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美國、澳洲、中國與臺灣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之比較研究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China and Taiwan:A Comparative Study
作者 陳佳吟
貢獻者 王梅玲
陳佳吟
關鍵詞 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
21世紀學習者
學習者為中心
學習環境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y
21st century learner
Learner-Center
Learning environment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Sep-2013 16:23:07 (UTC+8)
摘要 面對資訊社會來臨,科技的整合再次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的習慣和社會結構,21世紀學習已有嶄新的學習面貌,是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課程;今日的學習者是成長於網路世界,不再只是單純從圖書館檢索、尋找資料,他們透過網際網路及各式各樣的學習載體來獲取所需的資訊資源。
在這以知識為本,科技瞬息萬變的時代, 21世紀的學習者要在現今工作和生活環境中獲得成功,就需具備高層次批判思考技巧、溝通合作及解決問題能力,而學校圖書館正是培養學生擁有這些多元素養發展最好的後盾。因此面對學習環境和方法的改變,高中圖書館的經營也應隨著學習革命的展開,調整其角色與功能,以符合21世紀學習者之需。
本論文主要從美國、澳洲、中國與臺灣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之探析,透過比較分析法針對四國高中圖書館之營運要件與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比較,瞭解其經營核心理念與標準之異同,進而建構臺灣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所應具備之要件與內涵。本研究歸納出美國高中圖書館主要是以「21世紀學習者」中心作為其經營發展之方向;澳洲則是以「學生中心」作為高中圖書館發展之主軸;中國高中圖書館主要是作為學校書刊資料訊息中心;臺灣高中圖書館則扮演負責蒐集、整理及保存圖書資訊之角色。
「他山之石,可攻錯」,本研究參考美國、澳洲、中國與臺灣等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之要件,學習他人成功經驗,並融合我國高中教育之國情,最後形成我國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芻議內容共分為願景、高中圖書館使命、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環境、資訊支援課程等5大項、15小項指標建構,作為我國高中圖書館未來經營發展以學習者中心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21世紀學習者;學習者為中心;學習環境
Facing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ce again revolutionized human living habits and social structures. In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has a brand new appearance, which is fundamentally based on searching-learning. In the modern era, learners are growing up in an online world, and their information sources are not only simply libraries, but also the Internet and a variety of learning media to get the desired information.
In this knowledge-based era of rapidly changing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s, who want to be successful in today`s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will need to possess high-level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ommunicating co-operation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Moreover, school libraries are the cornerstones for students to have these variable abilities. Therefore, the adjustment of roles and functions from the managements of high school libraries should also be initiated along with the learning revolu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ests of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s.
This thesis was a study in guidelines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China,and Taiwan. This thesis gathered,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operating requirement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from the four nations’ high school librar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re philosophies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management core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21st Century Learner -Cen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high school libraries; "Student-Center" in Australian libraries, “Books and Informational centers” in Chinese libraries, and “Collecting, Sorting, and Informationalpreservation” in Taiwanese libraries.
Just like the proverb "Take advantage of others’ experience and learn from i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search the operating requirements of high school librar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China and Taiwan, and to absorb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others while incorporating our country`s high school educational conditions.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 the future reference of “learner-centere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aiwanese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ies, the suggestions for operating guides in Taiwan’s high school libraries were concluded from this study. The suggestion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ive major issues: vision, mission, learner-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upporting information lessens; in addition to 15 minor items.

Key words: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y; 21st century learner; Learner-Center;Learning environment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于新國(2003)。《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評述。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12,4-6。
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編輯委員會暨專案研究小組(編撰)(1990)。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臺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
中國教育部(2003)。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北京:中國教育部。
王振鵠(1984)。圖書館學論叢。臺北市:臺灣學生。
王振鵠(2002)。圖書館法與圖書館事業之發展。中華民國九十年圖書館年鑑。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5-34。
王梅玲(2001)。廿一世紀我國學術圖書館館員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的研究。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8(1),41-58。
王梅玲(2005)。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台北市:文華圖書館理。
王梅玲(2005)。從網際網路談現代圖書館的新意涵。圖書館新定義。臺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15-25。
王梅玲(2011)。中華民國圖書館發展史-中華民國發展史。教育與文化下冊。台北市:聯經,560-594。
王曉衛(1995)。美國初等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教育標準。人民教育,5,44-45。
王東(2007)。澳洲新南威爾斯省高中會考改革論析。外國中小學教育,2,9-12
王麗蕉、鄭雅靜(2006)。大學圖書館評鑑之探討。國家圖書館館刊,1,35-58。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文件151號(2010)。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5日,檢自http://wenku.baidu.com/view/aafd10ebaeaad1f346933f36.html
毛軍(2005)。以Information Commons的名義: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與實踐。圖書情報工作,49(8),107-109。
毛黎(2012/01/04)。2011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一):科技政策。科技日報。檢索日期:2013/6/10,檢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1/04/c_122533820.htm
毛慶禎(譯)(2008)。學校圖書館宣言(原作者:UNESCO/IFLA)。檢索日期:2011年10月20日,檢自:http://www.slideshare.net/maolins/ss-1927946
石筠弢(2003)。好的課程政策及其製定。課程.教材.教法,1,16-20。
田苗(2012)。中國大陸校本課程常態化遭遇的困境及對策。中等教育,63(1),140-145。
江南發(2001)。創造學習者中心的教學環境以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95-107。
江明修(2011)。從「國民中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檢視臺中縣國中圖書館經營現況及國二學生對圖書館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臺中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2009)。2008臺灣經濟發展歷程與策略。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編撰(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李坤崇(2010)。高中課程99課綱與95暫綱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24。
李曉雯、許雲傑(2010)。沒有教科書-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台北
縣:木馬文化出版。
李國杰(2009)。中國信息科學必須走自主創新跨越發展之路。發明與創新,12,10-11。
李芸(2010)。如何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科技信息,8,144。
余臣(2011)。培育健全自我—論指向培育學生自我的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中國教師,上半月,13-16。
呂睦卿(2011)。臺北市高中圖書館人員之專業資格與任用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數位在職專班,臺北市。
呂春嬌(1999)。從CIPP評鑑模式談圖書館的評鑑。大學圖書館,3(4),15-28。
沈湘(2002)。淺談中等專業學校圖書館評估工作。內蒙古科技與經濟,12,281-289。
何頌英、于靜(2006)。國外Information Commons(IC)模式解讀。情報資料工作,5,107-110。
杜修文(1999)。臺灣地區高中圖書館發展之研究(1949-1999)(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教所,臺北市。
周倩如(2004)。美國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支援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臺北市。
周倩如(2005)。中小學教學支援導航站: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臺北市:文華圖書館管理。
林巧敏(2006)。由2005年OCLC的趨勢調查報告省思數位時代的圖書資訊服務。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2(4),38-56。
林麗娟(1999)。資訊素養與知識建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教育學習編,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市:師大書苑,103-137。
林惠敏、宋雪芳(2010)。國中生使用學校圖書館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士林國中為例。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3),99-111。
林鴻源(2011)。高中職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與圖書館支援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數位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林立樹(2001)。美國通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9。
林思欽(2004)。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解讀。福建教育學院學報,8,127-128。
吳美美(1997)。「從教育的需求看臺灣地區21世紀的圖書館發展」。中國圖書館學會會訊,104,5-8。
吳惠芳(2005)。淺談中學圖書館服務現代化。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1,15-16。
吳明德(2003)。圖書館評鑑。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11,1-8。
芮國金(2002)。十年回眸:我國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議成績喜人。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7-8。
施強(2007)。信息共享空間:意藴、構成與保障。大學圖書館學報,3,53-57。
洪奇昌(2006)。圖書館數位學習共享空間之規畫與實例。圖書館數位學習共享空間規畫與實務專題研習班研習手冊。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洪榮良(2011)。1980 年代後義務教育改革政策的趨勢研究—澳洲、日本與臺灣之比較(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學系,臺北市。
胡令、毛偉(2004)。關於高中階段實行學分制的思考與實踐。中國教育學刊,5,8-11。
胡遠萍(2011)。讓中小學圖書館實現美麗變身。建設管理,1,61-64。
胡國成(1995)。重塑美國現代經濟制度之路-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侯淳凡(2012)。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使用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涂萬進、林美賢、翁繩玉(2011)。中小學圖書館。中華民國一百年圖書館年鑑。臺北市:國家圖書館輔導組,125-144。
徐月梅(2003)。中小學圖書館館舍與館藏規畫。臺北市:中山區濱江國小籌備處。
高級中學圖書館工作手冊(1999)。臺灣省政府教育聽。
郭添財(2012)。我國當代教育政策之歷史性分析。教育學術彙刊,4(1),29-50。
教育部(1964)。中學設備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高級中學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a)。高級中學設備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高級中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教育部公報,339,22-24。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高級中學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a)。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臺北市:教育部。
陳格理(2009)。談學習資源中心。黃湫淑、何祖鳳(主持人),圖書館空間改造。98學年度全國大專院校圖書館館長聯席會。檢自 http://lib.tku.edu.tw/libintro/pub/990513-6-4.pdf
陳俊宇(2009)。臺北縣市高中圖書館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現況與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冠穎(2007)。台北市高中圖書館支援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美博(1990)。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國教天地,138,40-44。
莊玉玲、秦夢群(2011)。十二年國民教育基本政策。臺灣教育,1-9。
許芳梅(2005)。建構台北市高中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在職專班,臺北市。
黃正雄(2001)。中國大陸地方政府體制與組織發展之分析。政策研究學報,1,27-50。
黃國正(2010)。臺灣各級學校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之概況。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 6(4)。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宏文(1973)。美國學校圖書館之近況。社教系刋,1,62-67。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學習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原作者:佐藤學)。臺北市:天下文化。
黃延齡(2004)。從《獨立宣言》與《聯邦憲法》探討美國政治發展的特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台北市。
國立臺中圖書館(2004)。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喜閱東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市。檢索日期:2012/10/20,檢自 http://92-93publib.ntl.gov.tw/libr/improve/pdfdata/result/01_11.pdf
張欣(2005)。抓住課程改革契機 提高信息服務質量。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15(14),23-24。
張水金譯(1997)。為21世紀的美國教育採取行動。文教新潮,2(1),1-3。
張向陽(2003)。小環境影響大環境—試論中小學圖書館的地位與作用。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11,23-24。
張芬芬(2009)。美國都會教育的歷史背景與啟示:從爭平權到救成績。國教新知,56(3),2-18。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曾品方(2010)。學校圖書館支援閱讀教學之探析—以快樂晨讀為例。圖書與資訊學刊,2(2),60-71。
曾雪娥(1997)。臺灣圖書館事業之現況與遭遇的困難-學校圖書館。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8, 63-72。
喬鶴(2011)。從家庭作業看美國高中教育。中國教師,73-75。
詹棟樑(2002)。後現代主義教育思潮。台北市:渤海堂。
楊美華(1989)。大學圖書館之經營理念。臺北:臺灣學生書局,85。
楊美華(1998)。迎接學習社會的來臨。高中圖書館館訊,22,10-13。
楊美華(2003)。由名詞的意涵談圖書館的百變新貌。圖書館學研究,5-7。
楊美華(2008)。以科技創新和人文關懷營造圖書館美的氛圍。臺北市立圖書館館刊, 26(1), 1-11。
楊美華(2009)。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理念與建置。圖書與資訊學刊,1(2),1-17。
楊莉芃(2007)。美國與澳大利亞學校圖書館學會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臺北縣。
楊文順(2005)。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需求之研究-以新竹縣湖口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社教育學系,臺北市。
楊琳(2003)。美國科技發展戰略。瞭望新聞周刊,12。檢索日期:2013/6/10,檢自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92
董貴成(2000)。學區圖書館建設芻議。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4,30。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編(2011)。澳大利亞投資環境簡介。臺北市:經濟部。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編(2011a)。中國大陸投資環境簡介。臺北市:經濟部。
臺北市政府(2002)。臺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第二期計畫(民國九十一年~九
十三年)。檢索日期2012年10月4日檢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1302
鄧運林(1997)。推動社區高等教育實現學習社會理想。北縣成教輔導季刊,9,21-24。
劉貞孜(1994)。小學圖書館學。臺北市:五南。
劉傳鐘(2006)。苗栗縣國中生使用圖書館之研究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吉軒、吳可久、郭麗芳(2009)。 人文社會科學園區數位圖書館與資料中心空間規畫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69,18 -38。
劉慶仁(2000)。美國教育改革研究。臺北市:鼎文。
鄭金洲、瞿葆奎(2002)。中國教育學百年。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賴苑玲(2010)。閱讀環境與資訊素養中小學圖書館營運現況。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賴茂生(2007)。數字時代的圖書館建築。中國圖書館學會建築與設備專業委員會、教育部高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策員會、中國圖書館學會高校分會、同濟大學圖書館主辦,圖書館建築學術研討會,上海市。
鍾瑞國、鄭曜忠(2001)。知識管理在學校圖書館的應用。技術及職業教育, 63,21-27。
鍾偉(2004)。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與日本學校圖書館法。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6,6-8。
謝佩璇(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知識管理空間規畫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謝易臻,2007。美國1980年代後教育改革與中小學教師教學實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南投縣。
總統府(2001)。圖書館法。總統府公報 ,6377,27-29。
魏令芳(2002)。大學資訊素養教育之研究。圖書資訊學學位論文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臺北市。
羅玉青(2011)。完全中學圖書館服務品質評量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韓繼成(2005)。教育市場化與公平及效率的考量及途徑-從學校選擇權談起(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蘇佩芬(2003)。學校圖書館員專業資格認定之研究—臺北縣市高中圖書館員之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臺北縣。
譚娟(2010)。21世紀美國學校課程革的三大繆論及部駁—基于AP課程的發展現狀析評。外國中小學教育,12,6-9。
鐘啟泉、楊明全(2009)。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內蒙古教育,4,31-38。
顧敏(2007)。圖書館向前行--21世紀的思維。臺北市:文華管理圖書館管理資訊,3-4。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1988).Information Power:Guideline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s.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1998). Information Power: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2009).Empowering Learners:Guidelines for School Library Programs.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2009a).Standards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 in Action.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2001). Developing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Physical-environment.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Learners and Learning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Learners-learning.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Provid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Access-to-information.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Resourcing the curriculum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Resourcing-the-curriculum.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What is a teacher librarian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what-is-a-teacher-librarian.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Teachers and Teaching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teachers-teaching.aspx
Baetlett, L. (1992). National Curriculum in Australia:An Intrustment of Corporation on federalism.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0(3), 218-238.
Bailey,R. & Tierney, B.(2002).Information Commons Redux:Concept , Evolution , and Transcendin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 28(5) , 277-286.
Barcan, A. (1993).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Reality since 1949. Kensington: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Press.
Beagle, Donald R.(1999). 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5(2), 82-89.
Beagle, Donald R.(2006).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Handbook. New York: Neal Schuman.
Beatty,S. & White,P.(2005). Information Commons: Models for Literac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Journal of E-Literacy, 2(1), 2-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jelit.org/52/01/JeLit_Paper_16.pdf
Betty, J. Morris, John T.Gillespie and Diana L.Spirt (1992), Administering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3rd.New jersey:R. R. Bowker, 46-50.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2003), Framework for the Future:Libraries,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in the Next Decade.
Hall, M.E.(1915).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high school library, Library Journal,40,627-629.
Herring, James E. (2009) Australia : School Libraries. Glob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p.270-287). Berlin, Boston: Walter de Gruyter – K. G. Saur. Retrieved 4 May. 2013, from http://www.degruyter.com/view/books/9783598441349/9783598441349.270/9783598441349.270.xml
IFAL/UNESCO(1999). School Library Manifesto, Retrieved from http://archive.ifla.org/VII/s11/pubs/manifest.htm
Iwamicki,E.F.1990.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 In J. Millman & Darling – Hammond, L.(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 158-174.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Maureen Nimon.(2004).School libraries in Australia. The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231.
McCain,M.M.& Merrill , M. (2001). Dictionary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specialists .Englewood, Colorado : Libraries Unlimited.

Nickel,M.L.(1998).Steps to service:A Handbook of procedures for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ostano, E.T. & Prostano , J. S.(1999).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5th ed.). Englewood , Colorado : Libraries Unlimited.
Woolls,B.(2009). North America: School Libraries .In Abdullahi. I.(Ed.), Glob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p.532-548). Berlin, Boston: K. G. Saur.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100913007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1300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梅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佳吟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佳吟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13 16:23:07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13 16:23: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13 16:23:0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91300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40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91300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面對資訊社會來臨,科技的整合再次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的習慣和社會結構,21世紀學習已有嶄新的學習面貌,是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課程;今日的學習者是成長於網路世界,不再只是單純從圖書館檢索、尋找資料,他們透過網際網路及各式各樣的學習載體來獲取所需的資訊資源。
在這以知識為本,科技瞬息萬變的時代, 21世紀的學習者要在現今工作和生活環境中獲得成功,就需具備高層次批判思考技巧、溝通合作及解決問題能力,而學校圖書館正是培養學生擁有這些多元素養發展最好的後盾。因此面對學習環境和方法的改變,高中圖書館的經營也應隨著學習革命的展開,調整其角色與功能,以符合21世紀學習者之需。
本論文主要從美國、澳洲、中國與臺灣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之探析,透過比較分析法針對四國高中圖書館之營運要件與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比較,瞭解其經營核心理念與標準之異同,進而建構臺灣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所應具備之要件與內涵。本研究歸納出美國高中圖書館主要是以「21世紀學習者」中心作為其經營發展之方向;澳洲則是以「學生中心」作為高中圖書館發展之主軸;中國高中圖書館主要是作為學校書刊資料訊息中心;臺灣高中圖書館則扮演負責蒐集、整理及保存圖書資訊之角色。
「他山之石,可攻錯」,本研究參考美國、澳洲、中國與臺灣等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之要件,學習他人成功經驗,並融合我國高中教育之國情,最後形成我國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芻議內容共分為願景、高中圖書館使命、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環境、資訊支援課程等5大項、15小項指標建構,作為我國高中圖書館未來經營發展以學習者中心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21世紀學習者;學習者為中心;學習環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Facing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ce again revolutionized human living habits and social structures. In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has a brand new appearance, which is fundamentally based on searching-learning. In the modern era, learners are growing up in an online world, and their information sources are not only simply libraries, but also the Internet and a variety of learning media to get the desired information.
In this knowledge-based era of rapidly changing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s, who want to be successful in today`s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will need to possess high-level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ommunicating co-operation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Moreover, school libraries are the cornerstones for students to have these variable abilities. Therefore, the adjustment of roles and functions from the managements of high school libraries should also be initiated along with the learning revolu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ests of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s.
This thesis was a study in guidelines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China,and Taiwan. This thesis gathered,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operating requirement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from the four nations’ high school librar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re philosophies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management core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21st Century Learner -Cen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high school libraries; "Student-Center" in Australian libraries, “Books and Informational centers” in Chinese libraries, and “Collecting, Sorting, and Informationalpreservation” in Taiwanese libraries.
Just like the proverb "Take advantage of others’ experience and learn from i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search the operating requirements of high school librar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China and Taiwan, and to absorb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others while incorporating our country`s high school educational conditions.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 the future reference of “learner-centere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aiwanese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ies, the suggestions for operating guides in Taiwan’s high school libraries were concluded from this study. The suggestion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ive major issues: vision, mission, learner-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upporting information lessens; in addition to 15 minor items.

Key words: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y; 21st century learner; Learner-Center;Learning environment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21世紀學習者與學習環境 11
第二節 高中教育與高中圖書館發展 18
第三節 高中圖書館的評鑑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 39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2
第四章 美國與澳洲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研究
第一節 21世紀學習者理念 43
第二節 美國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研訂背景與營運要件 47
第三節 澳洲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研訂背景與營運要件 64
第四節 綜合討論 75
第五章 中國與臺灣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研究
第一節 中國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研訂背景與營運要件 77
第二節 臺灣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研訂背景與營運要件 88
第三節 綜合討論 98
第六章 美國、澳洲、中國與臺灣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之比較
第一節 四國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研訂背景與意涵 101
第二節 四國高中圖書館組織與館員角色 105
第三節 四國高中圖書館館藏發展與資訊取用 109
第四節 四國高中圖書館預算與政策 112
第五節 四國高中圖書館學習者為中心與建築設備 114
第六節 四國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與推廣 117
第七節 四國高中圖書館與教師關係 118
第八節 四國高中圖書館管理體制與評鑑 120
第九節 四國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歷史發展與影響因素 122
第十節 綜合討論 12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38
第三節 未來建議 140
參考文獻 141
附錄
附錄一 AASL(2009). Build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Empowering Learner:Guidelines for School Library Programs 151
附錄二 ASLA(2001).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Second edition 167
附錄三 中國教育部(2003)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 174
附錄四 教育部(2003)高級中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177

表目次
表2-1 國內外學者對評鑑之定義 32
表4-1 賦予學習者能力:學校圖書館計畫指南營運要件
與內容說明 48
表4-2 美國學校圖書館標準及營運指南之演進 58
表4-3 未來學習:發展學校資訊服務第二版營運要件
與內容說明 66
表5-1 中國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營運要件與內容說明 79
表5-2 臺灣高級中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營運要件與內容說明 90
表5-3 我國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相關法規制定之歷程 95
表6-1 四國高中圖書館主要營運指南併排表 103
表6-2 四國高中圖書館組織與館員角色併排表 106
表6-3 四國高中圖書館館藏發展與資訊取用併排表 110
表6-4 四國高中圖書館預算與政策併排表 113
表6-5 四國高中圖書館學習者為中心與建築設備併排表 115
表6-6 四國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與推廣併排表 117
表6-7 四國高中圖書館與教師關係併排表 119
表6-8 四國高中圖書館管理體制與評鑑併排表 121
表6-9 四國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歷史發展併排表 124
表6-10 四國高中圖書館營運要件併排表 130
表6-11 臺灣高中圖書館標準指南芻議內容 132


圖目次
圖 3-1 研究架構 37
圖 3-2 研究流程 42
zh_TW
dc.format.extent 921509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1300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21世紀學習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習者為中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習環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21st century learne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earner-Cente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earning environmenten_US
dc.title (題名) 美國、澳洲、中國與臺灣高中圖書館營運指南之比較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Guidelin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China and Taiwan:A Comparative Stud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于新國(2003)。《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評述。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12,4-6。
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編輯委員會暨專案研究小組(編撰)(1990)。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臺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
中國教育部(2003)。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北京:中國教育部。
王振鵠(1984)。圖書館學論叢。臺北市:臺灣學生。
王振鵠(2002)。圖書館法與圖書館事業之發展。中華民國九十年圖書館年鑑。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5-34。
王梅玲(2001)。廿一世紀我國學術圖書館館員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的研究。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8(1),41-58。
王梅玲(2005)。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台北市:文華圖書館理。
王梅玲(2005)。從網際網路談現代圖書館的新意涵。圖書館新定義。臺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15-25。
王梅玲(2011)。中華民國圖書館發展史-中華民國發展史。教育與文化下冊。台北市:聯經,560-594。
王曉衛(1995)。美國初等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教育標準。人民教育,5,44-45。
王東(2007)。澳洲新南威爾斯省高中會考改革論析。外國中小學教育,2,9-12
王麗蕉、鄭雅靜(2006)。大學圖書館評鑑之探討。國家圖書館館刊,1,35-58。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文件151號(2010)。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檢索日期2012年12月15日,檢自http://wenku.baidu.com/view/aafd10ebaeaad1f346933f36.html
毛軍(2005)。以Information Commons的名義: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與實踐。圖書情報工作,49(8),107-109。
毛黎(2012/01/04)。2011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一):科技政策。科技日報。檢索日期:2013/6/10,檢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1/04/c_122533820.htm
毛慶禎(譯)(2008)。學校圖書館宣言(原作者:UNESCO/IFLA)。檢索日期:2011年10月20日,檢自:http://www.slideshare.net/maolins/ss-1927946
石筠弢(2003)。好的課程政策及其製定。課程.教材.教法,1,16-20。
田苗(2012)。中國大陸校本課程常態化遭遇的困境及對策。中等教育,63(1),140-145。
江南發(2001)。創造學習者中心的教學環境以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95-107。
江明修(2011)。從「國民中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檢視臺中縣國中圖書館經營現況及國二學生對圖書館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臺中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2009)。2008臺灣經濟發展歷程與策略。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編撰(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李坤崇(2010)。高中課程99課綱與95暫綱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24。
李曉雯、許雲傑(2010)。沒有教科書-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台北
縣:木馬文化出版。
李國杰(2009)。中國信息科學必須走自主創新跨越發展之路。發明與創新,12,10-11。
李芸(2010)。如何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科技信息,8,144。
余臣(2011)。培育健全自我—論指向培育學生自我的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中國教師,上半月,13-16。
呂睦卿(2011)。臺北市高中圖書館人員之專業資格與任用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數位在職專班,臺北市。
呂春嬌(1999)。從CIPP評鑑模式談圖書館的評鑑。大學圖書館,3(4),15-28。
沈湘(2002)。淺談中等專業學校圖書館評估工作。內蒙古科技與經濟,12,281-289。
何頌英、于靜(2006)。國外Information Commons(IC)模式解讀。情報資料工作,5,107-110。
杜修文(1999)。臺灣地區高中圖書館發展之研究(1949-1999)(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教所,臺北市。
周倩如(2004)。美國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支援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臺北市。
周倩如(2005)。中小學教學支援導航站: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臺北市:文華圖書館管理。
林巧敏(2006)。由2005年OCLC的趨勢調查報告省思數位時代的圖書資訊服務。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2(4),38-56。
林麗娟(1999)。資訊素養與知識建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教育學習編,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市:師大書苑,103-137。
林惠敏、宋雪芳(2010)。國中生使用學校圖書館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士林國中為例。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3),99-111。
林鴻源(2011)。高中職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與圖書館支援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數位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林立樹(2001)。美國通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9。
林思欽(2004)。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解讀。福建教育學院學報,8,127-128。
吳美美(1997)。「從教育的需求看臺灣地區21世紀的圖書館發展」。中國圖書館學會會訊,104,5-8。
吳惠芳(2005)。淺談中學圖書館服務現代化。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1,15-16。
吳明德(2003)。圖書館評鑑。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11,1-8。
芮國金(2002)。十年回眸:我國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議成績喜人。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7-8。
施強(2007)。信息共享空間:意藴、構成與保障。大學圖書館學報,3,53-57。
洪奇昌(2006)。圖書館數位學習共享空間之規畫與實例。圖書館數位學習共享空間規畫與實務專題研習班研習手冊。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洪榮良(2011)。1980 年代後義務教育改革政策的趨勢研究—澳洲、日本與臺灣之比較(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學系,臺北市。
胡令、毛偉(2004)。關於高中階段實行學分制的思考與實踐。中國教育學刊,5,8-11。
胡遠萍(2011)。讓中小學圖書館實現美麗變身。建設管理,1,61-64。
胡國成(1995)。重塑美國現代經濟制度之路-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侯淳凡(2012)。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使用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涂萬進、林美賢、翁繩玉(2011)。中小學圖書館。中華民國一百年圖書館年鑑。臺北市:國家圖書館輔導組,125-144。
徐月梅(2003)。中小學圖書館館舍與館藏規畫。臺北市:中山區濱江國小籌備處。
高級中學圖書館工作手冊(1999)。臺灣省政府教育聽。
郭添財(2012)。我國當代教育政策之歷史性分析。教育學術彙刊,4(1),29-50。
教育部(1964)。中學設備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高級中學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a)。高級中學設備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高級中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教育部公報,339,22-24。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高級中學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a)。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臺北市:教育部。
陳格理(2009)。談學習資源中心。黃湫淑、何祖鳳(主持人),圖書館空間改造。98學年度全國大專院校圖書館館長聯席會。檢自 http://lib.tku.edu.tw/libintro/pub/990513-6-4.pdf
陳俊宇(2009)。臺北縣市高中圖書館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現況與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冠穎(2007)。台北市高中圖書館支援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美博(1990)。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國教天地,138,40-44。
莊玉玲、秦夢群(2011)。十二年國民教育基本政策。臺灣教育,1-9。
許芳梅(2005)。建構台北市高中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在職專班,臺北市。
黃正雄(2001)。中國大陸地方政府體制與組織發展之分析。政策研究學報,1,27-50。
黃國正(2010)。臺灣各級學校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之概況。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 6(4)。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宏文(1973)。美國學校圖書館之近況。社教系刋,1,62-67。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學習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原作者:佐藤學)。臺北市:天下文化。
黃延齡(2004)。從《獨立宣言》與《聯邦憲法》探討美國政治發展的特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台北市。
國立臺中圖書館(2004)。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喜閱東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市。檢索日期:2012/10/20,檢自 http://92-93publib.ntl.gov.tw/libr/improve/pdfdata/result/01_11.pdf
張欣(2005)。抓住課程改革契機 提高信息服務質量。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15(14),23-24。
張水金譯(1997)。為21世紀的美國教育採取行動。文教新潮,2(1),1-3。
張向陽(2003)。小環境影響大環境—試論中小學圖書館的地位與作用。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11,23-24。
張芬芬(2009)。美國都會教育的歷史背景與啟示:從爭平權到救成績。國教新知,56(3),2-18。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曾品方(2010)。學校圖書館支援閱讀教學之探析—以快樂晨讀為例。圖書與資訊學刊,2(2),60-71。
曾雪娥(1997)。臺灣圖書館事業之現況與遭遇的困難-學校圖書館。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8, 63-72。
喬鶴(2011)。從家庭作業看美國高中教育。中國教師,73-75。
詹棟樑(2002)。後現代主義教育思潮。台北市:渤海堂。
楊美華(1989)。大學圖書館之經營理念。臺北:臺灣學生書局,85。
楊美華(1998)。迎接學習社會的來臨。高中圖書館館訊,22,10-13。
楊美華(2003)。由名詞的意涵談圖書館的百變新貌。圖書館學研究,5-7。
楊美華(2008)。以科技創新和人文關懷營造圖書館美的氛圍。臺北市立圖書館館刊, 26(1), 1-11。
楊美華(2009)。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理念與建置。圖書與資訊學刊,1(2),1-17。
楊莉芃(2007)。美國與澳大利亞學校圖書館學會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臺北縣。
楊文順(2005)。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需求之研究-以新竹縣湖口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社教育學系,臺北市。
楊琳(2003)。美國科技發展戰略。瞭望新聞周刊,12。檢索日期:2013/6/10,檢自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92
董貴成(2000)。學區圖書館建設芻議。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4,30。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編(2011)。澳大利亞投資環境簡介。臺北市:經濟部。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編(2011a)。中國大陸投資環境簡介。臺北市:經濟部。
臺北市政府(2002)。臺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第二期計畫(民國九十一年~九
十三年)。檢索日期2012年10月4日檢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1302
鄧運林(1997)。推動社區高等教育實現學習社會理想。北縣成教輔導季刊,9,21-24。
劉貞孜(1994)。小學圖書館學。臺北市:五南。
劉傳鐘(2006)。苗栗縣國中生使用圖書館之研究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吉軒、吳可久、郭麗芳(2009)。 人文社會科學園區數位圖書館與資料中心空間規畫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69,18 -38。
劉慶仁(2000)。美國教育改革研究。臺北市:鼎文。
鄭金洲、瞿葆奎(2002)。中國教育學百年。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賴苑玲(2010)。閱讀環境與資訊素養中小學圖書館營運現況。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賴茂生(2007)。數字時代的圖書館建築。中國圖書館學會建築與設備專業委員會、教育部高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策員會、中國圖書館學會高校分會、同濟大學圖書館主辦,圖書館建築學術研討會,上海市。
鍾瑞國、鄭曜忠(2001)。知識管理在學校圖書館的應用。技術及職業教育, 63,21-27。
鍾偉(2004)。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與日本學校圖書館法。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6,6-8。
謝佩璇(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知識管理空間規畫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謝易臻,2007。美國1980年代後教育改革與中小學教師教學實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南投縣。
總統府(2001)。圖書館法。總統府公報 ,6377,27-29。
魏令芳(2002)。大學資訊素養教育之研究。圖書資訊學學位論文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臺北市。
羅玉青(2011)。完全中學圖書館服務品質評量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韓繼成(2005)。教育市場化與公平及效率的考量及途徑-從學校選擇權談起(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蘇佩芬(2003)。學校圖書館員專業資格認定之研究—臺北縣市高中圖書館員之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臺北縣。
譚娟(2010)。21世紀美國學校課程革的三大繆論及部駁—基于AP課程的發展現狀析評。外國中小學教育,12,6-9。
鐘啟泉、楊明全(2009)。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內蒙古教育,4,31-38。
顧敏(2007)。圖書館向前行--21世紀的思維。臺北市:文華管理圖書館管理資訊,3-4。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1988).Information Power:Guideline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s.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1998). Information Power: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2009).Empowering Learners:Guidelines for School Library Programs.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2009a).Standards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 in Action.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2001). Developing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Physical-environment.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Learners and Learning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Learners-learning.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Provid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Access-to-information.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Resourcing the curriculum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Resourcing-the-curriculum.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What is a teacher librarian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what-is-a-teacher-librarian.aspx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1). Teachers and Teaching .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schools, Second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advocacy/teachers-teaching.aspx
Baetlett, L. (1992). National Curriculum in Australia:An Intrustment of Corporation on federalism.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0(3), 218-238.
Bailey,R. & Tierney, B.(2002).Information Commons Redux:Concept , Evolution , and Transcendin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 28(5) , 277-286.
Barcan, A. (1993).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Reality since 1949. Kensington: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Press.
Beagle, Donald R.(1999). 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5(2), 82-89.
Beagle, Donald R.(2006).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Handbook. New York: Neal Schuman.
Beatty,S. & White,P.(2005). Information Commons: Models for Literac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Journal of E-Literacy, 2(1), 2-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jelit.org/52/01/JeLit_Paper_16.pdf
Betty, J. Morris, John T.Gillespie and Diana L.Spirt (1992), Administering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3rd.New jersey:R. R. Bowker, 46-50.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2003), Framework for the Future:Libraries,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in the Next Decade.
Hall, M.E.(1915).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high school library, Library Journal,40,627-629.
Herring, James E. (2009) Australia : School Libraries. Glob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p.270-287). Berlin, Boston: Walter de Gruyter – K. G. Saur. Retrieved 4 May. 2013, from http://www.degruyter.com/view/books/9783598441349/9783598441349.270/9783598441349.270.xml
IFAL/UNESCO(1999). School Library Manifesto, Retrieved from http://archive.ifla.org/VII/s11/pubs/manifest.htm
Iwamicki,E.F.1990.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 In J. Millman & Darling – Hammond, L.(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 158-174.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Maureen Nimon.(2004).School libraries in Australia. The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231.
McCain,M.M.& Merrill , M. (2001). Dictionary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specialists .Englewood, Colorado : Libraries Unlimited.

Nickel,M.L.(1998).Steps to service:A Handbook of procedures for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ostano, E.T. & Prostano , J. S.(1999).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5th ed.). Englewood , Colorado : Libraries Unlimited.
Woolls,B.(2009). North America: School Libraries .In Abdullahi. I.(Ed.), Glob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p.532-548). Berlin, Boston: K. G. Saur.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