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 en_US |
dc.contributor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陳翠蓮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5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6-Nov-2012 16:30:1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6-Nov-2012 16:30:1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6-Nov-2012 16:30:14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222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日治中期的台灣,殖民統治逐漸穩固,並且引進現代化成果如交通便利、科學、衛生、效率等,人民生活獲得改善。同時,台灣留學生因接觸現代思潮,倡議台灣議會運動,要求殖民地人民的參政權利。「台灣文化協會」是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支援團體,但在政治目的之外,並努力推動台灣文化的改造。因為一方面對於「現代化」、「文明化」潮流的襲捲,台灣菁英充滿了文化落後的焦慮感;另方面自1919 年以來田健治郎總督改變殖民政策,採取「內地延長主義」、「同化政策」以來,本土菁英更有著強烈的被日本同化的危機感,所以文化協會除了追求台灣人政治地位的改善外,更以「助長檯灣文化發達為目的」。透過文協機關報《台灣民報》的報導,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台灣文化議題的檢討與批判。台灣知識份子透過殖民統治初識西方現代性,等於透過了殖民者的眼睛在看世界與評價自身,他們如何釐清台灣文化、漢文化、殖民化與現代化四者之間交錯糾葛的複雜關係,引起筆者極大的研究興趣。本計劃將以《台灣民報》中有關台灣文化的論述為焦點,討論以下問題:一、台灣知識份子所認識的「文明」、「進步」的內容為何?對於殖民主義所媒介傳播而來的「現代性」持著怎樣的態度?二、相較於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台灣菁英如何評價自身的本土文化?三、台灣文化與漢文化有密切關係,受新式教育的知識份子與傳統文人對漢文化的支持態度是否不同?四、在台灣菁英的看法中,現代化與同化有何異同?他們認為台灣文化該往何處去?本計劃將參考後殖民論述的觀點,分析殖民統治下人民對於現代性、殖民者、自我定位等方面所產生的混雜、兩難的情感。 | en_US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基礎研究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學術補助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9408~ 9507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經費: 283仟元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台灣民報; 台灣文化; 現代性; 同化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走向現代性: <台灣民報>中關於台灣文化的論述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Proceeding to Modenity: The Discourses about Taiwanese Culture in Taiwan Minpao(1920-1927)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report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