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對外經貿及技術援助政策之研究─以中南美洲為例
A study on Taiwan`s foreign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id policy: the example of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作者 楊心妮
貢獻者 孫本初
楊心妮
關鍵詞 中南美洲
對外援助
經貿及技術援助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1:09:56 (UTC+8)
摘要 我國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雖然在民主政治及經貿產業發展極為亮眼,但在外交方面受限於「一個中國」壓力,國際發展空間極為有限,而我國長期以來為鞏固邦交關係,不惜與中國大陸進行激烈邦交國爭奪戰,其間所投入之資源不但不符合成本效益,甚至招致諸多不良影響及批評。
     自2008年起我國政府摒棄「 烽火外交」,改提倡「活路外交」,經貿外交則為活路外交重要內涵之一,因此在現行外交政策之下,經貿及技術援助活動已成為我國鞏固邦交以及促進外交及經貿關係之重要工具;此外,中南美洲為我國外交重鎮,目前我國23個邦交國有12個位於該地區,因此我國每年在該地區執行大量的經貿及技術援助計畫,而此援助型式是否可為我國帶來更多政治及經濟效益,則為本研究重點所在,另也一併檢視我國經貿及技術援助計畫之相關流程及執行現況。
     本研究先就國內外援助發展作一簡介,再對我國所執行之經貿及技術援助情形作相關說明,接續以質化研究途徑搭配四大研究主題來探討我國對中南美洲國家經貿及技術援助政策,藉以瞭解我國在該地區援助計畫之擬定方式、執行狀況及困難之處,並進行政治利益及經貿利益之檢視;而最後就整體策略及計畫執行二大面向提出相關建議,期能提供我國各單位未來執行經貿及技術援外計畫之參考。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編(1998)。台灣對外經援之路。台北: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2010)。2010年赴巴拿馬、宏都拉斯、墨西哥、智利暨秘魯經貿投資訪問團訪問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2011)。2011年赴巴西、巴拉圭及阿根廷經貿投資訪問團訪問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
     王俊傑(2007)。WTO貿易援助之意涵及我國參與之途徑。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俊傑(2008)。我國貿易援助資源庫建立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浩滄(2008)。97年度參加教育部巴拉圭遊學團暨考察巴拉圭未來具合作潛力計劃與駐巴拉圭技術團業務返國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09)。2009-2010海外市場經貿年報。台北市: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外交部(2008)。台灣援外工作與國際合作。外交部通訊,第27卷第1期。
     外交部(2008年)。貿易援助-國際援助新趨勢。外交部通訊,27卷第5期。
     何志、林偉文(2004)。向世界搭橋。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李明峻(譯)(2004)。援外的世界潮流。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2003)。
     李佳霏(2005年)。台灣援外的外交經營之道。新聞大舞台,第20期,頁52-53。
     林武郎(1995)。國際實施海外職業訓練技術合作之經驗與作法-整體式的對外技術合作。自由中國之工業,第83卷第6期,頁1-18。
     林沁雄(2008)。對邦交國的最適援助--兼論歐盟國家在援外之經驗與借鏡。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頁1-23。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嘉義市:濤石出版社。
     吳秀玲(2003)。在WTO架構下整合國內外資源以強化我國援外業務推動。台北市: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林德昌(2001)。對外經援與國際發展合作:困境與挑戰。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5期,頁96~106。
     高小玲(2005)。探索歷史的榮耀─台灣對外援助45周年慶紀念專刊。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徐恆淑(譯)2005。國際開發的盲點。台北市:紅螞蟻圖書。(Maggie Black)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07)。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實務(二版)。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馮台英(2011)。法國對外經貿援助技術合作方向與資源配置成效報告書。台北:經濟部國際合作處公務出國報告。
     賀光輝(2003)。第三世界發展理論與援助功能的演進:1950~2000年。世界經濟研究,2003年第1期,34~36。
     劉大年、顧瑩華等(2008)。我國與中美洲友邦國家FTA的經貿商機。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劉大年、顧瑩華等(2009)。政府援外模式新思維-政府結合民間企業強化對外投資。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劉大年、顧瑩華等(2009)。推動與中美洲邦交國家經貿合作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劉惠珍(2010)。日本對外經貿援助與國際開發合作計畫之執行與成效。台北:經濟部國際合作處公務出國報告。
     鄭麗園、王惟真、天下雜誌專案編輯團隊(2009)。天地行腳:台灣技術人員的無國界貢獻。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二、論文
     王宗安(2002)。我國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王彩雲(2003)。我國對中美洲經濟援助策略之研究-以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文憲(2009)。我國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職業教育與訓練對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俞介凡(2008)。中華民國對中南美洲邦交國經濟外交之研究-以榮邦計畫為例(1988-2007)。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政豪(2006)。日本對外援助政策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張郁琪(2009)。論對外援助在台灣外交政策中的角色-以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惠瑜(2007)。戰後美國援外政策之研究—以雷根政府時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鏞泰(2007)。我國援助外交之模式-「榮邦計畫」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Arevalo R. & Hilmar J. (1999) . La Inversion y la Cooperacion en Latinoamerica, China Libre, Vol.XVIII, No.2(marzo/abril de 1999): 38-41
     Conteh-Morgan Earl(1990). American Foreign Aid and Global Power Projection. England: Billing & Son Ltd..
     DFID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0). Eliminating World Poverty: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for the Poor, White Paper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London: DFID
     Eberstadt, Nicholas(1988). Foreign Aid and American Purpose.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ster, M. & Jennifer L. (2000). The Choice of Financial Aid Instruments, Overs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158. London: Overs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Holsti , K . J. (1982). Why Nations Realign:Foreign Policy Restructuring in the Postwar World. London:George Allen&Unwin
     JBIC (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2001). Public Expenditure Management in Development Countries, JBIC Research Paper No.10. Tokyo: JBIC
     Lancaster, Carol(2008). Foreign Aid and Foreign Aid Policy: Lessons for the Next Half-Century. New York: National Academ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Lancaster, Carol(2007). Foreign Aid: Diplomacy, Development, Domestic Politic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braham F. Lowenthal and Gregory F. Treverton(1996). Latina en Un Mundo Nuevo, pp181-196. Me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omica, 1996
     Lensink, R. & White, H. (2000). Assessing Aid: A manifesto for Aid in the 21st Centery?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8, No.1, pp.5-17
     Manochehr Dorraj (1995). 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Third World.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Mee, Charles L.(1984). The Marshall Plan: the Launching of the Pax Americana.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Newark, John W. (1995). Foreign Aid in the 1990s: The New Realities, in 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Third World, pp223-244, edited by Manochehr Dorraj,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Neuman, W. Lawrence (2005).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6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Ravallion, M. (2001). Growth, Inequality, and Poverty: Looking beyond Average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558.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Rubin Patterson(1997). Foreign Aid After the Cold War: the Dynamics of Multipolar Economic Competition. Trenton, N.J: Africa World Press
     Schraeder, Peter J. & Hook, Steven W. & Taylor, Bruce January (1998). Clarifying The Foreign Aid Puzzle : A Comparison of American, Japanese, French, and Swedish Aid Flows, World Politics 50(January 1998)
     Thomas, V. & Mansoor, D. (2000). The Quality of Grow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Riddell, Roger C. (2007). Does Foreign Aid Really Wor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ECD. (2009). Managing Aid: Practices of DAC Member Countries . Paris: OECD Publishing.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2). Foreign Aid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Promoting Freedom, Security and Opportunities. D.C.: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6). Policy Framework for Bilateral Foreign Aid. Washington, D.C.: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orld Bank(1998). Assessing Aid: What works: What Doesn’t, and W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asutami Shimomura & Akira Nishigaki (1999). The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Assistance – Japan’s ODA in a symbiotic World. Tokyo: LTCB International Library Foundation.
     Yusuf, S. (2001).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lleng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61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9921083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2108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孫本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心妮zh_TW
dc.creator (作者) 楊心妮zh_TW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Oct-2012 11:09:56 (UTC+8)-
dc.date.available 30-Oct-2012 11:09:5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1:09:5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92108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48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92108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雖然在民主政治及經貿產業發展極為亮眼,但在外交方面受限於「一個中國」壓力,國際發展空間極為有限,而我國長期以來為鞏固邦交關係,不惜與中國大陸進行激烈邦交國爭奪戰,其間所投入之資源不但不符合成本效益,甚至招致諸多不良影響及批評。
     自2008年起我國政府摒棄「 烽火外交」,改提倡「活路外交」,經貿外交則為活路外交重要內涵之一,因此在現行外交政策之下,經貿及技術援助活動已成為我國鞏固邦交以及促進外交及經貿關係之重要工具;此外,中南美洲為我國外交重鎮,目前我國23個邦交國有12個位於該地區,因此我國每年在該地區執行大量的經貿及技術援助計畫,而此援助型式是否可為我國帶來更多政治及經濟效益,則為本研究重點所在,另也一併檢視我國經貿及技術援助計畫之相關流程及執行現況。
     本研究先就國內外援助發展作一簡介,再對我國所執行之經貿及技術援助情形作相關說明,接續以質化研究途徑搭配四大研究主題來探討我國對中南美洲國家經貿及技術援助政策,藉以瞭解我國在該地區援助計畫之擬定方式、執行狀況及困難之處,並進行政治利益及經貿利益之檢視;而最後就整體策略及計畫執行二大面向提出相關建議,期能提供我國各單位未來執行經貿及技術援外計畫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國際援助之源起…………………………………… 13
      第二節 對外援助的意涵、種類、形式與內容…………… 17
      第三節 國際援助之發展趨勢……………………………… 22
      第四節 我國對外援助之源起與發展……………………… 35
     第三章 我國在中南美洲執行經貿及技術援助現況………… 49
      第一節 中南美洲社會及經濟背景簡介…………………… 49
      第二節 我國與中南美洲國家之外交及經貿關係………… 54
      第三節 我國對中南美洲所執行之經貿及技術援助計畫… 56
      第四節 我國對中南美洲國家執行經貿及技術援助之效益 67
     第四章 研究設計……………………………………………… 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訪談設計與實施…………………………………… 71
      第三節 資料整理、分析與研究成果……………………… 75
      第四節 信度與效度………………………………………… 77
      第五節 研究倫理…………………………………………… 79
     第五章 訪談結果分析………………………………………… 81
      第一節 經貿及技術援助的目的…………………………… 81
      第二節 經貿及技術援助的財務問題……………………… 83
      第三節 經貿及技術援助計畫之研擬、執行及管考……… 88
      第四節 經貿及技術援助計畫所產生之效益及影響……… 104
     第六章 研究結論……………………………………………… 11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9
     附錄
     附錄一 國際合作發展法……………………………………… 136
     附錄二 國際合作發展事務規劃評估執行監督及績效考核辦法… 140
     附錄三 鼓勵業者赴有邦交國家投資補助辦法……………… 142
     附錄四 我國海外職業訓練技術合作計畫…………………… 146
     附錄五 我國與中南美洲國家簽訂之投資保障協定………… 148
     附錄六 我國與中南美洲國家簽訂之貨品暫准通關協定…… 149
     附錄七 我國與中美洲五國經濟部長及次長會議…………… 150
     附錄八 台巴(巴拉圭)經濟合作會議屆次資料…………… 151
     附錄九 2004年~2010年產業技術種子師資培訓名單……… 152
     附錄十 第五期加強對中南美洲經貿工作綱領……………… 156
     附錄十一 我國與宏都拉斯及薩爾瓦多FTA合作專章………… 171
     附錄十二 2011年OECD/DAC會員國ODA支出統計圖表……… 178
     附錄十三 訪談大綱……………………………………………… 179
     附錄十三 訪談逐字稿…………………………………………… 180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2108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南美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對外援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貿及技術援助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對外經貿及技術援助政策之研究─以中南美洲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aiwan`s foreign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id policy: the example of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編(1998)。台灣對外經援之路。台北: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2010)。2010年赴巴拿馬、宏都拉斯、墨西哥、智利暨秘魯經貿投資訪問團訪問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2011)。2011年赴巴西、巴拉圭及阿根廷經貿投資訪問團訪問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
     王俊傑(2007)。WTO貿易援助之意涵及我國參與之途徑。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俊傑(2008)。我國貿易援助資源庫建立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浩滄(2008)。97年度參加教育部巴拉圭遊學團暨考察巴拉圭未來具合作潛力計劃與駐巴拉圭技術團業務返國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09)。2009-2010海外市場經貿年報。台北市: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外交部(2008)。台灣援外工作與國際合作。外交部通訊,第27卷第1期。
     外交部(2008年)。貿易援助-國際援助新趨勢。外交部通訊,27卷第5期。
     何志、林偉文(2004)。向世界搭橋。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李明峻(譯)(2004)。援外的世界潮流。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2003)。
     李佳霏(2005年)。台灣援外的外交經營之道。新聞大舞台,第20期,頁52-53。
     林武郎(1995)。國際實施海外職業訓練技術合作之經驗與作法-整體式的對外技術合作。自由中國之工業,第83卷第6期,頁1-18。
     林沁雄(2008)。對邦交國的最適援助--兼論歐盟國家在援外之經驗與借鏡。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頁1-23。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嘉義市:濤石出版社。
     吳秀玲(2003)。在WTO架構下整合國內外資源以強化我國援外業務推動。台北市: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林德昌(2001)。對外經援與國際發展合作:困境與挑戰。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5期,頁96~106。
     高小玲(2005)。探索歷史的榮耀─台灣對外援助45周年慶紀念專刊。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徐恆淑(譯)2005。國際開發的盲點。台北市:紅螞蟻圖書。(Maggie Black)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07)。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實務(二版)。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馮台英(2011)。法國對外經貿援助技術合作方向與資源配置成效報告書。台北:經濟部國際合作處公務出國報告。
     賀光輝(2003)。第三世界發展理論與援助功能的演進:1950~2000年。世界經濟研究,2003年第1期,34~36。
     劉大年、顧瑩華等(2008)。我國與中美洲友邦國家FTA的經貿商機。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劉大年、顧瑩華等(2009)。政府援外模式新思維-政府結合民間企業強化對外投資。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劉大年、顧瑩華等(2009)。推動與中美洲邦交國家經貿合作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劉惠珍(2010)。日本對外經貿援助與國際開發合作計畫之執行與成效。台北:經濟部國際合作處公務出國報告。
     鄭麗園、王惟真、天下雜誌專案編輯團隊(2009)。天地行腳:台灣技術人員的無國界貢獻。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二、論文
     王宗安(2002)。我國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王彩雲(2003)。我國對中美洲經濟援助策略之研究-以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文憲(2009)。我國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職業教育與訓練對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俞介凡(2008)。中華民國對中南美洲邦交國經濟外交之研究-以榮邦計畫為例(1988-2007)。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政豪(2006)。日本對外援助政策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張郁琪(2009)。論對外援助在台灣外交政策中的角色-以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惠瑜(2007)。戰後美國援外政策之研究—以雷根政府時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鏞泰(2007)。我國援助外交之模式-「榮邦計畫」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Arevalo R. & Hilmar J. (1999) . La Inversion y la Cooperacion en Latinoamerica, China Libre, Vol.XVIII, No.2(marzo/abril de 1999): 38-41
     Conteh-Morgan Earl(1990). American Foreign Aid and Global Power Projection. England: Billing & Son Ltd..
     DFID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0). Eliminating World Poverty: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for the Poor, White Paper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London: DFID
     Eberstadt, Nicholas(1988). Foreign Aid and American Purpose.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ster, M. & Jennifer L. (2000). The Choice of Financial Aid Instruments, Overs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158. London: Overs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Holsti , K . J. (1982). Why Nations Realign:Foreign Policy Restructuring in the Postwar World. London:George Allen&Unwin
     JBIC (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2001). Public Expenditure Management in Development Countries, JBIC Research Paper No.10. Tokyo: JBIC
     Lancaster, Carol(2008). Foreign Aid and Foreign Aid Policy: Lessons for the Next Half-Century. New York: National Academ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Lancaster, Carol(2007). Foreign Aid: Diplomacy, Development, Domestic Politic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braham F. Lowenthal and Gregory F. Treverton(1996). Latina en Un Mundo Nuevo, pp181-196. Me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omica, 1996
     Lensink, R. & White, H. (2000). Assessing Aid: A manifesto for Aid in the 21st Centery?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8, No.1, pp.5-17
     Manochehr Dorraj (1995). 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Third World.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Mee, Charles L.(1984). The Marshall Plan: the Launching of the Pax Americana.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Newark, John W. (1995). Foreign Aid in the 1990s: The New Realities, in 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Third World, pp223-244, edited by Manochehr Dorraj,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Neuman, W. Lawrence (2005).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6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Ravallion, M. (2001). Growth, Inequality, and Poverty: Looking beyond Average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558.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Rubin Patterson(1997). Foreign Aid After the Cold War: the Dynamics of Multipolar Economic Competition. Trenton, N.J: Africa World Press
     Schraeder, Peter J. & Hook, Steven W. & Taylor, Bruce January (1998). Clarifying The Foreign Aid Puzzle : A Comparison of American, Japanese, French, and Swedish Aid Flows, World Politics 50(January 1998)
     Thomas, V. & Mansoor, D. (2000). The Quality of Grow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Riddell, Roger C. (2007). Does Foreign Aid Really Wor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ECD. (2009). Managing Aid: Practices of DAC Member Countries . Paris: OECD Publishing.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2). Foreign Aid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Promoting Freedom, Security and Opportunities. D.C.: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6). Policy Framework for Bilateral Foreign Aid. Washington, D.C.: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orld Bank(1998). Assessing Aid: What works: What Doesn’t, and W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asutami Shimomura & Akira Nishigaki (1999). The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Assistance – Japan’s ODA in a symbiotic World. Tokyo: LTCB International Library Foundation.
     Yusuf, S. (2001).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lleng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61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