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喻麗清散文研究
the Study of Yu Li-Chin`s Prose
作者 曾惠茹
貢獻者 張堂錡
曾惠茹
關鍵詞 喻麗清
現代散文
寫意派
留學生文學
海外華文女作家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1-Jul-2013 17:29:11 (UTC+8)
摘要   喻麗清,創作資歷達五十年,著作等身,創作多元,橫跨散文、詩、小說、報導文學、兒童文學及編譯,作品榮獲多項獎項並入選各個選集中。本論文旨在整理當代作家喻麗清的歷年作品,分析其主題內涵及藝術表現,以標誌出其在現代散文發展史上的地位。本論文分為六章,各章提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概述研究動機及目的,並回溯文獻,整理歷年研究成果,限定研究範圍及說明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喻麗清生平經歷及創作理念」,講述喻麗清個人生命史及創作理念。喻麗清從流離苦澀的成長歲月,到讀大學時的初試啼聲,而後留學至夏威夷,又輾轉搬遷到水牛城、舊金山等地,本章以「時間」為緯線,「空間」為經線,交織出完整的生命歷程。並以「真情才是文學,誠懇真摯的創作態度」、「以知性節制感性,以想像飛越現實」及「人格與文格統一,終生追尋創作藝術」等三面向來闡述其創作理念。
       第三章為「喻麗清散文的主題內涵」,輔以不同的中西方理論,探討其主題內涵。早年喻麗清承繼張秀亞對自然的謳歌,而後逐漸發抒理情並重的感悟,寓哲理於景裡;因信仰之故,創作充滿悲憫情懷,而中國道家思維的體現也歷歷可見;此外,喻麗清移居海外多年,鄉愁總縈繞於心,時時發出漂流無根之嘆,中年後漸融入美國社會,自覺心安即是家,筆調遂由悲愁哀苦轉為健康愉悅。至於愛則是她永恆的主題,自然不造作的筆調,處處可見為女、為母、為友的真情;習畫多年的她,晚年更將寫作觸角延伸至考古及藝術。
       第四章為「喻麗清散文的藝術表現」,本章深入文本,輔以散文審美理論,萃取出其藝術性。早年創作富有新穎靈活的語彙及節奏形象鮮明的語句,擅長營造夢境來挖掘內心意識,響應了現代主義散文的創作美學。體製雖小巧玲瓏,實則尺幅千里,具有寫意傳神的特色,直承晚明小品情調;擅長運用孩童的敘述話語及鎔鑄中西名言事例,而結構則展現「秩序」、「聯絡」及「連綴體」等特色。
       第五章為「喻麗清散文的跨界書寫」,1980年後的她,有意識地跨界書寫,產生詩化散文、小說化散文、報導文學等作品。本章論述其文類意涵,並舉文本為証,述說藝術價值,而兩本報導文學姊妹作,一本追索加州華人遺跡,一本真實報導海外舊金山,是喻麗清融合母國與異國兩個世界的新嘗試。
       第六章為「結論」,對喻麗清的創作進行總評,說明其散文成就及文學史定位,並論述其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一) 喻麗清著作
     
       1.散文
     喻麗清,《千山之外》,台中:光啟出版社,1967年
     喻麗清,《青色花》,台中:光啟出版社,1972年
     喻麗清,《牛城隨筆》,台中:光啟出版社,1975年
     喻麗清,《春天的意思》,台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
     喻麗清,《流浪的歲月》,台北:爾雅出版社,1979年
     喻麗清,《闌干拍遍》,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
     喻麗清,《無情不似多情苦》,台北:爾雅出版社,1983年
     喻麗清,《蝴蝶樹》,台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
     喻麗清,《把花戴在頭上》,台北:爾雅出版社,1987年
     喻麗清,《依然茉莉香》,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喻麗清,《沿著綠線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
     喻麗清,《尋找雨樹》,台北:林白出版社,1994年
     喻麗清,《帶隻杯子出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4年
     喻麗清,《捨不得──喻麗清的收藏盒子》,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喻麗清,《親愛的魔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
     
       2.其他著作
     喻麗清,《短歌》詩集,台中:光啟出版社,1976年
     喻麗清,《紙玫瑰》小說集,台中:光啟出版社,1980年
     喻麗清,《喻麗清極短篇》小說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88年
     喻麗清,《愛情的花樣》小說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91年
     喻麗清,《愛的圖騰》詩集,台北:漢譯色研文化公司,1994年
     喻麗清,《沿著時間的邊緣走》詩集,台北:格林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
     喻麗清,《未來的花園》詩集,台北:爾雅出版社,2002年
     
     
     
     (二) 專書
     
     (宋)蘇軾撰,(明)茅維編,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法)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邊緣物──古物〉,《物體系》,台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
     (美)安德生(Benedick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步》,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0年
     (美)克瑞斯威爾(Cresswell, Tim)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出版社,2006年
     (英)Tim Dent著,龔永慧譯,《物質文化》,台北:書林出版社,2009年
     (英)珍妮特‧榭爾斯(Janet Sayers)著,《母性精神分析》,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01年
     (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魏)王弼等著,《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于德蘭編,《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生活》,台北:光啟出版社,2003年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8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國維、況周頤著,《人間詞話‧蕙風詞話》,台北:新潮社文化出版社,2006年
     古遠清,《從陸台港到世界華文文學》,台北:新銳文創出版社,2012年
     白先勇,《驀然回首》,台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
     石麗東編,《全球華文女作家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
     吉錚,《海那邊》,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4年
     向陽、須文蔚主編,《臺灣現代文學教程‧報導文學讀本》,台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12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
     朱芳玲,《六○年代臺灣現代主義小說的現代性》,台北:學生書局,2010年
     朱棟霖、陳信元主編,《中國文學新思維》,嘉義:南華大學,2000年。
     米歇‧傅柯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
     何寄澎,《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2000年
     余光中,《逍遙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
     吳劍雄,《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台北:允晨出版社,1993年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出版社,1990年
     李瑞騰,《臺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李瑞騰主編,《霜後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3年
     李曉虹,《中國當代散文審美建構》,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
     沈謙,《獨步,散文國──現代散文評析》,台北:讀冊文化出版社,2002年
     周荷初,《晚明小品與現代散文》,台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苦悶與蛻變──六○、七○年代臺灣文學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林鎮山,《離散‧家國‧敘述──當代臺灣小說論述》,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
     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台北:學生書局,2006年
     姚一葦,《欣賞與批評》,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
     姚嘉為,《在寫作中還鄉》,台北:允晨文化,2011年
     封德屏主編,《永不凋謝的三色菫:張秀亞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范培松,《散文瞭望角》,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夏丏尊,《文心》,臺北:大正書局,1991年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
     徐志摩著,蔣復璁、梁實秋編,《徐志摩全集》,台北:傳記出版社,1969年
     桂文亞,《這一路我們說散文‧散人散語》,台北:亞太經網出版社,1996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2‧散文卷一》,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3‧散文卷二》,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4‧散文卷三》,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5‧散文卷四》,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6‧散文卷五》,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8‧散文卷七》,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張春榮,《極短篇欣賞與教學》,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7年
     張堂錡,《個人的聲音──抒情審美意識與中國現代作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
     張堂錡,《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張智輝,《散文美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張瑞芬,《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張錯,《黃金淚》,台北:皇冠出版社,1995年
     張寶琴、邵玉銘、瘂弦主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書局,1986年
     許評、耿立,《新藝術散文概略》,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
     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台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05年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
     陳鼓應編,《存在主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陳銘磻主編,《現實的探索》,台北:東大出版社,1980年
     陳賢茂主編,《海外華文文學史》第四卷,廈門:鷺江出版社,1999年
     郭懿雯編,《時代與世代:臺灣現代散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
     喻麗清、徐敏子編,《雋永的詩句灑落一地》,台北:美商EHGBooks微出版公司,2013年
     彭家發,《新聞文學點線面》,台北:業強出版社,1988年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出版社,1988年
     楊松年、林明昌編,《多元的交響:世華散文評析》,台北:唐山出版社,2005年
     楊牧,《文學的源流》,台北:洪範出版社,1984年
     楊素芬,《臺灣報導文學概論》,台北:稻田出版社,2001年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麥田出版社,2008年
     廖炳惠、黃英哲、吳介民、吳叡人編,《重建想像共同體──國家、族群、敘述》,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五十年》,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齊邦媛、余秋雨等著,《評論十家》,台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
     劉俊,《從台港到海外──跨區域華文文學的多元審視》,廣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
     劉登翰,《華文文學的大同世界》,台北:人間出版社,2012年
     蔡雅薰,《從留學生到移民──臺灣旅美作家之小說析論》,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
     鄭明娳,《當代文學氣象》,台北:光復書局,1988年
     鄭明娳總編輯,簡政珍等主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隱地,《作家與書的故事》,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
     隱地,《爾雅》,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
     隱地編,《琦君的世界》,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
     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像1949-1999》,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
     簡恩定、唐翼明、周芬伶、張堂錡著,《現代文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
     魏怡,《散文鑑賞入門》,台北:久博出版社,1989年
     羅筠筠,《靈與趣的意境──晚明小品文美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饒芃子、費勇,《本土之外──論邊緣的現代漢語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三) 單篇文章
     
     王潤華,〈從中國傳統文學到海外本土文學傳統──論世界華文文學之形成〉,《文訊》第89期,1983年3月
     江寒,〈「千山之外」讀後〉,《中國婦女》,1971年4月14日
     何寄澎,〈「詩人」散文的典範──論楊牧散文之特殊格調與地位〉,《台大中文學報》第10期,1998年5月
     何寄澎,〈永遠的搜索者──論楊牧散文的求變與求新〉,《台大中文學報》第4期,1991年6月
     余愉,〈喻麗清〉,《世界日報》,1984年1月23日
     呂紅,〈跨越時空‧生機流溢──評《女人的天涯——新世紀海外華文女性文學獎作品精選》〉,《文藝報》,2008年9月20日
     宋雅姿,〈依然清亮,一如最初──專訪喻麗清女士〉,《文訊》第245期,2006年3月
     李江,〈品讀風雅──論喻麗清散文的柔性風骨〉,《山花》第14期,2012年7月
     李保初,〈寄語喻麗清〉,《海內與海外》第3期,2001年
     李瑞,〈我在浙江落地,在臺灣站穩〉,《聯合報》第12版,1979年10月25日
     李瑞騰,〈從愛出發──近十年來臺灣的報導文學〉,《文藝復興月刊》第158期,1984年12月
     李碩儒,〈性情中人的性情──喻麗清、李碩儒文學對話〉,《香港文學》第305期,2010年7月
     谷淑娟,〈喻麗清散文風格之評析〉,《明道文藝》第227期,1995年2月
     周棟,〈闌干拍遍〉,《愛書人》,1980年12月15日
     周煌華,〈喻麗清〈粉紅豆腐〉〉,《細緻的雕塑:世華微型小說評析》,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
     宗鷹,〈剪影寓情──「喻麗清極短篇」隨想〉,《爾雅人》第73期,1992年11月20日
     宗鷹,〈綺麗清奇織偶緒──讀喻麗清散文隨感〉,《爾雅人》第76期,1993年5月20日
     林燿德,〈臺灣報導文學的成長與危機〉,《文訊》第29期,1987年4月
     林燿德,〈從異鄉客到世界人〉,《中縣文藝》第5期,1991年10月
     林燿德,〈傳統之軸與前衛之輪──半世紀的臺灣散文面目〉,《聯合文學》第11卷第12期,1995年10月
     姜玉鳳,〈寫作夢圓‧來路知多長〉,《民生報》第4版,1987年7月16日
     姚嘉為,〈喻麗清的兩個書房〉,《香港文學》第305期,2010年7月
     施戰軍,〈清孤一線串琳瑯──喻麗清散文印象〉,《香港文學》第305期,2010年7月
     柯志宏,〈平凡中的不平凡──評喻麗清的「依然茉莉香」〉,《爾雅人》第71期,1992年7月20日
     紀雨坡,〈「千山之外」、「青色花」〉,《現代學苑》第10卷第2期,1973年
     倪金華,〈戀土思鄉溫婉清麗──讀旅美華人作家喻麗清的散文〉,《泉州晚報》,2008年4月29日
     夏婉雲,〈文學、氛圍與記憶──記耕莘青年寫作會四十年〉,《聯合報》第E7版,2005年7月14日
     徐薏藍,〈喻麗清走更遠的路〉,《青年日報》第15版,1995年7月18日
     張秀亞,〈評三篇散文佳作〉,《幼獅文藝》第23卷第3期,1965年9月
     張系國,〈愛島的人──兼談海外華人作家為何寫作〉,《聯合文學》第2卷第4期,1986年2月
     張堂錡,〈臺灣報導文學發展的困境〉,《空大學訊》第242期,1999年11月
     張堂錡,〈體系化的探索、建構與可能──臺灣報導文學理論研究綜述〉,《政大中文學報》第5期,2006年6月
     張隆志,〈腳踏文獻與田野間〉,《中國時報》第35版,1996年4月18日
     張瑞芬,〈被邊緣化的臺灣當代女性散文研究〉,《文訊》第205期,2002年11月
     張瑞芬,〈鞦韆外的天空──學院閨秀散文的特質與演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2期,2011年5月
     郭明福,〈可依戀的溫柔〉,《中央日報》第10版,1983年11月10日
     鹿憶鹿,〈咖啡中的人生──讀喻麗清《帶隻杯子出門》〉,《文訊別冊》,1997年10月
     傅偉勳,〈道家智慧與當代心靈──超脫心靈、齊物心靈與環保心靈的哲理奠基〉,《哲學雜誌》第13期,1995年7月
     喻大翔、周黎萍,〈果到金秋萬里黃──世界華文女作家散文風格論〉,《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2期,2009年2月
     喻麗清,〈由流亡到生根,從漂泊到回歸〉,《文訊》第172期,2000年2月
     喻麗清,〈由謝馨詩集說起〉,《來中望所去、去中覓所來──謝馨詩作賞析》,台北:菲華文藝協會,2010年
     喻麗清,〈寫作與生活〉,《文訊》第44期,1988年6月
     須文蔚,〈報導文學在臺灣,1949-1994〉,《新聞學研究》第51期,1995年7月
     黃秀蘭,〈評喻麗清的「蝴蝶樹」〉,《爾雅人》第72期,1992年9月16日
     楊宗潤,〈傳奇之外的〉,《中央日報》第10版,1986年11月6日
     趙志敏,〈大洋彼岸的一縷幽香──喻麗清的散文世界〉,《現代語文》,2007年5月
     劉以鬯、黃維樑等,〈世界華文文學〉專輯,《文訊》第87期,1983年1月
     劉金田,〈閨秀派吶喊了──「象牙塔外是什麼」讀後〉,《文星》第97期,1965年11月
     蔡丹冶,〈從多夢的下午說起〉,《中央日報》第6版,1964年7月21日
     蔡雅薰,〈臺灣留學生文學到移民文學的發展與近況〉,《文訊》第172期,2000年2月
     饒子、陳麗虹,〈海外華文女作家及其文本的理論透視〉,《文學評論》第6期,1997年
     饒芃子,〈關於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思考〉,《暨南學報》第16卷第2期,1994年4月
     龔安麗,〈清麗真純的喻麗清〉,《大專通訊》第4期,1970年4月25日
     
     
     (四) 學位論文
     
     牟方芝,《張曉風散文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吳薇儀,《兩岸當代報導文學比較研究(1976-2004)》,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美如,《喻麗清散文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許珮馨,《五○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陳宜誼,《萬里故園心──北美華文小說中的家國意識》,淡大中文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陳巍仁,《臺灣當代文學跨文類寫作現象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游曉婷,《張秀亞散文研究》,佛光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黃寶萱,《張秀亞散文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政治大學國文教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羅淑芬,《五○年代女性散文的兩個範式──以張秀亞、艾雯為中心》,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五) 工具書
     
     封德屏主編,《臺灣作家作品目錄‧2007》,台南:臺灣文學館出版,2008年
     
     
     (六) 網路資源
     
     公視節目「琳琅書卷」第八集「一種清孤不等閒」喻麗清專輯(1994年)http://www.youtube.com/watch?v=VmU6lk7pf3c、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OxkFSEvP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7bs66Rsx7g
     北美女作家協會 http://chinesewritersna.com
     世界華文文文學研究網站 http://www.fgu.edu.tw/~wclrc/default.htm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 http://www.ocwwa.org/history.htm
     喻麗清──文心專輯http://wenxinshe.zhongwenlink.com/home/blog.asp?id=231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9912023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202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堂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曾惠茹zh_TW
dc.creator (作者) 曾惠茹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Jul-2013 17:29:11 (UTC+8)-
dc.date.available 11-Jul-2013 17:29:1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Jul-2013 17:29:1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91202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884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91202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喻麗清,創作資歷達五十年,著作等身,創作多元,橫跨散文、詩、小說、報導文學、兒童文學及編譯,作品榮獲多項獎項並入選各個選集中。本論文旨在整理當代作家喻麗清的歷年作品,分析其主題內涵及藝術表現,以標誌出其在現代散文發展史上的地位。本論文分為六章,各章提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概述研究動機及目的,並回溯文獻,整理歷年研究成果,限定研究範圍及說明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喻麗清生平經歷及創作理念」,講述喻麗清個人生命史及創作理念。喻麗清從流離苦澀的成長歲月,到讀大學時的初試啼聲,而後留學至夏威夷,又輾轉搬遷到水牛城、舊金山等地,本章以「時間」為緯線,「空間」為經線,交織出完整的生命歷程。並以「真情才是文學,誠懇真摯的創作態度」、「以知性節制感性,以想像飛越現實」及「人格與文格統一,終生追尋創作藝術」等三面向來闡述其創作理念。
       第三章為「喻麗清散文的主題內涵」,輔以不同的中西方理論,探討其主題內涵。早年喻麗清承繼張秀亞對自然的謳歌,而後逐漸發抒理情並重的感悟,寓哲理於景裡;因信仰之故,創作充滿悲憫情懷,而中國道家思維的體現也歷歷可見;此外,喻麗清移居海外多年,鄉愁總縈繞於心,時時發出漂流無根之嘆,中年後漸融入美國社會,自覺心安即是家,筆調遂由悲愁哀苦轉為健康愉悅。至於愛則是她永恆的主題,自然不造作的筆調,處處可見為女、為母、為友的真情;習畫多年的她,晚年更將寫作觸角延伸至考古及藝術。
       第四章為「喻麗清散文的藝術表現」,本章深入文本,輔以散文審美理論,萃取出其藝術性。早年創作富有新穎靈活的語彙及節奏形象鮮明的語句,擅長營造夢境來挖掘內心意識,響應了現代主義散文的創作美學。體製雖小巧玲瓏,實則尺幅千里,具有寫意傳神的特色,直承晚明小品情調;擅長運用孩童的敘述話語及鎔鑄中西名言事例,而結構則展現「秩序」、「聯絡」及「連綴體」等特色。
       第五章為「喻麗清散文的跨界書寫」,1980年後的她,有意識地跨界書寫,產生詩化散文、小說化散文、報導文學等作品。本章論述其文類意涵,並舉文本為証,述說藝術價值,而兩本報導文學姊妹作,一本追索加州華人遺跡,一本真實報導海外舊金山,是喻麗清融合母國與異國兩個世界的新嘗試。
       第六章為「結論」,對喻麗清的創作進行總評,說明其散文成就及文學史定位,並論述其未來展望。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0
     
     第二章 喻麗清的生平經歷及創作理念 13
     第一節 喻麗清的生平經歷 13
     一、流離苦澀的成長歲月 14
     二、拇指山下的初試啼聲 18
     三、水牛城中的家居生活 21
     四、舊金山邊的低迴吟唱 25
     第二節 喻麗清的創作理念 29
     一、真情才是文學,誠懇真摯的創作態度 29
     二、以知性節制感性,以想像飛越現實 32
     三、人格與文格統一,以終生追尋創作藝術 34
     
     第三章 喻麗清散文的主題內涵 39
     第一節 自然的禮讚 40
     一、承繼張秀亞的謳歌自然 40
     二、漸趨理情並重的寫景感悟 46
     第二節 宗教情懷與道家體現 51
     一、宗教的悲憫情懷 51
     二、道家思維的體現 56
     
     第三節 離家遠國的思索 60
     一、月是故鄉明的離愁 61
     二、心安即是家的體悟 67
     第四節 為女為母為友 73
     一、為女的孺慕深情 73
     二、為母的溫柔呵護 77
     三、為友的真情至性 80
     第五節 蘊含理情的物趣 84
     一、承載人情的收藏品 84
     二、網羅知識的藝術品 88
     
     第四章 喻麗清散文的藝術表現 95
     第一節 響應現代主義散文創作美學 96
     一、鑄造文字,錘鍊語言 98
     二、營造夢境,挖掘內心意識 101
     第二節 清麗寫意的語言風格 106
     一、寫意傳神,直承晚明小品情調 107
     二、孩童話語,建構純真童稚世界 110
     三、鎔鑄中西,引名言事例入文 113
     第三節 豐富多元的意象 117
     一、懷鄉意象 117
     二、季節意象 121
     三、物品意象 125
     第四節 靈活多變的結構 128
     一、相互呼應,展現秩序 129
     二、跳動聯想,不離主軸 132
     三、連綴形式,串聯歸納 134
     
     第五章 喻麗清散文的跨界書寫 139
     第一節 詩化散文 140
     一、詩化散文的意涵 141
     二、文句的變化 143
     三、意象的使用 146
     第二節 小說化散文 149
     一、小說化散文的意涵 149
     二、富有情節 151
     三、善用對白 154
     第三節 報導文學 157
     一、海外記實──舊金山寫真 158
     二、海外尋根──中國人在加州 162
     三、海外素描──人物報導 168
     
     第六章 結論 173
     第一節 創作總評 173
     一、從承繼抒情美文風格,到理情並重的書寫 173
     二、從響應現代主義,到清麗寫意風格的奠定 175
     三、從漂泊無根的留學生文學,到歡暢愉悅的移民文學 177
     四、藝術題材的開發與跨界書寫 178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79
     
     參考文獻 181
     附錄 190
     附錄一:喻麗清創作年表 190
     附錄二:喻麗清著作及編譯書目 195
     附錄三:喻麗清臺灣出版散文集之篇目一覽表 198
     附錄四:喻麗清未結集文章一覽表 206
     附錄五:北美華文作家喻麗清專訪 21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202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喻麗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代散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寫意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留學生文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海外華文女作家zh_TW
dc.title (題名) 喻麗清散文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f Yu Li-Chin`s Pros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喻麗清著作
     
       1.散文
     喻麗清,《千山之外》,台中:光啟出版社,1967年
     喻麗清,《青色花》,台中:光啟出版社,1972年
     喻麗清,《牛城隨筆》,台中:光啟出版社,1975年
     喻麗清,《春天的意思》,台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
     喻麗清,《流浪的歲月》,台北:爾雅出版社,1979年
     喻麗清,《闌干拍遍》,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
     喻麗清,《無情不似多情苦》,台北:爾雅出版社,1983年
     喻麗清,《蝴蝶樹》,台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
     喻麗清,《把花戴在頭上》,台北:爾雅出版社,1987年
     喻麗清,《依然茉莉香》,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喻麗清,《沿著綠線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
     喻麗清,《尋找雨樹》,台北:林白出版社,1994年
     喻麗清,《帶隻杯子出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4年
     喻麗清,《捨不得──喻麗清的收藏盒子》,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喻麗清,《親愛的魔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
     
       2.其他著作
     喻麗清,《短歌》詩集,台中:光啟出版社,1976年
     喻麗清,《紙玫瑰》小說集,台中:光啟出版社,1980年
     喻麗清,《喻麗清極短篇》小說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88年
     喻麗清,《愛情的花樣》小說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91年
     喻麗清,《愛的圖騰》詩集,台北:漢譯色研文化公司,1994年
     喻麗清,《沿著時間的邊緣走》詩集,台北:格林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
     喻麗清,《未來的花園》詩集,台北:爾雅出版社,2002年
     
     
     
     (二) 專書
     
     (宋)蘇軾撰,(明)茅維編,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法)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邊緣物──古物〉,《物體系》,台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
     (美)安德生(Benedick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步》,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0年
     (美)克瑞斯威爾(Cresswell, Tim)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出版社,2006年
     (英)Tim Dent著,龔永慧譯,《物質文化》,台北:書林出版社,2009年
     (英)珍妮特‧榭爾斯(Janet Sayers)著,《母性精神分析》,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01年
     (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魏)王弼等著,《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于德蘭編,《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生活》,台北:光啟出版社,2003年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8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國維、況周頤著,《人間詞話‧蕙風詞話》,台北:新潮社文化出版社,2006年
     古遠清,《從陸台港到世界華文文學》,台北:新銳文創出版社,2012年
     白先勇,《驀然回首》,台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
     石麗東編,《全球華文女作家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
     吉錚,《海那邊》,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4年
     向陽、須文蔚主編,《臺灣現代文學教程‧報導文學讀本》,台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12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
     朱芳玲,《六○年代臺灣現代主義小說的現代性》,台北:學生書局,2010年
     朱棟霖、陳信元主編,《中國文學新思維》,嘉義:南華大學,2000年。
     米歇‧傅柯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
     何寄澎,《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2000年
     余光中,《逍遙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
     吳劍雄,《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台北:允晨出版社,1993年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出版社,1990年
     李瑞騰,《臺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李瑞騰主編,《霜後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3年
     李曉虹,《中國當代散文審美建構》,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
     沈謙,《獨步,散文國──現代散文評析》,台北:讀冊文化出版社,2002年
     周荷初,《晚明小品與現代散文》,台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苦悶與蛻變──六○、七○年代臺灣文學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林鎮山,《離散‧家國‧敘述──當代臺灣小說論述》,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
     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台北:學生書局,2006年
     姚一葦,《欣賞與批評》,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
     姚嘉為,《在寫作中還鄉》,台北:允晨文化,2011年
     封德屏主編,《永不凋謝的三色菫:張秀亞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范培松,《散文瞭望角》,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夏丏尊,《文心》,臺北:大正書局,1991年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
     徐志摩著,蔣復璁、梁實秋編,《徐志摩全集》,台北:傳記出版社,1969年
     桂文亞,《這一路我們說散文‧散人散語》,台北:亞太經網出版社,1996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2‧散文卷一》,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3‧散文卷二》,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4‧散文卷三》,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5‧散文卷四》,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6‧散文卷五》,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8‧散文卷七》,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張春榮,《極短篇欣賞與教學》,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7年
     張堂錡,《個人的聲音──抒情審美意識與中國現代作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
     張堂錡,《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張智輝,《散文美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張瑞芬,《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張錯,《黃金淚》,台北:皇冠出版社,1995年
     張寶琴、邵玉銘、瘂弦主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書局,1986年
     許評、耿立,《新藝術散文概略》,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
     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台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05年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
     陳鼓應編,《存在主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陳銘磻主編,《現實的探索》,台北:東大出版社,1980年
     陳賢茂主編,《海外華文文學史》第四卷,廈門:鷺江出版社,1999年
     郭懿雯編,《時代與世代:臺灣現代散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
     喻麗清、徐敏子編,《雋永的詩句灑落一地》,台北:美商EHGBooks微出版公司,2013年
     彭家發,《新聞文學點線面》,台北:業強出版社,1988年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出版社,1988年
     楊松年、林明昌編,《多元的交響:世華散文評析》,台北:唐山出版社,2005年
     楊牧,《文學的源流》,台北:洪範出版社,1984年
     楊素芬,《臺灣報導文學概論》,台北:稻田出版社,2001年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麥田出版社,2008年
     廖炳惠、黃英哲、吳介民、吳叡人編,《重建想像共同體──國家、族群、敘述》,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五十年》,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齊邦媛、余秋雨等著,《評論十家》,台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
     劉俊,《從台港到海外──跨區域華文文學的多元審視》,廣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
     劉登翰,《華文文學的大同世界》,台北:人間出版社,2012年
     蔡雅薰,《從留學生到移民──臺灣旅美作家之小說析論》,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
     鄭明娳,《當代文學氣象》,台北:光復書局,1988年
     鄭明娳總編輯,簡政珍等主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隱地,《作家與書的故事》,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
     隱地,《爾雅》,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
     隱地編,《琦君的世界》,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
     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像1949-1999》,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
     簡恩定、唐翼明、周芬伶、張堂錡著,《現代文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
     魏怡,《散文鑑賞入門》,台北:久博出版社,1989年
     羅筠筠,《靈與趣的意境──晚明小品文美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饒芃子、費勇,《本土之外──論邊緣的現代漢語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三) 單篇文章
     
     王潤華,〈從中國傳統文學到海外本土文學傳統──論世界華文文學之形成〉,《文訊》第89期,1983年3月
     江寒,〈「千山之外」讀後〉,《中國婦女》,1971年4月14日
     何寄澎,〈「詩人」散文的典範──論楊牧散文之特殊格調與地位〉,《台大中文學報》第10期,1998年5月
     何寄澎,〈永遠的搜索者──論楊牧散文的求變與求新〉,《台大中文學報》第4期,1991年6月
     余愉,〈喻麗清〉,《世界日報》,1984年1月23日
     呂紅,〈跨越時空‧生機流溢──評《女人的天涯——新世紀海外華文女性文學獎作品精選》〉,《文藝報》,2008年9月20日
     宋雅姿,〈依然清亮,一如最初──專訪喻麗清女士〉,《文訊》第245期,2006年3月
     李江,〈品讀風雅──論喻麗清散文的柔性風骨〉,《山花》第14期,2012年7月
     李保初,〈寄語喻麗清〉,《海內與海外》第3期,2001年
     李瑞,〈我在浙江落地,在臺灣站穩〉,《聯合報》第12版,1979年10月25日
     李瑞騰,〈從愛出發──近十年來臺灣的報導文學〉,《文藝復興月刊》第158期,1984年12月
     李碩儒,〈性情中人的性情──喻麗清、李碩儒文學對話〉,《香港文學》第305期,2010年7月
     谷淑娟,〈喻麗清散文風格之評析〉,《明道文藝》第227期,1995年2月
     周棟,〈闌干拍遍〉,《愛書人》,1980年12月15日
     周煌華,〈喻麗清〈粉紅豆腐〉〉,《細緻的雕塑:世華微型小說評析》,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
     宗鷹,〈剪影寓情──「喻麗清極短篇」隨想〉,《爾雅人》第73期,1992年11月20日
     宗鷹,〈綺麗清奇織偶緒──讀喻麗清散文隨感〉,《爾雅人》第76期,1993年5月20日
     林燿德,〈臺灣報導文學的成長與危機〉,《文訊》第29期,1987年4月
     林燿德,〈從異鄉客到世界人〉,《中縣文藝》第5期,1991年10月
     林燿德,〈傳統之軸與前衛之輪──半世紀的臺灣散文面目〉,《聯合文學》第11卷第12期,1995年10月
     姜玉鳳,〈寫作夢圓‧來路知多長〉,《民生報》第4版,1987年7月16日
     姚嘉為,〈喻麗清的兩個書房〉,《香港文學》第305期,2010年7月
     施戰軍,〈清孤一線串琳瑯──喻麗清散文印象〉,《香港文學》第305期,2010年7月
     柯志宏,〈平凡中的不平凡──評喻麗清的「依然茉莉香」〉,《爾雅人》第71期,1992年7月20日
     紀雨坡,〈「千山之外」、「青色花」〉,《現代學苑》第10卷第2期,1973年
     倪金華,〈戀土思鄉溫婉清麗──讀旅美華人作家喻麗清的散文〉,《泉州晚報》,2008年4月29日
     夏婉雲,〈文學、氛圍與記憶──記耕莘青年寫作會四十年〉,《聯合報》第E7版,2005年7月14日
     徐薏藍,〈喻麗清走更遠的路〉,《青年日報》第15版,1995年7月18日
     張秀亞,〈評三篇散文佳作〉,《幼獅文藝》第23卷第3期,1965年9月
     張系國,〈愛島的人──兼談海外華人作家為何寫作〉,《聯合文學》第2卷第4期,1986年2月
     張堂錡,〈臺灣報導文學發展的困境〉,《空大學訊》第242期,1999年11月
     張堂錡,〈體系化的探索、建構與可能──臺灣報導文學理論研究綜述〉,《政大中文學報》第5期,2006年6月
     張隆志,〈腳踏文獻與田野間〉,《中國時報》第35版,1996年4月18日
     張瑞芬,〈被邊緣化的臺灣當代女性散文研究〉,《文訊》第205期,2002年11月
     張瑞芬,〈鞦韆外的天空──學院閨秀散文的特質與演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2期,2011年5月
     郭明福,〈可依戀的溫柔〉,《中央日報》第10版,1983年11月10日
     鹿憶鹿,〈咖啡中的人生──讀喻麗清《帶隻杯子出門》〉,《文訊別冊》,1997年10月
     傅偉勳,〈道家智慧與當代心靈──超脫心靈、齊物心靈與環保心靈的哲理奠基〉,《哲學雜誌》第13期,1995年7月
     喻大翔、周黎萍,〈果到金秋萬里黃──世界華文女作家散文風格論〉,《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2期,2009年2月
     喻麗清,〈由流亡到生根,從漂泊到回歸〉,《文訊》第172期,2000年2月
     喻麗清,〈由謝馨詩集說起〉,《來中望所去、去中覓所來──謝馨詩作賞析》,台北:菲華文藝協會,2010年
     喻麗清,〈寫作與生活〉,《文訊》第44期,1988年6月
     須文蔚,〈報導文學在臺灣,1949-1994〉,《新聞學研究》第51期,1995年7月
     黃秀蘭,〈評喻麗清的「蝴蝶樹」〉,《爾雅人》第72期,1992年9月16日
     楊宗潤,〈傳奇之外的〉,《中央日報》第10版,1986年11月6日
     趙志敏,〈大洋彼岸的一縷幽香──喻麗清的散文世界〉,《現代語文》,2007年5月
     劉以鬯、黃維樑等,〈世界華文文學〉專輯,《文訊》第87期,1983年1月
     劉金田,〈閨秀派吶喊了──「象牙塔外是什麼」讀後〉,《文星》第97期,1965年11月
     蔡丹冶,〈從多夢的下午說起〉,《中央日報》第6版,1964年7月21日
     蔡雅薰,〈臺灣留學生文學到移民文學的發展與近況〉,《文訊》第172期,2000年2月
     饒子、陳麗虹,〈海外華文女作家及其文本的理論透視〉,《文學評論》第6期,1997年
     饒芃子,〈關於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思考〉,《暨南學報》第16卷第2期,1994年4月
     龔安麗,〈清麗真純的喻麗清〉,《大專通訊》第4期,1970年4月25日
     
     
     (四) 學位論文
     
     牟方芝,《張曉風散文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吳薇儀,《兩岸當代報導文學比較研究(1976-2004)》,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美如,《喻麗清散文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許珮馨,《五○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陳宜誼,《萬里故園心──北美華文小說中的家國意識》,淡大中文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陳巍仁,《臺灣當代文學跨文類寫作現象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游曉婷,《張秀亞散文研究》,佛光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黃寶萱,《張秀亞散文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政治大學國文教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羅淑芬,《五○年代女性散文的兩個範式──以張秀亞、艾雯為中心》,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五) 工具書
     
     封德屏主編,《臺灣作家作品目錄‧2007》,台南:臺灣文學館出版,2008年
     
     
     (六) 網路資源
     
     公視節目「琳琅書卷」第八集「一種清孤不等閒」喻麗清專輯(1994年)http://www.youtube.com/watch?v=VmU6lk7pf3c、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OxkFSEvP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7bs66Rsx7g
     北美女作家協會 http://chinesewritersna.com
     世界華文文文學研究網站 http://www.fgu.edu.tw/~wclrc/default.htm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 http://www.ocwwa.org/history.htm
     喻麗清──文心專輯http://wenxinshe.zhongwenlink.com/home/blog.asp?id=231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