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外籍生中文姓名之分析研究──以國立政治大學之外籍生為研究對象
Foreign Students` Chinese Names-An Example of Foreign Students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作者 鄒宜軒
貢獻者 宋韻珊
鄒宜軒
關鍵詞 外籍學生
華語教師
中文姓名
命名原則
文化認同
International student
Chinese teacher
Chinese name
Naming principle
Cultural identity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Sep-2013 16:43:44 (UTC+8)
摘要 由於全球「華語熱」的風潮,「華語」逐漸躍升為世界前三大強勢語言,因此近年來許多外籍生多選擇至中國大陸或臺灣進行短期或長期的專業中文培訓。然而,外籍生在正式接觸漢字及中華文化之前,首先必須面臨的課題便是中文名字的命名。由於「姓名」承載了各國語言中特定的文化內涵與社會風尚,因此不同國籍的外籍生在面臨中文姓名的命名時,必定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
本研究屬於質性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及訪談調查法,樣本資料的蒐集與訪談對象的來源是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的外籍生。本文主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有三:第一,分析外籍生的中文姓名在形、音、義的語言結構與文化特徵;第二,了解外籍生對中文姓名的偏好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程度;第三,釐清華語教師為外籍生命名的過程、所依據之原則以及與學生溝通協調的情形。另外,本文也將一併探討中英姓名文化的歷史源流,並比較其背後所隱含的民族心理與社會價值觀,以作為研究核心問題的基礎架構。
研究結果顯示:外籍生的中文姓名在語言結構上的特徵為筆畫偏少、從原名音譯為主、多選用具有正面意義的用字;在文化特徵上,其中文姓名具有明顯的性別特徵,且選字的自由度較高。此外,外籍生對於中文姓名的字形及字義較為重視,且多偏好漢化程度較高的中文名字。在華語教師的命名原則方面,則是以符合華人命名習慣、中文名字能配合學生母語姓名的發音、讀音和諧、易寫好記為主。
探究外籍生中文命名的課題,對於華語課堂教學本身及中華文化的弘揚都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不僅能強化外籍生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更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於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也有莫大的裨益。
Chinese has gradually emerged as the world`s top three significant languages because of the hot trend of Chinese learning around the world. Therefore, man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ve been visiting Taiwan or China, where provides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train their Chinese abilities.
Hence, naming becomes the first issue which th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y confront before they formally explor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ultures. Chinese name is a complicated language symbol which represents one’s uniqueness and contains specific culture connotations and customs, s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may possibly lead “culture shock” to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uring the naming process.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conducted by content research method(N=1666)and interview survey method(N=18), the data sources was mainly gather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NCCU. The main issues of this research are listed as follows: 1.To analyz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and culture conno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racters,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s of the students’ Chinese names. 2.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personal preferences and the intensity for their cultural inclination. 3. To realize the proces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naming issues which the Chinese teachers adopt as well as the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 study will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and compare the ethnic psychology and social norms behind these different cultures to establish a basic structure for the main issues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aspects,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efer the Chinese nam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simple strokes, transliterated from the original names and including positive meanings. Furthermore, on the cultural aspects, it showed obvious gender characteristics and greater extensive selectivity of characters of the Chinese names. In addition,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characters and the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names and showed more preferences to the names which are corresponded with the naming conven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As for the Chinese teachers, their main naming strategies are: Sticking to the Chinese naming convention, transliterating from the original names, easy pronouncing, writing and memorizing.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is research represents essential values for upgrading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 for the Chinese teachers and enhances the cultural inclin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last but not least, it is also helpful for the students to promote their abil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proper Chinese names.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二十一世紀研究會主編 2002 《人名的世界地圖》,台北:時報出版社。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整理研究室 1986 《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統計》,語文出版社。
3.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 2008 《布萊森之英語簡史》(曹嘉秀,譯),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90年)
4.吉常宏 1997 《中國人的名字別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5.汪澤樹 1993 《姓氏、名號、別稱─中國人物命名習俗》,四川人民出版社。
6.林生傳 2003 《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出版社。
7.竺家寧 1999 《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8.金良年 1989 《姓名與社會生活》,台北:文津出版社。
9.徐建順、辛憲 1999 《命名─中國姓名文化的奧妙》,北京:中國書店。
10.納日碧力戈 2000 《姓名》,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1.張聯芳 1987 《外國人的姓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2.淮魯 1996 《英語姓名的命名與知識》,笛藤出版社。
13.雁俠 1996 《中國早期姓氏制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14.新華社譯名室編 1993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
15.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16.謝國平 1985 《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17.籍秀琴 1998 《中國姓氏源流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1.于靜敏、張麗梅 2011 〈試論英漢姓名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方法〉,《作家》6:頁205-206。
2.王君 2004 〈中英姓氏差異與社會文化〉,《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
3.王秉欽 1994 〈論中西人名文化比較與翻譯〉,《大連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與外語教學)》5:頁31-35。
4.代小兵 2006 〈英語民族的姓名習俗與文化傳統〉,《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頁55-57。
5.田艷萍 2003 〈從中英日姓名看文化差異〉,《青海民族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頁114-116。
6.白朝霞 2006 〈姓名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雲南師範大學學報》4:頁61-64。
7.曲英杰 2011 〈漢英姓名相似性的文化透視〉,《海外英語》,頁286-288。
8.何穎 2004 〈析對外漢語詞彙教學原則之文化闡釋的原則〉,《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6:頁125-127。
9.吳欣欣 2010 〈中英姓名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頁75-77。
10.吳琳 2002 〈漢英姓氏對比分析〉,《語言研究》,頁190-193。
11.呂俊梅 2012 〈日本人姓氏趣談〉,《日語知識》7:頁44-46。
12.宋銳喬、倪少玉 1997 〈中國姓氏形成概述和湖南姓氏簡介及其特點〉,《湖南教育學院學報》 6:頁17-22。
13.李世榮 2002 〈英語姓名的文化闡釋〉,《延安教育學院學報》3:頁34-37。
14.李旭奎、張媛、李中華 2006 〈英語中的動物姓氏初探〉,《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頁75-77。
15.李忠華 2001 〈英漢姓氏初探〉,《解放軍外國學院學報》5:頁38-40。
16.李廣均 2002 〈男人的名字和女人的名字-以「國家考試金榜題名錄」中民國六十五年至七十四年考試及格人員為例〉13:頁220-258,《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新刊一號(原《婦女與兩性學刊》)13:頁219-260。
17.李廣均 2006 〈志明和春嬌:為何兩「性」的名字總是有「別」?〉《台灣社會學》12:頁1-67。
18.肖先明 2011 〈漢英姓氏文化內涵與歷史淵源的相似性比較〉,《思考與言說》7:頁180-181。
19.周延 2003 〈人名文化與歐美人名的漢譯〉,《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頁43-45。
20.周遠成、夏群芳 2005 〈漢族姓氏演變源流述略〉,《湖南城市學院學報》1:頁76-77。
21.孟兆芬 2003〈中英人名跨文化對比研究〉,《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3:頁51-52。
22.邱詩瑜 2007 〈中國五千年來的姓名文化〉,《生命學報》2:頁167-197。
23.洪文翰 1996 〈英漢語姓氏文化比較研究〉,《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2:頁118-120。
頁44-46。
24.孫瑜真 2011 〈日本人的姓名〉,《經營管理者》11:頁365-366。
25.高宇 2007 〈日本人姓名演變史〉,《世界博覽》6:頁54-57。
26.張立光、周顏紅 2008 〈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頁225-227。
27.張明娟 2004 〈漢英命名方式的國俗差異〉,《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頁20-22。
28.張從益 1999 〈從God→Nature→Man→I分析英語民族姓名的文化內蘊〉,《外語與外語教學》7:頁20-22。
29.張會勤 2000 〈漢英姓名相同相似對比及構成特徵研究〉,《新鄉師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頁77-80。
30.張殿恩 2007 〈漢英姓名文化探究〉,《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頁68-71。
31.張寧 2004 〈從中英人名看文化差異〉,《安陽師範學院學報》1:頁
32.張榮健 2002 〈英語名字和命名方式的理據:性別、種族和文化分析〉,《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頁17-23。
33.梁成功 2003 〈從人名看東西方文化異同〉,《安順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4:頁29-31。
34.莊慶靈 2002 〈英漢姓氏文化對比〉,《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頁126-129。
35.許紅花 2002 〈英、漢姓名的社會心理差異〉,《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頁90-93。
36.陳燕文 2011 〈漢英姓名與中西方文化〉,《河北理工大學學報》4:頁52-55
37.彭毅 2011 〈中英姓氏文化對比〉,《文化論壇》,頁165-166。
38.曾奇 2005 〈中英姓名的文化差異〉,《湖北民族學院學報》3:頁122-125。
39.馮瑞貞 2008 〈再談歐美人名翻譯的規範問題〉,《鎮江高專學報》3:頁28-30。
40.黃碧蓉 2004 〈中英姓名的文化底蘊及其翻譯〉,《安徽工業大學學報》4:頁80-82。
41.黃維合 2001 〈英語姓名與文化〉,《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1:頁60-64。
42.楊小惠 2012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中英姓名文化差異研究〉,《常州大學學報》4:頁101-104。
43.楊宏 2005 〈漢英姓名中的文化因素〉,《中州大學學報》3:頁63-65。
44.楊衛東、戴衛平 2008 〈中國人姓名文化特色〉,《作家》16:頁187-188。
45.劉青 2009 〈姓氏中的文化現象解讀〉,《福建論壇》6:頁71-72。
46.劉偉軍 2010 〈從語言學角度淺析日本人姓名特徵〉,《外語論壇》11:頁626。
47.劉德昊 2007 〈外國人取中文名現象的語言文化研究〉,《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頁66-68。
48.暴希明 2008 〈從甲骨文“姓”、“氏”二字看中華姓氏的由來〉,《江西社會科學》11:頁245-249。
49.蔡新芝、饒小明 2003 〈英漢語人名的差異及文化內涵〉,《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頁17-19。
50.饒小飛 2003 〈漢英人名姓氏的文化心態、來源與習俗探微〉,《涪陵師範學院學報》4:頁58-61。
三、會議論文
1.黃榮生 2008 〈漢英姓氏文化差異探析〉,《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頁1-4。
2.齊向陽 1996 〈俄漢姓氏的文化比較〉,《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頁150-155。
四、學位論文
1.任瑞 2004 《跨文化交際下的中英姓氏比較研究》,蘇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論文,頁1-57。
2.朱媞媞 2003 《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文化因素導入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66。
3.朱慧勤 2008 《試論對外漢語的文化因素教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頁1-49。
4.吳芳 2002 《姓名的跨文化研究》,廣西大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頁1-45。
5.李娜 2007 《漢人取名的語言學研究》,山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頁1-43。
6.沈貞玉 2010 《中韓人名比較研究》,曲阜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頁1-33。
7.周穎 2003 《論中英人名翻譯》,四川大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頁1-81。
8.常雁 2007 《漢英姓氏的歷史文化差異》,山東大學世界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55。
9.張珍珍 2011 《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衝突問題研究》,華中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37。
10.張紅梅 2006 《英漢姓名傳統命名方式對比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56。
11.劉亞 2010 《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融入研究─以孟加拉課堂實踐為例》,雲南大學高等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70。
12.劉珊 2007 《中英人名跨文化對比研究》,合肥工業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4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98161014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6101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宋韻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鄒宜軒zh_TW
dc.creator (作者) 鄒宜軒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13 16:43:44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13 16:43:4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13 16:43:4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16101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42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16101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由於全球「華語熱」的風潮,「華語」逐漸躍升為世界前三大強勢語言,因此近年來許多外籍生多選擇至中國大陸或臺灣進行短期或長期的專業中文培訓。然而,外籍生在正式接觸漢字及中華文化之前,首先必須面臨的課題便是中文名字的命名。由於「姓名」承載了各國語言中特定的文化內涵與社會風尚,因此不同國籍的外籍生在面臨中文姓名的命名時,必定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
本研究屬於質性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及訪談調查法,樣本資料的蒐集與訪談對象的來源是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的外籍生。本文主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有三:第一,分析外籍生的中文姓名在形、音、義的語言結構與文化特徵;第二,了解外籍生對中文姓名的偏好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程度;第三,釐清華語教師為外籍生命名的過程、所依據之原則以及與學生溝通協調的情形。另外,本文也將一併探討中英姓名文化的歷史源流,並比較其背後所隱含的民族心理與社會價值觀,以作為研究核心問題的基礎架構。
研究結果顯示:外籍生的中文姓名在語言結構上的特徵為筆畫偏少、從原名音譯為主、多選用具有正面意義的用字;在文化特徵上,其中文姓名具有明顯的性別特徵,且選字的自由度較高。此外,外籍生對於中文姓名的字形及字義較為重視,且多偏好漢化程度較高的中文名字。在華語教師的命名原則方面,則是以符合華人命名習慣、中文名字能配合學生母語姓名的發音、讀音和諧、易寫好記為主。
探究外籍生中文命名的課題,對於華語課堂教學本身及中華文化的弘揚都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不僅能強化外籍生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更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於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也有莫大的裨益。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Chinese has gradually emerged as the world`s top three significant languages because of the hot trend of Chinese learning around the world. Therefore, man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ve been visiting Taiwan or China, where provides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train their Chinese abilities.
Hence, naming becomes the first issue which th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y confront before they formally explor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ultures. Chinese name is a complicated language symbol which represents one’s uniqueness and contains specific culture connotations and customs, s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may possibly lead “culture shock” to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uring the naming process.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conducted by content research method(N=1666)and interview survey method(N=18), the data sources was mainly gather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NCCU. The main issues of this research are listed as follows: 1.To analyz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and culture conno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racters,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s of the students’ Chinese names. 2.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personal preferences and the intensity for their cultural inclination. 3. To realize the proces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naming issues which the Chinese teachers adopt as well as the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 study will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and compare the ethnic psychology and social norms behind these different cultures to establish a basic structure for the main issues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aspects,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efer the Chinese nam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simple strokes, transliterated from the original names and including positive meanings. Furthermore, on the cultural aspects, it showed obvious gender characteristics and greater extensive selectivity of characters of the Chinese names. In addition,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characters and the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names and showed more preferences to the names which are corresponded with the naming conven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As for the Chinese teachers, their main naming strategies are: Sticking to the Chinese naming convention, transliterating from the original names, easy pronouncing, writing and memorizing.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is research represents essential values for upgrading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 for the Chinese teachers and enhances the cultural inclin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last but not least, it is also helpful for the students to promote their abil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proper Chinese name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二節 研究步驟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五節 前賢研究成果概述 6
第二章 中英姓氏的歷史源流與發展 14
第一節 中國姓氏的歷史源流與發展 14
一、中國姓氏的產生 14
二、中國姓氏的來源與分類 15
三、中國姓氏的演變與發展 18
第二節 英語姓氏的歷史源流與發展 19
一、英語姓氏的產生 19
二、英語姓氏的來源與分類 21
三、英語姓氏的演變與發展 23
第三節 中英姓氏的文化內涵比較 24
一、重姓輕名與重名輕姓 24
二、宗族色彩與宗教色彩 24
三、家庭本位與個人本位 25
第三章 中英命名原則與價值取向對比 26
第一節 中國名字的起源 26
第二節 中國傳統命名原則 26
一、五行命名 27
二、世序命名 27
三、時地命名 27
四、記事命名 27
五、壓勝命名 27
六、形態命名 28
七、假借命名 28
八、矚望命名 28
九、典故命名 28
第三節 英語民族的名字起源 29
第四節 英語民族的命名原則 29
一、以宗教命名 30
二、以植物花草命名 30
三、以地理環境命名 30
四、以時間、季節命名 30
五、以金屬器物命名 30
六、以歷史名人命名 30
七、以親族名命名 31
八、以神話傳說人物命名 31
九、以家族期待命名 31
第五節 中英命名原則的民族心理與價值觀對比 31
一、儒家思想與神學思想 31
二、世代特色與約定俗成 32
三、傳統禮俗與開放自主 33
第四章 外籍生的中文姓名分析 34
第一節 外籍生中文姓名的結構與命名方式 34
一、以原姓氏為中文姓氏,以原名為中文名 34
二、以原名為中文姓、名 34
三、以原名姓氏為中文姓、名 34
四、以原姓氏為中文姓氏,名自取 34
五、以原名為中文名,姓自取 35
六、中文姓名皆自取 35
第二節 外籍生中文姓氏的常用字統計分析 35
一、統計結果 36
二、研究分析 36
第三節 外籍生中文首名與次名的用字統計分析 39
一、統計結果 40
二、研究分析 41
第五章 外籍生對中文姓名的文化認同 50
第一節 外籍生中文姓名的命名過程與由來 50
一、外籍生參與命名過程的狀況 50
二、外籍生中文姓名的命名方式 50
第二節 外籍生對於命名方式的偏好 53
一、較重視中文名字的字形 53
二、較重視中文名字的字音 54
三、較重視中文名字的字義 54
第三節 外籍生對於漢化及音譯命名的接受程度 54
一、較偏好漢化的命名方式 55
二、無特別偏好或較少使用中文姓名 55
第四節 外籍生對於自身中文姓名的認同程度 56
一、認同程度較高 56
二、認同程度較低 57
第五節 韓國人的姓名 58
一、朝鮮民族的姓氏起源 58
二、朝鮮民族的姓名組成及命名方式 58
三、韓籍學生的漢字姓名 59
第六節 日本人的姓名 61
一、日本民族的姓氏起源與意涵 61
二、日本民族的姓名組成及意涵 63
三、日籍學生的漢字姓名 65
第六章 華語教師為外籍生命名的原則 68
第一節 華語教師取名的主要依據與原則 68
一、根據學生母語姓名的發音找出相對應的漢字 68
二、依照學生的意願取名 70
三、教師認為取得好的名字所應具備的條件 71
四、教師認為取得不好的名字所具備的特性 72
第二節 華語教師與外籍生討論中文姓名的過程 73
一、教師與外籍生討論命名結果的過程 74
二、華語老師面對文化意識衝突的處理方式 75
第七章 結論 78
第一節 探究外籍生中文命名的價值與意義 78
一、強化外籍生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78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78
三、提高外籍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79
四、弘揚中華文化的深層底蘊 79
第二節 未來待開展的方向與議題 79
參考書目 81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附錄五
zh_TW
dc.format.extent 13766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6101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外籍學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華語教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文姓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命名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認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rnational stud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inese teache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inese nam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aming principl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ultural identityen_US
dc.title (題名) 外籍生中文姓名之分析研究──以國立政治大學之外籍生為研究對象zh_TW
dc.title (題名) Foreign Students` Chinese Names-An Example of Foreign Students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二十一世紀研究會主編 2002 《人名的世界地圖》,台北:時報出版社。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整理研究室 1986 《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統計》,語文出版社。
3.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 2008 《布萊森之英語簡史》(曹嘉秀,譯),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90年)
4.吉常宏 1997 《中國人的名字別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5.汪澤樹 1993 《姓氏、名號、別稱─中國人物命名習俗》,四川人民出版社。
6.林生傳 2003 《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出版社。
7.竺家寧 1999 《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8.金良年 1989 《姓名與社會生活》,台北:文津出版社。
9.徐建順、辛憲 1999 《命名─中國姓名文化的奧妙》,北京:中國書店。
10.納日碧力戈 2000 《姓名》,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1.張聯芳 1987 《外國人的姓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2.淮魯 1996 《英語姓名的命名與知識》,笛藤出版社。
13.雁俠 1996 《中國早期姓氏制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14.新華社譯名室編 1993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
15.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16.謝國平 1985 《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17.籍秀琴 1998 《中國姓氏源流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1.于靜敏、張麗梅 2011 〈試論英漢姓名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方法〉,《作家》6:頁205-206。
2.王君 2004 〈中英姓氏差異與社會文化〉,《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
3.王秉欽 1994 〈論中西人名文化比較與翻譯〉,《大連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與外語教學)》5:頁31-35。
4.代小兵 2006 〈英語民族的姓名習俗與文化傳統〉,《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頁55-57。
5.田艷萍 2003 〈從中英日姓名看文化差異〉,《青海民族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頁114-116。
6.白朝霞 2006 〈姓名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雲南師範大學學報》4:頁61-64。
7.曲英杰 2011 〈漢英姓名相似性的文化透視〉,《海外英語》,頁286-288。
8.何穎 2004 〈析對外漢語詞彙教學原則之文化闡釋的原則〉,《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6:頁125-127。
9.吳欣欣 2010 〈中英姓名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頁75-77。
10.吳琳 2002 〈漢英姓氏對比分析〉,《語言研究》,頁190-193。
11.呂俊梅 2012 〈日本人姓氏趣談〉,《日語知識》7:頁44-46。
12.宋銳喬、倪少玉 1997 〈中國姓氏形成概述和湖南姓氏簡介及其特點〉,《湖南教育學院學報》 6:頁17-22。
13.李世榮 2002 〈英語姓名的文化闡釋〉,《延安教育學院學報》3:頁34-37。
14.李旭奎、張媛、李中華 2006 〈英語中的動物姓氏初探〉,《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頁75-77。
15.李忠華 2001 〈英漢姓氏初探〉,《解放軍外國學院學報》5:頁38-40。
16.李廣均 2002 〈男人的名字和女人的名字-以「國家考試金榜題名錄」中民國六十五年至七十四年考試及格人員為例〉13:頁220-258,《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新刊一號(原《婦女與兩性學刊》)13:頁219-260。
17.李廣均 2006 〈志明和春嬌:為何兩「性」的名字總是有「別」?〉《台灣社會學》12:頁1-67。
18.肖先明 2011 〈漢英姓氏文化內涵與歷史淵源的相似性比較〉,《思考與言說》7:頁180-181。
19.周延 2003 〈人名文化與歐美人名的漢譯〉,《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頁43-45。
20.周遠成、夏群芳 2005 〈漢族姓氏演變源流述略〉,《湖南城市學院學報》1:頁76-77。
21.孟兆芬 2003〈中英人名跨文化對比研究〉,《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3:頁51-52。
22.邱詩瑜 2007 〈中國五千年來的姓名文化〉,《生命學報》2:頁167-197。
23.洪文翰 1996 〈英漢語姓氏文化比較研究〉,《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2:頁118-120。
頁44-46。
24.孫瑜真 2011 〈日本人的姓名〉,《經營管理者》11:頁365-366。
25.高宇 2007 〈日本人姓名演變史〉,《世界博覽》6:頁54-57。
26.張立光、周顏紅 2008 〈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頁225-227。
27.張明娟 2004 〈漢英命名方式的國俗差異〉,《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頁20-22。
28.張從益 1999 〈從God→Nature→Man→I分析英語民族姓名的文化內蘊〉,《外語與外語教學》7:頁20-22。
29.張會勤 2000 〈漢英姓名相同相似對比及構成特徵研究〉,《新鄉師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頁77-80。
30.張殿恩 2007 〈漢英姓名文化探究〉,《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頁68-71。
31.張寧 2004 〈從中英人名看文化差異〉,《安陽師範學院學報》1:頁
32.張榮健 2002 〈英語名字和命名方式的理據:性別、種族和文化分析〉,《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頁17-23。
33.梁成功 2003 〈從人名看東西方文化異同〉,《安順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4:頁29-31。
34.莊慶靈 2002 〈英漢姓氏文化對比〉,《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頁126-129。
35.許紅花 2002 〈英、漢姓名的社會心理差異〉,《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頁90-93。
36.陳燕文 2011 〈漢英姓名與中西方文化〉,《河北理工大學學報》4:頁52-55
37.彭毅 2011 〈中英姓氏文化對比〉,《文化論壇》,頁165-166。
38.曾奇 2005 〈中英姓名的文化差異〉,《湖北民族學院學報》3:頁122-125。
39.馮瑞貞 2008 〈再談歐美人名翻譯的規範問題〉,《鎮江高專學報》3:頁28-30。
40.黃碧蓉 2004 〈中英姓名的文化底蘊及其翻譯〉,《安徽工業大學學報》4:頁80-82。
41.黃維合 2001 〈英語姓名與文化〉,《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1:頁60-64。
42.楊小惠 2012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中英姓名文化差異研究〉,《常州大學學報》4:頁101-104。
43.楊宏 2005 〈漢英姓名中的文化因素〉,《中州大學學報》3:頁63-65。
44.楊衛東、戴衛平 2008 〈中國人姓名文化特色〉,《作家》16:頁187-188。
45.劉青 2009 〈姓氏中的文化現象解讀〉,《福建論壇》6:頁71-72。
46.劉偉軍 2010 〈從語言學角度淺析日本人姓名特徵〉,《外語論壇》11:頁626。
47.劉德昊 2007 〈外國人取中文名現象的語言文化研究〉,《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頁66-68。
48.暴希明 2008 〈從甲骨文“姓”、“氏”二字看中華姓氏的由來〉,《江西社會科學》11:頁245-249。
49.蔡新芝、饒小明 2003 〈英漢語人名的差異及文化內涵〉,《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頁17-19。
50.饒小飛 2003 〈漢英人名姓氏的文化心態、來源與習俗探微〉,《涪陵師範學院學報》4:頁58-61。
三、會議論文
1.黃榮生 2008 〈漢英姓氏文化差異探析〉,《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頁1-4。
2.齊向陽 1996 〈俄漢姓氏的文化比較〉,《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頁150-155。
四、學位論文
1.任瑞 2004 《跨文化交際下的中英姓氏比較研究》,蘇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論文,頁1-57。
2.朱媞媞 2003 《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文化因素導入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66。
3.朱慧勤 2008 《試論對外漢語的文化因素教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頁1-49。
4.吳芳 2002 《姓名的跨文化研究》,廣西大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頁1-45。
5.李娜 2007 《漢人取名的語言學研究》,山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頁1-43。
6.沈貞玉 2010 《中韓人名比較研究》,曲阜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頁1-33。
7.周穎 2003 《論中英人名翻譯》,四川大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頁1-81。
8.常雁 2007 《漢英姓氏的歷史文化差異》,山東大學世界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55。
9.張珍珍 2011 《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衝突問題研究》,華中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37。
10.張紅梅 2006 《英漢姓名傳統命名方式對比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56。
11.劉亞 2010 《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融入研究─以孟加拉課堂實踐為例》,雲南大學高等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70。
12.劉珊 2007 《中英人名跨文化對比研究》,合肥工業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4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