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兩岸產業合作與運作分析-以杭州中國輕紡城台灣館為例
The Study of Cross-strait Industry Coiiaboration and Operation Analysis:The case of Taiwantextile market in Hangzhon union market of China作者 陳惠玲 貢獻者 陳德昇
陳惠玲關鍵詞 產業合作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May-2013 11:47:37 (UTC+8) 摘要 ( 一)「政府搭橋,民間上橋」的兩岸經貿政策,使得兩岸產業合作的市場 因素容易被忽略而變得充滿政治性。「發展型國家」的政策掛帥理論 國家機器在產業發展中扮演推波助瀾角色,如何整合兩岸產業互補與競 合關係,成為統籌分配的仲介平台角色,政府應如何積極因應? (二)台商紡織業在大陸發展逾20年的完整產業鏈,有助這波外銷轉內銷性發 展,由早期OEM/ODM的代工模式,逐漸加大研發創新的內需市場行銷經 營模式比重。 (三)以台灣競爭力為品牌的「台灣館」概念,應建構區域經濟完整產業鏈為 基礎,遂行「製造業服務化」理論發展趨勢,創造出微笑理論中技術與 行銷能力兩端的競爭優勢,發展具有服務科學觀點的產業升級與轉型路 線。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一).政府出版品1. 「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報告書」(行政院大陸委會委託,2012年版)。2. ECFA週年兩岸經貿新商機研討會資料(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執行,民國100年版)。3.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十八屆第二次理監事會議十八屆特刊(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主編,2012年版)。4. 台日商策略聯盟與大陸內需市場開拓:策略、案例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政治大學社科院經濟研究中心等主辦,2012年版)。5.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2010年,「2009年 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兩岸合贏創商機」。6. 吳福成、黃國治、余慕薌等 ,2009年,「大三通後的兩岸產業合作」,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7. 吳福成計畫主持,大三通後的兩岸產業合作報告書(台灣經濟研究院,民國 98年版)。8. 吳曉慧(2007)。兩岸貿易與投資影響評估報告。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9. 呂鴻德(2009)。兩岸產業分工與競合模式之研究。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10. 林祖嘉、譚瑾瑜,2010年,「推動陸商來台投資」,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業務處。11. 花佳正、吳曉慧(2008)。因應兩岸競合爭取產業發展優勢分析─大陸產業供需對兩岸分工之對策分析。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12.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兩岸研究部,2011年12月,「從兩岸分工變化與現象淺論台商與台灣產業鏈關聯,與我國可思考之策略思維」。13. 康榮寶、林柏生、林祖嘉、魏艾、后祥雯等, 2004年,「上市上櫃公司赴大陸投資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執行單位:政治大學,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4. 陳明璋、蕭新永、宋永同等 ,2012年,「2011大陸台商白皮書」,執行單位: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委託單位: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5. 陳麗瑛,2010年,「兩岸直航後台灣的機會與挑戰」,執行單位:環球經濟社,委託單位:經濟建設委員會。16. 經濟部統計處,2011年,「製造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趙文華,2010年,「ECFA關鍵報告」,台北:中華徵信所。17. 趙傑夫編,「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年10月,初版。18. 劉孟俊,「2009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執行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9. 劉孟俊,「2010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執行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 劉孟俊,「2011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執行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1. 劉孟俊,2004,「我國產業外移問題之研究」,執行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2. 蔡宏明,2004年,「台灣開展全球策略聯盟布局的挑戰與對策」,委託單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3. 蔡政文主編,2012年台灣展望(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版)。24. 羅致政,2010年,「ECFA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25. 趙岡、張佩珍(1988)。中共紡織業之發展及其對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之影響。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6. 龔明鑫,2007年,「兩岸貿易與投資影響評估報告」,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二)、專書1. ECFA關鍵報告,(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 Richael Porter著,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上)(台北:天下文化,1996年)。3. 王振寰,追趕的極限 台灣的經濟轉型與創新(台北,巨流出版社,2010)。4. 于建嶸、秦暉、陳志武(2009)。中國大呼吸十大學者論國家戰略與民族使命。香港:晨鐘書局。5. 朱道凱譯、Hirst, Paul、Thompson, Grahame(2002)。全球化迷思。台北:群學出版社。6. 朱道凱譯、瞿宛文、安士敦(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聯經出版公司。7. 史惠慈,不能沒有ECFA: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挑戰(台北:財團法人兩岸遠景基金會,2010年)。8. 台灣智庫主編,ECFA不能說的秘密(台灣智庫,2010年)。9. 呂曜志,金融海嘯後中國大陸經濟的危機與轉機(台北: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09年12月)。10. 宋鎮照,全球金融大海嘯下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變動中的亞太國家機關、市場經濟與全球金融的發展關係(台北:五南總經銷,2009年)。11. 兩岸經濟合作與與海西建設(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2010年)。12. 李宛容譯、大前研一(1996)。無國界的世界─民族國家的終結。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3.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4. 吳敬璉(200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台北:麥格羅‧希爾公司台灣分公司。15. 吳榮義(2009)。台灣‧中國經貿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台灣智庫。16. 吳曉慧(2007)。大陸產業供需狀況對兩岸產業分工之對策分析。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17. 林祖嘉(2005)。兩岸經貿與大陸經濟。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18. 林祖嘉、譚瑾瑜(2011)。2011 年台灣展望。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9. 林毅夫(2009)。解讀中國經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 林靖頣,台韓競爭產品在中國大陸市佔率消長分析(台北:中華民國對外展協會,2010年)。21. 林錦煌,產業分析-競合與策略 (台北: 創海書局,2008年)。22. 林麗雪,台灣科技產業驚嘆號(台北:遠流,2010年9月)。23. 范世平(2009)。中共推動兩岸產業合作的具體作為與影響。台北: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4. 孫明志,台灣高技術產業大未來一起越與創新(台北:天下文化,2004年)。25. 徐作聖,產業分析,(台北:全華,2009年)。26. 徐美雯,全球產業聚落位移下我國顯示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研究(台北:經濟技術處,2005年11月)。27.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與行銷策略 跨國比較與大陸市場發展(論壇,2006)。28.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台日商大陸投資策略聯盟 理論、實務與案例(論壇,2007)。29.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台商大陸投資二十年 經驗、發展與前瞻(論壇,2009)。30.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台商大陸投資名人訪談錄 (論壇05,民98年)。31. 童振源(2003)。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32. 耿曙、舒耕德、林瑞華主編,台商研究(台北:五南,2012)。33. 張振華,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過程--利益群體與政府角色(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34. 郭建宏,中國加工貿易問題研究-發展、挑戰和結構升級(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10月 )。35. 陳添枝主編,不能沒有ECFA: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挑戰(遠景基金會,2010年)。36. 陳德昇主編,昆山與東莞台商投資經驗、治理與轉型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與行銷策略跨國比較與大陸市場發展(論壇04,2009)。37. 黃三本,科技產業競爭策略研究系列 第七輯 台灣DRAM產業全球競爭策略(台北: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2006年12月)。38. 喩志軍,產業內貿易研究兼論中國的貿易優勢重構(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9年3月)。39. 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40. 龐建國(2010)。國家發展研究主導概念之變化及其政策意涵。社會科學論叢,4(2),104-154。41. 羅致政編(2010)。ECFA 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三)學位論文及報告1. 吳宗賢,「台灣集團企業在大陸市場的進入模式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企業經營因素為調節變數」,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所碩士論文,民國99年7月。2. 吳惠明,「中共對台商政策與策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3. 呂永峰,「大陸台商中小企業經營成長策略因素探討--以浙江台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4. 李孔智,「經濟整合趨勢研究--以兩岸經貿互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5. 李宗義,「在轉型經濟下,影響中國大陸零售業銷售的主要因素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6. 李岳昌,「亞洲金融風暴對台商在大陸投資之影響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7. 李明彥,「赴大陸投資之台商中小企業如何因應大陸經營環境」,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民國95年6月。8. 李淑惠,2009年,「我國政府對投資大陸產業管制之研究」. 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論文。9. 沈志賢,2006年,「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之兩岸總體、政治因素探討」,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10. 周芯瑋 ,2010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經濟影響初探」,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1. 林書霈,2003年,「兩岸政治關係對兩岸經貿交流之影響」.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2. 林學宏,「影響台商在中國市場的進入模式」,大葉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13. 邱暐超,「台商赴大陸鄒型態對績效影響之探討」,大業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14. 翁淑貞,2007年,「我國大陸經貿政策變遷之研究-從「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15. 張淑滿,2006年,「兩岸海運直航對臺灣地區經濟影響之研究」,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博士論文。16. 陳飛宏,2010年,「ECFA對兩岸經濟發展之影響-以台灣食品業為例」, 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7. 陳琬琪,「進入策略-成長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商連鎖服務業進入中國大陸觀點之分析」,中原大學企管系博士論文,民國92年6月。18. 麥嘉容,「零售商在大陸市場的進入模式」,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19. 曾啟棠,2009年,「台商赴中國投資技術轉移後對台灣產業之影響」.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 黃錫煌 ,2007年,「全球化下兩岸經貿合作策略思維之研究」,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1. 葉一青,2006年,「台商掛牌之動機與回台上市模式探討」,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2. 葉秀鳳,2005年,「台商中國大陸投資之研究-以政府兩岸政策的發展比較分析」,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23. 雷政儒 ,2000年,「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4. 劉尚松,2008年,「探討台商考量競爭策略因素赴中國大陸投資之實證研究」,東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論文。25. 劉婉婕,2006年,「由互賴理論探討台海兩岸經貿之發展(1989-2005)」,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6. 潘慧真,「兩岸中小企業投資環境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27. 閻百川 ,2011年,「台商在中國大陸發展的歷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8. 戴雄山 ,2009年,「政策大鬆綁對大陸台商企業回台上市影響之研究」,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論文。29. 蘇金寶 ,2004年,「台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兩岸政經互動模式之分析」,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30. 蘇金寶,「台商對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兩岸政經互動模式的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四)期刊1. ECFA週年兩岸經貿新商機研討會資料,(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執行,民國100年版)。2.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十八屆第二次理監事會議十八屆特刊(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主編,2012年版)。3. 台日商策略聯盟與大陸內需市場開拓:策略、案例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政治大學社科院經濟研究中心等主辦,2012年版)。4. 吳福成計畫主持,大三通後的兩岸產業合作報告書,(台灣經濟研究院,民國98年版)。5. 李利國,2011年5月,「ECFA與台灣面臨的經濟挑戰」,《華人前瞻研究》,第7卷第1期,頁31-44。6. 李志強,2012年3月,「大陸房市泡沫化問題簡析」,《大陸及兩岸情勢簡報》,頁5-8。7. 林永法,2012年1月,「大陸新頒個體戶規定與台商投資風險分析」,《兩岸經貿月刊》,頁49-51。8. 林季紅,「跨國公司理論發展趨勢探討-新新貿易理論與企業資源基礎理論相互融合問題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第2008年第6期,頁3-10。9. 林建甫、周信佑,2010年,「ECFA簽訂後台商的商機與應對」,《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17期,頁 25-29。10. 海峽交流基金會編輯部,2009年9月,「探討大陸台商投保法實施細則修法內容」座談會紀實,《兩岸經貿月刊》,第216期,頁49-51。11. 莊孟翰,2010年6月,「ECFA簽後半年 景氣見真章」,《台灣銀行家雜誌》,第6期,頁26-28。12. 陸家騮,「克魯格曼與新貿易理論」,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第48卷,頁178-183。13. 傅沁怡 ,2010年12月,「後ECFA 是挑戰也是機會」,《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2期頁39-39。14. 黃子庭 ,2011年1月,「台灣洽簽FTA的亞太經濟戰略:區域架構角色的觀點」,《國際關係學報》,第31期,頁81-111。15. 黃智聰、歐陽宏(2006)。世界各國對中國大陸直接投資決定因素之研究。遠景基金會季刊,7(2),139-178。16. 趙永祥 ,2010年6月,「兩岸經濟競合與挑戰之分析」,《華人前瞻研究》,第6卷第2期,頁 115-140。17. 趙永祥、潘啟華 ,2011年6月,「中國十二五計劃與ECFA對兩岸經貿與台商未來發展之影響」,《東亞論壇》,第472期,頁 23-54。18. 劉翁昆 ,2011年6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的政經影響及未來展望」,《東亞論壇》,第472期,頁9-20。劉碧珍、林惠玲 ,2001年,「對外投資與回銷決策-台灣製造業之驗證」,《經濟論文叢刊》,第29卷第4期,頁 479-510。19. 樊瑛,「新新貿易理論及其進展」,國際經貿探索,第23卷第12期,民國2007年12月,頁4-8。20. 蔡友才,2011年1月,「台灣經濟成長 ECFA是新動能」,《台灣銀行家雜誌》, 第1期, 頁50。21. 蔡政文主編,2012年台灣展望,(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版)。22. 賴正陽,2012年11月15日,「大陸環保政策對產業發展之影響」,《大陸台商簡訊》,第227期。23. 顧瑩華, 2011年5月,「ECFA後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的可能轉變及影響」,《經濟前瞻》,第135期,頁 85-89。(五)電子報刊1. 2011年貿協8場台灣名品展登路 鎖定ECFA早收清單 籌組拓銷團隊爭取國內商機。2. MIT精品館67家台商進駐,經濟日報,2011年11月13日。3. 中國投資環境惡化 台商西進意願連三降,自由時報,2012年8月28日。4. 台灣產業發展需面對的真相,經濟日報,2011年7月11日。5. 台灣貿協:去年爭取大陸商機208億美元,新華網,2011年1月10日。6. 朱穗怡 兩岸ECFA元年啟動,台續受惠和平紅利,大公報,2011年11月4日。7. 江丙坤:在大陸台商應抓住機遇謀轉型,中新網,2012年8月29日。8. 江丙坤:兩岸經貿交流 避免邊緣化,經濟日報A11版,民98年1月17日。9. 兩岸金貿交流應循序漸進 共謀最大福祉 陸委會:透過制度化協商達成協議海基會:兩岸簽訂平等互惠協易創造經貿雙贏,青年日報2版,民97年10月6日。10. 兩岸深化新興合作產業,青年日報第二版,民100年6月9日。11. 前進大陸新模式 改打團體戰,旺報,2011年1月4日。12. 品牌卡位 打團體戰,經濟日報,2011年1月10日13. 胡小娟/張興華,提高外向產業集群吸收國際產業轉移質量的思考,湖南大學學報:社群版, 2006年8月1 日。14. 海協會與海基會聯合舉辦長三角地區台商座談會,中國新聞社稿,2009年01月10日。15. 海峽快評:民台經貿合作成果喜人,成景廣闊,海峽之聲網,2011年1月6日。16. 紡拓會 黃偉基:ECFA對台灣紡織業利大於弊,中央通訊社,2010年1月18日。17. 國台辦:5至9月至少7個大陸採購團赴台採購,中共新華社,2009年5月27日。18. 張占倉,國外產業集群研究走勢,經濟地理,2006年10月01日。19. 張冠華 兩岸深度經貿發展 挑戰和機遇同在,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7月15日。20. 單玉麗 單玉麗:ECFA實施一周年之成效與前景展望,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12月17日。21. 貿協今年赴陸辦8會展拓商機,中央通訊社,2011年1月10日。22. 黃肇松:檢視ECFA 周歲的實與虛,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12月16日。23. 趙建民:兩岸關係好 提升台競爭力 紙過去的政府把政治認同擺前面導致台灣發展停滯,旺報,民國2011年7月19日。24. 衛興華,劉斌,「近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動態」,教學與研究, 2006年10月1日。(六)網頁資料1. 大陸政策法規,大陸台商經貿網,http://www.chinabiz.org.tw/index.asp。工商時報,沈美幸,2012.05.03,「拚成長 友嘉再砸1億美元」。2. 中國大陸地區投資法規,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http://www.moeaic.gov.tw。3. 中國大陸投資環境簡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http://www.dois.moea.gov.tw/main.asp。(一) 交通統計月報,交通部,http://www.motc.gov.tw/ch/home.jsp?id=579&parentpath=0,6,578。(二) 兩岸經濟交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np.asp?ctNode=5597&mp=1。(三) 金融業務資訊,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fsc.gov.tw/ch/home.jsp?id=4&parentpath=0(四) 海基會協處台商經貿糾紛統計,海基會,http://www.sef.org.tw/mp.asp?mp=28&ctnode=3725。(五) 統計數據,大陸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tongjiziliao.html。進出口貿易統計,財政部,http://www.mof.gov.tw/ct.asp?xItem=12759&CtNode=130。二、英文部分1. Amsden, Alice H.(1989).Asia`s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 Amsden, Alice H.,Chu, Wan-wen(2003).Beyond Late Development: Taiwan`s Upgrading Policies.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 Lee, Chu-Shiu (2010),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Chinese Economy 43(1): 26.3. Gereffi, Gary(ed.),Korzeniewicz, Miguel(ed.)(1994).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Westport, CT:Praeger Publishers.4. Gerschenkron, Alexander(1962).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 Book of Essays.Cambridge. M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5. Gold, Thomas B.(1986).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Armonk, NY:M. E. Sharpe.6. Haggard, Stephan(2000).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Washington, DC: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7. Jacques, Martin(2009).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London:Penguin Books Ltd.8. Keynes, John Maynard(2006).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rests and Money.London:Palgrave Macmillan.9. Li, Kou-ting,Ranis, Gustav,Fei, John C. H.(1995).The Evolution of Policy Behind Taiwan`s Development Success.New York: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10. Lim, Sung-Hoon; Moon, Hwy-Chang (2001)," Effects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home Country Exports: The Case of Korean Firms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St. Louis University), Vol. 9 Issue 1:42-50.11. Liou, To-Hai (2010), "ECFA and Cross-Straits Economic Relations."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15): 137-196.12. Lipsey, Robert E.; Ramstetter, Eric D.(2003)," Japanese Exports, MNC Affiliates, and Rivalry for Export Markets.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Vol. 17 Issue 2, p101-108.13. Marshall, Alfred(2009).Principles of Economics.New York:Cosimo, Inc.14. O``Riain, Sean(2004).The Politics of High-Tech Growth: Developmental Network States in the Global Economy.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5. Pang, Chien-kuo(1992).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Taiwan Case.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16. Pempel, T. J.(ed.)(1999).The Politics of the Asian Economic Crisi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7. Porter, Michael E.(1985).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The Free Press.18. Ramo, Joshua Cooper(2004).The Beijing Consensus.London: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19. Saxenian, AnnaLee(1994).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 Sturgeon, Timothy J.(2008).Value Chains, Networks, and Clusters: Reframing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8(3),297-321.21. Sung,Chun-Hsien (2011), "The Cross-Strait Judicial Agreement: A Study of Bilateral Agreements Regard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Matters in China." Issues & Studies 47(1): 79-105.22. Wade, Robert(1990).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3. Wang, Lawrence (2011), "The Effects of Taiwa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on Taiwan." Globa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GJBR) 5(2): 63.24. White, Gordon(ed.)(1988).Developmental States in East Asia.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5. White, Gordon(ed.)(1991).The Chinese State in the Era of Economic Reform: The Road to Crisis.Armonk, NY:M. E. Sharp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5921016
10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210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德昇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惠玲 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惠玲 zh_TW dc.date (日期) 2012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y-2013 11:47:37 (UTC+8) - dc.date.available 1-May-2013 11:47:37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y-2013 11:47:37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921016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7959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21016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一)「政府搭橋,民間上橋」的兩岸經貿政策,使得兩岸產業合作的市場 因素容易被忽略而變得充滿政治性。「發展型國家」的政策掛帥理論 國家機器在產業發展中扮演推波助瀾角色,如何整合兩岸產業互補與競 合關係,成為統籌分配的仲介平台角色,政府應如何積極因應? (二)台商紡織業在大陸發展逾20年的完整產業鏈,有助這波外銷轉內銷性發 展,由早期OEM/ODM的代工模式,逐漸加大研發創新的內需市場行銷經 營模式比重。 (三)以台灣競爭力為品牌的「台灣館」概念,應建構區域經濟完整產業鏈為 基礎,遂行「製造業服務化」理論發展趨勢,創造出微笑理論中技術與 行銷能力兩端的競爭優勢,發展具有服務科學觀點的產業升級與轉型路 線。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頁碼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4-7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 7-11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 11-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 14-43第一節 產業合作文獻回顧 ………………………………… 14-22第二節 理論探討 ………………………………… 23-63 第三節 小結 ………………………………… 42-43 第三章 兩岸經貿政策 ………………………… 44-63 第一節 兩岸經貿政策分析 ………………………………… 44-53 第二節 兩岸產業合作趨勢 ………………………………… 53-55 第三節 後ECFA兩岸紡織產業政策趨勢 ……………………… 55-63 第四章 產業合作與運作模式、型態與內涵 ……… 64-82第一節 「杭州中國輕紡城台灣館」招商內涵與型態 …………… 64-69 第二節 「杭州中國輕紡城台灣館」的產業合作模式 ……………69-76第三節 「杭州中國輕紡城台灣館」五大行動者互動關係…………76-83 第五章 「台灣館」產業合作的SWOT分析……… 84-105第一節 「台灣館」產業優勢與發展 ……………………… 86-90第二節 「台灣館」的發展劣勢 ……………………… 90-93第三節 「台灣館」是產業升級與發展品牌機會 ………… 93-103第四節 政策面的風險管理分析 ……………………… 103-105 第六章 結論 …………………………………… 106-111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05-106第二節 理論反省 ……………………………………… 107-108第三節 政策建議 ……………………………………… 108-110 參考書目 ……………………………… 112-121 附錄 ………………………… ……122-136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21016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產業合作 zh_TW dc.title (題名) 兩岸產業合作與運作分析-以杭州中國輕紡城台灣館為例 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f Cross-strait Industry Coiiaboration and Operation Analysis:The case of Taiwantextile market in Hangzhon union market of China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一).政府出版品1. 「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報告書」(行政院大陸委會委託,2012年版)。2. ECFA週年兩岸經貿新商機研討會資料(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執行,民國100年版)。3.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十八屆第二次理監事會議十八屆特刊(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主編,2012年版)。4. 台日商策略聯盟與大陸內需市場開拓:策略、案例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政治大學社科院經濟研究中心等主辦,2012年版)。5.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2010年,「2009年 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兩岸合贏創商機」。6. 吳福成、黃國治、余慕薌等 ,2009年,「大三通後的兩岸產業合作」,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7. 吳福成計畫主持,大三通後的兩岸產業合作報告書(台灣經濟研究院,民國 98年版)。8. 吳曉慧(2007)。兩岸貿易與投資影響評估報告。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9. 呂鴻德(2009)。兩岸產業分工與競合模式之研究。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10. 林祖嘉、譚瑾瑜,2010年,「推動陸商來台投資」,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業務處。11. 花佳正、吳曉慧(2008)。因應兩岸競合爭取產業發展優勢分析─大陸產業供需對兩岸分工之對策分析。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12.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兩岸研究部,2011年12月,「從兩岸分工變化與現象淺論台商與台灣產業鏈關聯,與我國可思考之策略思維」。13. 康榮寶、林柏生、林祖嘉、魏艾、后祥雯等, 2004年,「上市上櫃公司赴大陸投資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執行單位:政治大學,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4. 陳明璋、蕭新永、宋永同等 ,2012年,「2011大陸台商白皮書」,執行單位: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委託單位: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5. 陳麗瑛,2010年,「兩岸直航後台灣的機會與挑戰」,執行單位:環球經濟社,委託單位:經濟建設委員會。16. 經濟部統計處,2011年,「製造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趙文華,2010年,「ECFA關鍵報告」,台北:中華徵信所。17. 趙傑夫編,「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年10月,初版。18. 劉孟俊,「2009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執行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9. 劉孟俊,「2010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執行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 劉孟俊,「2011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執行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1. 劉孟俊,2004,「我國產業外移問題之研究」,執行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2. 蔡宏明,2004年,「台灣開展全球策略聯盟布局的挑戰與對策」,委託單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3. 蔡政文主編,2012年台灣展望(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版)。24. 羅致政,2010年,「ECFA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25. 趙岡、張佩珍(1988)。中共紡織業之發展及其對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之影響。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6. 龔明鑫,2007年,「兩岸貿易與投資影響評估報告」,執行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委託單位: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二)、專書1. ECFA關鍵報告,(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 Richael Porter著,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上)(台北:天下文化,1996年)。3. 王振寰,追趕的極限 台灣的經濟轉型與創新(台北,巨流出版社,2010)。4. 于建嶸、秦暉、陳志武(2009)。中國大呼吸十大學者論國家戰略與民族使命。香港:晨鐘書局。5. 朱道凱譯、Hirst, Paul、Thompson, Grahame(2002)。全球化迷思。台北:群學出版社。6. 朱道凱譯、瞿宛文、安士敦(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聯經出版公司。7. 史惠慈,不能沒有ECFA: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挑戰(台北:財團法人兩岸遠景基金會,2010年)。8. 台灣智庫主編,ECFA不能說的秘密(台灣智庫,2010年)。9. 呂曜志,金融海嘯後中國大陸經濟的危機與轉機(台北: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009年12月)。10. 宋鎮照,全球金融大海嘯下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變動中的亞太國家機關、市場經濟與全球金融的發展關係(台北:五南總經銷,2009年)。11. 兩岸經濟合作與與海西建設(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2010年)。12. 李宛容譯、大前研一(1996)。無國界的世界─民族國家的終結。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3.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4. 吳敬璉(200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台北:麥格羅‧希爾公司台灣分公司。15. 吳榮義(2009)。台灣‧中國經貿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台灣智庫。16. 吳曉慧(2007)。大陸產業供需狀況對兩岸產業分工之對策分析。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17. 林祖嘉(2005)。兩岸經貿與大陸經濟。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18. 林祖嘉、譚瑾瑜(2011)。2011 年台灣展望。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9. 林毅夫(2009)。解讀中國經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 林靖頣,台韓競爭產品在中國大陸市佔率消長分析(台北:中華民國對外展協會,2010年)。21. 林錦煌,產業分析-競合與策略 (台北: 創海書局,2008年)。22. 林麗雪,台灣科技產業驚嘆號(台北:遠流,2010年9月)。23. 范世平(2009)。中共推動兩岸產業合作的具體作為與影響。台北: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24. 孫明志,台灣高技術產業大未來一起越與創新(台北:天下文化,2004年)。25. 徐作聖,產業分析,(台北:全華,2009年)。26. 徐美雯,全球產業聚落位移下我國顯示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研究(台北:經濟技術處,2005年11月)。27.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與行銷策略 跨國比較與大陸市場發展(論壇,2006)。28.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台日商大陸投資策略聯盟 理論、實務與案例(論壇,2007)。29.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台商大陸投資二十年 經驗、發展與前瞻(論壇,2009)。30.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台商大陸投資名人訪談錄 (論壇05,民98年)。31. 童振源(2003)。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32. 耿曙、舒耕德、林瑞華主編,台商研究(台北:五南,2012)。33. 張振華,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過程--利益群體與政府角色(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34. 郭建宏,中國加工貿易問題研究-發展、挑戰和結構升級(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10月 )。35. 陳添枝主編,不能沒有ECFA: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挑戰(遠景基金會,2010年)。36. 陳德昇主編,昆山與東莞台商投資經驗、治理與轉型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與行銷策略跨國比較與大陸市場發展(論壇04,2009)。37. 黃三本,科技產業競爭策略研究系列 第七輯 台灣DRAM產業全球競爭策略(台北: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2006年12月)。38. 喩志軍,產業內貿易研究兼論中國的貿易優勢重構(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9年3月)。39. 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40. 龐建國(2010)。國家發展研究主導概念之變化及其政策意涵。社會科學論叢,4(2),104-154。41. 羅致政編(2010)。ECFA 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三)學位論文及報告1. 吳宗賢,「台灣集團企業在大陸市場的進入模式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企業經營因素為調節變數」,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所碩士論文,民國99年7月。2. 吳惠明,「中共對台商政策與策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3. 呂永峰,「大陸台商中小企業經營成長策略因素探討--以浙江台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4. 李孔智,「經濟整合趨勢研究--以兩岸經貿互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5. 李宗義,「在轉型經濟下,影響中國大陸零售業銷售的主要因素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6. 李岳昌,「亞洲金融風暴對台商在大陸投資之影響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7. 李明彥,「赴大陸投資之台商中小企業如何因應大陸經營環境」,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民國95年6月。8. 李淑惠,2009年,「我國政府對投資大陸產業管制之研究」. 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論文。9. 沈志賢,2006年,「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之兩岸總體、政治因素探討」,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10. 周芯瑋 ,2010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經濟影響初探」,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1. 林書霈,2003年,「兩岸政治關係對兩岸經貿交流之影響」.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2. 林學宏,「影響台商在中國市場的進入模式」,大葉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13. 邱暐超,「台商赴大陸鄒型態對績效影響之探討」,大業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14. 翁淑貞,2007年,「我國大陸經貿政策變遷之研究-從「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15. 張淑滿,2006年,「兩岸海運直航對臺灣地區經濟影響之研究」,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博士論文。16. 陳飛宏,2010年,「ECFA對兩岸經濟發展之影響-以台灣食品業為例」, 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7. 陳琬琪,「進入策略-成長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商連鎖服務業進入中國大陸觀點之分析」,中原大學企管系博士論文,民國92年6月。18. 麥嘉容,「零售商在大陸市場的進入模式」,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19. 曾啟棠,2009年,「台商赴中國投資技術轉移後對台灣產業之影響」.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 黃錫煌 ,2007年,「全球化下兩岸經貿合作策略思維之研究」,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1. 葉一青,2006年,「台商掛牌之動機與回台上市模式探討」,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2. 葉秀鳳,2005年,「台商中國大陸投資之研究-以政府兩岸政策的發展比較分析」,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23. 雷政儒 ,2000年,「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4. 劉尚松,2008年,「探討台商考量競爭策略因素赴中國大陸投資之實證研究」,東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論文。25. 劉婉婕,2006年,「由互賴理論探討台海兩岸經貿之發展(1989-2005)」,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6. 潘慧真,「兩岸中小企業投資環境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27. 閻百川 ,2011年,「台商在中國大陸發展的歷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8. 戴雄山 ,2009年,「政策大鬆綁對大陸台商企業回台上市影響之研究」,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論文。29. 蘇金寶 ,2004年,「台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兩岸政經互動模式之分析」,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30. 蘇金寶,「台商對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兩岸政經互動模式的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四)期刊1. ECFA週年兩岸經貿新商機研討會資料,(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執行,民國100年版)。2.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十八屆第二次理監事會議十八屆特刊(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主編,2012年版)。3. 台日商策略聯盟與大陸內需市場開拓:策略、案例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政治大學社科院經濟研究中心等主辦,2012年版)。4. 吳福成計畫主持,大三通後的兩岸產業合作報告書,(台灣經濟研究院,民國98年版)。5. 李利國,2011年5月,「ECFA與台灣面臨的經濟挑戰」,《華人前瞻研究》,第7卷第1期,頁31-44。6. 李志強,2012年3月,「大陸房市泡沫化問題簡析」,《大陸及兩岸情勢簡報》,頁5-8。7. 林永法,2012年1月,「大陸新頒個體戶規定與台商投資風險分析」,《兩岸經貿月刊》,頁49-51。8. 林季紅,「跨國公司理論發展趨勢探討-新新貿易理論與企業資源基礎理論相互融合問題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第2008年第6期,頁3-10。9. 林建甫、周信佑,2010年,「ECFA簽訂後台商的商機與應對」,《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17期,頁 25-29。10. 海峽交流基金會編輯部,2009年9月,「探討大陸台商投保法實施細則修法內容」座談會紀實,《兩岸經貿月刊》,第216期,頁49-51。11. 莊孟翰,2010年6月,「ECFA簽後半年 景氣見真章」,《台灣銀行家雜誌》,第6期,頁26-28。12. 陸家騮,「克魯格曼與新貿易理論」,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第48卷,頁178-183。13. 傅沁怡 ,2010年12月,「後ECFA 是挑戰也是機會」,《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2期頁39-39。14. 黃子庭 ,2011年1月,「台灣洽簽FTA的亞太經濟戰略:區域架構角色的觀點」,《國際關係學報》,第31期,頁81-111。15. 黃智聰、歐陽宏(2006)。世界各國對中國大陸直接投資決定因素之研究。遠景基金會季刊,7(2),139-178。16. 趙永祥 ,2010年6月,「兩岸經濟競合與挑戰之分析」,《華人前瞻研究》,第6卷第2期,頁 115-140。17. 趙永祥、潘啟華 ,2011年6月,「中國十二五計劃與ECFA對兩岸經貿與台商未來發展之影響」,《東亞論壇》,第472期,頁 23-54。18. 劉翁昆 ,2011年6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的政經影響及未來展望」,《東亞論壇》,第472期,頁9-20。劉碧珍、林惠玲 ,2001年,「對外投資與回銷決策-台灣製造業之驗證」,《經濟論文叢刊》,第29卷第4期,頁 479-510。19. 樊瑛,「新新貿易理論及其進展」,國際經貿探索,第23卷第12期,民國2007年12月,頁4-8。20. 蔡友才,2011年1月,「台灣經濟成長 ECFA是新動能」,《台灣銀行家雜誌》, 第1期, 頁50。21. 蔡政文主編,2012年台灣展望,(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版)。22. 賴正陽,2012年11月15日,「大陸環保政策對產業發展之影響」,《大陸台商簡訊》,第227期。23. 顧瑩華, 2011年5月,「ECFA後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的可能轉變及影響」,《經濟前瞻》,第135期,頁 85-89。(五)電子報刊1. 2011年貿協8場台灣名品展登路 鎖定ECFA早收清單 籌組拓銷團隊爭取國內商機。2. MIT精品館67家台商進駐,經濟日報,2011年11月13日。3. 中國投資環境惡化 台商西進意願連三降,自由時報,2012年8月28日。4. 台灣產業發展需面對的真相,經濟日報,2011年7月11日。5. 台灣貿協:去年爭取大陸商機208億美元,新華網,2011年1月10日。6. 朱穗怡 兩岸ECFA元年啟動,台續受惠和平紅利,大公報,2011年11月4日。7. 江丙坤:在大陸台商應抓住機遇謀轉型,中新網,2012年8月29日。8. 江丙坤:兩岸經貿交流 避免邊緣化,經濟日報A11版,民98年1月17日。9. 兩岸金貿交流應循序漸進 共謀最大福祉 陸委會:透過制度化協商達成協議海基會:兩岸簽訂平等互惠協易創造經貿雙贏,青年日報2版,民97年10月6日。10. 兩岸深化新興合作產業,青年日報第二版,民100年6月9日。11. 前進大陸新模式 改打團體戰,旺報,2011年1月4日。12. 品牌卡位 打團體戰,經濟日報,2011年1月10日13. 胡小娟/張興華,提高外向產業集群吸收國際產業轉移質量的思考,湖南大學學報:社群版, 2006年8月1 日。14. 海協會與海基會聯合舉辦長三角地區台商座談會,中國新聞社稿,2009年01月10日。15. 海峽快評:民台經貿合作成果喜人,成景廣闊,海峽之聲網,2011年1月6日。16. 紡拓會 黃偉基:ECFA對台灣紡織業利大於弊,中央通訊社,2010年1月18日。17. 國台辦:5至9月至少7個大陸採購團赴台採購,中共新華社,2009年5月27日。18. 張占倉,國外產業集群研究走勢,經濟地理,2006年10月01日。19. 張冠華 兩岸深度經貿發展 挑戰和機遇同在,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7月15日。20. 單玉麗 單玉麗:ECFA實施一周年之成效與前景展望,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12月17日。21. 貿協今年赴陸辦8會展拓商機,中央通訊社,2011年1月10日。22. 黃肇松:檢視ECFA 周歲的實與虛,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12月16日。23. 趙建民:兩岸關係好 提升台競爭力 紙過去的政府把政治認同擺前面導致台灣發展停滯,旺報,民國2011年7月19日。24. 衛興華,劉斌,「近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動態」,教學與研究, 2006年10月1日。(六)網頁資料1. 大陸政策法規,大陸台商經貿網,http://www.chinabiz.org.tw/index.asp。工商時報,沈美幸,2012.05.03,「拚成長 友嘉再砸1億美元」。2. 中國大陸地區投資法規,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http://www.moeaic.gov.tw。3. 中國大陸投資環境簡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http://www.dois.moea.gov.tw/main.asp。(一) 交通統計月報,交通部,http://www.motc.gov.tw/ch/home.jsp?id=579&parentpath=0,6,578。(二) 兩岸經濟交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np.asp?ctNode=5597&mp=1。(三) 金融業務資訊,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fsc.gov.tw/ch/home.jsp?id=4&parentpath=0(四) 海基會協處台商經貿糾紛統計,海基會,http://www.sef.org.tw/mp.asp?mp=28&ctnode=3725。(五) 統計數據,大陸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tongjiziliao.html。進出口貿易統計,財政部,http://www.mof.gov.tw/ct.asp?xItem=12759&CtNode=130。二、英文部分1. Amsden, Alice H.(1989).Asia`s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 Amsden, Alice H.,Chu, Wan-wen(2003).Beyond Late Development: Taiwan`s Upgrading Policies.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 Lee, Chu-Shiu (2010),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Chinese Economy 43(1): 26.3. Gereffi, Gary(ed.),Korzeniewicz, Miguel(ed.)(1994).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Westport, CT:Praeger Publishers.4. Gerschenkron, Alexander(1962).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 Book of Essays.Cambridge. M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5. Gold, Thomas B.(1986).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Armonk, NY:M. E. Sharpe.6. Haggard, Stephan(2000).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Washington, DC: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7. Jacques, Martin(2009).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London:Penguin Books Ltd.8. Keynes, John Maynard(2006).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rests and Money.London:Palgrave Macmillan.9. Li, Kou-ting,Ranis, Gustav,Fei, John C. H.(1995).The Evolution of Policy Behind Taiwan`s Development Success.New York: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10. Lim, Sung-Hoon; Moon, Hwy-Chang (2001)," Effects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home Country Exports: The Case of Korean Firms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St. Louis University), Vol. 9 Issue 1:42-50.11. Liou, To-Hai (2010), "ECFA and Cross-Straits Economic Relations."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15): 137-196.12. Lipsey, Robert E.; Ramstetter, Eric D.(2003)," Japanese Exports, MNC Affiliates, and Rivalry for Export Markets.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Vol. 17 Issue 2, p101-108.13. Marshall, Alfred(2009).Principles of Economics.New York:Cosimo, Inc.14. O``Riain, Sean(2004).The Politics of High-Tech Growth: Developmental Network States in the Global Economy.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5. Pang, Chien-kuo(1992).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Taiwan Case.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16. Pempel, T. J.(ed.)(1999).The Politics of the Asian Economic Crisi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7. Porter, Michael E.(1985).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The Free Press.18. Ramo, Joshua Cooper(2004).The Beijing Consensus.London: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19. Saxenian, AnnaLee(1994).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 Sturgeon, Timothy J.(2008).Value Chains, Networks, and Clusters: Reframing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8(3),297-321.21. Sung,Chun-Hsien (2011), "The Cross-Strait Judicial Agreement: A Study of Bilateral Agreements Regard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Matters in China." Issues & Studies 47(1): 79-105.22. Wade, Robert(1990).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3. Wang, Lawrence (2011), "The Effects of Taiwa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on Taiwan." Globa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GJBR) 5(2): 63.24. White, Gordon(ed.)(1988).Developmental States in East Asia.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5. White, Gordon(ed.)(1991).The Chinese State in the Era of Economic Reform: The Road to Crisis.Armonk, NY:M. E. Sharpe.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