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公私協力關係之探究--以台南府城觀光護照為例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Tainan Fu Chin Tourist Pass" case study
作者 邱怡真
貢獻者 吳瓊恩
邱怡真
關鍵詞 公私協力關係
府城觀光護照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3-Sep-2013 11:58:47 (UTC+8)
摘要 近年來地區性觀光的行銷,已成為各地方政府施政的核心重點,透過結合地方特色與資源,活絡地方經濟產業。因此,透過民間與非營利組織力量所彙編而成的觀光護照,更能以地方性的思維,結合多元的觀點,匯集地方的文化與特色。台南市觀光協會自民國九十一年發行至今的「府城觀光護照」,策略性的連結了公、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共同行銷台南市的古蹟、美食與文化,而由於台灣的地方觀光節慶活動鮮少能持續舉行,我國長期且持續性的推動觀光護照作為觀光行銷的縣市目前也僅有台南市府城觀光護照,因此,本研究藉由探討府城觀光護照彙編與發行的過程,探究長期合作的公私協力互動關係,分析本個案協力互動過程的要素,以了解府城觀光護照能夠持續整合與推動的原因。
本研究透過理論與文獻的檢閱,以權力地位、願景共享、資源配置以及溝通協調四個面向剖析府城觀光護照多元行動者協力互動關係。經由質化訪談台南市政府、台南市觀光協會以及參與府城觀光護照合作的業者,發現由於公部門對於府城觀光護照並未有經費上的補助,僅扮演促進者與支援的角色,然其雖不直接的加入協力的行列,但卻透過行政支援促成民間業者有效的整合,使得由非營利組織與私部門建立的協力互動更具彈性;而由於參與者之間的資源互賴與責任共享,因此彼此處於平等、互惠的地位,能夠彼此激發創意與相互學習。最後研究者建議公部門應提供適當的誘因吸引民間資源參與協力合作,台南市觀光協會須完善協力關係的監督與輔導機制以及增加參與協力的網絡。
參考文獻 王千文(2005)。公私協力執行的經驗性硏究:以台北市社區規劃師制度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千文(2009)。應用德菲法建構理想的公私協力運作模式。政策研究學報,第9期:頁83-146。
台南市觀光協會:http://www.tnta.tw/。
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網站:http://culture.tncg.gov.tw/。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史美強、蔡武軒(2000)。網絡社會與治理概念初探。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1期,頁33-74。
江明修(1998)。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服務:公民社會協助政府再造之道。人事行政,第123期:頁18-23。
江明修、鄭勝分(2002)。「非營利管理之協力關係」。載於江明修(主編),非營利管理(81-117頁)。台北:智勝。
江明修、鄭勝分(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中國行政,第73期,頁71-95。
朱森村(1999)。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硏究: : 臺北市推動社區大學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編(1998)。如何加強委託非營利機構推展福利業務。台北: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交通部觀光局: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交通部觀光局(2009)。「六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觀光拔尖領航方案行動計畫」,2010年1月30日取自交通部觀光局,網址: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E8%A7%80%E5%85%89%E6%8B%94%E5%B0%96%E9%A0%98%E8%88%AA%E6%96%B9%E6%A1%88%E8%A1%8C%E5%8B%95%E8%A8%88%E7%95%AB.pdf。
任凱、王佳煌 譯(2005)。質性研究法 : 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John Lofland & Lyn H. Lofland原著)。台北:學富。
吳芝儀、李奉儒 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Patton M. Q.原著)。嘉義:濤石文化。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三版)。台北:五南。
吳宗憲(2009)。公私「協力」抑或公私「挾利」:兼論中山先生對資本的主張。孫學研究,第6期,頁97-120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復文。
吳英明、張其祿(2006)。全球化下的公共管理。台北:商鼎文化。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臺灣經濟,第208期:頁1-15。
吳瓊恩(2005)。行政學的範圍與方法(二版)。台北:五南。
吳瓊恩、周光輝、魏娜、盧偉斯(2004)。公共行政學。台北:智勝。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2006)。公共管理(再版)。台北:空大。
李怡萱(2006)。公私協力機制之探討:以台灣石化工業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李宗勳(2001)。從資源聯結與組際學習探討社區、學區安全聯防。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第1卷第1期,頁87-122。
李宗勳(2002)。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第12期:頁41-77。
李建村(2001)。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硏究—以台北市文湖國小社區、學區安全聯防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政賢 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Catherine Marshall and Gretchen B. Rossmanm原著)。台北:五南。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頁59-106。
李柏諭(2008)。跨域問題中的公私協力硏究:以社區大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佩姍(2008)。公私協力下的夥伴關係—以華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惠華(2002)。公私協力機制運用於都市更新政策之硏究:士林夜市之個案模擬。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幼慧 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孫本初 審訂(2002)。治理、政治與國家(Jon Pierre and B. Guy Peters原著)。台北:智勝。
孫本初、吳宗憲(2004)。以治理模式的激勵概念分析公務員服務法改革之趨勢。人事月刊,第39卷第5期:頁24-35。
孫本初(2005)。論治理模式在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中互動之應用。人事月刊,第41卷第3期:頁8-19。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修訂二版)。台北:一品。
莫永榮(200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臺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第93期,頁75-104。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佩君(1998)。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硏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第62期,頁1-11。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台北:商鼎。
張世賢(2007)。「地方永續發展的公私夥伴關係策略理論探討」。載於劉阿榮(主編),都市治理與地方永續發展(11-28頁)。台北:揚智。
張世賢、汪家源(2006)。公私合作提供可持續觀光服務之研究-2005年鶯歌陶瓷嘉年華個案探討。公共事務評論,第7卷第1期,頁99-115。
張潤書(2002)。行政學(修訂二版)。台北:三民。
郭昇勳(1999)。公私合夥理論與應用之硏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孟熹(2007)。城市觀光的創意機制—以台南市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游育祺(1994)。公私部門協力參與都市開發事務之探討—以高雄市鹽埕區再發展方向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信洲(2006)。公私協力應用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硏究—以花蓮縣七星柴魚博物館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廖俊松(2006)。公私協力: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案例觀察。社區發展季刊,第115期:頁324-334。
廖坤榮(2004)。台灣農會的社會資本形成與政策績效。政治科學論叢,第22期,頁181-220。
鄭錫鍇(1999)。「新結盟主義之BOT模式本質」。載於詹中原(主編),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335-377頁)。台北:五南。
羅盛國(2007)。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Bovaird, Tony(2004).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rom Contested Concepts to Prevalent Practi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70(2):199-215.
Brinkerhoff , Jennifer M. (2002). 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 a defining frame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 22(1):19-30.
Denhardt, R. B.& J. S. Denhardt(2003).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 New York: M. E. Sharpe.
Frederickson, H. .George (1997). The spiri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Gidron B., Kramer R. M. and Salamon L. M.(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allies or adversaries? In Gidron B., Kramer R. M. and Salamon L. M. (Ed),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 emerg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pp.1-30).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Kettl ,Donald F. (2000). The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volution : a repor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Kettl ,Donald F. (2002).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Public administration for twenty-first century America. 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Kooiman, Jan edited (1993). Modern governance :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London:Sage.
Kouwenhoven,Vincent(1993).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a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In Jan Kooiman (Ed), Modern governance :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pp.119-130). London:Sage.
Moulton, Lynne & Anheier, Helmut K.(2000).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in the United State. In Stephen Osborne (Ed),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pp.105-119).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Najam, Adil(2000). The four-C’s of third sector—government rel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0(4):375-397.
Pierre, Jon & Peters, B. Guy (1998).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Rethin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8(2):223-243.
Pierre ,Jon & Peters, B. Guy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Rhodes, R. A. 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44(3):652-667.
Vigoda, Eran(2003). Managing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 the promise of alliance among governance, citizens, and businesses. Westport : Praeger,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6256013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56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瓊恩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邱怡真zh_TW
dc.creator (作者) 邱怡真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Sep-2013 11:58:47 (UTC+8)-
dc.date.available 3-Sep-2013 11:58:4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Sep-2013 11:58:4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256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67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256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年來地區性觀光的行銷,已成為各地方政府施政的核心重點,透過結合地方特色與資源,活絡地方經濟產業。因此,透過民間與非營利組織力量所彙編而成的觀光護照,更能以地方性的思維,結合多元的觀點,匯集地方的文化與特色。台南市觀光協會自民國九十一年發行至今的「府城觀光護照」,策略性的連結了公、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共同行銷台南市的古蹟、美食與文化,而由於台灣的地方觀光節慶活動鮮少能持續舉行,我國長期且持續性的推動觀光護照作為觀光行銷的縣市目前也僅有台南市府城觀光護照,因此,本研究藉由探討府城觀光護照彙編與發行的過程,探究長期合作的公私協力互動關係,分析本個案協力互動過程的要素,以了解府城觀光護照能夠持續整合與推動的原因。
本研究透過理論與文獻的檢閱,以權力地位、願景共享、資源配置以及溝通協調四個面向剖析府城觀光護照多元行動者協力互動關係。經由質化訪談台南市政府、台南市觀光協會以及參與府城觀光護照合作的業者,發現由於公部門對於府城觀光護照並未有經費上的補助,僅扮演促進者與支援的角色,然其雖不直接的加入協力的行列,但卻透過行政支援促成民間業者有效的整合,使得由非營利組織與私部門建立的協力互動更具彈性;而由於參與者之間的資源互賴與責任共享,因此彼此處於平等、互惠的地位,能夠彼此激發創意與相互學習。最後研究者建議公部門應提供適當的誘因吸引民間資源參與協力合作,台南市觀光協會須完善協力關係的監督與輔導機制以及增加參與協力的網絡。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五節 府城觀光護照介紹 6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理論探討 8
壹、脈絡回顧:從統治到治理 8
貳、公私協力的意涵與互動模式 15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37
第四節 訪談大綱 38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39
第六節 研究倫理與研究限制 41
第四章 訪談資料分析 44
第一節 公私協力推動府城觀光護照的緣起 45
第二節 台南市政府與台南市觀光協會的協力互動 47
壹、台南市政府與台南市觀光協會協力架構 47
貳、台南市政府與台南市觀光協會互動模式 51
第三節 台南市觀光協會以及民間業者的協力互動 57
壹、觀光協會與民間業者協力架構 57
貳、觀光協會與民間業者互動模式 62
第四節 府城觀光護照公私協力模式成效評析 68
壹、正面影響要素 69
貳、負面影響要素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結論 73
第二節 建議 74
壹、政策建議 74
貳、後續研究建議 75
參考文獻 76
附錄一:訪談逐字稿彙整 82

表目次
表1:政府與第三部門互動模式 22
表2: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4C關係 23
表3:三種公私合作模式下的要素分析 27
表4:影響公私協力關係的四個構面與分析要素 32
表5:本研究訪談題綱 38
表6:受訪者背景與代碼 44

圖目次
圖1 研究流程圖 6
圖2 府城觀光護照公私協力關係圖 7
圖3 傳統與治理典範的公共服務產出模型 10
圖4-1 公私部門垂直分隔互動模式 24
圖4-2 公私部門水平互補互動模式 25
圖4-3 公私部門水平融合互動模式 26
圖5 研究架構圖 37
圖6 經研究發現修正後的府城觀光護照公私協力關係圖 69
zh_TW
dc.format.extent 69262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56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公私協力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府城觀光護照zh_TW
dc.title (題名) 公私協力關係之探究--以台南府城觀光護照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Tainan Fu Chin Tourist Pass" case stud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千文(2005)。公私協力執行的經驗性硏究:以台北市社區規劃師制度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千文(2009)。應用德菲法建構理想的公私協力運作模式。政策研究學報,第9期:頁83-146。
台南市觀光協會:http://www.tnta.tw/。
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網站:http://culture.tncg.gov.tw/。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史美強、蔡武軒(2000)。網絡社會與治理概念初探。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1期,頁33-74。
江明修(1998)。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服務:公民社會協助政府再造之道。人事行政,第123期:頁18-23。
江明修、鄭勝分(2002)。「非營利管理之協力關係」。載於江明修(主編),非營利管理(81-117頁)。台北:智勝。
江明修、鄭勝分(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中國行政,第73期,頁71-95。
朱森村(1999)。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硏究: : 臺北市推動社區大學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編(1998)。如何加強委託非營利機構推展福利業務。台北: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交通部觀光局: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交通部觀光局(2009)。「六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觀光拔尖領航方案行動計畫」,2010年1月30日取自交通部觀光局,網址: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E8%A7%80%E5%85%89%E6%8B%94%E5%B0%96%E9%A0%98%E8%88%AA%E6%96%B9%E6%A1%88%E8%A1%8C%E5%8B%95%E8%A8%88%E7%95%AB.pdf。
任凱、王佳煌 譯(2005)。質性研究法 : 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John Lofland & Lyn H. Lofland原著)。台北:學富。
吳芝儀、李奉儒 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Patton M. Q.原著)。嘉義:濤石文化。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三版)。台北:五南。
吳宗憲(2009)。公私「協力」抑或公私「挾利」:兼論中山先生對資本的主張。孫學研究,第6期,頁97-120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復文。
吳英明、張其祿(2006)。全球化下的公共管理。台北:商鼎文化。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臺灣經濟,第208期:頁1-15。
吳瓊恩(2005)。行政學的範圍與方法(二版)。台北:五南。
吳瓊恩、周光輝、魏娜、盧偉斯(2004)。公共行政學。台北:智勝。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2006)。公共管理(再版)。台北:空大。
李怡萱(2006)。公私協力機制之探討:以台灣石化工業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李宗勳(2001)。從資源聯結與組際學習探討社區、學區安全聯防。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第1卷第1期,頁87-122。
李宗勳(2002)。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第12期:頁41-77。
李建村(2001)。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硏究—以台北市文湖國小社區、學區安全聯防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政賢 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Catherine Marshall and Gretchen B. Rossmanm原著)。台北:五南。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頁59-106。
李柏諭(2008)。跨域問題中的公私協力硏究:以社區大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佩姍(2008)。公私協力下的夥伴關係—以華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惠華(2002)。公私協力機制運用於都市更新政策之硏究:士林夜市之個案模擬。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幼慧 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孫本初 審訂(2002)。治理、政治與國家(Jon Pierre and B. Guy Peters原著)。台北:智勝。
孫本初、吳宗憲(2004)。以治理模式的激勵概念分析公務員服務法改革之趨勢。人事月刊,第39卷第5期:頁24-35。
孫本初(2005)。論治理模式在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中互動之應用。人事月刊,第41卷第3期:頁8-19。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修訂二版)。台北:一品。
莫永榮(200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臺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第93期,頁75-104。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佩君(1998)。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硏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第62期,頁1-11。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台北:商鼎。
張世賢(2007)。「地方永續發展的公私夥伴關係策略理論探討」。載於劉阿榮(主編),都市治理與地方永續發展(11-28頁)。台北:揚智。
張世賢、汪家源(2006)。公私合作提供可持續觀光服務之研究-2005年鶯歌陶瓷嘉年華個案探討。公共事務評論,第7卷第1期,頁99-115。
張潤書(2002)。行政學(修訂二版)。台北:三民。
郭昇勳(1999)。公私合夥理論與應用之硏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孟熹(2007)。城市觀光的創意機制—以台南市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游育祺(1994)。公私部門協力參與都市開發事務之探討—以高雄市鹽埕區再發展方向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信洲(2006)。公私協力應用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硏究—以花蓮縣七星柴魚博物館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廖俊松(2006)。公私協力: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案例觀察。社區發展季刊,第115期:頁324-334。
廖坤榮(2004)。台灣農會的社會資本形成與政策績效。政治科學論叢,第22期,頁181-220。
鄭錫鍇(1999)。「新結盟主義之BOT模式本質」。載於詹中原(主編),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335-377頁)。台北:五南。
羅盛國(2007)。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Bovaird, Tony(2004).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rom Contested Concepts to Prevalent Practi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70(2):199-215.
Brinkerhoff , Jennifer M. (2002). 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 a defining frame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 22(1):19-30.
Denhardt, R. B.& J. S. Denhardt(2003).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 New York: M. E. Sharpe.
Frederickson, H. .George (1997). The spiri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Gidron B., Kramer R. M. and Salamon L. M.(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allies or adversaries? In Gidron B., Kramer R. M. and Salamon L. M. (Ed),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 emerg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pp.1-30).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Kettl ,Donald F. (2000). The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volution : a repor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Kettl ,Donald F. (2002).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Public administration for twenty-first century America. 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Kooiman, Jan edited (1993). Modern governance :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London:Sage.
Kouwenhoven,Vincent(1993).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a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In Jan Kooiman (Ed), Modern governance :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pp.119-130). London:Sage.
Moulton, Lynne & Anheier, Helmut K.(2000).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in the United State. In Stephen Osborne (Ed),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pp.105-119).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Najam, Adil(2000). The four-C’s of third sector—government rel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0(4):375-397.
Pierre, Jon & Peters, B. Guy (1998).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Rethin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8(2):223-243.
Pierre ,Jon & Peters, B. Guy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Rhodes, R. A. 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44(3):652-667.
Vigoda, Eran(2003). Managing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 the promise of alliance among governance, citizens, and businesses. Westport : Praeger,
zh_TW