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女性家庭生命週期消費價值變遷之研究-以信用卡使用為例
A study on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value for different family life cycle of women-an example by credit card usage
作者 高雅婷
Kao, Ya Ting
貢獻者 樓永堅
Lou, Yung Chien
高雅婷
Kao, Ya Ting
關鍵詞 消費價值
女性角色
家庭發展周期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1:25:14 (UTC+8)
摘要 在市場區隔理論的發展中,由早期的地理化區隔、人口統計變數的區隔、到心理與行為方面的區隔,像是:生活型態、人格、與使用時機、使用率⋯等, 但是這些區隔變數只是注重於產品的利益面、功能面或屬性面,並沒有針對消費者的核心價值為出發點。
      在信用卡的紅海中,除了銀行發行的聯名卡、認同卡之外, 研究生以女性在人生階段不同功能性角色的消費價值變化,以信用卡延伸服務發展新的信用卡形態,探討以人生角色定的情感黏度發展,是否能減少呆卡率。發卡銀行應該了解消費者核心消費價值,發展有顧客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讓她們對發卡銀行提供的產品或服產生強烈的認同與忠誠。本研究採質化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 女性隨著不同生命階段遭遇到不同的人生課題,自我角色轉換時,需求亦會改變,與信用卡的關係知覺也隨之改變,女性在相同的生命課題,不同的生活經驗的互動過程,每一角色代表著女性情感價值的知覺。故女性的需求可以以擔任不同角色如妻子、母親來分類
     二、 單身階段因情感價值的關係申辦的第一張卡,在之後的家庭發展過程中,也不會取消該卡片,因為此信用卡連聯個人在離開父母的世界,所代表著邁向獨立自主、自我追尋、自我展現的個人情感關係。
     三、 女性在新婚期申辦的信用卡,大多以功能性角色‘太太’、‘母親’在生活上的需求,如超市聯名卡、水電費自動專屬信用卡扣繳,兒童服飾愛的世界聯名卡,可以了解女性在家庭發展階段,女性關注的焦點從個人的需求及家庭需求發展,重視責任、關懷他人,他們在群體中不斷訴諸於共同的感覺與情緒, 她們透過心理認同的相互連結起來,並且獲得情緒價值。
     四、 女性持卡人需要的是被尊重、愛護以及同理心的感受,一但發卡銀行給予女性消費者這樣的感覺,她會一輩子記得這樣的窩心的回憶,不會輕易轉換發卡銀行,因此發卡銀行在CRM方面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了解女性重視的是什麼,一但有了針對女性較細膩的行銷策略與服務品質,必可穫取女性的終身價值。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6
     第四節 研究流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10
     第一節 國內外信用卡相關研究探討...10
     第一節 消費價值............................18
     第二節 女性人生階段性的角色定位...26
     第三節 家庭發展週期......................32
     第四節 顧客關係管理(CRM).............37
     第五節 產品屬性............................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歷程........................44
     第一節 觀念性架構.........................44
     第二節 研究方法............................45
     第三節 資料呈現的方式..................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47
     第五節 資料分析............................50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51
     第一節 七位受訪者樣本輪廓分析......51
     第二節 整體樣本之分析結果............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9
     第一節 結論..................................70
     第二節 研究建議............................7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的建議...75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1. 巴麗塔(Martha Barletta),女性行銷,臺北市 : 藍鯨出版,民國93年。
     2. 林欽榮,消費者行為,第200~215頁,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 吳思佳,科技產品內外部屬性消費價值之聯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9年6月。
     4. 吳孟欣,台灣地區信用卡市場消費價值與行銷策略的變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5. 珍. 康寧漢(Jane Cunningham),菲麗帕.羅伯(Philippa Roberts), W行銷 : 全面透視女性消費心理, 臺北市 : 高寶國際出版 : 希代多媒體發行, 民國96年
     6. 施足珠,雲林縣婦女母職角色知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7年6月。
     7. 許純綺,懷舊情感的產品設計手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8年6月。
     8. 戚偉恆,顧客關係管理,第79~88頁,台北,麗勸管理顧問公司,民國94年
     9. 黃英書,手機鈴聲下載市場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消費價值之研究,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6年6月。
     10. 黃俊霖,產品設計、美感價值與消費者反應階層模式間關係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11. 馮鎮邦,建立顧客信任的服務行銷策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鈴木丈織,女性顧客購物心理學 : 讓女人開心買單的50則銷售技巧,臺北市 : 商周出版 :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農學社總經銷, 民國96年。
     12. 劉麗娟,未婚女性關係中自我移動,國立高雄私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13. 萬曉琪,顧客關係品質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行動電話服務產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中文期刊
     1. 林進財、邱宏仁、許碧芳,百貨公司認同卡市場區隔與持卡意願之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4期,第137~155頁,民國88年。
     2. 魏仁乾.基於情感價值鏈的東風商用車營銷5策略(J).集團經濟研究,2005年第15期
     
     
     英文期刊
     1) Alpert-Gillis, L., and Connell, J. P. (1989). Gender and Sex Role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Self 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7, 97-114.
     2) Batra, Rajeev and Olli T. Ahtola (1990). Measuring The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Source of Consumer Attitudes. Marketing Letters, 2(2),159-70.
     3) Belk, R. W. (1974). An Exploratory Assessment of Situation Effect in Buye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p.156-163.
     4) Dick, S. and Basu, K. (1994). Customer loyalty: Toward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2 (2), 99-113.
     5) Danko, W. D. and Schaninger, C.M. (1990). “Attitudinal and Leisure Activity Difference Across Modernized Housedhold Life-Cycle Categories,” in Advance in Consumer Behavior XVII, eds. M.E. Goldberg, G. Gorn, and R. W. Pollay (Provo, Utah: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 pp. 886-94.
     6) Eagly, A. H. (1987). Sex Differences in Social Behavior: A Social-Role Interpreta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
     7) Glasser, B. and Strasuss, A.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8) Hawkins, Del, I., Best, Roger, and Coney, Kenneth A. (1986). Consumer Behavior: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Strategy. Plano, TX: Business Pulication INC.
     9) Holbrook, Morris B. (1999). Consumer Value :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0) Haim, Mano, and Oliver, R. L. (1993). Assessing the Dimensional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Consumer Experience: Evaluation, Feeling,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 451-467.
     11) Miller, J. B. (1991).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Sense of Self. In Jordan, J. V., Kaplan, A. G., Miller, J. B., Stiver, I., & Surrey, J. L. (Eds.), Women’s Growth in Connection: Writing from Stone Center (pp.11-26). New York: Guildford Press.
     12) Sprock, J. and Yoder, C. Y. (1997). Women and Depression: An Update on the Report of the APA task force. Sex Roles, 36, 269-303.
     13) Strauss, A. and Corbin, J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14) Weingarten, K. (1994). The Mother`s Voice: Strengthening Intimacy in Familie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AMBA)
100380038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38003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樓永堅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ou, Yung Chi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高雅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Kao, Ya T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高雅婷zh_TW
dc.creator (作者) Kao, Ya T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Oct-2012 11:25:14 (UTC+8)-
dc.date.available 30-Oct-2012 11:25: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1:25: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38003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1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A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38003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市場區隔理論的發展中,由早期的地理化區隔、人口統計變數的區隔、到心理與行為方面的區隔,像是:生活型態、人格、與使用時機、使用率⋯等, 但是這些區隔變數只是注重於產品的利益面、功能面或屬性面,並沒有針對消費者的核心價值為出發點。
      在信用卡的紅海中,除了銀行發行的聯名卡、認同卡之外, 研究生以女性在人生階段不同功能性角色的消費價值變化,以信用卡延伸服務發展新的信用卡形態,探討以人生角色定的情感黏度發展,是否能減少呆卡率。發卡銀行應該了解消費者核心消費價值,發展有顧客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讓她們對發卡銀行提供的產品或服產生強烈的認同與忠誠。本研究採質化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 女性隨著不同生命階段遭遇到不同的人生課題,自我角色轉換時,需求亦會改變,與信用卡的關係知覺也隨之改變,女性在相同的生命課題,不同的生活經驗的互動過程,每一角色代表著女性情感價值的知覺。故女性的需求可以以擔任不同角色如妻子、母親來分類
     二、 單身階段因情感價值的關係申辦的第一張卡,在之後的家庭發展過程中,也不會取消該卡片,因為此信用卡連聯個人在離開父母的世界,所代表著邁向獨立自主、自我追尋、自我展現的個人情感關係。
     三、 女性在新婚期申辦的信用卡,大多以功能性角色‘太太’、‘母親’在生活上的需求,如超市聯名卡、水電費自動專屬信用卡扣繳,兒童服飾愛的世界聯名卡,可以了解女性在家庭發展階段,女性關注的焦點從個人的需求及家庭需求發展,重視責任、關懷他人,他們在群體中不斷訴諸於共同的感覺與情緒, 她們透過心理認同的相互連結起來,並且獲得情緒價值。
     四、 女性持卡人需要的是被尊重、愛護以及同理心的感受,一但發卡銀行給予女性消費者這樣的感覺,她會一輩子記得這樣的窩心的回憶,不會輕易轉換發卡銀行,因此發卡銀行在CRM方面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了解女性重視的是什麼,一但有了針對女性較細膩的行銷策略與服務品質,必可穫取女性的終身價值。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6
     第四節 研究流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10
     第一節 國內外信用卡相關研究探討...10
     第一節 消費價值............................18
     第二節 女性人生階段性的角色定位...26
     第三節 家庭發展週期......................32
     第四節 顧客關係管理(CRM).............37
     第五節 產品屬性............................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歷程........................44
     第一節 觀念性架構.........................44
     第二節 研究方法............................45
     第三節 資料呈現的方式..................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47
     第五節 資料分析............................50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51
     第一節 七位受訪者樣本輪廓分析......51
     第二節 整體樣本之分析結果............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9
     第一節 結論..................................70
     第二節 研究建議............................7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的建議...75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6
     第四節 研究流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10
     第一節 國內外信用卡相關研究探討...10
     第一節 消費價值............................18
     第二節 女性人生階段性的角色定位...26
     第三節 家庭發展週期......................32
     第四節 顧客關係管理(CRM).............37
     第五節 產品屬性............................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歷程........................44
     第一節 觀念性架構.........................44
     第二節 研究方法............................45
     第三節 資料呈現的方式..................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47
     第五節 資料分析............................50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51
     第一節 七位受訪者樣本輪廓分析......51
     第二節 整體樣本之分析結果............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9
     第一節 結論..................................70
     第二節 研究建議............................7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的建議...75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38003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消費價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女性角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家庭發展周期zh_TW
dc.title (題名) 女性家庭生命週期消費價值變遷之研究-以信用卡使用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value for different family life cycle of women-an example by credit card usag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1. 巴麗塔(Martha Barletta),女性行銷,臺北市 : 藍鯨出版,民國93年。
     2. 林欽榮,消費者行為,第200~215頁,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 吳思佳,科技產品內外部屬性消費價值之聯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9年6月。
     4. 吳孟欣,台灣地區信用卡市場消費價值與行銷策略的變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5. 珍. 康寧漢(Jane Cunningham),菲麗帕.羅伯(Philippa Roberts), W行銷 : 全面透視女性消費心理, 臺北市 : 高寶國際出版 : 希代多媒體發行, 民國96年
     6. 施足珠,雲林縣婦女母職角色知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7年6月。
     7. 許純綺,懷舊情感的產品設計手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8年6月。
     8. 戚偉恆,顧客關係管理,第79~88頁,台北,麗勸管理顧問公司,民國94年
     9. 黃英書,手機鈴聲下載市場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消費價值之研究,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6年6月。
     10. 黃俊霖,產品設計、美感價值與消費者反應階層模式間關係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11. 馮鎮邦,建立顧客信任的服務行銷策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鈴木丈織,女性顧客購物心理學 : 讓女人開心買單的50則銷售技巧,臺北市 : 商周出版 :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農學社總經銷, 民國96年。
     12. 劉麗娟,未婚女性關係中自我移動,國立高雄私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13. 萬曉琪,顧客關係品質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行動電話服務產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中文期刊
     1. 林進財、邱宏仁、許碧芳,百貨公司認同卡市場區隔與持卡意願之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4期,第137~155頁,民國88年。
     2. 魏仁乾.基於情感價值鏈的東風商用車營銷5策略(J).集團經濟研究,2005年第15期
     
     
     英文期刊
     1) Alpert-Gillis, L., and Connell, J. P. (1989). Gender and Sex Role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Self 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7, 97-114.
     2) Batra, Rajeev and Olli T. Ahtola (1990). Measuring The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Source of Consumer Attitudes. Marketing Letters, 2(2),159-70.
     3) Belk, R. W. (1974). An Exploratory Assessment of Situation Effect in Buye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p.156-163.
     4) Dick, S. and Basu, K. (1994). Customer loyalty: Toward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2 (2), 99-113.
     5) Danko, W. D. and Schaninger, C.M. (1990). “Attitudinal and Leisure Activity Difference Across Modernized Housedhold Life-Cycle Categories,” in Advance in Consumer Behavior XVII, eds. M.E. Goldberg, G. Gorn, and R. W. Pollay (Provo, Utah: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 pp. 886-94.
     6) Eagly, A. H. (1987). Sex Differences in Social Behavior: A Social-Role Interpreta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
     7) Glasser, B. and Strasuss, A.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8) Hawkins, Del, I., Best, Roger, and Coney, Kenneth A. (1986). Consumer Behavior: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Strategy. Plano, TX: Business Pulication INC.
     9) Holbrook, Morris B. (1999). Consumer Value :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0) Haim, Mano, and Oliver, R. L. (1993). Assessing the Dimensional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Consumer Experience: Evaluation, Feeling,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 451-467.
     11) Miller, J. B. (1991).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Sense of Self. In Jordan, J. V., Kaplan, A. G., Miller, J. B., Stiver, I., & Surrey, J. L. (Eds.), Women’s Growth in Connection: Writing from Stone Center (pp.11-26). New York: Guildford Press.
     12) Sprock, J. and Yoder, C. Y. (1997). Women and Depression: An Update on the Report of the APA task force. Sex Roles, 36, 269-303.
     13) Strauss, A. and Corbin, J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14) Weingarten, K. (1994). The Mother`s Voice: Strengthening Intimacy in Familie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