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信任關係」的重新思考:SPA美容師的關係建構與行動意義
Rethinking "Trust Relations" : The relation building and meanings of action of SPA Beautician
作者 陳宇婷
貢獻者 苗延威
陳宇婷
關鍵詞 信任關係
消費行為的內化
勞動策略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4:27:00 (UTC+8)
摘要 SPA美容產業為一個高度強調一對一服務關係的產業,它彰顯出人際建構和經濟活動的相互關係,也提供了一個頗具討論意義的個案。筆者詢問許多消費者「為何持續指定同一位SPA美容師服務」時,發現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會提到「因為我給她服務久了」,然而,這答案背後隱藏了哪些意義?過去的文獻指出,「信任感」是消費者持續消費的重要因素,但卻沒有具體交代消費者和特定服務者之間情感建立的過程和細節,讓SPA美容師的專業、雙方的情感化約為SPA美容業者得以預期的資產;「服務久了」也成為消費者和特定服務者長期接觸下,自然產生的結果。於是,筆者將以SPA美容師、消費者的深入訪談為基礎,並藉由田野觀察兩者間的互動,揭示消費者和特定服務者之間情感建構過程中的行動意義及雙方關係的內容。
本文指出,「服務久了」這答案背後隱藏著不同的意義,包括消費者對於特定服務者的信任、依賴和人情壓力等。而消費者所產生的人情壓力呈顯出的不僅是買賣雙方建立於專業技能和知識上的信任關係,還包含了情誼上的信任關係,但卻並非過去文獻所指出「自然而然」的情感絕對化發展,而是業者及服務者透過各種要素建構而成的。
SPA美容師會透過許多方式將消費者「內化」為自己的客人,並將自己的專業作為一種策略,把銷售的商業行為轉化為關心性的鼓勵行為,以及知識性的教導行為,這同時增加了消費者對於SPA美容師的信任,也可以解除SPA美容師在進行銷售時的尷尬。業者也為了助於SPA美容師和消費者建立信任關係,而採行多重又矛盾的勞動策略。這樣的勞動控制也導致SPA美容師的身體被作為一種媒介,而且具載了多重的角色。SPA美容師的關懷者角色,讓消費者因受惠而產生人情壓力,進而「不好意思」更換服務者。雙方長時間所建立出擬似「朋友」的關係,也讓消費者對於更換SPA美容師一事產生忠誠與背叛之間的考量。
參考文獻 Abbott,Pamela and Wallace ,Claire. (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余智敏、陳素梅、張君玫譯。台北市:巨流。
Barcan, R. (2004) Nudity:A cultural anatomy. New York:Berg.
Benson, Susan(1986),“Counter Culture: Saleswomen, Managers, and Customers in American Department Stores 1890-1940”,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Bitner, M. J., B. H. Booms, and M. S. Tetreault (1990), “The Service Encounter: Diagnosing Favorableand Unfavorable Incidents.”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No.1, pp.71-84.
Bove, L. L. and L. W. Johnson (2000), “A Customer-Service Worker Relationship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11, No.5, pp.491-505.
Crosby, L. A., K. R. Evans, and D. Cowles (1990),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s Selling: 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No.3, pp.68-81.
Dabholkar, P. A. and R. P. Bagozzi (2002) “An AttitudinalModel of Technology-Based Self-Service:Moderating Effects of Consumer Traits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Science, 30, No.3, pp.184-201.
De Bonneville (1998) The Book of the Bath. Jane Brenton,trans. London:Thames and Hudson.
Deborah, Leslie(2002),“Gender, retail Employment and the Clothing Commodity Chain ,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9(1): 61-76.
Dejean , Joan(2006) 《原來,我們的生活很巴黎—13個創造歷史的時尚創意》。顏湘如譯。台北:天下文化。
Deutschi, M.(1958). Trust and suspicion,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2(4),265-279.
Doney, P. M. and J. P. Cannon (1997) “An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rust in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In Journal of Marketing, 61, No.2, pp.35-51.
Fulvia Zambon(2001),“Spa Wars”,Fortune,p.211-p.216
Garbarino, E. andM. S. Johnson (1999), “The Different Roles of Satisfaction, Trust, and Commitment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63, No.2, pp.70-87.
Giddens, Antony(1998)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旭東、方文譯。北京:三聯書店。
Giddens, Anthony. and Christopher Pierson. (2000)《現代性──吉豋斯訪談錄》。尹宏毅譯。北京新華出版社。
Giddens, Anthony. (2001) 《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欲》。周素鳳譯。台北,巨流。
Giddens, Anthony. (2002)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東旭、方文譯。台北:左岸。
Goffman, E. (1963)Stima︰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Graydon,Shari(2006) 《別和外表過不去》。王慧雲譯。台北市:天下。
Gutek, A. B., D. A. Bhappu, A.M. Liao-Troth, and B. Cherry (1999), “Distinguishing between ServiceRelationships and Encounters.” I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4, No.2, pp.218-33.
Gwinnell , Esther(1999) 《愛上電子情人--網路親密接觸完全攻略本》。何修宜譯。台北:商周出版:49-50。
Henry, Robert D./ Taylor, Julie D.(2006) Spa: The Sensuous Experience.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Ltd .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No.3, pp.68-81.
Johnson-George C. E. and W. C. Swap (1982),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Interpersonal Trust: Construction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Assess Trust in a Specific Oth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 43, pp.1306-17.
Kramer , Klaus(2001)《歐洲洗浴文化史》。江帆譯。海南出版。
Leidner, R. (1993)Fast Food, Fast Talk: Service Work and the Routin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fland, L. H. (1973) A World of Strangers: Order and Action in Urban Public Space. New York, Basic Books.
Luhmann, N. (1979), Trust and Power, 1st Edition, Chichester, UK: Wiley.
McAllister, D. J. (1995), “Affect- and Cognition-Based Trust as Foundations for Interpersonal Cooperationin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8, No.1, pp.24-59.
Moorman C., Zaltman G.. & Deshpande R., 1992,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viders    and Users of Market Research: The Dynamics of Trust Within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19,pp.314-328.
Morgan, R. M. and S. D. Hunt. (1994)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In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No.3, pp.20-38.
Nooteboom, B., H. Berger, and N. G. Noorderhaven (1997) “Effect of Trust and Governance on Relational Ris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 No.2, pp.308-38.
Rotter, J. B., “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 Journal Personality, Vol. 35, No. 4, 1967, pp. 651-665
Tisserand, Robert(2001)《芳香療法的藝術》。林榆譯。台北:世茂。
Troeller, Linda(2004)SPA JOURNEY for Body Mind and Soul. Power House Cultural Entertainment, Inc.
Tsui, Bonnie(2001),“Soul asylum at the spa”,advertising Age(72).
天下雜誌編輯部(1999),〈企業家看經濟前景-揮別陰霾謹慎前進〉,《天下雜誌》1000 大156特刊,台北:天下雜誌:71-78。
方世榮、陳連勝、張雅婷(2008) 〈消費者關係傾向與關係品質之探討─以科技介入與涉入程度為干擾變項〉,《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六十期:1-38。
石田浩(1992)「工業化條件」,收錄於《谷蒲孝雄編》,〈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33-58,台北:人間。
何恭上(1995)《希臘羅馬神話》,台北:藝術圖書。
何靜子(1978)《現代女性百科全書》,台北:怒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738-807。
何靜子(1978:778)《現代女性百科全書》,台北:怒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品璇(2005) 〈以體驗經濟觀點探討SPA業環境設計因素之研究〉,高雄市:樹德科大應設所碩論。
吳品璇、陳逸杰(2005)〈從SPA消費現象探討身體概念的轉變〉,《2005永續與文化創意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吳進泰(1994) 〈製造業地位之變遷及其結構的變化〉,《台灣經濟研究期刊》17(7):18-26。
吳曉琪(2003)〈從性慾物體到性感主體:Spa 熱潮與踰越/愉悅的身體型塑政治〉, 發表於《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
李大正、楊靜利(2004)〈台灣地區婦女勞動參與類型與歷程之變遷〉,《人口學刊》第28期:109-134。
李永熾(1994) 《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2》(1966-1978),業強出版社。
李秀蓮(1989)(時為資生堂美容部長),〈更新膠原蛋白-明麗新主張〉,《健康世界》。
李秋香、王惠美(2007)《美膚》,啟英文化出版。
李淳廉,(2002)《精油魔法初體驗—我的第一瓶精油》,朱雀文化。
李筱峰(1999) 《台灣史100件大事》,台北市:玉山社。
李慧芳(2008)〈美麗面具下的勞動:以美容師為例〉,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芷聿(2010)《精油大全:圖說與應用(新修版)-Natural Life 2》,大樹林出版公司。
周月英(1995)〈女性消費與女體論述的辯證關係〉,《廣告雜誌》,55:14-16。
林忠正(1988) 〈初入勞動市場階段之工資性別差異〉,《經濟論文叢刊》,第16期:305-322。
姜柏丞(2002)〈生活型態與都會型Spa接受程度關聯性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柯素真(1986)〈台灣化妝品工業之概況〉,《產業經濟》 64:9-36。
柳湘琦(2001)《初戀SPA精華版─專家帶路心動首選TOP 19》,宏碩文化。
洪慕藍(2006)〈美容SPA產業營業模式與消費者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高雄: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南號(1986) 《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張小虹(1993) 《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市:時報文化。
張文信(2000:51) 〈西洋繪畫藝術中『沐浴』的身心靈與空間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論文。
張文信(2001)〈西洋繪畫藝術中沐浴的身心靈與空間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碩士學位論文。
張文彬(2000) 《新營舊影專輯》,新營市公所。
張晉芬(1995) 〈產業性別職業隔離的檢驗與分析〉,收錄於張晉芬、曾瑞鈴主編,《美國與台灣社會結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99-126。
張晉芬、蔡瑞明(2006:125)《台灣全志》卷九,〈社會志、勞動力與勞動市場篇〉,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張曼娟(2002),〈以香油膏我的身〉,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
莊永明(2004:92) 《台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陳克強(2004) 《心理學》,台北:千華圖書出版公司。
陳明莉(2010) 〈女性裸裎經驗的脈絡梳理與身體意象:裸湯之田野研究〉,收錄於《身體再思考女人與老化》,高雄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明莉(2010)《身體再思考:女人與老化》,高雄:巨流。
陳冠廷 (2009) 〈高雄縣市美容護膚SPA服務接觸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研君(2003)〈探索通往心靈的消費-SPA〉,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研君(2010)《發現城市心靈庇護所-SPA》,台北:台灣書房。
陳紀光(2000:35) 《台灣髮容-林罔市的回顧與發展》:台灣美容技術研究協會。
陳美華(2006)〈公開的勞務,私人的性與身體:在性工作中協商性與工作的女人〉,《台灣社會學》,第11期:1-55。
陳韋臻(2011) 〈當代藝術的性政治:論珍妮.薩維爾繪畫中身體疆界的逾越〉,收錄於蔣雨芳主編,《現代美術學報》(21期),台北市立美術館。
陳淑娟(2003)〈美容證照制度改革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業博士論文。
童玲(1962年),〈夏日美容的訣竅〉,《衛生雜誌》239期。
曾鈺涓(2005) 〈女性身體與藝術創作—從「美的象徵」到「主體意義」的呈現〉,收錄於《婦研縱橫》(第74期),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
華盛工作室(2008)《丙級美容技能檢定學術科題庫解析》 (第10版/附測驗卷/即測光碟),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華盛工作室(2008) 《丙級美容技能檢定學術科題庫解析》, 全華圖書。
華盛工作室(2008) 《丙級美容技能檢定學術科題庫解析》,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宜純(2003) 〈美容與美髮沙龍店長專業能力分析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系博士論文。
黃宜純、詹慧珊、王稚旋(2005)〈美容從業人員在職進修之探討〉,《餐旅暨家政學刊》,2(2):269-288。
黃金益(1998) 〈各國證照制度及技能檢定特色〉,收錄於《就業與訓練》:76。
黃筱婷(2003) 〈尋求/馴囚-健身俱樂部參與者健康與休閒的消費實踐〉,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進福(1999) 〈電視塑身美容廣告:傳統電視與有線電視購物頻道的文本.分析與比較〉,《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
楊碧川(1992) 《台灣歷史年表》,台北:自立晚報。
楊澤(1999) 《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時報出版。
葉立誠(2002) 〈二十世紀台灣服飾—變遷因素之探討〉,收錄於《台灣文獻》(第五十三卷 第二期),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詹慧珊(1989) 〈我國高職美容教育之調查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郁芝(1991) 《美髮理論與實習(下)》,台北:矩陣。
劉還月(1997) 《台灣產業誌》,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
劉珏吟(2005) 〈Spa工作者之身心勞動與社會流動〉,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孟珈(2008) 《台灣女性時尚雜誌內容、發展與現況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蔡美雀(1995) 《再造女人媚麗》,台北:九儀出版社。
蔡郁俐(2009) 〈從胭脂水粉到醫學美容:戰後以來美化女性臉龐的論述〉,高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
蔡淑鈴(1987) 〈職業隔離現象與教育成就:性別之比較分析〉,《中國社會學刊》,第11 期春季:61-91。
蔡瑞明(1999) 〈台灣、美國與日本社會流動的結構分析〉,《台灣社會學刊22》:83-125。
蔡瑞明、林大森(2000) 〈教育與勞力市場的連結:以台灣的教育分流為例〉,收錄於劉兆佳等編,《市場、階級與政治:變遷中的華人社會》:143-190,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鄭玉琴(2004) 《天然草本美膚面膜》,中國紡織出版社。
蕭峰雄(1995) 〈我國七0年代以來產業結構變動、對外投資及國際分工〉,《台灣經濟233》:15-36。
賴威嬑 (2005)〈女性消費者對day Spa商店印象與再購意願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化元(1992)《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II》(1979-1988),台北:業強出版。
謝嘉梁(2005) 《古情綿綿 老台灣柑仔店特展專輯》,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簡慧鐘(1997) 〈解讀性別化的身體空間—以國際美容事業為例〉,桃園縣: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藍佩嘉(1998)〈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台灣社會學研究》,2:47-81,南港:中研院社會所。
羅秀華 (2004) 《台灣的老行業》,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相關網址:
Aveda肯夢新純淨生活屋的廣告文宣,參閱於貴公司的網站:http://www.canmeng.com.tw/?p=forum-post&b=0&i=4
Being SPA,網址:http://www.beingspa.com.tw
SHISEIDO網址:http://www.shiseido.com.tw/
SPA College的網址:http://www.spacollege.com.tw/welcome.html
山野美容專門學校,網址:http://www.yamano-bc.jp/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所做的「台灣雜誌出版產業調查研究報告」。網址: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28962&ctNode=3741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學會網址,網址:http://www.cscsm.org.tw/
日本的「京都美容專門學校」,網址: http://www.kyobe.ac.jp/about/history.html
台中SPA-M.Li SPA 媚力晶殿美容美體機構,網址: http://www.hallies.com.tw/profile/index.php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網址: http://www.newmanvd.com/show/information/d_winter/d_index-0.htm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址: 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148&mid=530&itemid=5192
台灣資生堂(SHISEIDOS)企業網站。網址:http://www.shiseido.com.tw/
伊美美容教育機構,網址:http://www.em-edu.com.tw/webpage.php?id=113
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網址: http://www.labor.gov.tw/level.asp?contentURL=./service/textcontent2.asp&parent=7&rfnbr=2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網址:http://www.labor.gov.tw/
行政院衛生署,網址: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佐登妮絲,網址:http://www.jourdeness.com.tw/hot.html
佳麗寶化妝品(懷舊廣告),網址:http://mymedia.yam.com/m/2588856
東方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網站,網址:http://www.kanebo-tw.net/
東儀完美女人SPA,網址:http://beautyspa914.pixnet.net/blog
肯夢AVEDA,網址:http://www.dneness.com.tw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網址:http://khd.kcg.gov.tw/
國際SPA協會(Intelligent Spas)網址:http://www.insyst.com.tw
媚登峯的沿革網址:http://www.trustme.com.tw/aboutus/histroy1.aspx?cid=2
登琪爾企業,網址:http://www.enjoyspa.com/
聖境香氛園,網址:http://lvbspa.so-buy.com/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294549
歐蕾(OLAY)公司廣告影片網址:http://mymedia.yam.com/m/2588856

訪談記錄:
A1S,2010年6月12日訪談。
A1S1,2010年6月12日訪談。
A1WA,2010年2月20日訪談。
A1WB,2011年1月20日訪談。
A1WC,2011年1月20日訪談。
A1WD,2011年1月20日訪談。
A1WE,2010年2月14日訪談。
A1WF,2012年4月30日訪談。
A2S,2011年3月17日訪談。
A2WA,2011年3月17日訪談。
A2WB,2011年3月17日訪談。
A2WC,2012年4月30日訪談。
CA1A,2010年2月16日訪談。
CA2B,2012年2月16日訪談。
CA2C,2011年6月12日訪談。
CA2D,2012年5月10日訪談。
CA2E,2012年5月10日訪談。
CA1M,2010年6月12日訪談。
CA2M,2011年2月16日訪談。
S1,2011年2月14日訪談。
S2,2011年2月14日訪談。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98254007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54007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http://dx.doi.org/http://dx.doi.org/10.1016/j.jbankfin.2011.01.018
dc.contributor.advisor 苗延威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宇婷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宇婷zh_TW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Oct-2012 14:27:00 (UTC+8)-
dc.date.available 30-Oct-2012 14:27:0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4:27:0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25400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95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25400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SPA美容產業為一個高度強調一對一服務關係的產業,它彰顯出人際建構和經濟活動的相互關係,也提供了一個頗具討論意義的個案。筆者詢問許多消費者「為何持續指定同一位SPA美容師服務」時,發現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會提到「因為我給她服務久了」,然而,這答案背後隱藏了哪些意義?過去的文獻指出,「信任感」是消費者持續消費的重要因素,但卻沒有具體交代消費者和特定服務者之間情感建立的過程和細節,讓SPA美容師的專業、雙方的情感化約為SPA美容業者得以預期的資產;「服務久了」也成為消費者和特定服務者長期接觸下,自然產生的結果。於是,筆者將以SPA美容師、消費者的深入訪談為基礎,並藉由田野觀察兩者間的互動,揭示消費者和特定服務者之間情感建構過程中的行動意義及雙方關係的內容。
本文指出,「服務久了」這答案背後隱藏著不同的意義,包括消費者對於特定服務者的信任、依賴和人情壓力等。而消費者所產生的人情壓力呈顯出的不僅是買賣雙方建立於專業技能和知識上的信任關係,還包含了情誼上的信任關係,但卻並非過去文獻所指出「自然而然」的情感絕對化發展,而是業者及服務者透過各種要素建構而成的。
SPA美容師會透過許多方式將消費者「內化」為自己的客人,並將自己的專業作為一種策略,把銷售的商業行為轉化為關心性的鼓勵行為,以及知識性的教導行為,這同時增加了消費者對於SPA美容師的信任,也可以解除SPA美容師在進行銷售時的尷尬。業者也為了助於SPA美容師和消費者建立信任關係,而採行多重又矛盾的勞動策略。這樣的勞動控制也導致SPA美容師的身體被作為一種媒介,而且具載了多重的角色。SPA美容師的關懷者角色,讓消費者因受惠而產生人情壓力,進而「不好意思」更換服務者。雙方長時間所建立出擬似「朋友」的關係,也讓消費者對於更換SPA美容師一事產生忠誠與背叛之間的考量。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問題的提出 1
一、 前言 1
二、 文獻回顧與問題意識 3
1. 「信任感」的相關定義 4
2. 過去相關研究回顧 5
三、 回答問題的方法 9
第二章 來自「專業」的信任關係 20
一、 美容觀念改變:專家角色的重新定位 20
二、 SPA美容師專業資格的建立 27
1. 國家證照制度 27
2. 學校教育 33
3. 職業訓練 36
三、 專業與利益的重新思考 39
1. SPA美容師專業地位的形塑 40
2. 「交易」轉化為「助人」的行動策略 49
四、 小結 53
第三章 網絡的強化與信任關係 54
一、 「情感性信任感」的再思考:她是我的「朋友」? 55
二、 人情與利益的鑲嵌 59
三、 SPA美容中心的獎酬制度 64
四、 小結 67
第四章 私密身心的信任交換 68
一、 「鏡像身體」:SPA美容師的身體展現 68
二、 消費者身心禁地邊界的建構 72
1. SPA空間性別化 72
2. 「秘密互換」:SPA美容師的自我揭露 79
三、 小結 83
第五章 結論 84
一、 SPA美容師扮演的多重角色 84
二、 專業、情感與人情的共存 86
參考文獻: 89

圖表目錄
表格一 田野場域與時間介紹 10
表格二 受訪者速描 13
表格三「美容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考試內容 31
表格四「美容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考試內容 32

圖 一「85夢想成真髮藝創作整粧護膚技術大會」 26
圖 二「86年代美與健康研修會」 26
圖 三 彰化市大慶高職美容科使用之教材 35
圖 四 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的「身心壓力管理」課程 36
圖 五 大型連鎖SPA美容中心的受訓流程 37
圖 六 耳燭療程,展現了SPA療程的多元性 43
圖 七 顧客資料表 45

圖 九 五行精油 47
圖 十 客人在療程過後和SPA美容師談天的情景 52
圖 十一 2010年8月4日文心分店新品發表會現場 53
圖 十二 媚力晶殿SPA美容中心 73
圖 十三 SPA美容中心的庭園景觀設計 73
圖 十四 SPA美容中心的水療設計 74
圖 十五 SPA美容中心擬天然泉水的設計 75
圖 十六 SPA美容中心清潔管理表 76
圖 十七 東南亞RESORT SPA所用的廣告照片 78
圖 十八SPA美容中心的VILLA包廂 7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5400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信任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消費行為的內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動策略zh_TW
dc.title (題名) 「信任關係」的重新思考:SPA美容師的關係建構與行動意義zh_TW
dc.title (題名) Rethinking "Trust Relations" : The relation building and meanings of action of SPA Beautici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bbott,Pamela and Wallace ,Claire. (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余智敏、陳素梅、張君玫譯。台北市:巨流。
Barcan, R. (2004) Nudity:A cultural anatomy. New York:Berg.
Benson, Susan(1986),“Counter Culture: Saleswomen, Managers, and Customers in American Department Stores 1890-1940”,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Bitner, M. J., B. H. Booms, and M. S. Tetreault (1990), “The Service Encounter: Diagnosing Favorableand Unfavorable Incidents.”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No.1, pp.71-84.
Bove, L. L. and L. W. Johnson (2000), “A Customer-Service Worker Relationship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11, No.5, pp.491-505.
Crosby, L. A., K. R. Evans, and D. Cowles (1990),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s Selling: 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No.3, pp.68-81.
Dabholkar, P. A. and R. P. Bagozzi (2002) “An AttitudinalModel of Technology-Based Self-Service:Moderating Effects of Consumer Traits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Science, 30, No.3, pp.184-201.
De Bonneville (1998) The Book of the Bath. Jane Brenton,trans. London:Thames and Hudson.
Deborah, Leslie(2002),“Gender, retail Employment and the Clothing Commodity Chain ,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9(1): 61-76.
Dejean , Joan(2006) 《原來,我們的生活很巴黎—13個創造歷史的時尚創意》。顏湘如譯。台北:天下文化。
Deutschi, M.(1958). Trust and suspicion,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2(4),265-279.
Doney, P. M. and J. P. Cannon (1997) “An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rust in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In Journal of Marketing, 61, No.2, pp.35-51.
Fulvia Zambon(2001),“Spa Wars”,Fortune,p.211-p.216
Garbarino, E. andM. S. Johnson (1999), “The Different Roles of Satisfaction, Trust, and Commitment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63, No.2, pp.70-87.
Giddens, Antony(1998)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旭東、方文譯。北京:三聯書店。
Giddens, Anthony. and Christopher Pierson. (2000)《現代性──吉豋斯訪談錄》。尹宏毅譯。北京新華出版社。
Giddens, Anthony. (2001) 《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欲》。周素鳳譯。台北,巨流。
Giddens, Anthony. (2002)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東旭、方文譯。台北:左岸。
Goffman, E. (1963)Stima︰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Graydon,Shari(2006) 《別和外表過不去》。王慧雲譯。台北市:天下。
Gutek, A. B., D. A. Bhappu, A.M. Liao-Troth, and B. Cherry (1999), “Distinguishing between ServiceRelationships and Encounters.” I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4, No.2, pp.218-33.
Gwinnell , Esther(1999) 《愛上電子情人--網路親密接觸完全攻略本》。何修宜譯。台北:商周出版:49-50。
Henry, Robert D./ Taylor, Julie D.(2006) Spa: The Sensuous Experience.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Ltd .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No.3, pp.68-81.
Johnson-George C. E. and W. C. Swap (1982),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Interpersonal Trust: Construction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Assess Trust in a Specific Oth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 43, pp.1306-17.
Kramer , Klaus(2001)《歐洲洗浴文化史》。江帆譯。海南出版。
Leidner, R. (1993)Fast Food, Fast Talk: Service Work and the Routin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fland, L. H. (1973) A World of Strangers: Order and Action in Urban Public Space. New York, Basic Books.
Luhmann, N. (1979), Trust and Power, 1st Edition, Chichester, UK: Wiley.
McAllister, D. J. (1995), “Affect- and Cognition-Based Trust as Foundations for Interpersonal Cooperationin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8, No.1, pp.24-59.
Moorman C., Zaltman G.. & Deshpande R., 1992,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viders    and Users of Market Research: The Dynamics of Trust Within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19,pp.314-328.
Morgan, R. M. and S. D. Hunt. (1994)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In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No.3, pp.20-38.
Nooteboom, B., H. Berger, and N. G. Noorderhaven (1997) “Effect of Trust and Governance on Relational Ris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 No.2, pp.308-38.
Rotter, J. B., “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 Journal Personality, Vol. 35, No. 4, 1967, pp. 651-665
Tisserand, Robert(2001)《芳香療法的藝術》。林榆譯。台北:世茂。
Troeller, Linda(2004)SPA JOURNEY for Body Mind and Soul. Power House Cultural Entertainment, Inc.
Tsui, Bonnie(2001),“Soul asylum at the spa”,advertising Age(72).
天下雜誌編輯部(1999),〈企業家看經濟前景-揮別陰霾謹慎前進〉,《天下雜誌》1000 大156特刊,台北:天下雜誌:71-78。
方世榮、陳連勝、張雅婷(2008) 〈消費者關係傾向與關係品質之探討─以科技介入與涉入程度為干擾變項〉,《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六十期:1-38。
石田浩(1992)「工業化條件」,收錄於《谷蒲孝雄編》,〈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33-58,台北:人間。
何恭上(1995)《希臘羅馬神話》,台北:藝術圖書。
何靜子(1978)《現代女性百科全書》,台北:怒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738-807。
何靜子(1978:778)《現代女性百科全書》,台北:怒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品璇(2005) 〈以體驗經濟觀點探討SPA業環境設計因素之研究〉,高雄市:樹德科大應設所碩論。
吳品璇、陳逸杰(2005)〈從SPA消費現象探討身體概念的轉變〉,《2005永續與文化創意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吳進泰(1994) 〈製造業地位之變遷及其結構的變化〉,《台灣經濟研究期刊》17(7):18-26。
吳曉琪(2003)〈從性慾物體到性感主體:Spa 熱潮與踰越/愉悅的身體型塑政治〉, 發表於《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
李大正、楊靜利(2004)〈台灣地區婦女勞動參與類型與歷程之變遷〉,《人口學刊》第28期:109-134。
李永熾(1994) 《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2》(1966-1978),業強出版社。
李秀蓮(1989)(時為資生堂美容部長),〈更新膠原蛋白-明麗新主張〉,《健康世界》。
李秋香、王惠美(2007)《美膚》,啟英文化出版。
李淳廉,(2002)《精油魔法初體驗—我的第一瓶精油》,朱雀文化。
李筱峰(1999) 《台灣史100件大事》,台北市:玉山社。
李慧芳(2008)〈美麗面具下的勞動:以美容師為例〉,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芷聿(2010)《精油大全:圖說與應用(新修版)-Natural Life 2》,大樹林出版公司。
周月英(1995)〈女性消費與女體論述的辯證關係〉,《廣告雜誌》,55:14-16。
林忠正(1988) 〈初入勞動市場階段之工資性別差異〉,《經濟論文叢刊》,第16期:305-322。
姜柏丞(2002)〈生活型態與都會型Spa接受程度關聯性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柯素真(1986)〈台灣化妝品工業之概況〉,《產業經濟》 64:9-36。
柳湘琦(2001)《初戀SPA精華版─專家帶路心動首選TOP 19》,宏碩文化。
洪慕藍(2006)〈美容SPA產業營業模式與消費者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高雄: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南號(1986) 《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張小虹(1993) 《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市:時報文化。
張文信(2000:51) 〈西洋繪畫藝術中『沐浴』的身心靈與空間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論文。
張文信(2001)〈西洋繪畫藝術中沐浴的身心靈與空間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碩士學位論文。
張文彬(2000) 《新營舊影專輯》,新營市公所。
張晉芬(1995) 〈產業性別職業隔離的檢驗與分析〉,收錄於張晉芬、曾瑞鈴主編,《美國與台灣社會結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99-126。
張晉芬、蔡瑞明(2006:125)《台灣全志》卷九,〈社會志、勞動力與勞動市場篇〉,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張曼娟(2002),〈以香油膏我的身〉,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
莊永明(2004:92) 《台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陳克強(2004) 《心理學》,台北:千華圖書出版公司。
陳明莉(2010) 〈女性裸裎經驗的脈絡梳理與身體意象:裸湯之田野研究〉,收錄於《身體再思考女人與老化》,高雄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明莉(2010)《身體再思考:女人與老化》,高雄:巨流。
陳冠廷 (2009) 〈高雄縣市美容護膚SPA服務接觸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研君(2003)〈探索通往心靈的消費-SPA〉,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研君(2010)《發現城市心靈庇護所-SPA》,台北:台灣書房。
陳紀光(2000:35) 《台灣髮容-林罔市的回顧與發展》:台灣美容技術研究協會。
陳美華(2006)〈公開的勞務,私人的性與身體:在性工作中協商性與工作的女人〉,《台灣社會學》,第11期:1-55。
陳韋臻(2011) 〈當代藝術的性政治:論珍妮.薩維爾繪畫中身體疆界的逾越〉,收錄於蔣雨芳主編,《現代美術學報》(21期),台北市立美術館。
陳淑娟(2003)〈美容證照制度改革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業博士論文。
童玲(1962年),〈夏日美容的訣竅〉,《衛生雜誌》239期。
曾鈺涓(2005) 〈女性身體與藝術創作—從「美的象徵」到「主體意義」的呈現〉,收錄於《婦研縱橫》(第74期),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
華盛工作室(2008)《丙級美容技能檢定學術科題庫解析》 (第10版/附測驗卷/即測光碟),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華盛工作室(2008) 《丙級美容技能檢定學術科題庫解析》, 全華圖書。
華盛工作室(2008) 《丙級美容技能檢定學術科題庫解析》,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宜純(2003) 〈美容與美髮沙龍店長專業能力分析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系博士論文。
黃宜純、詹慧珊、王稚旋(2005)〈美容從業人員在職進修之探討〉,《餐旅暨家政學刊》,2(2):269-288。
黃金益(1998) 〈各國證照制度及技能檢定特色〉,收錄於《就業與訓練》:76。
黃筱婷(2003) 〈尋求/馴囚-健身俱樂部參與者健康與休閒的消費實踐〉,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進福(1999) 〈電視塑身美容廣告:傳統電視與有線電視購物頻道的文本.分析與比較〉,《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
楊碧川(1992) 《台灣歷史年表》,台北:自立晚報。
楊澤(1999) 《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時報出版。
葉立誠(2002) 〈二十世紀台灣服飾—變遷因素之探討〉,收錄於《台灣文獻》(第五十三卷 第二期),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詹慧珊(1989) 〈我國高職美容教育之調查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郁芝(1991) 《美髮理論與實習(下)》,台北:矩陣。
劉還月(1997) 《台灣產業誌》,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
劉珏吟(2005) 〈Spa工作者之身心勞動與社會流動〉,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孟珈(2008) 《台灣女性時尚雜誌內容、發展與現況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蔡美雀(1995) 《再造女人媚麗》,台北:九儀出版社。
蔡郁俐(2009) 〈從胭脂水粉到醫學美容:戰後以來美化女性臉龐的論述〉,高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
蔡淑鈴(1987) 〈職業隔離現象與教育成就:性別之比較分析〉,《中國社會學刊》,第11 期春季:61-91。
蔡瑞明(1999) 〈台灣、美國與日本社會流動的結構分析〉,《台灣社會學刊22》:83-125。
蔡瑞明、林大森(2000) 〈教育與勞力市場的連結:以台灣的教育分流為例〉,收錄於劉兆佳等編,《市場、階級與政治:變遷中的華人社會》:143-190,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鄭玉琴(2004) 《天然草本美膚面膜》,中國紡織出版社。
蕭峰雄(1995) 〈我國七0年代以來產業結構變動、對外投資及國際分工〉,《台灣經濟233》:15-36。
賴威嬑 (2005)〈女性消費者對day Spa商店印象與再購意願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化元(1992)《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II》(1979-1988),台北:業強出版。
謝嘉梁(2005) 《古情綿綿 老台灣柑仔店特展專輯》,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簡慧鐘(1997) 〈解讀性別化的身體空間—以國際美容事業為例〉,桃園縣: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藍佩嘉(1998)〈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台灣社會學研究》,2:47-81,南港:中研院社會所。
羅秀華 (2004) 《台灣的老行業》,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相關網址:
Aveda肯夢新純淨生活屋的廣告文宣,參閱於貴公司的網站:http://www.canmeng.com.tw/?p=forum-post&b=0&i=4
Being SPA,網址:http://www.beingspa.com.tw
SHISEIDO網址:http://www.shiseido.com.tw/
SPA College的網址:http://www.spacollege.com.tw/welcome.html
山野美容專門學校,網址:http://www.yamano-bc.jp/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所做的「台灣雜誌出版產業調查研究報告」。網址: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28962&ctNode=3741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學會網址,網址:http://www.cscsm.org.tw/
日本的「京都美容專門學校」,網址: http://www.kyobe.ac.jp/about/history.html
台中SPA-M.Li SPA 媚力晶殿美容美體機構,網址: http://www.hallies.com.tw/profile/index.php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網址: http://www.newmanvd.com/show/information/d_winter/d_index-0.htm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址: 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148&mid=530&itemid=5192
台灣資生堂(SHISEIDOS)企業網站。網址:http://www.shiseido.com.tw/
伊美美容教育機構,網址:http://www.em-edu.com.tw/webpage.php?id=113
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網址: http://www.labor.gov.tw/level.asp?contentURL=./service/textcontent2.asp&parent=7&rfnbr=2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網址:http://www.labor.gov.tw/
行政院衛生署,網址: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佐登妮絲,網址:http://www.jourdeness.com.tw/hot.html
佳麗寶化妝品(懷舊廣告),網址:http://mymedia.yam.com/m/2588856
東方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網站,網址:http://www.kanebo-tw.net/
東儀完美女人SPA,網址:http://beautyspa914.pixnet.net/blog
肯夢AVEDA,網址:http://www.dneness.com.tw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網址:http://khd.kcg.gov.tw/
國際SPA協會(Intelligent Spas)網址:http://www.insyst.com.tw
媚登峯的沿革網址:http://www.trustme.com.tw/aboutus/histroy1.aspx?cid=2
登琪爾企業,網址:http://www.enjoyspa.com/
聖境香氛園,網址:http://lvbspa.so-buy.com/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294549
歐蕾(OLAY)公司廣告影片網址:http://mymedia.yam.com/m/2588856

訪談記錄:
A1S,2010年6月12日訪談。
A1S1,2010年6月12日訪談。
A1WA,2010年2月20日訪談。
A1WB,2011年1月20日訪談。
A1WC,2011年1月20日訪談。
A1WD,2011年1月20日訪談。
A1WE,2010年2月14日訪談。
A1WF,2012年4月30日訪談。
A2S,2011年3月17日訪談。
A2WA,2011年3月17日訪談。
A2WB,2011年3月17日訪談。
A2WC,2012年4月30日訪談。
CA1A,2010年2月16日訪談。
CA2B,2012年2月16日訪談。
CA2C,2011年6月12日訪談。
CA2D,2012年5月10日訪談。
CA2E,2012年5月10日訪談。
CA1M,2010年6月12日訪談。
CA2M,2011年2月16日訪談。
S1,2011年2月14日訪談。
S2,2011年2月14日訪談。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1016/j.jbankfin.2011.01.018en_US
dc.doi.uri (DOI) http://dx.doi.org/http://dx.doi.org/10.1016/j.jbankfin.2011.01.018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