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組織法論我國引進有限合夥法之必要性-以創業投資事業為中心
The essentiality of introducing limited partnership act into R.O.C. in view of organic act - focusing on industry of Venture Capital
作者 闕立婷
貢獻者 朱德芳
闕立婷
關鍵詞 有限合夥
創投
組織法
任意規定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1-Nov-2012 13:58:57 (UTC+8)
摘要 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論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以及論文的章節架構。
第二章為創投事業的介紹,以創投事業的基本架構作基礎,就美國、日本以及我國創投事業的運作模式、主體以及創投事業的特性,例如,閉鎖性、契約性及代理問題等作介紹,並從創投事業的特性來介紹適用於美國多數創投事業選用的組織型態-有限合夥。分析有限合夥的特性以及有限合夥適合於創投事業的原因。
由於創投事業特重契約關係,就契約與組織法之間的相關性,本文於第三章作論述。第三章探究組織的本質,從新古典理論、寇斯的廠商理論再到契約連鎖理論,探討組織產生的原因以及組織與契約間的差異,進而論述在契約自由的情況下,契約、市場、法規範三者的補充互動關係,法規範的角色與介入契約及市場的情形。在契約無法有效解決所有交易上發生的問題而產生侷限性時,法規範可作為補充的角色。亦即,組織法應當作為提供企業經營者降低契約草擬成本的範本,以任意規定為主。
第四章為我國法制現況的介紹,闡述我國現有組織法上的缺失以及創投事業在適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產生的問題,並以美國、日本有限合夥法的規定與我國現有的組織法規作進行比較分析,釐清有限合夥法規是否可補我國現有組織規範之不足。同時就我國創投事業的角度,分析有限合夥法引進後對其產生的影響及效益,進一步分析除了創投事業,有限合夥法的引進對於電影產業適用之可能性,作為有限合夥法立法之呼聲。
第五章為我國有限合夥法之立法建議。本文先介紹我國有限合夥法草案的立法背景,並介紹於2004年、2007年制定的有限合夥法草案,同時就本文於第三章對於組織法規之定義及性質,論述草案既有的缺失,並以美國、日本有限合夥規為參考對象,提出我國有限合夥法草案的立法建議以及有限合夥法通過後其他相關配套法規之修訂。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本文各章之重點及對於有限合夥法引進之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 書籍
1、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公司,四版,2008 。
2、文建會,2004年文化白皮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3、宋永新,美國非公司型企業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4、武憶舟,公司法論,自版,1998。
5、林咏榮,商事法新詮(上),五南圖書,1990。
6、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下),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
7、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元照出版公司,2001。
8、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2003。
9、施智謀,公司法,自版,1991。
10、梁宇賢,公司法論,三民書局,1993。
11、黃士洲,探索稅務官司勝負契機-爭訟實例與法令剖析,工商稅務出版,2012。
12、彭丁帶,美國風險投資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3、廖大穎,公司法新論,三民書局,修訂三版,2006。
14、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組織設計之法理,新學林出版社,2009。
15、張清溪等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務,六版上冊,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
16、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增訂四版,2008。
17、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自刊,1970。
18、盧瑞陽,創業投資管理研究,俊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19、韓忠謨,法學緒論,7版,台北,1980。
20、96年台灣創投產業年鑑,經濟部工業局,2007。
21、2011年台灣創業投資年鑑,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發行,2011。
(二) 專書論文
1、王文宇,商業組織之核心法則-以公司、信託、合夥為例,載: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
2、王文宇,從公司到有限合夥-以創業投資事業為中心,載:財經法制新時代-賴源河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
3、邵慶平,組織與契約之間-經濟分析觀點,載:公司法-組織與契約之間,翰蘆圖書出版公司,2008。
4、吳志光,有限合夥法制對台灣創投產事業之衝擊與影響,2005年台灣創業投資年鑑,2005。
5、謝易宏,論合夥型企業組織,載: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
(三) 期刊
1、王文宇,法學、經濟學與組織(上)──兼論契約型與公司型共同基金組織,月旦法學雜誌,181期,頁6-21,2010。
2、王文宇,日無私照-論私募股權基金的蛻變,台灣法學雜誌,128期,2009。
3、王志誠,非公司企業組織法制之展開-為有限合夥法之立法催生,台灣法學雜誌,128期,頁32-47,2009。
4、王志誠,創業投資事業之管理政策及法制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頁197-264,2003。
5、王志誠,台灣創業投資事業與大陸市場管制,月旦法學雜誌,103期,頁77-102,2003。
6、林國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之資格、選任與解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6期,頁91-110,2002。
7、林桓,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扶植國內產業之現況及展望,研考雙月刊,35卷第5期,頁170-177,2011。
8、邵慶平,從交易結構觀點思考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與規範,月旦法學雜誌126期,頁109-130,2005。
9、廖大穎,論人合性公司制度-從發展知識經濟產業的組織結構觀之,月旦法學雜誌,160期,頁214-232,2008。
10、廖大穎,論契約型商業組織與結合人力資本的國際化因應,興大法學,4期,頁1-47,2008。
11、曾品傑,從有限合夥法草案展望變動中之合夥法理-形塑具法人人格與有限責任之合夥類型,台灣法學雜誌,128期,頁51-57,2009。
12、楊公偉,股東有限責任之經濟分析,政大法學評論,64期,頁121-151,2000。
13、楊正秋,創投業創新闢市場 藍海中尋找策略,創業投資電子報,1782號,2007。
14、張玉文,美國創投趨向大型、專精、區隔化,遠見雜誌,172期,2000。
15、葉淑玲,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與對市場之影響-以全球市場發展及日本政府之因應為探討中心,證券期貨月刊,第25卷第6期,頁4,2007。
16、闕光威,由企業分工的理念檢視我國商業組織法的發展-以合夥與契約實體的發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82期,頁159-223,2004。

(四) 學位論文
1、邵慶平,從代理理論檢視我國創投產業的發展-政策、法令與契約,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2、吳承庭,電影產業融資機制及其契約架構之探索性研究-以好萊塢模式為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2005。
3、高士傑,創業投資之運作機制-以契約和組織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4、徐肇鴻,從法律經濟分析論公司目的與受託義務之法律規範,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
5、劉楊新,中國大陸創業投資法制下條款安排之研究-以創投企業之治理機制為探討核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中國大陸法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
6、張嘉芳,論有限合夥之商業組織法制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五) 研究報告
1、 財團法人萬國法律基金會,有限合夥法暨有限責任合夥法之研究,經濟部委託研究計畫,2005。
2、曾宛如,公司法所含公司種類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3。
3、理律法律事務所,我國創業投資事業引進有限合夥組織型態可行性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2003。
4、理律法律事務所,有限合夥法之研究執行成果表,2004。
5、經濟部工業局,創業投資法令研析研究報告-100年度促進新興產業創新投資計畫,2011。
6、財團法人萬國法律基金會,公司法制全盤修正計畫研究案總報告第一冊,2003。
貳、日文文獻
(一)書籍
1、宍戸善一,動機付けの仕組としての企業―インセンティブ‧システムの法制度論,2006。
2、 神座保彦,日本のベンチャーキャピタル,株式会社ファーストプレス,2005。
3、伊藤靖史、大杉謙一、田中亘、松井秀征,会社法,2010。
4、田中慎一、保田隆明,投資事業組合とは何か,2007。
(二)期刊文獻
1、石井芳明,LLP(有限責任事業組合)の活用状況,商事法務第1770期,頁29-36 ,2006。
2、石井芳明,LLP制度の創設-「有限責任事業組合契約に関する法律」の概要,金融法務事情第1746期,頁95-103,2005。
(三)報告書
投資事業有限責任組合契約に関する法律-逐条解説,経済産業省経済産業政策局産業組織課,2005。
参、英文文獻
(一) 書籍
1、Berle Adolf A. & Means Gardiner C.,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1991).
2、Bygrave Willam. D & Timmons,Jeffery.A , VENTURE CAPITAL AT THE CROSSROADS (1992).
3、 Harry Ronald Coase,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1988).
4、Klonowski Darek , TH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PROCESS (2010).
5、Easterbrook Frank H. & Fischel Daniel R.,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RPORATION (2008).
6、Hayek F.A., THE TREND OF ECONOMIC THINKING (1933).
7、Saiter J. A., Allied Shipping Control,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6-17 (1921).
8、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Yearbook (2011)
9、Gompers Paul & Lerner Josh, 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 , 2nd Edition, (2004).
10、Cooter Robert &Ulen Thomas, LAW AND ECONOMICS (2004).
11、Bainbridge Stephen M., CORPORATE LAW AND ECONOMICS (2003)

(二) 專書論文
Kenny Martin & Florida Richard, Venture Capital in Silicon Valley : Fueling New Firm Formation, in Understanding Silicon Valley: The Anatomy of an Entrepreneurial Region (Martin Kenney, 2000)

(三) 期刊文獻
1、Alchian Armen A. & Demsetz Harol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62 AM. ECON. REV.777 (1972)
2、Black Bernard S. & Gilson Ronald J.,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structure of capital markets: banks versus stock markets, 47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52-255 (1998).
3、Dahlman Carl J.,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y, 22(1) JLECON 148 (1979).
4、Jolls Christine, Sunstein Cass R. & Thalter Richard ,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Law and Economics, 50 Stan. L. Rev. 1471 (1998)
5、Rosenberg David, Venture Capital Limited Partnerships: A Study in Freedom of Contract, Colum. Bus. L. Rev. 368-371 (2002).
6、Rosenberg David, The Two Cycles of Venture Capital, 28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6 (2003).
7、Fama Eugene F. and Jensen Michael C.,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26 JLECON 2-4 (1983).
8、Ayres Ian & Gertner Robert, Filling Gaps in Incomplete Contracts: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fault Rules, 99 Yale L. J. 87, 94 (1989).
9、Ribstein Larry E., An Applied Theory of Limited Partnership, 37 Emory L. J. 843-845 (1988).
10、Bebchuk Lucian Arye , Contractual Freedom in Corporate Law: Foreword; The Debate on Contractual Freedom in Corporate Law, 89 Colum. L. Rev. 1395-1396 (1989).
11、Bebchuk Lucian Arye & Hamdani Assaf , Optimal Defaults for Corporate Law Evolution, 96 Nw. U. L. Rev 489, 496 (2002).
12、Blair Margaret M. & Stout Lynn A., A Team Production Theory of Corporate Law, 85 VA. L. REV. 247 (1999)
13、Eisenberg Melvin A., The Concept that the Corporation is a Nexus of Contracts, and the Dual Nature of the Firm,24 J.Corp. L. 819, 821 (1999).
14、Jensen Michael C. & Meckling William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3 J. FIN. ECON. 305 (1976)
15、Hart Oliver, An Economist’s Perspective o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89(7) Colum. L. Rev. 1757-1758 (1989).
16、Bartlett Robert P.,Venture Capital, Agency Costs,and the False Dichotomy of the Corporation, 54 UCLA L. Rev. 52-56 (2006).
17、Allen William T., Contracts and Communities in Corporation Law, 50 Wash & Lee. L. Rev. 1395, 1400 (1993).

(四) 研究報告
VENTURE CAPITAL AND INNOVATION,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5 (199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8651006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651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德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闕立婷zh_TW
dc.creator (作者) 闕立婷zh_TW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Nov-2012 13:58:57 (UTC+8)-
dc.date.available 1-Nov-2012 13:58: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Nov-2012 13:58: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651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13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6510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論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以及論文的章節架構。
第二章為創投事業的介紹,以創投事業的基本架構作基礎,就美國、日本以及我國創投事業的運作模式、主體以及創投事業的特性,例如,閉鎖性、契約性及代理問題等作介紹,並從創投事業的特性來介紹適用於美國多數創投事業選用的組織型態-有限合夥。分析有限合夥的特性以及有限合夥適合於創投事業的原因。
由於創投事業特重契約關係,就契約與組織法之間的相關性,本文於第三章作論述。第三章探究組織的本質,從新古典理論、寇斯的廠商理論再到契約連鎖理論,探討組織產生的原因以及組織與契約間的差異,進而論述在契約自由的情況下,契約、市場、法規範三者的補充互動關係,法規範的角色與介入契約及市場的情形。在契約無法有效解決所有交易上發生的問題而產生侷限性時,法規範可作為補充的角色。亦即,組織法應當作為提供企業經營者降低契約草擬成本的範本,以任意規定為主。
第四章為我國法制現況的介紹,闡述我國現有組織法上的缺失以及創投事業在適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產生的問題,並以美國、日本有限合夥法的規定與我國現有的組織法規作進行比較分析,釐清有限合夥法規是否可補我國現有組織規範之不足。同時就我國創投事業的角度,分析有限合夥法引進後對其產生的影響及效益,進一步分析除了創投事業,有限合夥法的引進對於電影產業適用之可能性,作為有限合夥法立法之呼聲。
第五章為我國有限合夥法之立法建議。本文先介紹我國有限合夥法草案的立法背景,並介紹於2004年、2007年制定的有限合夥法草案,同時就本文於第三章對於組織法規之定義及性質,論述草案既有的缺失,並以美國、日本有限合夥規為參考對象,提出我國有限合夥法草案的立法建議以及有限合夥法通過後其他相關配套法規之修訂。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本文各章之重點及對於有限合夥法引進之迫切需求。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9
第一節 研究動機 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13
第一項 研究方法 13
第一款 法律經濟分析 13
第二款 文獻比較分析 13
第三款 座談會之參與及問卷調查 13
第二項 研究範圍 14
第四節 論文的主要章節架構 15
第二章 創業投資事業之特性與有限合夥 17
第一節 創業投資事業之定義 17
第二節 創業投資事業的起源 19
第三節 創業投資事業的運作模式 20
第一項 創業投資事業的成立 21
第二項 創業投資事業資金的取得 24
第三項 創業投資事業的退場機制 25
第一款 退場機制對於創投事業的功能 26
第二款 退場的方式 27
第四節 創業投資事業活動的主體 28
第一項 創業投資經理人 29
第二項 創業投資事業的投資人 30
第三項 被投資企業 31
第四項 特別諮詢委員會的設置 32
第五節 創業投資事業的特性 33
第一項 投資對象的高風險性 33
第二項 被動的投資人 33
第三項 閉鎖性 34
第四項 代理問題 34
第五項 契約性 37
第六節 創業投資事業於各國的發展 38
第一項 美國、日本的創業投資事業 38
第二項 我國創業投資事業 39
第七節 創業投資事業的組織型態 41
第一項 有限合夥的起源 41
第二項 有限合夥的特性 42
第一款 無限責任及有限責任的組合 42
第二款 契約性 43
第三款 存續期間有限 46
第四款 有限合夥的權限劃分 46
第五款 賦稅上的優勢 47
第三項 有限合夥適於創業投資事業的原因分析..45
第四項 我國創業投資事業的組織型態 50
第八節 創業投資事業適用其他契約型組織之情形 52
第一項 美國法 52
第一款 有限合夥與有限責任合夥的比較 52
第二款 有限合夥與有限責任公司的比較 53
第二項 日本法 54
第一款 有限合夥與有限責任合夥的比較 54
第二款 有限合夥與有限責任公司(合同公司)之比較 55
第三項 小結-兼有限合夥與其他契約型組織的整理 56
第九節 創業投資事業於契約與組織間定位問題之提出 58
第三章 創業投資事業於契約與組織之間的定位 59
第一節 組織的緣起到組織法的建立 59
第一項 組織的本質 59
第一款 新古典理論 59
第二款 代理理論 60
第三款 交易成本理論 61
第四款 契約連鎖理論 62
第五款 小結 64
第二項 契約的侷限性 66
第一款 交易成本 66
第二款 有限理性 68
第三款 策略性行為 68
第四款 小結 69
第三項 市場機制與市場侷限性 70
第一款 資訊不對稱 71
第二款 外部性與公共財 71
第三款 小結 72
第四項 法規範的角色與功能 73
第一款 強制規定 73
第二款 任意規定 74
第三款 小結-兼論創業投資事業組織法的規範 75
第二節 法規範於組織外部關係之作用-組織構成員責任型 態的建立 76
第一項 有限責任 76
第二項 法規範之於責任型態的訂定 78
第三項 有限責任的外部性-債權人保護 79
第四項 小結-兼論有限合夥當中的有限責任利益 80
第三節 企業組織的選擇 82
第一項 企業組織選擇的考量因素 82
第二項 我國創投事業的組織選擇 84
第四章 有限合夥與我國現有組織型態之比較分析 85
第一節 我國現有的組織型態 85
第一項 獨資 86
第二項 合夥 87
第一款 合夥的定義 87
第二款 合夥的特性 87
第三項 隱名合夥 88
第一款 隱名合夥的定義 88
第二款 隱名合夥的特性 89
第四項 公司法上的公司 90
第一款 無限公司 90
第二款 有限公司 90
第三款 兩合公司 91
第四款 股份有限公司 91
第二節 創業投資事業於我國組織法下產生的問題 93
第一項 民法合夥的問題 93
第二項 公司法的問題 94
第三項 小結 97
第三節 引進有限合夥對於我國法制及產業的影響 98
第一項 有限合夥與我國現有組織的綜合比較 98
第一款 有限合夥與隱名合夥的比較 100
第二款 有限合夥與兩合公司的比較 102
第二項 創投事業採用股份有限公司與有限合夥之 利弊分析 103
第一款 股份有限公司 103
第二款 有限合夥 106
第三項 我國引進有限合夥之必要性分析 110
第一款 問卷調查分析 110
第二款 有限合夥於其他產業的適用 112
第五章 我國有限合夥法之制定 123
第一節 立法方式 123
第二節 有限合夥法草案之評析 125
第一項 有限合夥法的立法現況 125
第二項 有限合夥法草案之介紹 125
第一款 2004年草案 126
第二款 2007年草案 136
第三項 2007年有限合夥法草案之評析 142
第一款 2007年有限合夥法草案所帶來之效益 142
第二款 2007年有限合夥法草案之缺失 142
第三款 2012年經建會建議修正內容 146
第四項 我國有限合夥法草案與美國、日本有限合夥 法規之比較分析 149
第三節 有限合夥法之立法建議 154
第六章 結論 176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651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有限合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創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組織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任意規定zh_TW
dc.title (題名) 從組織法論我國引進有限合夥法之必要性-以創業投資事業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essentiality of introducing limited partnership act into R.O.C. in view of organic act - focusing on industry of Venture Capital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 書籍
1、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公司,四版,2008 。
2、文建會,2004年文化白皮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3、宋永新,美國非公司型企業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4、武憶舟,公司法論,自版,1998。
5、林咏榮,商事法新詮(上),五南圖書,1990。
6、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下),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
7、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元照出版公司,2001。
8、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2003。
9、施智謀,公司法,自版,1991。
10、梁宇賢,公司法論,三民書局,1993。
11、黃士洲,探索稅務官司勝負契機-爭訟實例與法令剖析,工商稅務出版,2012。
12、彭丁帶,美國風險投資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3、廖大穎,公司法新論,三民書局,修訂三版,2006。
14、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組織設計之法理,新學林出版社,2009。
15、張清溪等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務,六版上冊,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
16、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增訂四版,2008。
17、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自刊,1970。
18、盧瑞陽,創業投資管理研究,俊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19、韓忠謨,法學緒論,7版,台北,1980。
20、96年台灣創投產業年鑑,經濟部工業局,2007。
21、2011年台灣創業投資年鑑,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發行,2011。
(二) 專書論文
1、王文宇,商業組織之核心法則-以公司、信託、合夥為例,載: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
2、王文宇,從公司到有限合夥-以創業投資事業為中心,載:財經法制新時代-賴源河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
3、邵慶平,組織與契約之間-經濟分析觀點,載:公司法-組織與契約之間,翰蘆圖書出版公司,2008。
4、吳志光,有限合夥法制對台灣創投產事業之衝擊與影響,2005年台灣創業投資年鑑,2005。
5、謝易宏,論合夥型企業組織,載: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
(三) 期刊
1、王文宇,法學、經濟學與組織(上)──兼論契約型與公司型共同基金組織,月旦法學雜誌,181期,頁6-21,2010。
2、王文宇,日無私照-論私募股權基金的蛻變,台灣法學雜誌,128期,2009。
3、王志誠,非公司企業組織法制之展開-為有限合夥法之立法催生,台灣法學雜誌,128期,頁32-47,2009。
4、王志誠,創業投資事業之管理政策及法制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頁197-264,2003。
5、王志誠,台灣創業投資事業與大陸市場管制,月旦法學雜誌,103期,頁77-102,2003。
6、林國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之資格、選任與解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6期,頁91-110,2002。
7、林桓,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扶植國內產業之現況及展望,研考雙月刊,35卷第5期,頁170-177,2011。
8、邵慶平,從交易結構觀點思考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與規範,月旦法學雜誌126期,頁109-130,2005。
9、廖大穎,論人合性公司制度-從發展知識經濟產業的組織結構觀之,月旦法學雜誌,160期,頁214-232,2008。
10、廖大穎,論契約型商業組織與結合人力資本的國際化因應,興大法學,4期,頁1-47,2008。
11、曾品傑,從有限合夥法草案展望變動中之合夥法理-形塑具法人人格與有限責任之合夥類型,台灣法學雜誌,128期,頁51-57,2009。
12、楊公偉,股東有限責任之經濟分析,政大法學評論,64期,頁121-151,2000。
13、楊正秋,創投業創新闢市場 藍海中尋找策略,創業投資電子報,1782號,2007。
14、張玉文,美國創投趨向大型、專精、區隔化,遠見雜誌,172期,2000。
15、葉淑玲,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與對市場之影響-以全球市場發展及日本政府之因應為探討中心,證券期貨月刊,第25卷第6期,頁4,2007。
16、闕光威,由企業分工的理念檢視我國商業組織法的發展-以合夥與契約實體的發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82期,頁159-223,2004。

(四) 學位論文
1、邵慶平,從代理理論檢視我國創投產業的發展-政策、法令與契約,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2、吳承庭,電影產業融資機制及其契約架構之探索性研究-以好萊塢模式為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2005。
3、高士傑,創業投資之運作機制-以契約和組織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4、徐肇鴻,從法律經濟分析論公司目的與受託義務之法律規範,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
5、劉楊新,中國大陸創業投資法制下條款安排之研究-以創投企業之治理機制為探討核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中國大陸法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
6、張嘉芳,論有限合夥之商業組織法制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五) 研究報告
1、 財團法人萬國法律基金會,有限合夥法暨有限責任合夥法之研究,經濟部委託研究計畫,2005。
2、曾宛如,公司法所含公司種類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3。
3、理律法律事務所,我國創業投資事業引進有限合夥組織型態可行性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2003。
4、理律法律事務所,有限合夥法之研究執行成果表,2004。
5、經濟部工業局,創業投資法令研析研究報告-100年度促進新興產業創新投資計畫,2011。
6、財團法人萬國法律基金會,公司法制全盤修正計畫研究案總報告第一冊,2003。
貳、日文文獻
(一)書籍
1、宍戸善一,動機付けの仕組としての企業―インセンティブ‧システムの法制度論,2006。
2、 神座保彦,日本のベンチャーキャピタル,株式会社ファーストプレス,2005。
3、伊藤靖史、大杉謙一、田中亘、松井秀征,会社法,2010。
4、田中慎一、保田隆明,投資事業組合とは何か,2007。
(二)期刊文獻
1、石井芳明,LLP(有限責任事業組合)の活用状況,商事法務第1770期,頁29-36 ,2006。
2、石井芳明,LLP制度の創設-「有限責任事業組合契約に関する法律」の概要,金融法務事情第1746期,頁95-103,2005。
(三)報告書
投資事業有限責任組合契約に関する法律-逐条解説,経済産業省経済産業政策局産業組織課,2005。
参、英文文獻
(一) 書籍
1、Berle Adolf A. & Means Gardiner C.,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1991).
2、Bygrave Willam. D & Timmons,Jeffery.A , VENTURE CAPITAL AT THE CROSSROADS (1992).
3、 Harry Ronald Coase,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1988).
4、Klonowski Darek , TH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PROCESS (2010).
5、Easterbrook Frank H. & Fischel Daniel R.,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RPORATION (2008).
6、Hayek F.A., THE TREND OF ECONOMIC THINKING (1933).
7、Saiter J. A., Allied Shipping Control,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6-17 (1921).
8、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Yearbook (2011)
9、Gompers Paul & Lerner Josh, 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 , 2nd Edition, (2004).
10、Cooter Robert &Ulen Thomas, LAW AND ECONOMICS (2004).
11、Bainbridge Stephen M., CORPORATE LAW AND ECONOMICS (2003)

(二) 專書論文
Kenny Martin & Florida Richard, Venture Capital in Silicon Valley : Fueling New Firm Formation, in Understanding Silicon Valley: The Anatomy of an Entrepreneurial Region (Martin Kenney, 2000)

(三) 期刊文獻
1、Alchian Armen A. & Demsetz Harol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62 AM. ECON. REV.777 (1972)
2、Black Bernard S. & Gilson Ronald J.,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structure of capital markets: banks versus stock markets, 47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52-255 (1998).
3、Dahlman Carl J.,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y, 22(1) JLECON 148 (1979).
4、Jolls Christine, Sunstein Cass R. & Thalter Richard ,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Law and Economics, 50 Stan. L. Rev. 1471 (1998)
5、Rosenberg David, Venture Capital Limited Partnerships: A Study in Freedom of Contract, Colum. Bus. L. Rev. 368-371 (2002).
6、Rosenberg David, The Two Cycles of Venture Capital, 28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6 (2003).
7、Fama Eugene F. and Jensen Michael C.,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26 JLECON 2-4 (1983).
8、Ayres Ian & Gertner Robert, Filling Gaps in Incomplete Contracts: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fault Rules, 99 Yale L. J. 87, 94 (1989).
9、Ribstein Larry E., An Applied Theory of Limited Partnership, 37 Emory L. J. 843-845 (1988).
10、Bebchuk Lucian Arye , Contractual Freedom in Corporate Law: Foreword; The Debate on Contractual Freedom in Corporate Law, 89 Colum. L. Rev. 1395-1396 (1989).
11、Bebchuk Lucian Arye & Hamdani Assaf , Optimal Defaults for Corporate Law Evolution, 96 Nw. U. L. Rev 489, 496 (2002).
12、Blair Margaret M. & Stout Lynn A., A Team Production Theory of Corporate Law, 85 VA. L. REV. 247 (1999)
13、Eisenberg Melvin A., The Concept that the Corporation is a Nexus of Contracts, and the Dual Nature of the Firm,24 J.Corp. L. 819, 821 (1999).
14、Jensen Michael C. & Meckling William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3 J. FIN. ECON. 305 (1976)
15、Hart Oliver, An Economist’s Perspective o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89(7) Colum. L. Rev. 1757-1758 (1989).
16、Bartlett Robert P.,Venture Capital, Agency Costs,and the False Dichotomy of the Corporation, 54 UCLA L. Rev. 52-56 (2006).
17、Allen William T., Contracts and Communities in Corporation Law, 50 Wash & Lee. L. Rev. 1395, 1400 (1993).

(四) 研究報告
VENTURE CAPITAL AND INNOVATION,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5 (199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