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皇民化時期新文學中的民族主義敘事-以1940年代為中心
The Nationalism Narrative of Taiwanese new Literature in Kominka Period:Along the 1940s
作者 林嘉立
Lin,Chia Li
貢獻者 吳佩珍
Wu,Pei Chen
林嘉立
Lin,Chia Li
關鍵詞 皇民文學
皇民化時期新文學
民族主義敘事
東方式殖民主義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Apr-2013 14:38:25 (UTC+8)
摘要 民族主義敘事是台灣日治時期新文學很重要的一個表現,但台灣皇民化時期新文學中的民族主義敘事,在台灣文學史受到戰後民族主義浪潮的催發而展開的書寫過程中,經常因為「時空環境差異」以及其中內含「皇民文學」等看似親近日本殖民者的言論,而與民族道德相對正確的前行時代隔離開來。只是當我們明白歷史敘事、尤其是於民族主義滋養下進行的歷史敘事,經常為了證成當下身份意義的需求而導致了偏頗以及去脈絡化的結果,「皇民文學」或皇民化時期新文學中的民族主義敘事就有了重新閱讀的空間。本文以民族主義的理論爬梳為始,配合「東方式殖民主義」的概念,切入1930年代左翼思潮在地開花,以及1940年代的鄉土書寫、文學史建構與「皇民文學」等一系列台灣知識分子的文學活動,一方面以回應「東方式殖民主義」的假定,將日治時期台灣知識分子編入日本帝國的欲望連接回皇民化時期之前;另一方面則期望賦予被殖民的台灣人追求身份認同的過程以完整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 小熊英二,《〈日本人〉の境界》(東京,新曜社,1998)。
2. 王昶雄著,許俊雅編,《王昶雄全集‧第一冊‧小說卷》(台北,台北縣文化局,2002)。
3. 王昶雄著,許俊雅編,《王昶雄全集‧第四冊‧散文卷三》(台北,台北縣文化局,2002)。
4. 井手勇,《決戰時期台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2001)。
5. 方孝謙,《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台北,巨流,2008)。
6. 石婉順等編,《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台灣文化狀況》(台北,撥種者,2008)。
7.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
8.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1980)。
9. 西川滿著,葉石濤譯,《西川滿小說集1》(高雄,春暉,1997)。
10. 西川滿著,陳千武譯,《西川滿小說集2》(高雄,春暉,1997)。
11. 朱惠足,《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台北,麥田,2009)。
12.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1998)。
13.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等譯,《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民族運動史(上、下)》(福祿壽興業,1999)。
14. 竹內好著,李冬木等譯,《近代的超克》(北京,三聯,2005)。
15. 艾尼斯特.葛爾納(Ernest Gellner)著,李金梅、黃俊龍譯,《國族與國族主義》(台北,聯經,2001)。
16.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1997)。
17. 李文卿,《共榮的想像——帝國‧殖民地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台北,稻鄉,2010)。
18. 阮斐娜著,吳佩珍譯,《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台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台北,麥田,2010)。
19. 沈萌華主編,《巫永福全集Ⅱ日文小說卷》(台北,傳神福音,1996)。
20. 呂赫若著,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上)》(台北,印刻,2006)。
21. 呂赫若著,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下)》(台北,印刻,2006)。
22. 周金波著,中島利郎、周振英編,《周金波集》(台北,前衛,2002)。
23.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2009)。
24. 帕爾塔.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著,范慕尤、楊曦譯,《民族主義思想與殖民地世界︰一種衍生的話語》(南京,譯林,2007)。
25. 柳書琴,《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台北,聯經,2009)。
26. 凃照彥著,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2008)。
27. 垂水千惠著,凃翠花譯,《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1998)。
28. 孫歌,《亞洲意味著什麼︰文化間的「日本」》(台北,巨流,2001)。
29.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R﹒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1999)。
30. 荊子馨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2006)。
31. 翁鬧著,陳藻香、許俊雅編,《翁鬧作品選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
32.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群學,2009)。
33.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春暉,1998)。
34. 陳映真等著,《呂赫若作品研究》(台北,聯經,1997)。
35.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0~一九五0》(台北,遠流,2008)。
36.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2011)。
37.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2007)。
38.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2004)
39. 陳培豐,《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台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台北,麥田,2006)。
40. 陳建忠等人合著,《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2007)。
41. 梁明雄,《張深切與《台灣文藝》研究》(台北,文經,2002)。
42.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編,《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3.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冊》(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4.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二冊》(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5.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三冊》(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6.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四冊》(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7. 黃惠禎,《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0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台北,秀威資訊,2009)。
48. 張深切著,陳芳明等主編,《張深切全集【卷1】里程碑——又名:黑色的太陽(上、下)》(台北,文經,1998)。
49.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1)小說集【一】中、短篇》(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0.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2)小說集【二】中、短篇》(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1.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3)小說集【三】中、短篇》(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2.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6)隨筆集【一】》(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3.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7)隨筆集【二】》(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4.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
55. 葉石濤、鍾肇政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台北,遠景,1997)。
56. 葉石濤著,彭瑞金主編,《葉石濤全集1.小說卷一》(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57.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Said)著,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2006)。
58.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四卷.小說卷(I)》(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8)。
59.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五卷.小說卷(II)》(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9)。
60.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1)。
61.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1)。
62. 趙遐秋、呂正惠主編,《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2002)。
63. 龍瑛宗著,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一冊 小說集(1)》(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64. 龍瑛宗著,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二冊 小說集(2)》(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65. 龍瑛宗著,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五冊 評論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66. 龍瑛宗著,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六冊 詩.劇本.隨筆集(1)》(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67. 藤井省三,《台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2003)。
68. 蕭阿勤,《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8)。
69. 劉紀蕙,《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台北,麥田,2004)。
70. 橫路啟子,《文學的流離與回歸》(台北,聯合文學,2009)。
71. 鶴見俊輔著,邱振瑞譯,《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台北,行人,2008)。

二、報紙、雜誌期刊與論文集

1. 《文藝台灣》,台灣文藝家協會、文藝台灣社,1940年1月—1944年1月。
2. 《台灣大眾時報》,大眾時報社,1928年5月—1928年7月。
3. 《台灣文藝》,台灣文藝聯盟,1934年11月—1936年8月。
4. 《台灣新文學》,台灣新文學社,1935年12月—1937年6月。
5. 《台灣文學》,台灣文學社,1941年5月—1943年12月。
6. 王甫昌,〈民族想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台灣》教科書爭議風波的內容與脈絡分析〉,刊於《台灣史研究》第8卷第2期(台北,中央硏究院台灣史硏究所籌備處,2001年12月),頁145—207。
7. 王姿雯,〈昭和戰前期における日臺プロレタリア文學の交流——葉山嘉樹「淫賣婦」と琅石生「闇」〉,刊於《東方學》第116期(2008年7月),頁146—162。
8. 吳叡人,〈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刊於《新史學》第17卷第2期,2006年6月,頁127—218。
9. 吳叡人,〈重層土著化下的歷史意識︰日治後期皇得時與島田謹二的文學史論述之初步比較分析〉,刊於《台灣史研究》第十六卷第三期,2009年9月,頁133—163。
10. 吳叡人,〈他人之顏:民族國家對峙結構中的「皇民文學」與「原鄉文藝」〉,收於《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頁257─309。
11. 姚人多,〈認識台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台之殖民治理性〉,刊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2期,2001年6月,頁119—182。
12. 馬森,〈愛國乎?愛族乎?「皇民文學」作者的自我撕裂〉,刊於《聯合報》副刊,1998年4月27日。
13. 陳映真,〈精神的荒廢——張良澤皇民文學論的批判〉,刊於《聯合報》副刊,1998年4月2日—4日。
14. 陳映真,〈警戒第二輪台灣「皇民文學」運動的圖謀——讀藤井省三《百年來的台灣文學》:批評的筆記(一)〉,刊於《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告別革命文學?》,1998年12月,頁143—161。
15. 張良澤,〈正視台灣文學史上的難題——關於台灣「皇民文學作品拾遺」〉,刊於《聯合報》副刊,1998年2月10日。
16. 彭歌,〈醒悟吧!回應陳映真〈精神的荒廢〉一文〉,刊於《聯合報》副刊,1998年4月22日。
17. 鍾肇政,〈日據時期台灣文學的盲點——對「皇民文學」的一個考察〉,刊於《聯合報》副刊,1979年6月1日。
18. 橋本恭子,〈在台日本人の郷土主義——島田謹二と西川満の目指したもの〉,刊於《日本台湾学会報》第九号,2007年5月,頁231—252。

三、學位論文

1. Wu, Rwei-ren. “The Formosan Ideology︰Oriental Colonialism and the Rise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1895—1945.”Ph.D. dis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3.
2. 王郁雯,〈台灣作家的「皇民文學」(認同文學)之探討——以陳火泉、周金波的小說為研究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3. 王昭文,〈日治末期台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 :《文藝台灣》.《台灣文學》及《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硏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4. 何義麟,〈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的教育與教化運動〉(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1986)。
5. 邱雅芳,〈南方作為帝國慾望 : 日治時期日人作家的台灣書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6.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1937﹒7—1945﹒8)〉,(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7. 崔末順,〈現代性與台灣文學的發展(1920—1949)〉(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8. 黃琪椿,〈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潮之關係初探(1927—1937)〉(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9. 曾巧雲,〈未完成進行式——戰前、戰後的皇民文學論爭/述〉(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0. 廖秋紅,〈日治末期台灣人身份認同的演化進程——以台籍作家的志願兵題材小說為中心(1941.6—1945.8)〉(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11. 賴婉玲,〈皇民文學論爭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12. 橋本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97159003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9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佩珍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Wu,Pei Ch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嘉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n,Chia Lien_US
dc.creator (作者) 林嘉立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n,Chia Lien_US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3 14:38:25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3 14:38: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3 14:38: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159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757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台灣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1590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民族主義敘事是台灣日治時期新文學很重要的一個表現,但台灣皇民化時期新文學中的民族主義敘事,在台灣文學史受到戰後民族主義浪潮的催發而展開的書寫過程中,經常因為「時空環境差異」以及其中內含「皇民文學」等看似親近日本殖民者的言論,而與民族道德相對正確的前行時代隔離開來。只是當我們明白歷史敘事、尤其是於民族主義滋養下進行的歷史敘事,經常為了證成當下身份意義的需求而導致了偏頗以及去脈絡化的結果,「皇民文學」或皇民化時期新文學中的民族主義敘事就有了重新閱讀的空間。本文以民族主義的理論爬梳為始,配合「東方式殖民主義」的概念,切入1930年代左翼思潮在地開花,以及1940年代的鄉土書寫、文學史建構與「皇民文學」等一系列台灣知識分子的文學活動,一方面以回應「東方式殖民主義」的假定,將日治時期台灣知識分子編入日本帝國的欲望連接回皇民化時期之前;另一方面則期望賦予被殖民的台灣人追求身份認同的過程以完整的意義。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I
目次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跨世紀的皇民文學論爭 3
第三節 戰後台灣的民族主義敘事之特徵 7
(一)、民族主義概述 8
(二)、台灣戰後民族主義敘事的框架:雙重的二元對立 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章節安排 25
第二章 左翼思潮的在地化與1930年代台灣的殖民地民族主義敘事 30
前言 30
第一節 殖民地民族主義敘事迂迴的進路(上):知識分子思想的遞變 31
(一)、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分裂的意義 32
(二)、鄉土文學/台灣話文論戰 36
第二節 殖民地民族主義敘事迂迴的進路(下):台灣文藝聯盟 41
(一)、「階級」與「民族」的互動 42
(二)、民族主義敘事的困境:「鄉土」的裂痕 46
第三節 1930年代台灣小說創作中的民族主義敘事 50
(一)、從「模擬」到「民族的階級」 51
(二)、「鄉土」空間的意義 55
小結 61
第三章 戰雲密布下的台灣殖民地民族主義敘事 62
前言 62
第一節 皇民化時期日本的「東方式殖民主義」 64
第二節 楊雲萍、黃得時的台灣文學相關論述與民族主義敘事 73
(一)、楊雲萍與兩個海外移民後裔共同體的敘事之爭 74
(二)、黃得時與台灣人共同體邊界的擴大 78
第三節 張文環小說創作中的「鄉土」與民族主義敘事 85
(一)、現代性的魅影與無法掙脫的傳統 87
(二)、批判現代性與回歸鄉土世界 90
小結 95
第四章 從鄉土書寫到皇民文學 97
前言 97
第一節 糞寫實主義論戰:美學假面下的政治鬥爭 99
第二節 〈道〉與〈奔流〉:如何成為日本人 107
(一)、孤獨的求「道」者 108
(二)、奔馳在時代潮流中的被殖民者 113
第三節 周金波與皇民化時期民族主義敘事的總結:鄉關何處 119
(一)、有光之處必有暗:周金波的「成為日本人」之道 120
(二)、「我們」真的能成為日本人嗎? 123
(三)、鄉關何處 127
小結 133
結論:一則「家」的寓言 136
參考資料 14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9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皇民文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皇民化時期新文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族主義敘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東方式殖民主義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皇民化時期新文學中的民族主義敘事-以1940年代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Nationalism Narrative of Taiwanese new Literature in Kominka Period:Along the 1940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 小熊英二,《〈日本人〉の境界》(東京,新曜社,1998)。
2. 王昶雄著,許俊雅編,《王昶雄全集‧第一冊‧小說卷》(台北,台北縣文化局,2002)。
3. 王昶雄著,許俊雅編,《王昶雄全集‧第四冊‧散文卷三》(台北,台北縣文化局,2002)。
4. 井手勇,《決戰時期台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2001)。
5. 方孝謙,《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台北,巨流,2008)。
6. 石婉順等編,《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台灣文化狀況》(台北,撥種者,2008)。
7.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
8.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1980)。
9. 西川滿著,葉石濤譯,《西川滿小說集1》(高雄,春暉,1997)。
10. 西川滿著,陳千武譯,《西川滿小說集2》(高雄,春暉,1997)。
11. 朱惠足,《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台北,麥田,2009)。
12.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1998)。
13.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等譯,《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民族運動史(上、下)》(福祿壽興業,1999)。
14. 竹內好著,李冬木等譯,《近代的超克》(北京,三聯,2005)。
15. 艾尼斯特.葛爾納(Ernest Gellner)著,李金梅、黃俊龍譯,《國族與國族主義》(台北,聯經,2001)。
16.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1997)。
17. 李文卿,《共榮的想像——帝國‧殖民地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台北,稻鄉,2010)。
18. 阮斐娜著,吳佩珍譯,《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台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台北,麥田,2010)。
19. 沈萌華主編,《巫永福全集Ⅱ日文小說卷》(台北,傳神福音,1996)。
20. 呂赫若著,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上)》(台北,印刻,2006)。
21. 呂赫若著,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下)》(台北,印刻,2006)。
22. 周金波著,中島利郎、周振英編,《周金波集》(台北,前衛,2002)。
23.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2009)。
24. 帕爾塔.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著,范慕尤、楊曦譯,《民族主義思想與殖民地世界︰一種衍生的話語》(南京,譯林,2007)。
25. 柳書琴,《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台北,聯經,2009)。
26. 凃照彥著,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2008)。
27. 垂水千惠著,凃翠花譯,《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1998)。
28. 孫歌,《亞洲意味著什麼︰文化間的「日本」》(台北,巨流,2001)。
29.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R﹒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1999)。
30. 荊子馨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2006)。
31. 翁鬧著,陳藻香、許俊雅編,《翁鬧作品選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
32.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群學,2009)。
33.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春暉,1998)。
34. 陳映真等著,《呂赫若作品研究》(台北,聯經,1997)。
35.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0~一九五0》(台北,遠流,2008)。
36.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2011)。
37.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2007)。
38.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2004)
39. 陳培豐,《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台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台北,麥田,2006)。
40. 陳建忠等人合著,《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2007)。
41. 梁明雄,《張深切與《台灣文藝》研究》(台北,文經,2002)。
42.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編,《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3.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冊》(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4.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二冊》(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5.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三冊》(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6.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四冊》(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47. 黃惠禎,《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0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台北,秀威資訊,2009)。
48. 張深切著,陳芳明等主編,《張深切全集【卷1】里程碑——又名:黑色的太陽(上、下)》(台北,文經,1998)。
49.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1)小說集【一】中、短篇》(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0.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2)小說集【二】中、短篇》(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1.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3)小說集【三】中、短篇》(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2.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6)隨筆集【一】》(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3. 張文環著,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7)隨筆集【二】》(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54.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
55. 葉石濤、鍾肇政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台北,遠景,1997)。
56. 葉石濤著,彭瑞金主編,《葉石濤全集1.小說卷一》(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57.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Said)著,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2006)。
58.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四卷.小說卷(I)》(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8)。
59.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五卷.小說卷(II)》(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9)。
60.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1)。
61. 楊逵著,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1)。
62. 趙遐秋、呂正惠主編,《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2002)。
63. 龍瑛宗著,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一冊 小說集(1)》(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64. 龍瑛宗著,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二冊 小說集(2)》(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65. 龍瑛宗著,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五冊 評論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66. 龍瑛宗著,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第六冊 詩.劇本.隨筆集(1)》(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67. 藤井省三,《台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2003)。
68. 蕭阿勤,《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8)。
69. 劉紀蕙,《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台北,麥田,2004)。
70. 橫路啟子,《文學的流離與回歸》(台北,聯合文學,2009)。
71. 鶴見俊輔著,邱振瑞譯,《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台北,行人,2008)。

二、報紙、雜誌期刊與論文集

1. 《文藝台灣》,台灣文藝家協會、文藝台灣社,1940年1月—1944年1月。
2. 《台灣大眾時報》,大眾時報社,1928年5月—1928年7月。
3. 《台灣文藝》,台灣文藝聯盟,1934年11月—1936年8月。
4. 《台灣新文學》,台灣新文學社,1935年12月—1937年6月。
5. 《台灣文學》,台灣文學社,1941年5月—1943年12月。
6. 王甫昌,〈民族想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台灣》教科書爭議風波的內容與脈絡分析〉,刊於《台灣史研究》第8卷第2期(台北,中央硏究院台灣史硏究所籌備處,2001年12月),頁145—207。
7. 王姿雯,〈昭和戰前期における日臺プロレタリア文學の交流——葉山嘉樹「淫賣婦」と琅石生「闇」〉,刊於《東方學》第116期(2008年7月),頁146—162。
8. 吳叡人,〈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刊於《新史學》第17卷第2期,2006年6月,頁127—218。
9. 吳叡人,〈重層土著化下的歷史意識︰日治後期皇得時與島田謹二的文學史論述之初步比較分析〉,刊於《台灣史研究》第十六卷第三期,2009年9月,頁133—163。
10. 吳叡人,〈他人之顏:民族國家對峙結構中的「皇民文學」與「原鄉文藝」〉,收於《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頁257─309。
11. 姚人多,〈認識台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台之殖民治理性〉,刊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2期,2001年6月,頁119—182。
12. 馬森,〈愛國乎?愛族乎?「皇民文學」作者的自我撕裂〉,刊於《聯合報》副刊,1998年4月27日。
13. 陳映真,〈精神的荒廢——張良澤皇民文學論的批判〉,刊於《聯合報》副刊,1998年4月2日—4日。
14. 陳映真,〈警戒第二輪台灣「皇民文學」運動的圖謀——讀藤井省三《百年來的台灣文學》:批評的筆記(一)〉,刊於《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告別革命文學?》,1998年12月,頁143—161。
15. 張良澤,〈正視台灣文學史上的難題——關於台灣「皇民文學作品拾遺」〉,刊於《聯合報》副刊,1998年2月10日。
16. 彭歌,〈醒悟吧!回應陳映真〈精神的荒廢〉一文〉,刊於《聯合報》副刊,1998年4月22日。
17. 鍾肇政,〈日據時期台灣文學的盲點——對「皇民文學」的一個考察〉,刊於《聯合報》副刊,1979年6月1日。
18. 橋本恭子,〈在台日本人の郷土主義——島田謹二と西川満の目指したもの〉,刊於《日本台湾学会報》第九号,2007年5月,頁231—252。

三、學位論文

1. Wu, Rwei-ren. “The Formosan Ideology︰Oriental Colonialism and the Rise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1895—1945.”Ph.D. dis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3.
2. 王郁雯,〈台灣作家的「皇民文學」(認同文學)之探討——以陳火泉、周金波的小說為研究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3. 王昭文,〈日治末期台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 :《文藝台灣》.《台灣文學》及《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硏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4. 何義麟,〈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的教育與教化運動〉(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1986)。
5. 邱雅芳,〈南方作為帝國慾望 : 日治時期日人作家的台灣書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6.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1937﹒7—1945﹒8)〉,(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7. 崔末順,〈現代性與台灣文學的發展(1920—1949)〉(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8. 黃琪椿,〈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潮之關係初探(1927—1937)〉(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9. 曾巧雲,〈未完成進行式——戰前、戰後的皇民文學論爭/述〉(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0. 廖秋紅,〈日治末期台灣人身份認同的演化進程——以台籍作家的志願兵題材小說為中心(1941.6—1945.8)〉(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11. 賴婉玲,〈皇民文學論爭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12. 橋本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