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迷宮與廢墟:論林燿德的小說藝術
maze and ruins:the art of Lin, Yao De`s fiction
作者 謝夢蕾
貢獻者 陳芳明
謝夢蕾
關鍵詞 迷宮
廢墟
小說
林燿德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Feb-2013 16:52:30 (UTC+8)
摘要 「都市」在許多作家的心目中象徵著罪惡、慾望與權利等負面事物,使人門迷失心志,更是許多作品中攻擊的目標。但是,在林燿德的多篇作品中,他書寫的目的地指向了現代人所居住的都市,以擁抱都市的姿態書寫都市令人生厭一面,他不批判,也不讚賞,僅僅藉由文字引領眾人探索著都市的樣貌。
而在林燿德所有作品中,「小說」的時空經營與意象描繪最令人著迷,更確實的實踐了他的創作理念,不論是轉為原住民視角,重新詮釋二二八事件的《一九四七高砂百合》,或是科幻未來與權利慾望爭奪的《時間龍》與《大日如來》,時間仍然指涉「現在」,空間仍然是我們所生長的「都市」。林燿德惡狠狠的揭示了都市中的現實,企圖解構台灣鄉土作家夢遊式的懷舊作品,每一本小說都是要讀者正視都市所帶來的善與惡,回歸現實的省思,如此才能真正認清自我。
空間不再只是時間的附屬品,不再被動的被時間中的人、事、物所填充,空間意象重新被定義,能主動實踐與再現社會生活與人群間的複雜關係。而人生活在都市之中,都市的空間感更是迅速清晰且立體呈現的,隨著經濟的快速起飛,都市面貌迅疾的變化著,從空間中我們得以窺探都市人群的生活與情感,更反映都市人群的「集體潛意識」。敏銳的林燿德便感受到空間的深層意涵,以獨特的視野掃瞄都市。林燿德從人性中權力、慾望、性愛、死亡等議題著筆,也描述都市的繁華璀璨所帶來的疏離與困惑,人生存在其中,空虛的情緒找不到出口,於是,人生活的都市,成了牢籠般的「迷宮」。林燿德更洞見都市與人類的未來,所有的事物在城市中的命運只能迅速凋萎,而一切繁華經過沖刷,最終仍舊會成為「廢墟」。它們不只是表象意涵,進而立體的承載了都市中人們心靈的荒蕪與控訴,更顯現林燿德對於都市生活的獨特時空觀,也更加確立了研究與探討迷宮與廢墟意象的必要性。
林燿德的小說透過了都市繪圖、歷史神話、科技文明、人心異化、幻滅重建……等主題揭示來深入探討最真實的事物面貌,更運用了後現代、魔幻寫實、後設、解構……等手法來呈現都會文化中生活的流動狀態,他刻畫小說中人物的殊相,進而掌握人類生命的共相。林燿德啟蒙、引導了都市文學,影響力更向四面八方擴展。林燿德的相關研究更有持續深入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希望能透過全面關照林燿德小說創作的歷程與意圖,探討散見於林燿德小說中迷宮與廢墟意象的真正意涵,深入去剖析兩者所承載意義,更希望能藉由此論文定位林燿德小說作品的座標,再一次印證其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一、林燿德著作
(一)編、著部分
1.短篇小說集
林燿德 《惡地形》,台北:希代,1988。
林燿德、陳璐茜合著 《慾望夾心——雙色小小說》,台北:皇冠,1995.05。
林燿德 《大東區》,台北:聯合文學,1995.06。
林燿德 《非常的日常》,台北:聯合文學,1999.12。
2.長篇小說
林燿德、黃凡合著 《解謎人》,台北:希代,1989。
林燿德 《一九四七高砂百合》,台北:聯合文學,1990.12。
林燿德 《大日如來》,台北:希代,1993.05。
林燿德 《時間龍》,台北:時報文化,1994.08.15。
3.詩集
林燿德 《銀碗盛雪》,台北:洪範,1987.01。
林燿德 《都市終端機》,台北:書林,1988.01。
林燿德 《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台北:光復,1988.04。
林燿德 《都市之甍》,台北:漢光,1989.06。
林燿德 《一九九○》,台北:尚書,1990.07。
林燿德 《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台北:文鶴,1996.01。
林燿德等人 《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台北:文鏡,1986.12。
4.散文集
林燿德 《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時報文化,1987。
林燿德 《迷宮零件》,台北:聯合文學,1993.06。
林燿德 《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1997.02。
5.評論集
林燿德 《一九四九以後——台灣新世代詩人初探》,台北:爾雅,1986.12。
林燿德 《不安海域——台灣新世代詩人新探》,台北:師大書苑,1988.05。
林燿德 《羅門論》,台北:師大書苑,1991.01。
林燿德 《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1991.06。
林燿德 《期待的視野——林燿德文學短論選》,台北:幼獅,1993.02。
林燿德 《世紀末現代詩論集》,台北:羚傑,1995。
林燿德 《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真象》,台北:駱駝,1996.09。
6.訪談錄
林燿德 《觀念對話》,台北:漢光,1989.08。
7.電影、舞台劇本.漫畫及其他
林燿德、于記偉合著 《大東區》,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
林燿德、徐煬合著 《夢的都市導遊》,台北:竹友軒,1992.04。
林燿德、林政德合著 《鬥陣》,台北:大然,1992.08。(漫畫)。
林燿德、戴晴衣合著 《和死神約會的一○○種方法》,台北:晴衣工作室,1994。
(舞台劇本)
林燿德 《淫魔列傳》,台北:羚傑,1995.01。
林燿德、陳璐茜合著 《塔羅牌靈測遊戲》,台北:遠流,1997.04。(塔羅牌介
紹)
8.主編選集
林燿德編 《中國現代海洋文學選》共三冊,台北:號角,1987.07。
林燿德、鄭明娳合編 《現代散文精選系列》共十五冊,台北:正中書局,
1989~ 1992 。
林燿德、黃凡合編 《新世代小說大系》共十二冊,台北:希代,1989。
林燿德編 《甜蜜買賣——台灣都市小說選》,台北:業強,1989。
林燿德編 《水晶圖騰——面對新人類小說》,高雄:派色,1990。
林燿德、簡政珍合編 《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共二冊,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
林燿德編 《浪跡都市——台灣都市散文選》,台北:業強,1990.08。
林燿德、孟樊合編 《世紀末偏航——八○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0 .12。
林燿德、鄭明娳合編 《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台北:幼獅,1991。
林燿德、孟樊合編 《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2.01 。
林燿德編 《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1993.05。
林燿德編 《幼獅文藝四十年大系.小說卷Ⅰ:最後的麒麟》,台北:幼獅,1994。
林燿德編 《幼獅文藝四十年大系.小說卷Ⅱ:天邊的大麥》,台北:幼獅,1994 。
林燿德編 《羅門創作大系》共十卷(台北:文史哲),1995.04。
林燿德、林水福合編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7。
9.林燿德佚文選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 《新世代星空——林燿德佚文選1》,台北:天行社,2001.11。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 《邊界旅店——林燿德佚文選2》,台北:天行社,2001.11。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 《黑鍵與白鍵——林燿德佚文選3》,台北:天行社,2001.12。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 《將軍的版圖——林燿德佚文選4》,台北:天行社,2001.12。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地獄的佈道者——林燿德佚文選5》,台北:天行社,2001.12。

(二)單篇作品
林燿德、鄭明娳 〈與新感覺派大師施蟄存對談〉,《聯合文學》,第6卷第9期,1991.07 。
林燿德 〈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上〉,《幼獅文藝》,1993年7月號。
林燿德 〈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下〉,《幼獅文藝》,1993年8月號。
林燿德 〈刺蝟學狐狸的寓言——羅門VS.後現代〉,《幼獅文藝》第80卷第3期,1994.08。
林燿德 〈凱悅森林的北丐南帝──與王家衛對談〉,《聯合文學》第10卷12期,1994.10。
林燿德 〈八○年代現代詩世代交替現象〉,《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1996 .03。

碩博士論文 (按姓名筆劃排列)
王文仁 〈光與火——林燿德詩論〉,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05。王明君 〈中國新感覺派小說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05。
王國安 〈台灣後現代小說的發展——從黃凡、平路、張大春與林燿德做文本觀察〉,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李婉玲 〈林燿德散文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與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吳昆展 〈論外省第二代作家的(台灣)歷史書寫與後現代技法-以張大春、林燿德與朱天心的小說為探討對象〉,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周盈秀 〈林燿德《銀碗盛雪》研究〉,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洪瑛君 〈靈魂的鄉愁──林燿德及其小說的「認同主題」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許惠耳 〈林燿德散文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
陸淑敏 〈林燿德小說之文學語言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5。
郭釵釧 〈林燿德都市文學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0。
陳淑華 〈林燿德《1947高砂百合》研究〉,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陳明柔 〈典範的更替/消解與台灣八○年代小說的感覺結構〉,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06。
翁燕玲 〈林燿德研究——現代性的追索〉,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06。
張瓈文 〈主體危機、無我、過程主體:林燿德、聖嚴法師、克莉絲蒂娃之主體觀〉,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
趙佳筠 〈林燿德詩作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8912004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12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芳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謝夢蕾zh_TW
dc.creator (作者) 謝夢蕾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Feb-2013 16:52:30 (UTC+8)-
dc.date.available 1-Feb-2013 16:52:3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Feb-2013 16:52:3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912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686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912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都市」在許多作家的心目中象徵著罪惡、慾望與權利等負面事物,使人門迷失心志,更是許多作品中攻擊的目標。但是,在林燿德的多篇作品中,他書寫的目的地指向了現代人所居住的都市,以擁抱都市的姿態書寫都市令人生厭一面,他不批判,也不讚賞,僅僅藉由文字引領眾人探索著都市的樣貌。
而在林燿德所有作品中,「小說」的時空經營與意象描繪最令人著迷,更確實的實踐了他的創作理念,不論是轉為原住民視角,重新詮釋二二八事件的《一九四七高砂百合》,或是科幻未來與權利慾望爭奪的《時間龍》與《大日如來》,時間仍然指涉「現在」,空間仍然是我們所生長的「都市」。林燿德惡狠狠的揭示了都市中的現實,企圖解構台灣鄉土作家夢遊式的懷舊作品,每一本小說都是要讀者正視都市所帶來的善與惡,回歸現實的省思,如此才能真正認清自我。
空間不再只是時間的附屬品,不再被動的被時間中的人、事、物所填充,空間意象重新被定義,能主動實踐與再現社會生活與人群間的複雜關係。而人生活在都市之中,都市的空間感更是迅速清晰且立體呈現的,隨著經濟的快速起飛,都市面貌迅疾的變化著,從空間中我們得以窺探都市人群的生活與情感,更反映都市人群的「集體潛意識」。敏銳的林燿德便感受到空間的深層意涵,以獨特的視野掃瞄都市。林燿德從人性中權力、慾望、性愛、死亡等議題著筆,也描述都市的繁華璀璨所帶來的疏離與困惑,人生存在其中,空虛的情緒找不到出口,於是,人生活的都市,成了牢籠般的「迷宮」。林燿德更洞見都市與人類的未來,所有的事物在城市中的命運只能迅速凋萎,而一切繁華經過沖刷,最終仍舊會成為「廢墟」。它們不只是表象意涵,進而立體的承載了都市中人們心靈的荒蕪與控訴,更顯現林燿德對於都市生活的獨特時空觀,也更加確立了研究與探討迷宮與廢墟意象的必要性。
林燿德的小說透過了都市繪圖、歷史神話、科技文明、人心異化、幻滅重建……等主題揭示來深入探討最真實的事物面貌,更運用了後現代、魔幻寫實、後設、解構……等手法來呈現都會文化中生活的流動狀態,他刻畫小說中人物的殊相,進而掌握人類生命的共相。林燿德啟蒙、引導了都市文學,影響力更向四面八方擴展。林燿德的相關研究更有持續深入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希望能透過全面關照林燿德小說創作的歷程與意圖,探討散見於林燿德小說中迷宮與廢墟意象的真正意涵,深入去剖析兩者所承載意義,更希望能藉由此論文定位林燿德小說作品的座標,再一次印證其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簡述……………………………………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7
第四節 各章研究提要…………………………………………10

第二章 林燿德創作歷程的啟蒙與轉變 16
第一節 八○年代文學背景…………………………………… 17
一、政治的鬆綁………………………………………………17
二、文學的變革………………………………………………19
第二節 林燿徳創作歷程的啟蒙與深化……………………… 22
一、橫跨「三三文學」與「神州詩社」…………………… 22
(一)三三文學集……………………………………………23
(二)神州詩社………………………………………………25
二、詩人羅門的都市觀與羅青的後現代引領……………… 27
(一)詩人羅門的都市觀影響………………………………28
(二)羅青的後現代引領……………………………………31
第三節 林燿徳創作歷程的反叛與轉向…………………………35
一、拉丁美洲作家波赫士:科幻、魔幻寫實、都市歸屬感……35
二、電影「蜘蛛女之吻」:真假莫辨、對立的消弭……………38
三、日本動畫《阿基拉》:毀滅後重建、都市廢墟……………40
四、日本小說家安部公房:都市人的時空觀……………………43
五、法國導演雷奈:文字與畫面、攝影的結合、後現代拼貼…45
第四節 小結………………………………………………………… 48

第三章 林燿德小說中的都市主題與後現代手法 52
第一節 林燿徳小說的都市主題……………………………………52
一、都市人性的異化與醜惡………………………………………54
二、資訊的虛假與錯置…………………… ………………58
三、科技文明的吞噬與毀滅………………………………………62
第二節 林燿徳後現代的藝術手法……………………………………67
一、解構、拼貼與混合的手法………………………………………68
二、後設式的想像與科幻書寫………………………………………74
三、超現實與魔幻寫實的呈現………………………………………79
第三節 越界的創作技巧………………………………………………85
一、文本的互相衍異…………………………………………………85
二、破文類的創作技巧………………………………………………89
三、電影、漫畫、資訊融入文學……………………………………93
第四章 林燿德小說中的迷宮意象 98
第一節 文本中的迷宮意象………………………………………… 99
第二節 人心堆疊而成的都市空間——迷宮……………………… 104
一、存在感受的疏離與空洞……………………………………… 105
二、都市人群的不安與困惑……………………………………… 110
第三節 文學理念賦予的迷宮意象………………………………… 116
一、知性的筆觸與智識化的刻意經營…………………………… 117
二、層層顛覆的符徵與符碼……………………………………… 122
第五章 林燿德小說中的廢墟意象 128
第一節 文本中的廢墟意象………………………………………… 129
第二節 毀滅後重建與時間的流逝——廢墟……………………… 135
一、毀滅與重生…………………………………………………… 136
二、時間的匆促與流逝…………………………………………… 140
第三節 否定負面以解構意義……………………………………… 145
一、否定的美學與負面書寫……………………………………… 145
二、解構後的重建………………………………………………… 151
第六章 結論 158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12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迷宮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廢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小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林燿德zh_TW
dc.title (題名) 迷宮與廢墟:論林燿德的小說藝術zh_TW
dc.title (題名) maze and ruins:the art of Lin, Yao De`s fic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林燿德著作
(一)編、著部分
1.短篇小說集
林燿德 《惡地形》,台北:希代,1988。
林燿德、陳璐茜合著 《慾望夾心——雙色小小說》,台北:皇冠,1995.05。
林燿德 《大東區》,台北:聯合文學,1995.06。
林燿德 《非常的日常》,台北:聯合文學,1999.12。
2.長篇小說
林燿德、黃凡合著 《解謎人》,台北:希代,1989。
林燿德 《一九四七高砂百合》,台北:聯合文學,1990.12。
林燿德 《大日如來》,台北:希代,1993.05。
林燿德 《時間龍》,台北:時報文化,1994.08.15。
3.詩集
林燿德 《銀碗盛雪》,台北:洪範,1987.01。
林燿德 《都市終端機》,台北:書林,1988.01。
林燿德 《妳不瞭解我的哀愁是怎樣一回事》,台北:光復,1988.04。
林燿德 《都市之甍》,台北:漢光,1989.06。
林燿德 《一九九○》,台北:尚書,1990.07。
林燿德 《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台北:文鶴,1996.01。
林燿德等人 《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台北:文鏡,1986.12。
4.散文集
林燿德 《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時報文化,1987。
林燿德 《迷宮零件》,台北:聯合文學,1993.06。
林燿德 《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1997.02。
5.評論集
林燿德 《一九四九以後——台灣新世代詩人初探》,台北:爾雅,1986.12。
林燿德 《不安海域——台灣新世代詩人新探》,台北:師大書苑,1988.05。
林燿德 《羅門論》,台北:師大書苑,1991.01。
林燿德 《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1991.06。
林燿德 《期待的視野——林燿德文學短論選》,台北:幼獅,1993.02。
林燿德 《世紀末現代詩論集》,台北:羚傑,1995。
林燿德 《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真象》,台北:駱駝,1996.09。
6.訪談錄
林燿德 《觀念對話》,台北:漢光,1989.08。
7.電影、舞台劇本.漫畫及其他
林燿德、于記偉合著 《大東區》,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
林燿德、徐煬合著 《夢的都市導遊》,台北:竹友軒,1992.04。
林燿德、林政德合著 《鬥陣》,台北:大然,1992.08。(漫畫)。
林燿德、戴晴衣合著 《和死神約會的一○○種方法》,台北:晴衣工作室,1994。
(舞台劇本)
林燿德 《淫魔列傳》,台北:羚傑,1995.01。
林燿德、陳璐茜合著 《塔羅牌靈測遊戲》,台北:遠流,1997.04。(塔羅牌介
紹)
8.主編選集
林燿德編 《中國現代海洋文學選》共三冊,台北:號角,1987.07。
林燿德、鄭明娳合編 《現代散文精選系列》共十五冊,台北:正中書局,
1989~ 1992 。
林燿德、黃凡合編 《新世代小說大系》共十二冊,台北:希代,1989。
林燿德編 《甜蜜買賣——台灣都市小說選》,台北:業強,1989。
林燿德編 《水晶圖騰——面對新人類小說》,高雄:派色,1990。
林燿德、簡政珍合編 《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共二冊,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
林燿德編 《浪跡都市——台灣都市散文選》,台北:業強,1990.08。
林燿德、孟樊合編 《世紀末偏航——八○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0 .12。
林燿德、鄭明娳合編 《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台北:幼獅,1991。
林燿德、孟樊合編 《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2.01 。
林燿德編 《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1993.05。
林燿德編 《幼獅文藝四十年大系.小說卷Ⅰ:最後的麒麟》,台北:幼獅,1994。
林燿德編 《幼獅文藝四十年大系.小說卷Ⅱ:天邊的大麥》,台北:幼獅,1994 。
林燿德編 《羅門創作大系》共十卷(台北:文史哲),1995.04。
林燿德、林水福合編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7。
9.林燿德佚文選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 《新世代星空——林燿德佚文選1》,台北:天行社,2001.11。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 《邊界旅店——林燿德佚文選2》,台北:天行社,2001.11。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 《黑鍵與白鍵——林燿德佚文選3》,台北:天行社,2001.12。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 《將軍的版圖——林燿德佚文選4》,台北:天行社,2001.12。
林燿德著,楊宗翰編《地獄的佈道者——林燿德佚文選5》,台北:天行社,2001.12。

(二)單篇作品
林燿德、鄭明娳 〈與新感覺派大師施蟄存對談〉,《聯合文學》,第6卷第9期,1991.07 。
林燿德 〈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上〉,《幼獅文藝》,1993年7月號。
林燿德 〈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下〉,《幼獅文藝》,1993年8月號。
林燿德 〈刺蝟學狐狸的寓言——羅門VS.後現代〉,《幼獅文藝》第80卷第3期,1994.08。
林燿德 〈凱悅森林的北丐南帝──與王家衛對談〉,《聯合文學》第10卷12期,1994.10。
林燿德 〈八○年代現代詩世代交替現象〉,《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1996 .03。

碩博士論文 (按姓名筆劃排列)
王文仁 〈光與火——林燿德詩論〉,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05。王明君 〈中國新感覺派小說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05。
王國安 〈台灣後現代小說的發展——從黃凡、平路、張大春與林燿德做文本觀察〉,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李婉玲 〈林燿德散文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與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吳昆展 〈論外省第二代作家的(台灣)歷史書寫與後現代技法-以張大春、林燿德與朱天心的小說為探討對象〉,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周盈秀 〈林燿德《銀碗盛雪》研究〉,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洪瑛君 〈靈魂的鄉愁──林燿德及其小說的「認同主題」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許惠耳 〈林燿德散文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
陸淑敏 〈林燿德小說之文學語言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5。
郭釵釧 〈林燿德都市文學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0。
陳淑華 〈林燿德《1947高砂百合》研究〉,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陳明柔 〈典範的更替/消解與台灣八○年代小說的感覺結構〉,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06。
翁燕玲 〈林燿德研究——現代性的追索〉,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06。
張瓈文 〈主體危機、無我、過程主體:林燿德、聖嚴法師、克莉絲蒂娃之主體觀〉,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
趙佳筠 〈林燿德詩作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