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中國國際形象及其建構策略- 以中國中央電視台為例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CCTV
作者 莊怡忻
貢獻者 朱立
莊怡忻
關鍵詞 國際形象
傳播策略
中國中央電視台
中國軟權力
電視與國家形象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四月-2013 14:41:43 (UTC+8)
摘要 冷戰結束後,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面向均有大幅度的成長,國力的增強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引發既有強權與大國的疑慮和不安,有關「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層出不窮。國家形象的好壞,影響一國的前途與發展,以胡錦濤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將國際形象定位在「負責任的泱泱大國」、「和平發展的後興大國」和「建構和諧世界的重要推手」三個面向著手努力。
然而,國際民調機構數據顯示,中國訴求的國家形象與國際社會眼中實際的中國形象,仍帶有認知上的差距。造成兩者形象認知不和諧的原因,包括黑心商品氾濫、新聞自由度低、不和諧的威權國家和國際傳播力度不足。中國期望的國際形象與實際國際觀感不符,面對此困境,中國在傳播媒體上制訂了「自建渠道走出去」、「借力使力走進去」和「先發制人」三大策略。在策略面下,本研究以極具代表性的官方電視媒體-中國中央電視台為例,探討中國在實質面上的傳播手段。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丁和根,傳媒競爭力-中國媒體發展核心方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方舟,「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和將來」,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
王信賢,「中國大陸社會變遷」,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2007年)。
王崑義,輿論戰-兩岸新戰場(台北:華陽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何清漣,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台北:黎明文化,2007年)。
何舟,「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和將來」,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
吳友富,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和傳播,第一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吳家恆、方祖芳譯,Joseph S. Nye, Jr著,柔性權力(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李少南,國際傳播(台北:黎明文化,1994年)。
李隆生、張逸安譯,馬丁‧賈克著,當中國統治世界(台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
李華球,北京奧運「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是遐思?似理想?(台北:博楊文化,2007年)
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
李希光、劉康等著,妖魔化中國的背後(台北:捷幼出版社,1997年)。
余陽洲,「多重觀點下的大眾傳播媒體」,成露西、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
何舟,「妖魔化中國的背後」,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
林雨蒨譯,Mark Leonard著,中國怎麼想?(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08年)。
俞可平,「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形象」,Joshua Cooper Ramo等著,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裡的中國,第二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邱坤玄,「中國外交政策」,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聞京開發,2007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6年)
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第二版(台北:師大書苑,2002年)。
洪賢智,電視新論(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5年)。
段鵬,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傳播策略,第二版(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
胡樹祥,中國外交與國際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胡鞍鋼、鄢一龍,紅色中國綠色錢潮 十二五規劃的大翻轉(台北:天下雜誌,2010年)。
許志嘉,「中共外交發展」,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2007年)。
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第三版(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
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出版社,2007年)。
張多馬,大陸新聞事業概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年)。
張駿德,中國新聞改革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公司,2006年)。
張雅君,「中國外交情勢 大國外交的走向與評估」,丁樹範主編,中國大趨勢2003-2004(台北:新新聞文化,2004年),頁169~170。
張曉群,「中國傳媒實力的戰略取向」,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104~105。
涼熱,中國製造大黑洞(台北:新來文化,2009年)。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年鑑(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年鑑出版,2003年)。
彭懷恩,政治傳播:理論與實踐(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7年)。
湯明哲,策略精論(台北:天下遠見,2003年)。
溫洽溢譯,Susan Shirk著,脆弱的強權(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
遊梓翔,領袖的聲音:兩岸領導人政治語藝批評,1906-2006(台北:五南圖書,2006年)。
管文虎主編,國家形象論,(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
趙啟正,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北京:新世界出版,2005年)。
趙化勇,中國中央電視台年鑑(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
趙化勇,中央電視台品牌戰略(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
趙化勇,中央電視台發展史(1958~2008)(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頁63~64。
劉濟南,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國際關係中的新視角(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歐信宏、胡祖慶譯,Joshua S.Goldstein and Jon C.Pevehouse著,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出版社,2007年)。
賴秀如譯,Paul Midler著,黑心帝國 中國製造業第一手全揭密(台北:允晨文化,2011年)。
羅建波,「如何優化中國和平崛起的國家形象-以中國在非洲的國家形象塑造為例」,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龐文真譯,Robert S. Fortner著,國際傳播(台北:五南圖書,1996年)。

(二) 期刊
弓偉波,「從礦難事故報道看國家形象塑造-以西方媒體對王家嶺礦難和智利礦難報道為例」,傳媒觀察,第1期(2011年),頁23。
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的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1期(2004年),頁119~121。
方鵬程,「美軍戰略性傳播的媒體運用分析:以2003年波斯灣戰爭為例」,復興崗學報,第97期(2011年),頁31。
王毓莉,「中共境內與境外電視新聞之比較-以中央電視台第一套與第四套新聞為例」,中國廣告學刊,第7期(2002年),頁114。
王毓莉,「中國大陸「八榮八恥」議題宣傳之研究」,廣告學研究,第31期(2009年),頁38。
王毓莉,「馴服v.s.抗拒:中國政治權力控制下的新聞專業抗爭策略」,新聞學研究,第101期(2012年),頁44。
王維芳,「從「七五」新疆事件談「東突」運動」,中國邊政,第179期,頁93~95。
成正、王龍國,「大陸“軟實力”與“大陸形象”塑造」,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2期(2009年),頁49。
朱立,「《妖魔化中國的背後》的背後」,信報財經月刊,第242期(1997年5月),頁4~8。
曲茹、蔡婕,「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對外傳播策略研究及效果分析」,當代電視,第11期(2010年),頁41。
宋國誠,「氣候論述權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公約的立場與論辯」,中國大陸研究,第54卷第3期(2011年),頁1~17。
李楊、李建華,「災難事件中國家媒體對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以中央電視台汶川報導為例」,新疆大學學報,第1期(2009年),頁31。
周翼虎,「抗爭與入籠:中國新聞業的市場化悖論」,新聞學研究,第101期(2009年),頁101~113。
邱坤玄、黃鴻博,「中國的負責任大國身分建構與外交實踐:以參與國際裁軍與軍備管制建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2期(2010年)頁75。
林玲,「現階段中國對外傳播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昌吉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頁90。
紀婭鵬,「國家形象概論」,華章,第20期(2000年),頁21。
胡聲平,「中共的「軟實力」外交─中共對非洲文化與經濟外交的分析」,亞太研究通訊,第7期(2009年),頁81。
翁巧嫣,「意識形態與電影評論:民族主義、激進主義及自由主義的美國電影觀」,新北大史學,第7期(2009年),頁31。
徐小鴿,「國際新聞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問題」,新聞與傳播研究,第2期(1996年),頁36。
孫有中,「國家形象的內涵及其功能」,國際論壇,第3期(2002年),頁16。
倪建平、黃衛紅,「關於中國國家形象與外交政策的理論思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10期(2004年),頁58。
徐蕙萍,「新聞媒體在中共當前政治發展策略下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復興崗學報,第87期(2006年),頁6~7。
唐小松、王義桅,「公眾外交對國際關係理論的衝擊:一種分析框架」,歐洲研究,2003年4期,頁62。
曹碧波,「媒體如何利用突發事件報道塑造國家形象」,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第9期(2010年),頁31。
莊國平,「國家形象與公眾外交:中共新國家形象建構之分析」,復興崗學報,第92期(2008年),頁317~320。
陳建民,「中共國家新安全觀的戰略思維與外交實踐」,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2009年),頁77。
陳祥、陳嘉珮,「台灣國家形象轉變 20 年(1986-2005)—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形塑下的台灣」,傳播與管理研究,第9卷第1期,頁7。
陳聯光、陳樹群、周憲德、王文能、林銘郎,「汶川地震坡地災害勘查與集集地震比較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9卷第4期(2008年),頁403~404。
黃義杰,「2008北京奧運的人權論述建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7卷第2期(2011年),頁38。
郭醇,「央視美國分台的國際雇員」,對外傳播,第10期(2012年),頁17。
崔屹平、李宇,「二十年來中國電視對外傳播理念嬗變初探——以中央電視台為例」,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第8期(2012年),頁66。
張登及,「自由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西方的中共外交研究:一個概觀」,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1期(2001年),頁15~19。
張興毅,「試論北京奧運三大理念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時代文學,第12期(2008年),頁127。
張弘遠,全球金融風暴下的中國角色與定位,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2期(2008年),頁8。
張梓軒、郭雲強,「透析中國電視國際合拍的歷史與當下-訪著名電視人夏駿」,南方電視學刊,第1期(2010年),頁60。
葉國標、梁智勇,「中國電視媒體對外傳播新格局與國際化策略淺析」,新聞記者,第9期(2010年),頁42。
管文虎、李振興,「論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天府新論,第5期(2004 年),頁18。
管文虎,「國家的國際形象淺析」,當代世界,第6期(2006年),頁36。
鄒筱涵、于卓民,「國家形象衡量指標見立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10卷第3期(2007年),頁15。
楊曉寧譯,Virculon, Thierry文,「非洲需要中國嗎?」,人籟論辨月刊,第49期(2008年5月),頁78。
齊洋洋、蔣宏,「論央視對國家形象的塑造:以 5.12 汶川大地震報導為例」,新聞愛好者,第11期(2008年),頁23。
廖福特,「以國際法觀點看中國戕害圖博、新疆的人權問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7期(2009年),頁11。
翟秀鳳、周智敏,「CCTV-NEWS在亞洲地區的傳播現狀及效果分析」,青年記者,第25期(2012年),頁81。
劉小燕,「關於傳媒塑造國家形象的思考」,國際新聞界,第2期(2002年),頁61。
範淩子,「公共突發性事件中大眾傳媒的運用」,現代視聽,第7期(2008年),頁15~16。
蔣穎,「淺議黨報在突發性災難事件中的輿論引導及影響-以《四川日報》5•12大地震報導為例」,新聞界,第6期(2008年),頁3。
蔡明彥,「當前東亞安全問題中的中國因素分析-以地緣政治、經貿整合與北韓核武問題爲例」,全球政治評論,第26期(2009年4月),頁9。
鄭培民,「努力營造大外宣格局」,對外大傳播,第5期(2003年),頁10。
錢鋼,「導向.監督.改革.自由---透過媒體語詞分析看中國新聞傳媒」,二十一世紀評論,第59期(2006年),頁11。
錢鋼,「中國傳媒的發展路向」,台大新聞論壇,第7期(2008年),頁76。
賴祥蔚,「國共政權控制報紙的政治經濟比較」,新聞學研究,第73期(2002年),頁157。
韓春光,「監督輿論報導要富有建設性」,新聞愛好者,第12期(2011年),頁45。
鄭建嵐,「略論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福建工程學院學報,第3卷第1期(2003年),頁97。
謝曉娟,「論軟權力中的國家形象及其塑造」,理論研究,第19期(2004年),頁20。
羅曉南,「後改革時期農村中國文化轉型-啟蒙現代性話語vs.革命現代性話語」,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2009年),頁1。
嚴震生,「當前中國對非洲的能源戰略與外交」,國際關係學報,第24期(2007年7月),頁31。
(三) 報紙
亓樂義,「中擬南沙建機場 南海之爭升溫」,中國時報,2009年6月23日,第A14版。
(四) 學位論文
王柔雅,「在地與國際新聞災難報導之媒體功能--以中國四川地震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頁iii。
高吟文,「我國國際衛星傳播政策初探-以宏觀電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先隆,「報紙對民選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形象塑造: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自立早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張長智,「美國國際宣傳」,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68年)。
(五) 研討會論文
李月蓮,「外來媒體再現激發文化認同危機:加拿大傳媒教育運動的啟示」,發表於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1998年6月28~31日)。
何蘭,「中國國際話語權與國際地位」,發表於金融危機下之中國外交與自我定位座談會(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2009年11月30日),頁35~38。
孫本初,「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發表於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2005年6月8日)。
臧國仁,「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發表於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1998年6月28~31日)
趙曉春,「中國國家安全形勢分析」,發表於金融危機下之中國外交與自我定位座談會(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2009年11月30日),頁15。
羅世宏、余小玲、向奕蓓,「中國形象‧台灣製造:初探「盛世中國」的媒體建構,以台灣《旺報》為例,發表於2010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2010年7月3~5日)。
(六) 網路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節目海外落地辦公室」,中國國際廣播電台,http://gb.cri.cn/cri/dwgb.htm。
「回眸新中國同非洲國家開啟外交關係五十周年」,新華網,2006年11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06/content_5293679.htm。
「新華新聞電視網英語台在美國時代華納有線電視平台播出」,新華網,2011年9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14/c_122033257.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基本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3月11日,http://www.scio.gov.cn/xwbjs/xwbjs/200905/t306817.htm。
「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1999年2月25-27日)」,人民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76597/10556595.html。
政大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著,「媒體中的刻板印象-哈哈鏡的世界」,頁70。http://www.mediaed.nccu.edu.tw/teach/dl_file/book/4.pdf
「“中國電影周”在中非首都班吉隆重開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9年1月20日,
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fz/1206_45_12/1206x2/t532935.htm。
殷淼,「我喜歡中國電影—記奈及利亞第二屆“中國電影周”開幕式」,人民網,2008年6月13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8722/103722/103724/7380448.html。
陸以正,「從國際宣傳到公眾外交」,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5年7月25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4/NS-C-094-153.htm。
梁文興、李錦智,「兩岸公眾外交發展概況-以政策分析為例」,第19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2012年5月18日,http://www2.cma.edu.tw/u_edu/dep_politics/file/C-paper88/05_%E6%A2%81%E6%96%87%E8%88%88%E3%80%81%E6%9D%8E%E9%8C%A6%E6%99%BA_%E5%85%A9%E5%B2%B8%E5%85%AC%E7%9C%BE%E5%A4%96%E4%BA%A4%E7%99%BC%E5%B1%95%E6%A6%82%E6%B3%81%E2%80%94%E4%BB%A5%E6%94%BF%E7%AD%96%E5%88%86%E6%9E%90%E7%82%BA%E4%B8%BB.pdf。
卜正珉,「公眾外交之概念探討與運用---各國經驗對台灣的啟示」,行政院新聞局,2005年8月30日,http://61.57.41.125/public/Attachment/61261445271.pdf
趙可金,「把握全球化時代公眾外交的規律」,公眾外交季刊,2010年3月8日,http://www.chinausa.org.cn/achievement/show.php?i=aSR4W3ttY14xMjVCSGpTcWlQ。
黃耀毅,「新媒體在中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國之音,2011年3月21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10322-limitation-and-opportunities-of-new-media-in-china-118456684/779649.html。
范榮靖,「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遠見雜誌,第276期,2009年6月6日,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871。
邱明偉,「箝制筆桿子之「巨頭」是如何煉成的」,新紀元周刊,http://mag.epochtimes.com/b5/140/6905.htm。
何可,「錢鋼:中國傳媒艱難中見希望」,頭條日報,http://www.hkheadline.com/living/living_content.asp?contid=10586&srctype=g。
張宏遠、林雅鈴,「全球危機與中國崛起」,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50449/1/%28A-5-3%29%E5%BC%B5%E5%BC%98%E9%81%A0__%E6%9E%97%E9%9B%85%E7%8E%B2.pdf。
「胡錦濤在首爾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年3月2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514207.html。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中國網,2003年11月24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OP-c/448115.htm。
「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國政府網,2003年12月26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9-11/27/content_1474642.htm。
「中國的發展 亞洲的機遇在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4/26/content_1439621.htm。
「十七大開幕 胡錦濤作政治報告」,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0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6/9/2/100469260.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69260&mdate=1015124425。
「溫家寶批駁“中美G2共治全球”:毫無根據」,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5月2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7/5/3/10097533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75339。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新華網,2005年12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22/content_3954937.htm。
「胡錦濤在亞非峰會上的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5年4月22日,http://www.fmprc.gov.cn/chn/gxh/zlb/ldzyjh/t192875.htm。
「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新華網,2005年7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1/content_3164594.htm。
「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05年9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6/content_3496858.htm。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7年10月25日,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
郭建寧,「中國和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9月8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7866246.html。
「關於孔子學院」,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潘紅,「孔子學院:向世界的一聲問候」,網路孔子學院,2012年1月5日,http://www.chinese.cn/article/2012-01/05/content_399956.htm。
「您吃得安心嗎?什麼是黑心食品?」,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2005年11月9日,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6&menu_id=168&WD_ID=&webdata_id=1297。
翁秀貞,「從毒奶事件談食品安全」,衛生署食品衛生處,2009年6月21日,http://www.dietitians.org.tw/userfiles/980621_1_1.pdf。
張翠芬,「植物性蛋白產品含三聚氰胺 全球首例 衛署通報」,中國時報,2008年9月22日,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8&id=2656。
「世衛批評中國未及時通報毒奶粉事件」,BBC中文網,2008年9月22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620000/newsid_7628500/7628575.stm。
張智達,「陝西饅頭據報滴農藥以增加口感」,中央日報,2009年3月13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695261。
「中國黑心假牙 賤金屬混充 半年出包」,自由時報,2012年5月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3/today-life6.htm。
童振源、姚思敏,「高科技產品 躍居大陸出口大宗」,經濟日報,2003年12月6日,www3.nccu.edu.tw/~ctung/Documents/W-E-b-61.doc。
林庭瑤,「報導劉翔假跑 東方衛報總編遭停職」,聯合新聞網,2012年8月28日,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7325419.shtml。
文英祥,「抗SARS英雄在中國的遭遇」,看雜誌,第20期,2009年7月2日,http://www.watchinese.com/%E5%B0%81%E9%9D%A2%E6%95%85%E4%BA%8B/2009/1395。
「紀念告台灣同胞書 胡錦濤重要講話」,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12月3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4/4/7/100844796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844796&mdate=1231165416。
「國際特赦組織:北京奧運將近中國人權未改善」,台灣立報,2007年8月9日,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7675。
魏國金,「中國血腥鎮壓 新疆逾156死」,自由時報,2009年7月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7/today-t1.htm。
「國際特赦組織批中國人權嚴重惡化」,番薯藤,2011年5月13日,http://history.n.yam.com/newtalk/international/201105/20110513848231.html。
曾惠敏,「美聯社記者突破防線 劉霞激動泣訴」,公視新聞網,2012年12月7日,http://news.pts.org.tw/news_detail.php?NEENO=227895。
「人物:陳光誠」,BBC中文網,2012年4月27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4/120427_profile_chenguangcheng.shtml。
「辛巴威教會批政府鎮壓窮人 」,美國之音中文網,2005年6月20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5-06-20-v oa1. cfm。
「中國嗆美︰南海是領土核心利益」,自由時報,2010年7月5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5/today-int1.htm。
廖慧娟,「文化間諜?孔子學院常被圍剿」,中時電子報,2012年5月26日,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2/112012052600227.html。
呂鬱女,「邁向集團化發展的中國大陸廣電管理制度」,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6月7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R-091-017.htm。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關於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的實施細則」,中華稅網,2001年12月24日,http://www.chinesetax.com.cn/fagui/bumenguizhang/guangbodianshi/200112/1749170.html。
劉雲山:在中央宣傳文化單位負責同志座談會的講話」,中國經濟網,2009年1月1日,http://www.ce.cn/culture/zt/zzwl/04/200902/12/t20090212_18186052.shtml。
唐潤華,「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國際輿論話語權」,求是理論網,2011年10月9日,http://big5.qstheory.cn/special/2011dd/gjcbnl01/xz/hyq/201110/t20111009_114881.htm。
瑞迪,「李金銓:大外宣政策想影響西方媒體是癡人說夢」,華語,2010年1月22日,http://www.rfi.fr/actucn/articles/121/article_18952.asp。
何清漣,「揭開神秘「大外宣」計畫的面紗」,看雜誌, 2009年11月19日,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9/1737?page=2。
「CCTV-9國際頻道」,中央電視台,http://www.cctv.com/homepage/profile/09/index.shtml。
範昀,「從CCTV-NEWS改版談對外傳播思路」,央視網,2010年9月13日,http://dshyj.cctv.com/20100913/103246.shtml。
節目時間表」,中國網路電視台,2012年12月25日,http://tv.cntv.cn/epg。
「央視開播俄語頻道 打造俄語對外宣傳平台」,東方早報,2009年9月11日,http://news.brandcn.com/hypp/media/200909/202544.html。
「中央電視台俄語國際頻道簡介」,中國網路電視台,http://russian.cctv.com/20090909/107305.shtml。
「CCTV國際報導與對外宣傳50年」,中國中央電視台,2009年07月30日,http://ad.cctv.com/special/news/20090730/106188.shtml。
江迅,「胡錦濤部署大外宣格局」,亞洲週刊,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g&Path=3188660351/05ag2.cfm。
「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年3月12日,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602&CtUnit=3905&BaseDSD=7&mp=1。
「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年3月12日,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602&CtUnit=3905&BaseDSD=7&mp=1。
「央視簡介」,中國中央電視台,http://campus.51job.com/CCTV/intro.htm。
「央視與美公司合作 長城衛星電視平台在美開播」,新華網,2004年10月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0/02/content_2047351.htm。
「長城(美國)平台- EchoStar」,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merican.asp?operation=1&timeareaid=26&chanelId=34&Year=2012&Month=12&Day=27。
「長城(美國)平台-麒麟電視」,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merican.asp?operation=2&timeareaid=26&chanelId=34&Year=2012&Month=12&Day=27。
「長城(亞洲)平台- Dishnetwork」,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sia.asp?operation=3&timeareaid=24&chanelId=11&Year=2012&Month=12&Day=27。
趙化勇,「充分發揮電視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3月2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7044458.html。
「央視加速全球“織網”亞太中心記者站在港成立」,中國新聞網,2010年12月9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0/12-09/2712704.shtml。
黃崢,「央視英語新聞頻道的新探索」,人民網,2010年12月1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5733/208955/13371076.html。
「新聞特寫非洲分台:央視首個海外分台」,中國網路電視台,2012年7月22日,http://news.cntv.cn/china/20120722/105426.shtml。
「劉光源大使出席中國中央電視台非洲分台開播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肯尼亞共和國大使館,2012年1月12日,http://ke.chineseembassy.org/chn/sgxx/dshd/t895029.htm。
「零距離看CCTV北美分台---央視進軍美國欲改弦易轍勝算幾何」,VOA美國之音,2013年1月10日,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20229-cctv-tries-to-woo-us-140905553/813970.html。
「中央電視台北美分台正式開播」,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12年2月10日,http://www.chinasarft.gov.cn/articles/2012/02/10/20120210165749850074.html。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文)」,新華網,2006年9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
「美麗中國」,中國網路電視台,http://hd.cntv.cn/?action=videoset-list&navtype=gkk&playid=PLAY10021022。
「《美麗中國》第一集:錦繡華南」,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1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1/100331.shtml。
「《美麗中國》第二集:雲翔天邊」,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2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2/100846.shtml。
「《美麗中國》第三集:神奇高原」,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4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3/100711.shtml。
「《美麗中國》第四集:風雪塞外」,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5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5/100124.shtml。
「《美麗中國》第五集:沃土中原」,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6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6/100000.shtml。
「《美麗中國》第六集:潮涌海岸」,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7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7/100075.shtml。
「中、西互辦電視周引起廣泛關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09年5月18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9/05/18/20090518143637430362.html。
「西班牙國家電視台舉辦“走進中國”電視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0年5月26日,http://www.scio.gov.cn/hzjl/hdjj/wz/201005/t648143.htm。
「“尼日中國電視周”活動在尼拉開帷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2年7月10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gxh/tyb/zwbd/gzhd/t950152.htm。
「央視首屆外語觀眾座談會舉行:中外媒體論壇溝通中國與世界」,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0月20日,http://news.cntv.cn/china/20111020/121155.shtml。
「中央電視台增強電視交流合作 加強與東盟國家電視合作」,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08年4月25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8/04/25/20080425151406760006.html。
「紀錄片《故宮》海外受青睞 海外發行超15萬套」,新華網,2006年12月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nt/2006-12/03/content_5427085.htm。
趙化勇,「中央電視台台長趙化勇:電視台與時代同步」,新華網,2008年12月1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12/16/content_10511896.htm。
「中央電視台十月一日將開播西班牙和法語頻道」,新華網,2004年9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09/26/content_2023325.htm。
曾蘭淑,「從全球化觀點看中國媒體管制與民族主義─以西藏與新疆暴動為例」,http://nsysu.ezrun.com.tw/pages/papers/1C1.pdf。
畢研韜,「影響中國形象的三大要素」,中國報導周刊,2009年7月26日,http://www.china-week.com/html/5201.htm。
「視頻:烏魯木齊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央視網,2009年7月6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706/102973.shtml。
「新疆反恐:霹靂手段與菩薩心腸」,央視網,2009年7月6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706/108036.shtml。
畢研韜,「西藏事件與國際輿論引導」,人民網,2008年10月27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2328/137046/8236193.html。
錢鋼,「烏魯木齊「七.五」事件報道的盲點和懸疑」,傳媒透視,2009年8月,http://rthk.hk/mediadigest/20090817_76_122338.html。
「震撼-汶川大地震紀實」,央視網,http://space.tv.cctv.com/page/PAGE1211769749890446。
「汶川大地震」,BBC中文網,2008年12月1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60000/newsid_7767000/7767008.stm。
「中央電視台初步搭建覆蓋全國的應急報導網」,央視網,2009年4月21日,http://cctvenchiridion.cctv.com/20090421/107179.shtml。
「央視應急報導駐點8地 打造「中國CNN」起步」,海峽資訊網,2009年4月16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47543.html。
王昕秀,「中央電視台海拔最高應急報導點在拉薩成立」,人民網,2010年10月11日,http://xz.people.com.cn/GB/139192/12917948.html。
「積極推進媒體外交 拓展國際傳播途徑」,求是理論網,2011年10月9日,http://big5.qstheory.cn/special/2011dd/gjcbnl01/zmz/zbgnff/201110/t20111009_115000.htm。
「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部署今年外宣工作」,央視網,2010年1月5日,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om/china/20100105/103873.shtml
「新華電視香港上市 打造中國CNN」,BBC中文網,2012年2月7日,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2/120207_cnc_hk_stock.shtml。
畢研韜,「誰來挽救中國形象」,大紀元,2009年8月5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9/8/6/n2614298.htm。











二、 英文部分
(一) 專書
Boulding , Kenneth E., The Image: Knowledge in Life and Society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6).
Cohen, Bernard C. 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1963).
Dayan, Daniel and Elihu Katz , Media Events: 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1992 ).
Kunczik, Michael , Images of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7).
Manheim , Jarol B. , Strategic Public Diplomacy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The Evolution of Influenc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二) 期刊
Marton, K. and J. J. Boddewyn, “Should a corporation keep a low profil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18, no.4 (Aug 1978), p25~32.
“Made in CHINA Shoddy Goods Expose the 19th Century Fac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World,” Newsweek, July 16,2007,p.14~17.
Nagashima, Akira, “A Comparison of Japanese and U.S.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34, no.1 (Jan 1970), p.68.
Van Ham, Peter, “The Rise of the Brand State:The Postmodern Politics of Image and Reput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80 no.5(Sep/Oct 2001)p.2~3.
(三) 網路
Bronskill ,Jim,“CSIS say: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The Canadian Press, May 29,2007, http://www.cumberlandnewsnow.com/World/2007-05-29/article-378333/Confucius-part-of-Chinese-bid-to-win-over-western-hearts-CSIS/1.
“ Freedom of the Press 2012,” Freedom House , 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press/freedom-press-2012.
“Global Unease With Major World,” June 27, 2007,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www.pewglobal.org/2007/06/27/global-unease-with-major-world-powers/B.
Joshua Cooper Ramo, “Brand China,” February , 2007,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http://fpc.org.uk/fsblob/827.pdf.
Kohut, Andrew, “How the World Sees China,” December 11, 2007,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pewresearch.org/pubs/656/how-the-world-sees-china.
Nye Jr., ,Joseph S.“China`s Soft Power Deficit,”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8 2012,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4451104577389923098678842.html。
“Newspaper editors transferred or suspended by party officials,”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en.rsf.org/chine-newspaper-editors-transferred-or-18-07-2012,43057.html.
“Views of Europe Slide Sharply in Global Poll, While Views of China Improve,” May 2012, BBC World Service Poll, http://www.globescan.com/images/images/pressreleases/bbc2012_country_ratings/2012_bbc_country%20rating%20final%20080512.pdf.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2011-2012”,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en.rsf.org/spip.php?page=classement&id_rubrique=1043.
“Worst of the Worst 2012: The World`s Most Repressive Societies,” Freedom House,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special-reports/worst-worst-2012-worlds-most-repressive-societie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8260004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60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莊怡忻zh_TW
dc.creator (作者) 莊怡忻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四月-2013 14:41:43 (UTC+8)-
dc.date.available 1-四月-2013 14:41: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四月-2013 14:41:43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8260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760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260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冷戰結束後,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面向均有大幅度的成長,國力的增強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引發既有強權與大國的疑慮和不安,有關「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層出不窮。國家形象的好壞,影響一國的前途與發展,以胡錦濤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將國際形象定位在「負責任的泱泱大國」、「和平發展的後興大國」和「建構和諧世界的重要推手」三個面向著手努力。
然而,國際民調機構數據顯示,中國訴求的國家形象與國際社會眼中實際的中國形象,仍帶有認知上的差距。造成兩者形象認知不和諧的原因,包括黑心商品氾濫、新聞自由度低、不和諧的威權國家和國際傳播力度不足。中國期望的國際形象與實際國際觀感不符,面對此困境,中國在傳播媒體上制訂了「自建渠道走出去」、「借力使力走進去」和「先發制人」三大策略。在策略面下,本研究以極具代表性的官方電視媒體-中國中央電視台為例,探討中國在實質面上的傳播手段。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5
第三節 研究範圍………………………………………………………6
第四節 論文章節安排…………………………………………………8

第貳章 文獻回顧 ……………………………………………………10
第一節 形象…………………………………………………………10
第二節 國家形象………………………………………………………12
第三節 傳播媒體與國家………………………………………………25

第參章 中國國家形象態勢……………………………………………37
第一節 中國國家形象的定位…………………………………………37
第二節 國際社會眼中的中國形象……………………………………48
第三節 負面的中國形象之因…………………………………………58

第肆章 以「央視」建構國家形象……………………………………80
第一節 自建渠道走出去策略…………………………………………81
第二節 借力使力走進去策略…………………………………………94
第三節 先發制人策略…………………………………………………99

第伍章 結論與討論…………………………………………………108
參考文獻………………………………………………………………11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60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形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傳播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中央電視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軟權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視與國家形象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國國際形象及其建構策略- 以中國中央電視台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CCTV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丁和根,傳媒競爭力-中國媒體發展核心方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方舟,「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和將來」,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
王信賢,「中國大陸社會變遷」,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2007年)。
王崑義,輿論戰-兩岸新戰場(台北:華陽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何清漣,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台北:黎明文化,2007年)。
何舟,「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和將來」,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
吳友富,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和傳播,第一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吳家恆、方祖芳譯,Joseph S. Nye, Jr著,柔性權力(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李少南,國際傳播(台北:黎明文化,1994年)。
李隆生、張逸安譯,馬丁‧賈克著,當中國統治世界(台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
李華球,北京奧運「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是遐思?似理想?(台北:博楊文化,2007年)
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
李希光、劉康等著,妖魔化中國的背後(台北:捷幼出版社,1997年)。
余陽洲,「多重觀點下的大眾傳播媒體」,成露西、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
何舟,「妖魔化中國的背後」,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
林雨蒨譯,Mark Leonard著,中國怎麼想?(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08年)。
俞可平,「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形象」,Joshua Cooper Ramo等著,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裡的中國,第二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邱坤玄,「中國外交政策」,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聞京開發,2007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6年)
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第二版(台北:師大書苑,2002年)。
洪賢智,電視新論(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5年)。
段鵬,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傳播策略,第二版(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
胡樹祥,中國外交與國際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胡鞍鋼、鄢一龍,紅色中國綠色錢潮 十二五規劃的大翻轉(台北:天下雜誌,2010年)。
許志嘉,「中共外交發展」,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2007年)。
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第三版(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
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出版社,2007年)。
張多馬,大陸新聞事業概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年)。
張駿德,中國新聞改革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公司,2006年)。
張雅君,「中國外交情勢 大國外交的走向與評估」,丁樹範主編,中國大趨勢2003-2004(台北:新新聞文化,2004年),頁169~170。
張曉群,「中國傳媒實力的戰略取向」,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104~105。
涼熱,中國製造大黑洞(台北:新來文化,2009年)。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年鑑(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年鑑出版,2003年)。
彭懷恩,政治傳播:理論與實踐(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7年)。
湯明哲,策略精論(台北:天下遠見,2003年)。
溫洽溢譯,Susan Shirk著,脆弱的強權(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
遊梓翔,領袖的聲音:兩岸領導人政治語藝批評,1906-2006(台北:五南圖書,2006年)。
管文虎主編,國家形象論,(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
趙啟正,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北京:新世界出版,2005年)。
趙化勇,中國中央電視台年鑑(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
趙化勇,中央電視台品牌戰略(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
趙化勇,中央電視台發展史(1958~2008)(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頁63~64。
劉濟南,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國際關係中的新視角(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歐信宏、胡祖慶譯,Joshua S.Goldstein and Jon C.Pevehouse著,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出版社,2007年)。
賴秀如譯,Paul Midler著,黑心帝國 中國製造業第一手全揭密(台北:允晨文化,2011年)。
羅建波,「如何優化中國和平崛起的國家形象-以中國在非洲的國家形象塑造為例」,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龐文真譯,Robert S. Fortner著,國際傳播(台北:五南圖書,1996年)。

(二) 期刊
弓偉波,「從礦難事故報道看國家形象塑造-以西方媒體對王家嶺礦難和智利礦難報道為例」,傳媒觀察,第1期(2011年),頁23。
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的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1期(2004年),頁119~121。
方鵬程,「美軍戰略性傳播的媒體運用分析:以2003年波斯灣戰爭為例」,復興崗學報,第97期(2011年),頁31。
王毓莉,「中共境內與境外電視新聞之比較-以中央電視台第一套與第四套新聞為例」,中國廣告學刊,第7期(2002年),頁114。
王毓莉,「中國大陸「八榮八恥」議題宣傳之研究」,廣告學研究,第31期(2009年),頁38。
王毓莉,「馴服v.s.抗拒:中國政治權力控制下的新聞專業抗爭策略」,新聞學研究,第101期(2012年),頁44。
王維芳,「從「七五」新疆事件談「東突」運動」,中國邊政,第179期,頁93~95。
成正、王龍國,「大陸“軟實力”與“大陸形象”塑造」,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2期(2009年),頁49。
朱立,「《妖魔化中國的背後》的背後」,信報財經月刊,第242期(1997年5月),頁4~8。
曲茹、蔡婕,「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對外傳播策略研究及效果分析」,當代電視,第11期(2010年),頁41。
宋國誠,「氣候論述權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公約的立場與論辯」,中國大陸研究,第54卷第3期(2011年),頁1~17。
李楊、李建華,「災難事件中國家媒體對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以中央電視台汶川報導為例」,新疆大學學報,第1期(2009年),頁31。
周翼虎,「抗爭與入籠:中國新聞業的市場化悖論」,新聞學研究,第101期(2009年),頁101~113。
邱坤玄、黃鴻博,「中國的負責任大國身分建構與外交實踐:以參與國際裁軍與軍備管制建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2期(2010年)頁75。
林玲,「現階段中國對外傳播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昌吉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頁90。
紀婭鵬,「國家形象概論」,華章,第20期(2000年),頁21。
胡聲平,「中共的「軟實力」外交─中共對非洲文化與經濟外交的分析」,亞太研究通訊,第7期(2009年),頁81。
翁巧嫣,「意識形態與電影評論:民族主義、激進主義及自由主義的美國電影觀」,新北大史學,第7期(2009年),頁31。
徐小鴿,「國際新聞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問題」,新聞與傳播研究,第2期(1996年),頁36。
孫有中,「國家形象的內涵及其功能」,國際論壇,第3期(2002年),頁16。
倪建平、黃衛紅,「關於中國國家形象與外交政策的理論思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10期(2004年),頁58。
徐蕙萍,「新聞媒體在中共當前政治發展策略下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復興崗學報,第87期(2006年),頁6~7。
唐小松、王義桅,「公眾外交對國際關係理論的衝擊:一種分析框架」,歐洲研究,2003年4期,頁62。
曹碧波,「媒體如何利用突發事件報道塑造國家形象」,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第9期(2010年),頁31。
莊國平,「國家形象與公眾外交:中共新國家形象建構之分析」,復興崗學報,第92期(2008年),頁317~320。
陳建民,「中共國家新安全觀的戰略思維與外交實踐」,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2009年),頁77。
陳祥、陳嘉珮,「台灣國家形象轉變 20 年(1986-2005)—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形塑下的台灣」,傳播與管理研究,第9卷第1期,頁7。
陳聯光、陳樹群、周憲德、王文能、林銘郎,「汶川地震坡地災害勘查與集集地震比較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9卷第4期(2008年),頁403~404。
黃義杰,「2008北京奧運的人權論述建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7卷第2期(2011年),頁38。
郭醇,「央視美國分台的國際雇員」,對外傳播,第10期(2012年),頁17。
崔屹平、李宇,「二十年來中國電視對外傳播理念嬗變初探——以中央電視台為例」,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第8期(2012年),頁66。
張登及,「自由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西方的中共外交研究:一個概觀」,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1期(2001年),頁15~19。
張興毅,「試論北京奧運三大理念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時代文學,第12期(2008年),頁127。
張弘遠,全球金融風暴下的中國角色與定位,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2期(2008年),頁8。
張梓軒、郭雲強,「透析中國電視國際合拍的歷史與當下-訪著名電視人夏駿」,南方電視學刊,第1期(2010年),頁60。
葉國標、梁智勇,「中國電視媒體對外傳播新格局與國際化策略淺析」,新聞記者,第9期(2010年),頁42。
管文虎、李振興,「論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天府新論,第5期(2004 年),頁18。
管文虎,「國家的國際形象淺析」,當代世界,第6期(2006年),頁36。
鄒筱涵、于卓民,「國家形象衡量指標見立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10卷第3期(2007年),頁15。
楊曉寧譯,Virculon, Thierry文,「非洲需要中國嗎?」,人籟論辨月刊,第49期(2008年5月),頁78。
齊洋洋、蔣宏,「論央視對國家形象的塑造:以 5.12 汶川大地震報導為例」,新聞愛好者,第11期(2008年),頁23。
廖福特,「以國際法觀點看中國戕害圖博、新疆的人權問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7期(2009年),頁11。
翟秀鳳、周智敏,「CCTV-NEWS在亞洲地區的傳播現狀及效果分析」,青年記者,第25期(2012年),頁81。
劉小燕,「關於傳媒塑造國家形象的思考」,國際新聞界,第2期(2002年),頁61。
範淩子,「公共突發性事件中大眾傳媒的運用」,現代視聽,第7期(2008年),頁15~16。
蔣穎,「淺議黨報在突發性災難事件中的輿論引導及影響-以《四川日報》5•12大地震報導為例」,新聞界,第6期(2008年),頁3。
蔡明彥,「當前東亞安全問題中的中國因素分析-以地緣政治、經貿整合與北韓核武問題爲例」,全球政治評論,第26期(2009年4月),頁9。
鄭培民,「努力營造大外宣格局」,對外大傳播,第5期(2003年),頁10。
錢鋼,「導向.監督.改革.自由---透過媒體語詞分析看中國新聞傳媒」,二十一世紀評論,第59期(2006年),頁11。
錢鋼,「中國傳媒的發展路向」,台大新聞論壇,第7期(2008年),頁76。
賴祥蔚,「國共政權控制報紙的政治經濟比較」,新聞學研究,第73期(2002年),頁157。
韓春光,「監督輿論報導要富有建設性」,新聞愛好者,第12期(2011年),頁45。
鄭建嵐,「略論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福建工程學院學報,第3卷第1期(2003年),頁97。
謝曉娟,「論軟權力中的國家形象及其塑造」,理論研究,第19期(2004年),頁20。
羅曉南,「後改革時期農村中國文化轉型-啟蒙現代性話語vs.革命現代性話語」,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2009年),頁1。
嚴震生,「當前中國對非洲的能源戰略與外交」,國際關係學報,第24期(2007年7月),頁31。
(三) 報紙
亓樂義,「中擬南沙建機場 南海之爭升溫」,中國時報,2009年6月23日,第A14版。
(四) 學位論文
王柔雅,「在地與國際新聞災難報導之媒體功能--以中國四川地震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頁iii。
高吟文,「我國國際衛星傳播政策初探-以宏觀電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先隆,「報紙對民選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形象塑造: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自立早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張長智,「美國國際宣傳」,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68年)。
(五) 研討會論文
李月蓮,「外來媒體再現激發文化認同危機:加拿大傳媒教育運動的啟示」,發表於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1998年6月28~31日)。
何蘭,「中國國際話語權與國際地位」,發表於金融危機下之中國外交與自我定位座談會(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2009年11月30日),頁35~38。
孫本初,「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發表於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2005年6月8日)。
臧國仁,「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發表於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1998年6月28~31日)
趙曉春,「中國國家安全形勢分析」,發表於金融危機下之中國外交與自我定位座談會(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2009年11月30日),頁15。
羅世宏、余小玲、向奕蓓,「中國形象‧台灣製造:初探「盛世中國」的媒體建構,以台灣《旺報》為例,發表於2010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2010年7月3~5日)。
(六) 網路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節目海外落地辦公室」,中國國際廣播電台,http://gb.cri.cn/cri/dwgb.htm。
「回眸新中國同非洲國家開啟外交關係五十周年」,新華網,2006年11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06/content_5293679.htm。
「新華新聞電視網英語台在美國時代華納有線電視平台播出」,新華網,2011年9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14/c_122033257.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基本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3月11日,http://www.scio.gov.cn/xwbjs/xwbjs/200905/t306817.htm。
「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1999年2月25-27日)」,人民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76597/10556595.html。
政大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著,「媒體中的刻板印象-哈哈鏡的世界」,頁70。http://www.mediaed.nccu.edu.tw/teach/dl_file/book/4.pdf
「“中國電影周”在中非首都班吉隆重開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9年1月20日,
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fz/1206_45_12/1206x2/t532935.htm。
殷淼,「我喜歡中國電影—記奈及利亞第二屆“中國電影周”開幕式」,人民網,2008年6月13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8722/103722/103724/7380448.html。
陸以正,「從國際宣傳到公眾外交」,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5年7月25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4/NS-C-094-153.htm。
梁文興、李錦智,「兩岸公眾外交發展概況-以政策分析為例」,第19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2012年5月18日,http://www2.cma.edu.tw/u_edu/dep_politics/file/C-paper88/05_%E6%A2%81%E6%96%87%E8%88%88%E3%80%81%E6%9D%8E%E9%8C%A6%E6%99%BA_%E5%85%A9%E5%B2%B8%E5%85%AC%E7%9C%BE%E5%A4%96%E4%BA%A4%E7%99%BC%E5%B1%95%E6%A6%82%E6%B3%81%E2%80%94%E4%BB%A5%E6%94%BF%E7%AD%96%E5%88%86%E6%9E%90%E7%82%BA%E4%B8%BB.pdf。
卜正珉,「公眾外交之概念探討與運用---各國經驗對台灣的啟示」,行政院新聞局,2005年8月30日,http://61.57.41.125/public/Attachment/61261445271.pdf
趙可金,「把握全球化時代公眾外交的規律」,公眾外交季刊,2010年3月8日,http://www.chinausa.org.cn/achievement/show.php?i=aSR4W3ttY14xMjVCSGpTcWlQ。
黃耀毅,「新媒體在中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國之音,2011年3月21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10322-limitation-and-opportunities-of-new-media-in-china-118456684/779649.html。
范榮靖,「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遠見雜誌,第276期,2009年6月6日,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871。
邱明偉,「箝制筆桿子之「巨頭」是如何煉成的」,新紀元周刊,http://mag.epochtimes.com/b5/140/6905.htm。
何可,「錢鋼:中國傳媒艱難中見希望」,頭條日報,http://www.hkheadline.com/living/living_content.asp?contid=10586&srctype=g。
張宏遠、林雅鈴,「全球危機與中國崛起」,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50449/1/%28A-5-3%29%E5%BC%B5%E5%BC%98%E9%81%A0__%E6%9E%97%E9%9B%85%E7%8E%B2.pdf。
「胡錦濤在首爾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年3月2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514207.html。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中國網,2003年11月24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OP-c/448115.htm。
「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國政府網,2003年12月26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9-11/27/content_1474642.htm。
「中國的發展 亞洲的機遇在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4/26/content_1439621.htm。
「十七大開幕 胡錦濤作政治報告」,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0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6/9/2/100469260.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69260&mdate=1015124425。
「溫家寶批駁“中美G2共治全球”:毫無根據」,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5月2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7/5/3/10097533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75339。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新華網,2005年12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22/content_3954937.htm。
「胡錦濤在亞非峰會上的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5年4月22日,http://www.fmprc.gov.cn/chn/gxh/zlb/ldzyjh/t192875.htm。
「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新華網,2005年7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1/content_3164594.htm。
「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05年9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6/content_3496858.htm。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7年10月25日,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
郭建寧,「中國和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9月8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7866246.html。
「關於孔子學院」,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潘紅,「孔子學院:向世界的一聲問候」,網路孔子學院,2012年1月5日,http://www.chinese.cn/article/2012-01/05/content_399956.htm。
「您吃得安心嗎?什麼是黑心食品?」,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2005年11月9日,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6&menu_id=168&WD_ID=&webdata_id=1297。
翁秀貞,「從毒奶事件談食品安全」,衛生署食品衛生處,2009年6月21日,http://www.dietitians.org.tw/userfiles/980621_1_1.pdf。
張翠芬,「植物性蛋白產品含三聚氰胺 全球首例 衛署通報」,中國時報,2008年9月22日,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8&id=2656。
「世衛批評中國未及時通報毒奶粉事件」,BBC中文網,2008年9月22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620000/newsid_7628500/7628575.stm。
張智達,「陝西饅頭據報滴農藥以增加口感」,中央日報,2009年3月13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695261。
「中國黑心假牙 賤金屬混充 半年出包」,自由時報,2012年5月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3/today-life6.htm。
童振源、姚思敏,「高科技產品 躍居大陸出口大宗」,經濟日報,2003年12月6日,www3.nccu.edu.tw/~ctung/Documents/W-E-b-61.doc。
林庭瑤,「報導劉翔假跑 東方衛報總編遭停職」,聯合新聞網,2012年8月28日,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7325419.shtml。
文英祥,「抗SARS英雄在中國的遭遇」,看雜誌,第20期,2009年7月2日,http://www.watchinese.com/%E5%B0%81%E9%9D%A2%E6%95%85%E4%BA%8B/2009/1395。
「紀念告台灣同胞書 胡錦濤重要講話」,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12月3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4/4/7/100844796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844796&mdate=1231165416。
「國際特赦組織:北京奧運將近中國人權未改善」,台灣立報,2007年8月9日,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7675。
魏國金,「中國血腥鎮壓 新疆逾156死」,自由時報,2009年7月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7/today-t1.htm。
「國際特赦組織批中國人權嚴重惡化」,番薯藤,2011年5月13日,http://history.n.yam.com/newtalk/international/201105/20110513848231.html。
曾惠敏,「美聯社記者突破防線 劉霞激動泣訴」,公視新聞網,2012年12月7日,http://news.pts.org.tw/news_detail.php?NEENO=227895。
「人物:陳光誠」,BBC中文網,2012年4月27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4/120427_profile_chenguangcheng.shtml。
「辛巴威教會批政府鎮壓窮人 」,美國之音中文網,2005年6月20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5-06-20-v oa1. cfm。
「中國嗆美︰南海是領土核心利益」,自由時報,2010年7月5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5/today-int1.htm。
廖慧娟,「文化間諜?孔子學院常被圍剿」,中時電子報,2012年5月26日,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2/112012052600227.html。
呂鬱女,「邁向集團化發展的中國大陸廣電管理制度」,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6月7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R-091-017.htm。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關於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的實施細則」,中華稅網,2001年12月24日,http://www.chinesetax.com.cn/fagui/bumenguizhang/guangbodianshi/200112/1749170.html。
劉雲山:在中央宣傳文化單位負責同志座談會的講話」,中國經濟網,2009年1月1日,http://www.ce.cn/culture/zt/zzwl/04/200902/12/t20090212_18186052.shtml。
唐潤華,「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國際輿論話語權」,求是理論網,2011年10月9日,http://big5.qstheory.cn/special/2011dd/gjcbnl01/xz/hyq/201110/t20111009_114881.htm。
瑞迪,「李金銓:大外宣政策想影響西方媒體是癡人說夢」,華語,2010年1月22日,http://www.rfi.fr/actucn/articles/121/article_18952.asp。
何清漣,「揭開神秘「大外宣」計畫的面紗」,看雜誌, 2009年11月19日,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9/1737?page=2。
「CCTV-9國際頻道」,中央電視台,http://www.cctv.com/homepage/profile/09/index.shtml。
範昀,「從CCTV-NEWS改版談對外傳播思路」,央視網,2010年9月13日,http://dshyj.cctv.com/20100913/103246.shtml。
節目時間表」,中國網路電視台,2012年12月25日,http://tv.cntv.cn/epg。
「央視開播俄語頻道 打造俄語對外宣傳平台」,東方早報,2009年9月11日,http://news.brandcn.com/hypp/media/200909/202544.html。
「中央電視台俄語國際頻道簡介」,中國網路電視台,http://russian.cctv.com/20090909/107305.shtml。
「CCTV國際報導與對外宣傳50年」,中國中央電視台,2009年07月30日,http://ad.cctv.com/special/news/20090730/106188.shtml。
江迅,「胡錦濤部署大外宣格局」,亞洲週刊,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g&Path=3188660351/05ag2.cfm。
「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年3月12日,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602&CtUnit=3905&BaseDSD=7&mp=1。
「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年3月12日,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602&CtUnit=3905&BaseDSD=7&mp=1。
「央視簡介」,中國中央電視台,http://campus.51job.com/CCTV/intro.htm。
「央視與美公司合作 長城衛星電視平台在美開播」,新華網,2004年10月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0/02/content_2047351.htm。
「長城(美國)平台- EchoStar」,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merican.asp?operation=1&timeareaid=26&chanelId=34&Year=2012&Month=12&Day=27。
「長城(美國)平台-麒麟電視」,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merican.asp?operation=2&timeareaid=26&chanelId=34&Year=2012&Month=12&Day=27。
「長城(亞洲)平台- Dishnetwork」,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sia.asp?operation=3&timeareaid=24&chanelId=11&Year=2012&Month=12&Day=27。
趙化勇,「充分發揮電視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3月2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7044458.html。
「央視加速全球“織網”亞太中心記者站在港成立」,中國新聞網,2010年12月9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0/12-09/2712704.shtml。
黃崢,「央視英語新聞頻道的新探索」,人民網,2010年12月1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5733/208955/13371076.html。
「新聞特寫非洲分台:央視首個海外分台」,中國網路電視台,2012年7月22日,http://news.cntv.cn/china/20120722/105426.shtml。
「劉光源大使出席中國中央電視台非洲分台開播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肯尼亞共和國大使館,2012年1月12日,http://ke.chineseembassy.org/chn/sgxx/dshd/t895029.htm。
「零距離看CCTV北美分台---央視進軍美國欲改弦易轍勝算幾何」,VOA美國之音,2013年1月10日,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20229-cctv-tries-to-woo-us-140905553/813970.html。
「中央電視台北美分台正式開播」,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12年2月10日,http://www.chinasarft.gov.cn/articles/2012/02/10/20120210165749850074.html。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文)」,新華網,2006年9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
「美麗中國」,中國網路電視台,http://hd.cntv.cn/?action=videoset-list&navtype=gkk&playid=PLAY10021022。
「《美麗中國》第一集:錦繡華南」,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1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1/100331.shtml。
「《美麗中國》第二集:雲翔天邊」,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2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2/100846.shtml。
「《美麗中國》第三集:神奇高原」,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4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3/100711.shtml。
「《美麗中國》第四集:風雪塞外」,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5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5/100124.shtml。
「《美麗中國》第五集:沃土中原」,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6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6/100000.shtml。
「《美麗中國》第六集:潮涌海岸」,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7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7/100075.shtml。
「中、西互辦電視周引起廣泛關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09年5月18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9/05/18/20090518143637430362.html。
「西班牙國家電視台舉辦“走進中國”電視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0年5月26日,http://www.scio.gov.cn/hzjl/hdjj/wz/201005/t648143.htm。
「“尼日中國電視周”活動在尼拉開帷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2年7月10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gxh/tyb/zwbd/gzhd/t950152.htm。
「央視首屆外語觀眾座談會舉行:中外媒體論壇溝通中國與世界」,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0月20日,http://news.cntv.cn/china/20111020/121155.shtml。
「中央電視台增強電視交流合作 加強與東盟國家電視合作」,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08年4月25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8/04/25/20080425151406760006.html。
「紀錄片《故宮》海外受青睞 海外發行超15萬套」,新華網,2006年12月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nt/2006-12/03/content_5427085.htm。
趙化勇,「中央電視台台長趙化勇:電視台與時代同步」,新華網,2008年12月1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12/16/content_10511896.htm。
「中央電視台十月一日將開播西班牙和法語頻道」,新華網,2004年9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09/26/content_2023325.htm。
曾蘭淑,「從全球化觀點看中國媒體管制與民族主義─以西藏與新疆暴動為例」,http://nsysu.ezrun.com.tw/pages/papers/1C1.pdf。
畢研韜,「影響中國形象的三大要素」,中國報導周刊,2009年7月26日,http://www.china-week.com/html/5201.htm。
「視頻:烏魯木齊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央視網,2009年7月6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706/102973.shtml。
「新疆反恐:霹靂手段與菩薩心腸」,央視網,2009年7月6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706/108036.shtml。
畢研韜,「西藏事件與國際輿論引導」,人民網,2008年10月27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2328/137046/8236193.html。
錢鋼,「烏魯木齊「七.五」事件報道的盲點和懸疑」,傳媒透視,2009年8月,http://rthk.hk/mediadigest/20090817_76_122338.html。
「震撼-汶川大地震紀實」,央視網,http://space.tv.cctv.com/page/PAGE1211769749890446。
「汶川大地震」,BBC中文網,2008年12月1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60000/newsid_7767000/7767008.stm。
「中央電視台初步搭建覆蓋全國的應急報導網」,央視網,2009年4月21日,http://cctvenchiridion.cctv.com/20090421/107179.shtml。
「央視應急報導駐點8地 打造「中國CNN」起步」,海峽資訊網,2009年4月16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47543.html。
王昕秀,「中央電視台海拔最高應急報導點在拉薩成立」,人民網,2010年10月11日,http://xz.people.com.cn/GB/139192/12917948.html。
「積極推進媒體外交 拓展國際傳播途徑」,求是理論網,2011年10月9日,http://big5.qstheory.cn/special/2011dd/gjcbnl01/zmz/zbgnff/201110/t20111009_115000.htm。
「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部署今年外宣工作」,央視網,2010年1月5日,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om/china/20100105/103873.shtml
「新華電視香港上市 打造中國CNN」,BBC中文網,2012年2月7日,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2/120207_cnc_hk_stock.shtml。
畢研韜,「誰來挽救中國形象」,大紀元,2009年8月5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9/8/6/n2614298.htm。











二、 英文部分
(一) 專書
Boulding , Kenneth E., The Image: Knowledge in Life and Society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6).
Cohen, Bernard C. 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1963).
Dayan, Daniel and Elihu Katz , Media Events: 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1992 ).
Kunczik, Michael , Images of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7).
Manheim , Jarol B. , Strategic Public Diplomacy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The Evolution of Influenc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二) 期刊
Marton, K. and J. J. Boddewyn, “Should a corporation keep a low profil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18, no.4 (Aug 1978), p25~32.
“Made in CHINA Shoddy Goods Expose the 19th Century Fac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World,” Newsweek, July 16,2007,p.14~17.
Nagashima, Akira, “A Comparison of Japanese and U.S.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34, no.1 (Jan 1970), p.68.
Van Ham, Peter, “The Rise of the Brand State:The Postmodern Politics of Image and Reput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80 no.5(Sep/Oct 2001)p.2~3.
(三) 網路
Bronskill ,Jim,“CSIS say: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The Canadian Press, May 29,2007, http://www.cumberlandnewsnow.com/World/2007-05-29/article-378333/Confucius-part-of-Chinese-bid-to-win-over-western-hearts-CSIS/1.
“ Freedom of the Press 2012,” Freedom House , 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press/freedom-press-2012.
“Global Unease With Major World,” June 27, 2007,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www.pewglobal.org/2007/06/27/global-unease-with-major-world-powers/B.
Joshua Cooper Ramo, “Brand China,” February , 2007,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http://fpc.org.uk/fsblob/827.pdf.
Kohut, Andrew, “How the World Sees China,” December 11, 2007,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pewresearch.org/pubs/656/how-the-world-sees-china.
Nye Jr., ,Joseph S.“China`s Soft Power Deficit,”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8 2012,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4451104577389923098678842.html。
“Newspaper editors transferred or suspended by party officials,”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en.rsf.org/chine-newspaper-editors-transferred-or-18-07-2012,43057.html.
“Views of Europe Slide Sharply in Global Poll, While Views of China Improve,” May 2012, BBC World Service Poll, http://www.globescan.com/images/images/pressreleases/bbc2012_country_ratings/2012_bbc_country%20rating%20final%20080512.pdf.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2011-2012”,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en.rsf.org/spip.php?page=classement&id_rubrique=1043.
“Worst of the Worst 2012: The World`s Most Repressive Societies,” Freedom House,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special-reports/worst-worst-2012-worlds-most-repressive-societie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