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蠟燭兩頭燒?-台灣不同世代女性的生命圖像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women`s life image in different generations in Taiwan.
作者 羅舜元
貢獻者 林佳瑩
羅舜元
關鍵詞 蠟燭兩頭燒
總生育率
勞動力參與率
Cohort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Dec-2012 11:28:49 (UTC+8)
摘要   過去半世紀的台灣,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社會變遷,使得人們的生活條件與行為隨之改變。於此同時,社會價值觀與經濟條件的差異,也使得台灣女性的社會地位與人力資本逐漸提升、在社會中所被賦予的社會期待與責任也與五十年前不同。台灣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已經從鑲嵌在家庭的「照顧者」之中脫離,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卻形成女性必須兼顧家庭與工作的責任,而產生「蠟燭兩頭燒」的現象。有鑑於此,本文藉由整理並討論過去台灣社會當中,女性在家庭照護與勞動參與之間的變化,以了解「蠟燭兩頭燒」此一情形是如何體現在台灣女性的生活之中。

  本文以「人力資源調查資料庫附帶之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作為基礎,整理1950至1974出生年次的台灣女性,其生、養育行為及勞動參與資料,分析不同出生世代的女性在教育、家庭與工作等行為之間的差異,以及已婚婦女是否因為工作身分及生、養育狀態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蠟燭兩頭燒」程度。結果發現:「蠟燭兩頭燒」的現象,來自於女性意識抬頭後,台灣女性希望能在職場上有所成就,卻仍被傳統的社會價值觀所束縛,造成已婚婦女在家庭與工作兩邊都不討好。雖然孩子的照顧壓力能由家屬協助分擔,然而,職業婦女的小孩若交由保母照顧,卻可能由於對外人的信任度不足,使得母親的負擔不減反增,最終形成近年來,台灣晚近出生世代女性「不婚」、「不育」的現況。

  因此,政府若欲尋求生育議題的解決之道,建議從延長父母親留職停薪(育嬰假)時間,或是擴大托育補助對象至實際協助照顧孩子的家屬,才能真正減少台灣已婚婦女「蠟燭兩頭燒」情形發生。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
  歷年,《人力資源調查年報》。
內政部統計處
  歷年,《內政統計年報》。
林芳玫等著
  2000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顧燕翎主編,臺北市 : 女書文化。
林秀麗
  2003 〈私領域裡的勞動力買賣與危機──從臺中地區菲籍家戶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實踐談起〉,《社會發展季刊》101:200-212。
二、英文文獻
Becker, Gary S.
  1991. “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ewster, Karin L. and Ronald R. Rindfuss.
  2000. “Fertility and Women’s Employment in Industrialized Nation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 271-296.
Boccuzzo, Giovanna, Marcantonio Caltabiano, Gianpiero Dalla Zuanna, and Marzia Loghi.
  2008. “The Impact of the Bonus at Birth on Reproductive Behaviour in a Lowest-low Fertility Context: Friuli-Venezia Giulia (Italy), 1989-2005.” 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 2008:125-147.
Carlson, Elwood.
  2008. “The Lucky Lew.” Springer Verlag.
Hochschild, Arlie and Anne Machung.
  2012. “The Second Shift: Working Families and the Revolution at Home” penguin books.
Jones, Gavin W.
  2007. “Delayed Marriage and Very Low Fertility in Pacific Asi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3(3):453-478.
Lehrer, Evelyn and Marc Nerlove
  1986. “Female Labor Force Behavior and Fert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2: 181-204.
Matysiak, Anna
  2011.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Fertility and Women`s Labour Supply” Springer.
McDonald, Peter.
  2002. “Sustaining Fertility Through Public Policy: the Range of Options.” Population( English Edition) 57:417-446.
McDonald, Peter.
  2006. “Low Fertility and the State: The Efficacy of Policy.”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2(3):485-510.
Steiner, Leslie Morgan
  2007. “Mommy wars : stay-at-home and career moms face off on their choices, their lives, their families.”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
Tung, An-Chi and Wen Shan Yang.
  2006. “Fertility Decisions and Women’s Labor Market Status: A Case Study of Taiwan.” Th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tudies, the Population Association of Japan 39:39-56.
Thévenon, Olivier.
  2008. “Family Policies in Europe: Available Databases and Initial Comparisons.” 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 2008:165-17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99254001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254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佳瑩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羅舜元zh_TW
dc.creator (作者) 羅舜元zh_TW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Dec-2012 11:28:49 (UTC+8)-
dc.date.available 3-Dec-2012 11:28: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Dec-2012 11:28:4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2540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633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25400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過去半世紀的台灣,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社會變遷,使得人們的生活條件與行為隨之改變。於此同時,社會價值觀與經濟條件的差異,也使得台灣女性的社會地位與人力資本逐漸提升、在社會中所被賦予的社會期待與責任也與五十年前不同。台灣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已經從鑲嵌在家庭的「照顧者」之中脫離,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卻形成女性必須兼顧家庭與工作的責任,而產生「蠟燭兩頭燒」的現象。有鑑於此,本文藉由整理並討論過去台灣社會當中,女性在家庭照護與勞動參與之間的變化,以了解「蠟燭兩頭燒」此一情形是如何體現在台灣女性的生活之中。

  本文以「人力資源調查資料庫附帶之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作為基礎,整理1950至1974出生年次的台灣女性,其生、養育行為及勞動參與資料,分析不同出生世代的女性在教育、家庭與工作等行為之間的差異,以及已婚婦女是否因為工作身分及生、養育狀態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蠟燭兩頭燒」程度。結果發現:「蠟燭兩頭燒」的現象,來自於女性意識抬頭後,台灣女性希望能在職場上有所成就,卻仍被傳統的社會價值觀所束縛,造成已婚婦女在家庭與工作兩邊都不討好。雖然孩子的照顧壓力能由家屬協助分擔,然而,職業婦女的小孩若交由保母照顧,卻可能由於對外人的信任度不足,使得母親的負擔不減反增,最終形成近年來,台灣晚近出生世代女性「不婚」、「不育」的現況。

  因此,政府若欲尋求生育議題的解決之道,建議從延長父母親留職停薪(育嬰假)時間,或是擴大托育補助對象至實際協助照顧孩子的家屬,才能真正減少台灣已婚婦女「蠟燭兩頭燒」情形發生。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1
第二章、文獻回顧 4
  一、台灣社會角色的困境與轉變 5
  二、職業婦女──「被迫」抑或「解放」 6
  三、台灣地區女性生育與勞動參與行為之變遷 7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設計 10
  一、研究資料 10
  二、研究方法與設計 11
  三、研究問題 14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 15
  一、不同出生世代間台灣女性之婚姻狀態 15
  二、不同出生世代間台灣女性之工作狀態 18
  三、不同出生世代間台灣女性之教育程度對初婚年齡的影響 23
  四、不同出生世代間台灣已婚女性的身分類別轉換 25
  五、家庭主婦與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狀況比較 35
第五章、蠟燭兩頭燒? 62
第六章、參考文獻 67


表次
表3-1 女性身分狀況一覽 13
表4-1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女性未婚比例 16
表4-2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女性已婚比例 17
表4-3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女性教育程度對平均初婚年齡的影響 25
表4-4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家庭主婦比例 26
表4-5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家庭主婦(未生育子女)比例 27
表4-6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頂客女性比例 28
表4-7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職業婦女比例 29
表4-8 不同年齡組與出生世代的職業婦女在孩童主要照顧者之差異 40
表4-9 1960-1964出生年次家庭主婦照顧小孩花費時間 43
表4-10 1960-1964出生年次家庭主婦與職業婦女照顧孩童花費時間比較 46
表4-11 1960-1964出生年次母親照顧小孩時間比較 49
表4-12 1960-1964出生年次家庭主婦與職業婦女照顧老人花費時間比較 59



圖次
圖1-1 台灣地區兩性勞動力參與率 3
圖2-1 台灣地區育齡婦女總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率 4
圖2-2 東亞社會低生育率成因 8
圖3-1 女性生命中的重大決策 12
圖4-1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女性未婚比例 16
圖4-2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女性已婚比例 17
圖4-3 1950-1974出生年次之台灣女性離婚、分居比例 18
圖4-4 1950-1985出生年次之女性人口的年齡別勞動力參與率 19
圖4-5 1945-1979出生年次之台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與年齡別生育率變遷 20
圖4-6 1979-2010年台灣21-40歲女性高等教育人數(百分比) 24
圖4-7 1950-1954出生年次台灣已婚女性身分類別比例 30
圖4-8 1955-1959出生年次台灣已婚女性身分類別比例 31
圖4-9 1960-1964出生年次台灣已婚女性身分類別比例 32
圖4-10 1965-1969出生年次台灣已婚女性身分類別比例 33
圖4-11 1970-1974出生年次台灣已婚女性身分類別比例 34
圖4-12 1950-1974出生年次家庭主婦之孩童主要照顧者比例 38
圖4-13 1950-1974出生年次職業婦女之孩童主要照顧者比例 41
圖4-14 1950-1974出生年次家庭主婦之照顧小孩花費時間比例 44
圖4-15 1950-1974出生年次職業婦女之照顧小孩花費時間比例 47
圖4-16 1950-1974出生年次家庭主婦之做家事花費時間比例 52
圖4-17 1950-1974出生年次職業婦女之做家事花費時間比例 55
圖4-18 1950-1974出生年次家庭主婦之照顧老人花費時間比例 58
圖4-19 1950-1974出生年次職業婦女之照顧老人花費時間比例 60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2540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蠟燭兩頭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總生育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動力參與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ohortzh_TW
dc.title (題名) 蠟燭兩頭燒?-台灣不同世代女性的生命圖像zh_TW
dc.title (題名)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women`s life image in different generations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
  歷年,《人力資源調查年報》。
內政部統計處
  歷年,《內政統計年報》。
林芳玫等著
  2000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顧燕翎主編,臺北市 : 女書文化。
林秀麗
  2003 〈私領域裡的勞動力買賣與危機──從臺中地區菲籍家戶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實踐談起〉,《社會發展季刊》101:200-212。
二、英文文獻
Becker, Gary S.
  1991. “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ewster, Karin L. and Ronald R. Rindfuss.
  2000. “Fertility and Women’s Employment in Industrialized Nation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 271-296.
Boccuzzo, Giovanna, Marcantonio Caltabiano, Gianpiero Dalla Zuanna, and Marzia Loghi.
  2008. “The Impact of the Bonus at Birth on Reproductive Behaviour in a Lowest-low Fertility Context: Friuli-Venezia Giulia (Italy), 1989-2005.” 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 2008:125-147.
Carlson, Elwood.
  2008. “The Lucky Lew.” Springer Verlag.
Hochschild, Arlie and Anne Machung.
  2012. “The Second Shift: Working Families and the Revolution at Home” penguin books.
Jones, Gavin W.
  2007. “Delayed Marriage and Very Low Fertility in Pacific Asi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3(3):453-478.
Lehrer, Evelyn and Marc Nerlove
  1986. “Female Labor Force Behavior and Fert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2: 181-204.
Matysiak, Anna
  2011.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Fertility and Women`s Labour Supply” Springer.
McDonald, Peter.
  2002. “Sustaining Fertility Through Public Policy: the Range of Options.” Population( English Edition) 57:417-446.
McDonald, Peter.
  2006. “Low Fertility and the State: The Efficacy of Policy.”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2(3):485-510.
Steiner, Leslie Morgan
  2007. “Mommy wars : stay-at-home and career moms face off on their choices, their lives, their families.”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
Tung, An-Chi and Wen Shan Yang.
  2006. “Fertility Decisions and Women’s Labor Market Status: A Case Study of Taiwan.” Th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tudies, the Population Association of Japan 39:39-56.
Thévenon, Olivier.
  2008. “Family Policies in Europe: Available Databases and Initial Comparisons.” 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 2008:165-17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