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司法院釋字第664號解釋探討少年虞犯之立法政策
A Policy Discussion of the Legislation of the Status Offense Juvenile from J. Y. Interpretation No.664
作者 陳竹君
貢獻者 何賴傑
陳竹君
關鍵詞 釋字第664號
少年虞犯
立法政策
少年事件處理法
逃家逃學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3-Jun-2013 17:26:42 (UTC+8)
摘要 民國98年7月31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64號解釋公佈,宣示現行「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第2款第3目有關經常逃學或逃家之虞犯規定,雖然未認其為違憲,但有涵蓋過廣與不明確之嫌;而該號解釋同時認為該法第26條第2款及第42條第1項第4款規定,有關限制經常逃學或逃家虞犯少年人身自由部分,不符憲法第23條之比例原則,有違憲法第22條保障少年人格權意旨,應自解釋公布之日起一個月失其效力。然而該號解釋公布迄今,實務上具體效應只見把原本收容於感化教育處所的少年釋出,未能確實對於所謂「少年虞犯」之涵括範圍、規範目的與因應處遇予以通盤審視,檢討少年虞犯之具體法制規劃與立法政策,實感缺憾。
從規範事務的本質而言,現行少年虞犯法制所規範者,如進入不當場所、經常逃學或逃家等,多數係不服從管教或是不符合社會期待的少年偏差作為,所謂的虞犯事由或是虞犯性,多為少年所面臨的特定情境與偏差行為誘因,並非實行真正的社會犯罪行為,因此虞犯不是一個行為的概念,而是指一種特定的少年情狀或狀態,就嚴格法律邏輯而言,實不同於少年犯罪,但是從犯罪發展進程而言,確有預警之連結可能。緣此,各國法制有將其納入教育或福利行政部門管轄者,亦有納入少年司法規範者。如德國少年法制一開始就將其嚴格劃歸由教育或社會福利機構來加以輔導協助,僅在少年原本監護人拒絕協助或無法適任時,才由行政機關採行干預措施;而美日少年法制,則較著重社會防衛與犯罪防治功能,將其納入少年司法管轄,並輔以矯治教育等司法處遇。
我國立法之初,係承襲日本少年法制,將少年虞犯納入少年司法管轄,在當時的人文背景與社會需求下,並非難以理解,也是在社會福利制度未臻健全下,立法者觀諸社會情狀與機關資源運作能力所做的決定,1997年修法後更將「少年事件處理法」施行目的重新定位為保障少年健全之自我成長、調整其成長環境,則相關規範應視為維護虞犯少年健全自我成長所設之保護制度,並非基於刑事懲戒,而係藉以落實國家對家庭功能有所障礙之少年應盡之特別保護義務。是以在現階段社會福利與教育體系未能有效支援下,採取司法手段回應少年矯治與健全成長需求,仍不失為合乎憲法保障基本人權的立法安排。不過無論是學界或實務界,一直以來都不乏少年虞犯制度應否廢除的爭議,尤其針對司法強制介入是否有違少年人權、過早標籤、造成社政或教育體系鬆手等問題抱持疑慮。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64號解釋應啟發者,實為少年虞犯法制之全面性制度改革檢討,是以本文從少年虞犯的基本概念、法制沿革、各國少年法制與國際法原則比較分析,並綜合近年來少年犯罪學理論發展與我國實務觀察,探討國家現行法制中,少年司法、教育機構、社福體系等各部門之功能職掌,如何有效因應少年成長過程中反社會化之風險與相關問題。而有鑑於2011年「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全文修正後,社會福利與教育體系日趨健全發展,對少年事務也有更多面向討論,如能透過「少年事件處理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條例」等相關少年法制階段式的逐步整合,並強化司法、福利等橫向聯繫介面與轉向機制,台灣社會對國家司法之依賴與期待更趨理性後,就長期立法政策而言,少年虞犯法制終可朝向併入社會福利制度與教育體系內討論,在理性、務實並保障基本人權核心價值下,擬定合乎國情與國際公約的少年法制規範。
參考文獻 一、書籍著作:
1.Charles E. Lindblom and Edward J. Woodhouse,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譯,最新政策制定的過程(The Policy-Making Process),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9月。
2.王淑女,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初版。
3.王蘊潔譯,佐藤幹夫,心無法審判,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初版。
4.李建良、簡資修,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8月。
5.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社,2007年二版。
6.沈銀和,中德少年刑法比較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初版。
7.周愫嫻,少年犯罪,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8.林山田主持、甘添貴主持、何賴傑報告,刑事法系列研討會-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學林文化,2000年。
9.林清吟、張裕榮,我國少年保護處分與刑事處分之研究,臺灣高雄少年法院,2009年12月。
10.林勝義,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兼論其社工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4月二版一刷。
11.許文生,青少年的法律.案例.權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初版。
12.許春金,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印行,2003年9月修定一版。
13.許春金研究主持、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少年偏差行為早年預測之研究:總結報告,青年輔導研究報告,1999年。
14.許福生,犯罪與刑事政策學,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9月初版。
15.許福生,風險社會與犯罪治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8月初版。
16.許澤天、薛智仁譯,柯爾納(Kerner, Hans-Jurgen),德國刑事追訴與制裁:成年刑法與少年刑法之現狀分析與改革構想,元照出版社,2008年初版。
17.陳慈幸、蔡孟凌,少年事件處理法學理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8月初版第一刷。
18.楊士隆研究主持,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策略評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0年初版。
19.趙雍生,社會變遷下的少年偏差與犯罪,桂冠出版社,1997年初版。
20.劉作揖,少年事件處理法,三民書局,2010年修訂七版。
21.劉作揖,少年觀護工作,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三版。
22.蔡德輝、楊士隆,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23.蔡德輝、楊士隆等著,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一刷。
24.鄭麗珍研究主持,兒童及少年保護體系之政府職能分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初版。
25.盧映潔,犯罪與被害:刑事政策問題之德國法制探討,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26.謝立功、徐國禎,犯罪學:當代各類犯罪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7月初版一刷。
27.川村匡由,司法福祉論:更生保護と権利擁護・成年後見,ミネルヴァ書房,2011年8月30日初版一刷。
28.佐藤幹夫 Sato Mikio著、王蘊潔譯,心,無法審判,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5月初版。
二、學位論文:
1.王逸純,我國刑事法少年法定年齡規定之解析,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2.唐珮玲,少年事件審前調查之研究:以日本為借鏡,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9年。
3.張菁,少年事件處理法安置輔導制度之運作及評析,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4.陳依農,論少年司法之定位與功能,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5.楊嘉馹,少年事件處理法之法政策與構想,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6.葉慕瑄,機構式處遇對逃學少年復學後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7.劉秀娟,日本戰後社會變遷與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以1970年至2005年為中心,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6月。
8.賴恭利,我國少年司法處遇福利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三、期刊論文:
1.何明晃,少年虞犯處遇制度之展望:以釋字第664號解釋為中心,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17期,2010年7月。
2.何明晃,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64號解釋論析,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6期,2009年12月。
3.何明晃,虞犯在我國少年司法實務運作之檢討:以臺灣高雄少年法院所受理之經常逃學或逃家事件為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14期,2008年12月。
4.吳俊毅,少年秩序違反行為的程序與法院管轄,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6期,2009年12月。
5.李茂生,釋字第六六四號解釋評釋-憲法的顢頇與天真,台灣法學雜誌,第137期,2009年10月。
6.李錦松,少年司法 與社會福利:如何滿足受觀護少年福利需求,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7.周愫嫻、Bill Hebenton,刑罰是知識結構與文化的鏡子:台灣與英國嚴刑重罰趨勢之比較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 2期,2010年6月。
8.周愫嫻、陳吳南,「虞犯」:真的道德恐慌,假的風險治理,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9.柯鴻章、許華孚,電子監控的刑事政策比較,刑事法雜誌,第54卷第 4期,2010年8月。
10.柯鴻章、許華孚,電子監控的刑事政策比較,刑事法雜誌,第54卷第4期,2010年8月。
11.胡中宜,少年微罪轉向制度在臺灣之實施經驗:回顧與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12.徐錦鋒,從社會工作觀點探討少年觀護工作,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13.翁岳生,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與法律概念及立法功能的演變,月旦法學雜誌,第200期,2012年1月。
14.翁岳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與台灣民主政治及法治主義之發展,台灣法學雜誌,第178期,2011年6月15日。
15.張文貞,人權保障與憲法解釋:對司法院大法官釋憲的期許,台灣法學雜誌,第127期,2009年5月。
16.張耀中,青少年從事網路不當行為相關因素之分析-以桃園縣國中生為例,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3期,2009年9月。
17.許恆達,刑罰理論的政治意涵:論「刑事政策」的誕生,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2006年10月。
18.許華孚,社會形塑少年暴力犯為危險他者之運作機制:「代罪羔羊」形象的社會建構,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2期,2009年3月。
19.許華孚,藥物濫用少年與其社會網絡之互動要素分析:以明陽中學收容少年為例,犯罪學期刊,第8卷第1期,2005年6月。
20.許福生,台灣少年非行處遇與防治策略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53卷 6期,2009年12月。
21.許福生,論理性選擇理論對刑事政策之影響與評析,日新司法年刊,第8期,2008年7月。
22.郭豫珍,「虞犯」概念在國際少年司法理念上的定位與檢討,法學叢刊,第200期-50卷 4期,2005年10月。
23.郭豫珍,解析美國丹諾律師的犯罪觀:少年殺人事件成因的個案研究,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13期,2008年6月。
24.郭豫珍,擺盪在少年司法與社會福利體系之間:警察在少年犯罪預防機制上功能定位的新思考,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5卷第 6期,2005年5月。
25.陳治慶、許華孚,我國警察與犯罪少年互動經驗之探究,犯罪學期刊,第9卷第1期,2006年6月。
26.陳貞臻,少年殺人事件之後:關於「年齡」的社會建構意義,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8期,2005年4月。
27.曾華源,少年觀護工作的社會福利屬性與困境,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8期,2007年4月。
28.湯德宗,大法官釋字第664號解釋評析,法令月刊,第60卷第12期,2009年12月。
29.黃富源,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與對策,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4期,2002年4月。
30.董旭英,控制平衡理論對台灣青少年犯罪行為成因研究之啟示,刑事法雜誌,第54卷第1期,2010年2月。
31.廖正豪,從兩極化刑事政策與修復式正義論偏差行為少年之處遇,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6期,2009年12月。
32.劉行五,青少年街頭搶奪犯罪之研究-以臺南地區為例,犯罪學期刊,第12卷第1期,2009年6月。
33.蔡坤湖,人本修復性司法:一個少年法官的反思,律師雜誌,第342期,2008年3月。
34.蔡坤湖,禁錮少年的不是高牆,而是你我的眼睛!-釋字第六六四號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76期,2010年1月。
35.鄭瑞隆,兒少福利體系對少年虞犯的因應與作為:從大法官解釋664號談起,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36.鄭瑞隆,家庭支持與犯罪防治,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會刊,第9卷第 4期,2008年11月。
37.簡吉照,我國少年司法體系執行修復式正義之研究,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4期,2010年3月。
38.蘇保安,法國警察制度與刑事政策,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40卷第3期,2009年11月。
39.蘇益志,少年司法處遇場域中的臨床論述與實務呈現:以一妨害性自主少年個案為例,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0期,2008年4月。
四、網站資訊:
1.司法院大法官網站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
2.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http://www.cib.gov.tw/crime/Crime_Stat_content.aspx?id=00052
3.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http://ksy.judicial.gov.tw/chinese/index.aspx
4.司法周刊電子報
http://www.judicial.gov.tw/jw9706/index2.html
5.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6.立法院新聞知識管理系統
http://nplnews.ly.gov.tw/index.jsp
7.立法院法律系統
http://lis.ly.gov.tw/lgcgi/lglaw
8.立法院議事系統
http://lis.ly.gov.tw/ttscgi/ttsweb?@0:0:1:/disk1/lg/lgmeetin@@0.4281929831263564
9.法務部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資料庫
http://www.criminalresearch.moj.gov.tw/mp301.html
10.誠正中學網站
http://www.ctg.moj.gov.tw/mp074.html
11.明陽中學網站
http://www.myg.moj.gov.tw/ct.asp?xItem=277559&ctNode=30203&mp=075
12.司法統計/月報
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
五、其他:
1.許福生,「少事法與少年犯罪政策防治政策」簡報資料,2013年1月。
2.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64號解釋後續處理情形,2011年9月19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5961111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611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何賴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竹君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竹君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Jun-2013 17:26:42 (UTC+8)-
dc.date.available 3-Jun-2013 17:26:4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Jun-2013 17:26:4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9611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831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611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民國98年7月31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64號解釋公佈,宣示現行「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第2款第3目有關經常逃學或逃家之虞犯規定,雖然未認其為違憲,但有涵蓋過廣與不明確之嫌;而該號解釋同時認為該法第26條第2款及第42條第1項第4款規定,有關限制經常逃學或逃家虞犯少年人身自由部分,不符憲法第23條之比例原則,有違憲法第22條保障少年人格權意旨,應自解釋公布之日起一個月失其效力。然而該號解釋公布迄今,實務上具體效應只見把原本收容於感化教育處所的少年釋出,未能確實對於所謂「少年虞犯」之涵括範圍、規範目的與因應處遇予以通盤審視,檢討少年虞犯之具體法制規劃與立法政策,實感缺憾。
從規範事務的本質而言,現行少年虞犯法制所規範者,如進入不當場所、經常逃學或逃家等,多數係不服從管教或是不符合社會期待的少年偏差作為,所謂的虞犯事由或是虞犯性,多為少年所面臨的特定情境與偏差行為誘因,並非實行真正的社會犯罪行為,因此虞犯不是一個行為的概念,而是指一種特定的少年情狀或狀態,就嚴格法律邏輯而言,實不同於少年犯罪,但是從犯罪發展進程而言,確有預警之連結可能。緣此,各國法制有將其納入教育或福利行政部門管轄者,亦有納入少年司法規範者。如德國少年法制一開始就將其嚴格劃歸由教育或社會福利機構來加以輔導協助,僅在少年原本監護人拒絕協助或無法適任時,才由行政機關採行干預措施;而美日少年法制,則較著重社會防衛與犯罪防治功能,將其納入少年司法管轄,並輔以矯治教育等司法處遇。
我國立法之初,係承襲日本少年法制,將少年虞犯納入少年司法管轄,在當時的人文背景與社會需求下,並非難以理解,也是在社會福利制度未臻健全下,立法者觀諸社會情狀與機關資源運作能力所做的決定,1997年修法後更將「少年事件處理法」施行目的重新定位為保障少年健全之自我成長、調整其成長環境,則相關規範應視為維護虞犯少年健全自我成長所設之保護制度,並非基於刑事懲戒,而係藉以落實國家對家庭功能有所障礙之少年應盡之特別保護義務。是以在現階段社會福利與教育體系未能有效支援下,採取司法手段回應少年矯治與健全成長需求,仍不失為合乎憲法保障基本人權的立法安排。不過無論是學界或實務界,一直以來都不乏少年虞犯制度應否廢除的爭議,尤其針對司法強制介入是否有違少年人權、過早標籤、造成社政或教育體系鬆手等問題抱持疑慮。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64號解釋應啟發者,實為少年虞犯法制之全面性制度改革檢討,是以本文從少年虞犯的基本概念、法制沿革、各國少年法制與國際法原則比較分析,並綜合近年來少年犯罪學理論發展與我國實務觀察,探討國家現行法制中,少年司法、教育機構、社福體系等各部門之功能職掌,如何有效因應少年成長過程中反社會化之風險與相關問題。而有鑑於2011年「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全文修正後,社會福利與教育體系日趨健全發展,對少年事務也有更多面向討論,如能透過「少年事件處理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條例」等相關少年法制階段式的逐步整合,並強化司法、福利等橫向聯繫介面與轉向機制,台灣社會對國家司法之依賴與期待更趨理性後,就長期立法政策而言,少年虞犯法制終可朝向併入社會福利制度與教育體系內討論,在理性、務實並保障基本人權核心價值下,擬定合乎國情與國際公約的少年法制規範。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限制 4
第三節 立法政策的基本概念 8
第四節 少年虞犯的基本概念 10
第二章 司法院釋字第664號解釋評析 13
第一節 釋憲案聲請緣由 13
第一項 釋憲案聲請背景 13
第二項 聲請釋憲理由 14
第二節 解釋意見分析 18
第一項 程序審查意見 19
第二項 實體審查意見 20
第三項 個別解釋意見 23
第三節 實務因應效應 26
第一項 少年司法實務調整措施 27
第二項 法制改革檢討 30
第四節 相關爭議探討 32
第一項 法官聲請釋憲案解釋標的之界定 32
第二項 違憲審查之判斷標準 35
第三項 少年司法實務反應 38
第四項 社會輿論意見 39
第五節 小結 41
第三章 少年司法與少年犯罪 43
第一節 少年司法的定位 43
第一項 少年的定義 43
第二項 少年司法理念的源起 47
第三項 少年法制的沿革 49
第四項 少年司法的定位 52
第二節 少年犯罪的理論 53
第一項 少年犯罪心理學理論 54
第二項 少年犯罪社會學理論 55
第三項 少年犯罪科際整合理論 58
第三節 各國少年法制比較分析 60
第一項 德國少年法制 60
第二項 美國少年法制 62
第三項 日本少年法制 65
第四項 聯合國少年規範 67
第四節 台灣少年犯罪與少年事件 69
第一項 少年犯罪型態與成因轉變 69
第二項 少年保護事件審理情形 73
第三項 少年事件之立法政策思考 76
第四章 台灣虞犯法制實務觀察 79
第一節 少年虞犯之法律概念 80
第一項 虞犯概念的沿革 81
第二項 虞犯事由 83
第三項 虞犯性與虞犯事件 86
第二節 少年虞犯法制化沿革 88
第一項 少年虞犯法制沿革 88
第二項 虞犯概念的爭論 94
第三節 少年虞犯實務處遇與檢討 99
第一項 少年虞犯實務處遇 100
第二項 少年法制實務檢討 107
第四節 兒童及少年相關立法政策檢討 111
第一項 兒童青少年偏差行為防治政策 111
第二項 校園霸凌事件防制政策 113
第三項 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問題 116
第五章 檢討與建議 118
第一節 虞犯法制的合憲性判斷 118
第一項 憲法解釋之保障人權意義 118
第二項 少年人格權的侵害 119
第三項 少年人身自由與法律明確性要求 121
第四項 比例原則與手段選擇 123
第五項 親權的限制與國家特別保護義務 126
第二節 少年虞犯法制檢討 128
第一項 虞犯法制立法背景 128
第二項 虞犯法制的存廢 129
第三項 司法、福利法制逐步整合 131
第三節 後續立法方向與政策建議 132
第一項 正視少年事務獨立地位 132
第二項 加強司法與社福部門橫向聯繫 133
第三項 階段式整合相關法制 134
結論 135
附錄一 少年事件處理法虞犯條文修訂歷程表 140
附錄二 參考文獻 145
zh_TW
dc.format.extent 1095016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611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釋字第664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少年虞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立法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少年事件處理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逃家逃學zh_TW
dc.title (題名) 從司法院釋字第664號解釋探討少年虞犯之立法政策zh_TW
dc.title (題名) A Policy Discussion of the Legislation of the Status Offense Juvenile from J. Y. Interpretation No.664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著作:
1.Charles E. Lindblom and Edward J. Woodhouse,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譯,最新政策制定的過程(The Policy-Making Process),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9月。
2.王淑女,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初版。
3.王蘊潔譯,佐藤幹夫,心無法審判,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初版。
4.李建良、簡資修,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8月。
5.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社,2007年二版。
6.沈銀和,中德少年刑法比較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初版。
7.周愫嫻,少年犯罪,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初版。
8.林山田主持、甘添貴主持、何賴傑報告,刑事法系列研討會-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學林文化,2000年。
9.林清吟、張裕榮,我國少年保護處分與刑事處分之研究,臺灣高雄少年法院,2009年12月。
10.林勝義,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兼論其社工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4月二版一刷。
11.許文生,青少年的法律.案例.權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初版。
12.許春金,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印行,2003年9月修定一版。
13.許春金研究主持、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少年偏差行為早年預測之研究:總結報告,青年輔導研究報告,1999年。
14.許福生,犯罪與刑事政策學,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9月初版。
15.許福生,風險社會與犯罪治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8月初版。
16.許澤天、薛智仁譯,柯爾納(Kerner, Hans-Jurgen),德國刑事追訴與制裁:成年刑法與少年刑法之現狀分析與改革構想,元照出版社,2008年初版。
17.陳慈幸、蔡孟凌,少年事件處理法學理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8月初版第一刷。
18.楊士隆研究主持,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策略評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0年初版。
19.趙雍生,社會變遷下的少年偏差與犯罪,桂冠出版社,1997年初版。
20.劉作揖,少年事件處理法,三民書局,2010年修訂七版。
21.劉作揖,少年觀護工作,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三版。
22.蔡德輝、楊士隆,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23.蔡德輝、楊士隆等著,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一刷。
24.鄭麗珍研究主持,兒童及少年保護體系之政府職能分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初版。
25.盧映潔,犯罪與被害:刑事政策問題之德國法制探討,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26.謝立功、徐國禎,犯罪學:當代各類犯罪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7月初版一刷。
27.川村匡由,司法福祉論:更生保護と権利擁護・成年後見,ミネルヴァ書房,2011年8月30日初版一刷。
28.佐藤幹夫 Sato Mikio著、王蘊潔譯,心,無法審判,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5月初版。
二、學位論文:
1.王逸純,我國刑事法少年法定年齡規定之解析,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2.唐珮玲,少年事件審前調查之研究:以日本為借鏡,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9年。
3.張菁,少年事件處理法安置輔導制度之運作及評析,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4.陳依農,論少年司法之定位與功能,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5.楊嘉馹,少年事件處理法之法政策與構想,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6.葉慕瑄,機構式處遇對逃學少年復學後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7.劉秀娟,日本戰後社會變遷與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以1970年至2005年為中心,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6月。
8.賴恭利,我國少年司法處遇福利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三、期刊論文:
1.何明晃,少年虞犯處遇制度之展望:以釋字第664號解釋為中心,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17期,2010年7月。
2.何明晃,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64號解釋論析,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6期,2009年12月。
3.何明晃,虞犯在我國少年司法實務運作之檢討:以臺灣高雄少年法院所受理之經常逃學或逃家事件為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14期,2008年12月。
4.吳俊毅,少年秩序違反行為的程序與法院管轄,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6期,2009年12月。
5.李茂生,釋字第六六四號解釋評釋-憲法的顢頇與天真,台灣法學雜誌,第137期,2009年10月。
6.李錦松,少年司法 與社會福利:如何滿足受觀護少年福利需求,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7.周愫嫻、Bill Hebenton,刑罰是知識結構與文化的鏡子:台灣與英國嚴刑重罰趨勢之比較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 2期,2010年6月。
8.周愫嫻、陳吳南,「虞犯」:真的道德恐慌,假的風險治理,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9.柯鴻章、許華孚,電子監控的刑事政策比較,刑事法雜誌,第54卷第 4期,2010年8月。
10.柯鴻章、許華孚,電子監控的刑事政策比較,刑事法雜誌,第54卷第4期,2010年8月。
11.胡中宜,少年微罪轉向制度在臺灣之實施經驗:回顧與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12.徐錦鋒,從社會工作觀點探討少年觀護工作,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13.翁岳生,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與法律概念及立法功能的演變,月旦法學雜誌,第200期,2012年1月。
14.翁岳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與台灣民主政治及法治主義之發展,台灣法學雜誌,第178期,2011年6月15日。
15.張文貞,人權保障與憲法解釋:對司法院大法官釋憲的期許,台灣法學雜誌,第127期,2009年5月。
16.張耀中,青少年從事網路不當行為相關因素之分析-以桃園縣國中生為例,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3期,2009年9月。
17.許恆達,刑罰理論的政治意涵:論「刑事政策」的誕生,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2006年10月。
18.許華孚,社會形塑少年暴力犯為危險他者之運作機制:「代罪羔羊」形象的社會建構,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2期,2009年3月。
19.許華孚,藥物濫用少年與其社會網絡之互動要素分析:以明陽中學收容少年為例,犯罪學期刊,第8卷第1期,2005年6月。
20.許福生,台灣少年非行處遇與防治策略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53卷 6期,2009年12月。
21.許福生,論理性選擇理論對刑事政策之影響與評析,日新司法年刊,第8期,2008年7月。
22.郭豫珍,「虞犯」概念在國際少年司法理念上的定位與檢討,法學叢刊,第200期-50卷 4期,2005年10月。
23.郭豫珍,解析美國丹諾律師的犯罪觀:少年殺人事件成因的個案研究,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13期,2008年6月。
24.郭豫珍,擺盪在少年司法與社會福利體系之間:警察在少年犯罪預防機制上功能定位的新思考,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5卷第 6期,2005年5月。
25.陳治慶、許華孚,我國警察與犯罪少年互動經驗之探究,犯罪學期刊,第9卷第1期,2006年6月。
26.陳貞臻,少年殺人事件之後:關於「年齡」的社會建構意義,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8期,2005年4月。
27.曾華源,少年觀護工作的社會福利屬性與困境,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8期,2007年4月。
28.湯德宗,大法官釋字第664號解釋評析,法令月刊,第60卷第12期,2009年12月。
29.黃富源,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與對策,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4期,2002年4月。
30.董旭英,控制平衡理論對台灣青少年犯罪行為成因研究之啟示,刑事法雜誌,第54卷第1期,2010年2月。
31.廖正豪,從兩極化刑事政策與修復式正義論偏差行為少年之處遇,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6期,2009年12月。
32.劉行五,青少年街頭搶奪犯罪之研究-以臺南地區為例,犯罪學期刊,第12卷第1期,2009年6月。
33.蔡坤湖,人本修復性司法:一個少年法官的反思,律師雜誌,第342期,2008年3月。
34.蔡坤湖,禁錮少年的不是高牆,而是你我的眼睛!-釋字第六六四號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76期,2010年1月。
35.鄭瑞隆,兒少福利體系對少年虞犯的因應與作為:從大法官解釋664號談起,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
36.鄭瑞隆,家庭支持與犯罪防治,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會刊,第9卷第 4期,2008年11月。
37.簡吉照,我國少年司法體系執行修復式正義之研究,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4期,2010年3月。
38.蘇保安,法國警察制度與刑事政策,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40卷第3期,2009年11月。
39.蘇益志,少年司法處遇場域中的臨床論述與實務呈現:以一妨害性自主少年個案為例,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0期,2008年4月。
四、網站資訊:
1.司法院大法官網站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
2.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http://www.cib.gov.tw/crime/Crime_Stat_content.aspx?id=00052
3.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http://ksy.judicial.gov.tw/chinese/index.aspx
4.司法周刊電子報
http://www.judicial.gov.tw/jw9706/index2.html
5.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6.立法院新聞知識管理系統
http://nplnews.ly.gov.tw/index.jsp
7.立法院法律系統
http://lis.ly.gov.tw/lgcgi/lglaw
8.立法院議事系統
http://lis.ly.gov.tw/ttscgi/ttsweb?@0:0:1:/disk1/lg/lgmeetin@@0.4281929831263564
9.法務部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資料庫
http://www.criminalresearch.moj.gov.tw/mp301.html
10.誠正中學網站
http://www.ctg.moj.gov.tw/mp074.html
11.明陽中學網站
http://www.myg.moj.gov.tw/ct.asp?xItem=277559&ctNode=30203&mp=075
12.司法統計/月報
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
五、其他:
1.許福生,「少事法與少年犯罪政策防治政策」簡報資料,2013年1月。
2.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64號解釋後續處理情形,2011年9月19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