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 en_US |
dc.contributor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顏乃欣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8-Nov-2012 14:04:3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8-Nov-2012 14:04:3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8-Nov-2012 14:04:31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278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004)的台灣宗教團體放生現象調查報告顯示,放生行為由早期「尊重生命」的觀念,至今扭曲成為大型商業化的放生活動。這些被放生的動物,有些是由野外獵捕,有些是外來種的動物,有些是為放生而增加飼養繁殖的數量,這些行為反而造成生態平衡的破壞,不但和現代環保和生態保育觀念大相逕庭,甚至造成對個體生命權 益的摧殘和剝削。然而,檢視放生團體或民眾在從事放生行為的動機或效益時,除了為了個人的利益(例如:長壽、健康、化解業障、解決個人困擾)或社會利益(例如:解除社會亂象)外,甚至還包括對環境(例如:解除環境髒亂、有助於海洋生物保護)以及動物本身(例如:動物會感恩、動物來世會有好報)的利益著想。似乎在放生團體或民眾的心目,放生行為已被合理化,甚至還能保護動物和環境的生態,和其實際對生態的影響相去甚遠。不過,從事放生行為的宗教團體僅佔調查中的四分之ㄧ,有許多寺廟或宗教團體甚至反對放生。究竟人們認為放生行為會對人、動物及自然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本研究意欲由此風險知覺(risk perception)的角度來探討放生行為。以下將先對放生行為以及風險知覺的現象和研究做簡單的文獻探討。 | - |
dc.language.iso | en_US | - |
dc.relation (關聯) | 基礎研究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學術補助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期間:9508~ 9607 | en_US |
dc.relation (關聯) | 研究經費:714仟元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動物放生行為;社會學;心理學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動物放生行為之社會學與心理學研究---子計畫二:由風險知覺的角度探討放生行為(II)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Risk Perception of the Practice of Animal Release (II)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report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