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兩岸工業政策對城市化的影響之比較研究 作者 廖龍波
Liao, Long Bo貢獻者 劉小蘭
廖龍波
Liao, Long Bo關鍵詞 都市化
工業化
城鄉人口遷移
就業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Sep-2013 17:10:21 (UTC+8) 摘要 城市化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潛在動力。但自1953年有計劃地推進經濟建設以來,中國大陸的城市化水平嚴重落後於經濟發展水平。然而,在同一歷史時期,台灣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卻迅速提高,基本與工業化保持同步發展。那麼,在此期間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什麽因素導致大陸地區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又是什麽因素使得台灣地區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發展? 首先,本研究把政府納入Lewis模型(Lewis Model),再結合Todaro模型(Todaro Model),建構解釋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關係的理論框架,並以此理論框架來分析導致兩岸城市化水準差異的原因。 其次,比較兩岸工業政策,在此基礎上,我們發現,工業政策是導致兩岸城市化發展水準差異的主要原因。大陸地區優先發展資本密集型重工業的經建政策雖然快速提高了工業化程度,但是城市工業部門的就業機會卻未能隨工業的發展而大幅增加,這使得工業部門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進而阻滯了城市化的發展。台灣地區則透過優先發展勞力密集型輕工業的經建政策使其工業規模與工業就業機會一併成長,於是城市工業部門吸納了大量農業勞動力遷移到城市,進而呈現出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發展的局面。 最後,本研究認為,大陸地區在即將到來的大規模城市化過程中,可從如下方面借鑒台灣地區的城鎮化發展經驗:第一,政府應把提升城市的就業吸納能力作為制定與推行城鎮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二,應根據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剩餘勞動力情況,制定與執行差異化的產業政策與城市化政策。第三,政府應考慮經濟政策與城市化目標的相容性。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充分考慮所推行的產業政策對城市化目標的影響,避免再次出現產業政策延緩甚至阻滯城市化發展的情況。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Adam Smith著,郭大力、王亞南譯,1974,『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2.C.H.Fei, G.Ranis著, 王璐等譯,1992,《勞動剩餘經濟發展—理論與政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3.C.H.Fei, G.Ranis著,邱生盛譯,1967,《勞動過剩經濟之發展—理論與政策》,台北:台灣銀行。 4.Gillis, H.Perkins, R.Snodgrass著,彭剛等譯,1998,『發展經濟學』四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H.Chenery著,李新華等譯,1988,『發展型式:1950-1970』,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6.H.錢納裡,S.魯濱遜等,1995,《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 7.Lewis著,周師銘等譯,2009,『經濟增長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8.N.Lardy著,熊祥譯,2012,『中國經濟增長,靠什麽』,北京:中信出版社。 9.P.Todaro著,余向華譯,2009,『發展經濟學』,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0.Samuelson, Nordhaus著,蕭琛主譯,2008,『經濟學』十七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11.Wade著,張宗漢譯,1994,『管理市場』,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2.王作榮,1981,『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選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3.朱天飆,2006,『比較政治經濟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朱寶樹主編,2002,『城市化再推進和勞動力再轉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5.行政院主計處編,1993,『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所得』。 16.李國鼎,1978,『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臺北:正中書局印行。 17.李國鼎,1991,『經驗與信仰』,臺北:天下文化出版。 18.李清娟,2003,『產業發展與城市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李溦,1993,『農業剩餘與工業化資本積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吳聰敏,1988,「美援與台灣的經濟發展」,『臺灣社會研究』,1(1):145-158。 21.何念如、吳煜,2007,『中國當代城市化理論研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22.武力主編,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1999)』(上下冊),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3.長谷川啟之、梁小民、劉甦朝,1995,『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4.林華德,1973,「工業化過程中農業剩餘與勞動供給的關係:台灣經濟發展之實證分析(1950-1970)」,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25.林益厚,2004,『人口與都市發展』,臺北:詹士書局。 26.郁建興、石德金,2008,「發展型國家:一種理論範式的批評性考察」,『文史哲』,4:157-168。 27.尚瑞國,1998,「政府行為、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以台灣戰後土地改革為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28.周添城,1998,『經濟奇跡的迷思』,臺北: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9.柯志明,1988,「原始積累、平等與工業化-以社會主義中國與資本主義台灣案例之分析」,『臺灣社會研究』,1(1):11-51。 30.禹貞恩編,曹海軍譯,2008,『發展型國家』,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1.馬凱主編,1994,『台灣工業發展論文集』,臺北:聯經。 32.財政部綜合計劃司編,1992,『中國財政統計(1950-1991)』,北京:科學出版社。 33.徐雪梅、王燕,2004,「城市化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經濟學分析」,『城市發展研究』,11(2):48。 34.高希均,李誠主編,1991,『台灣經驗四十年』,臺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5.郭培章,2004,『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36.陳小紅,2006,「由二元結構,鄉村城鎮化到大城市群:中國大陸城鄉關係的探索」,『中國大陸研究』,49(2):1-43。 37.陳心蘋,2008,『都市化與經濟成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38.陳心蘋,2008,『都市化與經濟成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39.陳添壽,1996,『台灣政經發展策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40.孫關宏、胡雨春、任軍鋒主編,2007,『政治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41.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2011,『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1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42.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物資統計司編,1985,『中國工業統計資料(1949-198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43.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編,2010,『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彙編』,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44.許君毅,2004,「台灣地區工業用地政策與生產效率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論文:台北。 45.張鴻雁,2010,「全球城市價值鏈理論與實踐創新論」,『社會科學』,第10期。 46.董輔礽主編,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上卷、下卷』,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47.湯韻,2011,『臺灣城市化發展及其動力研究—基於空間計量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48.楊沐,1989,『產業政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49.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1975-2012年電子版。 50.瑪律科姆•吉利斯等,1990,『發展經濟學』,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51.趙文丁,2003,「加快河北省城鎮化進程的思考」,『探索與求是』,第七、八期:60-61。 52.趙成根,2007,『新公共管理改革:不斷塑造新的平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3.趙自勇,2005,「發展型國家理論研究的進展和反思」,『當代亞太』,(11):3-10。 54.維斯、霍布森著,黃兆輝等譯,2009,『國家與經濟發展-一個比較及歷史性的分析』,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5.劉進慶、凃照彥、隅穀三喜男,1993,『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 56.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譯,201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 57.賴宗裕,2012,『成長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講義:台北。 58.謝旭人主編,2009,『中國財政60年(上卷、下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59.繆勒著,王誠譯,1992,『公共選擇』,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60.簡新華、黃錕,2010,「中國城鎮化水準和速度的實證分析與前景預測」,『經濟研究』,(3):28-38。 61.嚴瑞珍、龔道廣等,1988,『中國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2.顧朝林、于濤方、李王鳴等,2008,『中國城市化格局•過程•機理』,北京:科學出版社。 二、英文部份 1.Bairoch P., 1988, C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Dawn of History to the Prese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C. H. Fei , Ranis G., 1975, “A model of growth and employment in the open dualistic economy: The cases of Korea and Taiwan”,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1(2):63. 3.Cai, F., 2008,Approaching a triumphal span: How far is China towards its Lewisian turning point? (No. 2008/09), Research Paper, UNU-WIDER,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UNU). 4.Cai, F., 2010, “Demographic Transition,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Lewis Turning Point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Journal, 3(2): 107-119. 5.Charles W. Jr.,1979,“A Theory of Nonmarket Failur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2:107-139. 6.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ed.,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1993. 7.Hoselitz B.,1953, “The Role of Cities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1:195–208. 8.Jan de Vries,1984,European urbanization 1500-1800,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9.Kingsley Davis,1955, “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0(5):429-437. 10.Lampard E.,1955, “The history of cities in the economically advanced are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3:81-136. 11.Lewis W. A., 1954,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The Manchester School, 22(2):139–191. 12.Lin C.Y.,1973,Industrialization in Taiwan,1946-72:Trade and Import-Substitution Polic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Inc. 13.Minami, R. ,1968,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Japanese Econom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2(3), 380-402. 14.Minami, R., & Ma, X., 2010,“The Lewis Turning Point of Chinese Economy: Comparison with Japanese Experience”, China Economic Journal, 3(2): 163-179. 15.MOO‐KI, B. A. I., 1982,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Korean Economy”,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2(20): 117-140. 16.Northam R. M., 1975, Urban Geography, USA: John Wiley Sons, Inc. 17.Spence, M., Annez, P. C., & Buckley, R. M., ed., 2009, Urbanization and growth,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18.United Nations, 2012,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2011 Revision. 19.United Nations-HABITAT, 2011, The economic role of cities, Nairobi. 20.W.Poulson B., 1994, Economic Development-Private and Public Choice, St.Paul:West Publishing Company. 21.Woetzel, J., Mendonca, L., Devan, J., Negri, S., Hu, Y., Jordan, L., ... & Yu, F. ,2009,Preparing for China’s urban billion,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arch. 22.Yang M.M.C.,1970,Socio-Economic Results of Land Reform in Taiwan, Honolulu: East-West Center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100257032
10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5703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小蘭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廖龍波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ao, Long Bo en_US dc.creator (作者) 廖龍波 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ao, Long Bo en_US dc.date (日期) 2012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13 17:10:21 (UTC+8) - dc.date.available 2-Sep-2013 17:10:21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13 17:10:21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02570322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506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研究所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257032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城市化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潛在動力。但自1953年有計劃地推進經濟建設以來,中國大陸的城市化水平嚴重落後於經濟發展水平。然而,在同一歷史時期,台灣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卻迅速提高,基本與工業化保持同步發展。那麼,在此期間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什麽因素導致大陸地區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又是什麽因素使得台灣地區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發展? 首先,本研究把政府納入Lewis模型(Lewis Model),再結合Todaro模型(Todaro Model),建構解釋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關係的理論框架,並以此理論框架來分析導致兩岸城市化水準差異的原因。 其次,比較兩岸工業政策,在此基礎上,我們發現,工業政策是導致兩岸城市化發展水準差異的主要原因。大陸地區優先發展資本密集型重工業的經建政策雖然快速提高了工業化程度,但是城市工業部門的就業機會卻未能隨工業的發展而大幅增加,這使得工業部門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進而阻滯了城市化的發展。台灣地區則透過優先發展勞力密集型輕工業的經建政策使其工業規模與工業就業機會一併成長,於是城市工業部門吸納了大量農業勞動力遷移到城市,進而呈現出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發展的局面。 最後,本研究認為,大陸地區在即將到來的大規模城市化過程中,可從如下方面借鑒台灣地區的城鎮化發展經驗:第一,政府應把提升城市的就業吸納能力作為制定與推行城鎮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二,應根據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剩餘勞動力情況,制定與執行差異化的產業政策與城市化政策。第三,政府應考慮經濟政策與城市化目標的相容性。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充分考慮所推行的產業政策對城市化目標的影響,避免再次出現產業政策延緩甚至阻滯城市化發展的情況。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流程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7 第二章 文獻綜述 9 第一節 城市化相關理論 9 第二節 城市化與經濟成長 12 第三節 城市化與工業化 15 第三章 理論基礎 17 第一節 Lewis模型 17 第二節 Todaro模型 24 第三節 政府角色理論 26 第四節 小結 29 第四章 政府對工業資本的控制 33 第一節 工業資本形成的來源與途徑 33 第二節 政府對外部資本形成的控制 35 第三節 政府對內部資本形成的控制 37 第四節 小結 42 第五章 工業政策對城市化的影響分析 43 第一節 兩岸工業化政策之差異 45 第二節 兩岸Hoffmann係數之比較 51 第三節 兩岸工業政策的績效分析 53 第四節 兩岸工農業就業結構變化之分析 55 第五節 兩岸城市化水平之比較分析 60 第六章 兩岸城市化差異的原因分析 63 第一節 工業政策與工業就業 64 第二節 工業就業、城鄉人口遷移與城市化率 66 第三節 小結 6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結論 69 第二節 政策建議 70 參考文獻 7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570322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都市化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業化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城鄉人口遷移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就業 zh_TW dc.title (題名) 兩岸工業政策對城市化的影響之比較研究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Adam Smith著,郭大力、王亞南譯,1974,『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2.C.H.Fei, G.Ranis著, 王璐等譯,1992,《勞動剩餘經濟發展—理論與政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3.C.H.Fei, G.Ranis著,邱生盛譯,1967,《勞動過剩經濟之發展—理論與政策》,台北:台灣銀行。 4.Gillis, H.Perkins, R.Snodgrass著,彭剛等譯,1998,『發展經濟學』四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H.Chenery著,李新華等譯,1988,『發展型式:1950-1970』,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6.H.錢納裡,S.魯濱遜等,1995,《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 7.Lewis著,周師銘等譯,2009,『經濟增長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8.N.Lardy著,熊祥譯,2012,『中國經濟增長,靠什麽』,北京:中信出版社。 9.P.Todaro著,余向華譯,2009,『發展經濟學』,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0.Samuelson, Nordhaus著,蕭琛主譯,2008,『經濟學』十七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11.Wade著,張宗漢譯,1994,『管理市場』,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2.王作榮,1981,『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選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3.朱天飆,2006,『比較政治經濟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朱寶樹主編,2002,『城市化再推進和勞動力再轉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5.行政院主計處編,1993,『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所得』。 16.李國鼎,1978,『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臺北:正中書局印行。 17.李國鼎,1991,『經驗與信仰』,臺北:天下文化出版。 18.李清娟,2003,『產業發展與城市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李溦,1993,『農業剩餘與工業化資本積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吳聰敏,1988,「美援與台灣的經濟發展」,『臺灣社會研究』,1(1):145-158。 21.何念如、吳煜,2007,『中國當代城市化理論研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22.武力主編,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1999)』(上下冊),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3.長谷川啟之、梁小民、劉甦朝,1995,『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4.林華德,1973,「工業化過程中農業剩餘與勞動供給的關係:台灣經濟發展之實證分析(1950-1970)」,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25.林益厚,2004,『人口與都市發展』,臺北:詹士書局。 26.郁建興、石德金,2008,「發展型國家:一種理論範式的批評性考察」,『文史哲』,4:157-168。 27.尚瑞國,1998,「政府行為、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以台灣戰後土地改革為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28.周添城,1998,『經濟奇跡的迷思』,臺北: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9.柯志明,1988,「原始積累、平等與工業化-以社會主義中國與資本主義台灣案例之分析」,『臺灣社會研究』,1(1):11-51。 30.禹貞恩編,曹海軍譯,2008,『發展型國家』,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1.馬凱主編,1994,『台灣工業發展論文集』,臺北:聯經。 32.財政部綜合計劃司編,1992,『中國財政統計(1950-1991)』,北京:科學出版社。 33.徐雪梅、王燕,2004,「城市化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經濟學分析」,『城市發展研究』,11(2):48。 34.高希均,李誠主編,1991,『台灣經驗四十年』,臺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5.郭培章,2004,『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36.陳小紅,2006,「由二元結構,鄉村城鎮化到大城市群:中國大陸城鄉關係的探索」,『中國大陸研究』,49(2):1-43。 37.陳心蘋,2008,『都市化與經濟成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38.陳心蘋,2008,『都市化與經濟成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39.陳添壽,1996,『台灣政經發展策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40.孫關宏、胡雨春、任軍鋒主編,2007,『政治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41.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2011,『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1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42.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物資統計司編,1985,『中國工業統計資料(1949-198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43.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編,2010,『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彙編』,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44.許君毅,2004,「台灣地區工業用地政策與生產效率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論文:台北。 45.張鴻雁,2010,「全球城市價值鏈理論與實踐創新論」,『社會科學』,第10期。 46.董輔礽主編,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上卷、下卷』,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47.湯韻,2011,『臺灣城市化發展及其動力研究—基於空間計量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48.楊沐,1989,『產業政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49.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1975-2012年電子版。 50.瑪律科姆•吉利斯等,1990,『發展經濟學』,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51.趙文丁,2003,「加快河北省城鎮化進程的思考」,『探索與求是』,第七、八期:60-61。 52.趙成根,2007,『新公共管理改革:不斷塑造新的平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3.趙自勇,2005,「發展型國家理論研究的進展和反思」,『當代亞太』,(11):3-10。 54.維斯、霍布森著,黃兆輝等譯,2009,『國家與經濟發展-一個比較及歷史性的分析』,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5.劉進慶、凃照彥、隅穀三喜男,1993,『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 56.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譯,201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 57.賴宗裕,2012,『成長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講義:台北。 58.謝旭人主編,2009,『中國財政60年(上卷、下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59.繆勒著,王誠譯,1992,『公共選擇』,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60.簡新華、黃錕,2010,「中國城鎮化水準和速度的實證分析與前景預測」,『經濟研究』,(3):28-38。 61.嚴瑞珍、龔道廣等,1988,『中國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2.顧朝林、于濤方、李王鳴等,2008,『中國城市化格局•過程•機理』,北京:科學出版社。 二、英文部份 1.Bairoch P., 1988, C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Dawn of History to the Prese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C. H. Fei , Ranis G., 1975, “A model of growth and employment in the open dualistic economy: The cases of Korea and Taiwan”,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1(2):63. 3.Cai, F., 2008,Approaching a triumphal span: How far is China towards its Lewisian turning point? (No. 2008/09), Research Paper, UNU-WIDER,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UNU). 4.Cai, F., 2010, “Demographic Transition,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Lewis Turning Point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Journal, 3(2): 107-119. 5.Charles W. Jr.,1979,“A Theory of Nonmarket Failur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2:107-139. 6.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ed.,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1993. 7.Hoselitz B.,1953, “The Role of Cities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1:195–208. 8.Jan de Vries,1984,European urbanization 1500-1800,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9.Kingsley Davis,1955, “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0(5):429-437. 10.Lampard E.,1955, “The history of cities in the economically advanced are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3:81-136. 11.Lewis W. A., 1954,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The Manchester School, 22(2):139–191. 12.Lin C.Y.,1973,Industrialization in Taiwan,1946-72:Trade and Import-Substitution Polic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Inc. 13.Minami, R. ,1968,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Japanese Econom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2(3), 380-402. 14.Minami, R., & Ma, X., 2010,“The Lewis Turning Point of Chinese Economy: Comparison with Japanese Experience”, China Economic Journal, 3(2): 163-179. 15.MOO‐KI, B. A. I., 1982,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Korean Economy”,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2(20): 117-140. 16.Northam R. M., 1975, Urban Geography, USA: John Wiley Sons, Inc. 17.Spence, M., Annez, P. C., & Buckley, R. M., ed., 2009, Urbanization and growth,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18.United Nations, 2012,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2011 Revision. 19.United Nations-HABITAT, 2011, The economic role of cities, Nairobi. 20.W.Poulson B., 1994, Economic Development-Private and Public Choice, St.Paul:West Publishing Company. 21.Woetzel, J., Mendonca, L., Devan, J., Negri, S., Hu, Y., Jordan, L., ... & Yu, F. ,2009,Preparing for China’s urban billion,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arch. 22.Yang M.M.C.,1970,Socio-Economic Results of Land Reform in Taiwan, Honolulu: East-West Center Pres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