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National Sci-Tech Program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柔性平衡」:歐洲聯盟與美國的關係
其他題名 "Soft Balanc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U and the U.S.
作者 甘逸驊
貢獻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關鍵詞 國際關係理論;柔性平衡;歐洲聯盟;美國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30-Nov-2012 15:06:01 (UTC+8)
摘要 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的主要特徵即在於由美國所扮演的單一超強角色,在重要的國際議題與區域安全問題上,這一超強擁有相當程度的自由選擇是否與次級強權 (second-tier great powers)進行合作或對抗。普遍被視為次級強權的中國、俄羅斯、日本與歐盟,以及其他可能興起的區域強權,在個別的政策或議題上,以單獨或聯合的方式,採取與美國相符合或是分歧的立場。但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美國與次級強權之間的關係是否在後冷戰時期逐漸形成在系統層次的平衡關係?在這些次級強權或可能足以威脅美國優勢的潛在超強當中,歐洲聯盟扮演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一方面歐盟藉由其多面向力量的發展已逐漸建立起全球的戰略地位,並運用國際多邊機制推動歐洲所主張的價值體系,因此屢與美國的立場相違背;但在另一方面,歐洲與美國分享重要的文化與宗教基礎,雙方在重要國際議題上仍有高度重疊的共同利益。然而,後冷戰時期歐洲與美國的互動,似乎被雙方的歧見所主導,從傳統軍事議題、環保議題、禁止使用地雷協議、國際刑事法庭的設立、飛彈防禦系統的建構等重要議題,甚至到死刑的廢止與墮胎的合法化等有關價值的爭議,歐美都抱持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傳統的國際關係理論當中,現實主義界定在無政府狀態的國際體系裡,強權之間如何藉由權力分配的過程,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亦即形成「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的狀態,以維持國際社會與區域安全的穩定。但是傳統權力平衡的理論,針對的是強權間為維持軍事戰略利益所採取的軍事力量之平衡關係,對於後冷戰時期美國與其他次級強權的互動,缺乏解釋的效力。因此,為有別於傳統理論的「硬性平衡(hard balancing)」概念,學者們提出「柔性平衡(soft balancing)」的相對概念,亦即次級強權試圖以軍事力量以外的手段,獲致抗衡超強達成其戰略利益的目的。然而,柔性平衡概念的提出也遭致傳統權力平衡理論學者的強力批判,認為主張柔性平衡者刻意曲解權力平衡的理論,以試圖解釋後冷戰時期的現象;或是認為柔性平衡學者誇大美國與次級強權之間的矛盾,以張顯柔性平衡的存在。本研究計畫的主要目的,即在於檢驗歐洲與美國在後冷戰時期的關係,是否存在系統性的柔性平衡。首先,本研究將針對現實主義對於權力平衡的主要論述,以做為之後檢驗柔性平衡的參考;接著藉由討論後冷戰時期學者們所提出的柔性平衡理論,一方面藉以理解為何在冷戰結束後,次級強權間並未如傳統理論所預測的產生硬性平衡關係,另一方面也試圖比較支持與反對柔性平衡學者之間的論點;在實際的個案方面,本研究特別著重在歐洲聯盟於後冷戰時期與美國在重要國際議題上的歧異,並因此檢驗是否形成對美國的柔性平衡策略;最後,除了試圖在理論的層次,提出柔性平衡對於權力平衡理論的適用與補充之外,也期待在政策方面,提出次級強權的個別或聯盟可能藉由柔性平衡方式,產生對於新時期國際體系的影響。
關聯 基礎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9508~ 9607
研究經費:521仟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計畫編號NSC95-2414-H004-037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en_US
dc.contributor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en_US
dc.creator (作者) 甘逸驊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0-Nov-2012 15:06:01 (UTC+8)-
dc.date.available 30-Nov-2012 15:06:0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0-Nov-2012 15:06:01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6203-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的主要特徵即在於由美國所扮演的單一超強角色,在重要的國際議題與區域安全問題上,這一超強擁有相當程度的自由選擇是否與次級強權 (second-tier great powers)進行合作或對抗。普遍被視為次級強權的中國、俄羅斯、日本與歐盟,以及其他可能興起的區域強權,在個別的政策或議題上,以單獨或聯合的方式,採取與美國相符合或是分歧的立場。但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美國與次級強權之間的關係是否在後冷戰時期逐漸形成在系統層次的平衡關係?在這些次級強權或可能足以威脅美國優勢的潛在超強當中,歐洲聯盟扮演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一方面歐盟藉由其多面向力量的發展已逐漸建立起全球的戰略地位,並運用國際多邊機制推動歐洲所主張的價值體系,因此屢與美國的立場相違背;但在另一方面,歐洲與美國分享重要的文化與宗教基礎,雙方在重要國際議題上仍有高度重疊的共同利益。然而,後冷戰時期歐洲與美國的互動,似乎被雙方的歧見所主導,從傳統軍事議題、環保議題、禁止使用地雷協議、國際刑事法庭的設立、飛彈防禦系統的建構等重要議題,甚至到死刑的廢止與墮胎的合法化等有關價值的爭議,歐美都抱持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傳統的國際關係理論當中,現實主義界定在無政府狀態的國際體系裡,強權之間如何藉由權力分配的過程,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亦即形成「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的狀態,以維持國際社會與區域安全的穩定。但是傳統權力平衡的理論,針對的是強權間為維持軍事戰略利益所採取的軍事力量之平衡關係,對於後冷戰時期美國與其他次級強權的互動,缺乏解釋的效力。因此,為有別於傳統理論的「硬性平衡(hard balancing)」概念,學者們提出「柔性平衡(soft balancing)」的相對概念,亦即次級強權試圖以軍事力量以外的手段,獲致抗衡超強達成其戰略利益的目的。然而,柔性平衡概念的提出也遭致傳統權力平衡理論學者的強力批判,認為主張柔性平衡者刻意曲解權力平衡的理論,以試圖解釋後冷戰時期的現象;或是認為柔性平衡學者誇大美國與次級強權之間的矛盾,以張顯柔性平衡的存在。本研究計畫的主要目的,即在於檢驗歐洲與美國在後冷戰時期的關係,是否存在系統性的柔性平衡。首先,本研究將針對現實主義對於權力平衡的主要論述,以做為之後檢驗柔性平衡的參考;接著藉由討論後冷戰時期學者們所提出的柔性平衡理論,一方面藉以理解為何在冷戰結束後,次級強權間並未如傳統理論所預測的產生硬性平衡關係,另一方面也試圖比較支持與反對柔性平衡學者之間的論點;在實際的個案方面,本研究特別著重在歐洲聯盟於後冷戰時期與美國在重要國際議題上的歧異,並因此檢驗是否形成對美國的柔性平衡策略;最後,除了試圖在理論的層次,提出柔性平衡對於權力平衡理論的適用與補充之外,也期待在政策方面,提出次級強權的個別或聯盟可能藉由柔性平衡方式,產生對於新時期國際體系的影響。en_US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基礎研究en_US
dc.relation (關聯) 學術補助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期間:9508~ 9607en_US
dc.relation (關聯) 研究經費:521仟元en_US
dc.relation (關聯)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dc.relation (關聯) 計畫編號NSC95-2414-H004-037-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關係理論;柔性平衡;歐洲聯盟;美國en_US
dc.title (題名) 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柔性平衡」:歐洲聯盟與美國的關係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Soft Balanc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U and the U.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