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中國國際形象及其建構策略- 以中國中央電視台為例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CCTV作者 莊怡忻 貢獻者 朱立
莊怡忻關鍵詞 國際形象
傳播策略
中國中央電視台
中國軟權力
電視與國家形象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Apr-2013 14:41:43 (UTC+8) 摘要 冷戰結束後,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面向均有大幅度的成長,國力的增強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引發既有強權與大國的疑慮和不安,有關「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層出不窮。國家形象的好壞,影響一國的前途與發展,以胡錦濤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將國際形象定位在「負責任的泱泱大國」、「和平發展的後興大國」和「建構和諧世界的重要推手」三個面向著手努力。 然而,國際民調機構數據顯示,中國訴求的國家形象與國際社會眼中實際的中國形象,仍帶有認知上的差距。造成兩者形象認知不和諧的原因,包括黑心商品氾濫、新聞自由度低、不和諧的威權國家和國際傳播力度不足。中國期望的國際形象與實際國際觀感不符,面對此困境,中國在傳播媒體上制訂了「自建渠道走出去」、「借力使力走進去」和「先發制人」三大策略。在策略面下,本研究以極具代表性的官方電視媒體-中國中央電視台為例,探討中國在實質面上的傳播手段。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一) 專書丁和根,傳媒競爭力-中國媒體發展核心方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方舟,「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和將來」,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王信賢,「中國大陸社會變遷」,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2007年)。王崑義,輿論戰-兩岸新戰場(台北:華陽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何清漣,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台北:黎明文化,2007年)。何舟,「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和將來」,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吳友富,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和傳播,第一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吳家恆、方祖芳譯,Joseph S. Nye, Jr著,柔性權力(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李少南,國際傳播(台北:黎明文化,1994年)。李隆生、張逸安譯,馬丁‧賈克著,當中國統治世界(台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李華球,北京奧運「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是遐思?似理想?(台北:博楊文化,2007年)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李希光、劉康等著,妖魔化中國的背後(台北:捷幼出版社,1997年)。余陽洲,「多重觀點下的大眾傳播媒體」,成露西、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何舟,「妖魔化中國的背後」,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林雨蒨譯,Mark Leonard著,中國怎麼想?(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08年)。俞可平,「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形象」,Joshua Cooper Ramo等著,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裡的中國,第二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邱坤玄,「中國外交政策」,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聞京開發,2007年)。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6年)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第二版(台北:師大書苑,2002年)。洪賢智,電視新論(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5年)。段鵬,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傳播策略,第二版(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胡樹祥,中國外交與國際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胡鞍鋼、鄢一龍,紅色中國綠色錢潮 十二五規劃的大翻轉(台北:天下雜誌,2010年)。許志嘉,「中共外交發展」,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2007年)。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第三版(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出版社,2007年)。張多馬,大陸新聞事業概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年)。張駿德,中國新聞改革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公司,2006年)。張雅君,「中國外交情勢 大國外交的走向與評估」,丁樹範主編,中國大趨勢2003-2004(台北:新新聞文化,2004年),頁169~170。張曉群,「中國傳媒實力的戰略取向」,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104~105。涼熱,中國製造大黑洞(台北:新來文化,2009年)。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年鑑(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年鑑出版,2003年)。彭懷恩,政治傳播:理論與實踐(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7年)。湯明哲,策略精論(台北:天下遠見,2003年)。溫洽溢譯,Susan Shirk著,脆弱的強權(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遊梓翔,領袖的聲音:兩岸領導人政治語藝批評,1906-2006(台北:五南圖書,2006年)。管文虎主編,國家形象論,(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趙啟正,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北京:新世界出版,2005年)。趙化勇,中國中央電視台年鑑(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趙化勇,中央電視台品牌戰略(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趙化勇,中央電視台發展史(1958~2008)(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頁63~64。劉濟南,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國際關係中的新視角(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歐信宏、胡祖慶譯,Joshua S.Goldstein and Jon C.Pevehouse著,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出版社,2007年)。賴秀如譯,Paul Midler著,黑心帝國 中國製造業第一手全揭密(台北:允晨文化,2011年)。羅建波,「如何優化中國和平崛起的國家形象-以中國在非洲的國家形象塑造為例」,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龐文真譯,Robert S. Fortner著,國際傳播(台北:五南圖書,1996年)。(二) 期刊弓偉波,「從礦難事故報道看國家形象塑造-以西方媒體對王家嶺礦難和智利礦難報道為例」,傳媒觀察,第1期(2011年),頁23。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的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1期(2004年),頁119~121。方鵬程,「美軍戰略性傳播的媒體運用分析:以2003年波斯灣戰爭為例」,復興崗學報,第97期(2011年),頁31。王毓莉,「中共境內與境外電視新聞之比較-以中央電視台第一套與第四套新聞為例」,中國廣告學刊,第7期(2002年),頁114。王毓莉,「中國大陸「八榮八恥」議題宣傳之研究」,廣告學研究,第31期(2009年),頁38。王毓莉,「馴服v.s.抗拒:中國政治權力控制下的新聞專業抗爭策略」,新聞學研究,第101期(2012年),頁44。王維芳,「從「七五」新疆事件談「東突」運動」,中國邊政,第179期,頁93~95。成正、王龍國,「大陸“軟實力”與“大陸形象”塑造」,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2期(2009年),頁49。朱立,「《妖魔化中國的背後》的背後」,信報財經月刊,第242期(1997年5月),頁4~8。曲茹、蔡婕,「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對外傳播策略研究及效果分析」,當代電視,第11期(2010年),頁41。宋國誠,「氣候論述權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公約的立場與論辯」,中國大陸研究,第54卷第3期(2011年),頁1~17。李楊、李建華,「災難事件中國家媒體對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以中央電視台汶川報導為例」,新疆大學學報,第1期(2009年),頁31。周翼虎,「抗爭與入籠:中國新聞業的市場化悖論」,新聞學研究,第101期(2009年),頁101~113。邱坤玄、黃鴻博,「中國的負責任大國身分建構與外交實踐:以參與國際裁軍與軍備管制建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2期(2010年)頁75。林玲,「現階段中國對外傳播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昌吉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頁90。紀婭鵬,「國家形象概論」,華章,第20期(2000年),頁21。胡聲平,「中共的「軟實力」外交─中共對非洲文化與經濟外交的分析」,亞太研究通訊,第7期(2009年),頁81。翁巧嫣,「意識形態與電影評論:民族主義、激進主義及自由主義的美國電影觀」,新北大史學,第7期(2009年),頁31。徐小鴿,「國際新聞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問題」,新聞與傳播研究,第2期(1996年),頁36。孫有中,「國家形象的內涵及其功能」,國際論壇,第3期(2002年),頁16。倪建平、黃衛紅,「關於中國國家形象與外交政策的理論思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10期(2004年),頁58。徐蕙萍,「新聞媒體在中共當前政治發展策略下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復興崗學報,第87期(2006年),頁6~7。唐小松、王義桅,「公眾外交對國際關係理論的衝擊:一種分析框架」,歐洲研究,2003年4期,頁62。曹碧波,「媒體如何利用突發事件報道塑造國家形象」,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第9期(2010年),頁31。莊國平,「國家形象與公眾外交:中共新國家形象建構之分析」,復興崗學報,第92期(2008年),頁317~320。陳建民,「中共國家新安全觀的戰略思維與外交實踐」,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2009年),頁77。陳祥、陳嘉珮,「台灣國家形象轉變 20 年(1986-2005)—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形塑下的台灣」,傳播與管理研究,第9卷第1期,頁7。陳聯光、陳樹群、周憲德、王文能、林銘郎,「汶川地震坡地災害勘查與集集地震比較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9卷第4期(2008年),頁403~404。黃義杰,「2008北京奧運的人權論述建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7卷第2期(2011年),頁38。郭醇,「央視美國分台的國際雇員」,對外傳播,第10期(2012年),頁17。崔屹平、李宇,「二十年來中國電視對外傳播理念嬗變初探——以中央電視台為例」,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第8期(2012年),頁66。張登及,「自由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西方的中共外交研究:一個概觀」,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1期(2001年),頁15~19。張興毅,「試論北京奧運三大理念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時代文學,第12期(2008年),頁127。張弘遠,全球金融風暴下的中國角色與定位,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2期(2008年),頁8。張梓軒、郭雲強,「透析中國電視國際合拍的歷史與當下-訪著名電視人夏駿」,南方電視學刊,第1期(2010年),頁60。葉國標、梁智勇,「中國電視媒體對外傳播新格局與國際化策略淺析」,新聞記者,第9期(2010年),頁42。管文虎、李振興,「論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天府新論,第5期(2004 年),頁18。管文虎,「國家的國際形象淺析」,當代世界,第6期(2006年),頁36。鄒筱涵、于卓民,「國家形象衡量指標見立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10卷第3期(2007年),頁15。楊曉寧譯,Virculon, Thierry文,「非洲需要中國嗎?」,人籟論辨月刊,第49期(2008年5月),頁78。齊洋洋、蔣宏,「論央視對國家形象的塑造:以 5.12 汶川大地震報導為例」,新聞愛好者,第11期(2008年),頁23。廖福特,「以國際法觀點看中國戕害圖博、新疆的人權問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7期(2009年),頁11。翟秀鳳、周智敏,「CCTV-NEWS在亞洲地區的傳播現狀及效果分析」,青年記者,第25期(2012年),頁81。劉小燕,「關於傳媒塑造國家形象的思考」,國際新聞界,第2期(2002年),頁61。範淩子,「公共突發性事件中大眾傳媒的運用」,現代視聽,第7期(2008年),頁15~16。蔣穎,「淺議黨報在突發性災難事件中的輿論引導及影響-以《四川日報》5•12大地震報導為例」,新聞界,第6期(2008年),頁3。蔡明彥,「當前東亞安全問題中的中國因素分析-以地緣政治、經貿整合與北韓核武問題爲例」,全球政治評論,第26期(2009年4月),頁9。鄭培民,「努力營造大外宣格局」,對外大傳播,第5期(2003年),頁10。錢鋼,「導向.監督.改革.自由---透過媒體語詞分析看中國新聞傳媒」,二十一世紀評論,第59期(2006年),頁11。錢鋼,「中國傳媒的發展路向」,台大新聞論壇,第7期(2008年),頁76。賴祥蔚,「國共政權控制報紙的政治經濟比較」,新聞學研究,第73期(2002年),頁157。韓春光,「監督輿論報導要富有建設性」,新聞愛好者,第12期(2011年),頁45。鄭建嵐,「略論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福建工程學院學報,第3卷第1期(2003年),頁97。謝曉娟,「論軟權力中的國家形象及其塑造」,理論研究,第19期(2004年),頁20。羅曉南,「後改革時期農村中國文化轉型-啟蒙現代性話語vs.革命現代性話語」,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2009年),頁1。嚴震生,「當前中國對非洲的能源戰略與外交」,國際關係學報,第24期(2007年7月),頁31。(三) 報紙亓樂義,「中擬南沙建機場 南海之爭升溫」,中國時報,2009年6月23日,第A14版。(四) 學位論文王柔雅,「在地與國際新聞災難報導之媒體功能--以中國四川地震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頁iii。高吟文,「我國國際衛星傳播政策初探-以宏觀電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陳先隆,「報紙對民選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形象塑造: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自立早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張長智,「美國國際宣傳」,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68年)。(五) 研討會論文李月蓮,「外來媒體再現激發文化認同危機:加拿大傳媒教育運動的啟示」,發表於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1998年6月28~31日)。何蘭,「中國國際話語權與國際地位」,發表於金融危機下之中國外交與自我定位座談會(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2009年11月30日),頁35~38。孫本初,「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發表於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2005年6月8日)。臧國仁,「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發表於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1998年6月28~31日)趙曉春,「中國國家安全形勢分析」,發表於金融危機下之中國外交與自我定位座談會(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2009年11月30日),頁15。羅世宏、余小玲、向奕蓓,「中國形象‧台灣製造:初探「盛世中國」的媒體建構,以台灣《旺報》為例,發表於2010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2010年7月3~5日)。(六) 網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節目海外落地辦公室」,中國國際廣播電台,http://gb.cri.cn/cri/dwgb.htm。「回眸新中國同非洲國家開啟外交關係五十周年」,新華網,2006年11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06/content_5293679.htm。「新華新聞電視網英語台在美國時代華納有線電視平台播出」,新華網,2011年9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14/c_122033257.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基本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3月11日,http://www.scio.gov.cn/xwbjs/xwbjs/200905/t306817.htm。「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1999年2月25-27日)」,人民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76597/10556595.html。政大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著,「媒體中的刻板印象-哈哈鏡的世界」,頁70。http://www.mediaed.nccu.edu.tw/teach/dl_file/book/4.pdf「“中國電影周”在中非首都班吉隆重開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9年1月20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fz/1206_45_12/1206x2/t532935.htm。殷淼,「我喜歡中國電影—記奈及利亞第二屆“中國電影周”開幕式」,人民網,2008年6月13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8722/103722/103724/7380448.html。陸以正,「從國際宣傳到公眾外交」,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5年7月25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4/NS-C-094-153.htm。梁文興、李錦智,「兩岸公眾外交發展概況-以政策分析為例」,第19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2012年5月18日,http://www2.cma.edu.tw/u_edu/dep_politics/file/C-paper88/05_%E6%A2%81%E6%96%87%E8%88%88%E3%80%81%E6%9D%8E%E9%8C%A6%E6%99%BA_%E5%85%A9%E5%B2%B8%E5%85%AC%E7%9C%BE%E5%A4%96%E4%BA%A4%E7%99%BC%E5%B1%95%E6%A6%82%E6%B3%81%E2%80%94%E4%BB%A5%E6%94%BF%E7%AD%96%E5%88%86%E6%9E%90%E7%82%BA%E4%B8%BB.pdf。卜正珉,「公眾外交之概念探討與運用---各國經驗對台灣的啟示」,行政院新聞局,2005年8月30日,http://61.57.41.125/public/Attachment/61261445271.pdf趙可金,「把握全球化時代公眾外交的規律」,公眾外交季刊,2010年3月8日,http://www.chinausa.org.cn/achievement/show.php?i=aSR4W3ttY14xMjVCSGpTcWlQ。黃耀毅,「新媒體在中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國之音,2011年3月21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10322-limitation-and-opportunities-of-new-media-in-china-118456684/779649.html。范榮靖,「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遠見雜誌,第276期,2009年6月6日,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871。邱明偉,「箝制筆桿子之「巨頭」是如何煉成的」,新紀元周刊,http://mag.epochtimes.com/b5/140/6905.htm。何可,「錢鋼:中國傳媒艱難中見希望」,頭條日報,http://www.hkheadline.com/living/living_content.asp?contid=10586&srctype=g。張宏遠、林雅鈴,「全球危機與中國崛起」,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50449/1/%28A-5-3%29%E5%BC%B5%E5%BC%98%E9%81%A0__%E6%9E%97%E9%9B%85%E7%8E%B2.pdf。「胡錦濤在首爾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年3月2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514207.html。「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中國網,2003年11月24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OP-c/448115.htm。「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國政府網,2003年12月26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9-11/27/content_1474642.htm。「中國的發展 亞洲的機遇在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4/26/content_1439621.htm。「十七大開幕 胡錦濤作政治報告」,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0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6/9/2/100469260.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69260&mdate=1015124425。「溫家寶批駁“中美G2共治全球”:毫無根據」,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5月2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7/5/3/10097533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75339。「《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新華網,2005年12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22/content_3954937.htm。「胡錦濤在亞非峰會上的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5年4月22日,http://www.fmprc.gov.cn/chn/gxh/zlb/ldzyjh/t192875.htm。「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新華網,2005年7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1/content_3164594.htm。「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05年9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6/content_3496858.htm。「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7年10月25日,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郭建寧,「中國和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9月8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7866246.html。「關於孔子學院」,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潘紅,「孔子學院:向世界的一聲問候」,網路孔子學院,2012年1月5日,http://www.chinese.cn/article/2012-01/05/content_399956.htm。「您吃得安心嗎?什麼是黑心食品?」,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2005年11月9日,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6&menu_id=168&WD_ID=&webdata_id=1297。翁秀貞,「從毒奶事件談食品安全」,衛生署食品衛生處,2009年6月21日,http://www.dietitians.org.tw/userfiles/980621_1_1.pdf。張翠芬,「植物性蛋白產品含三聚氰胺 全球首例 衛署通報」,中國時報,2008年9月22日,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8&id=2656。「世衛批評中國未及時通報毒奶粉事件」,BBC中文網,2008年9月22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620000/newsid_7628500/7628575.stm。張智達,「陝西饅頭據報滴農藥以增加口感」,中央日報,2009年3月13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695261。「中國黑心假牙 賤金屬混充 半年出包」,自由時報,2012年5月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3/today-life6.htm。童振源、姚思敏,「高科技產品 躍居大陸出口大宗」,經濟日報,2003年12月6日,www3.nccu.edu.tw/~ctung/Documents/W-E-b-61.doc。林庭瑤,「報導劉翔假跑 東方衛報總編遭停職」,聯合新聞網,2012年8月28日,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7325419.shtml。文英祥,「抗SARS英雄在中國的遭遇」,看雜誌,第20期,2009年7月2日,http://www.watchinese.com/%E5%B0%81%E9%9D%A2%E6%95%85%E4%BA%8B/2009/1395。「紀念告台灣同胞書 胡錦濤重要講話」,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12月3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4/4/7/100844796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844796&mdate=1231165416。「國際特赦組織:北京奧運將近中國人權未改善」,台灣立報,2007年8月9日,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7675。魏國金,「中國血腥鎮壓 新疆逾156死」,自由時報,2009年7月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7/today-t1.htm。「國際特赦組織批中國人權嚴重惡化」,番薯藤,2011年5月13日,http://history.n.yam.com/newtalk/international/201105/20110513848231.html。曾惠敏,「美聯社記者突破防線 劉霞激動泣訴」,公視新聞網,2012年12月7日,http://news.pts.org.tw/news_detail.php?NEENO=227895。「人物:陳光誠」,BBC中文網,2012年4月27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4/120427_profile_chenguangcheng.shtml。「辛巴威教會批政府鎮壓窮人 」,美國之音中文網,2005年6月20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5-06-20-v oa1. cfm。「中國嗆美︰南海是領土核心利益」,自由時報,2010年7月5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5/today-int1.htm。廖慧娟,「文化間諜?孔子學院常被圍剿」,中時電子報,2012年5月26日,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2/112012052600227.html。呂鬱女,「邁向集團化發展的中國大陸廣電管理制度」,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6月7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R-091-017.htm。「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關於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的實施細則」,中華稅網,2001年12月24日,http://www.chinesetax.com.cn/fagui/bumenguizhang/guangbodianshi/200112/1749170.html。劉雲山:在中央宣傳文化單位負責同志座談會的講話」,中國經濟網,2009年1月1日,http://www.ce.cn/culture/zt/zzwl/04/200902/12/t20090212_18186052.shtml。唐潤華,「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國際輿論話語權」,求是理論網,2011年10月9日,http://big5.qstheory.cn/special/2011dd/gjcbnl01/xz/hyq/201110/t20111009_114881.htm。瑞迪,「李金銓:大外宣政策想影響西方媒體是癡人說夢」,華語,2010年1月22日,http://www.rfi.fr/actucn/articles/121/article_18952.asp。何清漣,「揭開神秘「大外宣」計畫的面紗」,看雜誌, 2009年11月19日,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9/1737?page=2。「CCTV-9國際頻道」,中央電視台,http://www.cctv.com/homepage/profile/09/index.shtml。範昀,「從CCTV-NEWS改版談對外傳播思路」,央視網,2010年9月13日,http://dshyj.cctv.com/20100913/103246.shtml。節目時間表」,中國網路電視台,2012年12月25日,http://tv.cntv.cn/epg。「央視開播俄語頻道 打造俄語對外宣傳平台」,東方早報,2009年9月11日,http://news.brandcn.com/hypp/media/200909/202544.html。「中央電視台俄語國際頻道簡介」,中國網路電視台,http://russian.cctv.com/20090909/107305.shtml。「CCTV國際報導與對外宣傳50年」,中國中央電視台,2009年07月30日,http://ad.cctv.com/special/news/20090730/106188.shtml。江迅,「胡錦濤部署大外宣格局」,亞洲週刊,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g&Path=3188660351/05ag2.cfm。「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年3月12日,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602&CtUnit=3905&BaseDSD=7&mp=1。「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年3月12日,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602&CtUnit=3905&BaseDSD=7&mp=1。「央視簡介」,中國中央電視台,http://campus.51job.com/CCTV/intro.htm。「央視與美公司合作 長城衛星電視平台在美開播」,新華網,2004年10月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0/02/content_2047351.htm。「長城(美國)平台- EchoStar」,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merican.asp?operation=1&timeareaid=26&chanelId=34&Year=2012&Month=12&Day=27。「長城(美國)平台-麒麟電視」,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merican.asp?operation=2&timeareaid=26&chanelId=34&Year=2012&Month=12&Day=27。「長城(亞洲)平台- Dishnetwork」,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sia.asp?operation=3&timeareaid=24&chanelId=11&Year=2012&Month=12&Day=27。趙化勇,「充分發揮電視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3月2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7044458.html。「央視加速全球“織網”亞太中心記者站在港成立」,中國新聞網,2010年12月9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0/12-09/2712704.shtml。黃崢,「央視英語新聞頻道的新探索」,人民網,2010年12月1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5733/208955/13371076.html。「新聞特寫非洲分台:央視首個海外分台」,中國網路電視台,2012年7月22日,http://news.cntv.cn/china/20120722/105426.shtml。「劉光源大使出席中國中央電視台非洲分台開播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肯尼亞共和國大使館,2012年1月12日,http://ke.chineseembassy.org/chn/sgxx/dshd/t895029.htm。「零距離看CCTV北美分台---央視進軍美國欲改弦易轍勝算幾何」,VOA美國之音,2013年1月10日,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20229-cctv-tries-to-woo-us-140905553/813970.html。「中央電視台北美分台正式開播」,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12年2月10日,http://www.chinasarft.gov.cn/articles/2012/02/10/20120210165749850074.html。「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文)」,新華網,2006年9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美麗中國」,中國網路電視台,http://hd.cntv.cn/?action=videoset-list&navtype=gkk&playid=PLAY10021022。「《美麗中國》第一集:錦繡華南」,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1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1/100331.shtml。「《美麗中國》第二集:雲翔天邊」,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2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2/100846.shtml。「《美麗中國》第三集:神奇高原」,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4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3/100711.shtml。「《美麗中國》第四集:風雪塞外」,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5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5/100124.shtml。「《美麗中國》第五集:沃土中原」,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6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6/100000.shtml。「《美麗中國》第六集:潮涌海岸」,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7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7/100075.shtml。「中、西互辦電視周引起廣泛關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09年5月18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9/05/18/20090518143637430362.html。「西班牙國家電視台舉辦“走進中國”電視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0年5月26日,http://www.scio.gov.cn/hzjl/hdjj/wz/201005/t648143.htm。「“尼日中國電視周”活動在尼拉開帷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2年7月10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gxh/tyb/zwbd/gzhd/t950152.htm。「央視首屆外語觀眾座談會舉行:中外媒體論壇溝通中國與世界」,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0月20日,http://news.cntv.cn/china/20111020/121155.shtml。「中央電視台增強電視交流合作 加強與東盟國家電視合作」,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08年4月25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8/04/25/20080425151406760006.html。「紀錄片《故宮》海外受青睞 海外發行超15萬套」,新華網,2006年12月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nt/2006-12/03/content_5427085.htm。趙化勇,「中央電視台台長趙化勇:電視台與時代同步」,新華網,2008年12月1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12/16/content_10511896.htm。「中央電視台十月一日將開播西班牙和法語頻道」,新華網,2004年9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09/26/content_2023325.htm。曾蘭淑,「從全球化觀點看中國媒體管制與民族主義─以西藏與新疆暴動為例」,http://nsysu.ezrun.com.tw/pages/papers/1C1.pdf。畢研韜,「影響中國形象的三大要素」,中國報導周刊,2009年7月26日,http://www.china-week.com/html/5201.htm。「視頻:烏魯木齊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央視網,2009年7月6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706/102973.shtml。「新疆反恐:霹靂手段與菩薩心腸」,央視網,2009年7月6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706/108036.shtml。畢研韜,「西藏事件與國際輿論引導」,人民網,2008年10月27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2328/137046/8236193.html。錢鋼,「烏魯木齊「七.五」事件報道的盲點和懸疑」,傳媒透視,2009年8月,http://rthk.hk/mediadigest/20090817_76_122338.html。「震撼-汶川大地震紀實」,央視網,http://space.tv.cctv.com/page/PAGE1211769749890446。「汶川大地震」,BBC中文網,2008年12月1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60000/newsid_7767000/7767008.stm。「中央電視台初步搭建覆蓋全國的應急報導網」,央視網,2009年4月21日,http://cctvenchiridion.cctv.com/20090421/107179.shtml。「央視應急報導駐點8地 打造「中國CNN」起步」,海峽資訊網,2009年4月16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47543.html。王昕秀,「中央電視台海拔最高應急報導點在拉薩成立」,人民網,2010年10月11日,http://xz.people.com.cn/GB/139192/12917948.html。「積極推進媒體外交 拓展國際傳播途徑」,求是理論網,2011年10月9日,http://big5.qstheory.cn/special/2011dd/gjcbnl01/zmz/zbgnff/201110/t20111009_115000.htm。「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部署今年外宣工作」,央視網,2010年1月5日,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om/china/20100105/103873.shtml「新華電視香港上市 打造中國CNN」,BBC中文網,2012年2月7日,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2/120207_cnc_hk_stock.shtml。畢研韜,「誰來挽救中國形象」,大紀元,2009年8月5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9/8/6/n2614298.htm。二、 英文部分(一) 專書Boulding , Kenneth E., The Image: Knowledge in Life and Society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6).Cohen, Bernard C. 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1963).Dayan, Daniel and Elihu Katz , Media Events: 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1992 ).Kunczik, Michael , Images of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7).Manheim , Jarol B. , Strategic Public Diplomacy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The Evolution of Influenc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二) 期刊Marton, K. and J. J. Boddewyn, “Should a corporation keep a low profil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18, no.4 (Aug 1978), p25~32.“Made in CHINA Shoddy Goods Expose the 19th Century Fac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World,” Newsweek, July 16,2007,p.14~17.Nagashima, Akira, “A Comparison of Japanese and U.S.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34, no.1 (Jan 1970), p.68.Van Ham, Peter, “The Rise of the Brand State:The Postmodern Politics of Image and Reput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80 no.5(Sep/Oct 2001)p.2~3.(三) 網路Bronskill ,Jim,“CSIS say: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The Canadian Press, May 29,2007, http://www.cumberlandnewsnow.com/World/2007-05-29/article-378333/Confucius-part-of-Chinese-bid-to-win-over-western-hearts-CSIS/1.“ Freedom of the Press 2012,” Freedom House , 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press/freedom-press-2012. “Global Unease With Major World,” June 27, 2007,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www.pewglobal.org/2007/06/27/global-unease-with-major-world-powers/B.Joshua Cooper Ramo, “Brand China,” February , 2007,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http://fpc.org.uk/fsblob/827.pdf.Kohut, Andrew, “How the World Sees China,” December 11, 2007,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pewresearch.org/pubs/656/how-the-world-sees-china.Nye Jr., ,Joseph S.“China`s Soft Power Deficit,”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8 2012,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4451104577389923098678842.html。“Newspaper editors transferred or suspended by party officials,”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en.rsf.org/chine-newspaper-editors-transferred-or-18-07-2012,43057.html.“Views of Europe Slide Sharply in Global Poll, While Views of China Improve,” May 2012, BBC World Service Poll, http://www.globescan.com/images/images/pressreleases/bbc2012_country_ratings/2012_bbc_country%20rating%20final%20080512.pdf.“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2011-2012”,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en.rsf.org/spip.php?page=classement&id_rubrique=1043.“Worst of the Worst 2012: The World`s Most Repressive Societies,” Freedom House,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special-reports/worst-worst-2012-worlds-most-repressive-societie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8260004
10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60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立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莊怡忻 zh_TW dc.creator (作者) 莊怡忻 zh_TW dc.date (日期) 2012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3 14:41:43 (UTC+8) - dc.date.available 1-Apr-2013 14:41:43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3 14:41:43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260004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7604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260004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冷戰結束後,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面向均有大幅度的成長,國力的增強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引發既有強權與大國的疑慮和不安,有關「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層出不窮。國家形象的好壞,影響一國的前途與發展,以胡錦濤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將國際形象定位在「負責任的泱泱大國」、「和平發展的後興大國」和「建構和諧世界的重要推手」三個面向著手努力。 然而,國際民調機構數據顯示,中國訴求的國家形象與國際社會眼中實際的中國形象,仍帶有認知上的差距。造成兩者形象認知不和諧的原因,包括黑心商品氾濫、新聞自由度低、不和諧的威權國家和國際傳播力度不足。中國期望的國際形象與實際國際觀感不符,面對此困境,中國在傳播媒體上制訂了「自建渠道走出去」、「借力使力走進去」和「先發制人」三大策略。在策略面下,本研究以極具代表性的官方電視媒體-中國中央電視台為例,探討中國在實質面上的傳播手段。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 研究方法………………………………………………………5第三節 研究範圍………………………………………………………6第四節 論文章節安排…………………………………………………8第貳章 文獻回顧 ……………………………………………………10第一節 形象…………………………………………………………10第二節 國家形象………………………………………………………12第三節 傳播媒體與國家………………………………………………25第參章 中國國家形象態勢……………………………………………37第一節 中國國家形象的定位…………………………………………37第二節 國際社會眼中的中國形象……………………………………48第三節 負面的中國形象之因…………………………………………58第肆章 以「央視」建構國家形象……………………………………80第一節 自建渠道走出去策略…………………………………………81第二節 借力使力走進去策略…………………………………………94第三節 先發制人策略…………………………………………………99第伍章 結論與討論…………………………………………………108參考文獻………………………………………………………………11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60004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形象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傳播策略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中央電視台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軟權力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視與國家形象 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國國際形象及其建構策略- 以中國中央電視台為例 zh_TW dc.title (題名)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CCTV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一) 專書丁和根,傳媒競爭力-中國媒體發展核心方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方舟,「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和將來」,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王信賢,「中國大陸社會變遷」,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2007年)。王崑義,輿論戰-兩岸新戰場(台北:華陽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何清漣,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台北:黎明文化,2007年)。何舟,「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和將來」,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吳友富,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和傳播,第一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吳家恆、方祖芳譯,Joseph S. Nye, Jr著,柔性權力(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李少南,國際傳播(台北:黎明文化,1994年)。李隆生、張逸安譯,馬丁‧賈克著,當中國統治世界(台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李華球,北京奧運「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是遐思?似理想?(台北:博楊文化,2007年)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李希光、劉康等著,妖魔化中國的背後(台北:捷幼出版社,1997年)。余陽洲,「多重觀點下的大眾傳播媒體」,成露西、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何舟,「妖魔化中國的背後」,何舟、陳懷林主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年)。林雨蒨譯,Mark Leonard著,中國怎麼想?(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08年)。俞可平,「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形象」,Joshua Cooper Ramo等著,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裡的中國,第二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邱坤玄,「中國外交政策」,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聞京開發,2007年)。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6年)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第二版(台北:師大書苑,2002年)。洪賢智,電視新論(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5年)。段鵬,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傳播策略,第二版(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胡樹祥,中國外交與國際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胡鞍鋼、鄢一龍,紅色中國綠色錢潮 十二五規劃的大翻轉(台北:天下雜誌,2010年)。許志嘉,「中共外交發展」,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2007年)。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第三版(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出版社,2007年)。張多馬,大陸新聞事業概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年)。張駿德,中國新聞改革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公司,2006年)。張雅君,「中國外交情勢 大國外交的走向與評估」,丁樹範主編,中國大趨勢2003-2004(台北:新新聞文化,2004年),頁169~170。張曉群,「中國傳媒實力的戰略取向」,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104~105。涼熱,中國製造大黑洞(台北:新來文化,2009年)。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年鑑(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年鑑出版,2003年)。彭懷恩,政治傳播:理論與實踐(台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7年)。湯明哲,策略精論(台北:天下遠見,2003年)。溫洽溢譯,Susan Shirk著,脆弱的強權(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遊梓翔,領袖的聲音:兩岸領導人政治語藝批評,1906-2006(台北:五南圖書,2006年)。管文虎主編,國家形象論,(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趙啟正,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北京:新世界出版,2005年)。趙化勇,中國中央電視台年鑑(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趙化勇,中央電視台品牌戰略(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趙化勇,中央電視台發展史(1958~2008)(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頁63~64。劉濟南,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國際關係中的新視角(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歐信宏、胡祖慶譯,Joshua S.Goldstein and Jon C.Pevehouse著,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出版社,2007年)。賴秀如譯,Paul Midler著,黑心帝國 中國製造業第一手全揭密(台北:允晨文化,2011年)。羅建波,「如何優化中國和平崛起的國家形象-以中國在非洲的國家形象塑造為例」,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龐文真譯,Robert S. Fortner著,國際傳播(台北:五南圖書,1996年)。(二) 期刊弓偉波,「從礦難事故報道看國家形象塑造-以西方媒體對王家嶺礦難和智利礦難報道為例」,傳媒觀察,第1期(2011年),頁23。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的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1期(2004年),頁119~121。方鵬程,「美軍戰略性傳播的媒體運用分析:以2003年波斯灣戰爭為例」,復興崗學報,第97期(2011年),頁31。王毓莉,「中共境內與境外電視新聞之比較-以中央電視台第一套與第四套新聞為例」,中國廣告學刊,第7期(2002年),頁114。王毓莉,「中國大陸「八榮八恥」議題宣傳之研究」,廣告學研究,第31期(2009年),頁38。王毓莉,「馴服v.s.抗拒:中國政治權力控制下的新聞專業抗爭策略」,新聞學研究,第101期(2012年),頁44。王維芳,「從「七五」新疆事件談「東突」運動」,中國邊政,第179期,頁93~95。成正、王龍國,「大陸“軟實力”與“大陸形象”塑造」,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2期(2009年),頁49。朱立,「《妖魔化中國的背後》的背後」,信報財經月刊,第242期(1997年5月),頁4~8。曲茹、蔡婕,「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對外傳播策略研究及效果分析」,當代電視,第11期(2010年),頁41。宋國誠,「氣候論述權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公約的立場與論辯」,中國大陸研究,第54卷第3期(2011年),頁1~17。李楊、李建華,「災難事件中國家媒體對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以中央電視台汶川報導為例」,新疆大學學報,第1期(2009年),頁31。周翼虎,「抗爭與入籠:中國新聞業的市場化悖論」,新聞學研究,第101期(2009年),頁101~113。邱坤玄、黃鴻博,「中國的負責任大國身分建構與外交實踐:以參與國際裁軍與軍備管制建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2期(2010年)頁75。林玲,「現階段中國對外傳播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昌吉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頁90。紀婭鵬,「國家形象概論」,華章,第20期(2000年),頁21。胡聲平,「中共的「軟實力」外交─中共對非洲文化與經濟外交的分析」,亞太研究通訊,第7期(2009年),頁81。翁巧嫣,「意識形態與電影評論:民族主義、激進主義及自由主義的美國電影觀」,新北大史學,第7期(2009年),頁31。徐小鴿,「國際新聞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問題」,新聞與傳播研究,第2期(1996年),頁36。孫有中,「國家形象的內涵及其功能」,國際論壇,第3期(2002年),頁16。倪建平、黃衛紅,「關於中國國家形象與外交政策的理論思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10期(2004年),頁58。徐蕙萍,「新聞媒體在中共當前政治發展策略下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復興崗學報,第87期(2006年),頁6~7。唐小松、王義桅,「公眾外交對國際關係理論的衝擊:一種分析框架」,歐洲研究,2003年4期,頁62。曹碧波,「媒體如何利用突發事件報道塑造國家形象」,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第9期(2010年),頁31。莊國平,「國家形象與公眾外交:中共新國家形象建構之分析」,復興崗學報,第92期(2008年),頁317~320。陳建民,「中共國家新安全觀的戰略思維與外交實踐」,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2009年),頁77。陳祥、陳嘉珮,「台灣國家形象轉變 20 年(1986-2005)—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形塑下的台灣」,傳播與管理研究,第9卷第1期,頁7。陳聯光、陳樹群、周憲德、王文能、林銘郎,「汶川地震坡地災害勘查與集集地震比較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9卷第4期(2008年),頁403~404。黃義杰,「2008北京奧運的人權論述建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7卷第2期(2011年),頁38。郭醇,「央視美國分台的國際雇員」,對外傳播,第10期(2012年),頁17。崔屹平、李宇,「二十年來中國電視對外傳播理念嬗變初探——以中央電視台為例」,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第8期(2012年),頁66。張登及,「自由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西方的中共外交研究:一個概觀」,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1期(2001年),頁15~19。張興毅,「試論北京奧運三大理念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時代文學,第12期(2008年),頁127。張弘遠,全球金融風暴下的中國角色與定位,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2期(2008年),頁8。張梓軒、郭雲強,「透析中國電視國際合拍的歷史與當下-訪著名電視人夏駿」,南方電視學刊,第1期(2010年),頁60。葉國標、梁智勇,「中國電視媒體對外傳播新格局與國際化策略淺析」,新聞記者,第9期(2010年),頁42。管文虎、李振興,「論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天府新論,第5期(2004 年),頁18。管文虎,「國家的國際形象淺析」,當代世界,第6期(2006年),頁36。鄒筱涵、于卓民,「國家形象衡量指標見立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10卷第3期(2007年),頁15。楊曉寧譯,Virculon, Thierry文,「非洲需要中國嗎?」,人籟論辨月刊,第49期(2008年5月),頁78。齊洋洋、蔣宏,「論央視對國家形象的塑造:以 5.12 汶川大地震報導為例」,新聞愛好者,第11期(2008年),頁23。廖福特,「以國際法觀點看中國戕害圖博、新疆的人權問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7期(2009年),頁11。翟秀鳳、周智敏,「CCTV-NEWS在亞洲地區的傳播現狀及效果分析」,青年記者,第25期(2012年),頁81。劉小燕,「關於傳媒塑造國家形象的思考」,國際新聞界,第2期(2002年),頁61。範淩子,「公共突發性事件中大眾傳媒的運用」,現代視聽,第7期(2008年),頁15~16。蔣穎,「淺議黨報在突發性災難事件中的輿論引導及影響-以《四川日報》5•12大地震報導為例」,新聞界,第6期(2008年),頁3。蔡明彥,「當前東亞安全問題中的中國因素分析-以地緣政治、經貿整合與北韓核武問題爲例」,全球政治評論,第26期(2009年4月),頁9。鄭培民,「努力營造大外宣格局」,對外大傳播,第5期(2003年),頁10。錢鋼,「導向.監督.改革.自由---透過媒體語詞分析看中國新聞傳媒」,二十一世紀評論,第59期(2006年),頁11。錢鋼,「中國傳媒的發展路向」,台大新聞論壇,第7期(2008年),頁76。賴祥蔚,「國共政權控制報紙的政治經濟比較」,新聞學研究,第73期(2002年),頁157。韓春光,「監督輿論報導要富有建設性」,新聞愛好者,第12期(2011年),頁45。鄭建嵐,「略論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福建工程學院學報,第3卷第1期(2003年),頁97。謝曉娟,「論軟權力中的國家形象及其塑造」,理論研究,第19期(2004年),頁20。羅曉南,「後改革時期農村中國文化轉型-啟蒙現代性話語vs.革命現代性話語」,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2009年),頁1。嚴震生,「當前中國對非洲的能源戰略與外交」,國際關係學報,第24期(2007年7月),頁31。(三) 報紙亓樂義,「中擬南沙建機場 南海之爭升溫」,中國時報,2009年6月23日,第A14版。(四) 學位論文王柔雅,「在地與國際新聞災難報導之媒體功能--以中國四川地震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頁iii。高吟文,「我國國際衛星傳播政策初探-以宏觀電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陳先隆,「報紙對民選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形象塑造: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自立早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張長智,「美國國際宣傳」,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68年)。(五) 研討會論文李月蓮,「外來媒體再現激發文化認同危機:加拿大傳媒教育運動的啟示」,發表於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1998年6月28~31日)。何蘭,「中國國際話語權與國際地位」,發表於金融危機下之中國外交與自我定位座談會(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2009年11月30日),頁35~38。孫本初,「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發表於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2005年6月8日)。臧國仁,「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發表於199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1998年6月28~31日)趙曉春,「中國國家安全形勢分析」,發表於金融危機下之中國外交與自我定位座談會(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2009年11月30日),頁15。羅世宏、余小玲、向奕蓓,「中國形象‧台灣製造:初探「盛世中國」的媒體建構,以台灣《旺報》為例,發表於2010年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台北:中華傳播學會主辦,2010年7月3~5日)。(六) 網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節目海外落地辦公室」,中國國際廣播電台,http://gb.cri.cn/cri/dwgb.htm。「回眸新中國同非洲國家開啟外交關係五十周年」,新華網,2006年11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06/content_5293679.htm。「新華新聞電視網英語台在美國時代華納有線電視平台播出」,新華網,2011年9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14/c_122033257.htm。「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基本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3月11日,http://www.scio.gov.cn/xwbjs/xwbjs/200905/t306817.htm。「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1999年2月25-27日)」,人民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76597/10556595.html。政大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著,「媒體中的刻板印象-哈哈鏡的世界」,頁70。http://www.mediaed.nccu.edu.tw/teach/dl_file/book/4.pdf「“中國電影周”在中非首都班吉隆重開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9年1月20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fz/1206_45_12/1206x2/t532935.htm。殷淼,「我喜歡中國電影—記奈及利亞第二屆“中國電影周”開幕式」,人民網,2008年6月13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8722/103722/103724/7380448.html。陸以正,「從國際宣傳到公眾外交」,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5年7月25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4/NS-C-094-153.htm。梁文興、李錦智,「兩岸公眾外交發展概況-以政策分析為例」,第19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2012年5月18日,http://www2.cma.edu.tw/u_edu/dep_politics/file/C-paper88/05_%E6%A2%81%E6%96%87%E8%88%88%E3%80%81%E6%9D%8E%E9%8C%A6%E6%99%BA_%E5%85%A9%E5%B2%B8%E5%85%AC%E7%9C%BE%E5%A4%96%E4%BA%A4%E7%99%BC%E5%B1%95%E6%A6%82%E6%B3%81%E2%80%94%E4%BB%A5%E6%94%BF%E7%AD%96%E5%88%86%E6%9E%90%E7%82%BA%E4%B8%BB.pdf。卜正珉,「公眾外交之概念探討與運用---各國經驗對台灣的啟示」,行政院新聞局,2005年8月30日,http://61.57.41.125/public/Attachment/61261445271.pdf趙可金,「把握全球化時代公眾外交的規律」,公眾外交季刊,2010年3月8日,http://www.chinausa.org.cn/achievement/show.php?i=aSR4W3ttY14xMjVCSGpTcWlQ。黃耀毅,「新媒體在中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國之音,2011年3月21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10322-limitation-and-opportunities-of-new-media-in-china-118456684/779649.html。范榮靖,「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遠見雜誌,第276期,2009年6月6日,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871。邱明偉,「箝制筆桿子之「巨頭」是如何煉成的」,新紀元周刊,http://mag.epochtimes.com/b5/140/6905.htm。何可,「錢鋼:中國傳媒艱難中見希望」,頭條日報,http://www.hkheadline.com/living/living_content.asp?contid=10586&srctype=g。張宏遠、林雅鈴,「全球危機與中國崛起」,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50449/1/%28A-5-3%29%E5%BC%B5%E5%BC%98%E9%81%A0__%E6%9E%97%E9%9B%85%E7%8E%B2.pdf。「胡錦濤在首爾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年3月2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514207.html。「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中國網,2003年11月24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OP-c/448115.htm。「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國政府網,2003年12月26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9-11/27/content_1474642.htm。「中國的發展 亞洲的機遇在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4/26/content_1439621.htm。「十七大開幕 胡錦濤作政治報告」,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0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6/9/2/100469260.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69260&mdate=1015124425。「溫家寶批駁“中美G2共治全球”:毫無根據」,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5月2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7/5/3/10097533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75339。「《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新華網,2005年12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22/content_3954937.htm。「胡錦濤在亞非峰會上的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5年4月22日,http://www.fmprc.gov.cn/chn/gxh/zlb/ldzyjh/t192875.htm。「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新華網,2005年7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1/content_3164594.htm。「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05年9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6/content_3496858.htm。「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7年10月25日,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郭建寧,「中國和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9月8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7866246.html。「關於孔子學院」,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潘紅,「孔子學院:向世界的一聲問候」,網路孔子學院,2012年1月5日,http://www.chinese.cn/article/2012-01/05/content_399956.htm。「您吃得安心嗎?什麼是黑心食品?」,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2005年11月9日,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6&menu_id=168&WD_ID=&webdata_id=1297。翁秀貞,「從毒奶事件談食品安全」,衛生署食品衛生處,2009年6月21日,http://www.dietitians.org.tw/userfiles/980621_1_1.pdf。張翠芬,「植物性蛋白產品含三聚氰胺 全球首例 衛署通報」,中國時報,2008年9月22日,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8&id=2656。「世衛批評中國未及時通報毒奶粉事件」,BBC中文網,2008年9月22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620000/newsid_7628500/7628575.stm。張智達,「陝西饅頭據報滴農藥以增加口感」,中央日報,2009年3月13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695261。「中國黑心假牙 賤金屬混充 半年出包」,自由時報,2012年5月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3/today-life6.htm。童振源、姚思敏,「高科技產品 躍居大陸出口大宗」,經濟日報,2003年12月6日,www3.nccu.edu.tw/~ctung/Documents/W-E-b-61.doc。林庭瑤,「報導劉翔假跑 東方衛報總編遭停職」,聯合新聞網,2012年8月28日,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7325419.shtml。文英祥,「抗SARS英雄在中國的遭遇」,看雜誌,第20期,2009年7月2日,http://www.watchinese.com/%E5%B0%81%E9%9D%A2%E6%95%85%E4%BA%8B/2009/1395。「紀念告台灣同胞書 胡錦濤重要講話」,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12月3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4/4/7/100844796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844796&mdate=1231165416。「國際特赦組織:北京奧運將近中國人權未改善」,台灣立報,2007年8月9日,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7675。魏國金,「中國血腥鎮壓 新疆逾156死」,自由時報,2009年7月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7/today-t1.htm。「國際特赦組織批中國人權嚴重惡化」,番薯藤,2011年5月13日,http://history.n.yam.com/newtalk/international/201105/20110513848231.html。曾惠敏,「美聯社記者突破防線 劉霞激動泣訴」,公視新聞網,2012年12月7日,http://news.pts.org.tw/news_detail.php?NEENO=227895。「人物:陳光誠」,BBC中文網,2012年4月27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4/120427_profile_chenguangcheng.shtml。「辛巴威教會批政府鎮壓窮人 」,美國之音中文網,2005年6月20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5-06-20-v oa1. cfm。「中國嗆美︰南海是領土核心利益」,自由時報,2010年7月5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5/today-int1.htm。廖慧娟,「文化間諜?孔子學院常被圍剿」,中時電子報,2012年5月26日,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2/112012052600227.html。呂鬱女,「邁向集團化發展的中國大陸廣電管理制度」,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6月7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R-091-017.htm。「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關於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的實施細則」,中華稅網,2001年12月24日,http://www.chinesetax.com.cn/fagui/bumenguizhang/guangbodianshi/200112/1749170.html。劉雲山:在中央宣傳文化單位負責同志座談會的講話」,中國經濟網,2009年1月1日,http://www.ce.cn/culture/zt/zzwl/04/200902/12/t20090212_18186052.shtml。唐潤華,「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國際輿論話語權」,求是理論網,2011年10月9日,http://big5.qstheory.cn/special/2011dd/gjcbnl01/xz/hyq/201110/t20111009_114881.htm。瑞迪,「李金銓:大外宣政策想影響西方媒體是癡人說夢」,華語,2010年1月22日,http://www.rfi.fr/actucn/articles/121/article_18952.asp。何清漣,「揭開神秘「大外宣」計畫的面紗」,看雜誌, 2009年11月19日,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9/1737?page=2。「CCTV-9國際頻道」,中央電視台,http://www.cctv.com/homepage/profile/09/index.shtml。範昀,「從CCTV-NEWS改版談對外傳播思路」,央視網,2010年9月13日,http://dshyj.cctv.com/20100913/103246.shtml。節目時間表」,中國網路電視台,2012年12月25日,http://tv.cntv.cn/epg。「央視開播俄語頻道 打造俄語對外宣傳平台」,東方早報,2009年9月11日,http://news.brandcn.com/hypp/media/200909/202544.html。「中央電視台俄語國際頻道簡介」,中國網路電視台,http://russian.cctv.com/20090909/107305.shtml。「CCTV國際報導與對外宣傳50年」,中國中央電視台,2009年07月30日,http://ad.cctv.com/special/news/20090730/106188.shtml。江迅,「胡錦濤部署大外宣格局」,亞洲週刊,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g&Path=3188660351/05ag2.cfm。「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年3月12日,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602&CtUnit=3905&BaseDSD=7&mp=1。「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年3月12日,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602&CtUnit=3905&BaseDSD=7&mp=1。「央視簡介」,中國中央電視台,http://campus.51job.com/CCTV/intro.htm。「央視與美公司合作 長城衛星電視平台在美開播」,新華網,2004年10月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0/02/content_2047351.htm。「長城(美國)平台- EchoStar」,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merican.asp?operation=1&timeareaid=26&chanelId=34&Year=2012&Month=12&Day=27。「長城(美國)平台-麒麟電視」,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merican.asp?operation=2&timeareaid=26&chanelId=34&Year=2012&Month=12&Day=27。「長城(亞洲)平台- Dishnetwork」,長城平台,http://www.gw-tv.cn/Playlist2/Asia.asp?operation=3&timeareaid=24&chanelId=11&Year=2012&Month=12&Day=27。趙化勇,「充分發揮電視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3月2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7044458.html。「央視加速全球“織網”亞太中心記者站在港成立」,中國新聞網,2010年12月9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0/12-09/2712704.shtml。黃崢,「央視英語新聞頻道的新探索」,人民網,2010年12月1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5733/208955/13371076.html。「新聞特寫非洲分台:央視首個海外分台」,中國網路電視台,2012年7月22日,http://news.cntv.cn/china/20120722/105426.shtml。「劉光源大使出席中國中央電視台非洲分台開播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肯尼亞共和國大使館,2012年1月12日,http://ke.chineseembassy.org/chn/sgxx/dshd/t895029.htm。「零距離看CCTV北美分台---央視進軍美國欲改弦易轍勝算幾何」,VOA美國之音,2013年1月10日,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20229-cctv-tries-to-woo-us-140905553/813970.html。「中央電視台北美分台正式開播」,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12年2月10日,http://www.chinasarft.gov.cn/articles/2012/02/10/20120210165749850074.html。「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文)」,新華網,2006年9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美麗中國」,中國網路電視台,http://hd.cntv.cn/?action=videoset-list&navtype=gkk&playid=PLAY10021022。「《美麗中國》第一集:錦繡華南」,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1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1/100331.shtml。「《美麗中國》第二集:雲翔天邊」,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2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2/100846.shtml。「《美麗中國》第三集:神奇高原」,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4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3/100711.shtml。「《美麗中國》第四集:風雪塞外」,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5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5/100124.shtml。「《美麗中國》第五集:沃土中原」,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6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6/100000.shtml。「《美麗中國》第六集:潮涌海岸」,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月7日,http://jishi.cntv.cn/C22754/classpage/video/20110107/100075.shtml。「中、西互辦電視周引起廣泛關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09年5月18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9/05/18/20090518143637430362.html。「西班牙國家電視台舉辦“走進中國”電視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0年5月26日,http://www.scio.gov.cn/hzjl/hdjj/wz/201005/t648143.htm。「“尼日中國電視周”活動在尼拉開帷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2年7月10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gxh/tyb/zwbd/gzhd/t950152.htm。「央視首屆外語觀眾座談會舉行:中外媒體論壇溝通中國與世界」,中國網路電視台,2011年10月20日,http://news.cntv.cn/china/20111020/121155.shtml。「中央電視台增強電視交流合作 加強與東盟國家電視合作」,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08年4月25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8/04/25/20080425151406760006.html。「紀錄片《故宮》海外受青睞 海外發行超15萬套」,新華網,2006年12月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nt/2006-12/03/content_5427085.htm。趙化勇,「中央電視台台長趙化勇:電視台與時代同步」,新華網,2008年12月1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12/16/content_10511896.htm。「中央電視台十月一日將開播西班牙和法語頻道」,新華網,2004年9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09/26/content_2023325.htm。曾蘭淑,「從全球化觀點看中國媒體管制與民族主義─以西藏與新疆暴動為例」,http://nsysu.ezrun.com.tw/pages/papers/1C1.pdf。畢研韜,「影響中國形象的三大要素」,中國報導周刊,2009年7月26日,http://www.china-week.com/html/5201.htm。「視頻:烏魯木齊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央視網,2009年7月6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706/102973.shtml。「新疆反恐:霹靂手段與菩薩心腸」,央視網,2009年7月6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706/108036.shtml。畢研韜,「西藏事件與國際輿論引導」,人民網,2008年10月27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2328/137046/8236193.html。錢鋼,「烏魯木齊「七.五」事件報道的盲點和懸疑」,傳媒透視,2009年8月,http://rthk.hk/mediadigest/20090817_76_122338.html。「震撼-汶川大地震紀實」,央視網,http://space.tv.cctv.com/page/PAGE1211769749890446。「汶川大地震」,BBC中文網,2008年12月1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60000/newsid_7767000/7767008.stm。「中央電視台初步搭建覆蓋全國的應急報導網」,央視網,2009年4月21日,http://cctvenchiridion.cctv.com/20090421/107179.shtml。「央視應急報導駐點8地 打造「中國CNN」起步」,海峽資訊網,2009年4月16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47543.html。王昕秀,「中央電視台海拔最高應急報導點在拉薩成立」,人民網,2010年10月11日,http://xz.people.com.cn/GB/139192/12917948.html。「積極推進媒體外交 拓展國際傳播途徑」,求是理論網,2011年10月9日,http://big5.qstheory.cn/special/2011dd/gjcbnl01/zmz/zbgnff/201110/t20111009_115000.htm。「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部署今年外宣工作」,央視網,2010年1月5日,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om/china/20100105/103873.shtml「新華電視香港上市 打造中國CNN」,BBC中文網,2012年2月7日,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2/120207_cnc_hk_stock.shtml。畢研韜,「誰來挽救中國形象」,大紀元,2009年8月5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9/8/6/n2614298.htm。二、 英文部分(一) 專書Boulding , Kenneth E., The Image: Knowledge in Life and Society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6).Cohen, Bernard C. 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1963).Dayan, Daniel and Elihu Katz , Media Events: 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1992 ).Kunczik, Michael , Images of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7).Manheim , Jarol B. , Strategic Public Diplomacy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The Evolution of Influenc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二) 期刊Marton, K. and J. J. Boddewyn, “Should a corporation keep a low profil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18, no.4 (Aug 1978), p25~32.“Made in CHINA Shoddy Goods Expose the 19th Century Fac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World,” Newsweek, July 16,2007,p.14~17.Nagashima, Akira, “A Comparison of Japanese and U.S.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34, no.1 (Jan 1970), p.68.Van Ham, Peter, “The Rise of the Brand State:The Postmodern Politics of Image and Reput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80 no.5(Sep/Oct 2001)p.2~3.(三) 網路Bronskill ,Jim,“CSIS say: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The Canadian Press, May 29,2007, http://www.cumberlandnewsnow.com/World/2007-05-29/article-378333/Confucius-part-of-Chinese-bid-to-win-over-western-hearts-CSIS/1.“ Freedom of the Press 2012,” Freedom House , 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press/freedom-press-2012. “Global Unease With Major World,” June 27, 2007,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www.pewglobal.org/2007/06/27/global-unease-with-major-world-powers/B.Joshua Cooper Ramo, “Brand China,” February , 2007,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http://fpc.org.uk/fsblob/827.pdf.Kohut, Andrew, “How the World Sees China,” December 11, 2007,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pewresearch.org/pubs/656/how-the-world-sees-china.Nye Jr., ,Joseph S.“China`s Soft Power Deficit,”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8 2012,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4451104577389923098678842.html。“Newspaper editors transferred or suspended by party officials,”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en.rsf.org/chine-newspaper-editors-transferred-or-18-07-2012,43057.html.“Views of Europe Slide Sharply in Global Poll, While Views of China Improve,” May 2012, BBC World Service Poll, http://www.globescan.com/images/images/pressreleases/bbc2012_country_ratings/2012_bbc_country%20rating%20final%20080512.pdf.“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2011-2012”,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en.rsf.org/spip.php?page=classement&id_rubrique=1043.“Worst of the Worst 2012: The World`s Most Repressive Societies,” Freedom House,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special-reports/worst-worst-2012-worlds-most-repressive-societie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