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工會發展之探討—以我國、德國及美國為例
A study of trade union development-the case of Taiwa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 謝岳峰
Xie, Yue Feng
貢獻者 王惠玲
謝岳峰
Xie, Yue Feng
關鍵詞 工會
經營參議會
AFL-CIO
DGB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1:30:54 (UTC+8)
摘要 我國工會隨著新修正通過的勞動三法與全球工會密度下降的趨勢而面臨嚴格的考驗,然而這樣的考驗也可說是工會發展的契機與展望。本文透過對我國、德國與美國工會的介紹,包括這三個國家工會的歷史背景、特色、現況與困境等做一個整體性的介紹,並對這三個國家的工會相關內容進行簡單比較,除了藉此發現我國工會所面臨的問題外,也透過國外工會經驗提供我國工會做為參考。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中文專書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0,《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勞工行政年報》,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1,簽訂團體協約參考手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成台生,2002,《工會之研究-以美國、日本與中華民國為例》,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成之約,2003~2004,《派遣勞工組織或加入工會可能性分析及其對勞資關係發展的意涵》,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林大鈞,1987,《我國工會法立法之研究》,台北:工商教育出版社。
葉陽明,1988,《歐洲政治論集》,台北市:五南。
黃越欽,2006,《勞動法新論》(修訂三版),台北市:翰蘆。
衛民,1993,《工會組織與勞工運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衛民、許繼峰,1999,《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衛民、許繼峰,2011,《勞資關係 平衡效率與公平》(修訂三版),台北:前程文化。

期刊論文
王惠玲,2005,〈國際勞工組織對團結權之保障:兼評我國工會法〉,《政大勞動學報》,第十八期。
王友明,2004,德國工會的困境,《工會理論與實踐—中國工運學院學報》,第18卷,第3期。
王厚偉、黃琦雅,2008,我國不當勞動行為救濟制度之窘境與展望—由美日制度看台灣未來發展方向,台灣勞工第13期。
林佳和、張家春,2007,工會財務制度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吳育仁,2002,〈美國勞資集體協商之法律政策分析〉,《歐美研究》,第32卷,第2期,頁209-269。
吳育仁,2011,〈美國工會承認之法律政策—陷入制度性困境?〉,《臺灣民主季刊》第8卷,第1期。
邱羽凡,2010,〈勞動三法修法後的新工會組織圖像:以企業工會與產業工會為核心〉,《高市勞工》,第80期。
茆昔文,2008,〈公務人員工會協商之制度性思考〉,《台灣勞工》,第13期。10倪世傑、余世芳,2010,〈工會法修法後的工會發展前景〉,《高市勞工》,第80期。
陳永昇,1998,《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良,2005,我國勞資關係情勢報告-台灣工會架構現況分析。
陳正良,2009,台灣地區基層工會組織與集體協商情勢及檢討。
陳正良,2010,〈台灣工會與協商結構:朝向較集權模式作發展〉,《台灣勞動評論》第二卷第一期。
張天開,1987,非典型就業人員的勞工權益問題,勞工研究季刊第89期
張鑫隆,2010,新勞動三法對台灣工會的意義,勞工季刊第22期。
張茂昌,2007,台灣與大陸工會組織之比較研究,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耀滄,2008,新修正之團體協約法內容初探,台灣勞工第12期。
張烽益,2010,台灣工會的危機與轉機,勞工季刊第22期。
楊海濤,2007,德國工會發展的歷史考察,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
潘世偉,2007,勞資爭議行為與美國勞資關係之發展,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
藍於琛,2004,荷蘭與德國統合主義式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1945-2002),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硏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外文文獻
Hirschman, Albert O, 1970, 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Hoyt N. Wheeler and John A. McClendon, 1998,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Greg J. Bamber and Russell D. Lansbury,《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mployment Relations:A Study ofIndustrialised Market Economies》,London.
H. Pelling, 1992, ”A History of British Trade Unionism”London, Penguin Books Press.
Horst KBsters, 2002,“Social Partnership : Basic Aspects of Labor Relations in Germany”, Friedrich- Ebert - Stiftung , Germany.
Manfred Weiss and Marlene Schmidt, 2000, Labou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German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ress.
Salamon, Michael, 1998, Industrial Rel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 Essex,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Sauer, Robert L, 1993, Labor Relations:Structure and Process ,New York,Macmillan.
Sidney & Beatrice Webb, 1911, The History of Trade Unionism ,Longmans Green and Co. ,London.

網路資料
何展旭,2010,工會法修法爭議之分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7189,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李子星,2009,關於德國工會及勞動關係現狀的考察與思考。
http://politics.csscipaper.com/china/gonghui/351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克勞遜,2010,美國工會狀況及其復興戰略,《國外理論動態》第5期。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6/160386.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5/24。
林燕玲,2008,沒有工會,市場經濟就不能正常運作—德國工會參與協調勞資關係的借鑒和啟示。http://www.gdlaowei.com/a/opinion/research/200803/11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美國工會的發展演變
http://www.51labour.com/labour-law/show-1548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楊通軒,2005,非典型僱用關係之探討-以勞動派遣為例,國政研究報告。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4/SS-R-094-008.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德國工會罷工講究策略
http://www.archcy.com/focus/laodongjie/e613a1218ec7d9f4,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衛民,2010,新「工會法」重要修法內容與對勞資關係衝擊之研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2/7993,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衛民,2010,新「勞資爭議處理法」重要修正內容與對勞資關係影響之研究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2/8129,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鄭橋,2007,日本與德國的工會模式,《商務周刊》。
http://www.worldlabour.org/chi/node/199,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龔小夏,2008,發展與穩定:美國工會的角色(一),《領導者》。
http://www.tangben.com/20102/usgonghui1.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龔小夏,2009,美國工會:從無產階級到中產階級的道路,《作者博客》。
http://www.epochtimes.com/b5/9/1/17/n2400195.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ALFS_SUMTAB#,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docs/eiro/tn0904019s/tn0904019s.pdf,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eiro/studies/tn1004019s/de1004019q.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eiro/country/germany_3.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5/21。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eiro/2011/03/articles/de1103019i.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boeckler.de/pdf/pub_datenkarte_brd_2011_en.pdf,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unionstats.gsu.edu/,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bls.gov/news.release/pdf/union2.pdf,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en.wikipedia.org/wiki/AFL-CIO#cite_note-AFLMembership2008-0,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changetowin.org/,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en.dgb.de/member-unions,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artbrut.dyu.edu.tw/bainbain/PDF/HR_ch14.pdf,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85%A8%E5%9C%8B%E7%B8%BD%E5%B7%A5%E6%9C%83,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www.cfl.org.tw/page1.aspx?no=100100204112638212&step=1&newsno=100110419121808970,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www.tpfl.org.tw/introduction.php,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www.tctu.org.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73823,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minguobagong/detail_2010_05/29/1565846_0.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7/02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98262022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62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惠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謝岳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Xie, Yue F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謝岳峰zh_TW
dc.creator (作者) Xie, Yue Fe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Oct-2012 11:30:54 (UTC+8)-
dc.date.available 30-Oct-2012 11:30:5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1:30:5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262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8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勞工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26202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工會隨著新修正通過的勞動三法與全球工會密度下降的趨勢而面臨嚴格的考驗,然而這樣的考驗也可說是工會發展的契機與展望。本文透過對我國、德國與美國工會的介紹,包括這三個國家工會的歷史背景、特色、現況與困境等做一個整體性的介紹,並對這三個國家的工會相關內容進行簡單比較,除了藉此發現我國工會所面臨的問題外,也透過國外工會經驗提供我國工會做為參考。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研究方法 3
第三節、研究架構 4
第四節、研究限制 5
第貳章 工會組織之探討-以德國、美國為例 6
第一節、全球工會發展概述 6
第二節、德國工會組織 16
第三節、美國工會組織 33
第參章 我國工會組織之分析 51
第一節、我國工會發展歷程 51
第二節、現行工會組織狀況與功能 56
第三節、制度上的檢討 62
第四節、與德、美工會的比較 78
第肆章 工會困境與未來展望 90
第一節、工會的困境 90
第二節、未來展望 9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8
參考書目 102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62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工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營參議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AFL-CIO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GBen_US
dc.title (題名) 工會發展之探討—以我國、德國及美國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trade union development-the case of Taiwa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中文專書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0,《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勞工行政年報》,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1,簽訂團體協約參考手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成台生,2002,《工會之研究-以美國、日本與中華民國為例》,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成之約,2003~2004,《派遣勞工組織或加入工會可能性分析及其對勞資關係發展的意涵》,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林大鈞,1987,《我國工會法立法之研究》,台北:工商教育出版社。
葉陽明,1988,《歐洲政治論集》,台北市:五南。
黃越欽,2006,《勞動法新論》(修訂三版),台北市:翰蘆。
衛民,1993,《工會組織與勞工運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衛民、許繼峰,1999,《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衛民、許繼峰,2011,《勞資關係 平衡效率與公平》(修訂三版),台北:前程文化。

期刊論文
王惠玲,2005,〈國際勞工組織對團結權之保障:兼評我國工會法〉,《政大勞動學報》,第十八期。
王友明,2004,德國工會的困境,《工會理論與實踐—中國工運學院學報》,第18卷,第3期。
王厚偉、黃琦雅,2008,我國不當勞動行為救濟制度之窘境與展望—由美日制度看台灣未來發展方向,台灣勞工第13期。
林佳和、張家春,2007,工會財務制度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吳育仁,2002,〈美國勞資集體協商之法律政策分析〉,《歐美研究》,第32卷,第2期,頁209-269。
吳育仁,2011,〈美國工會承認之法律政策—陷入制度性困境?〉,《臺灣民主季刊》第8卷,第1期。
邱羽凡,2010,〈勞動三法修法後的新工會組織圖像:以企業工會與產業工會為核心〉,《高市勞工》,第80期。
茆昔文,2008,〈公務人員工會協商之制度性思考〉,《台灣勞工》,第13期。10倪世傑、余世芳,2010,〈工會法修法後的工會發展前景〉,《高市勞工》,第80期。
陳永昇,1998,《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良,2005,我國勞資關係情勢報告-台灣工會架構現況分析。
陳正良,2009,台灣地區基層工會組織與集體協商情勢及檢討。
陳正良,2010,〈台灣工會與協商結構:朝向較集權模式作發展〉,《台灣勞動評論》第二卷第一期。
張天開,1987,非典型就業人員的勞工權益問題,勞工研究季刊第89期
張鑫隆,2010,新勞動三法對台灣工會的意義,勞工季刊第22期。
張茂昌,2007,台灣與大陸工會組織之比較研究,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耀滄,2008,新修正之團體協約法內容初探,台灣勞工第12期。
張烽益,2010,台灣工會的危機與轉機,勞工季刊第22期。
楊海濤,2007,德國工會發展的歷史考察,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
潘世偉,2007,勞資爭議行為與美國勞資關係之發展,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
藍於琛,2004,荷蘭與德國統合主義式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1945-2002),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硏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外文文獻
Hirschman, Albert O, 1970, 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Hoyt N. Wheeler and John A. McClendon, 1998,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Greg J. Bamber and Russell D. Lansbury,《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mployment Relations:A Study ofIndustrialised Market Economies》,London.
H. Pelling, 1992, ”A History of British Trade Unionism”London, Penguin Books Press.
Horst KBsters, 2002,“Social Partnership : Basic Aspects of Labor Relations in Germany”, Friedrich- Ebert - Stiftung , Germany.
Manfred Weiss and Marlene Schmidt, 2000, Labou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German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ress.
Salamon, Michael, 1998, Industrial Rel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 Essex,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Sauer, Robert L, 1993, Labor Relations:Structure and Process ,New York,Macmillan.
Sidney & Beatrice Webb, 1911, The History of Trade Unionism ,Longmans Green and Co. ,London.

網路資料
何展旭,2010,工會法修法爭議之分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7189,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李子星,2009,關於德國工會及勞動關係現狀的考察與思考。
http://politics.csscipaper.com/china/gonghui/351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克勞遜,2010,美國工會狀況及其復興戰略,《國外理論動態》第5期。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6/160386.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5/24。
林燕玲,2008,沒有工會,市場經濟就不能正常運作—德國工會參與協調勞資關係的借鑒和啟示。http://www.gdlaowei.com/a/opinion/research/200803/11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美國工會的發展演變
http://www.51labour.com/labour-law/show-1548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楊通軒,2005,非典型僱用關係之探討-以勞動派遣為例,國政研究報告。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4/SS-R-094-008.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德國工會罷工講究策略
http://www.archcy.com/focus/laodongjie/e613a1218ec7d9f4,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衛民,2010,新「工會法」重要修法內容與對勞資關係衝擊之研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2/7993,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衛民,2010,新「勞資爭議處理法」重要修正內容與對勞資關係影響之研究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2/8129,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鄭橋,2007,日本與德國的工會模式,《商務周刊》。
http://www.worldlabour.org/chi/node/199,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龔小夏,2008,發展與穩定:美國工會的角色(一),《領導者》。
http://www.tangben.com/20102/usgonghui1.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龔小夏,2009,美國工會:從無產階級到中產階級的道路,《作者博客》。
http://www.epochtimes.com/b5/9/1/17/n2400195.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ALFS_SUMTAB#,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docs/eiro/tn0904019s/tn0904019s.pdf,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eiro/studies/tn1004019s/de1004019q.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eiro/country/germany_3.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5/21。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eiro/2011/03/articles/de1103019i.htm,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boeckler.de/pdf/pub_datenkarte_brd_2011_en.pdf,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unionstats.gsu.edu/,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bls.gov/news.release/pdf/union2.pdf,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en.wikipedia.org/wiki/AFL-CIO#cite_note-AFLMembership2008-0,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www.changetowin.org/,最後瀏覽日期:2012/06/14。
http://en.dgb.de/member-unions,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artbrut.dyu.edu.tw/bainbain/PDF/HR_ch14.pdf,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85%A8%E5%9C%8B%E7%B8%BD%E5%B7%A5%E6%9C%83,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www.cfl.org.tw/page1.aspx?no=100100204112638212&step=1&newsno=100110419121808970,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www.tpfl.org.tw/introduction.php,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www.tctu.org.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73823,最後瀏覽日期:2012/07/22。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minguobagong/detail_2010_05/29/1565846_0.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2/07/02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