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共對臺心理戰策略與臺澎防衛作戰因應之研究
Research for the response of Taiwan and penghu about China`s psychological warfare strategy
作者 黃素芳
貢獻者 朱新民
黃素芳
關鍵詞 心理戰
國家戰略
反分裂國家法
臺海危機
臺澎防衛作戰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5:26:58 (UTC+8)
摘要 心理戰不論在軍事與非軍事領域中,都是國家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兩岸自開放大陸探親二十餘年來,交流日益密切,中共一方面積極與我經貿合作,一再強調兩岸未來應朝向協商與和平談判方式進行,另方面又以《反分裂國家法》之法律將兩岸關係縮限為內政問題,並以武力威嚇為後盾,其「軟、硬兼施」之手法,處處蘊藏中共對臺心理戰之手段。本論文針對心理戰之定義、中共對臺心理戰案例及戰法進行分析,筆者以三次臺海危機歷程為例,解析中共對我軍事行動中所施行之心理戰策略;此外,我國軍正值兵力結構調整轉型期,國防部規畫建構量少質精之作戰部隊執行國防戰略,因此,筆者試圖探討臺澎防衛作戰現況、國軍心戰專業能力構建及心理戰反制作為等課題,期能知己知彼更明瞭我方所處之境遇。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專書:

Ranjit Kumar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卜睿哲(Richard C.Bush),歐漢龍(Michael E.O’Hanlon)著,《不一樣的戰爭》,(臺北:博雅書屋有限公司,2010年)。

牛力,《毛澤東軍事謀略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斯、恩格斯全集》(卷一)(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

王利群等著,《不戰而屈人之兵:心理戰》,(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

王幸生編,《軍隊政治工作作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

王慶新主編,《人武系統心理戰知識讀本》,(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

甘浩森(Roy Kamphausen)等編、高一中譯,《共軍的招募與教育訓練》,(臺北:國防部史 政編譯室譯印,2010年)。

甘浩森(Roy Kamphausen)、施道安(Andrew Scobell)編,黃文啟譯,《解讀共軍兵力規模》。(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10年)。

毛澤東,《毛澤東軍事文選》內部本,(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總參謀部出版部,1961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田弘茂、張顯超編,《兩岸交流二十年-變遷與挑戰》,(臺北:明田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年福純主編,《新形勢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科學指南》,(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年)。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李銘義編著,《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李顯榮,《炮擊金門一戰略思維的經典之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李顯堯、周碧松等著,《資訊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里‧阿米斯德(Leigh Armistead)編,余佳玲、蕭光霈譯,《資訊作戰:以柔克剛的戰爭》。(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8年)。

杜聖聰,《兩岸真相密碼──中共對台宣傳的政策、作為與途徑.全面解析中共對台輿論戰》,(臺北:秀威出版,2008年)。

佛蘭納根(Stephen J.Flanagan)、馬提(Michael E. Marti)編,方淑惠、餘佳玲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5年)。

林正義,《1958年台海危機的美國對華政策》,(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5年)。

周林柱等著,《沒有硝煙的戰爭:信息戰》,(廣州市: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1993年)。

洪陸訓、莫大華主編,謝奕旭等著,《廿一世紀西方的政治作戰思維與運用:第四代戰爭與戰略溝通》,(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2010年)。

洪陸訓主編,《中共對台心理戰之研究》,(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2007年)。

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中共對臺法律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

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中共對臺輿論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

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中共對臺心理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

馬振坤主編,《中共對臺心理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張文廣主編,《中共「三戰」策略大解析》,(臺北:國防大學,2008年)。

張芳全,《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二版)》,(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郭定、楊俊超主編,《軍事心理實驗與案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一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9年)。

郭靜晃等著,《心理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2002)。

陳子平主持、陳津萍主筆,《心理戰的原理與運用》,(臺北:國防大學,2008年)。

許如亨,《解構另類戰爭-心理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上、下) 》,(臺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許競任,《戰爭與危機的啟示》,(臺北:美新圖書公司)。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壹百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11年)。

國防部編,《國防部100年度施政績效報告》,(臺北:國防部,2012年)。

國防部編,《國防部中程施政計畫(98-101年度)》,(臺北:國防部,2011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2009年)。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編,《全民國防(高中暨社會教育授課參考資料)》,(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2010年12月)。

彭鳳玲著,《心理戰-爭奪心靈與思想的戰爭》,(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謝作炎主編,《資訊時代的心理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韓秋風、杜波主編,《古今中外心理戰100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二、期刊、報章專文:
方錦誠,〈中共發展輿論戰之特色與研析〉,《青年日報》,(第7版,2010年12月29日)。

李佳鴻、鄭少凡,〈中共對台輿論戰 招數大公開〉,《看雜誌》,(第101期,2011年11月24日)。

李明峻,〈法律戰〉,《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3期,2008年9月)。

李爽、蘭芬,〈淺論心理戰發展歷史與未來趨勢〉,《湘潮》,(8期,2010年)。

沈明室,〈中共三戰運用層次、策略與我國反製作為〉,《復興崗學報》,(臺北:政治作戰學校,90期,2007年)。

沈明室,〈從中共「三戰」威脅探討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具體實踐〉,《國防大學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周明輝,〈共軍心理訓練發展現況之研究〉,《國防雜誌》,(臺北:國防大學,第25卷第5期,2010年4月1日)。

邱啟展,〈兩岸新情勢下的中共對台資訊心理戰戰略之研析〉,(建國百年暨八十七週年校慶學術研討會,2011年5月)。

侯世科,〈網路:心理戰制高點〉,《中國國防報》,(北京:解放軍報社,第3版,2011年8月8日)。

唐國東,〈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瓦解敵軍工作述論〉,《軍事歷史研究》,(2011年,第1期)。

郝唯學、蔣傑,〈中國人民解放軍心理戰理論研究的歷史發展及特點〉,《軍事歷史研究》,(第4期,2008年)。

陳子平,〈從中共三戰威脅探討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具體實踐〉,《96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2007年10月)。

陳豐淋,〈中共心理戰之發展繆運用〉,《國防雜誌》,(臺北:國防大學,第24卷第6期,2009年9月7日)。

郭雪真、洪陸訓,〈中共心理戰的研發與戰備〉,《復興崗學報》,(2007年,89期)。

靳輝明,〈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6月15日)。

路復國,〈從「博弈理論」觀點探討「不對稱戰爭」之戰略選項:以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為例〉,《國防通識中心電子月刊》,(2007年12月號)。

潘進章,〈論共軍多樣化軍事任務中之政治工作〉,《國防雜誌》, (臺北:國防大學,第27卷第2期,2012年2月)。

鄭繼文、施孝瑋、舒孝煌,〈驚爆1996—兩岸擦槍、幸未走火 台海飛彈危機發展始末〉,《全球防衛誌》,(260 期,2006年4月)。
蘇進強,〈中國對台三戰與台海安全〉,《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3期,2008年9月30日)。

三、學位論文:

余達德,〈中國對東南亞國家之能源策略與外交〉(國立政治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慧珍,〈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心理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四、報紙及網路資源:

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zh-tw/

人民網:http://tw.people.com.cn/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ttp://big5.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http://www.mod.gov.cn/policy/

文滙報:http://paper.wenweipo.com/

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

全民國防學科網頁:http://defence.hgsh.hc.edu.tw/

全球防衛誌:http://www.diic.com.tw/

光明網:http://big5.gmw.cn/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行政院政府計畫管理資訊網:http://210.241.21.133/DOC/5113/PLAN_20_201202191520196.htm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官網:http://www.ecfa.org.tw/

東吳大學網站:http://www2.scu.edu.tw/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台灣研究室:http://www2.thu.edu.tw/~trc/

美國國防部:http://www.defense.gov/

看雜誌:http://www.watchinese.com/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國防部政戰資訊服務網:http://gpwd.mnd.gov.tw/onweb.jsp?webno=3333333310

湖南大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網頁:http://www.jswl.cn/course/maogai/1/index1_2.htm

華夏經緯網:http://huaxia.com/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臺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index-c.htm

蕃薯藤:http://n.yam.com/

翰廬:http://www.yasue.cc/hon-lo.html

環球視野:http://www.globalview.cn/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9981015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810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新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素芳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素芳zh_TW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Oct-2012 15:26:58 (UTC+8)-
dc.date.available 30-Oct-2012 15:26: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Oct-2012 15:26: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9810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09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98101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心理戰不論在軍事與非軍事領域中,都是國家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兩岸自開放大陸探親二十餘年來,交流日益密切,中共一方面積極與我經貿合作,一再強調兩岸未來應朝向協商與和平談判方式進行,另方面又以《反分裂國家法》之法律將兩岸關係縮限為內政問題,並以武力威嚇為後盾,其「軟、硬兼施」之手法,處處蘊藏中共對臺心理戰之手段。本論文針對心理戰之定義、中共對臺心理戰案例及戰法進行分析,筆者以三次臺海危機歷程為例,解析中共對我軍事行動中所施行之心理戰策略;此外,我國軍正值兵力結構調整轉型期,國防部規畫建構量少質精之作戰部隊執行國防戰略,因此,筆者試圖探討臺澎防衛作戰現況、國軍心戰專業能力構建及心理戰反制作為等課題,期能知己知彼更明瞭我方所處之境遇。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5
第二章 中共心理戰定義與發展 18
第一節 心理戰定義 18
第二節 中共發展心理戰背景 24
第三節 中共對臺心理戰論述發展過程 33
第四節 小結 45
第三章 中共對臺心理戰案例及戰法分析 47
第一節 中共對臺心理戰案例分析 47
第二節 中共對臺心理戰策略與戰法研析 57
第三節 共軍心理戰組織與戰備作為 76
第四節 小結 84
第四章 臺澎防衛作戰因應中共心理戰作為 86
第一節 臺澎防衛作戰現況簡介 86
第二節 國軍心戰專業能力構建 94
第三節 國軍反制中共心戰與全民國防教育作為 101
第四節 小結 106
第五章 結論 10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9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11

附錄…………………………………………………………………………………114
附錄一:「反分裂國家法」全文……………………………………………………114
附錄二:〈中共國國防部告臺灣同胞書〉…………………………………………116
附錄三:〈中共國國防部再告臺灣同胞書〉………………………………………117
附錄四:〈中共國國防部三告臺灣同胞書〉………………………………………118

參考書目……………………………………………………………………………11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810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心理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分裂國家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臺海危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臺澎防衛作戰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共對臺心理戰策略與臺澎防衛作戰因應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Research for the response of Taiwan and penghu about China`s psychological warfare strateg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專書:

Ranjit Kumar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卜睿哲(Richard C.Bush),歐漢龍(Michael E.O’Hanlon)著,《不一樣的戰爭》,(臺北:博雅書屋有限公司,2010年)。

牛力,《毛澤東軍事謀略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斯、恩格斯全集》(卷一)(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

王利群等著,《不戰而屈人之兵:心理戰》,(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

王幸生編,《軍隊政治工作作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

王慶新主編,《人武系統心理戰知識讀本》,(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

甘浩森(Roy Kamphausen)等編、高一中譯,《共軍的招募與教育訓練》,(臺北:國防部史 政編譯室譯印,2010年)。

甘浩森(Roy Kamphausen)、施道安(Andrew Scobell)編,黃文啟譯,《解讀共軍兵力規模》。(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10年)。

毛澤東,《毛澤東軍事文選》內部本,(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總參謀部出版部,1961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田弘茂、張顯超編,《兩岸交流二十年-變遷與挑戰》,(臺北:明田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年福純主編,《新形勢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科學指南》,(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年)。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李銘義編著,《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李顯榮,《炮擊金門一戰略思維的經典之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李顯堯、周碧松等著,《資訊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里‧阿米斯德(Leigh Armistead)編,余佳玲、蕭光霈譯,《資訊作戰:以柔克剛的戰爭》。(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8年)。

杜聖聰,《兩岸真相密碼──中共對台宣傳的政策、作為與途徑.全面解析中共對台輿論戰》,(臺北:秀威出版,2008年)。

佛蘭納根(Stephen J.Flanagan)、馬提(Michael E. Marti)編,方淑惠、餘佳玲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5年)。

林正義,《1958年台海危機的美國對華政策》,(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5年)。

周林柱等著,《沒有硝煙的戰爭:信息戰》,(廣州市: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1993年)。

洪陸訓、莫大華主編,謝奕旭等著,《廿一世紀西方的政治作戰思維與運用:第四代戰爭與戰略溝通》,(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2010年)。

洪陸訓主編,《中共對台心理戰之研究》,(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2007年)。

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中共對臺法律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

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中共對臺輿論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

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中共對臺心理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

馬振坤主編,《中共對臺心理戰》,(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張文廣主編,《中共「三戰」策略大解析》,(臺北:國防大學,2008年)。

張芳全,《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二版)》,(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郭定、楊俊超主編,《軍事心理實驗與案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一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9年)。

郭靜晃等著,《心理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2002)。

陳子平主持、陳津萍主筆,《心理戰的原理與運用》,(臺北:國防大學,2008年)。

許如亨,《解構另類戰爭-心理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上、下) 》,(臺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許競任,《戰爭與危機的啟示》,(臺北:美新圖書公司)。

國防部主編,《中華民國壹百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11年)。

國防部編,《國防部100年度施政績效報告》,(臺北:國防部,2012年)。

國防部編,《國防部中程施政計畫(98-101年度)》,(臺北:國防部,2011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2009年)。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編,《全民國防(高中暨社會教育授課參考資料)》,(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2010年12月)。

彭鳳玲著,《心理戰-爭奪心靈與思想的戰爭》,(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謝作炎主編,《資訊時代的心理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韓秋風、杜波主編,《古今中外心理戰100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二、期刊、報章專文:
方錦誠,〈中共發展輿論戰之特色與研析〉,《青年日報》,(第7版,2010年12月29日)。

李佳鴻、鄭少凡,〈中共對台輿論戰 招數大公開〉,《看雜誌》,(第101期,2011年11月24日)。

李明峻,〈法律戰〉,《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3期,2008年9月)。

李爽、蘭芬,〈淺論心理戰發展歷史與未來趨勢〉,《湘潮》,(8期,2010年)。

沈明室,〈中共三戰運用層次、策略與我國反製作為〉,《復興崗學報》,(臺北:政治作戰學校,90期,2007年)。

沈明室,〈從中共「三戰」威脅探討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具體實踐〉,《國防大學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周明輝,〈共軍心理訓練發展現況之研究〉,《國防雜誌》,(臺北:國防大學,第25卷第5期,2010年4月1日)。

邱啟展,〈兩岸新情勢下的中共對台資訊心理戰戰略之研析〉,(建國百年暨八十七週年校慶學術研討會,2011年5月)。

侯世科,〈網路:心理戰制高點〉,《中國國防報》,(北京:解放軍報社,第3版,2011年8月8日)。

唐國東,〈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瓦解敵軍工作述論〉,《軍事歷史研究》,(2011年,第1期)。

郝唯學、蔣傑,〈中國人民解放軍心理戰理論研究的歷史發展及特點〉,《軍事歷史研究》,(第4期,2008年)。

陳子平,〈從中共三戰威脅探討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具體實踐〉,《96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2007年10月)。

陳豐淋,〈中共心理戰之發展繆運用〉,《國防雜誌》,(臺北:國防大學,第24卷第6期,2009年9月7日)。

郭雪真、洪陸訓,〈中共心理戰的研發與戰備〉,《復興崗學報》,(2007年,89期)。

靳輝明,〈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6月15日)。

路復國,〈從「博弈理論」觀點探討「不對稱戰爭」之戰略選項:以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為例〉,《國防通識中心電子月刊》,(2007年12月號)。

潘進章,〈論共軍多樣化軍事任務中之政治工作〉,《國防雜誌》, (臺北:國防大學,第27卷第2期,2012年2月)。

鄭繼文、施孝瑋、舒孝煌,〈驚爆1996—兩岸擦槍、幸未走火 台海飛彈危機發展始末〉,《全球防衛誌》,(260 期,2006年4月)。
蘇進強,〈中國對台三戰與台海安全〉,《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3期,2008年9月30日)。

三、學位論文:

余達德,〈中國對東南亞國家之能源策略與外交〉(國立政治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慧珍,〈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心理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四、報紙及網路資源:

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zh-tw/

人民網:http://tw.people.com.cn/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ttp://big5.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http://www.mod.gov.cn/policy/

文滙報:http://paper.wenweipo.com/

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

全民國防學科網頁:http://defence.hgsh.hc.edu.tw/

全球防衛誌:http://www.diic.com.tw/

光明網:http://big5.gmw.cn/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行政院政府計畫管理資訊網:http://210.241.21.133/DOC/5113/PLAN_20_201202191520196.htm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官網:http://www.ecfa.org.tw/

東吳大學網站:http://www2.scu.edu.tw/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台灣研究室:http://www2.thu.edu.tw/~trc/

美國國防部:http://www.defense.gov/

看雜誌:http://www.watchinese.com/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國防部政戰資訊服務網:http://gpwd.mnd.gov.tw/onweb.jsp?webno=3333333310

湖南大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網頁:http://www.jswl.cn/course/maogai/1/index1_2.htm

華夏經緯網:http://huaxia.com/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臺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index-c.htm

蕃薯藤:http://n.yam.com/

翰廬:http://www.yasue.cc/hon-lo.html

環球視野:http://www.globalview.cn/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