法初論,臺灣法學雜誌,第159期,頁1-8。
     35. 劉靜怡,2010,不算進步的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初步評析,月旦法學雜誌,
     第183期,頁147-164。
     36. 劉蓉菁,2008,個人資料與隱私權保護之法制與實踐,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
     37. 簡榮宗,1999,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保障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
     38. 賴菀玲,2011,雲端服務發展下的法律議題-從個資法的適用論資訊安全性
     之保護,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39. 蘇昭綺,2012,金控公司內控機制-以個人資料利用分享為中心,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40.蒲樹盛,2010,創新科技環境下的資訊管理重點-雲端資料安全、個資隱私保護、營運持續服務品質月刊,頁24。
     
     二、英文文獻
     1. Charles C. Huse, Database Protec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ree Recent Cases,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2005.
     2. Charles R. McManis, Symposium – Information and Eletronic Commerce Law: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Database Protection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01.
     3. Constantin Stefanou and Helen Xanthaki, TOWARDS A EUROPEAN CRIMINAL REC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4. Daryl Lim Tze Wei, Regulating Access to Databases Through Antitrust Law : A Missing Perspective in the Database Debate, Stanford Technology Law Review, 2006.
     5. David W. Carstens, Legal Protec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 Patents, Copyrights, and Trade Secrets, 20 J. Contemp. L., 1994.
     6. David Djavaherian, Hot News and No Cold Facts: NBA v. Motorola and The Protection of Database Contents, Richmond Journal of Law and Technology, Winter 1998.
     7. Dov Greenbraum, Are We Legislating Out Scientific Future? The Database Debate, Duke Law and Technology Review 0022, 2003.
     8. eIFL(Eletronic Information for Libraries), The Databaseright – Europe’s Experiment, available at : http://www.eifl.net/cps/sections/services/eifl-ip/issues/handbook/database-right-europe-s/downloadFile/file/file?nocache=1180336373.22.
     9. Estelle Derclaye,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ual Protection of Databas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Journal of Law, Technology and Policy, Fall 2005.
     10. Mcmillan, J. H. and Schmacher, S., 1989,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conceptual introduction (2nd).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1.William L.,1960, Privacy. California Law Review 48(3):383-423 .
     12.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2006, 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8th ed). Belmont, CA:Wed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