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國家文官學院職掌變遷(1993-2010) 之研究:政策倡議聯盟觀點的應用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Civil Service(1993-2010) :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作者 林宗賢 貢獻者 施能傑
林宗賢關鍵詞 政策變遷
政策倡議聯盟
考試院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國家文官學院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Sep-2013 17:02:37 (UTC+8) 摘要 基於政府行政事務需由常任文官來規劃、運作,故公務人員素質之高低攸關著政府行政效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強弱,如何透過良善的培訓規劃來提升其處理公共事務的各項能力,對於現今社會問題、人民需求繁雜的環境來說,可說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考試院為辦理公務人員訓練,分別設置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國家文官學院作為訓練規劃、執行之機關,惟因我國憲法並未明訂公務人員訓練權的歸屬,致使行政、考試兩院分別辦理公務人員訓練,如何進行職掌分工避免訓練資源的重疊、浪費,並依此進行訓練職掌的變遷,正為本研究核心之所在。 而訓練職掌變遷又可謂為訓練政策之變遷,在過去諸多政策變遷理論中,政策倡議聯盟將焦點置於兩聯盟於核心信念上進行溝通協調,進而形成政策變遷的過程,與此個案中考試、行政兩院之分工不謀而合,故本研究將以此理論作為基礎,試圖解釋國家文官學院現今職掌形成之過程。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方凱宏、梁綰琪(2009)。政策為何變遷?以桃園縣開徵地方稅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六卷,第三期,125-167。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2010)。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組織法及國家文官學院組織法專輯。臺北市,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2003)。四週年特刊。臺北市,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1998)。國家文官訓練機關建制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編),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二)(173-296頁)。臺北市,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邱志淳(2009)。規劃設置國家文官學院之研究。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未出版。邱志淳、楊俊煌(2009)。全球化與文官制度-高階文官培訓與政府競爭力提升。整理自98年度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規劃設置國家文官學院之研究」,計畫主持人為邱志淳,1-23。邱志淳、黃榮護(2009)。公務訓練機關之定位與功能-規劃設置國家文官學院。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50-64。呂育誠(2002a)。公共組織變革的另類思維: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啓示。公共行政學報,第17期,137-172。呂育誠(2002b)。台灣地方政府組織革新的變與不變: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中國行政,第72期,83-108。呂育誠(2009)。公務人員訓練概念定位與落實之研究。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14-26。李嵩賢(2010)。國家文官學院組織法修正評議。人事行政,第170期,43-50。林佳瑩、徐富珍(譯)(2004)。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Babbie, E.原著)。臺北市,雙葉書廊出版。胡婉玲(2001)。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86-95陳永興(2012)。菁英薈萃、人才培育-辦理國家政務研究班第6期。人事月刊,第326期,頁29-33。孫煒(2002)。政策次級系統與政策典範:政策變遷之模型建構。政治學報,第34期,123-148。國家文官培訓所(2000)。國家文官培訓所成立專輯。臺北市,國家文官培訓所。國家文官學院(2011)。國家文官學院成立專輯。臺北市,國家文官學院。張世賢(2007)。永續發展政策執行:公私夥伴、倡導聯盟和制度發展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16卷第1期,95-125。張明珠(2010)。國家文官學院之建制與展望:兼論高階文官培訓之構想。人事行政,第171期,52-62。莊文忠(2003)。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一峰、陳衍宏(2006)。高級文官管理才能發展制度之研究-人力資本觀點。法政學報,第20期,76-97。黃宗昊(2004)。台灣政商關係的演變:歷史制度論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4期,35-72。廖世立(2009)。考試院成立國家文官學院之探討。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65-76。魯俊孟、邱偉誠(2011)。農村與大學在社區總體營造事務之夥伴關係探討:以倡導聯盟觀點視之。政治與政策,第1卷第1期,123-154。魯炳炎、張永明(2006)。政策倡導聯盟架構之研究:以國道五號蘇花段高速公路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30期,131-164。魯炳炎(2007)。政策倡導聯盟架構之研究:以我國自由貿易港區政策為例。航運季刊,第16卷第3期,75-102。蔡秀涓、田蘊詳(2009)。變革年代中之公務人員訓練:挑戰與因應。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27-39。劉坤億(2009)。英國文官培訓發展經驗。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95-111。關中(2009)。文官制度改革的兩個重點-培訓體制的強化與高階文官的養成。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保訓會98年7月編印。二、英文部分:Braybrooke, D.,& Lindblom, C. E. (1963). A Strategy of decision: Policy evalu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 New York: Free press.Brown, A. E. (1985).The regulatory policy cycle and the airline deregulation movement, the politics of airline deregulation. Knoxville: Univ. of Tennessee Press.Ellison, B.A. (1998).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A case study in western water politic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26(1), 11-30.Hogwood, B.W., & Peters, B.G. (1983). Policy dynamics. Brighton, Sussex: Wheatsheaf Books.Jenkins-Smith, H. C., Gilbert, K. St.,& Woods, B. (1991).Explaining change in policy subsystems: Analysis of coalition stability and defection over time.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5, 851-880.Kingdon, J. W.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Mawhinney, H. B. (1991). Policy change in education: An assessment of Sabatier’s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Theory into Practice: Polic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anada, Calgary, AB:Univ.of Calgary.Mahoney, J.(2000). Path depend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Theory and society, 29, 507-548.Mahoney,J.(2001). Path-Dependent Explanation of Regime Change:Central Americ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6(1), 111-41Munro, J. F. (1988). Paradigms, politics, and long term policy change within the California water policy-making system. Ph.D Dissertation, Univ.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Pierson,P.(2000). Path Dependence, 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4(2), 251-67Riker, W. (1962).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alitions. New Haven: Yale Univ.PressSabatier, P. A.,&Mazmanian, D. A. (1981). Eff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Lexington, Mass : Lexington.Sabatier, P. A. (1988).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 Policy science, 21(2-3), 129-68.Sabatier, P. A.,& Jenkins-Smith, H. C. (1993).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pproach.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Sabatier, P. A.,& Jenkins-Smith, H. C. (1999).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n assessment. In P. A. Sabatier(ed.),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97-115).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True, J.L., Jones, B. D., &Baumgartner,F. R. (1999). 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 In P. A. Sabatier(ed.),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97-115).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Wilson, J. Q. (1973).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New York: Basic Books.Weible, C. M.,& Sabatier, P. A. (2007). A guide to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In F. Fischer, G. J. Miller,& M. Sidney(ed.), Handbook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Theory, politics and methods(123-136). New York: CRC Press.三、報紙:曾昭文(1997年9月16日)。「行政革新從文官培訓奠基」。中央日報,第7版。鄭恆峰(2009年3月13日)。「設立國家文官學院有憲法爭議」。臺灣醒報。慶正(2009年3月14日)。「國家文官學院定位行政中立至上」。NOWnews。四、立法院公報:立法院(1994)。立法院第2屆第4會期法制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3卷83期,123-157。立法院(1995)。立法院第2屆第5會期法制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4卷18期,123-155。立法院(1995)。立法院第2屆第5會期法制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4卷29期,251-263。立法院(1996)。立法院第2屆第6會期第20次會議。立法院公報,第85卷4期,120-139。立法院(1997)。立法院第3屆第4會期法制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6卷44期,1-18。立法院(1997)。立法院第3屆第4會期法制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7卷3期,233-262。立法院(1998)。立法院第3屆第6會期第5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7卷40期, 137-157。立法院(1998)。立法院第3屆第6會期第7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7卷42期, 154-156。立法院(2009)。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2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8卷36期,303-358。立法院(2009)。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2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8卷40期,221-238。立法院(2009)。立法院第7屆第4會期第6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8卷 55期,30-5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5256014
10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5601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施能傑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宗賢 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宗賢 zh_TW dc.date (日期) 2012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13 17:02:37 (UTC+8) - dc.date.available 2-Sep-2013 17:02:37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13 17:02:37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256014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474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研究所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256014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基於政府行政事務需由常任文官來規劃、運作,故公務人員素質之高低攸關著政府行政效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強弱,如何透過良善的培訓規劃來提升其處理公共事務的各項能力,對於現今社會問題、人民需求繁雜的環境來說,可說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考試院為辦理公務人員訓練,分別設置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國家文官學院作為訓練規劃、執行之機關,惟因我國憲法並未明訂公務人員訓練權的歸屬,致使行政、考試兩院分別辦理公務人員訓練,如何進行職掌分工避免訓練資源的重疊、浪費,並依此進行訓練職掌的變遷,正為本研究核心之所在。 而訓練職掌變遷又可謂為訓練政策之變遷,在過去諸多政策變遷理論中,政策倡議聯盟將焦點置於兩聯盟於核心信念上進行溝通協調,進而形成政策變遷的過程,與此個案中考試、行政兩院之分工不謀而合,故本研究將以此理論作為基礎,試圖解釋國家文官學院現今職掌形成之過程。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3第三節研究方法 4第二章文獻檢閱 5第一節 政策變遷定義與相關理論 5第二節政策倡議聯盟理論及假設 10第三節政策倡議聯盟經驗研究 16第四節政策倡議聯盟框架相關修正 23第五節政策變遷理論間同異之處 27第三章研究設計 28第一節研究架構 28第二節訪談對象與次級資料 30第三節國家文官學院組織及職掌變遷概況 36第四章國家文官培訓所建置與發展過程 38第一節 我國訓練職掌緣起 39第二節考試院組織法修正時期(民國82年至83年) 41第三節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籌設時期(民國82年至85年) 49第四節國家文官培訓所籌設時期(民國85年至88年) 57第五章國家文官學院建置與職掌擴充過程 64第一節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制定完成(民國91年) 65第二節國家文官學院籌設時期(民國92年至98年) 70第六章政策倡議聯盟於國家文官學院職掌變遷之應用 97第一節考試院組織法修正通過(民國83年6月) 97第二節保訓會組織法立法通過(民國84年) 100第三節國家文官培訓所組織條例立法(民國87年) 103第四節國家文官學院組織法立法(民國98年) 105第五節小結 108第七章結論 110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0第二節 研究結果相關討論 119參考文獻 123 zh_TW dc.format.extent 705165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language.iso en_US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56014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政策變遷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策倡議聯盟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考試院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文官學院 zh_TW dc.title (題名) 國家文官學院職掌變遷(1993-2010) 之研究:政策倡議聯盟觀點的應用 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Civil Service(1993-2010) :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方凱宏、梁綰琪(2009)。政策為何變遷?以桃園縣開徵地方稅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六卷,第三期,125-167。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2010)。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組織法及國家文官學院組織法專輯。臺北市,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2003)。四週年特刊。臺北市,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1998)。國家文官訓練機關建制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編),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二)(173-296頁)。臺北市,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邱志淳(2009)。規劃設置國家文官學院之研究。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未出版。邱志淳、楊俊煌(2009)。全球化與文官制度-高階文官培訓與政府競爭力提升。整理自98年度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規劃設置國家文官學院之研究」,計畫主持人為邱志淳,1-23。邱志淳、黃榮護(2009)。公務訓練機關之定位與功能-規劃設置國家文官學院。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50-64。呂育誠(2002a)。公共組織變革的另類思維: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啓示。公共行政學報,第17期,137-172。呂育誠(2002b)。台灣地方政府組織革新的變與不變: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中國行政,第72期,83-108。呂育誠(2009)。公務人員訓練概念定位與落實之研究。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14-26。李嵩賢(2010)。國家文官學院組織法修正評議。人事行政,第170期,43-50。林佳瑩、徐富珍(譯)(2004)。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Babbie, E.原著)。臺北市,雙葉書廊出版。胡婉玲(2001)。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86-95陳永興(2012)。菁英薈萃、人才培育-辦理國家政務研究班第6期。人事月刊,第326期,頁29-33。孫煒(2002)。政策次級系統與政策典範:政策變遷之模型建構。政治學報,第34期,123-148。國家文官培訓所(2000)。國家文官培訓所成立專輯。臺北市,國家文官培訓所。國家文官學院(2011)。國家文官學院成立專輯。臺北市,國家文官學院。張世賢(2007)。永續發展政策執行:公私夥伴、倡導聯盟和制度發展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16卷第1期,95-125。張明珠(2010)。國家文官學院之建制與展望:兼論高階文官培訓之構想。人事行政,第171期,52-62。莊文忠(2003)。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一峰、陳衍宏(2006)。高級文官管理才能發展制度之研究-人力資本觀點。法政學報,第20期,76-97。黃宗昊(2004)。台灣政商關係的演變:歷史制度論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4期,35-72。廖世立(2009)。考試院成立國家文官學院之探討。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65-76。魯俊孟、邱偉誠(2011)。農村與大學在社區總體營造事務之夥伴關係探討:以倡導聯盟觀點視之。政治與政策,第1卷第1期,123-154。魯炳炎、張永明(2006)。政策倡導聯盟架構之研究:以國道五號蘇花段高速公路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30期,131-164。魯炳炎(2007)。政策倡導聯盟架構之研究:以我國自由貿易港區政策為例。航運季刊,第16卷第3期,75-102。蔡秀涓、田蘊詳(2009)。變革年代中之公務人員訓練:挑戰與因應。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27-39。劉坤億(2009)。英國文官培訓發展經驗。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95-111。關中(2009)。文官制度改革的兩個重點-培訓體制的強化與高階文官的養成。公務人力發展趨勢與展望研討會會議實錄,保訓會98年7月編印。二、英文部分:Braybrooke, D.,& Lindblom, C. E. (1963). A Strategy of decision: Policy evalu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 New York: Free press.Brown, A. E. (1985).The regulatory policy cycle and the airline deregulation movement, the politics of airline deregulation. Knoxville: Univ. of Tennessee Press.Ellison, B.A. (1998).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A case study in western water politic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26(1), 11-30.Hogwood, B.W., & Peters, B.G. (1983). Policy dynamics. Brighton, Sussex: Wheatsheaf Books.Jenkins-Smith, H. C., Gilbert, K. St.,& Woods, B. (1991).Explaining change in policy subsystems: Analysis of coalition stability and defection over time.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5, 851-880.Kingdon, J. W.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Mawhinney, H. B. (1991). Policy change in education: An assessment of Sabatier’s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Theory into Practice: Polic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anada, Calgary, AB:Univ.of Calgary.Mahoney, J.(2000). Path depend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Theory and society, 29, 507-548.Mahoney,J.(2001). Path-Dependent Explanation of Regime Change:Central Americ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6(1), 111-41Munro, J. F. (1988). Paradigms, politics, and long term policy change within the California water policy-making system. Ph.D Dissertation, Univ.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Pierson,P.(2000). Path Dependence, 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4(2), 251-67Riker, W. (1962).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alitions. New Haven: Yale Univ.PressSabatier, P. A.,&Mazmanian, D. A. (1981). Eff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Lexington, Mass : Lexington.Sabatier, P. A. (1988).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 Policy science, 21(2-3), 129-68.Sabatier, P. A.,& Jenkins-Smith, H. C. (1993).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pproach.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Sabatier, P. A.,& Jenkins-Smith, H. C. (1999).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n assessment. In P. A. Sabatier(ed.),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97-115).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True, J.L., Jones, B. D., &Baumgartner,F. R. (1999). 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 In P. A. Sabatier(ed.),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97-115).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Wilson, J. Q. (1973).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New York: Basic Books.Weible, C. M.,& Sabatier, P. A. (2007). A guide to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In F. Fischer, G. J. Miller,& M. Sidney(ed.), Handbook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Theory, politics and methods(123-136). New York: CRC Press.三、報紙:曾昭文(1997年9月16日)。「行政革新從文官培訓奠基」。中央日報,第7版。鄭恆峰(2009年3月13日)。「設立國家文官學院有憲法爭議」。臺灣醒報。慶正(2009年3月14日)。「國家文官學院定位行政中立至上」。NOWnews。四、立法院公報:立法院(1994)。立法院第2屆第4會期法制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3卷83期,123-157。立法院(1995)。立法院第2屆第5會期法制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4卷18期,123-155。立法院(1995)。立法院第2屆第5會期法制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4卷29期,251-263。立法院(1996)。立法院第2屆第6會期第20次會議。立法院公報,第85卷4期,120-139。立法院(1997)。立法院第3屆第4會期法制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6卷44期,1-18。立法院(1997)。立法院第3屆第4會期法制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7卷3期,233-262。立法院(1998)。立法院第3屆第6會期第5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7卷40期, 137-157。立法院(1998)。立法院第3屆第6會期第7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7卷42期, 154-156。立法院(2009)。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2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8卷36期,303-358。立法院(2009)。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2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8卷40期,221-238。立法院(2009)。立法院第7屆第4會期第6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8卷 55期,30-5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